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同治皇帝載淳六歲登基,到十九歲去世,十三年時間宛如流星一樣匆匆而過,他繼位時不過六歲,做皇帝時間也太短,不能像老祖宗康熙、雍正那樣大刀闊斧地幹事業。

    在他一生中,除了誅殺安德海一事之外,基本就是“兩宮垂簾,親王秉政”,加上八大胡同那點風流韻事,其餘的也就淡如白水,沒什麼可說的了。不過在清朝,皇帝的死因絕對是個熱門話題,清十二帝中至少有八個是死得不明不白,引人遐想的,同治皇帝很榮幸的就在這八人之中。

    少年去世的皇帝,死因到底如何?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無非就是天花和梅毒兩種,前一種可謂是皇家殺手,順治年間的一場大天花瘟疫,不止奪走了順治最疼的兒子榮親王,連順治自己也死於這種疾病之中,就連後來的康熙皇帝也差點死於天花,雖然護理得當,可臉上也留下了難看的麻子,“康麻子”的外號就是這樣來的。

    之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天花的大力防治,在一段時間內壓制了天花的盛行,可沉寂不代表沒有,咸豐皇帝奕詝小時候就得過天花,而且像康熙一樣留下了一臉麻子,十分難看,所以同治皇帝也可能得了天花,但他不像祖宗們那樣幸運,沒能打贏和天花的戰爭。在同治患病的那個時間段,帝師翁同龢的日記對研究同治死因有著重要的作用。

    按照翁同龢日記記載: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聞傳蟒袍補褂,聖躬有天花之喜”,“昨日治疹,申刻,始定天花也。”“初九日,氣色皆盛,頭面皆灌漿泡飽滿”。上諭雲:“朕於本月遇有天花之喜,經惇親王等合詞籲請靜心調攝”。

    宮廷對外宣佈皇帝是得了天花,這一點是否可信就見仁見智了,不過當時宮裡也確實有按照順治時期驅趕天花的做法,在宮內外舉行恭送痘神的活動,和送瘟神一樣,一連舉行了十二天,敬奉痘神娘娘,兩宮太后還到景山壽皇殿向祖宗禱告,祈求皇帝平安度過危險期。若同治真的得了諱莫如深的病,清廷不太可能會這樣大張旗鼓地行事。至於說同治死於梅毒,則多是野史秘聞所記,比如外華人濮蘭德所著的《慈德外記》裡就有這樣的說法:

    私家著述,皆謂太后縱帝遊蕩,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蓋帝常履飲於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

    一個外華人為什麼能對深宮內院的事情知道得如此詳細,連“南城”地點都寫得明明白白,要知道當時治療同治的人裡可沒有外國醫生呢!(本來有,但被慈禧拒絕了),不過這記載也告訴我們了:這是私家著述,也是“皆謂”(大家都這麼說),意思就是:我只是把聽到的記下來而已,一家之言罷了。

    此外,晚清李慈銘的《桃花聖解庵日記》記載道:

    嘻戲遊宴,耽溺男寵,日就裸瘠,旋患癰,項腹各一,皆濃潰,日未昏,殆不知人。

    可李慈銘早年因考試考到破產,在五十一歲才中了進士,那時已是光緒年間,一生最高職位也只做到了山西道監察御史,其地位完全不可能涉及到當時事件的內幕。而且他雖然本人好寫日記,號稱“三十年不斷”,可人品不端,極好女色,晚年甚至棄女從男,有斷袖之癖,這樣人寫出來的宮廷秘聞,很大程度上也是脫不開淫亂宮闈、閨房密事的範疇了。

    尤其是他在日記最後還補上了一句:“宮廷隔絕,其事莫能詳也”。和濮蘭德一樣,都是靠著道聽途說,自己意淫出來的,既然是“莫能詳也”,那李慈銘描述起同治病情簡直就像是親眼所見一樣,前後矛盾,其真實性是大打折扣了。

    所以關於同治的死因,我個人還是偏向於他是得天花,熬不過危險期而死的,和梅毒什麼的沒關係,畢竟清朝皇帝可不比漢唐,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太監手裡的小本本可都記得清清楚楚,連康熙、雍正這樣乾綱獨斷的皇帝都不敢做太出格的事,何況是事事都在兩宮控制下的同治皇帝,就更不可能做什麼“偷跑出宮,逛八大胡同,嫖妓玩男色”之類荒誕離奇的事了。

  • 2 # 宅男看影視

    清惠陵是同治帝的陵寢,位於景陵東南三公里處的雙山峪,其生前一直未建陵寢,死後,於光緒元年二月,清廷選擇雙山峪為萬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確定陵名為惠陵。該陵所用木料均為楠梃木,木質堅硬,俗有“銅梁鐵柱”之稱,因而,大木構架至今儲存完好。

    同治皇帝,咸豐帝長子,清代第十位皇帝,於1861年繼位,登基時年僅五歲。同治十一年九月中旬,同治帝大婚。五天後,兩宮皇太后對外頒佈懿旨,將在第二年正月選擇黃金吉日,舉行皇帝親政儀式。這意味著在位已長達十二年的同治帝,終於可以掌權專政。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原本垂簾聽政的兩位太后撤去簾屏,同治帝正式親政。但是,同治帝在位十三年,無權十二年,如此算來,僅有一年時間親政,如此短的時間註定他難以施展抱負。在親政的一年中,同治帝似乎只做了兩件事:一為修繕圓明園,二為冶遊。

    同治帝修園的目的很簡單,即可以為兩宮太后提供一處絕好的修養之地,又能借此淡化其母對權力的迷戀。

    眾所周知,同治帝繼位初期,由於年齡尚小,平日朝中事務皆由兩宮太后慈禧、慈安代為處理。慈禧太后為同治帝生母,對權力極為痴戀,先後架空兩位皇帝,皆以垂簾聽政控制皇權。同治帝為了防止皇權被奪,只能透過修繕圓明園討好二後,可謂是煞費苦心。

    另一件事,即為冶遊,說到這裡,還要從同治帝納妃說起。同治帝十多歲時,慈禧太后就張羅著給兒子同治選妃,在挑選妃子時,慈禧太后專斷獨行,不徵求同治帝的意見,就擅自做主婚配。同治帝對於選出的妃子,向來是公平對待,日常寵幸也是“雨露均霑”,絕不會偏愛一人。

    可是,慈禧太后卻偏喜慧妃,三番兩次諷勸同治帝,讓其經常“眷顧”慧妃。對於這一要求,同治帝自然不願順從。從他當皇帝起,朝中任何事情,都需要聽從於慈禧太后的安排,同治帝對此從未拒絕。可是,現在自己連寵幸妃子的權利都沒有,凡事都要按母親的要求去做。

    此時,同治帝再也忍不住,徹底怒了,索性以後不寵幸任何嬪妃,整天呆在乾清宮,安心做個無慾無求的君王。可是,他畢竟是個正常男人,且正處於精力旺盛階段,難免有時候會把持不住。再加上,修園錢財被貪官所騙,兩宮太后責怪不斷,最近的煩心事皆湧上心頭。

    同治帝不由頭疼欲裂,甚是自卑。多天以來,他都將自己關於殿內,心中無比沉悶。朝中佞臣宵小得知同治帝憂愁後,讒言教唆,誘使同治帝出宮玩樂,先後放蕩遊走在茶園酒肆、青樓妓院、狎邪淫樂… …

    同治十三年底,同治帝巡視三海工程後,起駕回宮。返程路上,他感覺身有不適,便回宮後讓太醫診治,後來才知患上發燒。同治帝以為是多日勞累所致,並未放在心上,僅是命太醫配了幾份藥服用。

    然而,一連三日,高燒依舊不退,朝廷遂緊急召集眾太醫,診治病症。發燒第四日,同治帝身上出現大量丘疹,形狀可怖。太醫院首領莊守和、李德立見此症狀,不由大驚失色。稍許,二人一聲嘆息,在脈案上寫下兩個大字——“痘症”。

    “痘症”,即是古人談之色變的天花,在醫療水平落後的古代,得上天花等同於宣佈死刑,近乎無治。這種烈性傳染病,傳播速度快,感染性強,一旦出現大規模疫情,後果不堪設想。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即是因天花而死,年僅二十四歲。

    誰曾想兩百年後,清代另一個皇帝順治帝,同樣是因天花而亡。

    慈禧太后為了治好兒子,特頒佈懿旨,命宮內張燈結綵應痘神,民間百姓禁止炒豆吃豆、禁止沿街潑水... ...在同治帝病重期間,兩宮太后恢復垂簾聽政。同治帝得知後,心中倍感傷心,在權力與親情面前,母親慈禧太后終究還是選擇了權力,而忘記了自己正與病魔作著抗爭。

    想到這,同治帝內心愈加淒涼。

    幾日後,同治帝病情出現好轉,他身上的痘痘冒出膿頭,這說明痘症最危險的時期已經度過,待痘毒脫出,且未出現感染,身體即可恢復痊癒。

    正在宮中之人歡喜時,病情卻於十一月十九日急轉直下,同治帝全身“溼毒承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四肢關節皆出現腫痛潰爛。六天後,同治帝腰部、臀部膿創潰爛鑽孔,時常會從體內溢位膿水,每日可達一茶碗的量。十二月初五,同治帝不治身亡,年僅十九歲。

    從病情加重至駕崩,僅半個月時間,令人猝不及防。

    在社會上還有一種傳說,同治之病經曾祖父精心治療,已有起色。十二月初四日午後,阿魯特氏,也就是同治的皇后來東暖閣視疾,當時載淳神志清醒… …皇后哭訴備受母后,也就是慈禧的刁難之苦,皇帝亦親有感受,勸她暫且忍耐,待病好之後,總會有出頭的日子。

    不料在窗外偷聽的慈禧聽到此處正刺所忌,竟勃然大怒,立刻推幔闖入幃內,一把揪住皇后的頭髮用力猛拖,一大撮頭髮連同頭皮都被拉了下來,又劈面猛擊一掌,頓時皇后血流滿面。載淳大驚,頓時昏厥。太后急傳先曾祖入閣請脈,但已牙關緊閉,滴藥不進,於次日夜晚死去。

    同治帝之死令人惋惜,若是能給予其足夠的壽命與親政時間,或許大清的命運會就此改寫。同治帝親政一年間,雖無豐功偉績,但他積極實行新政,設立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辦廠開礦、派人留洋等,實行學習西方近代化舉措,政績還是值得肯定。

    可以說,在同治帝的推動下,近代中國逐步走向開放、進步。只嘆慈禧太后誤國,先後架空兩任皇帝,導致本已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就此走向毀滅。並且,同治帝有一個孩子在嘉順皇后肚子裡時,就被慈禧害死了,所以都說他無子,後來有人追尊這個孩子為末阿哥。

    關於同治帝之死,民間有傳並非死於天花,而是梅毒。此說法主要依據為同治帝早年冶遊,極可能就此染病。根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稱:“同治帝常覺宮中無趣,經常私下潛出,至外城妓院,尋找名妓縱樂。”

    並且,在染病後,太醫察覺到此為梅毒,但沒人敢對慈禧太后公示。後來,慈禧太后認為此病為天花,太醫們便順勢按天花醫治。如此藥不對症,自然難以使同治帝痊癒。數日後,同治帝下部潰爛,腐臭無比,已然存有生命危險。

    太醫們怕事情鬧大,急忙上稟慈禧太后,稱:皇帝所患病症為梅毒。慈禧太后怒而駁斥,堅稱此病為天花,並令太醫們不得散佈流言,只准按天花診治。在這種情況下,同治帝豈有不死之理。當然,以上流傳僅為野史記載,並無正史依據,真實性不得而知。

    但是,根據清代留下的脈案記載,同治帝確實得了天花,並且,他也有過出宮冶遊的經歷。醇親王曾經說過同治帝私出的時間,恰好與皇帝犯病時間接近,這就說明皇帝犯病一定程度上與冶遊縱淫有關。

    正史有載,同治帝曾在治療中病情好轉,後來身體又突然惡化,如此反覆,極可能說明他身上梅毒、天花先後爆發所致,兩種頑疾在身,結果可想而知。

    可憐同治帝自幼抱負遠大,卻因一時賭氣葬送了性命,令人不勝唏噓。

  • 3 # 二辻四畫生

    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也是咸豐帝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其生母就是那位垂簾聽政四十八年的慈禧。同治帝6歲即位,19歲就駕崩了,他的死因一直是清宮疑案,正史說他死於天花,野史說他死於梅毒,還有人說他是被慈禧所害。

    患梅毒而死

    關於同治帝的死,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是死於梅毒。說“(慈禧)太后不知惡疾,強以天花治之,愈治癒重”,結果誤了時間,送了性命。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之所以會有死於梅毒之說,可能是與同治帝生活放浪,微服縱慾有關。

    有野史說同治帝礙於家庭無樂趣,就出去找妓,後來患病找來太醫,太醫看出是梅毒又不敢說,反而請命慈禧怎麼辦?慈禧說這是天花啊,治吧!同治帝怒了,朕放浪形骸患了梅毒,你竟然當天花給朕治?太醫說太后命也,您就認了吧,於是同治帝就被治死了。

    說同治帝家庭無樂趣,出去招妓也不是毫無根據,當時慈禧經常干涉同治帝的夫妻生活,搞得同治帝非常反感,因而就跑出去尋歡作樂。又怕大臣們撞見,專門找那種下三濫的地方。這事不止貼身太監知道,就連恭親王、帝師翁同龢都知道,翁同龢在日記中就經常提到同治帝懶於讀書,經常十天半個月不讀書,就是因為晚上出去,白天沒精神。

    患天花而死

    關於同治帝所有的病例和翁同龢的日記,都指向一種可能,那就是天花。在《同治13年10月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中,明確記錄了同治帝陰氣不足,天花不出,以致發熱頭眩,身體發出疹子。

    根據太醫診斷分析,同治帝從發病到死去前後只有36天,是出天花致死。初期像是得了感冒,發燒,之後“頭面周身正中央雜痘顆粒”出現,不久後背後出痘,接著引起了腰腹部和口腔感染,因此太醫開的藥方全都是祛毒的。

    雖然按照史書和太醫等記載,同治帝是死於天花。但患天花後之所以毒熱深陷,沒法治好,有可能是因為同治帝縱情聲色,導致氣虛腎虧,而這一切,雖然不是慈禧刻意造成的,但是她卻縱容同治帝外出淫色,不加阻攔,以便大權獨攬。

  • 4 # 歷史早知道

    1.

    1875年,年僅19歲的同治帝載淳的死了。他的死因,眾說紛紜。

    官方說,同治死於天花。據御醫日誌記載,同治“脈息浮洪,頭面周身疹中夾雜之痘顆粒透出”,而且病情來勢兇猛,很快就讓他斃命。

    但是,民間更願意相信同治是死於梅毒。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問題來了,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怎麼能這麼不檢點而做出這種下三賴的丟臉事呢?

    2.

    同治帝與皇后阿魯特氏感情很好,相親相愛。但同治的媽,慈禧很不喜歡阿魯特氏,經常給她穿小鞋。慈禧希望同治能和自己喜歡惠妃好,可是同治非常討厭這個惠妃。

    慈禧於是限制同治帝寵愛皇后,強令其移情于慧妃。同治非常鬱悶,時間久了,好難受,乾脆外出微服私訪,尋花問柳。

    同治怕被覺察,不敢去京中較大的妓院名樓,專門找隱蔽的小妓院、暗娼等。這些野店,阿貓阿狗都做大爺,就是汙穢的地方。

    3.

    造化弄人,讓同治真的中招,他很快就從從煙花巷院染上梅毒。

    開始時,同治也沒當回事,但隨後病情惡化,臉面、背部出現疹痘斑點,才害怕起來,召御醫診治。御醫診看後,大驚,情況很嚴重,不敢瞞著,就向慈禧彙報吧。慈禧獲悉,氣得要死,大罵這個沒出息的兒子,並做了最高指示:一定要封鎖訊息,只對外宣佈說皇上染上天花,很快就能親政。

    4.

    於是,活馬當成死馬來醫,同治被當做了天花病來治療。治錯病,吃錯藥,同治的病一點也不見好轉。

    同治大怒,責問:“我患的又不是天花,為何以天花 治!”

    太醫攤手聳肩,回奏:“這都是太后的命令啊。”

    同治憤恨不已,但也沒法子,只能流淚哭泣。

    梅毒在當時是絕症,慈禧以天花治之,明顯是為了掩蓋醜聞,以免丟皇家的臉面。所以同治後來就日益病重,下部潰爛而死。

    5

    其實,在晚清那個亂糟糟的時代,同治的死,也算是解脫。同治的一生,就是被這個皇帝的位子給敗壞了。

    同治的爹是咸豐。咸豐被英法聯軍趕出北京城,在31歲時也死掉了,留下了6歲的同治和26歲的慈禧這對孤兒寡母。

    在母親慈禧的運作下,6歲的同治被推到了政治舞臺中央,做了皇帝。

    從此,同治就失去了童年的樂趣,每天都在演戲:上午去養心殿擺擺樣子,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下午到弘德殿讀書學習。

    但是,同治貪玩,不愛讀書,“見書即怕”,是個典型的愚鈍孩子。同治到十七八歲的時候,“摺奏未能讀”,連“在內背《大學》皆不能熟”。對同治來說,讀書,甚至做皇帝簡直就是一種煎熬。

    6.

    同治是個付不起的阿斗也就算了,可惜連命都活不長,這讓慈禧這位當媽的情何以堪啊!

    此時的慈禧,40歲,失去了兒子,他在這個世界上又變得一無所有了。

    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慈禧很明白:要向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拼命抓住權力永不放手!這就意味著,慈禧願意拋棄慈母愛心,而把自己鍛鍊成一個冷酷無情讓任何對手都驚粟顫慄的人。

    一個懦弱的同治死了,一個冷酷無情的慈禧誕生了。

  • 5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咸豐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獨子,清朝最後一位正統傳承的帝王。這個6歲登基,親政時間僅有一年多的幼年君主,因為其母慈禧太后對晚清政權的絕對把握,而存在感極低。相對於其在位期間的默默無聞、傀儡生活,同治皇帝的死因卻成為了至今仍爭論不休的晚清謎案。

    在比如《清史稿》、《清實錄》、《起居注冊》等諸多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中,同治皇帝的死因只有一個,就是“天花甫謝”。也就是說,面對清朝入關以後嚴重威脅滿清皇室的大敵——天花,擁有大清王朝最具優勢之醫療資源的同治皇帝也未能僥倖逃脫,和其先祖順治皇帝一樣,猝然崩逝。

    《清實錄·穆宗實錄》中,對於同治皇帝的駕崩原因,就有著明確的說明:

    本年十一月適出天花。加意調攝。乃邇日以來。元氣日虧。以致彌留不起。豈非天乎。

    而且,在故宮檔案館中收藏的《萬歲爺用藥進藥底簿》中,明確記載了同治皇帝病情和治療過程的詳細資訊。在這份檔案中,詳細地記錄了同治皇帝於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發病,召見御醫李德立、莊守和入宮請脈,直到十二月初五日同治皇帝駕崩期間整整37天的脈案及所開處方,而且還明確記載了同治皇帝所用106副湯藥的情況。

    這份檔案先後經過醫學界專家教授研究論證、北京醫院醫務處的醫學證明等,得到了眾多清史學者的認可和信服。

    但是,1989年,在《文史哲》雜誌中,刊登了一份名為《清御醫後代談同治之死》的文章,作者即為曾經為同治皇帝診治過天花重疾的御醫——李德立的後代。

    文中對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有著如此說明:

    曾祖父(御醫李德立)奉詔入養心殿請脈之初,已經看出是梅毒之症。為了慎重起見,曾約請當時有名的外科御醫張本仁會診,一致認定是梅毒大瘡。

    在李德立將同治皇帝並請上報慈禧太后以後,為掩飾這一皇室從未出現之醜聞,慈禧太后竟然下令御醫,以病症類同之天花予以治療,以掩蓋同治皇帝身染“難以名狀之病”,有損皇家顏面之事實真相。

    對於李德立後裔在文中說講述的歷史真相,清代文人梁溪坐觀老人所著《清代野記》中,巧合有著相似的記載:

    載淳專覓內城之私賣淫者取樂,久之毒發,始猶不覺,繼而見於面盎於背,傳太醫院治之。太醫院一見大驚,知為淫毒,而不敢言,反請命慈禧是何病症。慈禧傳旨曰:“恐天花耳。”遂以治痘藥治之,不效。帝躁怒,罵曰:“我非患天花,何得以天花治!”太醫奏曰:“太后命也。”

    帝乃不言,恨恨而已。將死之前數日,下部潰爛,臭不可聞,至洞見腰賢而死。

    也就是說,慈禧太后對同治皇帝后宮生活橫加干涉後,讓“遂於家庭無樂趣”的同治皇帝,隨性放棄了整個後宮,在恭親王之子載澄的帶領下,“出而縱淫”,以致身染梅毒。可在得知同治皇帝真實病症以後,慈禧太后為了顧全皇室顏面,掩蓋同治皇帝患病事情而下令“以天花治”。藥不對症,同治皇帝也只能“恨恨而已”,全身潰爛而亡。

    除此之外,在同一時期的諸多民間文學作品中,對於同治皇帝“旋患癰,項腹各一,皆濃潰,日未昏,殆不知人”、“太后縱帝遊蕩,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等病情真實情況的記載,更是屢見不鮮。

    那麼,同治皇帝到底是駕崩於天花重疾還是梅毒之瘡呢?

    筆者認為,或許李德立後裔和當時民間諸多文獻的記載內容,才是同治皇帝年僅19歲駕崩的真相。

    順治元年,多爾袞率領八旗軍隊入關,並未經歷過天花病毒而絲毫沒有免疫抗體的滿洲將士乃至滿洲皇室成員,就曾領教過天花惡疾的厲害。

    一代猛將愛新覺羅·多鐸、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就是清朝統治階層崩逝於天花惡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鑑於此,曾經身染天花而僥倖得以存活的康熙皇帝,對於天花的預防和治療特別重視,並逐漸建立了一整套大幅度降低天花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皇室子弟種痘預防體系。

    經過近200年的發展和完善,清朝皇室在天花預防、天花治療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基本上解決了天花惡疾對皇室成員的巨大生命威脅。也就是說,同治皇帝所在的年代雖然國力貧弱、內外交困,但其身染天花的可能性非常之低。

    而且,在諸多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中,並未見同治皇帝身染天花以後,宮廷循例進行的“出宮避痘”安排的記錄。

    所以,筆者認為同治皇帝就是駕崩於梅毒之瘡,而非天花惡疾。也真是因為慈禧太后對同治皇帝病情的刻意隱瞞和藥不對症,才讓這個年僅19歲的帝王不治身亡。

    參考文獻:《清史稿·穆宗本紀二》、《清實錄·穆宗實錄》、《清代野記》、《清代野史大觀》、《文史哲——清御醫後代談同治之死》、《萬歲爺用藥進藥底簿》

  • 6 # 峰峰說史

    翁同龢在日記中曾經稱同治皇帝死於天花,實際上這是其有意做的掩飾,一國之君竟然死於可恥的花柳病,傳出去自然有損皇室體面,於是翁同龢在日記中不得不稍加掩飾,說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實際上在清朝現存的史料中也統一了口徑說同治的突然離世是因為患上了天花,然而在清宮醫案中卻詳細記載了同治皇帝發兵時的症狀,起初同治皇帝有稍微的淋巴結腫大和下體紅腫的現象,但是同治皇帝並沒當回事,因為羞於啟齒就這麼拖著。

    然而僅僅過了三個周之後,同治皇帝就已經病入膏肓了,病毒已經侵入五臟六腑,御醫們已經迴天無力了,慈禧太后召集御醫全體出動,為同治皇帝會診,實際上很多太醫已經看出端倪,但是卻不敢明說,因此各執一詞,有人說同治皇帝患了天花,慈禧太后大驚失色,急忙讓御醫們開藥,御醫們也只好將錯就錯,開出了治療天花的藥方,十天之後,同治皇帝病情加重,御醫們束手無策, 太醫們實際上早就明白同治皇帝患的病是比天花更可怕的病——梅毒。

    這種透過性傳播的疾病根本沒有治癒的可能,而且死相悽慘。慈禧或許也明白了真相,但是此時的同治皇帝已經病入膏肓,此事斷不可被外人所知,兩宮太后對外宣稱同治帝得了天花,此時的同治皇帝已經無力處理朝政,十一月初八上午,兩宮太后在同治皇帝的病榻前召見了軍機大臣和御前大臣,大臣們瞻仰聖顏發現同治皇帝容顏憔悴,目光微露,身上佈滿紅色斑點,大臣們明白此次召見的弦外之音,心裡明白同治皇帝恐怕是再難痊癒了,於是便一起奏請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慈禧心中雖為兒子的重病感到心焦,但是卻為大權再度回到自己手中感到無比欣喜。

    十一月二十日,同治帝的病情似乎得到了緩解,紅疹逐漸消失,潰爛處也開始結痂脫落,但太醫稱“餘毒未盡”,其中的潛臺詞不言自明。同治帝依然動彈不得,全身劇痛,腰腹部紅腫,不久病情來得更加兇猛,腫處潰爛,潰爛處越來越多,膿血流出體外,惡臭漸漸散佈整個宮殿。太醫們用“外用拔毒膏”反覆擦拭,在此期間,同治皇帝的皇后多次前來看望,同治皇帝是很愛這位皇后的,但是慈禧卻對她十分厭惡,甚至想廢掉她另立一位,同治皇帝萬般掩護和哀求才沒有廢掉皇后。

    然而慈禧太后卻限制同治皇帝到皇后處休息,同治皇帝心灰意冷,似乎是與母親賭氣,竟然多次拒絕母親給自己選中的妃子,到外邊的花街柳巷去風流,最終染上了花柳病,慈禧平時對同治非常嚴厲,雖是他的生母,但是同治皇帝每次看到慈禧都戰戰兢兢,反而跟慈安太后非常親近,有煩惱事也跟慈安說說,慈禧得知後心中更是不滿,與兒子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同治皇帝最終忍受不了壓力才做出了極端舉動,同治皇帝身患重病時,慈禧太后雖有悔意,但是對權力更有著無限的瘋狂追求,最終慈禧雖然獲得了權力,但是卻失去了兒子,同治皇帝最終因花柳病全身潰爛而死,成為了清宮不敢外傳的醜聞。

  • 7 # 追蹤歷史腳步

    關於同治帝所有的病例和翁同龢的日記,都指向一種可能,那就是天花。在《同治13年10月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中,明確記錄了同治帝陰氣不足,天花不出,以致發熱頭眩,身體發出疹子。

    根據太醫診斷分析,同治帝從發病到死去前後只有36天,是出天花致死。初期像是得了感冒,發燒,之後“頭面周身正中央雜痘顆粒”出現,不久後背後出痘,接著引起了腰腹部和口腔感染,因此太醫開的藥方全都是祛毒的。

    雖然按照史書和太醫等記載,同治帝是死於天花。但患天花後之所以毒熱深陷,沒法治好,有可能是因為同治帝縱情聲色,導致氣虛腎虧,而這一切,雖然不是慈禧刻意造成的,但是她卻縱容同治帝外出淫色,不加阻攔,以便大權獨攬。

  • 8 # 感染科李侗曾

    同治皇帝6歲當了皇帝,正是應了網路上讓人焦慮的那句話,“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當然同治19歲就因病醫治無效死了,同樣走在大部分同齡人前面了,關於同治之死,有天花和梅毒之爭,兩個都有道理。只不過天花之說有正史記錄,梅毒說法都是野史,史學家們都認同天花之說。

    正史記載,皇帝死於天花,證據是當時的御醫們的描述,類似於現在的病歷記錄,包括對症狀的描述和用藥記錄,症狀的描述符合天花,用的藥物也都是治療天花的藥物,可見當時醫生們診斷就是天花,這些都是有確鑿證據的。所謂白紙黑字,其他說法都是坊間傳說,更像小道訊息,而天花之說畢竟是當時正規的文字記載,應該是有比較強的可信度,歸根結底,史學家認同同治帝死於天花。尤其是1990年《清宮醫案研究》出版,公佈同治患病期間的全部醫案,最後結論:“歷來對其死因傳說紛紜,多謂因微服冶遊,‘楊梅上天’。現有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初五日脈案表明,當系死於天花。權威的定論平息了學術界和民間的猜測,越來越多的學者接受“同治死於天花”的論斷。

    當然,民間說法也有民間道理,老百姓的猜測並非空穴來風,確實有野史記載皇帝經常出宮到八大胡同,感染梅毒也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以皇家的權威,修改所有的醫案,保守秘密也是完全可能的,大家換個角度想,如果皇帝真的是死於梅毒,宮廷醫案能如實寫嗎?恐怕還是會寫成天花,要想做出一份完美的醫案,銷燬所有證據,想來也並非難事。但是梅毒從感染到死亡,往往需要較長的時期,同治皇帝死於19歲,確實發病有點早,也不太符合邏輯,但是如果考慮政治因素,明明患梅毒,而御醫因迫於政治壓力不敢按照梅毒治療,故意以天花記載並治療,導致患者加速死亡,似乎也說得過去,而且清廷皇子自幼都有接種天花疫苗的條件,種痘的預防效果不能和後來的疫苗相比,但是清朝末年皇帝得天花的機率還是比較低的。

    梅毒和天花這兩個傳染病在當時都缺乏有效的治療辦法,死於哪種疾病都完全可以理解。

  • 9 # 超甲巡2

    當然是因重度梅毒而死。同治皇帝性慾很強,在宮內又受到慈禧太后的壓制,加上每天翻的那幾個牌子都是名門貴女沒有技術,床上索然無味,於是經常偷偷出宮嫖妓。當時北京的妓女分為四檔,同治皇帝因為怕被大臣撞臉,不敢去高檔的妓院,因此只能去比打立柱,打通鋪略微強一些的三等妓院,當時沒有安全套等安全措施,同治皇帝又很年輕,嫖妓前沒有對這些低等妓女檢查身體是否有病的經驗,造成了他的梅毒感染。發病後慈禧為了顧及顏面強制命令太醫按天花治療,並且醫案註明是天花,只是讓偷偷給他服用一些解毒湯,結果感染未能控制住,加上同治皇帝縱慾過度身體虛框,很快陰莖潰爛渾身感染病發而亡。同治皇帝死後慈禧嚴密封鎖訊息,並且秘密處死了診病太醫和被同治皇帝寵幸後感染梅毒的很多小宮女,很多都是帶著身孕被勒死的。至於被同治皇帝感染梅毒的皇后,雖然懷有龍胎,慈禧太后為顧及顏面和自己的地位,也逼她自盡。同治皇帝死前雙目失明,陰莖“臭不可聞”,渾身潰爛,完全就是梅毒晚期症狀。

  • 10 # 歷史課課代表

    公元1875年,十九歲的同治皇帝因病去世,同治皇帝也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去世時最年輕的,根據清朝官方史料記載,同治皇帝是因為患上天花最終不治身亡的。但是與此同時坊間卻始終流傳著另一個版本,那就是同治帝死於梅毒。一百多年來,關於同治帝的死因,始終有著這兩種說法。

    一、天花死亡說:

    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同治帝確係得了天花之喜。後世歷史學者在研究解析同治皇帝當年的脈案後也得出結論:同治帝確實是患有天花而死。天花這種病在當時雖然屬於惡疾但是並非不治之症,早在康熙年間華人就已經掌握了治療天花的方法,但是慈禧太后和當時的大臣們沒有為同治皇帝積極尋醫問診,反而企圖靠拜佛求神來治好同治帝的病,最終同治帝因患天花耽擱而死。

    二、梅毒死亡說:

    同治皇帝大婚後,因皇后不是慈禧太后中意的人選,所以慈禧太后強令帝后分居,而同治帝又不喜歡慈禧太后為她選擇的慧妃,於是就經常一個人獨宿在乾清宮,後來,血氣方剛的同治帝在恭親王之子載溦的攛掇下開始微服出巡,由於怕撞見大臣,所以同治帝一行都是在暗娼進行的。而後來同治帝染上梅毒後,太醫不敢據實稟報,則一直按照天花的方法治療,同治皇帝最終不治身亡。我們也很難說當時的太醫不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去辦的。

    總之,不管是哪種說法,都與慈禧太后有撇不清楚的關係,晚清宮內的很多悲劇都是慈禧一手造成的,慈安之死、同治帝后之死、珍妃之死、光緒之死的矛頭都指向了慈禧。同治帝的短暫一生是不幸的一生,也是悲劇的一生,而這悲劇,作為母親的慈禧太后該負有多少責任呢。

  • 11 # 帝國中興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的十位皇帝,1856年生於紫禁城儲秀宮,1861年登基,1875年去世,終年19歲,在位13年。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歷來就有很大的爭議,有的說是死於天花,還有的就是死於梅毒。那真相究竟是什莫呢?

    根據清廷檔案《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記載同治帝連續發了多天的高燒”皮膚髮出疹形未透,有時氣堵作厥”以及”咽喉幹痛,胸滿作嘔,頭眩身熱。“等症狀,這些都是出天花的症狀,檔案同時記載了同治帝的皮疹分佈在額頭,髮際,面頰逐漸延及臂膀,軀幹和下肢,多見於身體暴露部位,成離心狀分佈。後來同治帝的病情有所好轉,皮疹逐漸結痂,天花一旦結痂就意味著並幾乎就好了,可是後期同治帝又面板感染,而且越來越嚴重,使同治帝逐漸喪失了抵抗能力,最後導致全身衰竭而突然死亡。

    裡一種說法是死於梅毒,梅毒在清朝時被稱作"楊梅大瘡”。一國之君得了梅毒絕對是不光彩的事,更何況是處在封建意識非常嚴重的古代,清廷可能為了掩人耳目捏造了同治皇帝患病的真相,曾擔任同治帝御醫的李德立的後人李鎮也證實了這種猜測,他說他的曾祖父在為同治帝把脈時已經發現是梅毒的症狀,為了慎重起見還邀請了另外一個御醫一同診斷分析病情,結果兩人的診斷分析結果一致,就是梅毒。

    同治帝死於梅毒的說法只是在民間廣為流傳,並沒有文字方面的記載,人們普片認為的天花不會輕易喪命,民間常長把出天花叫做“天花之喜”就是這個意思,更何況堂堂一國皇帝,國家醫術最為精湛的醫生都在皇宮,怎末就那麼容易死呢?

  • 12 # 不浪的穩重

    清朝皇帝在歷史上是非常勤勉的皇帝,幾乎沒有一個過於愚蠢的皇帝。每一代帝王都可以說在他們早期是認真的,這是一個典型的統治者。然而,幾乎每一個清朝皇帝的死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神秘之處,如努爾哈赤、順治和康熙皇帝的死等等。到目前為止,歷史學界仍有多種說法。首先,許多皇帝死因離奇。例如,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雖然年輕,但19歲就去世了。什麼疾病會導致他年輕時猝死?

    後世對此也有評論,有人說同治皇帝得了天花,有人說他死於慈禧的壓抑和壓迫很長一段時間,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其實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這種性傳播疾病根本無法治癒,其死亡是悲慘的。慈禧也許已經知道了真相,但此時同治皇帝已經病了,外人不知道。兩宮的太后宣佈同治得了天花。當時,同治皇帝不能處理朝廷事務。11月8日上午,兩宮的太后在同治皇帝的病床前召見了軍機大臣們。

    大臣們仰望皇帝,找到了同治皇帝。皇帝的臉很憔悴,眼睛很青,身上佈滿了紅點,他們知道同治皇帝可能很難痊癒。於是他們請這兩位太后聽政。慈禧雖然對兒子的大病很擔心,但她還是很高興兒子的大權又回到了她的手中。11月20日,同治皇帝仍不能動彈,全身劇痛,腰腹腫大。很快,他的病變得更厲害了。腫脹部位潰爛,潰爛部位越來越多。

    膿從屍體裡流出來,惡臭逐漸蔓延到整個宮殿。在此期間,同治皇帝的皇后多次來看望。同治皇帝非常愛皇后,慈禧卻非常不喜歡她。她甚至想廢除她,另立一個。同治皇帝沒有放棄皇后,以各種方式請求不要廢除皇后。當同治皇帝病重時,慈禧太后後悔不已,但她更瘋狂地追求權力。最後,慈禧雖然獲得了政權,卻失去了兒子。同治皇帝最終死於花柳病,成為清宮不敢外傳的醜聞。

  • 13 # 水培樂園

    估計是天花,因為北京在李闖王進北京時就鬧瘟診,後來清朝的好多皇帝皇族也得過傳染病,反正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吧,當然有很多人免疫存活下來。清朝的時候記得好像東北也鬧過瘟,不傳到北京菜怪呢。

  • 14 # 初見娛樂2019

    說到同治皇帝其實也還是有超多的故事可言的,畢竟皇帝也還是有一些特殊的愛好的,就好比同治皇帝這個人就比較喜歡美女了,所以不知道什麼開始他竟然得病了,有的人說是梅毒,有的人說是天花,那麼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揭秘看看吧!

    同治皇帝曾經染上的到底是天花還是梅毒?當然是天花,目前史學界對於這一問題已經基本沒有什麼疑問了。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萬歲爺進藥底簿》可知,在同治皇帝去世前的最後30多天時間裡,御醫多次為他匯診。據記載的病情也是這樣的:“溼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腿痛盤攣,頭頸、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這明顯是天花的症狀,而不是梅毒的表現。

    因為他是死於天花,所以同治皇帝一不小心變成了清朝最短命的皇帝了。

    至於為什麼會說他死於梅毒,大多數是來自於晚清的筆記、小說,並不是什麼正經的史料來源。這一點也很可以理解,晚清時期反滿的一些學者,一定要把同治皇帝寫得特別壞,尤其是要把同治皇帝的“壞”算在他母親慈禧太后的身上,因為他的母親為了自己的權力,讓這個兒子整天胡作非為,最終不治而亡。

    如何最好地達到這個目的,當然就是採取一些吸人眼球的辦法,讓同治皇帝尋花問柳,最終染病而亡。

    但是熟悉清朝典章制度的人都會知道,不要說跑出紫禁城到外面逛妓院,就是連皇帝每天吃什麼喝什麼,都會有人詳詳細細地加以記載,一舉一動都會有人嚴格加以規範。比如,現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檔案中,還有大量關於同治皇帝每天的食譜如何如何的事。那怎麼可能發生同治皇帝躲開侍衛軍的保護,一個人偷偷跑出去,做如此下三爛的事。

    所以千萬不要當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待下屬如兄弟,活寧願我多幹讓他們多休息,最近發現養了個畜牲,他咬我一口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