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文Vlog

    首先,一年級的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還算正常,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1-3年級是適應期、過渡期、轉換期。

    其次,由於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及形式都有很大不同,這個階段是需要孩子們去適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表現。

    再者,這個時期孩子的各種表現,也給家長和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教育時機,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個關鍵期,幫助孩子們完成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變和突破!

  • 2 # 虞海棠

    看題主題目裡幾個關鍵詞:男孩,一年級,走神,小動作…不過即使這樣,大家也認為是正常現象!

    題主說孩子的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畢竟是剛剛離開幼兒園,很多孩子的行為和心理狀態還停留在幼兒園階段呢,有的城市幼兒園在大班時會為孩子進入一年級提前進行一些準備,比如寫基本筆畫,寫名字,強調紀律等,真進入了一年級,學校也考慮到孩子特點,會設定1-3個月的幼小銜接期,這段時間主要是讓孩子適應小學的環境和學習,紀律氛圍,強調課堂,課下的紀律,作業可能沒有但是必要的訓練和課堂教學還是照常進行的,正常情況下多數孩子都能基本適應小學入學後的學習和生活!

    不過也有個別情況,如題主所說的,有些地方的幼兒園或者一年級可能沒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或者孩子本身個性比較活潑,好動,習慣了幼兒園生活,對小學生活學習還不是太習慣,容易出現這些行為,不過相信學校老師都比較瞭解這種情況,且有經驗,後續老師會繼續培養孩子的課堂和學習習慣的,他們一定會把孩子的習慣培養和引導好的!

  • 3 # 密斯嶽

    家長朋友不用擔心,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不專注,然後針對性解決。

    多數孩子寫作業時,都會出現過專注力不夠的情況,這是因為TA還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實孩子專注力不好,很大程度與家長有關。

    孩子的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保護出來的,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不去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如何保護孩子的專注力?這10個方法保護孩子專注力:

    方法一: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

    改定時為定量,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時,可逐步延長一次性集中做題的時間;

    方法二: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

    當孩子專注於做他的事情而忘記吃飯,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因為這就是孩子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方法三:要儘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

    教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

    方法四:大聲讀書有利於訓練注意力

    每天安排10-20分鐘,讓孩子大聲朗讀,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

    方法五: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只放書本等簡潔的學習用品,不要擺放玩具、食品;

    方法六: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給孩子買過多的書籍

    避免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

    方法七: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避免分散,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發展過程中,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

    方法八:跟孩子一起玩兒“自我約束力”的遊戲

    並把這樣的方式貫徹進孩子的生活;

    方法九:透過一些智力訓練的書籍,每天堅持做練習

    如走迷宮,找錯誤,找異同等;

    方法十:採用盯點法可以隨時訓練

    在教室和家裡,每天盯著某個點和物體看上幾分鐘就可以。

    還可採用最專業、最簡單的舒爾特訓練法(見下圖)進行專注力訓練。

  • 4 # 彤彤讀書

    針對小學生啊,有一個症狀叫兒童多動症。主要表現呢就是注意力缺陷和活動過度,高發時間為8~10歲。

    多動症的特徵呢,一個就是活動很多,他們活動是雜亂無章的,缺乏組織性和目的性,就是小孩自己在那亂玩亂動,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

    第2點呢,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比如上課容易走神啊,即使自己很努力的想去集中注意力聽講,也沒有辦法做到。

    第3點就是衝動行為多動症的孩子呢,主要是行動先於思考,就是他們經常沒考慮清楚就開始行動了。

    建議啊,如果長期出現比如說一個一個月都是這樣的情況,還是建議去找專業的醫生做一些指導或者是行為療法,自我指導訓練的方法,幫助孩子自己去控制自己的這個意識和意志。

    現代家長呢,特別注重孩子這個生理健康,比如給孩子的營養搭配的特別好,生病了知道去看醫生,可是呢,孩子如果出現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或者證照卻不願意去,客觀面對這個觀點是非常不好的。

    我不是說您的孩子一定是得了兒童綜合多動症,但是如果一直持續很久的話,建議是找一個專業的兒童方面的心理諮詢師來為您孩子做一個綜合的診斷和治療。

  • 5 # 愛的處方

    因為小學一年級,是幼兒園到學校的過度,所以上學前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順利的與小學銜接,

    下面是我的幾點建議:

    1、孩子在幼兒園主要的內容是,做遊戲,唱歌,跳舞,學兒歌,小朋友在一起就是玩,每天都很放鬆,自由,快樂;而上小學就大不一樣了,每天上學有指定時間,在課堂上有各種要求,比如:坐姿,不許隨便說話,不能搞小動作,這樣的作息時間和內容的變化,是的很多孩子不適應。

    2、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所有的陌生,讓一個6-7歲的孩子一下子接受,的確有難度,需要時間來熟悉。

    3、在小朋友眼裡一切都是新的,有的孩子會感到好奇,上課會精力不集中,玩弄文具,給旁邊的同學說話,有的還離開座位溜達,當老師強調同學們要遵守紀律,認真聽課,或者批評學生的時候,會對小同學產生心理壓力,覺得上學不好,不喜歡學校。

    4、家庭作業是小學生每天都要完成,很多孩子邊做邊玩,磨磨蹭蹭,粗心大意,使得家長不知所措。

    綜上所述:小學一年級學生,出現這些問題也是正常的,家長不必擔憂,需要強調的是,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配合老師,儘快的讓孩子適應學校生活,接受小學生的角色轉變,愛上學校。

  • 6 # 絲雨潤春風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一年級男孩子上課和做作業時,經常都會愛做小動作、走神,這是很多剛步入一年級的孩子都會遭遇的一種情況,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之後家長就會變得焦慮不安、手足無措,會對孩子言語指責,甚至打罵,往往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適得其反。家長應該進行多角度分析,尋找問題的根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和學習習慣,從而讓孩子改掉身上的“小毛病”。

    根據題主提供的資訊我們進行初步解析:

    ①一年級男孩,男孩子相對都比較活潑好動、愛玩,在寫作業時愛做小動作,貪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走神說明孩子的興趣沒有在學習上,意志力不堅定。

    ②上課時候也是小動作不斷、走神,說明孩子的學習習慣存在一定的問題,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容易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幹擾。

    ④孩子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一方面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是孩子年齡小自控力比較差,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

    以上是我對這種情況的初步分析,這一情況在很多孩子中都發生過,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又易受外界影響,注意力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作為家長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問題分析,瞭解小學生注意力的發展特點,幫助孩子培養注意力和良好的習慣,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以偏概全,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建議之一:尋根究源,家長要了解小學生注意力發展的特點

    (一)小學生注意力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小學生注意力的發展是由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逐步發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導地位。

    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剛步入小學,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們的有意注意基本上都是被動的。他們的神經系統活動的內仰制力尚未發展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不斷成熟,以及外界對他們的要求和訓練,有意注意會逐步發展起來。

    一年級剛好處於無意注意力起主導作用的時段,想讓孩子提高有意注意,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培養和訓練。

    (二)小學生對具體直觀事物的注意,大於對抽象事物的注意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我們對於比較直觀、觸手可及、比較熟悉的事物,更感興趣更有吸引力,對於空洞、抽象、沒有概念的事物不太有注意力甚至不感興趣。其實孩子也是一樣,又加上孩子的知識水平和想象能力有限,抽象事物更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語言水平很有限,具體形象思維佔重要地位。因此,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比較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而抽象而空洞的知識,超出了他們的接受能力範圍,無法引起他們的注意。

    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和手裡的“小玩意”相比,玩弄他們所帶來的快感,和比空洞抽象知識帶來的快感相比,明顯後者更加具有吸引力,輕車熟路,非常直觀易接受,因此,學生更願意選擇“自娛自樂”。

    (三)不善於調節和控制注意力

    比如:第一節課上老師帶學生看了一個小電影,等到第二節課上課的時候,很多孩子的注意力還停留在上一節課,停留在對精彩的片段的回憶之中,很難再把注意力集中到這一節課的學習上來,因為他們年齡尚小,不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可愛有趣的動畫片吸引,而不是無趣的學習內容。

    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比抽象的概念、定理更能引起小學,小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被一些無關刺激吸引。比如:手裡的橡皮、好看的轉筆刀、自己的“創作”、以及窗外的各種聲響等等都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一旦轉移就很難再自己調節回來,就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能自拔。

    (四)注意力範圍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轉移能力較弱

    由於小學生的大腦未完全發育,學習的知識有限,所以他們的注意範圍較小,注意分配和轉移能力較弱,經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就如題主所說,孩子上課和做作業都經常小動作不斷,還易走神,就是因為孩子轉移注意能力差,不能很快的把注意力從玩轉移到學習上來,顧此失彼。

    小結:注意是小學生進行各種認知活動的必要條件,一切認知過程如果沒有注意的參加,就會變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老師上面講,孩子下面玩。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一定要注重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成為小學生注意力發展的催化劑。

    建議之二:老師加強對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

    注意力貫穿於小學生心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培養良好的注意力,對於發展小學生的認知和個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培養小學生的注意能力,必須遵循注意活動本身的規律,並施加各種有些措施。

    (一)老師正確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小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來提高教學效果,並有效避免無意注意的消極影響。

    ①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避免無關刺激的干擾

    無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很容易被無關刺激干擾,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安靜的教室外環境和整潔、樸素的教室內環境,避免因為過多的無關刺激,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課前準備時,老師要求學生上課用什麼就準備什麼,不需要的學習用品,不要放在桌面上。

    ②有效使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客觀刺激物的強調、對比、新穎性和活動性是引起無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是圖、文、聲、像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

    多媒體教學中,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景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橫生的益智遊戲,能有效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讓他們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其會學、願學和樂學。

    個體的知識經驗是影響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學生更願意學習與自己知識經驗相關的事物。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知識經驗相聯絡,透過提供具體例項,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維持他們的無意注意。

    案例:今天要講的是應用題,老師可以把應用題和孩子實際生活想聯絡,比如:媽媽今天給你買了31個蘋果,你今天吃了3個,還剩多少個?

    學生腦子迅速會想到媽媽和蘋果兩個詞,然後幻想自己有31個蘋果,心裡高興壞了,今天吃3個,那就是拿走了3個,應該用減法。

    所以孩子能更快更有效的獲得關鍵資訊,因為他們比較感興趣。

    此外,老師在上課時,要善於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飽滿的情緒反應,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善於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它是有目的,具有一定意志力的注意,在實際的教學中組織好學生的注意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①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目的越明確、越具體,越容易引起和維持其有意注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發認知興趣。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可使學生對不瞭解的事物產生新奇感和興奮感,趨勢學生積極進取、主動思考。

    ②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品質

    唐宏用注意量表測驗和眼動實驗的方法來探討注意加工水平與小學生學業成就的關係,結果發現,學習優秀的學生注意資源的容量明顯多於困難學生,並且能更有效地運用注意資源。學習優秀的學生抑制分心物的能力明顯高於學習困難學生。

    老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小學生的注意品質進行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注意品質就會有明顯提高,進而提高其學習效果。

    小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無意的對學生進行注意力的培養,透過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規律進行教學,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目的,以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果。

    建議之三:配合老師,打好輔助,培養孩子良好個人習慣和學習習慣

    孩子不管是上課還是做作業時,都喜歡做小動作,還愛走神,說明了孩子不僅易受外界影響,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個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存在問題,談學習之前先談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開端。

    家長要配合老師,做好老師輔助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個人習慣和學習習慣。

    家長要做到:

    (一)家長要為孩子肅清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外在干擾因素

    孩子在家學習做作業的時候,家長應該保證孩子周邊環境是無干擾的,讓孩子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裡。

    ①切斷一切電子產品,放下手機,拿起書本

    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要做到幾個不要:

    Ⅰ、不要讓孩子開啟電視看動畫片

    Ⅱ、不要讓孩子透過電腦、手機看任何學習以外的東西

    Ⅲ、不要在孩子身邊聊天、玩手機、不要讓孩子一會吃東西、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

    孩子需要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尤其是年齡較小的低年級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注意力的調整和管控力較弱,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出面,幫孩子把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來。

    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關掉家裡的電子產品,斷了孩子的念想,放下自己的手機,拿起書坐在旁邊,做好榜樣,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於學習上。

    除此之外,不要一會讓孩子吃水果,一會讓孩子喝水,一會又上廁所的,孩子一次又一次被打斷之後,注意力很難再集中到學習上去,很容易養成三心二意,愛玩,小動作不斷,走神的壞毛病。

    ②家長管好自己的嘴和手,做到不催不罵

    生活中很多家長是這樣管理孩子的,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在旁邊嘮嘮叨叨,嘴就不停,一會這個一會那個的,不是催孩子做作業,就罵孩子不認真,你越是說,越是罵孩子反而越不認真,越三心二意,玩得越起勁。

    當孩子準備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做一個“透明人”,一邊盯著孩子學習,一邊自己也學習,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孩子有求必應,孩子一喊就過去幫忙,或者是孩子一出錯就開始嘮嘮叨叨,批評教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讓幹什麼,他就越幹什麼,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去。

    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做好榜樣,讓孩子做好準備,自己也要放下自己手裡的東西,拿起自己喜歡看的書籍或者孩子的課本,陪孩子一起學習,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收到感染,感受到學習的氛圍,自覺投入到學習上去,和家長比賽學習。

    (二)多和老師溝通交流,徵求老師的建議,做好老師的“小助手”

    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教育不僅是老師的事情,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家庭教育對孩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影響也非常大,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有極大促進作用。

    家長明知自己的孩子小動作多,上課愛走神,更應該多和老師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期間的表現,一方面是回家後幫助孩子彌補課堂上的不足和落下的課程,另一方面是讓老師瞭解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更加引起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家長和老師互相配合,幫孩子改掉身上的“小毛病”。

    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影響著老師對孩子的關注,作為家長應該做一個積極主動,態度明確的家長,讓老師看到家長對孩子的“態度”。

    (三)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轉移注意力到學習上來,家長做好榜樣,言傳身教

    孩子為什麼上課走神,小動作不斷,是因為孩子對比較熟悉的事物更感興趣,尤其是熟練程度比較高的事物,對於陌生事物的興趣明顯降低,孩子為什麼容易走神,做小動作,因為和學習相比,孩子對走神,小動作已經輕車熟路,信手拈來。

    注意力不集中雖然是很多孩子都會遇到的共性,並不是說注意力不集中就沒有什麼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會影響孩子的聽課效果和學習效果,如果不加以培養,孩子以後很容易淪為困難學生,甚至跟不上節奏,從而導致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厭學等不良後果,所以家長必須引起重視,加以培養,養成良好的習慣。

    ①從孩子興趣切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對孩子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家長可以充當好老師的角色,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從興趣愛好切入好孩子學習上來,從而把注意力轉嫁到學習上來。

    如果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家長可以利用動畫片來引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比如:家長每天可以抽一點時間讓孩子透過看影片瞭解成語故事,然後再給孩子加以講解,讓孩子透過動畫和故事相結合的方式,增加知識,引起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原來語文還可以這樣學,真有趣。

    為什麼孩子看動畫片、玩手機的時候可以一動不動,沒有小動作,更不會走神,因為孩子對動畫片有濃厚興趣,動態和靜態,畫面與聲音的結合,孩子興趣很濃,所以家長應該透過孩子興趣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注意力,從而把興趣轉嫁到學習中來。

    ②家長做好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

    小學生生活在一定的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其行為不可避免的會收到父母的影響。因此家長在家應該做好第一任老師,注意言傳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甚至模仿家長言行。

    家庭的文化氛圍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娛樂內容、文化生活、家庭氛圍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家長要想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轉移注意力,就應該為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家長在家讀書,看報遠離電子產品,帶孩子一起讀故事,看繪本,讀故事,無形中都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學校上來了。

    小結: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家長要以身作則,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把孩子的注意力從外界干擾因素中轉移到學習上來,全家行動,一起學習,帶動孩子,讓孩子和小動作、走神說再見。

  • 7 # 新資優教育

    單從題面看:一年級男孩子上課做作業愛做小動作老走神,大機率就屬於“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精神科醫學簡稱ADHD,要儘快去當地兒童醫院做進一步專業評估,一旦確診,ADHD患童就必須接受包含藥物治療、心理行為矯治、執行訓技巧練及適切的教育策略等全面治療。

    1)藥物治療;

    2)心理治療,主要行為治療法;

    3)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後兩者重在就孩子日常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提升孩子的執行技巧訓練。

    家長一方面要調整對待孩子的態度,一方面要積極介入幫扶矯治,但也不要病急亂投醫。這種ADHD問題孩子太多了,會佔到7-8%,男孩多於女孩。這段時間我就乾脆整理出來2篇系列文章,系統的總結,大家可以進我主頁翻閱:

    1、“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迷思(上篇)家長行為管教錦囊

    2、“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迷思(下篇) 教師課堂支援錦囊

    我要強調的是:市面上流傳的所謂各種專注力訓練法,充其量只是換一種方式在讓孩子玩遊戲,玩遊戲過程中看起來是很專注了,那是被遊戲本身吸引,不能根本上改善患童的症狀。

    因為對有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學生而言,先天性的執行功能的缺損令他們無法協調多個任務,一回到學校學習,就會問題頻發:上課不專心,作業不認真,有學習障礙;其衝動的行為令他們難以被同學接納。他們的困難在學校系統中表露無遺,家長和老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夥伴,對學生的支援及體諒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之所以盡我所學多次多角度發文,就是想提醒大家瞭解認識ADHD, 在包容他們的同時,也從另一角度欣賞他們的能力,協助他們發展專長、興趣及熱衷的事情。家長老師如能多花時間及心思與孩子建立良好互信的關係,積極瞭解他們的想法及困難,從而引導學生跨越自己的障礙,將能大大提升輔導的成效。這些學生就像寶石,需要琢磨才會閃亮,只要給予機會,他們每一個都能夠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肉植物法師如何度過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