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民鋒哥
-
2 # 子鄉城郭
母豬的生產能力對豬場的經濟效益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也是對養殖戶的經驗與技術水平的重大考驗,所以說,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實用性的繁殖手段,在養殖中立於不敗之地。
1.最主要的是掌握母豬的發情時間,從而決定母豬的配種時間。
(1)一般情況下,母豬發情後20—35小時左右排卵,而卵子的受精能力維持在8—12小時。
(2)而精子到達受精部位約3—5小時,精子在陰道記憶體活時間為20小時左右。
(3)所以說母豬從發情到配種最適宜的配種時間為6—20小時。
為了增加受孕率,第二次配種間隔另12—18小時。
使用人工授精時,提前檢查精子成活率,這有助於母豬的受孕率。
另外,母豬斷奶後,如果發情過晚的話,並且持續時間很短,這種情況下應當早配。
如果母豬斷奶後,發情早,持續時間長,應適當後延配種時間。
當然,以上各種情況要根據母豬的品種,母豬的體質,以及飼餵的質量等來靈活對策,以免延誤最佳配種時間。
總的來說,養殖有風險,養殖戶必須高度重視母豬的繁育情況,疫情防控措施。無論行情高低,都能應付自如,才能在自己的養殖事業中大放異彩,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少
-
3 # 豬ok
中國近年來由國外引進了大量的種豬,這些種豬大多都是經過高強度選育品種,具有較高的市場經濟價值;在過去30年中對基因的篩選,使母豬的體脂下降了50%,使現在的母豬與其祖先比較對營養變的更加敏感,所以母豬營養供給模式必須非常精準,否則生產水平表現就會不如人意,很多人也因此產生了“洋豬難養”的錯誤觀點。筆者近幾年走訪了很多國內外大型豬場,得到的結論是“人的觀念和技術細節”影響了豬場的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養豬者想透過“低投入,得到高產出”,這是絕對做不到的。 一、要高度重視妊娠母豬飼養管理——妊娠母豬超量飼餵導致生產水平下降 母豬妊娠階段飼養管理水平對哺乳期母豬、初生仔豬、斷奶仔豬以及母豬連續性生產能力都會構成極大的影響;繁殖階段飼養管理的關鍵是“妊娠期嚴格限飼、哺乳期能夠充分採食”。妊娠母豬嚴格限飼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提高哺乳期母豬採食量,使哺乳母豬日進食營養總量達到產奶的基本需求。下面是豬場經常容易發生錯誤的細節: 1、斷奶—配種:有很多豬場認為斷奶到配種只是短短的3—7天時間,喂什麼料都無所謂,進了配種舍就開始使用妊娠母豬料。但很多試驗表明配種前雖然時間很短,但使用低能(低亞油酸含量)低蛋白的妊娠母豬料會影響母豬排卵數,是產仔數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果母豬群偏瘦這種影響會更大。 2、配種後一週內要嚴格限飼,因為配種後48—72小時是受精卵向子宮植入階段,如果飼餵量過高,日進食能量過高均會導致胚胎死亡增加,使產仔數下降;母豬群偏瘦時更容易發生飼餵過量的問題。如果母豬群偏瘦可以在妊娠7—37天時調整飼餵量,調整範圍0.6—0.9千克/天,這一階段即可以使母豬體況迅速恢復,也不會造成哺乳期母豬採食量下降的問題。 3、妊娠母豬限飼時間:歐、美大多數豬場都會限飼到懷孕的第95-100天,再進入妊娠後期加料階段,在中國一直沿用舊的飼養方式懷孕第84天加料。美國堪薩斯大學豬營養組的研究已經證實,妊娠母豬加料時間過早(84天)會導致哺乳母豬乳腺細胞數量減少,透過RNA檢測發現妊娠100天加料的母豬,比84天加料的母豬RNA總量明顯高;所以過早加料會影響母豬乳腺的發育,這也是造成母豬產奶量下降和仔豬斷奶體重小的重要原因。 4、妊娠母豬後期的飼養不精準,導致初生重偏小:大家都知道這一階段很重要,但在實際飼養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兩個錯誤,一是加料量不足,二是使用妊娠母豬料加料。加料不足主要是因為加料過早(84天)平均3千克/天,妊娠100天前還可以滿足胎兒增重的基本營養需求,100天后仔豬進入快速生長期,依然每天加料3千克,不改變飼料種類繼續使用妊娠母豬料加料,就很難滿足胎兒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 正確的做法最好在95天開始加料,最好使用加有油脂或“豬專用高亞油酸脂肪粉”的高能高蛋白哺乳母豬料,使哺乳母豬料的配方標準能夠達到代謝能3150千卡/千克以上、粗蛋白17.5%、賴氨酸含量不低於0.86%。如果不加油脂或脂肪粉,代謝能很難達到3150千卡/千克以上,所以瘦肉型母豬在哺乳母豬料中必須新增脂肪,特別是富含亞油酸(中短鏈脂肪酸)。高飽和脂肪酸(長鏈脂肪酸)母豬很難利用,因為母豬在妊娠後期會把大量的中短鏈脂肪酸轉化為酮體,而仔豬會把酮體迅速轉化為脂肪儲備,而高脂肪儲備對改善仔豬成活率有非常積極作用。 如果使用95天開始加料,加料量一定要控制的精準。為了有效的預防難產,初產豬加料量最好控制在3千克/天;2產以上的母豬不低於3.5千克/天;加料時間95-112天,產前減料2天,圖1描述了胎兒的生長髮育規律和母豬料的供給模式。 二、初生重的重要意義——初生重小造成豬場經濟效益下降 初生重小給豬場帶來了大量的不良後果,大量調查資料證明,仔豬初生重1500—1600克的豬場經濟效益要比出生重1200—1300克的豬場好的多。豬場經濟效益與初生重有非常強的正相關關係,也是豬場經濟效益的第一限制性因素。 造成初生重小的原因:把難產當成了主要矛盾,對初生重小造成的影響認識不足,不知道怎樣才能提高初生重或者初生重到底多大最好(1.5—1.6千克),母豬妊娠後期管理不好。 初生重小斷奶重就小,初生重每增加100克斷奶重增加0.35—1.07千克。斷奶重小斷奶過渡就難,斷奶重小育肥豬增重速度就慢,出欄時間就會延長,平均初生重大,變異係數小,說明窩整齊度好,對提高仔豬成活率非常有好處,平均初生重大也可以刺激母豬多產奶。 三、斷奶體重小是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關鍵 斷奶體重偏小是國內豬場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豬場28天斷奶體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豬場28天斷奶體重可達到8—9.3千克以上。斷奶體重小也給養豬場帶來了一系列的不良後果,如斷奶過渡難度大、保育期死亡率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飼料效率變差,也是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 造成斷奶體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體重小造成斷奶體重小,是不爭的事實之一;母豬日進食營養總量直接影響母乳好壞,28天斷奶時母乳對仔豬斷奶體重的影響高達(90%),而母乳在很大程度上受母豬日進食營養總量的影響;哺乳母豬料能量不足,是國內豬場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CP和LYS不足也普遍存在;日喂飼次數少導致日進食總量不夠,日進食總的營養不足而影響了母豬產奶量;飲水量不足導致了採食量下降。 提高斷奶體重的技術措施: 1、關注母豬日進食代謝能總量,母豬日進食代謝能總量最好不低於16兆卡,哺乳仔豬增重速度最快。 2、為了使哺乳母豬日糧的代謝能達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須新增油脂而且必須含高亞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因為飽和脂肪酸母豬很難利用。仔豬在斷奶前生產效能的表現,與母乳分泌情況有很強的相關關係(r2=0.87—0.90)。脂肪是仔豬的主要能量來源,通常佔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乳的主要組成成分受母豬日糧影響較大。所以在妊娠後期和哺乳母豬日糧中新增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較高的脂肪含量。哺乳仔豬另外的40%能量來源主要是靠乳糖,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與採食量的關係較大,高採食量的母豬乳糖分泌量大。 仔豬的生長潛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響,而仔豬的蛋白儲備隨能量的攝入呈線性增加。現代的研究表明,仔豬的哺乳期脂肪儲備對生長豬的生長影響很大。 3、飼餵次數少,影響了母豬日進食總量。目前很多豬場哺乳母豬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豬最好日喂4次,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採食量1千克,對改善母豬產奶量,提高斷奶體重意義重大。 4、高度注意哺乳母豬飲水量的問題。哺乳母豬採食量與飲水量的關係很大,Gill(1989)哺乳母豬飲水量增加對採食量增加有明顯影響,飲水量與採食量間存線上性相關,飲水量=4.2+2.52x採食量(kg/d)。 因此,在哺乳期內保證母豬的飲水至關重要。在熱環境和限位欄的情況下,母豬的活動減少會導致飲水量的減少。飲水減少的後果之一是糞便中的幹物質增加,引起便秘,便秘又可以使母豬患子宮炎、乳腺炎、無乳綜合症,哺乳期奶量下降。 四、哺乳母豬過度減重是造成母豬連續性生產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目前大量的研究認為,在哺乳期結束時,母豬減重最好控制在10千克以內背膘不低於1.8釐米,尚可以接受,因為此時只動用了少量的體脂儲備,對母豬連續性的生產效能不會造成破壞。當哺乳母豬料粗蛋白和賴氨酸不足時,母豬首先會動用肌肉組織來補充母乳養分的不足,肌肉組織的減少是造成母豬連續性生產效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當哺乳母豬料能量不足時,母豬首先動用的是脂肪組織,能量和蛋白質不足都是造成母豬體儲下降的重要原因。哺乳母豬料營養不達標再加上採食量不足,不但母豬體儲嚴重受損,仔豬斷奶體重也會很差。如果第一產動用了母豬大量的體儲,母豬產後過瘦是造成以後連續性生產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諾丁漢大學(Cole and Harker,未發表資料)發現,當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母豬妊娠期間的給料量高於1.93kg/d時,就會發生泌乳期採食量降低的現象,第二胎比第一胎更嚴重;當妊娠期的採食量增加1kg/d時,泌乳期的採食量第一胎會減少1.48kg/d,第二胎則減少了2.21kg/d。
-
4 # 發財馬
導語:對於廣大生豬養殖從業者來說,經歷2019金豬年非瘟疫情的洗禮(況且部分人們或經歷了陣痛),使大家更加重視自繁自養,而自繁自養就繞不開“母豬”。生豬養殖場尤其是母豬繁育飼養場都在圍繞生產母豬做文章,大家都在苦練內功、努力提高自身場母豬的生產效能、增加生產效益,縮短母豬非生產天數。
母豬的生產效能事關後續收益,最佳化建議→1.哺乳仔豬的提早斷奶。
◇為了增加母豬的年產仔窩數,大多數母豬繁育場都盡力對哺乳仔豬提早斷奶,一般情況下以年產仔2.2-2.25窩具多。◇由於初生仔豬發育快,出生10天后母豬乳汁已不能滿足其最快發育的營養需要(應早期誘飼)。有條件的可選擇仔豬生後2周齡斷奶(首先17-18天斷奶很正常,再者斷奶應根據自身場保育舍條件、飼養管理及替代母乳的飼料質量決定)、一般的可選擇25-28天斷奶。◇縮短母豬群非生產天數,一般來說母豬除去妊娠及哺乳以外的天數,都屬於非生產天數(含配種間隔、空懷、流產、死淘天數等)。建議:仔豬由於自身保溫能力差,糖元水平低(產熱能力不足)、免疫力低下(易發病)、消化機能不完善(易拉痢)等生理特點,加之仔豬斷奶方面眼下大都斷奶早,因而需要兩個方面的工作匹配→一來做好仔豬保溫(溫度以20-22℃為宜),二來保持飼餵營養(早期斷奶的:初期先飼餵飼用人工奶,後期循序漸進調換飼餵優質教槽料,且少喂勤添)。
2.母豬合理營養搭配。
☆配種前“短期優飼”:為了增加母豬的排卵數,母豬配種前要加強營養供應。可在配種前2-3天實行“短期優飼”。
☆妊娠母豬的精準營養: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後期
妊娠前期管理目標→充分靜養、減少應激源(驚嚇、驅趕、噪音等),使受精卵著床併發育成胚胎,防止胚胎死亡。
◇配種一妊娠30天:減少能量飼料攝入量(如能量飼料過高,一來會導致母豬血液中胰島素含量升高,使子宮內能量利用率降低,繼而使受精卵成活率降低;二來會導致血液中黃體酮水平降低,繼而影響胚胎成活率)。後備母豬飼餵哺乳母豬料1.8-2.0公斤/天,經產母豬飼餵哺乳母豬料1.6-2.0公斤/天。防止飼料原料黴變對妊娠母豬傷害(保持新鮮無黴變),有條件的適當搭配青綠飼料。妊娠中期的管理目標→合理控制妊娠母豬膘情,防止過肥過瘦。以下圖3號適中體型為宜。
◇妊娠30天一妊娠84天:後備母豬飼餵妊娠母豬料2.0-2.2公斤/天,經產母豬飼餵妊娠母豬料1.8-2.2公斤/天。妊娠母豬以在定位欄內飼養具多,在母豬妊娠65-75天這段時間內留意其營養(期間胚胎在不斷髮育,防止養分供應不足或分配不均,造成少數胚胎死亡或發育不正常,繼而導致流產現象)。有條件的可在場內,進行適宜的階段性運動。妊娠後期的管理目標→加強飼料營養供應,促進妊娠母豬乳腺發育,保證哺乳期泌乳量及生產體況消耗,供給胎兒最大發育的營養需求。
◇妊娠85-112天:後備母豬飼餵哺乳母豬料2.6-3.6公斤/天,經產母豬飼餵哺乳母豬料3.0-3.6公斤/天。此階段適宜小圈單欄飼養,並進行階段性適當運動。妊娠112天-分娩:飼餵哺乳母豬料由3.6公斤/天減至1公斤/天,防止營養過剩、胎兒發育過大而難產。產前1周將妊娠母豬趕至產床上飼養,讓其適應產房環境,防止應激。分娩-分娩後5天:分娩當天給予溫麩皮水飲水,根據情況可適當新增一點食鹽。飼餵哺乳母豬料由1公斤/天增加至3.6公斤/天,以分娩後7天內力爭達到正常飼餵量。3.有效的母豬卵子。
全力以赴提高母豬的卵子質量,增加受孕率。
☆擁有健康的後備母豬:
◇優選外觀勻稱、被毛光澤健康的母豬。◇優選四肢健壯、無趾蹄病的。◇優選陰戶發育正常、有效乳頭不少於12個的。☆母豬的配種時機:
◇一般8個月齡,體重125-135公斤為宜。第2個發情期有好的生產成績,且發情第2天配種為宜,受孕率可達98%.◇一般母豬發情週期為21天,每次發情時後備母豬為1-2天,經產母豬持續2-3天。◇增加適配母豬配種次數(適配2次為宜),提高受孕率。◇在適配母豬配種前使用促排3號,使用12小時後再予以配種(最好進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時:一要合理消毒,二要操作規範溫柔、避免母豬受傷害。4.有效的公豬精子(盡力而為保證公豬精液質量)。
☆擁有健康的性成熟公豬。
◇性成熟的公豬7個月齡開始調教,保持體格健壯。◇保持公豬配種前適宜體況(合理飼餵),確保無遺傳性疾病。☆公豬精液的合理採集與貯存。
◇公豬採精時要放在其熟悉的環境下,人員與裝置合理消毒。採精前擠出其包皮內尿液,注意衛生消毒,而後用採精杯分段採集乳白色精液。◇根據公豬分段射精特性,我們採精時溫柔到位,防止傷害公豬。◇精液採集成功後,要人工檢查檢驗其精子活力、顏色、密度等,並做好記錄工作。5.母豬的適時防疫。
近年來,基層家庭農場養殖戶普遍反饋自身場母豬群:不孕或繁殖障礙性疾病增加。究其原因或是飼養管理不到位、或是防疫做的不健全造成的。
☆後備母豬:主要是做好豬瘟弱毒苗(4mL)、細小病毒弱毒苗(2mL)、偽狂犬弱毒苗(2頭份)、乙腦(2頭份)、圓環病毒滅活苗(2mL)、藍耳苗(2頭份)。
☆妊娠母豬:
◇產前60天、產前40天→分別肌注2mL副豬嗜血桿菌滅活苗。◇產前55天→肌注2mL繁殖.呼吸綜合症弱毒苗。◇產前21-28天→肌注2mL偽狂犬弱毒苗。6.母豬的適宜保健。
☆後備母豬(保肝護腎):60公斤、90公斤、100公斤體重時,配合飼料中選擇新增芪貞增免顆粒、免疫金粉、清解顆粒、泰萬菌素、阿莫西林、解毒寶、多維素等。
☆經產母豬:
◇產前、產後1周配合飼料中適量新增阿莫西林。◇護養腸道健康:配合飼料中適量添加發酵料、微生態等。◇預防產後三聯症、護養子宮:母豬生產2-3頭仔豬後對其輸液保健,使用2瓶氯化鈉水+5-6支氨苄青黴素+1盒魚腥草混合輸液。小結:母豬是豬場的“核心”,尤其是自身場母豬群的精心管理是獲得較好生產水平或經濟效益的基礎。其每一步工作做的到位與否、是否精心細緻,或都事關後期養殖成敗及收益。讓我們一起:向豬場母豬群(包括生豬及仔豬群)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加油2020金鼠年……
2020-02-13
回覆列表
一、採取疫苗預防母豬繁殖障礙病
大家都知道,影響母豬繁殖效能的主要因素為母豬的繁殖障礙病。而引發母豬繁殖障礙疾病的主要病因是病原性因素。現今已知的豬群病毒、細菌、衣原體、寄生蟲有數十種,當然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其全部列入免疫等程式中。但應著重把危害較大發病率較多的乙型腦炎、細小病毒、偽狂犬病、藍耳病和布氏桿菌病等納入豬場整體免疫程式中。同時應根據該類病的流行地區、發病季節、疫(菌)苗產生抗體時間和免疫期的長短,實行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程式化免疫。
二、同期發情技術科學的飼養管理應將母豬處於良好的種用狀況,儘可能讓母豬群正常發情、排卵的基礎、體內激素則是制約母豬發情、排卵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期批次發情的目的在於定時輸精,這樣有利於組織成批生產及豬舍的週轉。正常情況下,母豬斷乳5~7天即可發情配種。對斷乳後7天以上仍不發情的母豬,可採用藥物催情、排卵,具體操作有以下幾種方法:
對於正在哺乳的母豬來說,同期斷乳是母豬同期發情通常採用的有效方法。一般斷乳後1周內絕大多數母豬可以發情;如果斷乳同時注射1000國際單位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發情排卵的效果會更好。皮下埋植500毫克乙基去甲睪酮20天,或每天注射30毫克,持續18天,停藥後2~7天發情率可達80%以上,受胎率60%~70%。當採用孕酮(黃體酮)處理法對母豬進行同期發情時,往往會引起卵巢囊腫,且影響以後母豬的繁殖效能,甚至導致不育。另外,前列腺素只有在週期的第12~15天處理,黃體才能退化,其在有性週期的青年母豬或成年母豬上使用的價值不大,不能用於同期發情。三、誘發分娩與同期分娩技術正常情況下母豬分娩多在夜間,尤其以上半夜為多,這給助產操作帶來了諸多不便。特別是冬季或早春季節,若在夜間分娩,天氣寒冷,會給母豬接產、仔豬護理帶來很大的困難。黃體分泌的孕酮是維持妊娠所必需的,而前列腺素或其類似物可以引起黃體退化,是一種有效的引發分娩的方法。透過該技術的應用可使母豬在工作時間產仔,有利於改善發情控制、平衡平均窩產仔數、縮短產仔間隔、合理安排畜舍和調配人員,真正實行“全進全出”的生產工藝。這項技術將很快成為一種常規的養豬生產的手段。其方法是根據配種記錄所推算的預產期,提前2天肌內注射175微克氯前列烯醇或中國產前列腺素2毫升,大多數母豬可在20~30小時內自然分娩。將誘發分娩技術應用於大群配種時間相近的妊娠母豬,使其在較小的時間範圍內分娩,即為同期分娩。具體可採取下列方法:
妊娠112天,肌內注射氯前列烯醇175微克,母豬在30小時內分娩。肌內注射PGF₂а16毫克(8~20毫克),效果也較好。更嚴格地控制分娩時間,還可在妊娠112天注射氯前列烯醇,次日注射催產素50國際單位,數小時後即可分娩。四、產期病預防技術母豬分晚時,生殖器官會發生急劇的變化,機體的抵抗力明顯下降,易患陰道炎、子宮炎、乳腺炎等疾病。發病後輕者影響母豬食慾、泌乳和仔豬生長髮育,重者引起全窩仔豬和母豬死亡。預防方法除了保持產房溫暖、衛生、乾燥、空氣新鮮及豬體衛生外,應及時檢查母豬胎衣是否完全排出,胎衣數或臍帶數是否與產仔數一致。如果胎衣不下的,肌內注射己烯雌酚10毫克,待子宮頸擴張後,可每隔30分鐘肌內注射催產素30國際單位,連續2~3次。確定胎衣完全排出後,向產道深部投放青黴素80萬~160萬國際單位。對人工助產母豬要清洗產道,並且藥物消炎。對正常順產的經產母豬,每次藥量按每千克體重青黴素2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20天。初產母豬和因胎兒過大或過多而難產的母豬,子宮易受損傷,消炎以7天為1個療程,每次藥量按每千克體重肌內注射青黴素3萬單位,每天2次;同時可向產道深部灌注微溫的0.1%高錳酸鉀溶液,直至恢復正常為止。對有產後患病史的經產母豬,也按上述方法用藥。消炎後的母豬,1周後產道仍有膿液排出的治療:首先向子宮內灌注微溫的0.1%高錳酸鉀溶液200~300毫升,同時肌內注射己烯雌酚5毫克,使子宮頸擴張;30分鐘左右肌內注射催產素30國際單位,間隔30分鐘1次,連續2次;同時肌內注射青、鏈黴素混合液,配合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進行全身治療。
五、仔豬腹瀉的預防技術哺乳期仔豬抗病能力差,消化機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在哺乳期間對仔豬危害最大的是腹瀉病。仔豬腹瀉病是一種總稱,包括多種腸道傳染病,常見的有仔豬紅痢、仔豬黃痢、仔豬白痢和傳染性胃腸炎等。為了預防仔豬腹瀉的發生,母豬產前40天和20天各注射一次黃、白痢疫苗(F₄、F₅、F₈、F₄₁)2毫升。產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一次仔豬紅痢滅活苗5毫升。對冬季(10月份至次年3月份)產仔的母豬,在產前20~30天注射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二聯苗。在些規模較大的豬場,對產後仔豬可採用藥物保健,如用長效土黴素開展的“三針保健法”,即3天、7天、21天進行肌內注射可達到控制大腸桿菌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