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時期是一個混亂紛爭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曹操、孫權這樣的梟雄,也出現了諸葛孔明、周瑜這樣的智星,無一不受人讚歎。但在三國時,有一個人的評價竟然高得出奇,那就是郭嘉。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還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麼這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能夠得到這種評價?

    郭嘉在三國時期是怎樣一個角色?

    郭嘉,字奉孝,年少時就飽讀詩書,可謂是才高八斗,而且他還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年少時便對時局有所預見,他認為天下大亂已在眼前。於是便隱居於山野之中,積極結交一些英雄名士,不僅可以潛心讀書,還可以避免世俗雜務,待到時機成熟之時便可以一展身手,建功立業。

    郭嘉二十一歲時選擇出山,他想要跟隨一個英明的主子,成就一番事業。他起先選擇了當時勢力龐大的袁紹。郭嘉在袁紹身邊待了一段日子,他看出袁紹能力不足,而且優柔寡斷,並不是一個追隨的好的人選,於是毅然辭別了袁紹,回到了家鄉。

    二十七歲時,郭嘉經人舉薦來到了曹操身邊,當時正值曹操的謀臣身死,曹操正需要一個有才之人來輔佐自己,兩人一拍即合。經過一番深切的交談,兩人都對彼此頗為滿意。曹操說,能夠成就我的大業的人,一定就是郭嘉了。郭嘉也認為曹操這樣的人才是他真正的主人。此時的曹操還沒有稱王,為了郭嘉還特地上表為他請求了一個官職,可見曹操很重視郭嘉的。

    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能讓人用恐怖來形容?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郭嘉的恐怖之處那就是“算無遺策”。根據《三國志》中記載的關於郭嘉的幾個事件就可以看出郭嘉的可怕之處,比如說,當時屬於東吳派系的孫策東征西討,基本上完全佔領了江東一帶,正趕上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孫策便想要前去偷襲。

    曹操陣營的眾人得知了這個訊息都有些擔憂,但郭嘉卻推測道:“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一帶,殺了不少的英雄豪傑,他是一個能讓人付出性命刺殺的人,而且孫策此人輕率,並不善於防備,他身邊就算帶著百萬大軍也和他隻身一人沒什麼區別。如果有刺客去刺殺他,他就必定要死在一個平常人手中了。”果真就如同郭嘉所預料的那樣,孫策還沒有渡江,便被許貢派出的刺客殺死了。

    郭嘉跟隨曹操攻打袁紹,袁紹戰敗後不久就去世了,留下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盤踞在黎陽一帶。曹操手下的將領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打敗二袁。郭嘉卻不同意,他認為,袁紹對這兩個兒子都很看重,一直沒有決定誰是繼承人,如今袁紹身死,他們必定會因為爭奪繼承人之位而內鬥,但我們若是急於進攻,便會迫使他們二人聯手,我們不如先暫緩進攻,等到他們內鬥之後再一舉拿下他們,定會節省不少兵力。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暫緩進攻。

    情況也正如郭嘉所料,袁譚、袁尚二人開始陷入了了內鬥,袁譚的軍隊被袁尚打敗,袁譚為了打擊袁尚,派人向曹操表示投降。曹操大軍一舉進攻拿下了袁氏的地盤,還節省了不少的氣力。

    這樣的事例在郭嘉身上並不少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郭嘉若是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憑藉著他的算無遺策,必定能得到一個“大預言家”的稱號。

    為什麼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這個說法其實不僅是對郭嘉才能的一種極大地誇讚,其實也是一種假設。

    因為郭嘉智計超群、深謀遠慮,而曹操又是難得一見的亂世梟雄,若不是因為郭嘉在跟隨曹操征討烏丸時不幸英年早逝,他們二人聯手,很有可能就可以順利打下所有地區,一統天下,這樣一來,或許也就不會有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假設,其實也是因為郭嘉的能力實在是不可小覷,他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在他逝世之後,曹操對他很是懷念,曹操連打了敗仗之後,也會感慨:“若郭奉孝在此,絕不會使吾有此大敗!”這句話也算是曹操對郭嘉的能力的最大的肯定了。

    至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其實是因為郭嘉病逝與諸葛亮出山正好是在同一年,所以對追捧郭嘉的人就有了郭嘉不病死,諸葛亮就不敢出山這種說法。兩人相較而言,郭嘉在軍事上似乎格外有造詣,而諸葛孔明的能力似乎更加傾向與政治方面一點。畢竟兩個人沒有交集,實在是難以對比。

    史書上稱讚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這樣高的評價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別的不說,就是郭嘉“神預言”這一點已經是很讓人讚歎了,這可是妥妥的“天選之子”的金手指啊!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近些年來,郭嘉在網路上不斷被神話。網上普遍認為,郭嘉算得上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也就是說,如果郭嘉要是還活著,那麼,或許在赤壁大戰中,曹操就已經把孫劉聯軍給打敗了。在赤壁大戰前,劉備本來也沒有什麼立錐之地。一旦赤壁大戰失敗,劉備將更加沒有退路。也就是說,很可能當時就被消滅了。劉備被消滅,自然也沒諸葛亮什麼事了。諸葛亮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自然就沒有後來《三國演義》中被神話的描寫了。

    (郭嘉劇照)

    那麼,郭嘉真的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嗎?

    我們來看看,郭嘉一生究竟有什麼樣的貢獻。

    其一,激勵鬥志。

    曹操在前期最大的一場失敗,也就是敗給了張繡,自己的兒子曹昂也被殺死。當時,袁紹又對曹操虎視眈眈,因此,曹操軍中人心浮動。郭嘉在那時候,提出了“十敗十勝”的說法,總結了曹操必定會勝利,袁紹必定會失敗的十個理由。

    其二,選擇戰略。

    郭嘉一生為曹操進行了好幾次戰略選擇。

    一次是曹操在與呂布作戰中,因為呂布固守城池,曹操久攻不下,因此,曹操想撤軍。但郭嘉認為機不可失,在他的鼓勵下,曹操終於拿下城池並消滅呂布。

    二是劉備背叛曹操,曹操想打擊劉備,但是又擔心袁紹在後面插刀。不過郭嘉告訴曹操,袁紹優柔寡斷,肯定不會插刀,不足為慮。曹操因此才放心進攻,打敗劉備,俘虜劉備妻子。

    三是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後,郭嘉認為郭嘉的兩個兒子一定會內訌,可以不管,可以先打劉表。曹操採納了這個建議,先南下打劉表,把攻擊範圍擴大大到南方,為後來的赤壁大戰做好了準備。

    四是在打敗劉表後,郭嘉又建議曹操轉為進攻袁紹的兩個兒子,一鼓作氣斬草除根。

    總之,由於郭嘉在早期為曹操進行了各種戰略規劃,曹操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曹操劇照)

    其三,預料未來。

    當時孫策的勢頭很猛,曹操非常擔心。郭嘉說,孫策這個人,一味地炫耀武力。他雖然在江東打開了一片天地,但是很可能結下了很多仇家,說不定很快就會被人殺掉。而結果是不久後,孫策真的就被殺掉了。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郭嘉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謀士,他頭腦清醒,有謀有斷,特別是他對當時人物的性格,以及對他們的心理都非常瞭解,並因此作出自己獨立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確實也是對的。

    不過,要說因為有這些成就,就認為郭嘉有多神,其實是談不上的。他所做的那些建議,其實當時也不是隻有他才能做出來,很多人都能夠做出來。關鍵是曹操採納誰的。因為曹操最終採納了郭嘉的,而且在採納了郭嘉的建議後,還取得了勝利,因此,郭嘉的重要性也就體現了出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除了郭嘉提建議以外,作為主將的曹操,接收建議這一點尤其顯得重要。如果曹操像袁紹那樣,並不聽取他的謀士的那些意見。或者聽了以後,優柔寡斷,並不能決定,郭嘉的重要性也就顯示不出來了。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曹操,郭嘉可能什麼也不是。

    (孫策劇照)

    那麼,郭嘉並沒有那麼神,他又是怎麼被封神的呢?

    我覺得主要有幾點。一是赤壁大戰。赤壁大戰,曹操敗得很慘。而這場大戰,恰好是郭嘉去世以後曹操打的。因此不免有人想,如果郭嘉活著,曹操絕對不會打成這樣。二是曹操多次誇獎郭嘉,認為郭嘉是自己能成大事的最重要的那個人。而郭嘉英年早逝後,曹操非常痛惜。三是郭嘉能預測到孫策被殺,這就完全是神級的人物了。

    不過,就算是這幾點,其實也是值得懷疑的,我們不妨做一些分析。

    赤壁大戰沒有郭嘉參加,曹操因此敗了。但如果郭嘉還活著,是不是曹操就一定能打贏呢?當時曹操的心態已經變了,就算郭嘉提出更合理的建議,曹操也可能不採納。只要不採納,肯定就贏不了。再說了,曹操當年敗給張繡的時候,郭嘉就在曹操身邊,為何那時沒給曹操提更好的建議呢?

    曹操誇獎郭嘉,當然有郭嘉不錯的一面,但也是曹操“唯才是舉”的表現。同時也是曹操為了網羅人才的政治手段,相當於“千金買骨”的做法。

    郭嘉能夠預測到孫策的死,只是湊巧而已。說不定郭嘉還做過其它更多預測,不過沒有成功,因而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下來而已。

    所以說,郭嘉被封神,只是我們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對他的一種美好想象。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

  • 3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

    三國時候的郭嘉,可以說是算無遺策,為曹操統一北方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曹操眾多的臣子裡,曹操文愛郭嘉,武愛典韋,這二人在曹營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郭嘉的才策謀略還是很“恐怖”的。畢竟他在前三國時期,還是鮮有對手的,筆者現在透過還原歷史來闡述郭嘉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怖的原因。

    風華正當年的郭嘉第一,亂世下,郭嘉慧眼識主,知道袁紹難堪大用,轉投曹操。

    郭嘉在自己的21歲的時候,經過好友的介紹,去往袁紹處做幕僚,但透過多日的與袁紹的共事,發現袁紹是一個目光短淺,剛愎自用之人,並不是一個明主,在臨走的時候對袁紹其他的幕僚辛評、郭圖說:“袁紹表面效仿周公禮賢下士,但是實際上謀士不用,做人固執己見,想和他挽救國家於危難,建功立業,成就一番功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說完這些話後,郭嘉就離開了袁紹處。

    《三國志》: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郭嘉離開了袁紹處,後經過荀彧介紹,到了曹操處,又透過與曹操私下的交談,發現曹操才是自己的明主,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至此,一段良臣配明主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三國志》: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祭酒。

    郭嘉的慧眼識主,以及曹操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之心,促成了二人的良緣,至此,郭嘉開了自己的幕僚生涯。

    袁紹剛愎自用,目光短淺,不是一位明主。見(上圖),郭嘉慧眼識明主,曹操求賢若渴得良臣(下圖)。第二,郭嘉屢獻奇謀,曹操終問鼎中原地區。

    亂世下,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郭嘉向曹操屢獻奇謀,曹操依靠郭嘉的謀略,逐步統一了中國北方,成為一方霸主。

    現在就看看在郭嘉對於曹操的貢獻,如下:

    ——第一,提出“十勝十敗”之說,激勵曹操鬥志:曹操討伐張繡新敗,兒子和大將典韋都死於宛城之行,使的曹操內心及其痛苦,這時候袁紹寫信羞辱曹操,並揚言要率大軍來進攻曹操,使的曹操害怕和沮喪起來了,郭嘉這個時候的狀態,立馬向曹操陳述“十勝十敗”,郭嘉的陳述很有說服力,使的頹喪的曹操激起了鬥氣,而且也為曹操制定了長遠的戰略規劃。

    《傅子》:太祖謂嘉曰:“本初擁冀州之眾,青、並從之,地廣兵強,而數為不遜。吾欲討之,力不敵,如何?”對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不先取布,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郭嘉適時提出“十勝十敗”,穩定曹操的情緒,激發他的鬥志。

    ——第二,力勸曹操東征服劉備,解決前後受敵的危急:曹操現在不敢輕易與袁紹正面決戰,因為害怕劉備趁機來奔襲許都,造成自己腹背受敵的局面,此時,幕僚沒有一個敢拿策略出來,關鍵時刻,郭嘉又站了出來,分析到:“袁紹這個人剛愎自用,謀士不用,不會作出正確的決策的。而劉備,,立足為穩,他又是一個有勇無謀之人,現在迅速對他用兵,必能大勝。”曹操聽完,就按照郭嘉的部署,迅速對劉備用兵,果不其然,結果劉備被曹操大敗,使的這種腹背受敵的局面被打破。

    郭嘉建議曹操東征劉備,解除了腹背受敵的局面(上圖)。果不其然,曹操擊敗劉備,劉備大敗,家眷走失(下圖)

    ——第三,郭嘉準確預測孫策之死,使的曹營進一步穩定軍心:曹操在與袁紹對峙於官渡地區的時候,江南地區傳來了孫策將要來突襲許都的訊息,使的曹操軍心大亂,前有強敵袁紹,後有孫策舉兵偷襲,此時的曹操疲憊不堪,忙於找對策。這個時候,郭嘉又適時的站了出來,說到:“孫策的確很勇猛,但他是一個輕率,不知道自我保護的一個人,並且他剛剛奪取了江東之地,江東之地的豪傑沒有幾個臣服於他的,他必定會死於豪傑刺客之手,果不其然,孫策最終死於仇敵許貢的門客的手上,至此,許都之危自解。

    《三國志》: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郭嘉準確預測孫策之死,至此,許都之危得到了解決。見(上圖)

    ——第四,郭嘉建議曹操靜觀袁氏兩兄弟“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袁紹死後,曹操趁機對袁氏用兵,袁譚、袁尚兩兄弟一敗再敗,曹操想一鼓作氣,拿下他們,此時,郭嘉站了出來勸誡曹操停止用兵,說到:“袁譚、袁尚兩子為了袁紹的繼承權,素來不和,並且身邊都有權臣亂政,兩子之間必有一戰。”就這樣,曹操聽從郭嘉的勸誡,班師回朝,在路上就聽到袁譚、袁尚兩兄弟火併的訊息,於是乎,曹操立即率軍北上,擊敗袁軍,至此,北方之地,皆歸曹操統治。

    《三國志》: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於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陽亭侯。袁譚、袁尚兩兄弟兵戎相見(上圖)

    ——第五,建議曹操以輕騎兵奔襲烏桓,曹操最終平定北方:袁尚、袁熙兵敗逃入烏桓,想借烏桓國之力擊敗曹操,曹操此時也想遠征烏桓,但怕荊州劉表和劉備來偷襲許都,這個時候,又是郭嘉,他看出來曹操發愁的這個事情,又想曹操獻策,說:“此時的劉備和劉表正在為荊州之地相互明爭暗鬥,不會對許都用兵,現在主公,只需要選一個良將,用一支輕騎兵,奔襲烏桓軍,烏桓軍必敗。”曹操按照郭嘉建議的用兵,果不其然,打了烏桓一個措手不及,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最終,烏桓單于蹋頓被斬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三國志》:太祖將徵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裝置。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遼東。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率輕騎兵奔襲烏桓軍。見(上圖)

    ——第六,郭嘉建議曹操招募重用袁紹舊部,補充人才庫: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袁紹原先的幕僚和武將,對他們網開一面,曹操採納了郭嘉的意見,連原先辱罵過自己的陳琳,曹操也是既往不咎,重用他。就這樣,越來越多的袁紹舊部知道曹操的寬宏大量,都來投入曹操的帳下。

    《傅子》: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並知名之士,漸臣使之,以為省事掾屬。皆嘉之謀也。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陳琳作《為袁紹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率軍攻入冀州後,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對陳琳既往不咎。

    在郭嘉的輔佐下,曹操平定了中國北方,成為問鼎中原的霸主。多年以後,在赤壁之戰上,曹操因為郭嘉早死,沒有謀士為自己分擔解憂。致使曹操大敗於赤壁之戰。所以說有郭嘉的曹軍,和沒郭嘉的曹軍是兩支不同的曹軍。

    第三,郭嘉深知伴君如伴虎,所以處處謙卑示人,從不讓曹操為難,是少有的不被曹操所嫉恨的幕僚。

    郭嘉作為曹操的幕僚之一,是一個懂的自保的謀士。不像楊修,許攸之輩恃才傲物,觸犯曹操,也不像荀彧那樣愚忠漢室,對於曹操的專權,霸權,指手畫腳。

    郭嘉只會處處謙卑示人,想主公之所想,儘自己所能,來幫助自己的主公曹操來實現霸業。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郭嘉是這句話的一個很好的踐行者,他認清了了時代潮流的形勢,知道東漢政權早晚會成為過去時。所以才會盡全力輔佐新王曹操,這也就是曹操從來不嫉恨郭嘉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207年,郭嘉因為常年勞累,再加上眼疾加重病逝了,至此,曹操失去了自己一個最得力的助手,不久,曹操兵敗赤壁。戰後曹操的在總結會上一直在唸叨郭嘉,說郭嘉在也不會讓自己大敗。這也正面說明了郭嘉對於戰局的影響力。

    郭嘉作為一個在曹操身邊能夠全身而退的幕僚,即使自己因病早逝,但他是一個曹操在評價上一直正面評價的幕僚,而不像楊修、許攸等人,曹操一提到,就是滿臉憎惡之相。

    所以說,從這方面來說,郭嘉確實是個讓人覺的恐怖的大才之人。

    郭嘉死後,曹操常常懷念於他

  • 4 # 郭六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郭嘉有多恐怖?郭嘉是曹操的謀士。曹操和郭嘉的相遇,成為了三國之中一段令人羨慕的美談。一個是伯樂,一個是千里馬。郭嘉的過人之處就是他看問題很準,所以才能料事如神。比如,那時候劉備戰敗到了曹操的手下。曹操不知道拿劉備如何是好,所以去問郭嘉。郭嘉很明確,囚禁劉備,不能讓他走。曹操當時並不能看到未來的事,所以沒有聽郭嘉的勸解。最後還是讓劉備給走了,如果聽郭嘉的,孔明出來也就沒意義了。郭嘉的確是一位難得的人才,早期確實幫了曹操很多。郭嘉的早逝也成就了諸葛亮。

  • 5 # 白菜白又黃

    三國謀士眾多,各方陣營中都有拿得出手的高階謀士,其中曹操又擅於挖掘謀士,而且有天子正統這杆大旗,所以旗下謀士如雲,有才華的謀士很多。郭嘉並不是第一批就跟著曹操混的人,早前郭嘉投奔過袁紹,但袁紹和郭嘉雙方都沒看對眼,一拍兩散,郭嘉回家待了六年,後來在荀彧的推薦下,郭嘉和曹操碰了面。

    郭嘉慧眼識主也是一樁美談,曹操認為郭嘉就是自己想要找的謀士,而郭嘉也認為曹操就是自己想要找的明主,看對眼了,就什麼都好辦了。後人對郭嘉推崇異常的緣由其實在曹操身上,只因曹操第一次見郭嘉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赤壁之戰大敗之後,又說了這樣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也曾說過許諸是自己的樊噲,張郃是自己的韓信,見到程昱之後,曹操又說“撥開雲日”,荀彧投奔之後,曹操又誇“吾之子房”,說好聽話又不要錢,曹操是一個十分精通商業互吹的人。郭嘉深得曹操喜歡,這點沒錯,郭嘉的放浪形骸不被他人待見,卻被曹操賞識,而且郭嘉這個人非常懂曹操,每句話都能說到曹操心坎上,換言之,郭嘉是一個心理學大師。

    郭嘉在三國謀士中,智謀和治理天下的能力其實並不強,郭嘉最強的是分析能力,或者說郭嘉對人心的理解很透徹,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能力,對曹操的幫助也很大,曹操行動之前,郭嘉都會分析一下敵將的心理和戰略形勢,在是否誅殺劉備這件事上,郭嘉也是從人心上分析了利弊。

    在官渡之戰的時候,郭嘉乃以成名的十勝十敗論其實並無多少實戰幫助,最主要的貢獻還是鼓舞了士氣,讓曹操找回了以少勝多的自信,官渡之戰最重要的兩人是荀攸和許攸,許攸提供關鍵情報,而荀攸制定詳細作戰計劃,這才是勝負的關鍵點。郭嘉是曹操陣營中非常重要的謀士,但還算不上第一謀士,荀彧才是曹操陣營真正的核心謀士,而荀攸則是曹操陣營最重要的詳細作戰計劃制定者,堪稱謀主。

    郭嘉和荀彧都是曹操陣營的人物,這兩人相比又如何呢?

    荀彧被世人稱作有“王佐之才”,而郭嘉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從古人的評論來看,郭嘉是不如荀彧的,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荀彧很早就出仕為官了,治理經驗豐富,而郭嘉大多時間都在研讀書籍,理論強於實踐,荀彧是一個戰略家,思考的更加全面,而郭嘉更擅長對具體事務進行分析判斷。

    曹操能有如此氣象,荀彧功莫大焉,而且曹操手下重要的謀士基本都是荀彧介紹來的,包括郭嘉也是荀彧找來的。郭嘉和荀彧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謀士,荀彧是真正蕭何一般的人物,荀彧統領後方是一個全才,曹操有了荀彧就不用操心後方,也不用擔心糧草等事,而郭嘉主要是幫助曹操做謀劃,並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郭嘉是極好的輔助,他對事情和人心有著非常透徹的分析。

    郭嘉是一個奇才,他才智無雙,擅長分析形勢,對軍事著作也有很深的研究。人性多複雜?但郭嘉總能斷言敵將的行為和決策,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但要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這點我不敢苟同,不說其他人,荀彧、荀攸、賈詡等人的能力也比郭嘉要強。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

  • 6 # 會瘋的豬

    就這麼說吧,三國第一謀士,你說牛不牛,那些諸葛亮龐統,這些人等級還差一級,就曹操赤壁之戰,曹操說了一句,如有郭奉孝在,安能有如此慘敗。

  • 7 # 武騎大散關

    郭嘉有那麼恐怖嗎?沒有吧。郭嘉能為人所知,被人捧上天,主要是《三國演義》中,曹操赤壁兵敗大哭:惜哉奉孝,痛哉奉孝。但曹操不僅僅哭過郭嘉,還哭過典韋,難道典韋不死,其他武將就不出來了?

    郭嘉不死諸葛不出,真的是過譽了,無論郭嘉死不死,諸葛亮都會出山,只不過諸葛亮出山恰好趕上郭嘉死了。在曹操陣營裡,同樣重要的還有荀彧,荀彧和曹操的關係類似於劉邦和蕭何,坐鎮後方,讓曹操安心在前線開拓疆土。

    而且曹操出征的時候,戰場上的主心骨是以荀彧的侄子——荀攸為主,曹操也讚賞:“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比如官渡之戰,許攸前來投降,勸曹操火燒鄔巢的是荀攸和賈詡,不是郭嘉。官渡之戰勝利後,讓曹操繼續追擊袁尚和袁譚的是荀攸,不是郭嘉。

    當然,郭嘉不是沒有作用,在官渡之戰前,郭嘉為曹操獻上了《十勝十敗論》,從理論上支援了曹操戰勝袁紹的決心。

    郭嘉擅長的不是出謀劃策,而是決斷。在一件事情,有幾種看法的時候,曹操就會問計與郭嘉,郭嘉通常都會給曹操一個準確的大幅,幫助曹操定下決心。

    比如,三徵呂布,曹操把呂布打的落花流水,只有招架之力。曹操問群臣是繼續進攻,還是停下修正,是郭嘉勸曹操一鼓作氣擊敗呂布:

    今布每戰輒破,氣衰 力盡,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乗勝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一鼓作氣擒殺了呂布。

    結語:

    曹操手底下人才眾多,就是因為曹操能夠讓人才發揮自己的優勢,才使魏國強大。論奇謀郭嘉不如賈詡,論全域性郭嘉不如荀彧,論謀劃郭嘉不如荀攸,但長於決斷也足以讓他在曹操陣營中脫穎而出。但要是說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話實在有點拔高郭嘉的影響了。

  • 8 # 清晨如風195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中,三國時期的人物應該是現在的人們最所熟悉的了,這還要多虧了寫下《三國演義》這部皇皇鉅著的羅貫中老先生。羅老先生在小說中,把三國時期的天下大勢和各類英雄人物描寫的是栩栩如生。雖然三國是一個亂世,連年征戰人命如同草芥,但是人們在讀三國的時候卻產生一種心往神馳的感覺。嘉,潁川人,生於公元170年。在此之前,郭嘉沒有出山,他的才華已經受到了世人的讚揚,君子們對此垂涎三尺。對他來說,當郭嘉20歲的時候,他迫不及待地想出山展示他的才華,幹一番大事業。然而,郭嘉不是20歲時選擇隱居的那個人。此時,你認為這個郭嘉只是在隱居中吃喝玩樂。這就是你認為的錯誤。事實上,當郭嘉在隱居的時候,他就秘密地和一些謀士和一個英雄猛將交了朋友。每個人都可以說是一個罕見的天才。其中,郭嘉和荀彧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基本上什麼事都會互相交流。因此,荀彧後來向曹操推薦了郭嘉,這表明荀彧和郭嘉之間的關係是多麼鐵。郭嘉一生只為兩個人服務,即袁紹和曹操。總的來說,郭嘉在袁紹那裡服役的時間其實很短。即使在袁紹那裡做了很短的時間,他也能準確地預算袁紹,因為袁紹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郭嘉很小的時候就有遠見,最後被荀彧推薦給曹操。最後,郭嘉開始為曹操服務,因此郭嘉和曹操成為三國時期君主和大臣的一段佳話。他們之間的默契比當時任何君主和大臣都要好,但是曹操和郭嘉之間的完美關係是郭嘉。事實上,郭嘉的早逝是不是說他又去了另一方雲遊四海。第二,郭嘉當謀士時,三國謀士太多,每個人都很有才華。郭嘉有什麼偉大的地方可以被曹操重用?根據歷史記載,郭嘉當時在那個時期實際上是有爭議的,因為郭嘉的做事方式不同於其他謀士。他更傾向於分析個人,比如對其他各國大佬們的準確分析,然後推斷他們的做事方式和最終目的地,結果是準確的,就像和曹操說敵方的的軍情一樣,不戰而勝。第三是郭嘉的功勞。郭嘉有這個能力。諸葛亮當然還沒有出山。可以說,郭嘉的能力是當時最強的。曹操經常有什麼疑惑都會請問郭嘉。雖然郭嘉的服務時間很短,但他已經做了很多有用的策略和評論,他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他給了曹操五卦提醒。第一卦以攻打劉備,劉備打敗了常州,曹操抓到了劉備作為俘虜,於是他去問郭嘉,郭嘉說他會把劉備鎖起來,不讓他走,但是曹操想要真誠地招募劉備,並且友好。最終的結果是曹操會後悔讓他走。第二卦占卜是袁紹,他實力強大,來勢兇猛要直接襲擊中原。曹操正忙於與袁紹作戰,但袁紹有士兵,劉備又來攻打。曹操擔心雙方會受到攻擊,不能在他們之間做任何事情。這是不可想象。這時,郭嘉告訴曹操,袁紹是一個拖泥帶水的人,劉備不夠強壯,不能很快佔領徐州。他應該先打敗劉備,然後打敗袁紹。曹操果斷採納,結果正如郭嘉所想的那樣。

    第三卦是劉表。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在中原虎視眈眈。情況非常糟糕。曹操擔心有人會在背後偷襲他,但是郭嘉給了曹操另一句關於劉表的話,說他沒有野心,只是為了自保,他不會做任何事情,不用理他。第四卦是算孫策,但直接說孫策肯定會死。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孫策自己有一定的實力,勢力並不虛弱,所以他計劃利用袁紹和曹操來爭奪許昌。這個孫策能文能武,作戰英勇。如果他有決心站起來,曹操將無法擊敗他。曹操非常擔心。這是郭嘉說的。孫策有許多敵人。此外,軍隊剛力民心不穩,他們遲早會死去。結果,它真的死了。第五卦是袁譚袁尚。曹操率領軍隊向北進攻敵人。當兩兄弟回來的時候,曹操都什麼地方都攻打完了。然而,郭嘉此時表示,這兩兄弟本來就分配不均,衝突加劇。他們肯定會互相殘殺。曹操也這樣做了。正如郭嘉所想的,結果真的是神啊。曹操輕易地獲得了很多領土。郭嘉幫助曹操完成了人生偉業。郭嘉的才華不斷被曹操重用,他做出了超越上帝的決定,為曹操做出了傑出的成就。可以說,如果郭嘉和諸葛亮比對方優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差異,但是透過比較他們的個性,我們可以知道他們之間的差異。現在我給你分析一下諸葛亮分析事物和性格的方法。一是,諸葛亮在整體條件上比郭嘉要好。就拿出身而言,諸葛亮的祖先都比較出色,而郭嘉則完全不同。諸葛亮的家族代代做官,就像他的父親和祖父一樣都是做過官的。此外,諸葛亮和郭嘉性格不一樣。諸葛亮也隱居生活,但他有自己的頭銜,就是一個不漏世面的高人。事實上,他也有自己取得成就的野心,他也是一個更加循規蹈矩的人。郭家就比較武斷,不喜歡張揚自己的個性。二是諸葛亮的計劃。事實上,諸葛亮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神奇。他自己會認為很多工作會導致這樣的地位,但是我們不能否認諸葛亮的能力和洞察力。所以我們最好比較諸葛亮和郭嘉。根據歷史情況,我們不能褒貶他們。你怎麼想呢?事實上,諸葛亮和郭嘉各有優勢。如果能把它們放在一起,肯定會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 9 # Dong哥

    《三國志》裡只有兩位臣子單獨列傳,一個是陸遜,另一個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傳排在《蜀書》第五,前四都是帝王家譜,也就是說,除了皇親國戚,就是諸葛亮,高於關張趙馬黃等人。而郭嘉的列傳排在《魏書》第十四。

    歷代的政治、軍事界名人,從死敵司馬懿到東晉的皇帝,沒有一個不對諸葛亮讚不絕口的,唐代軍事家李靖更是稱諸葛亮是“三國唯一名將”。

    當然了,古人對郭嘉的評價也不低,只是說起他的時候往往都是和程昱、賈詡、荀攸等人一起說。

    古人心中誰的地位更高,誰更厲害,不用我說了,當然了你也可以說古人都被《三國演義》洗腦了。

    諸葛亮的主要才能體現在法律制定、稅賦收入的分配、人事任免、政策執行、財政預算這些至關重要卻又乏味無聊的東西,是沒法在小說中表現,否則羅貫中把《三國演義》寫得跟新聞聯播一樣,大家也就看不下去。

    而對外作戰也是這樣,調兵遣將、兵種配合與制衡、後勤保障這些細緻的東西老百姓不愛看,也看不懂,所以只能一些打仗就是兩方主將大戰三百回合,“沙場苦鬥貔貅將,旗下閒觀草木兵”。

    不幸的是,這些沒法引人入勝的能力,恰好是諸葛亮最擅長的領域。

  • 10 # 人者仁義也

    我們先來看看郭嘉這個人。郭嘉字奉孝,是穎川郡陽翟縣人。最開始的時候,郭嘉是打算投奔袁紹的,但是郭嘉發現袁紹此人好謀無斷於是就回到了故鄉穎川郡,最後是曹操身邊的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向荀彧詢問是否有人才可以推薦,荀彧推薦了郭嘉,郭嘉和曹操見面後詳談天下大事,曹操對於郭嘉讚不絕口,認為能夠使得自己成就大業的人只有郭嘉。郭嘉見了曹操之後,也是感慨萬千,說曹操是真的我主。也是這一階段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勸說曹操先攻打徐州的呂布。

    曹操征討呂布時大敗呂布,把呂布包圍在下邳城中,在下邳城外面挖掘戰壕,把下邳城團團包圍,但是下邳城久攻不破,當時的曹操就想返回許昌,但是被郭嘉阻止,郭嘉要求曹操趁此機會加一把勁擊敗呂布,免得呂布再次成為禍患,就這樣曹操加緊圍城,同時挖掘泗水和沂水灌下邳城,一個月後,呂布投降,曹操佔領徐州。而後孫策攻打江東,佔領了整個江東的地盤,官渡之戰時孫策意圖北上攻打曹操,郭嘉卻料定孫策會被刺殺,郭嘉說孫策剛剛吞併江東,所誅殺的人都是英雄豪傑,這些人都是得到手下的鼎力相助,孫策卻沒有絲毫準備,郭嘉料定孫策將會死於刺客之手,結果最後孫策被許貢的門客所殺。

    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不久病死。曹操北上攻打袁譚,袁尚兄弟,曹操雖然在黎陽屢次勝利,但是郭嘉獻策假裝南征劉表,讓袁譚和袁尚相互爭鬥。果真曹操退兵之後,袁譚和袁尚就打了起來,袁譚不敵袁尚,於是向曹操求援,曹操北上攻破鄴城滅亡袁尚,袁尚北逃,而袁譚又被曹操攻擊最後兵敗被殺。曹操一統河北,之後袁尚袁熙逃亡遼西,曹操意圖追擊袁尚和烏桓。但是當時的大部分將領害怕劉表攻擊許昌,希望曹操不要追擊,但是郭嘉堅持追擊並且打擊烏桓人,郭嘉認為劉表是坐談客不會攻擊許昌。在郭嘉的堅持下曹操決定北上,而且在曹操到達易水岸邊,郭嘉建議拋棄所有的輜重,輕兵突襲柳城,曹操同意,最後終於大破柳城的烏桓。袁尚和袁熙逃亡遼東依附公孫康,最終被殺。而郭嘉在曹操退兵的路上得病去世。

    其實觀看郭嘉的一生,並沒有感覺很恐怖,只是一個謀士的正常一生,出彩的地方也有,不出彩的地方也有,可以說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厲害。

  • 11 # 心恬澹

    在《三國演義》中,確實有把諸葛亮誇大的成分,那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真的是在貶低諸葛亮來提升郭嘉的地位嗎?很多人都不贊同這句話,那麼兩人的實力誰更勝一籌呢?郭嘉

    郭嘉在年輕時候就展現出很強的才能,他斷定漢室江山將會大亂,他在20歲的時候就隱居了起來,秘密結交一些英傑,當袁紹入主冀州後,郭嘉看他有著不俗的實力,還有著‘四世三公’的威望,就想著就投靠袁紹,但是在見到袁紹的時候,一眼就看出袁紹不是能成得了大事的人,雖然他當時是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但是郭嘉並不認為他有那個能力,之後郭嘉又回去隱居了六年。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與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慧團中的核心地位。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察覺!”曹操亦有感於此,便不殺劉備。不過,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於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劉備借趁袁術北投袁紹之機,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於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當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前進無法作戰、撤退失去了據點。曹操也感到疑慮,於是詢問郭嘉的建議,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也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又一個令人不安的訊息傳到曹營: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當時,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官渡之戰後,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在此緊急關頭,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訊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控制抵禦。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詆譭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

    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瞭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在眾人一片譁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定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這一役,蹋頓被斬,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公元196年,曹操的重要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就想讓荀彧給他推薦一個可用之才,荀彧和郭嘉很早就有交情,所以就推薦給了曹操,兩人見面之後談的很開心,郭嘉也慶幸自己遇到了明主當時曹操征討張繡失敗,袁紹還寫信羞辱,曹操對這個比自己強大很多的對手也非常的頭疼,才是郭嘉就提出了‘十勝十敗論’,讓曹操對未來有很大的幻想,在郭嘉的謀劃下,為曹操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礎,讓曹操成了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對於郭嘉的軍事才能,曹操有著很高的評價。公元207年,38歲的郭嘉去世,第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諸葛亮

    劉備在三顧茅廬後請出了諸葛亮,但是事實是諸葛亮在出山後,一直都是在負責後勤的工作,就是在徵集糧草,就和我們現在的稅務局和農業局差不多。一直到曹操退回了北方,諸葛亮才成了軍師,但是還是負責後勤的工作。劉備在進西川的時候並沒有帶諸葛亮,當時諸葛亮是在荊州負責後勤,就是劉備進入益州後,諸葛亮還是在負責後勤,一直到劉備託孤後,諸葛亮才開始掌握軍權,透過諸葛亮的治理,才讓蜀國有了很大的發展,受到人們的愛戴。

    對比一下不難看出,郭嘉是為曹操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想著怎麼樣才能勝利,而諸葛亮更多的是負責政務,發展經濟,為劉備解決後備問題,所以郭嘉更像是張良,諸葛亮更像是蕭何。所以說兩個人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也就沒有可比性。英年早逝的郭嘉是怎麼也沒辦法和治理蜀國幾十年的諸葛亮比較的。

    三國有一大遺憾:就是“鬼才”郭嘉沒能和“臥龍”諸葛亮同時出場、面對面交鋒,真不知兩人要是在一起鬥法的話到底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剛出場的時候,正是郭嘉剛去世的時候,而諸葛亮一出場,就完成了他人生最出彩的處子秀——赤壁之戰,此戰也成為三國的分水嶺。

    這時,有人想到了郭嘉,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還能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嗎?說實話,還真難說。

    於是,有人便總結了一句經典的語錄,叫:“郭嘉不死、諸葛不出”。意思就是說:如果郭嘉還在的話,或許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兒了。

  • 12 # 牡丹梅花鑫森淼

    郭嘉確實是非常厲害的謀士,堪稱天才級別。但諸葛亮出山和郭嘉的死沒有關係,只是碰巧而已。

    郭嘉主要成績有:一,曹操因為父親被陶謙的部將黃巾軍出身的張闓殺死,並且他父親全家遇難,曹操發誓要滅了陶謙。陶謙請孔融救援徐州,孔融又派太史慈求救於劉備,劉備又向公孫瓚借兵兩千,借趙雲帶兵,劉備和孔融一起起兵救援徐州。劉備建議先寫書信向曹操解釋,勸曹操退兵講和。曹操看不起劉備,要斬來使,郭嘉勸止,郭嘉建議曹操假裝答應,穩住劉備,然後進兵攻城,徐州可破。曹操聽取郭嘉建議,款待使者。因為呂布投奔張邈,陳宮也投奔張邈,陳宮獻計:趁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襲擊曹操的大本營兗州,郭嘉建議曹操賣劉備一個人情面子,退兵不打徐州,調轉方向攻打呂布。

    二,在曹操調轉方向攻打呂布的時候,呂布已經攻佔兗州、濮陽。曹操在攻打濮陽時中了陳宮的計,曹操陷入包圍,差點喪命,典韋拼死相救,把曹操救出。

    郭嘉獻計:計當速發。曹操將計就計,散佈謠言說曹操已死,結果呂布中計,中了曹操大軍的埋伏,呂布大敗,死戰得脫。退回濮陽堅守不出。

    三,袁紹要攻打公孫瓚,向曹操借兵借糧,曹操知道袁紹圖謀許都,想討伐袁紹,又怕實力不夠。郭嘉用十勝十敗論,指出了袁紹十大弱點,也指出了曹操的十大優點,斷定袁紹必敗,曹操必勝。荀彧贊同,曹操堅定了打敗袁紹的信心。郭嘉建議曹操先拿下呂布,然後再打袁紹。於是,曹操和劉備聯手消滅了呂布。

    官渡之戰充分證明郭嘉的見解非常準確獨到,他對袁紹內部情況分析得非常正確。

    四,青梅煮酒論英雄之後,曹操放下對劉備的戒心。袁術想和袁紹聯手。劉備趁機向曹操請求領兵攔截袁術,曹操讓劉備帶兵五萬向徐州進發,劉備像出了牢籠的飛鳥趕快飛跑。郭嘉和程昱從外面回來,慌忙建議曹操趕快追回劉備,曹操聽取郭嘉和程昱的建議,派許褚追回劉備,劉備不聽,曹操和劉備徹底翻臉。

    五,曹操殺了董承和董貴妃等人之後,衣帶詔討伐曹操的成員還有馬騰和劉備,曹操想攻打劉備,又怕袁紹乘虛來襲,正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郭嘉提出看法:“紹性遲而多疑,其謀士各相妒忌,不足憂也。劉備新整軍兵,眾心未服,丞相引兵東征,一戰可定矣。”曹操聽了郭嘉的分析,起兵二十萬分五路攻打劉備的徐州。

    郭嘉對天下形勢把握得非常準確。劉備向袁紹求救,袁紹因為他的小兒子身患疥瘡,心裡非常悲痛,他最愛的是這個小兒子,所以捨不得離開這個小兒子,就這樣,袁紹沒有出兵支援劉備,錯過了最好的和劉備共同抗擊曹操的大好機會。劉備在曹操強大的攻勢下,大敗投奔袁紹,張飛逃往芒碭山,關羽因為要保全劉備的兩個老婆,不得不和曹操約法三章,投降曹操。

    六,曹操和其他謀士都對孫策敬服,郭嘉判斷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孫策果然被許貢家客三人刺殺,又被于吉的冤魂纏住,金瘡迸發而死。

    七,袁紹死後,他的兒子袁譚、袁尚繼續攻打曹操,郭嘉出乎意料,建議曹操別打,郭嘉說:“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併,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侯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

    曹操聽取郭嘉意見,撤兵不打袁氏兄弟,轉向進兵征討劉表。袁氏兄弟果然自相殘殺,曹操乘機各個擊破,佔領冀州,袁譚被曹洪殺死。袁尚投奔袁紹次子袁熙。郭嘉又建議讓投降曹操的袁紹舊將攻打袁尚、袁熙,兩兄弟只好投奔烏桓。

    八,由於烏桓地處沙漠,路途遙遠,曹洪擔心劉備偷襲許都,不能相顧,正猶疑不決的時候,郭嘉建議:“諸公所言錯矣。主公雖威震天下,沙漠之人侍其邊遠,必不裝置;乘其不備卒然擊之,必可破也。且袁紹與烏桓有恩,而尚與熙兄弟猶存,不可不除。劉表座談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也。”

    郭嘉對荊州的形勢瞭如指掌,荊州劉表對劉備的態度,確實如郭嘉所言,劉表既不敢太重用劉備,又不敢輕慢劉備,又要留住劉備幫助他,又不能讓劉備喧賓奪主。所以曹操可以全副精力對付袁氏兄弟。郭嘉也精準判斷烏桓匆忙之間,準備不足。曹操聽取郭嘉意見遠征烏桓。

    九,遠征烏桓的路上,郭嘉水土不服病倒,曹操想停止行軍,郭嘉不同意,郭嘉說:“兵貴神速,輜重多而難以趨利,不如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備。但須得識徑路者為引導耳。”郭嘉留在易州養病,曹操打敗踏頓,袁尚、袁熙投奔遼東。

    十,郭嘉病倒,臨終前,留下一計,幫助曹操徹底打敗袁熙、袁尚。原來遼東太守公孫康對袁紹生前想吞併遼東懷恨在心,所以,公孫康並不十分歡迎袁氏兄弟的到來。所以定好計策:如曹兵來,則留二袁;如其不動,則殺二袁,送於曹公。郭嘉遺計是建議曹操不要攻打公孫康,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一切正如郭嘉所料,曹操不打公孫康,公孫康設計殺死袁熙、袁尚。曹操徹底平定北方。

    郭嘉死,曹操非常難過,他說在所有的謀士當中,郭嘉最年輕,他本來打算將來讓郭嘉做輔政大臣,輔佐他的兒子。沒想到郭嘉年僅三十八歲就去世,跟隨曹操只有十一年。

    作者用一首詩稱讚郭嘉: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樑棟傾。

    劉備在諸葛亮到來之前之所以敗得那麼慘,他和曹操最大的區別,就是缺少像郭嘉這樣級別的謀士。如果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向袁紹求救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孫乾,很有可能諸葛亮會憑著自己的智謀和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袁紹救援劉備,劉備如果守住徐州,和袁紹結盟,天下形勢完全就是另外一個樣子。赤壁大戰之前,孫權的謀士都主張降曹,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迎戰抗曹,終於促成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所以有了諸葛亮和諸葛亮沒到之前,區別很大。諸葛亮來到劉備身邊以後,劉備才有了主心骨,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形勢峰迴路轉,劉備才有了三分天下的獨立的屬於自己的地盤。這個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 13 # 三國史話曾得不錯

    謝邀,關於題主的問題《郭嘉不死諸葛不出,三國時候的郭嘉很恐怖嗎?》,有必要在此做個解釋,即正史當中從未記載過:‘奉孝不死,臥龍不出’或者是‘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一類的話(這個志才是指曹操的謀士戲志才),更多在於當代坊間對郭嘉的奉承而表達的話語。

    郭嘉的死和諸葛亮的出山,在時間上完全是一種巧合。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生於東漢靈帝建寧三年(即公元170年),卒於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享年37歲。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即公元181年),卒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建安六年(201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諮以當世之事,演繹出精彩的《隆中對》。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昏招至荊州內亂,曹操乘機大舉南下,劉琮投降,劉備敗走夏口。諸葛亮因時出山,‘奉命求救於孫將軍’,促成孫劉聯盟,於赤壁大敗曹軍,為三足鼎立之勢奠定堅實基礎。

    那麼,諸葛亮的出山(208年)與郭嘉的去世(207年)有什麼關係嗎?

    有些不考究的人就信了這句話‘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劉備201年就三顧茅廬了,諸葛亮偏偏要等到208年才出山。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郭嘉207年死了,天下沒有比諸葛亮更聰明的人了,所以他才出山。這純粹是臆造之詞。

    首先,郭嘉比諸葛亮大了11歲,郭嘉經好友荀彧推薦至曹操府上的時間是建安元年(196年),諸葛亮次年才搬到隆中。對於年長又多才之士,以諸葛孔明的學識與涵養,恐怕是不會躲的。

    其次,孔明提前出山的時機並不成熟。孔明在隆中與好友對飲暢談時,常自比管仲樂毅,即出將入相。而欲出將入相,需遇明主。劉表不才;曹操謀士眾多,自己就是一等一的高手;孫權文有張昭、武有周瑜二相。而天下英雄劉備,201年時(三顧茅廬)是作為敗軍之將投靠劉表的,身故立錐之地。此時投靠劉備,同樣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公元208年時,劉表已死、劉琮投降,劉備敗走夏口,危急存亡之秋。《隆中對》中的先取荊州、後取益州策略可以實施(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與劉備時同宗,曾經有顧慮)。況且再不出生,劉備有可能就真亡了。此時劉備得諸葛亮,便顯得愈加重要。所以孔明出山。而郭嘉是在曹操北征烏桓時(207年),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在此之前,郭嘉一直都是協助曹操統一北部中國,雖然郭嘉一直都支援曹操討伐荊州,雖然郭嘉曾經也獻計建議曹操軟禁劉備,但並非與南方有所關聯。

    所以說,‘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句話,僅做娛樂即可。

    然而,存在即合理,且不論‘郭嘉不死諸葛不出’此這句是否有揚郭嘉貶諸葛的意思,講出這句話的人主要是認可郭嘉的能力的,否則就不會把郭嘉和諸葛亮做對比,更不會說出這樣的話。那麼,郭嘉真的是足智多謀,對曹操集團的貢獻有多大呢?

    我們首先看下圖所整理的郭嘉投奔曹操以後的主要計謀與結果彙總:從上圖可以看出,郭嘉早曹操早期給與極大支援,在曹操整體實力還不夠強大之時,透過對人性的觀察,給與曹操雖很險但都很成功的計謀,助曹操逐步統一北部中國,才有了後來的大軍南下。

    郭嘉一生對曹操忠心耿耿,曹操本人也在郭嘉死後多次與周遭人講:郭嘉身體不好,他知道到南方去會使其身體更加糟糕,但都多次勸說曹操攻取荊州。這是拿他的命在為曹家做事啊。而曹操也非常依賴郭嘉的險招,在赤壁之戰戰敗後,曹操甚至發出了:“若使郭奉孝在,孤安有此敗”這樣的感慨。

    所以,郭嘉對於曹操集團來講,是極為重要的謀臣之一。

    雖然郭嘉的死與諸葛亮的出山並無必然的聯絡,但對於兩個集團的力量對比確實發生較為重大的變化。郭嘉的死削弱了曹操集團的實力,而諸葛亮的出山有提升了劉備集團的實力,一升一降,也許是造成後來三足鼎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 14 # 慕容鑑史

    郭嘉死於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孔明選擇出生輔佐劉備的時間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為此才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對於這種說法慕容的觀點是不可信,完全沒有必要去相信這種說法,只不過是一種單純的偶然機率。接下來為大家分析郭嘉的實力,以及對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這種說法作出的解釋。

    1、郭嘉的實力

    曹操擁有一個強大的謀士團,謀士團的團長是荀彧。按照當時郭嘉的職位是“軍師祭酒”。這個職位並沒有實權,只是一個提建議的虛職。可歷代“軍師祭酒”中唯郭嘉能力最強,提出建議大多都被採納。郭嘉入仕完全是由於曹魏謀士團團長荀彧的舉薦,曹操見到郭嘉後二人很是談的來,才會設立“軍師祭酒”以此來留下郭嘉。

    郭嘉對曹魏的貢獻是巨大的,具體有:平呂布、滅烏桓,遺計定遼東。僅此三件事情便能看出他絕頂的軍事天賦,只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年僅三十七歲便離開了歷史的大舞臺,並沒有繼續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展現他的決定性勝利的謀略。他的死對曹操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曹操對郭嘉的實力給出了一個定論,操曾評價郭嘉為:“吾之奇佐。”郭嘉是一個善長出奇謀的人,因此在曹操陣營中他是獨樹一幟的謀士,就用當初曹孟德進駐鄴城後,所有人都認為不要去惹烏桓,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論直接讓所有人閉嘴,曹操最終採納其建議,一舉攻下了烏桓。

    2、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

    郭嘉死後,孔明才敢出山了,這是慕容經常聽旁人說起的一句話。因此慕容從小便非常喜歡《三國志》,發現諸葛亮的才能與郭嘉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或許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家都認為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言善辯、屢屢出奇謀。不過仔細看就會發現一點諸葛亮根本不是軍事家,反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家。

    關於諸葛亮軍事能力強的典故,吹噓程度最大的便是赤壁之戰中各種神話細節,借東風、與周瑜一同想出了火攻,然還有蜀漢後期的幾次北伐,這便能看出諸葛亮的軍事實力嗎?其實不能,那麼諸葛亮到底有沒有軍事實力呢?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訴大家並沒有,借東風的事件是神話的,火攻是周瑜相出的與他無關。

    蜀漢後期的幾次北伐諸葛亮的確是盡心盡力,不過與大將軍曹真的幾次對戰中有勝有敗卻能反應出他只是做一個治理國家的丞相,並不能成為一個帶兵的元帥。從此看二人的能力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怎麼會衝突呢?郭嘉的死活與孔明根本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孔明懼怕郭嘉簡直是一個笑話。

    3、孔明出山的經過以及郭嘉病死的原因

    孔明一直是有機會早早出山輔佐劉表的,畢竟他與劉表也有一些裙帶的親戚關係,不過他並沒有這樣做,他知道劉表是扶不起來的,應當另尋賢主。此時的劉備正好在隆中旁的新野小城駐紮,當時劉備手下唯一的謀士徐元直被曹操設計逼到曹營,走前留下一句話:離新野小城不遠,有一處叫做隆中,內有奇人孔明,請使君前去請他出山,他的能力比我強百倍。

    徐庶走後,劉備便去三請孔明,最終孔明答應劉備出山這一年的建安十三年。而郭嘉是死於征討烏桓的歸途中,是建安十二年。因此看來郭嘉的死與孔明的出山根本沒有關係,孔明是一直是在等一個賢君來請自己,自己才會出山輔佐。

    然郭嘉的病死正好處於劉備請諸葛亮的頭一年,這種說法被各種宋元時期戲曲以及評說廣為傳播。最終這種說法成為了民間通用的說話,這種做法以及在人們的腦子裡根深蒂固。

    總結:郭嘉與孔明是沒有什麼必然聯絡的,郭嘉是氏族子弟,然孔明只是一介平民。孔明可能聽過郭嘉的名氣,不過郭嘉肯定不認識孔明。況且孔明犯不著一個郭嘉從而導致自己不想出山。由於郭嘉病死的年份與劉備請孔明出山的年份相差僅一年,才造成了這種說法的流傳。慕容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 15 # 戰爭視角

    很多人都戲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是因為諸葛亮自知不如郭嘉,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認為他們兩個應該是半斤八兩,諸葛亮後期的對手主要是司馬懿,而司馬懿在曹營的地位可以相當於早期的郭嘉,也就是說,如果諸葛亮和郭嘉對上,最多也就是個平手的局面。可是曹營兵將眾多,曹操帳下帶甲百萬良將千員,遠不是偏居一隅的劉備可以比的了的。

  • 16 # 偉煒717

    死的早,留下的都是傳說和傳奇。死的晚所有的傳說和傳奇都會被其它的東西給沖淡了和明晰了。現在可以用李小龍和成龍的關係比較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WE在LOL洲際賽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