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爾千山萬水身
-
2 # 三國演義的智慧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有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戲劇雜文、明清小說,可謂一脈相承!這就告訴給我們,文學體裁形式的變遷!我們當代以來,創作形式和文學形式也有變化,這是自然的現象嘛。所以,我們應該理解的是,文學形式會變化,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和借鑑,但不是說,今不如古!
當今社會,文學形式眾多,散文、小說、網路文學、政論文……不一而足,很豐富!事實上,文學形式的表面,關鍵是本質層面的東西!也就是精神的繼承、價值的弘揚、文化的傳承!
唐詩宋詞,是光前裕後的文學形式,本質是什麼?對宇宙自然的精神探索、對古聖先賢的推崇、對文化文明的傳承、對真善美的謳歌、對假惡醜的批判!這與其他的文學形式是一致的!但是形式上是有變化的,不同於漢賦,也不同於明清小說嘛。這是一種文學發展規律。
當代以來的文學作品中,當然也有人在寫詩詞,我們整體的來看,比方說紀實文學、反腐文學、優質網路小說,對故事的深刻挖掘、對人性的深刻探討,都是有成就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繼承、文化的傳承、價值的弘揚!都是對生活的探索、對人性的禮讚、對正能量的弘揚!
形式的變化,不是關鍵,關鍵是精神內涵!生活的豐富、實踐的探索、創作的革新,不是萎靡,而是振興和發展!讓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平和的態度,更寬廣的視野,來欣賞生活,禮讚生活,體會文學的美和價值!
-
3 # 飯後停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代表文學體裁,就如同各個年代的術業有專攻吧,也許幾百年後,後人也會把我們現在流行的經典網文,精品歌詞作為那個年代膜拜的物件。
-
4 # 雅音博文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詩經楚辭,先(秦)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雜劇,明清小說……固然都是好東西,可它們也沒有崑曲、京劇呀。
慈禧那老孃們兒啥精品沒用過?可她就沒福氣享受電視、冰箱、空調……
這是抬槓,是強詞奪理,唐詩宋詞確實不賴,咱們是得努力(詩詞功力確實有點“退化”,注意的重點、精力不在一處。但文學的時代功能與水平真的不能文過飾非)。
-
5 # 醉美吾鄉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起碼有如下原因:
1.唐宋時期,中國的開放程和非常高,長安當時就有日本人當官,這幾多阿拉伯人經商。交流融合促進了文化創作;
2.建設了大運河,開發了絲綢之路,社會的富裕程度也高,百姓生活滿意度高,為文化的大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3.皇帝對文化重視,並透過科舉來選拔官員,推動了文化教育的大發展,文化人收入高社會地位也高。
這些因素綜合下,促成了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輝煌的唐詩宋詞作品。
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要說文化精品不多,一是創作約束太多,規矩太多(此處省略99字);二是文化人地位不高,受尊重的程度遠低於唐宋時期,怎麼能有創造性思維嘛。蘇東坡落難還能在常州修別墅,莫言諾貝爾文學獎在北京買不到一套房。
怎麼能比。
-
6 # 老古走江湖
首先是題材問題。
每個題材,都有一個高峰期,興衰旺盛自有規律。
樂府,漢是高峰;五言七言,唐詩是高峰;詞,北宋是高峰,南宋就已經走下坡路了.....
高峰確實無法逾越,只能用另一種形式來顛覆或者替代;
其次,作為詩詞之類的文學體裁,描述的總歸是情感與人性。敘事也為言情。
而人性與情感,是亙古不變的,幾千年下來,該說的都說完了,後期無非是炒剩飯,只好越說越多,文字越來越長。精品也就泛善可陳了。
-
7 # 黑色暱子外套
關於唐詩宋詞精品頗多,而現代精品不多的原因,談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古代詩詞精品為什麼多
1、古代自隋朝建立科舉制度以後,考取功名的必要條件是熟讀四書五經,遍覽經史子集,同時“八股文”要寫的好。科舉制度雖然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子的創新力,但是也為寒門學子搭建了一條相對公平的上升通道。天下文人大都要參與到科舉之中,而四書五經,經典誦讀,是能夠創造出好的詩詞的有利條件。
2、詩詞精品,關鍵是選詞和意境。古人對單個詞語的選用和不同詞語的搭配上,比我們現代人要精湛,特別是某些詞語的妙用、巧用上更超過我們現代人,也就是文學修養要高一些。另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意境的建立。意境的來源有兩部分:一是詩詞作者自身的境遇,比如:李白、杜甫、蘇軾等“大神”,自身閱歷豐富,情感充沛,見多識廣。二是詩詞文字搭建出的意境深遠,“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氣勢磅礴,意境悠長。
二、現代詩詞精品少的原因
1、現代人從業選擇性大,創造詩詞不是唯一人才突顯渠道。現在社會蓬勃發展,各行各業都能展示才華,特別是高考與原先考試科目也有很大變化,詩詞歌賦不再是唯一科目。單就從事文學人員來講,劇本、小說等都是現代人的選項。所以相對來說,現代人在詩詞上花的功夫也少了。從事詩詞創造的人數少了,基數小了,花的時間也少了,那麼從中再出精品就難度大了。
2、現代人的文學造詣較古人已有差距。對文字的雕琢、對事物的敏感、對自然和人生的領悟等方面,我們做的不如古人。我們常常適應於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工作,心沉下來的時間短,更不要說對文字的考究和探討了。我們得到了快速消費的文章,失去了細紋慢火的詩詞。
無論社會如何進步,我們堅持傳統文化中的優良部分,汲取文化養分,滋養自身都是很有必要的。而璀璨的中華古典詩詞文化,就是文化養分的重要組成元素。
-
8 # 半世飛仙
不但是唐詩宋詞這個方面,就拿繪畫來說,中國古代的吳道子,或者顧愷之。人家的畫難道是依靠模擬嗎?寫實嗎?不要說風格問題,直接就是水門問題啊!自己的技術達不到那種水平,而僅於此。
古代木匠榫卯基本功,而現在榫卯幾乎失傳!
-
9 # 張祖林
無論唐詩宋詞,都是產生在古代,古代的人民物質不夠豐富,所以心靈對物質的追求沒有這麼大,很多人的心靈是清淨的,唯有清淨的心靈才能貼近大自然,能感觸到自然萬物所散發出來的氣息,當清淨的心與萬物貼近時,很容易觸景生情,抒發自己對外界的情感。
例如:兩隻黃雀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就這兩句詩詞,沒有清淨之心就感覺不到這麼好的美景。
而現在的社會進步太快,豐富的物質生活也讓心靈得到了汙染,物質化的心靈對外界自然萬物只是一味的追求,沒有清淨的心靈去體會,所以內心生不出來很好的情感,唯有清淨之心才能感觸自然萬物的變化與美妙。現在的人們追求的是科技,物質,享受等等,所以能夠寫出精品詩詞之人少之又少!
回覆列表
我覺得主要有3點原因:
1.古代重視文人的程度比現在高很多,很多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就是為了能得到重視,賞識從而一展抱負。現在有學歷的人很多,真正沉心研究文學,文化的少了,大家一畢業就想著靠自己的學歷進什麼單位,企業賺多少多少錢去了,學術氛圍早大不如從前了。
2.古代一般就是官,農,商,兵幾種職業,各個職業基本沒有細化。大部分農家子弟想出人頭地只能透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所以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詩詞歌賦這一塊花費的時間精力自然非常多。而現在工業化,網路化時代,資訊大爆炸,各個行業細分的太多了,每個人可選擇的職業多了,而且每天我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自己要學習的東西,稍微分心其他事,可能就要被這個時代淘汰。無暇分身,所以潛心研究文學的人少了。
3.這個時代誘惑太多了,有的人發表論文,是為了評職稱,為了得獎金,而不是為了要把這個好的東西研究透徹讓我們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目的不單純了,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