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胖胖弓的歷史課

    “滿漢全席” 是興起於清代的一種大型宴席 , 是南北大菜結合而成的精華 ,也是中國宴席的集大成者 。“滿漢全席” 的根在清宮 , 與清代皇帝的御膳有著很深的淵源 。

    自努爾哈赤據有遼東後,開肇了“滿漢通吃”的新食象,導致清初清宮光祿寺有了“滿席、漢席、上席、中席”的國宴制度,從而形成了在宴膳上推行“滿漢一體”的綏靖政策。

    這種情勢,延伸過康、雍二朝,至乾隆中葉衍生成官場的“滿漢席”時,由於受乾隆的豪吃天下的影響,這種宴事也望風希旨,揮發出腐敗氣息。

    只是當時政局相對穩定,經濟較為繁榮,這被認為是對漢族實行綏靖政策的成功,“滿漢一體”的積極意義便被朝野認同,致使官場的“滿漢席”大行其道。

    可是,乾隆仗恃所謂“盛世”和國庫富足,不僅助長了宮廷和官場的宴膳奢糜之風,大量消耗掉前朝積累的資財,也使官場的“滿漢席”趨附御舉,漸而褪化了它的積極意義,朝著競尚豪侈、賄賂公行的方向轉折。

    清代“滿漢全席”的確切形成時間, 眾說不一 。但一般認為乾隆時已定型 。山東曲阜的孔府內宅, 前上房的室內 ,如今仍陳列著一套精美豪華的銀質滿漢全席餐具 。命名為 “滿漢宴 銀質點銅錫仿古象形水火餐具” 。全套計404件 , 可上196道菜 。從記載上看 , 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與皇后同駕到曲阜祭孔時所賜 。與乾隆的女兒下嫁孔府有關 。可證“滿漢全席”形成之時間 。

  • 2 # 共享投票

    乾隆皇帝熱愛酒宴,熱愛生活更甚於祖父康熙皇帝,他不僅效仿爺爺六下江南,效仿爺爺大搞“千叟宴”。更是發展了爺爺留下來的“滿漢全席”。他調整席面,開發新菜,使之更加滿漢俱全,而不失各自的風骨。

    康熙朝的“滿漢全席”乾隆認為並沒有真正將滿漢菜品合二為一,更不能真正反映出滿漢兩族料理風格的碰撞。乾隆看中張東官,任命張東官為“滿漢全席”的掌勺,要他主持改進從康熙傳下來的宮廷傳統大宴“滿漢全席”。

    張東官,原是蘇州織造普福家裡的一名廚役,尤擅織造官府菜。在乾隆皇帝的每日膳單中,打頭菜(第一道菜)的必是署名張東官的。

    張東官不敢怠慢,全力以赴將自己為乾隆自創的“蘇造肉”等十餘種新菜品巧妙安排進“滿漢全席”的席面,將“滿漢全席”的標準席面發展到前所未有的108道之多。更將自己擅長的南菜精工細作的烹飪方式引入“滿漢全席”的製作過程。

    滿漢全席分南菜和北菜。滿菜和魯菜等為北菜,江南菜和粵菜等合併為南菜。108道菜品的“滿漢全席”分為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傳統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

    筵席的場合不同,具體的菜色選擇又有所調整,如此一來又衍生出多種不同的“滿漢全席”席面。流傳到今天的即有“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百宴”“時令宴”等六大席面。總的菜品數目更遠在108道之上,有據可考的有冷葷熱餚196品,點心茶食124品,總數超過驚人的300品。

  • 3 # 賤議你讀史

    ‘‘滿漢全席’’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滿族菜餚和漢族菜餚都有的宴席。

    這裡存在一個關鍵的知識點:雖然一個宴會上同時存在滿族菜和漢族菜,但是,是有嚴格劃分的,有時候甚至於是滿人和漢人要分兩次入席。

    一、我先從滿族的飲食習慣說起。

    清軍入關之前,對飲食的文化不太講究,一般就是在地上鋪上一塊獸皮,大家聚攏在一起,席地而坐,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清軍入關之後,逐漸接受了漢文化,包括飲食文化,因此在飲食方面也有了改變。但是,清庭還是將滿席和漢席區分開來。在正式場合,也有著很明顯的劃分。譬如在康熙和乾隆年間舉辦的‘千叟宴’,在這樣一個大型的官方宴會上,也都是嚴格按照‘‘滿漢’’作為區分的。

    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以為滿漢全席源自於宮廷。直到後來,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清人李鬥所著的《揚州畫舫錄》中記載,‘‘六司百官’’到揚州巡視,揚州地方官員為迎接‘‘六司百官’’,特意舉辦了一次規模比較大的‘滿漢席’,這也是‘‘滿漢席’’這個稱呼最早的文字記錄。

    三、分類

    ‘‘滿漢全席’’的菜餚數量總共是108道,但是在形式上卻又有所不同,總共分為以下六種‘滿漢全席’:

    1.蒙古親藩宴。

    清廷在招待和皇家有著聯姻關係的蒙古貴族時,通常會設此宴。

    2.萬壽宴。

    顧名思義,就是給皇帝舉辦的生日宴會。

    3.千叟宴。

    此宴源自於康熙,是宮廷宴席中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宴席,總共舉辦過四次,

    4.九白宴。

    何謂‘‘九白’’,指的就是:白馬八匹,白駱駝一匹。當年康熙打敗蒙古外薩克等四個部落,這四個部落為了向康熙示好,每年向清廷進貢。

    5.廷臣宴。

    由皇帝欽點大臣中有功勳者參加,於每年的正月十六日舉行。

    6.節令宴。

    顧名思義,就是在固定的節令時分舉行的宴會。譬如:春耕宴、端午宴、重陽宴等等。

  • 4 # 千年風雅

    滿漢全席,清朝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餚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 5 # 匹諾曹jun

    清朝時期有種宴席叫做滿漢全席,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麼是滿漢全席,在影視劇裡也沒有真正出現過滿漢全席的場景,所以滿漢全席一直都是在大家的想象之中,而在探秘志小編心裡想的就是,世界上所有好吃的東西都在裡面,想吃什麼就有什麼,而真實的滿漢全席是這樣的嗎?下面探秘志小編帶你們去看看真正的滿漢全席,跟大家說說滿漢全席菜譜和每道菜的意思。

    在和大家介紹滿漢全席每道菜之前,先跟大家說說什麼是滿漢全席和為什麼要叫滿漢全席吧。

    滿漢全席是屬於清朝時期的宮廷盛宴,其包含了宮廷菜的特色,又有地方風味所在,突出滿漢菜色的獨特風味,利用眾多的烹煮技巧,葷素搭配合理取材廣泛,屬於中國菜系文化的最高境界。

    最早的記錄應該是在乾隆年間由李鬥著書的《揚州畫舫錄》,由南菜北菜各54道組成,在入關之前都非常簡單,之後開始吸收各個地方菜的特色開始融合起來形成獨特的宮廷飲食。

    那為什麼要叫滿漢全席呢?據說,關於滿漢全席文化的起源,民間流傳這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是清朝民間商賈為了賺錢盈利而意想編造的,還有人認為是清朝皇帝所舉辦的國宴,更多的則認為是清末慈禧為了豪奢所做,那最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

    根據記載顯示,滿漢全席是孕育於滿族入關,定鼎北京這個政治歷史的背景中,當時清兵入關後,開始時,他們的飲食習慣還保持著傳統的民族特色。隨著清王朝的強大和昌盛,滿族統治者在飲食上大大考究起來。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朝局鼎盛。據《大清會典·光祿寺則例》記載:當時光祿寺舉辦的各類宴席中,已分為“滿席”和“漢席”,其中滿席分為六等,漢席分為三等,每等滿席和漢席所用的原料的數量,餑餑用料定額,乾鮮果品定額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光祿寺辦的各種宴席,或是滿席,或是漢席,滿漢共宴的情況是沒有的。從清代史籍和目前出版的有關回憶清宮帝王的生活資料中葉沒有滿漢共筵的記載。可以想見,在民族等級森嚴的清宮中,清朝統治者是不允許以任何形式把其他民族與滿族並列一起的。

    乾隆甲申年間(公元1746年),江蘇省義徵縣有位叫李斗的人,著了一本《揚州畫舫錄》,其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這可以說是關於滿漢全席最早的記載。這部書是李鬥身居揚州期間,根據自己“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寫成的。揚州當時是一座繁華的城市,又是乾隆皇帝多次遊覽的地方,因此,滿漢全席在當時的揚州出現是不足為奇的。另一部記載滿漢全席的書,是乾隆朝詩人袁牧做著的《隨園食單》。其中說道:今官場之菜……又有滿漢全席之稱……用於新親上門,上司入境。由此可見,滿漢全席最初的形成大約在乾隆時期,最初是始於官府之中。

    清朝中葉,豪華的宴會在官府中風靡一時,滿,漢官員之間經常互相宴請。滿官宴請漢官用漢菜,漢官宴請滿官用滿菜。這種作法曾引起一些非議,諸如“忘其本分”,“格外討好”等(見袁牧《隨園食單》)。因此,後來就將滿漢全席有選擇的匯聚於一席,以示不分彼此。一些外出上任的官員,多帶有技藝高超的廚師,於是又將這種形式傳到外埠,並在流傳中不斷吸取各地民間筵宴和飲食中的精華,以致又有“小滿漢席”,新滿漢席等之分,其中還有藏,蒙,回等民族的菜餚。這種格式的宴席,是與當時清朝統治者的綏靖政策有關。

    清代定都北京後,滿族與漢族雜處,飲食文化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交流。滿族的達官顯貴,在與漢族官員的相互交往中,吸收了漢族菜餚的製作方法和宴飲程式,並加以改造,於是逐漸形成了“滿漢全席”的格局。然而民間流傳的故事更富傳奇色彩:

    “滿漢全席”由蘇州城一介平民張東官所創,他也憑藉於此由一介布衣草民升為皇宮御廚、成為一代廚藝宗師。張東官本來做菜技藝一般。但他身藏兩樣絕活,一樣在手上:他會一手耍雜技一般的切菜功夫;一樣在嘴上:他有一條能嚐出百味配料的舌頭,而且巧舌善辯,能背大段菜名。

    康熙皇帝擒鰲拜、平三藩後,國家安定,百姓安居,大清王朝進入了太平盛世。康熙深知“得人心者昌”,他決定巡幸江南,訪求前朝大賢,消除滿漢畛域,但遭到朝中滿族權貴嚴親王等人的反對。康熙決定以“口腹之慾”作為突破口,去江南尋訪美食。張東官就在這期間憑藉巧舌善辯之舌被康熙御封為“江南第一名廚”,被選進了皇宮御膳房。從此開始了他創立滿漢全席的人生四部曲。

    不懂規矩又不會做菜的張東官在宮廷中險象環生,張東官被迫逃出皇宮,在逃避追殺的過程中走上學習廚藝的歷練之路。他博採眾家之長,憑藉自己的超人天賦,將中華民族各地美食精粹“燴”於一爐,成為一代廚藝宗師。

    在被重新召回皇宮之後,張東官成為“千叟宴”的主廚,並在這次著名的大宴上大功告成,張東官自編一套一百零八品的宴席食譜,創立了滿漢全席。“千叟宴”之後,張東官辭去御膳房總管之職,在京城開了一家最大的酒樓,“為天下人做菜”。康熙御筆欽賜“滿漢樓”招牌。滿漢樓賓客盈門,“滿漢全席”流傳到民間,逐漸成為天下第一宴,這就是滿漢全席的名字由來。

    在滿漢全席裡一共有108道菜,分別分成5大份,每份都是由不同的菜系組成:

    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

    第二份二號五簋碗十件:卿魚舌燴熊掌、米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籤、一品級湯飯碗。

    第三份細白羹碗十件: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鰣魚、假斑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肉片子湯、繭兒羹、一品級湯飯碗。

    第四份毛血盤二十件: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麵餑餑卷子、什錦火燒、梅花包子。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

  • 6 # 壹貳叄肆

    滿漢全席興起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是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

    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江浙菜30道、閩菜12道、廣東菜12道;和北菜54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2道、山東菜30道),分三天吃完。

    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對於滿漢全席,民間流傳著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傳說,滿漢全席是蘇州城一介平民張東官所創,並且他也憑藉於此由一介平民升為皇宮御廚、成為一代廚屆宗師。本來張東官廚藝一般,但是他有兩個絕活:一是刀工精湛,切菜就像雜技一般,讓人眼花繚亂;另一個是嘴上功夫,巧舌善辯,能嘗百味。

    康熙在擒鰲拜、平三藩後,國泰民安,大清朝進入了太平盛世。康熙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決定巡幸江南,訪求前朝大賢,消除滿漢隔閡。但此舉遭到滿族權貴的反對,便以“口腹之慾”作為突破口,去江南尋訪美食。張東官就是在這個期間憑藉巧舌善辯之舌被康熙封為“江南第一名廚”,選進皇宮御膳房,開始了他創立滿漢全席的人生。

    由於不懂規矩又不會做菜,在宮中險象環生,被迫逃出皇宮,逃避追殺過程中,博採眾家之長,憑藉超人天賦,將中華民族各地美食精粹“燴”於一爐,成為一代宗師。

    被重新招進皇宮後,成為“千叟宴”的主廚,並在這次大宴上大功告成,自編一套一百零八品的食譜,創立了滿漢全席。之後在京城開了一家最大的酒樓,康熙御賜“滿漢樓”的招牌,自此流傳至民間,逐漸成為了天下第一宴。

  • 7 # 雪域雄鷹001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彙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錯,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隆。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留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

    滿漢全席是中國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

    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滿漢全席原是官場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坐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起碼一百零八種,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烹飪技藝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

    六種宴席簡介>>>

    滿漢全席(一)蒙古親潘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御宴。一般設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坐陪。歷代皇帝均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而受宴的蒙古親族更視此宴為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例賞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類鈔*蒙人宴會之帶福還家》一文中說:“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之去,曰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繡蟒,往往湯汁所沾需,淋漓盡,無所惜也。”

    茶臺茗敘 :古樂伴奏-滿漢侍女敬獻白玉奶茶

    到奉點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蘋果 合意餅

    攢盒一品 :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乾果蜜餞八品)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餞 蜜餞蘋果 蜜餞桂圓 蜜餞鮮桃 蜜餞青梅

    奉香上壽: 古樂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 龍鳳呈祥 洪字雞絲黃瓜 福字瓜燒裡脊 萬字麻辣肚絲 年字口蘑髮菜

    餑餑四品: 御膳豆黃 芝麻卷 金糕 棗泥糕

    醬菜四品: 宮廷小黃瓜 醬黑菜 糖蒜 醃水芥皮

    敬奉環漿: 音樂伴宴-滿漢侍女敬奉貴州茅臺

    膳湯一品: 龍井竹蓀

    御菜三品: 鳳尾魚翅 紅梅珠香 宮保野兔

    餑餑二品: 豆麵餑餑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龍雙飛 爆炒田雞 芫爆仔鴿

    御菜三品: 八寶野鴨 佛手金卷 炒墨魚絲

    餑餑二品: 金絲酥雀 如意卷

    御菜三品: 繡球乾貝 炒珍珠雞 奶汁魚片

    御菜三品: 干連福海參 花菇鴨掌 五彩牛柳

    餑餑二品: 肉未燒餅 龍鬚麵

    燒烤二品: 掛爐山雞 生烤狍肉 隨上荷葉卷 蔥段 甜麵醬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龍芽 蓮蓬豆腐 草菇西蘭花

    膳粥一品: 紅豆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信陽毛尖

    滿漢全席(二)廷臣宴

    廷臣宴於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舉行,是時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有功勳者參加,固興宴者榮殊。宴所設於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椅,賦詩飲酒,每歲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參加。皇帝籍此施恩來攏絡屬臣,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祿的一種像徵形式。

    麗人獻茗:獅峰龍井

    乾果四品:蜂蜜花生 怪味腰果 核桃粘 蘋果軟糖

    蜜餞四品:蜜餞銀杏 蜜餞櫻桃 蜜餞瓜條 蜜餞金棗

    餑餑四品:翠玉豆糕 栗子糕 雙色豆糕 豆沙卷

    醬菜四品:甜醬蘿葡 五香熟芥 甜酸乳瓜 甜合錦

    前菜七品:喜鵲登梅 蝴蝶暇卷 薑汁魚片 五香仔鴿 糖醋荷藕 泡綠菜花 辣白菜卷

    膳湯一品: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砂鍋煨鹿筋 雞絲銀耳 桂花魚條 八寶兔丁 玉筍蕨菜

    餑餑二品:慈禧小窩頭 金絲燒麥

    御菜五品:羅漢大蝦 串炸鮮貝 蔥爆牛柳 蠔油仔雞 鮮蘑菜心

    餑餑二品:喇嘛糕 杏仁豆腐

    御菜五品:白扒廣肚 菊花裡脊 山珍刺五加 清炸鵪鶉 紅燒赤貝

    餑餑二品:絨雞待哺 豆沙蘋果

    御菜三品:白扒魚唇 紅燒魚骨 蔥燒鯊魚皮

    燒烤二品:片皮乳豬 維族烤羊肉 隨上薄餅 蔥段 甜醬

    膳粥一品: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珠蘭大方

    滿漢全席(三)萬壽宴

    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內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無不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其間名食美饌不可勝數。如遇大壽,則慶典更為隆重盛大,系派專人專司。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壽,於光緒十八年就頒佈上諭,壽日前月餘,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麗人獻茗:廬山雲霧

    乾果四品:奶白棗寶 雙色軟糖 糖炒大扁 可可桃仁

    蜜餞四品:蜜餞菠蘿 蜜餞紅果 蜜餞葡萄 蜜餞馬蹄

    餑餑四品:金糕卷 小豆糕 蓮子糕 豌豆黃

    醬菜四品:桂花辣醬芥 紫香乾 什香菜 暇油黃瓜

    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

    五香醬雞 鹽水裡脊 紅油鴨子 麻辣口條

    桂花醬雞 蕃茄馬蹄 油燜草菇 椒油銀耳

    前菜四品: 萬字珊瑚白菜 壽字五香大蝦 無字鹽水牛肉 疆字紅油百葉

    膳湯一品: 長春鹿鞭湯

    御菜四品: 玉掌獻壽 明珠豆腐 首烏雞丁 百花鴨舌

    餑餑二品: 長壽龍鬚麵 百壽桃

    御菜四品: 參芪燉白鳳 龍抱鳳蛋 父子同歡 山珍大葉芹

    餑餑二品: 長春捲 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 金腿燒圓魚 巧手燒雁鳶 桃仁山雞丁 蟹肉雙筍絲

    餑餑二品: 人參果 核桃酪

    御菜四品: 松樹猴頭蘑 墨魚羹 荷葉雞 牛柳炒白蘑

    燒烤二品: 掛爐沙板雞 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 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茉莉雀舌毫

    滿漢全席(四)千叟宴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於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與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嘉慶元年正月再舉千叟宴於寧壽宮皇極殿,與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賦詩三壬餘首。後人稱謂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麗人獻茗:君山銀針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軟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餞四品:蜜餞桔子 蜜餞海棠 蜜餞香蕉 蜜餞李子

    餑餑四品:花盞龍眼 艾窩窩 果醬金糕 雙色馬蹄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葡 蜜汁辣黃瓜 桂花大頭菜 醬桃仁

    前菜七品:二龍戲珠 陳皮兔肉 怪味雞條 天香鮑魚 三絲瓜卷 蝦籽冬筍 椒油茭白

    膳湯一品:罐燜魚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蝦 龍鳳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黃瓜醬

    餑餑二品:千層蒸糕 什錦花籃

    御菜五品:龍舟钁魚 滑溜貝球 醬燜鵪鶉 蠔油牛柳 川汁鴨掌

    餑餑二品:鳳尾燒麥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雞脯 香麻鹿肉餅

    餑餑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餃

    燒烤二品:御膳烤雞 烤魚扇

    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

    一品 : 鹿肉片 飛龍脯 狍子脊 山雞片

    野豬肉 野鴨脯 魷魚卷 鮮魚肉

    刺龍牙 大葉芹 刺五加 鮮豆苗

    膳粥一品:荷葉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滿漢全席(五)九白宴

    九白宴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為表示投誠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即: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以此為信。蒙古部落獻貢後,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後來道光皇帝曾為此作詩云:“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麗人獻茗: 熬乳茶

    乾果四品: 芝麻南糖 冰糖核桃 五香杏仁 菠蘿軟糖

    蜜餞四品: 蜜餞龍眼 蜜餞萊陽梨 蜜餞菱角 蜜餞檳子

    餑餑四品: 糯米涼糕 芸豆卷 鴿子玻璃糕 奶油菠蘿凍

    醬菜四品: 北京辣菜 香辣黃瓜條 甜辣乾 雪裡蕻

    前菜七品: 松鶴延年 芥茉鴨掌 麻辣鵪鶉 芝麻魚 腰果芹心 油燜鮮蘑 蜜汁蕃茄

    膳湯一品: 蛤什蟆湯

    御菜一品: 紅燒麒麟面

    熱炒四品: 鼓板龍蟹 麻辣蹄筋 烏龍吐珠 三鮮龍鳳球

    餑餑二品: 木犀糕 玉面葫蘆

    御菜一品: 金蟾玉鮑

    熱炒四品: 山珍蕨菜 鹽煎肉 香烹狍脊 湖米茭白

    餑餑二品: 黃金角 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 五彩炒駝峰

    熱炒四品: 野鴨桃仁丁 爆炒魷魚 箱子豆腐 酥炸金糕

    餑餑二品: 大救駕 蓮花捲

    燒烤二品: 持爐珍珠雞 烤鹿脯

    膳粥一品: 蓮子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洞庭碧螺春

    滿漢全席(六)節令宴

    節令宴係指清宮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滿族雖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中和統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規詳盡。其食風又與民俗和地區有著很大的聯絡,故,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

    麗人獻茗:福建烏龍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 柿霜軟糖 酥炸腰果 糖炒花生

    蜜餞四品:蜜餞鴨梨 蜜餞小棗 蜜餞荔枝 蜜餞哈蜜杏

    餑餑四品:鞭蓉糕 豆沙糕 椰子盞 鴛鴦卷

    醬菜四品:麻辣乳瓜片 醬小椒 甜醬姜牙 醬甘螺

    前菜七品:鳳凰展翅 熊貓蟹肉 蝦籽冬筍 五絲洋粉 五香鱖魚 酸辣黃瓜 陳皮牛肉

    膳湯一品:罐煨山雞絲燕窩

    御菜五品:原殼鮮鮑魚 燒鷓鴣 蕪爆散丹 雞絲豆苗 珍珠魚丸

    餑餑二品:重陽花糕 松子海羅幹

    御菜五品:猴頭蘑扒魚翅 滑熘鴨脯 素炒鱔絲 腰果鹿丁 扒魚肚卷

    餑餑二品:芙蓉香蕉卷 月餅

    御菜五品:清蒸時鮮 炒時蔬 釀冬菇盒 荷葉雞 山東海參

    餑餑二品:時令點心 高湯水餃

    燒烤二品:持爐烤鴨 烤山雞 隨上

    薄餅 甜麵醬 蔥段 瓜條

    蘿葡條 白糖 蒜泥

    膳粥一品:臘八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 8 # 歷史研習社

    影視劇中,清朝皇帝動輒大擺宴席,滿漢全席必是標配。但在文章的開頭我要先為大家澄清一個事實:滿漢全席這一稱呼是在清朝滅亡後才逐漸產生的,清朝皇帝可無福消受這滿漢全席。那麼滿漢全席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起來的,所以清朝初期的宮廷宴席,多帶有強烈的遊牧遺風。食物的烹製方法都為烤、煮、燒;食材多為肉類、奶製品,除了豬、牛、羊肉外,還有鹿肉、狍子肉、野豬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朝飲食逐漸吸收了漢族和滿族的傳統特色,漢族菜餚開始成為宮廷宴席的主角。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帝進行了宮廷食制的改革,“改燔炙為餚羹”,漢席開始佔據宮廷宴席的餐桌,但這時的漢席、滿席是分開的。進入道光年間,滿、漢席不再分開設宴,而是合一為“滿漢席”。到了光緒時期,滿漢席又為規模更大的滿漢全席所取代。

    

    “滿漢全席”這一詞最早出現在晚晴時期的《海上花列傳》中,這是一本由松江人韓邦慶用蘇州方言寫的有關上海灘風月場的小說,在書中有一句話“中飯吃大菜,夜飯滿漢全席”。“大菜”在當時的吳語裡指的是西餐,這是當時非常時髦的餐點,那麼就要用“滿漢全席”來與之相匹配。但這時的“滿漢全席”一詞只是強調菜品豐盛而已,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菜譜。

    隨著清朝的滅亡,特別是1924年溥儀被逐出皇宮後,原內務府膳房的廚役被遣散出宮。為了謀生,一些人自然流向酒樓飯莊,開始重操舊業。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對宮廷宴席充滿嚮往和好奇,在誇富心理的作用下,從未在宮廷露面的“滿漢全席”便橫空出世了。

    

    在這被創造出來的“滿漢全席”中,最為流行的便是民國初年京津地區的大滿漢全席,共有菜點108品,要用兩天四餐才能吃完。這樣的奢靡風氣隨著新中國的建立銷聲匿跡,在改革開放前,大陸都未有“滿漢全席”的記載。

    不過,在上世紀60年代,伴隨著香港地區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一些國外遊客對於體驗中國的皇家飲食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並日益成為一股火熱需求,“滿漢全席”無疑是最為合適的範例和噱頭。為了迎合需求,香港掀起了再造“滿漢全席”的熱潮。

    1965年香港金龍酒家應日本旅遊團的要求,率先嚐試以傳統方式製作“滿漢全席”,當時共有72道菜餚,這帶動了“滿漢全席”潮流的形成。各大酒樓都將“滿漢全席”作為清朝宮廷飲食宣傳。就這樣,在各大酒樓飯莊標榜正宗、互相競爭的趨勢中,“滿漢全席”的菜品種類越來越多,選料越來越講究,席面越來越奢華。

    

    在這樣愈演愈烈的商業競爭下,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滿漢全席”,這其中的菜品也“因地制宜”,各大菜系的“滿漢全席”各有其特色。儘管滿漢全席與真正的宮廷御膳大相徑庭,但這並不妨礙滿漢全席在華人心中的頂級菜餚地位,“滿漢全席”已經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經典象徵。

    參考文獻

    吳瓊.滿漢融合在清朝宮廷飲食中的體現[J].黑龍江史志,2017(01):30-33郭曄.清宮御膳中真的有“滿漢全席”嗎?[J].小康,2017(23):82-83

  • 9 # 歷史時燒錄

    是滿漢全席滿漢全席,是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

    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分別為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滿漢全席的六種宴席

    一、蒙古親藩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御宴。一般設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坐陪。歷代皇帝均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而受宴的蒙古親族更視此宴為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例賞的食物十分珍惜。

    二、蒙古親藩宴廷臣宴

    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舉行,是時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有功勳者參加,固興宴者榮殊。宴所設於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椅,賦詩飲酒,每歲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參加。 為滿漢全席全六宴中第二宴。

    三、延臣宴萬壽宴

    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內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無不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其間名食美饌不可勝數。如遇大壽,則慶典更為隆重盛大,系派專人專司。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壽,於光緒十八年就頒佈上諭,壽日前月餘,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四、萬壽宴千叟宴

    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固得宴名。

    五、九白宴

    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為表示投誠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即: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以此為信。蒙古部落獻貢後,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為滿漢全席中第五宴。

    六、節令宴系

    指清宮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滿族雖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中和統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規詳盡。其食風又與民俗和地區有著很大的聯絡,故,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

    滿漢全席具有六大宴席,而看看這些菜系,有沒有感受到想要流口水,至於滿漢全席至今多少年? 滿漢全席從滿清到現在已有百餘年曆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拉圭是一夫多妻制嗎?可以共同居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