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小落吖

    還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每天上學是需要騎腳踏車去學校的,有一次腳踏車的車胎紮了,就去修理腳踏車的大爺那裡補胎,在我們那裡每個補胎的地方都會坐著一些閒來無事的大爺,在那裡聊聊家常或者下下象棋。小時候的自己也是非常內向,不愛說話,當大爺補胎完,我把補胎的錢給了大爺,什麼話也沒說,推著車子就走,等我還沒走遠,就聽見旁邊的一個大爺說,“現在的小孩子沒禮貌,都不會說謝謝就走了”,當時就這麼一句話觸碰到我的自尊心,臉也憋得通紅,可是就這麼一句話我整整記了小二十年,自此每當別人幫我忙時我就開始學著說謝謝,慢慢也就習慣了這樣說。

    這個老闆是上海人,年齡跟我父親一樣大,上海人也是出了名的有禮貌,他不論是接待客戶、供應商還是與員工談話,到最後談話結束的時候,他都會說“謝謝你”,而這三個字也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有禮貌,而他本人也是非常節儉的,更不會因為自己是老闆就自視過高,在這個企業的這5年裡,對於剛畢業什麼都懵懵懂懂小白的我確實學到了很多。

  • 2 # 武漢肥跳龍

    你去辦事,特別是去相關單位,政府機構,職能部門,他們一般給你一副冷臉,其實這副冷臉也只是人家的職業習慣表情,人家並不是真的厭惡你。養成了說謝謝這類文明用語的習慣,辦事反正不會吃虧,不光是說謝謝,還得無時無刻保持笑臉,和表示對對方帶來麻煩所表現出歉意的表情,至少辦事員不會真正反感你而耽誤你真正著急辦的事情。指望他們跟收費員一樣假笑,熱情服務接待群眾,這是萬萬不可能的!誰是弱勢方,誰就得低聲下氣,沒辦法,順利辦完事情走人是最好的目的和結果!

  • 3 # 雪蝶依秋風

    我在銀行工作過一段時間,形形色色的人見過很多。有些人覺得你是服務的,你就低他一等,有些人覺得你為他服務,臨走時會說聲謝謝。一句謝謝很簡單,但是暖暖的,很貼心!後來慢慢的我也習慣說聲謝謝,這個世界有時候很冷漠,大家的一個微笑,一句謝謝會讓這個世界變的很溫馨!

  • 4 # 文祖4411

    當年,從海島來到大連市裡上學,宿舍八個人,一個來自城裡,其餘全是農村孩子。

    自己習慣後,再看到別人不說,反而覺得欠缺禮貌了!

    偶爾回老家,照樣如此,卻出現了小時候的哥們私下裡勸我別那麼瞎客氣……

    我也是想了一想的,最後決定,不必在意別人怎麼看你,做自己,任他們還停留在我當初的狹隘裡吧!

  • 5 # 憨憨牧牧

    我就喜歡講謝謝,是真心的,我很討厭我自己的這種性格,錯的事情,慢慢都會找到幫別人解脫的理由,到最後是我錯。 這麼說吧有年小偷偷了我的錢包,那時候沒錢啊,先是恨急了小偷,後來想通了,是我自己沒保管好錢包,小偷那也是一個職業,他能偷到是他本領,還有就好像乞丐一樣,我們看到就會想起乞丐很有錢,在裝可憐,不要給錢,可是到面前(有時候走過了,在反回去)還是會給他一枚硬幣,我真的很煩透了我自己,你們有這樣的嗎

  • 6 # 隴縣捲尺神話

    口頭語。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有的人,謝謝二字掛嘴邊,從不下架。時間長了,就煩。請你幫個小忙,謝謝。借你一件小東西,謝謝。一見面,打個招呼,就謝謝。給人的感覺,總對不起別人。欠別人的太多。只有用“謝謝”來還。有的人,喜歡“好傢伙。”“哇塞”。開始講話了。“好傢伙。今天發現有很多人說話。不說話能憋死。不說話,誰會把你當啞巴。不說話,想靜靜不好嗎?好傢伙?聊天上癮了。嘴閒不下來?好傢伙,不累嗎?求求大家,不要講話了?好傢伙,氣死寶寶了。”有的人,不用“好傢伙”,用“知道嗎”“聽懂了嗎”“可以嗎”“好不好”。比如,老王又講話了。“這個問題,太簡單了。一加一等於二。誰還沒聽懂,誰還不明白,誰還不清楚,誰還不會?以後,我提問,人人都得會?知道嗎?知道的請舉手。”然後說一句,問一遍?知道嗎?知道嗎?我們一遍又一遍的回答“知道了,懂了,明白了,會了,清楚了。”有時接個電話,遇上煩人的人,他說一句,一個“是吧!”你得一遍又一遍的回答:“嗯。是。好。”回答,回答,不想回答了。他就懷疑你沒聽他說話。就問:“你在聽嗎?你還在嗎?你什麼意思?說的不好,你不愛聽是嗎?”沒辦法,繼續配合,習慣了就好。

  • 7 # 譚浩俊

    有人會認為,常把“謝謝”放嘴上是不是很虛偽。我們認為,不管虛偽與否,說聲“謝謝”,都應當沒有任何問題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就是應當有這種感恩,有這種禮儀嗎?就是家人之間的幫扶,說聲“謝謝”,也不應當有任何問題。所以,切不要曲解“謝謝”的含義。除非矛盾狀況下的用“謝謝”二字來諷刺,否則,所有的“謝謝”都是一種感恩,一種值得多多運用的感恩方式。

  • 8 # lign往事如風

    一個習慣,一個老師教我們應有的習慣。我直到十六七歲才接受,然後習慣成自然。對身邊的什麼人,點滴感激之情一般都會說聲謝謝。如去圖書館對工作人員遞上身份證,請幫我刷一下身份證,我想上網查資料。刷好後,我會對工作人員輕輕說聲謝謝。去飯堂吃飯,工作人員遞給我打好的飯,我會說聲謝謝。坐計程車付費後我會對司機說聲謝謝。

    其實這不算什麼!我見過一個公交司機,每位旅客他都會問候一聲:你好!有人積極迴應,有人漫不經心迴應,也有人愛搭不理,我會直視他的眼睛,迴應他:你好!

  • 9 # 談情說愛說熱點

    我就是這樣的人,很願意把我自己剖析給大家看。但我只是其中一種,

    內心是善良的,真的善良。這種善良不需要多少感情,就是一種體恤和同理心驅動。很難做出算計個傷害別人的事。

    總結就是:慢熱,真誠,善良,卻又冷漠。

  • 10 # 檀檀少爺

    是一種教養

    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說過:“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

    在今年年初,某外賣平臺給12萬騎手發了問卷,問他們最想對使用者說什麼,收回來得票最高的三句話是:

    及時接電話;

    把收餐地址寫對;

    因為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是高層次的人。

    一句真誠的感謝,可以撫平心中的苦悶,給別人帶來溫暖,同時也溫暖自己。

  • 11 # 小莫009

    說話喜歡在後面加“謝謝”的人,大概是一種習慣吧,習慣的使然,自然也是出於禮貌。我們與人相處時,多一句“謝謝”和“沒關係”,會使彼此的相處方式更自然,更和諧些,氣氛也會更融洽。覺得對方是隨和、禮貌、知性之人!比如’日本人的鞠躬‘和’美國人的謝謝‘,一方面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和感恩的心!

  • 12 # 時剛軍

    謝謝!這是我們人類社會進步與文明的表現。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影片傳媒媒體,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也學習了世界,一個文明的社會與文明的氣息蓬勃而出,更多的讓我們看到人類社會的進步還有文明,尊重和諧,成為現代社會文明的表現形式。與之前古代殺氣與掠奪的不同,謝謝,是文明的要求,也反映出一個人對他人的態度。應該講越是注意尊重他人的人,一定是更加的有格局與心底的善良,心存感念的人才會有真正發自內心的語言。可能有人說:謝謝!是多麼的虛偽,也可能有人說不用說謝謝,我們已經很熟。其實這些約定熟成不用說謝謝,也是可以的,但是作為一個社交能力很強的人,有時必須是語言,態度與肢體語言,表情眼神都會說話。謝謝有時也是一個民族的意識與整體的習慣有關。未必都要千篇一律,只要尊重和諧就好。

    但是我們不說謝謝也不會成為人們之間的障礙,但是一個優秀的社會工作者,則是必須具備的能力與工具。特別是初次與重要場合是要有有對別人的交道中,要有的體現。就拿中國傳統,禮儀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與文化。為什麼國家在重大節日都要有慶典活動。就是這個道理。

  • 13 # 五十年代的

    至少個人素質較高,懂得尊重別人,知道感恩。當今國人欠缺這方面,在公共場合或者惜字如金,在別人面前須借個道,不開口直接擠上去,在別人坐位邊上要擠一下,絕不開口,直接把屁股擠上去,住馬路邊一站,車來也好,人來也好,決不移動半步,走在人行橫道上也不可掉以輕心,今天在人行橫道線上,幾股道上都停下來讓了,一輛suv加速開過,幸竹找作動慢些……,這樣規則,那樣制度沒人監督就可以為所欲為,既使被人抓到,也要強辭奪理賴個乾淨。

  • 14 # 青魚巴巴

    久而久之,就成了不說不痛快,不說就感覺好像缺了什麼一樣。

    對別人是一種尊重,對自己也起到提醒自己的作用。

    別人會迴應你的感謝,並且跟你有更深的交流。

    其實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小習慣,觀察身邊人的點點滴滴,可以發現人與人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學習別人的好習慣,可以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希望你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15 # 根哥說事兒

    你好,我來參與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有的人也許覺得說句謝謝顯得太生分,也沒多大個事兒,有啥可謝的?其實你別不愛聽,這個社會沒人該你的,幫你是人情,不幫你是本分,你沒有資格去指責別人不幫你。別人幫了你,是出於一份善心,你表示一下感謝,也是天經地義,沒啥可爭論的,同時,一句謝謝,也充分代表著一個人的教養。

  • 16 # 雲嶺山川

    祝貌用語體現出個人素質,麻煩了別人,求助於人是人在社會上不可避免的!是給人以示尊重。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世人共知!

  • 17 # 玄清妙慈

    如果你嫌常說謝字的人煩,八成你需要自省一番了,至少要檢視一下你的德行,看看你是否有感恩之心,是否懂得謙卑,如果你認為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那你可信賴的朋友可能會越來越少,因為誰願意和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成為至交呢。

    老祖宗就留下過口德一說,口德口德,就是口中的道德。

    嘴巴好的積福氣,常富貴。

    嘴巴不好的,會經常吃虧。好福氣到來時也會白白溜走。

  • 18 # 兜兜裡有花花

    生活中總是有那麼一些人,自己粗魯,反而認為禮貌的人是“裝”;自己低俗,反而認為文明的人是“假正經”;自己不守規則,反而認為正直的人是“一根筋”。更有一些人,以挑戰公序良俗為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種價值觀,真的很難恭維。

    其實,一個喜歡說謝謝的人就跟生活中遵守秩序按規定排隊的人一樣,這都是從小養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按秩序排隊的人,他難道不知道加塞的好處?當然知道,但是他們做事有原則底線,不會把自己的方便建立在別人的不便之上。從深層次說,這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習慣的問題了,而是一種修養。說謝謝的人也是如此。那種謝謝是多年養成的一種文明,是脫口而出的,而絕不是刻意偽裝出來的什麼虛偽!

    我喜歡那些嘴巴經常說謝謝的人,最起碼他們的是一個禮貌的人,一個懂得感恩人。這年頭,誰也不欠誰什麼,自己求人幫忙,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既然人家幫了自己,難道連一個謝謝也不值得得到呢?你認為一個謝謝無關緊要,那只是你認為,但是幫你的人不見得那麼想。有時,你認為的“不拘小節”,在別人看來就是“不懂事”。

    很多人為什麼人緣差,或者是朋友少,有時就是缺了謝謝二字。有些人認為,好朋友之間沒必要搞得虛頭巴腦的,錯!即便是知心朋友,謝謝該說了也要說。當然沒必要說得那麼一本正經,笑呵呵地說句“哥們,謝謝啦”,別人就知道你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幫了你,人家心裡也痛快!如果人家幫了你,你什麼也不說,人家心裡可能就會想:“這小子,忒不拿自己當外人了”!以後再找人家幫忙,人家就要思量思量了。

  • 19 # 紐扣AB面

    看了好多回答,非常認同大家所說的有教養、有禮貌、懂感恩等說法,但我還想提供2個別的思路。

    原因如下,不知看完後,您是否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覺?

    這個教育的意義除了禮貌禮儀引導外,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在於培養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秩序感。

    所謂秩序感,即人們透過觀察周圍環境來預測規律運動變化的一種感覺或能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加後天培養的結果。

    很多父母會專門購買一些拆裝玩具供孩子組裝,以此來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可見其重要性。

    2.一個有距離感的人

    這裡的距離感指的是心與心的距離。有距離感的人,通俗地講就是“太客氣啦!”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悖論?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溝通交流變得更加便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應該更貼近才對吧?然事實並非如此。

    很多社會學家的論文指出,現代社會人的距離感在逐漸拉遠,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人口素質提高,相互之間比較客氣。

    對於這個現象,我覺得不一定是壞事,我們應該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去理解它。

    有距離感的人也不一定是難以相處的,只是他們習慣蜷縮在自己的安全空間。

    綜上所述,有秩序感和有距離感都是一種中性現象。

    假如遇到它,不必去改變,不必去揣摩,我們尊重它、接納它就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 20 # 應屆生求職網

    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哈哈~“謝謝”是句禮貌用語,是一種感謝的表示,尤指對接受別人給予的或提供的恩惠說些感激的話。是一種發自內心用言語表達的感謝,也常用於受到別人幫助、得到別人寬容等場面。在得到他人幫助或支援時,能禮貌的說句“謝謝”,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也可以看出此人是懂得感恩的,尊重他人的,是謙虛的。這種“謝謝”值得鼓勵。

    菌菌認為“謝謝”是一個擁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它應該是發自於內心的聲音。而如果什麼話後面都加句“謝謝”,甚至不是得到了他人的幫助時說,而是自己幫助了別人,也說“謝謝”?這就有點無法理解了。不在一定的情境中,過度的說“謝謝”,其意義就淡化了,稀釋了,沒有了份量。反而會給人以流於形式、不走心的隨意感,甚至是做作、虛偽的感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芽的花生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