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海與芭蕉葉

    魯迅先生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文學巨擎,一生筆耕不輟,創作了很多個鮮活的人物,祥林嫂就是其中之一,出自先生的小說《祝福》。祥林嫂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以後,對生活看不到了希望,逢人就訴說自己的苦難:她向周圍的人講述自己兒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一開始大家出於同情心,還很願意傾聽她的故事,可時間久了,重複多了,就再也沒有人願意聽,更沒有人同情她!而現實生活中呢,也是有這樣的人存在的。

    朋友的一個前同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家庭環境優越,從小得到優質的教育,一路順風順水,名牌大學畢業後,來到同一個單位。因為家庭環境的因素,待人接物也很得體,工作也算踏實認真,大家對他印象很好,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變故,讓他的家境變得一落千丈,由於從來沒有經歷過什麼坎坷,整個人變得異常消沉,大家出於同情都來安慰他,鼓舞他。可是時間長了,大家發現情況並沒有好轉,這位同事似乎還沉浸在別人的安慰中才能得到滿足,逢人就要感嘆世事變遷,說自己如果不是這次變故,可能早已如何如何之類,沒有振作起來,反而依靠抱怨來換取同情,時間一久,朋友越來越少,自己越來越形單影隻。這活生生的演繹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別人對他也從同情,變為疏遠,甚至厭煩。

    有一點我們任何人都應該明白,來到人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或者坎坷,從心裡健康的角度,我們可以找身邊的至親好友,一吐為快。但是凡事得有個度,別人也有別人的事,不能自私的把別人佔據為自己情緒的垃圾桶,誰都不容易。再者,抱怨本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應有的態度是,接受事實,並且認識到起起伏伏才是人生常態,要在冷靜過後,直麵人生,樂觀而積極的生活!借用一句話: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哭,你對它笑它就笑。

  • 2 # 使用者7692098995051

    祥林嫂是被生活折磨的可憐人,他最大特點是尋求別人同情!而有的訴苦是有本質區別的,那就是被人暗害,維護正義!是想尋求怎樣除惡,而不是被生活折磨,是被人為折磨,又苦於找不到法律的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結婚在一些村裡成了評價標準?結婚了父母都很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