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id刺

    《哪吒》去參加奧斯卡?運作的人真是太幼稚了!

    導演自己都一再重複劇本和展現出來的故事並不完善,因為沒錢了,不得不上線。

    至於說製作水平。。。放在二十年前的好萊塢也許還是可圈可點的,現在?。。。呵呵

  • 2 # killerhx911

    為什麼非要西方文化認同,大中華5000年文明難道還不如西方几百年的文明。中國用幾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几百年完成的事,而且是自力更生,和平崛起。這難道不是中國5000年文明底蘊的最好的詮釋。還是那句話,不要事事都用西方標準,我們有些同胞就是盲目崇洋媚外,估計是跪著看別人看久了,膝蓋直不起來了。中國人要自信。

  • 3 # 科學有國界

    中國這幾年就沒見過幾部有深度的電影。除了段奕宏能演兩部拿得出手的其他電影不是炒作就是趁愛國熱,不然就是特意搞很多戲劇性劇情,總而言之,中國的導演和編劇除了拿錢啪明星之外,真的太不作為了。

  • 4 # 大琛自留地

    中國文化的表達都比較含蓄細膩,因此中國出產的優質電影往往不需要強大的特效和後期製作團隊,而是透過看似很普通的劇情,一點一點表達出人物的性格以及編劇導演想表達的思想,劇情也隨之昇華。這種表現形式的作品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而對於崇尚高大空型別好萊塢電影的人是很難體會到富有深後底蘊的東方文化

  • 5 # 轉經輪

    東方的風格為神馬需要讓西方來評頭論足定標準?!奧斯卡評不評很重要麼?!西方不也很多所謂的漫威電影廣受好評,可在東方人看來也不覺得情節或者故事有啥子看頭!老衲甚至覺得很多好萊塢的片子也是垃圾!

  • 6 # 總有刁民想害朕125554759

    《哪吒》去參加奧斯卡?運作的人真是太幼稚了!

    導演自己都一再重複劇本和展現出來的故事並不完善,因為沒錢了,不得不上線。

    至於說製作水平。。。放在二十年前的好萊塢也許還是可圈可點的,現在?。。。呵呵

  • 7 # 有事說事159

    說的沒錯,老片《大鬧天宮》很好,跟時代同步。後面文化信仰都砸了,肯定不行。較之近三十年中國動漫,這個片子進步很大,繼續努力

  • 8 # 不切酒的木瓜

    現在有種觀點就是電影需要有龐大的背景,這樣才會有深度,有格局,才是好電影,我覺得挺扯,一個半小時,能讓我投入才是你的本事,作為觀眾沒有必要先了解清楚再來看對吧,1234部也沒問題,但每一部都能友好地對待第一次接觸的觀眾才是王道

  • 9 # 叔叔不是那種人

    就這麼跟你們說吧,現在中國電影送到美國去參賽那就是自取其辱,為什麼?意識形態的差異已經比任何歷史時期都要大,而且矛盾還在繼續加大,深層次的原因沒有幾個人能說明白,但任由其發展下去後果很嚴重。

  • 10 # Null2Null

    到國外哪吒還真沒什麼太大競爭。因為老外還真看不懂!沒有封神榜,沒有西遊記,沒有中國神話的文化背景,直接看哪吒,那就是個普通動畫而已。沒辦法,如果老外真懂,那或《紅樓夢》紅早就獲諾貝爾文學獎了!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沒有必要過度解讀哪吒評不評的上。平常心就好。

  • 11 # 心靈捕手150714890

    黴鬼沒有悠久的文化歷史,那麼就開始編造超級英雄,其實它們的所謂英雄更加幼稚可笑。我們的至少是神話傳說不但有留存下來的著作還有口口相傳下來的,這是文化,這是它們缺乏的歷史文明的傳承。黴鬼是強盜雲集的國度,什麼都是建立在唯利是圖的邏輯上,唉,垃圾!復聯就是垃圾中的垃圾。

  • 12 # 靜得像影子

    怎麼說呢,我只聞到了一股酸味。哪吒情節上有套路,但是各種小心思彌補了套路帶來的不適感,反倒覺得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了一個老故事,挺不錯的。反觀復聯。。。請問除了情懷你還有啥?超級英雄電影(漫威的)劇情本身就幼稚的不行,情節設定真的是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局,賣的就是特效和情懷。這種垃圾還好意思拿出來講啊?

  • 13 # 一隻小白船

    奧斯卡不會給你:就是應給你也不會!原因很簡單:中國正與美國“槓”,那是全方位的“槓”,至少美國正在這樣做。而奧斯卡是西方文化的一個堡壘,這個堡壘的主人就是美國:這“時”能讓你“攻”入嗎!去被羞辱是正常狀態:故那些想拿獎的還是洗洗,早點“睡”吧!

  • 14 # 劍膽琴心兒

    《山海經》加上《封神演義》每個人物拍四集,然後集中拍四集《上古中華戰神聯盟》,讓盤古后羿大禹搶女媧,最後盤古死,這個劇情夠不夠曲折?光認字都半年,頭都給你繞暈。

  • 15 # 孤獨的MTEE

    看完以後確實感覺到劇情厚度不夠,看到前面基本就猜到了後面,這是很多中國電影的通病,觀影時有種等著電影放完的感覺,注意力並沒有完全被劇情給抓住,相反很多電視劇在劇情設定上更吸引人,比如琅琊榜、人民的名義等。。。

  • 16 # 使用者名稱正在騎馬來的路

    電影這種東西本身就帶有地域性!雖說藝術無國界,但是一些附帶的文化歷史背景不是一句藝術就能一筆帶過的。

    既然提到復聯,那就拿漫威出品的電影之一《黑豹》舉例。這部電影在北美乃至歐洲是叫好又叫座,這裡面涉及到的人文情懷、民族矛盾、歷史背景在這些地方里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可是在亞洲大陸就不能!同理,我們的文化內涵,也不是異域異族所能理解的。

    當年的《金陵十三釵》就是一個例子。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這裡面的風塵女子跟唱戲的要飯的一樣都是下九流,是社會的底層,甚至是被唾棄的行業。所以當她們為了一群女大學生不被迫害挺身而出時,給我們帶來的震撼和感動才那麼特別,那麼深刻。這是傳統的文化附加值帶來的。但是老外就不這麼想,在他們的認知裡,人應該都是平等,職業的不同不能體現人格的高低。在他們看來,為了他人犧牲固然偉大、可敬,但是卻很難理解到我們的那種敬佩從何而來,這就是電影文化的地域性所帶來的代溝。

    再說奧斯卡獎,它真的就是從藝術的角度去看電影的本身嗎?所有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個獎項提名的電影,無論內外,基本都是體現那種苦大仇深、民族矛盾的電影居多,這難道是巧合?可以說,奧斯卡獎本身它的評判標準也是有一定地域性,甚至是有一些政治意味。而我們的文化自信也不該從那麼一兩個獎項那裡去建立,這點其實從這兩年來,不難看出。從以前的《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到前兩年的《滾蛋吧,腫瘤君》,從大製作大導演大明星,到現在小成本小清新的電影,我們也越來越自信,對這個獎看得越來越淡。就像好酒一樣,有你很開心,沒有你也可以過得很好。

  • 17 # friends2008

    不用去捧奧斯卡的臭腳了,有全國人民的認同還不行嗎,作為大國子民,要有格局,他們還停留在“婦聯”那種群毆層次,他又怎麼理解出身帶來的那種身不由己的掙扎呢,你有何必和他爭辯呢!

  • 18 # 賽羊群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要拿我們認為好的非得讓老外去評。他們看不懂就對了,隔著文化呢。這不是啥事,古箏再好不能和豎琴比,不是不如,是不同。陳道明演技再好他演不了生孩子。

  • 19 # 泉城小亮

    從什麼角度憑呢?

    任務IP,外國人不懂。

    劇情,外國人不知道歷史。

    情懷,更沒有。

    深化和歷史,更別提。

    價值觀,呵呵呵呵。。。完全不同

    唯一可以評價的是技術層面,其實國際上已經很成熟的技術了。。。

    所以,不明白,為啥去參加那玩意,老老實實的賺錢就行了。

    中國人要拍,先符合中國人口味的東西,老百姓喜歡,市場喜歡就行,當然,有錢的文藝製作還是要有的,那要需要很長時間的匠人精神,慢慢打磨。

  • 20 # 宋躍敏

    我覺得中國無論什麼題材的電影,根本沒必要參加奧斯卡獎參賽。從美國奧斯卡獎、戛納金棕櫚獎、柏林金熊獎、威尼斯金獅獎等世界性電影獎項的多年來獲獎區域看,奧斯卡獎更側重與歐美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對東方國家的電影要求比較苛刻,這裡既有文化差異方面的因素,也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也許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更大一些。不能否認,奧斯卡獎獲獎影片許多都很優秀,但優秀的影片不一定適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反之,中國影片對西方以及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迄今為止,你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給你帶來了哪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