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吃多了西藥有了抗藥性,中藥對退燒有沒有用。
49
回覆列表
  • 1 # 湖南醫聊

    孩子一旦高熱不退,大多數人會選擇輸液,一般以輸抗生素為主,次數增多,孩子的抵抗力逐漸下降,耐藥率反而上升。

    很多家長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尋求中醫治療。但大部分人認為中醫、中藥不適合治療像高熱這種急症,只適合調理一些慢性病。

    (網路圖,僅供參考)

    其實不然,使用中藥退熱效果不比輸液差。小兒高熱70%-80%以病毒感染為主,而中藥正是抗病毒的一把好手,像金銀花、連翹、黃芩、柴胡、大青葉、生石膏、水牛角這些中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功效卓著,有些還具有抗菌功能,可謂是“天然的抗生素”。

    一、口服中藥

    在初期發熱時可以選擇一些中成藥,如小柴胡顆粒,柴黃顆粒,金銀花顆粒,三九感冒顆粒(中藥版),均能達到較好退熱效果。當不能緩解時請及時就醫,開出對症中藥湯劑服用,效果將更加明顯。

    (網路圖,僅供參考)

    二、針灸點刺放血

    中醫學認為不論外感還是內傷所致的高熱其根源在於邪毒侵襲,正邪交蒸。不論臟腑經絡,表裡上下,血分氣分,一有所阻,即會引起發熱。高熱的治療當以清、和為大法。點刺放血療法正是以其原理而治病。

    穴取耳尖,讓患兒取舒適體位,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患兒耳尖及術者雙手十指,將耳尖揉搓發紅、發熱,將耳輪自然向耳屏對摺,用一次性採血針或小號三稜針,在耳尖穴直刺約2毫米深。

    接著術者採用雙手拇食指一捏一放,同時用95%酒精擦拭點刺處,好讓血液順利流出,以見血色由黑紫變為淡紅為度,按壓止血並碘伏消毒。

    根據發熱程度可一側取穴或雙側取穴;可以一天一次或一天兩次。耳尖穴又名耳湧,是經外奇穴,是針灸臨床常用穴位之一。

    (網路圖,僅供參考)

    針灸治療高熱驚厥採用急則治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在驚厥發作時,急予針刺人中、湧泉等穴位,人中穴採用由下向上斜刺,湧泉穴採用直刺。

    可配合捻轉或提插等稍強刺激手法,以儘快控制抽搐,然後再行中藥治療,鉤藤、羚羊角粉,安宮牛黃丸均有較好止痙效果。

    三、刮痧

    另外,刮痧也是人小兒退熱的安全有效的療法之一,對高熱也有奇效,可選大椎穴,背部沿督脈和膀胱經、腋窩、肘窩處。

    先以潤滑油塗在施治區上,以刮板側緣在治療區,自上而下,先輕後重,邊刮邊塗油,先背部,後四肢,刮至紫紅色有痧點出現時,停止刮,以三稜針挑破數個較大的痧點放血少許,以棉球擦乾,刮痧療法一般只刮一次。

    配合中藥口服治療,對連續高熱、營養狀況差、精神萎靡的患兒可適當靜脈補液。

  • 2 # 木土無雙

    中藥當然能退熱。當然,用不著口服中藥也能退熱。其中針灸,按摩,刮痧都能退熱。我最看好的還是我的外用藥按摩。按摩時加上我的外用藥,除了退熱好的快,還能增強抵抗力!以後發病時候很少!

  • 3 # 劉藥師話用藥

    發熱是臨床症狀,俗稱發燒。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

    用於發熱的西藥比較多,像人們熟知的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屬於非甾體抗炎藥。這些非甾體抗炎藥退熱效果確切,但長時間應用,會引起不良反應,比如噁心、嘔吐、胃痛等。因此,一般用於短期對症治療。那有無退熱作用的中藥呢?

    中國傳統中醫藥對發熱早有研究。像一些含有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退熱效果也不錯,比如金銀花、連翹、黃芩、柴胡、大青葉、生石膏、板藍根不但能夠退熱,還有抗病毒作用。對於風寒引起的發燒,還常有怕冷、怕風的表現,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狀,可以選用感冒清熱沖劑。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可以應用一些清熱解毒之品,如清熱解毒口服液、熱炎寧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銀黃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等。

    現在還研製出了一些退熱的中藥注射劑,臨床效果也不錯。如柴胡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等。可以用於體溫超過38.5攝氏度的高熱病人,或者有抽搐危險的低熱病人。這類藥物起效較快、作用緩和而持久,一般不會導致大量出汗等後果。臨床上適應症比較廣泛,當病情急重時多選注射液使用。

    使用中成藥退熱,要注意辨證施治。要分清風寒還是風熱,是實證還是虛症,這樣用藥才能有的放矢,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 4 # 中醫真美

    中藥可以退熱嗎?麻煩把嗎字去掉!西醫有不明原因發燒,中醫沒有這個詞,如果有人說一個病人不明原因燒那他一定沒學通中醫。翻開傷寒你會發現你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發燒的種類。太陽病發燒,出汗,不出汗,發燒乾咳,發燒溼咳。。。。。陽明燒,,,渴著燒,,煩著燒,,拉著燒。。便秘燒。。太陰燒。。少陰燒。。。連厥陰也燒。傷寒發燒的條文比方劑還多。怎麼還有問中醫能不能退熱?

  • 5 # 本原中醫閒雲野鶴

    這問題太幼稚,中藥不僅可以退熱而且退熱快而穩定,是解決發熱根本原因。西醫是透過壓制發熱或是發汗散熱來退熱。退熱不治病,退了隨即容易反覆,所以打吊瓶要你連打三天。中醫往往一劑藥就行,病好熱退,不需所謂鞏固。

  • 6 # 骨科陳大夫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發熱。發燒是指炎症刺激機體釋放過多的內源性物質如前列腺素,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的症狀。發熱的臨床分度:以口腔溫度為標準,可將發熱程度分為:低熱:體溫為37.3℃~38℃。中度發熱:體溫為38.1℃~39℃。高熱:體溫為39.1℃~41℃。超高熱:體溫為41℃以上。(這只是其中一種測量方法)。發熱的時候退熱以中成藥為主,其中中成藥退燒的有柴胡、羚羊角等,但注意如果有體溫異常是必須同時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一般中藥裡邊沒有直接退熱的,但是可以透過發汗的作用達到退熱的目的如風寒感冒常用的藥物麻黃,就可以透過發汗達到退熱的目的。因此,發熱不能小覷,一定要正確治療!

  • 7 # 一起聊基因

    很多人認為,對付發燒,中藥沒有西藥來得快。其實也有不少中藥具有明顯的退燒作用,而且退熱效果不亞於西藥方法。

    接下來我就梳理、總結那些具有退熱作用的中藥:

    (1)麻黃:麻黃揮發油對正常小鼠有降溫作用,其中松油醇作用更強。

    (2)桂枝:煎劑對小鼠正常體溫以及傷寒、副傷寒疫苗所致發熱兔,均有降溫、解熱作用。

    (3)細辛:其揮發油有解熱鎮痛作用。

    (4)荊芥:其揮發油具有微弱的解熱作用。

    (5)羌活:揮發油有解熱作用。

    (6)白芷:提取物有解熱作用。

    (7)藁本:揮發油及提取物有解熱作用。

    (8)薄荷:其葉中薄荷油有促進汗腺分泌,故有發汗解熱作用。

    (9)蟬蛻:有解熱作用。

    (10)柴胡:所含皂苷、揮發油及其製劑有顯著的退熱作用。

    (11)升麻:提取物或異阿魏酸具有解熱、降溫作用。

    (12)浮萍:煎劑或浸劑具有解熱作用。

    (13)石膏:對發熱動物模型具有一定降溫作用。

    (14)知母:具有解熱作用,且作用持久。

    (15)蘆根:其所含薏苡素有一定的解熱作用。

    (16)玄參:對傷寒疫苗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

    (17)牛黃:有解熱作用。

    (18)金銀花:提取物有解熱作用。

    (19)連翹:複方連翹注射液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20)紫草:具有解熱作用。

    (21)荷葉:荷葉鹼具有解熱作用。

    (22)黃連:對家兔白細熱原性發熱有解熱作用。

    (23)赤芍藥:煎劑有解熱作用。

    (24)山豆根:有透過中樞降溫作用。

    (25)紫花地丁:有解熱作用。

    (26)羚羊角:有解熱作用。

    (27)穿心蓮:有解熱作用。

    (28)柳葉:有解熱作用。

    (29)白薇:水提取物對15%酵母懸浮液誘發大鼠發熱有明顯的退熱作用。

    (30)地骨皮:煎劑對人工發熱家兔有明顯退熱作用,解熱作用較氨基比林弱,與其他解熱藥相同。

  • 8 # 盒子叔的自留地

    可以的,中藥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我是農村長大的80後,對中藥的影響還是蠻深的,小時候有個感冒發燒的,父母都去挖一些野外挖一些草藥回來熬藥,一喝就好,所以我們都從父輩哪裡認識了這些草藥,而且沒有啥副作用,還可以做菜吃。對於一般的感冒發燒本人不建議見病就打針吃藥,因為西藥用多了有抗藥性,依賴性。現在我們也會弄一點草藥來給自己治病,遇到簡單的感冒發燒,都自己去弄一點草藥,而且效果很好,偶爾沒事也可以拿來泡茶燒菜吃,一年四季都不會感冒發燒。根本不用去醫院,有很多草藥到處都是,無論鄉村還是城鎮,街邊公園都看得到,淘寶上也有很多新鮮貨和乾貨,便宜又好用。下面我把常見的幾種草藥介紹給大家,造福各位。

    1:車錢草又名車前草,它作單方治感冒高燒的神奇效用卻鮮為人知。鮮品除稍有一點草腥味外,無酸辣苦澀等異味,故很適合小孩服用。見效速度相當於抗生素,但效果卻優於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不但副作用大,而且停藥後有病情反彈現象。而車前草正好克服了抗生素的不足之處。

    2魚腥草:魚腥草水能夠退燒,魚腥草的消炎作用,談起魚腥草很多朋友都感到很陌生的,他們不知道魚腥草是什麼,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是見過的,它是生長在路邊、田地裡面的野菜。魚腥草水消炎效果好,還能起到退燒的作用。魚腥草是能夠調理呼吸道感染的,能夠起到退燒的作用,還能夠平喘止咳的,是一種作用很強大的中草藥。

    3:紫蘇葉紫蘇葉味辛,性微溫,無毒。歸脾經、肺經。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發表,散寒,理氣,和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頭痛無汗,氣喘,胸腹脹滿,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並能解魚蟹毒,癰瘡蛇毒辣。紫蘇是常用中藥之一,為調肺理氣主藥,並有安胎作用。據藥理分析,本品透過擴張面板血管和刺激汗腺,使機體發汗解熱,因而可用於感冒風寒、精神怠倦、耳塞頭悶、驅寒熱。

  • 9 # 大悅悅麻

    當然可以退熱的,我家姐姐從三歲得肺炎後,每次生病發燒咳嗽都是吃的中藥。因為姐姐的體質是過敏性,所以咳嗽多半是過敏性咳嗽,吃西藥副作用太大,因為不懂當時吃了兩個月的西藥,用來治療過敏性咳嗽。

    後來打聽到有位有名的中醫專家,七十多歲被醫院返聘坐診,就帶孩子去看了。如果繼續西藥治療,那麼就會發展成過敏性哮喘。

    從那以後我家姐姐咳嗽什麼的都是去找這位醫生看。這個方子就是給開的發燒方。我家姐姐七歲。

    荊芥 12g 青蒿 18g 桔梗12g 金銀花36g 姜半夏 12g 炙甘草12 g 柴胡 18g 茯苓 18g 葛根 48g 連翹 24g 石膏 60g 太子參 12g 黃芩12g

  • 10 # 便是人生好時節

    感冒一般以受風寒居多,風寒感冒需要解表散寒,表解燒自退,含柴胡類的感冒清熱顆粒荊防顆粒應用較多,另外用蔥白生薑紅糖熬水喝也有效,服藥期間注意保暖不要再受風寒,忌食生冷。金銀花板藍根之類的涼性藥物一般不要用,那是風熱感冒用的。如果身體虛弱容易反覆感冒的,可以在感冒痊癒後服用一些玉屏風顆粒,注意是感冒痊癒後哦,不然一面解表一面固表就相互矛盾了。

  • 11 # 藥事健康

    發熱是醫學術語,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不同的病因所致發熱的熱型也常不同。針對不同的病需要採取不同的退熱措施。

    中醫樂為發熱原因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發熱,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癘之氣所致;內傷發熱,多由飲食勞倦或七情變化所致。外感發熱多實,見於傷寒、瘟疫等病證;內傷多虛,有陰虛發熱、血虛發熱等。發熱型別有:壯熱、微熱、惡熱、發熱惡寒、往來寒熱、潮熱、五心煩熱等。針對不同的症型醫生需要辨證論治給出不同的處方。常見的感冒發燒常用感冒清熱沖劑、Vc銀翹片、正柴胡飲等,這些藥物有辛透散邪的功效,可以驅邪外出。 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高熱可用麻黃湯散寒解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被稱為“溫病三寶”,安宮牛黃丸常用於高熱伴神志昏迷的病人,紫雪丹、至寶丹用於小兒高熱,尤其是伴有驚厥時。 另外還有很多以清熱解毒為主的中成藥如清熱解毒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等也可作為退燒藥。發熱是一種生病的症狀,誘因很多,因此在控制體溫的情況下找出病因是關鍵。患者出現長期發熱或者突發高熱的情況下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臨床也經常會出現原因不明的發熱,在原因不明發熱診治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重視新出現的症狀和體徵,此時患者一定要配合檢查,遵從醫囑,不要擅自用一些偏方降溫,給治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 12 # 王醫生線上答疑

    在回答中藥退熱的之前,先分別從中醫、西醫角度科普一下發熱的定義、機理、熱型分類,這樣對用藥就能有所根據,也避免了盲目用藥或者說濫用藥!

    西醫解釋簡單,一目瞭然:人體具有體溫調定點,這也保證了人體正常體溫的恆定,而當體溫調定點上移就會引起體溫相應的變化,當體溫升高超過0.5℃時,我們就稱為發熱了。中醫卻分的細了,大的方向分了兩種: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外感發熱包括:風寒、風熱、飲食等因素引起的發熱。當然,因素不同所伴發的其他症狀也不近相同,這就為接下來談的辯證用藥來退熱提供了參考或是依據。而內傷發熱則是由久虛體病、情志失調、外傷出血等因素造成的,排除了感受外邪的外部因素。我們也會在臨床中辨別開來,有針對性的用藥。

    那麼,談到了以上的定義,病因、大體分型後,該怎麼用中藥退熱呢。相信,這是大家關心的,也是重點講明的,大體還是分一下類,理一下思路:

    外傷發熱:屬風寒發熱,則用祛寒解表類中藥如麻黃湯、桂枝湯中的麻黃、桂枝還有其他的例如紫蘇、荊芥、防風等;屬風熱引起的發熱,就用發散風熱類中藥如銀翹散中的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等類中藥配伍應用。當然,根據熱勢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變證,也要根據情況謹慎辯證用藥。

    內傷發熱:如肝鬱引起,也就是情志所傷了,則用丹梔逍遙散配伍加減;瘀血發熱,則用血府逐瘀湯配伍加減;溼邪鬱蒸引起的就用三仁湯隨證加減;氣虛就用歸脾湯加減……

    相信,只要辯證準確的話,中藥退熱也可以做到覆杯而愈!

  • 13 # cbm

    中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藥,但中藥大都來自植物,故中藥又成為本草。關於中藥能否退熱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但中藥的退熱作用不像西藥那樣固定,比如西藥的解熱鎮痛藥只有非甾體和甾體兩種,我們常用的阿司匹林,塞來昔布,可的松等,這些西藥專門就是用來解熱鎮痛。

    中藥的退熱則非如此,中藥每一味藥都有退熱的作用,但是關鍵要看方劑的配伍,麻黃可以退熱,比如麻黃湯,麻黃加術湯,三拗湯等,桂枝可以退熱,銀花可以退熱,薄荷可以退熱,黃芪可以退熱,黃芩也可以退熱,甘草可以退熱,鱉甲亦可以退熱,等等等等不能一一舉例,其奧妙在於藥與藥之間的配伍,只要發熱辯證準確往往一劑知兩劑愈。這就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中醫就像圍棋每一個棋子的作用都是一樣大,沒有強弱之分,而西醫更像是象棋,車馬炮各有各的用途。

  • 14 # 金匱真言

    中藥的退熱作用是肯定的,而且效果要優於西藥,而且中藥的毒副作用小,方便加減針對大多數的不適症狀,而且基本沒有耐藥性一說,不然中醫藥存在於中國幾千年早就被淘汰。就拿抗生素來說運用百年就出現了耐藥的超級細菌。中藥的退熱作用建立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中醫在治療發熱上效果獨特,對於西醫查不出原因的發熱同樣具有良好的效果。

  • 15 # 岐黃中醫方大夫

    發熱,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常見臨床症狀。

    西醫最常用的退燒藥有:美林,泰諾林,阿司匹林等。中醫採取辨證求因法,如積食引起的,用消食化積法,用化積口服液;肺火引起的,要用清肺火法,用瀉白散;胃火引起的,用清胃火法,用黃連上清丸;肝火用龍膽瀉肝丸;便秘引起的,就要用釜底抽薪法,選大承氣湯等,不再一一列舉。

  • 16 # 本草待詔

    中藥退熱方面,可以說優於西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西醫國家,發熱是一件頭疼的事情,想一想李冰冰事件!發揮好中醫的作用,或許能解決事件醫療體系難題,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宏偉藍圖重要的一筆。

  • 17 # 中醫啟明星

    孩子吃多了西藥有了抗藥性,中藥對退燒有沒有用?

    中藥有很好的退熱作用,如果用藥配伍合理,服藥方法正確,退熱的效果不比西藥差,而且熱退後不易反覆。不過成年人和兒童在治療發熱發燒時所用退熱之藥是有區別的,因為體質不同,發熱原因也不一樣。

    兒童發熱發燒,在沒有其他疾病的前題下,像白血病等引起的發熱除外,大部分都是因為積食、消化不良,引發的上火就是人們常說的食火後,才容易感冒發燒的。所以治療兒童的發熱發燒,只要在發汗解表的方劑中加入健脾消食的藥物,像白朮、山藥、焦三仙等等,退熱效果會非常快。

    為什麼有的孩子發燒、咳嗽,吃了一大堆藥,不但沒有好轉,或者反覆發燒,最後轉成了肺炎,只好去醫院輸液呢,就是因為家長只知道給孩子清熱退燒,沒有考慮到脾胃消化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去治療,才會越治病情越重的。

    中藥退燒沒問題,關鍵看怎樣用藥。給孩子退燒,只要退燒的同時健脾胃助消化,燒會很快退的。再有,提醒家長平時要多觀察孩子的消化問題,一旦發現有消化不良的跡象,可以馬上給孩子服用一些健胃消食的中藥比如至寶錠或四磨湯口服液等等,就會減少孩子發燒的次數。

    祝大家#健康過大年#!願所有人都健康平安!阿彌陀佛!

  • 18 # 雪夜彎弓

    不誇張的講,你只要報得出名字的中藥都可以退熱!關健是要中醫會用。人參黃芪可不可以退熱?當然可以,退脾虛肌熱。當歸地黃可不可以退熱,當然可以,退血虛發熱。你看,這些藥咋一看和退熱不佔邊,結果都能退熱。因為中醫把發熱分得很詳細,什麼風寒發熱,風溼發熱,溫病發熱,肝熱肺熱痰熱,虛熱實熱等等等等,都有相應方劑和治法。所以從這方面講,幾乎每種藥都治發熱。至於麻黃桂枝防風羌活薄荷連翹,更是醫治外感發熱的常用藥,只要方劑對症,退熱比西醫還快。

    說到底,中醫治病從來不糾纏於病人外在的病症表現,一定會深入五臟六腑,追根是究底,而這恰恰落人以口實,有些人不理解,就說中醫故弄玄虛,實在匪夷所思。

  • 19 # 壺天散墨310

    中藥可以退熱,中藥退熱是針對發熱的原因而用藥,小柴胡能退熱,白虎湯能退熱,清骨散也能退熱。清熱瀉火用石膏,知母,清熱解毒用銀花,連翹,清熱涼血用犀角,地黃,清熱燥溼用黃芩,黃連。清熱解暑用藿香,佩蘭,清虛熱用地骨皮,銀柴胡,甘溫除大熱用黃芪,甘草。

  • 20 # 隨緣2094236909773

    中藥可以退熱,中藥中的解表藥就是治療感冒發燒的。中醫治病將就從病因入手,找清楚病因再辯證論治,解表藥又分辛溫解表藥和辛涼解表藥分別治療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下面分享一個治療感冒小方子,不用打針,不用買藥,安全方便無副作用:

    1.生薑三到四片(直徑大約3釐米),大蔥一棵切段(帶根最好,洗淨),紅糖兩勺(喝粥的小勺)放鍋內倒入三碗水煎煮成一碗(大約開鍋後20分鐘左右)出鍋冷涼(40度)服用。然後注意保溫,稍微出點汗感冒就好了。效果很好,1小時見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芋在什麼時間種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