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90775006

    個人竊以為,楊修有才是有才 但是 恃才傲物 眼高於頂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裝比 有點憤青 操受不了他的性格 所以就殺了他唄

  • 2 # 使用者154312419

    都知道楊修是《三國演義》裡面的大才子,連曹植都很佩服他的才華,那麼他的一死,很多人就直接歸罪於曹操的妒才了。而且加上關於曹操的歷史形象,有不少人說他多一、好猜忌、嗜殺,由於楊修惹曹操忌妒,所以才被曹操殺掉的。可是我們若再深入楊修的死因以及生平,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這回事。

    楊修出身名門,為人好學、有俊才,他在曹操底下當官的時候,曹操也是很重用他的,讓他擔任了主簿。他處理軍國內外大事,都處理得不錯。因為太能幹了,所以朝中有不少人都想拉攏結交楊修,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曹植。

    曹植看上了楊修的才能,而且他有意爭取曹操繼承人的位子。曹操曾幾次利用一些機會來考驗曹丕和曹植誰比較適合繼位,曹丕有賈栩、司馬懿等人,而負責給曹植出主意就是楊修。

    有幾次曹操都好奇曹植的表現怎麼這麼好,結果質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是楊修在後面出主意,這件事惹了曹操不太爽,雖然曹丕那邊也有他的智囊團就是了。

    後來終於有一個事件,讓曹操對於楊修的忌憚與不滿爆發了,這件事就是曹植醉闖司馬門事件。也就是曹植又一次酒後鬧事,而這一次是直接闖了只有天子才能出入的司馬門。闖司馬門已經觸犯了曹操的大忌,因為這是一種僭越之舉。

    而且還不只如此,打小報告的人還說,他們一邊駕駛還一邊毀謗訕笑曹操的另一個兒子曹彰。當時曹彰才剛因為有功而被曹操稱讚,可能是因為曹彰後來表態會挺曹丕,所以曹植酒後發洩,就嘲笑了曹彰,可能說他為何生來黃鬚,會不是在外面撿回來之類的玩笑話。

    這個事件惹得曹操暴怒之後,有不少人都被牽連進去,曹植也因此再也無望爭取繼承人之位。而曹操也因為開始擔心之後因繼承人之爭而引發內亂問題,所以他就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決定把楊修給殺了。

    幫曹植出鬼點子,然後又跟著曹植一起闖禍,如果留著楊修的話,曹植可能會繼續暗中培養勢力、結交黨羽,所以殺了楊修,也算是對曹植有殺雞儆猴的作用吧!

  • 3 # 時拾史事

    曹操為什麼要殺楊修?

    一、曹操推行抑制世家大族的政策,出身弘農楊氏的楊修正是曹操抑制的物件

    三國不是一段孤立的歷史,其前承東漢,後啟兩晉南北朝,要把前後的歷史聯絡起來,考慮當時的社會實況,才能洞察歷史人物的行為動機,看清歷史的真相。由於東漢王朝倚靠豪族武裝勢力取得天下,賦予地方豪族政治經濟特權,形成了以地方豪族乃至世家大族為中心的豪族社會構造,當時的一切重大社會動態,無不圍繞著各地的豪族勢力展開。

    在這樣的豪族社會中,曹操卻反其道而行之,實行抑制豪族的政策。這是因為:

    (一)豪族社會的最大弊端,就在於豪族私養人口,造成國家財源和兵源流失。東漢末年人口劇減90%,並不全是死了,而是躲到豪族莊園的庇護之下,從國家戶口登記本上流失了。這就導致國家稅源、兵源大量損失,經濟、軍事實力受到削弱。為此,曹操實行屯田政策,給予屯民種種特權和優惠,除了積蓄物資之外,也是著眼於與豪族爭奪人口,從經濟基礎上打擊豪族實力。

    (二)曹操的父親曹嵩“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也就是說,沒有家譜,出身普通百姓,至少不屬於豪族,更不是什麼世家大族。為此曹嵩不得不靠認宦官為養父來求取富貴,這種行為是世家大族所不屑甚至鄙視的。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中罵曹操是“贅閹遺醜”,實為世家大族對曹操的傲慢嘲諷。因此,曹操從內心上是反感這些世家大族的。雖然曹操出於政治需要不得不聯合某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人士,但一旦這些人出現不對勁的苗頭,就會遭到曹操的無情打擊。荀彧就是很好的例子。

    縱觀曹操一生中(不是出於戰爭目的)所殺的重要人物,邊讓、許攸、楊修、崔琰、孔融、荀彧,無一不是世家大族中的名士。可見,只要一有機會就殺掉幾個代表人物以威懾世家大族,是曹操的一貫做法。更何況,楊修的家族弘農楊氏號稱五世三公,是當時第一流的世家大族,而且,楊修之母袁氏是袁紹、袁術的妹妹,而汝南袁氏是曹操的頭號政敵。楊修具有如此敏感的家族背景,不被殺才是不正常的。

    二、曹操欲以詭詐權術立威,而楊修過於聰明、恃才傲物,為曹操所忌

    曹操因為出身不好,所以平時喜歡耍弄一些詭計,藉此來顯示自己的聰明,使旁人敬畏。但這些小聰明正是楊修所擅長的,比曹操玩得還順溜,而且還經常當眾揭穿曹操,讓曹操尷尬。一兩次曹操也還可以忍受,曹操曾經寫信給楊修之父楊彪,對楊修提出過警告,但楊修屢教不改,就突破曹操的底線了。

    三、曹操禁止文武官員介入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而楊修公開支援曹植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嫡子中的優秀人物,曹操舉棋難定,遂讓二子競爭太子之位,但不允許手下的文武官員與曹丕、曹植結交,而是讓他們以自己的實力進行競爭,因此曹操對手下部屬插手太子之爭是極為反感的。早在平定河北之初,曹操就頒佈了《整齊風俗令》,禁止“阿黨比周”,更何況是涉及敏感的繼承人問題的阿黨。所以,吳質去曹丕府上議事,只能偷偷進入。凡是公開表態支援某人的,不論是支援曹丕還是支援曹植,都為曹操所不容。崔琰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主張立曹丕,就以“交構”之罪賜死。

    楊修不但公開支援曹植,而且和曹植一起在喝醉酒之後乘車從司馬門出至馳道。要知道,東漢魏晉時期的司馬門是洛陽皇宮的正大門(相當於清朝的天安門),只有皇帝出行才能開啟使用。曹植和楊修乘車從司馬門出,是極其大逆不道的行為。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曹植和楊修二人作死的直接結果,就是曹植失寵,楊修丟命。

  • 4 # 混鬥27399928

    前後三次,第一次,門字加活,這個沒什麼,老闆會習慣這種聰明員工的。要命的是第二次,一人一口酥,如果楊修只是拿出來說說,老曹也不會動殺心,但是他把那盒糖給分了。揣摩老闆的心意這是員工的必修課,說不上好壞,但是替老闆做決定,這就是找死了。所以最後的雞肋只是個藉口,或者說由頭、爆發點,楊修早在分那盒糖的時候就死了

  • 5 # 大偉hello

    曹操唯才是舉怎會輕易錯殺士族賢才,原因只在於太子大位已定。在曹操眼裡只要太子守孝德,他可以開府養賓,甚至在朝堂培植自己的親信,而非太子黨派只能成為後患,威脅皇權繼任者。站錯隊的人臣輸的不僅是地位包括生命。曹操這麼做才不會有人蠱惑兒子間的爭鬥,保住其他兒子們的命,維護江山穩定。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非我類者其罪當誅。曹植一倒,楊修自己已成雞肋,恃才傲物只是個由頭罷了。

  • 6 # 歷史研習社

    談起楊修之死,大家都會想到“雞肋”事件,認為楊修過於賣弄自己的智慧,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也說,最終讓曹操起了殺心。歷史上曹操殺死楊修真的是因為嫉妒楊修的才華嗎?

    認為曹操因嫉妒楊修的才華而將他殺死的說法其實是很片面的。曹操是一個胸襟開闊之人,而且懂得招攬人才為自己所用。嫉妒楊修的才華實在不符合他的做風。再者說來,如果曹操真的嫉妒楊修,也不會任命他為行軍主薄(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還讓他擔任曹植的老師了。

    當然,楊修賣弄聰明又善於揣度曹操的心思肯定是會引起曹操的不滿,但是以曹操的權謀不大可能為了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就直接把楊修殺了 。

    陳壽在《三國志.曹植傳》中提到過楊修死因,“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也就是說曹操之所以殺了楊修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怕楊修聯合曹植反對曹丕導致兄弟反目爭權奪利,二是因為楊修是袁紹的外甥。這兩個原因顯然前者才是主要原因。

    曹操在立曹丕還是曹植為繼承人的問題也很糾結,最後才下定決心選擇了曹丕。楊修是曹植的老師,從一開始他就極力向曹操推薦曹植。曹操和所有的當權者一樣生前希望給自己的繼承者掃清未來道路上的障礙,而楊修顯然已經成為了障礙之一。楊修多智謀,又是曹植的老師,如果曹植聽任楊修,後果自然是不堪設想,為自己死後的政治穩定考慮,曹操對楊修已有殺心。

    楊修是楊彪之子,又是袁術的外甥,應該說他的身份比較特殊。曹操忌憚的並非是楊修如同他父親楊彪一樣與自己政見不同,而是害怕有朝一日楊修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號召眾人行謀反之事。

    一旦曹操起了猜忌之心,楊修所能產生的政治威脅也就被不斷的擴大,最終楊修必死無疑。

  • 7 # 夜狼文史工作室

    談到曹操殺害楊修的原因,普遍的說法是:第一,楊修自作聰明,多次壞了曹操的興致,令曹操惱羞成怒,怒下殺手;第二,楊修與曹植關係

    密切,勢必會影響曹丕在曹操死後順利接班。竊以為,這都不是曹操殺害楊修的第一原因,試想,禰衡在朝臣宴上對曹操裸衣痛罵,豈不更壞了曹丞相興致,為什麼他沒有被曹操殺死呢?

    丁儀、丁廙兄弟和曹植的關係更為密切,絕對是曹植的死黨,為什麼他們也沒有死在曹操刀下呢?那曹操殺害楊修的第一原因是什麼呢?

    這要從楊修的出身說起。咱們都知道袁紹家族非常了不得,有道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其實,楊修家族和袁紹家族一樣了不起,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順便說一下,東漢時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是僅次於丞相(有時候不設丞相)的國之重臣。楊修的父親是誰?太尉楊彪。

    楊彪為人忠烈,與他同時的朝臣中幾乎無人可比,他早年在擔任京兆尹(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時就曾經頂著巨大壓力,冒著生命危險處死了禍國亂政的大宦官王甫。國賊董卓意欲遷都長安時,滿朝文武誰也不敢提出異議,只有太尉楊彪秉持忠義,據理力爭,因此被董卓免官。董卓死後,楊彪又被漢獻帝任命為太尉,並且在李傕、郭汜之亂中不避艱險,矢志護主,其耿耿忠心蒼天可鑑。

    後來曹操專權,玩弄獻帝於股掌之中,一片忠心的楊彪甚為不滿,結果遭到曹操忌恨,被冠上大逆之罪打入大獄,多虧孔融力救才得以恢復自由。

    楊彪的父親是誰?太尉楊賜。楊賜忠心為國,經常直言進諫,曾經成功預言過黃巾大起義的爆發,還與大學者蔡邕共同校勘了文化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經》。

    楊賜的父親太尉楊秉忠直剛烈,愛民如子,疾惡如仇,在地方做刺史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中央任太尉時,劾奏貪官五十餘人,被彈劾者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肅然。楊秉的父親更是一位高風亮節、光照千秋的人物,誰呢?

    “關西孔子”楊震,作為高門望族弘農楊氏的第一代,楊震在歷史上的名氣是高於汝南袁氏第一代袁安的。楊震之所以被稱為“關西孔子”,一是因為他通曉儒家典籍,經學修養深厚,堪稱今文經學的集大成者,二是因為他在關西(就是現在的關中地區)開館教徒,講學授業長達三十餘年,像孔子一樣有三千弟子。楊震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深夜拒絕鉅額禮金時道出的“四知”名言: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他也因此被後世尊稱為“四知先生”。

    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發生在他赴任東萊太守路經昌邑時,所以“四知先生”既是陝西人的驕傲,也是山東人的光榮。楊震非常重視對子孫的教育,不僅要求他們“蔬食步行”,力戒奢華,秉持正義,忠君愛民,而且堅決不肯為他們置辦產業,因為在他心中,留給子孫後代的最大遺產就是清白廉潔的名聲。

    在楊震的影響下,楊秉、楊賜、楊彪等人極好地傳承了楊震的品德和作風,從而在東漢朝廷乃至整個天下都樹立了美好的名聲和崇高的威望,可謂一呼百擁,應者雲集,自然也就成了權臣提防、忌憚甚至憎恨的物件,曹操和楊彪之間的矛盾以至於鬥爭就是最好的例證。

    公元196年,漢獻帝剛剛從李傕、郭汜(董卓的部下)等關西軍閥那兒逃脫,接著便陷入了兗州刺史曹操的勢力範圍,被動地將都城遷到了曹操選定的許昌。楊彪當時身居太尉高位,一直在獻帝身邊盡忠護主,他眼見皇帝才離狼窩又入虎穴,心中悲憤交加,在朝臣宴上面露不悅之色。意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本來就心裡有鬼,看到楊彪對他冷眼相待,更覺忐忑不安,竟然宴會還未結束就悄悄離開了。

    一代梟雄曹操這樣的人物面對不怒自威的楊彪尚且因為懼怕而知難而退,楊氏家族之德高望重、名重朝野於此可見一斑。剛剛得勢的曹操不敢明著向楊氏家族發難,暗地裡卻朝楊彪伸出了黑手,他先是迫使小皇帝免掉了楊彪的官職,以報復朝臣宴上的冷眼之仇。

    不久,曹操抓住袁術稱帝的由頭,誣陷楊彪和袁術藉著親戚關係相互勾結,意欲顛覆漢朝,結果楊彪被罷官之後又身陷囹圄。雖然曹操在迫害楊彪這個事兒上一直站在幕後,但眾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於是,高門望族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孔融直接上門找曹操論理,為楊彪喊冤。

    面對孔融的嚴辭利口,曹操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只能拿無辜的小皇帝當擋箭牌。恰好在這個時候,負責此案的滿寵也懇請曹操不要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處決楊彪,以免海內震動,大失民心。最終,曹操不得不再次以小皇帝的名義收回成命,恢復楊彪的自由之身。

    曹操雖然對楊彪的不合作態度嗤之以鼻、恨之入骨,但他還是想拉虎皮做大旗,把作為士族代表的楊彪放到高位上為他撐門面,收攏天下士人之心。於是,楊彪在被釋放後不久又被拜為太常。後來,曹操羽翼漸豐,勢力野心越來越大,就再一次朝高門望族舉起了大棒和屠刀,他先是在公元205年罷免了楊彪的職位,第二年又剝奪了楊彪的爵位,繼而在南下攻打荊州劉表和江東孫權之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的罪名殺害了孔融。

    早在爵位被剝奪的那年,楊彪就感覺到漢室江山已經日薄西山、復興無望,雖然心中無比悲涼,卻也無可奈何,年過花甲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遠離政治漩渦,深居簡出,明哲保身。後來每逢曹操請他出山重新任職,他都以“腰痠腿疼腳抽筋”為由予以拒絕。曹操是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角色,每次在楊彪那兒碰了一鼻子灰後,他都恨得牙根發癢,發誓要弄個罪名把這個不識抬舉的老傢伙置於死地。

    但是,楊彪行得正坐得端,曹操即使想對他行誣告陷害之事也實在找不到把柄。眼看著透過殺死楊彪震懾那些高門望族的計劃要落空,曹操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把矛頭轉向了楊彪的兒子楊修——既然老的無縫可叮,那就讓小的當替死鬼,偏偏楊修是個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物,想抓他的小辮子簡直易如反掌、手到擒來,這就為他的悲劇結局埋下了禍根。

    對於楊彪、孔融等代表的高門望族,出身宦官家庭的曹操一直保持著“羨慕嫉妒恨”的心態。當初曹操對於楊修曾經非常信任,特別重用,“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他這樣做一是因為楊修確實有才能,二是因為他想借此和楊彪拉關係,但清高忠直的楊彪始終不買他的賬,始終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這樣一來,曹操的仇恨心態最終後來居上佔據了上風,當這種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他就要對楊氏家族揮起屠刀了。其實早在楊修被害三年前,已經有一位士族名流遭了曹操毒手,他就是清河崔氏的領袖人物崔琰,罪名竟然是“結交賓客”“有所怨忿”。楊修的罪名是什麼呢?“洩露言教””交關諸侯“,前者當指“雞肋”一事,後者自然是說楊修參與了“立儲之爭”。前文筆者已經提到這些其實都是表面文章,曹操殺死楊修的真正原因或者說第一原因應該就是他對楊彪及其身後高門望族的嫉恨,他在事後的一個奇怪表現足以為證。

    楊修被殺後,曹操特意在某個場合和楊彪碰了個面,然後故意問這位剛剛失去兒子的父親:“楊公為什麼這般消瘦啊?”楊彪迴應他說:“我雖然自愧沒能像金日磾那樣具有先見之明(親手把兒子殺死),但還是放不下常人都有的老牛舐犢之心呀!”可能有人會說,楊修被殺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因為他性格過於自負,做人太過張揚,畢竟“一人一口酥”“門上加活是個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非在夢中,汝等在夢中”等故事太耳熟能詳,太膾炙人口了。殊不知,按照《典略》中的記載,楊修是個“謙恭才博”的人,和“張揚自負”相隔十萬八千里,如果確實如此,那麼,應該是曹操、曹丕父子在殺害楊修後又派人往他身上潑了髒水,以便證明楊修是如何該死、他們是如何寬容,假如這個猜測被證實是歷史真相,曹操的狠毒無恥於此可見一斑。

  • 8 # 初心如舊

    楊修被殺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三國演義文字迷(3)

    建安二十三年(218) 七月,為應對曹操大軍來援漢中,劉備聽諸葛亮建議,自西川起十萬大軍北上,向漢中發動猛攻。在這之前,張飛已經於閬中宕渠打敗張郃,黃忠趙雲在漢中斬首夏侯德和韓浩,攻佔天蕩山,形勢十分有利。防衛漢中的夏侯淵早在三四月份已經向曹操報告了漢中前線的形勢,要求曹操給予支援。 但是曹操由於剛剛經歷耿紀韋晃等人的政變,又被左慈演繹的幻術搞得心神不寧,無奈聽從太史丞許芝之言,派人請來占卜大師管輅推算吉凶,但卜卦非但沒有去疑,更留下一個不解之迷--“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傷折一股“,因前面管輅近期有火災的預言很準,但又不肯詳細解釋所謂天機,曹操一直疑慮不定,還有在立儲問題上究竟曹丕還是曹植搖來擺去,再加上年齡因素(64),直到劉備猛攻漢中,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曹操才明白管輅那個卦詞:三八縱橫=建安二十四年,黃豬遇虎=應在乙亥正月,定軍之南=定軍山南坡,傷折一股=夏侯淵與曹操是至親,然而這覺悟已經姍姍來遲,靈醒得太晚了。

    在這次出征中,曹操帶了兩位重要人物:一個是楊修,他的職務是丞相府主薄,相當於丞相府的辦公室主任,這個位置是司馬懿剛剛卸任的;另一位就是司馬懿,職務是軍司馬,相對於前任屬於提拔。兩個人的大背景是:楊修因為在曹丕曹植爭儲問題上站錯了隊,情緒有點低落。相反,司馬懿則不僅僅選對了主子,而且在上一次漢中戰役即曹操定張魯那次,向曹操提了很好的建議,雖然當時由於孫權在東線搗亂,曹操沒有聽從但卻給曹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司馬懿有了較高信任。

    由於曹操到達漢中時,劉備已經居於有利地位,雖然曹操軍力雄厚但卻難以取勝。雙方你來我往,相持不下曹操心中猶豫不決。

    有一天夏侯惇來請示夜間軍中口令,曹操因為手中正捏著一個雞肋啃,心中思考當前的困境問題,隨口就答覆“雞肋“,夏侯惇回營後對部下佈置今夜軍中口令統一用“雞肋“,一旁楊修聽了就對夏侯惇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從這個口令看魏王必將從此地撤軍,將軍還是早作準備免得臨時慌亂,夏侯惇覺得有理就安排所部軍士準備撤軍事宜。結果當夜曹操翻來覆去難入睡就提了一把大斧,親自巡視軍營,在夏侯惇營看見眾人都打點行裝,心中驚異招夏侯惇詢問,夏侯惇以楊修解“雞肋“口令回覆,曹操大怒以繞亂軍心立斬楊修。

    楊修是當時有名的才子之一,從其擔任辦公室主任一職來看,曹操也是很看重楊修的,為啥一下子就殺了呢?如果就事論事似乎就是因為亂解軍事口令,但實際最主要的不在這。

    前面說了,楊修在曹操立儲問題上站錯了隊這才是根本。歷史上犯這類錯誤的不少,岳飛,解縉等等,老闆的家事不能參合,不論你多牛逼,亂參合就要招禍。而楊修不是簡單的在立儲問題上支援曹植,還犯了曹操的大忌 :為了曹植能隨時答覆曹操提問,楊修把一些精選的問題用心答好,叫曹植背誦下來隨時應對。結果被曹丕的暗探偵知報告曹操,曹操大為光火,楊修的形象一下子就掉到谷底,曹操早就對他憋了一肚子火氣,而他自己竟然豪無察覺,這是其一;其二,曹操老年後期心態變化很大,常無端發火。這次殺了楊修之後又有點後悔,後來還是安排給厚葬了,但是,楊修作為一代才俊也就此永遠結束了。

  • 9 # 秉燭讀春秋

    歷史上曹操殺楊修完全不是“雞肋”那點事,其實另有原因的。

    《三國演義》羅貫中描寫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上寫了“一盒酥”,楊修遂開啟分給眾人。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主動撤軍,行前將“雞肋”作為當晚口令,主簿楊修遂命令部下收拾行裝,並因此被曹操立即殺了。其實,這都沒有歷史依據,也就說是羅貫中杜撰的。送楊修上斷頭臺的,是他極力輔佐的曹植而引起的。換句話說,是被最親近的人連累了,是因為政治原因才被殺的。

    我們都知道,曹操最愛惜人才,最能延攬人才也最會使用人才,楊修聰明應該得到曹操的喜歡而非嫉妒,曹魏集團中人才濟濟,比曹操有才的太多了,比如郭嘉、等,他們的才智不在楊修之下,曹操從沒因嫉妒而厭惡誰。所以,楊修之死也非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這麼簡單的原因所致,更非“雞肋”事情造成的。

    歷史上楊修之死,實因參與曹丕、曹植之間的權力角逐。曹操是個雄才大略的一代奸雄,他剛開始真心要匡扶漢室的,到後來出現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加之漢室頹廢無力,確實是爛泥糊不上牆。曹操就想等以後讓兒子實現自己的理想——統一中原。所以他在選擇接班人上面容不得有人欺騙自己。

    楊修雖然聰明無比,但政治觸角不敏銳,看不到這一點,觸犯了曹操的政治高壓線。

    由於楊修的策劃,多次幫曹植出謀劃策,曹植聰明機智確實得到曹操的認可,立太子的天平逐漸傾向了次子曹植。但隨著曹丕的反撲和揭露,曹操知道了曹植聰明是由後面楊修所操縱。立太子的天平又傾向了貌似忠厚仁慈的長子曹丕。

    歷來太子之位的爭奪,都是雙方當事人和其謀士一起鬥智鬥勇的過程,這涉及到以後的利益分配問題。白熱化在所難免。然而在這關鍵時刻,曹植的謀士楊修卻犯了一個砍頭之罪。

    原來曹丕眼看太子之位要被弟弟奪去,急忙召他的心腹謀士吳質進宮議事,因為怕被曹操說是結黨營私,頭天晚上吳質是藏在送絲綢車的簍裡混進宮的,這事第二天被楊修知道了,他急忙向曹操告狀。曹操準備晚上去捉吳質。

    這事被一個宮女透露給了曹丕,曹丕大驚失色,而吳質淡然的說,晚上照常按原來樣子送絲綢。

    到了晚上,曹操命衛隊包圍了送絲綢車子,搜查結果是除了簍裡的絲綢並沒有楊修所說的人。吳質用將計就計定了楊修“誣告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曹丕”的罪名。

    決定立太子天平徹底倒向曹丕的還是謀士賈詡。史書載: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位遂定。(袁本初就是袁紹,劉景升這兩人都因廢長立幼而內亂致失敗。這是讓曹操吸取教訓,不要廢曹丕而立曹植。)

    曹植的太子位之爭失敗,意味著楊修危險的來臨。曹操怎麼能忘記“董卓之禍”,楊修世代家族顯赫,楊修的祖爺楊震到楊修的父親四代出了四個太尉。曹操也是出於忌耽。加之楊修是袁術的外甥。所有這些因素的疊加,殺楊修也是在所難免了。

  • 10 # 張珞珞小米米

    楊修此人才思敏捷,學士超群,是曹操身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階謀士。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才,卻是因為小小的“雞肋事件”而被曹操殺掉。很顯然,區區的“雞肋事件”不足以解釋楊修被殺的原因,其實這裡面有很多綜合因素,最終才導致楊修之死的發生。曹操的性格使然

    三國演義中曹操生性兇殘,心胸狹隘自私,忌諱自己下屬的才能與自己相當,甚至超越自己。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的“曹孟德忌殺楊修”中說:

    “操平生為人,雖然用才能之人,心甚忌之,只恐人高如己。”

    從這裡可以證明這一點,除了楊修之外,曹操嫉賢妒能性情下的冤死鬼還有孔融。

    聰明反被聰明誤

    楊修之死恰恰印證著那句老話:“聰明反被聰明誤。”楊修總是自作聰明,恃才放曠,舉止輕狂,導致曹操心中對其暗存芥蒂。拿“雞肋事件”來說,當時曹操作戰失利,正為是否退兵之事舉棋不定時,隨口說了“雞肋”二字。楊修擅自根據曹操以往的行事規律,推斷出主公必定決心退兵,並在軍中洩露和散佈退兵言論,私自告訴士兵收拾行囊,開始做撤退裝備。楊修的這一舉動渙散了軍心,動搖了將士們的鬥志,無論是方式古代還是現代,都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情。最終曹操藉此事為了嚴肅軍紀,秉公辦事,斬了楊修。

    參與曹家內事

    楊修為了讓自己的好朋友曹植當上曹氏的接班人,千方百計的幫助曹植,曹植和曹丕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曹操心中早有不滿。主公尚在時參加主公的家庭內部爭權奪位的鬥爭,這是犯了大忌,這也是楊修引來殺身之禍的重要原因。

    個人身份原因

    楊修乃是袁術的外甥,曹操難免會生出“養虎為患”的防範之心,這也是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對待知識分子都具有的一種極重的疑懼心態。

    結語:楊修的死因,可能就連他自己至死時也沒有弄的十分清楚。其實楊修的“恃才放曠”和曹操的妒忌心理只不過是表面現象,內在的關鍵其實是他衝撞了固有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封建等級次序,最終才導致了被殺的悲劇。
  • 11 # 談名著

    我認為曹操殺楊修的真正原因就是曹操非常反感楊修的小聰明。並且屢次破壞曹操的好事,和猜出曹操的心思。才導致了楊修最終死的原因。我們來看看楊休息自作聰明的幾次事件。 一、修花園猜字謎:

    曹操命人建花園,花園建成以後,曹操去看,曹操看完花園後,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離開了,這個時候眾人疑惑不解,不知道這是為什麼,這個時候楊修說了一句話,門上寫活,那就是闊字,丞相是嫌棄這個門太寬闊了,然後眾人疑惑便解,隨後改修,改修完成,又請曹操觀之,曹操看後大喜,問著是誰的意思,眾人皆說,這是楊修之意,曹操此時心裡有些妒忌。

    二、一人一口酥:

    塞北送給曹操一盒酥,然後放到了桌子上,結果楊修入見看到了這盒餅乾,並且把這份餅乾分給眾人吃,曹操來了大驚,問這是誰的意思,楊修說,我進門看見這上面寫的一人一口酥,我就把這盒餅乾分給眾人吃了。曹操聽後大笑,但是心裡還是非常的不爽。從此以後更加厭惡楊修。

    三、雞肋雞肋食之無味:

    當時曹操在和劉備打仗,但是又沒有明顯的效果,怕回去了被蜀國嘲笑,但是留在這裡又沒有用,這時夏侯惇問夜間口號,曹操說雞肋雞肋,然後 傳到了楊修耳朵裡,然後楊修就開始收拾東西,這件事情被軍士都知道以後都開始收拾行李了,結果曹操知道以後大驚,這是誰的意思,眾人皆說這是楊修的意思。隨後曹操以楊修亂言,導致軍心不穩殺掉了楊休。

    從這三件事情可以看出來楊修之死和自己的小聰明是離不開的,從最開始的修花園,到雞肋,這幾件事情沒有那一個不是讓曹操討厭的事情,所以楊修之死是必然的,曹操恨一個人,那這個人就離死不遠了,但是也不能破壞了自己的招賢納士的名聲,所以曹操就借這次的事情把楊修給殺了。所以楊修真正的死因就是自己的小聰明。

  • 12 # 太史叨叨令

    楊修犯了皇室儲位之爭中的大忌

    ——其實曹操殺楊修根本不是因為嫉妒他的才能,而是因為他參與了奪嫡之爭。

    楊修當時與曹植惺惺相惜,他是曹植的重要謀士,但是曹操已經確立曹丕為太子,以曹操的謀略,為接班人曹丕的安危以及江山社稷的穩定來考慮,楊修就不得不死。

    (子建就是曹植,子桓是曹丕。)

    其實楊修自己也很清楚他的處境,知道已經趟進了很深的渾水裡。他曾經說自己“死

    之晚也”,意思從曹丕被立為太子到曹操病重的時候拿他開刀,他還僥倖多活了兩年。

    楊修被殺有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那就是曹操病重了,他不得不出手安置身後的事情,楊修被殺之後的百餘日,曹操就死了。這就說明他是在幫曹丕剪除曹植的羽翼,自己的兒子曹植他當然捨不得殺,所以殺楊修是處心積慮的,根本不是“雞肋事件”中描述的那樣曹操是激情殺人,楊修的罪名是“亂我軍心”,其實,根本的罪名是:“交關諸侯”。

    (曹公眼中殺氣騰騰呀。)

    所以再回過頭來看,演義裡所寫的那些楊修是聰明死的,“一合酥”呀、門上書“活”字呀、猜字謎呀等等,說曹操妒忌他的才華,呵呵!比楊修聰明的文士曹操手下一大把,像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等,包括那個居心叵測的傢伙司馬懿都是聰明絕頂,也不見曹操有半點的嫉妒。

    話再說回來,聰明也要低調,這永遠沒錯。

  • 13 # 鵬鵬看視界

    楊修,字德祖,在曹操的陣營裡擔任的主簿的職位(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在演義中,因為楊修縷縷看破曹操的心思,讓曹操嫉妒 ,再加上為幫曹植上位而出謀劃策讓曹操記恨,最終在曹操打漢中上下兩難之際,曹操以“雞肋”事件為由,判楊修一個蠱惑軍心之罪,殺了楊修。

    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嫉妒楊修的才華和讀心術而殺楊修的嗎?肯定不是,曹操的陣營能夠收容那麼多的人才,這與曹操的“唯才是舉”的口號是離不開的,他對楊修還是很欣賞的,不僅讓其身居要職,還讓楊修擔任自己兒子曹植的老師,這是何等的殊榮!對於楊修之前的“門開闊”“一人一口酥”等事件,曹操都是一笑而過。但是之後的事件就是曹操不能忍的了。

    那麼曹操不能忍什麼呢?因為曹操老了,選繼承人是個大問題,長子曹昂早死,最有天賦的曹衝夭折,“黃鬚兒”只願做大將軍,那麼繼承人只會在曹丕和曹植之間誕生。曹植很有才華,但是缺乏政治能力;曹丕雖然才華不如曹植,但是政治能力不錯,且二者皆有;曹昂死了,曹丕就是長子。這些理由足夠曹操偏向曹丕,再加上曹植供出楊修在給自己出主意的時候,曹操就開始記恨楊修了。

    曹操這個時候年紀大了,他感覺自己不久於人世(他的感覺是對的),他擔心死之後最大的事就是曹丕和曹植變成自己打袁紹時的袁譚和袁熙,為了爭奪位置造成己方陣營內亂。曹植只是一個文人騷客,每天只會吟詩作對,但是如果楊修在一旁為他出謀劃策,那就難搞了。所以,楊修必死,那找個什麼理由殺他呢?曹操一直在等,終於,最後找到了楊修以“雞肋”蠱惑軍心為由,殺了楊修。

    史書中記載的一段話,更能進一步印證曹操處心積慮誅殺楊修的真實動機:“太祖紀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意思是曹操擔心自己身後諸子之間出現內訌,因為楊修能力出眾,且又是袁紹外甥,於是千方百計羅織罪名將他殺掉。

  • 14 # 羅丕智

    王子(世子)爭權奪利,歷代層出不窮。以李世民殺兄戳弟,都幾歲的侄子都不放過。曹植和曹丕爭接班,楊修、孔融等一班人(主要是文人)支援植,吳質(相當於北京市市長)等一幫人支援曹丕。最後,曹丕勝出。為避免兄弟相殘,曹操出手,削除隱患,殺楊修,警告廿齊他人。

    政治兇險,政治派別更兇險,一般人只能選擇中立,若不小心陷入其中,則惹禍。

  • 15 # 歷史兵說

    很多人認為,楊修的死是因為他陷入了曹操的立儲之爭,才被殺掉的。其實,“第一秘書”楊修真正的被殺原因並不是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玩政治的人,而但凡玩政治的人都是不喜歡被別人猜透心思的,更何況,楊修這個人不但猜的很準,還喜歡四處宣傳賣弄,搞得曹操很被動!所以,曹操殺楊修之心由來已久,只是缺少一個時機,缺少一個藉口而已。終於,在曹操死前的百餘日,他也沒忘記幹掉楊修!

  • 16 # 番內車社

    楊修,字德祖。東漢大才子,為人好學,有俊才,極聰慧!

    曹操愛才,惜才,像楊修這般聰慧、才學過人得才子,自然不會逃離曹操的要求,曹操重用他,為曹屬主薄,並命其輔佐最喜歡的兒子曹植。

    曹操之所以殺他,小編以為既不是他的聰慧過人,也不是手段陰毒,主要是因為楊修為了曹植的世子位也為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幾次不擇手段,曹操都看在眼裡,直到最後一次,他沒有考慮到擾亂軍心的問題,或者說他的激進已經驅使他無暇顧及那麼多,也是在這次觸碰了曹操的底線,在那個戰亂年代,尤其正值出征期間,擾亂軍心實為大忌,為了平軍心曹操不得已而為之!之後我們看到曹操也是深感惋惜的!

    想來真是可惜,如果楊修沒死,一直和司馬懿對立,也許整個歷史又是另一番模樣。

    人物評價: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羅貫中

  • 17 # 羽書遲

    楊修的才能是很高的。史書記載楊修的工作主要是為曹操服務,說他"總知內外,事皆稱意"。能得曹操的稱意,足以說明楊修有真才實學。曹操是個愛才的人,為什麼殺害大才子楊修?這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三國演義》說因為曹操忌楊修之才而痛下殺手。當然不否認有這方面原因,曹操也是人,也有忌妒心,這是人之常情。但這只是很小的因素,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楊修是袁術的外孫,但袁術早已死了,這方面影響不大。

    真正起重要作用的是三方面因素:

    一、楊修家也是四世三公,屬於豪門,曹操對此有忌憚,不想楊修風頭太盛。

    二、楊修對曹操的瞭解,超出了常人的認知。楊修可以猜透曹操的心思,知道曹操要做什麼。這讓曹操心驚,曹操不想讓人看透。

    三、楊修犯了曹操大忌,介入立儲。楊修站隊在曹植一邊,利用自己對曹操的瞭解,助力曹植爭儲,被曹操發現後,對他有了殺心。隨著曹丕確立儲位,曹操為了樹立曹丕的權威,有意拿楊修開刀。

  • 18 # 禁街虎1

    正因為是第一秘書才早亡。

    楊修每天跟在曹操身邊,兩人之間相互都瞭解對方做了什麼。看看荀彧、荀攸、程昱、劉曄這些人,不是出謀劃策就是製造工具,極其有用。荀彧荀攸叔侄倆自不必說,曹操智囊團的中堅力量,而且荀彧守城、供應糧草,各項都做的異常出色;程昱、賈詡也都堪當大任,給曹操出了很多好主意;官渡之戰,袁紹軍搭碉樓放冷箭,曹軍吃了大虧。正在無奈之計,劉曄獻上霹靂車圖紙,曹軍反敗為勝……

    曹操的智囊可謂是當時絕對的精英,反觀作為第一秘書的楊修,不但不能發揮智囊的作用,反而處處玩小聰明。從改園門到一合酥到猜謎,再到雞肋,心思固然奇巧,卻讓主子對他厭煩透頂。這樣只會耍小聰明而辦不了大事的人,曹操能留著他嗎?

    尤其是雞肋這件事,估計換做哪個主子都得宰了他。當時戰事一觸即發,如果楊修能把自己的意見當面提出來,沒準曹操會採納,主動撤兵。可是事情走向偏偏向另一個方向發展,在曹操需要鼓勵或者勸諫的時候,楊修這個不知死活的傢伙竟然拿生命開了最後一次玩笑。夏侯惇是什麼人?那可是曹丞相的弟弟,絕對倚重的王牌武將啊!他都收拾行李準備回家了,誰還願意出去打架?連年征戰,士兵們早就有了厭戰心理,這時更是歸心似箭。試問,如此動搖軍心,曹操可能不殺了他嗎?

    楊修處處讓曹操下不來臺還是一方面,曹操並非沒有容人之量。禰衡這個蠢貨光著腚罵曹操,曹操都沒殺他,作為公眾人物,聲名有時比出氣更重要。曹操左三番右四次的容忍,楊修要是識趣,大家哈哈一笑也就過去了,弄個壽終正寢沒問題。可是他不但恃才傲物,還跑去摻和人家老曹家的家事,非要幫曹植上位不可。你也不想想,曹丞相安排的事豈容他人置喙?曹操自然不會殺死曹植,一是因為喜愛此子,二是不忍心殺,到時候完全可以把罪名推在曹植手下的人身上,對外宣稱“若是沒有這些賊子忽悠,我們家子健怎麼可能和他二哥爭世子之位”?得,一句話的事,腦袋照樣搬家。所以,楊修之死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楊修博學,可惜出生太早,沒看過厚黑學,要是看到這本書,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這麼折騰。概括起來一句話——楊修之死就是自己作的。

  • 19 # 希榮文創

    楊修智慧過人,穎悟超群,看似絕頂聰明,其實是一個自尋死路的笨蛋。楊修之死,完全是自己耍小聰明所致。楊修善於猜測揣摩曹操之隱秘內心,而且非常精準,往往觸到曹操的痛處,還有意在曹操面前炫耀,曹操忍無可忍,終於痛下殺手。反觀野心勃勃的司馬懿,一直隱忍到最後,從不賣弄自己,曹操從不猜忌他,最後連曹氏江山竟然也被他的後人奪取。

    曹操曾經叫人建造花園,他看了後不給評語,只在花園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皆不明其意,楊修看了說:在門上寫“活”,就是“闊”字,丞相是嫌門闊了。竟不問曹操,擅自命人把門改窄。曹操知道後,嘴上雖然稱改的好,心裡去卻對楊修嫉妒得要命,這小子把自己的心思猜得太準了。

    又一次,有人給曹操送來一合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見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問他為何這樣做,他答:“盒上寫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豈敢違反?”曹操聽罷,竟然無法反駁。但對楊修的嫉恨加重了。

    曹操為了測試曹丕和曹植的應變能力,便叫他們到城外去辦事,暗中卻叫門衛不要放人外出。楊修告訴曹植,如有人敢阻擋,便斬殺他。曹植雖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楊修所教,認為這是楊修與曹植聯合欺騙自己,楊修為了幫曹植過關,竟然教曹植殺戮,這讓曹操十分心驚。曹操於是有了殺楊修之心。

    曹操率兵攻打劉備,久攻不下,又因損兵折將,欲收兵回營,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逢勤務兵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隨口曰:“雞肋!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聽見曹操的話,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便繞寨私行。只見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曹操急問其故。軍士回答說:“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曹操問楊修,楊修竟然回答: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曹操終於忍不住,大怒:“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命令將楊修斬首級。可憐楊修死時年僅45歲。

  • 20 # 天嶺624738

    謝邀:《三國演義》章回作者對楊修的仕途描述雖然少,但也是作者的精彩一筆,透過楊修之死,反襯出了曹操陰險、狠毒、老謀深算的性格特徵。不少讀過以前初中課人本一文《楊修之死》,該文講述的是楊修身為曹營主薄,才穎過人,有預測心理的才智。向“闊字謎”,“一口酥”,“夢中殺人”,“雞肋”等故事,凸顯了楊修的非凡心智。課文歸其楊修死因,是因曹操與蜀將馬超在漢中一戰中,久持不下,進退兩難,準備撤軍,以“雞肋”為軍令訊號時被楊修識破說出天機,曹操大怒,以楊修擾亂軍心之法處死的!其實,楊修之死是死於政治因素的。在曹操趨於晚年時,接班人問題擺在了桌面上,大公子曹昂為救自己英年早逝,小才子曹衝少年殞命,兩個聰才之死對曹操打擊頗打,所以繼位的大事是曹操慎之又慎的頭痛問題。經過觀察、考驗,最終曹操選擇了曹丕。不是曹植沒頭腦,沒能力,而是他性格狂妄,酒後嘴不遮言,甚至做出了皇室嚴禁的事情,使曹操對其大失所望。反觀曹丕,有隨父出生入死的作戰經驗,政治基礎雄厚,眾多朝臣擁戴。楊修雖然一心扶植曹植,但政治集團遠遜於曹丕,曹操立曹丕之心已定,怕日後楊修對曹氏江山的威肋,找藉口以“雞肋”之名剷除楊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甄嬛傳》中的宜修重生了,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