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研究光傳輸技術的四家龍頭企業,華為、中興、信科和諾基亞,在光傳輸上誰更勝一籌?
23
回覆列表
  • 1 # 通訊人小馬

    個人覺得華為在光傳輸方面做的最好,其次是中興,然後是烽火信科。諾西的話在無線類裝置做的還行,但是現在5G裝置的成本居高不下,都沒有入圍移動和電信的集採。諾西傳輸國內佔有率不高。

  • 2 # 我是湯圓呀

    先來看一下年度全球光通訊最具競爭力企業。全球光纖光纜、全球光傳輸與網路接入裝置、全球光器件與輔助裝置、中國光纖光纜、中國光傳輸與網路接入裝置、中國光器件與輔助裝置、中國光通訊等多個領域,詳細榜單如下:

      《2019年全球光纖光纜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康寧、長飛、亨通光電、古河電工、烽火通訊、富通、住友電工、普睿司曼、中天、藤倉;

      《2019年全球光傳輸與網路接入裝置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華為、諾基亞、訊遠通訊、烽火通訊、富士通、中興、NEC、ADVA、英飛朗、住友電工;

      《2019年全球光器件與輔助裝置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II-VI、博通、Lumentum、光迅、住友電工、中際旭創、海信寬頻多媒體、藤倉、古河電工、昂納;

      《2019年中國光通訊最具綜合競爭力企業10強》:中國信科(三項產品組)、華為(兩項產品組)、亨通光電、中興、富通、中天、特發信息、中利科技、永鼎、富春江;

      《2019年中國光纖光纜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長飛、亨通光電、烽火通訊、富通、中天、通鼎、特發信息、永鼎、法爾勝光科、通光;

      《2019年中國光傳輸與網路接入裝置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華為、烽火通訊、中興、特發信息、瑞斯康達、格林偉迪、南京普天、深圳科信通訊、訊風、華環;

      《2019年中國光器件與輔助裝置及原材料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光迅科技、中際旭創、昂納、天邑康和、華工正源、鴻輝、中航光電、太辰光通訊、成都新易盛、天孚通訊;

    《2019年中國光通訊市場最具品牌競爭力企業10強》:華為、中國信科、上海諾基亞貝爾、中興、長飛、帝斯曼、康寧、II-VI、住友電工、一諾儀器。

    再來說一下什麼是光傳輸,光傳輸包含很多方面。

    第一:光纖通訊的優點

    ●通訊容量大 ●中繼距離長 ●不受電磁干擾 ●資源豐富

    ●光纖重量輕、體積小

    第二:光通訊發展簡史

    1 2000多年前,烽火臺——燈光、旗語

    2 1880年,光電話——無線光通訊

    3 1970年,光纖通訊

    4 1966年“光纖之父”高錕博士首次提出光纖通訊的想法。

    5 1970年貝爾研究所林嚴雄在室溫下可連續工作的半導體鐳射器。

    6 1970年康寧公司的卡普隆(Kapron) 之作出損耗為20dB/km光纖。

    7 1977年芝加哥第一條45Mb/s的商用線路。

    第三 電磁波譜

    通訊波段劃分及相應傳輸媒介

    第四 光的折射/反射和全反射

    光從一種物質射向另一種物質時,在兩種物質的交介面處會產生折射和反射。當入射光的角度達到或超過某一角度時,折射光會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來,這就是光的全反射。不同的物質對相同波長光的折射角度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光折射率),相同的物質對不同波長光的折射角度也是不同。光纖通訊就是基於以上原理而形成的。

    反射率分佈:表徵光學材料的一個重要引數是折射率,用N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與材料中光速V之比就是材料的折射率。

    N=C/V

    光纖通訊用的石英玻璃的折射率約為1.5

    第五 光通訊的發展過程

    光的基本知識

    光纖結構

    光纖裸纖一般分為三層:

    內部: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芯徑一般為9-10μm,(單模)50或62.5(多模)。

    中間:低折射率矽玻璃包層(直徑一般為125μm)。

    最外層:是加強用的樹脂塗層。

    1)纖芯 core:折射率較高,用來傳送光;

    2)包層 coating:折射率較低,與纖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條件;

    3)保護套 jacket:強度大,能承受較大沖擊,保護光纖。

    3mm光纜 :橘色, MM,多模;黃色,SM,單模

    光纖的尺寸

    外徑一般為125um(一根頭髮平均100um)

    內徑:單模9um;多模50/62.5um

    數值孔徑

    入射到光纖端面的光並不能全部被光纖所傳輸,只是在某個角度範圍內的入射光才可以。這個角度就稱為光纖的數值孔徑。光纖的數值孔徑大些對於光纖的對接是有利的。不同廠家生產的光纖的數值孔徑不同

    光纖的種類

    1、室外架空單模光纜

    2、室外地埋單模光纜

    按傳輸模式可分為:

    多模(Multi-Mode) (簡稱:MM) ;單模(Single-Mode)(簡稱:SM)

    多模光纖:中心玻璃芯較粗(50或62.5μm),可傳多種模式的光。但其模間色散較大,這就限制了傳輸數字訊號的頻率,而且隨距離的增加會更加嚴重。例如:600MB/KM的光纖在2KM時則只有300MB的帶寬了。因此,多模光纖傳輸的距離就比較近,一般只有幾公里。

    單模光纖:中心玻璃芯較細(芯徑一般為9或10μm),只能傳一種模式的光。實際上是階躍型光纖的種,只是纖芯徑很小,理論上只允許單一傳播途徑的直進光入射至光纖內,並在纖芯內作直線傳播。光纖脈衝幾乎沒有展寬。因此,其模間色散很小,適用於遠端通訊,但其色度色散起主要作用,這樣單模光纖對光源的譜寬和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定性要好。

    按材料分類:

    玻璃光纖:纖芯與包層都是玻璃,損耗小,傳輸距離長,成本高;

    膠套矽光纖:纖芯是玻璃,包層為塑膠,特性同玻璃光纖差不多,成本較低;

    塑膠光纖:纖芯與包層都是塑膠,損耗大,傳輸距離很短,價格很低。多用於家電、音響,以及短距的影象傳輸。

    按最佳傳輸頻率視窗:常規型單模光纖和色散位移型單模光纖。

    常規型:光纖生產長家將光纖傳輸頻率最佳化在單一波長的光上,如1300nm。

    色散位移型:光纖生產長家將光纖傳輸頻率最佳化在兩個波長的光上,如:1300nm和1550nm。

    突變型:光纖中心芯到玻璃包層的折射率是突變的。其成本低,模間色散高。適用於短途低速通訊,如:工控。但單模光纖由於模間色散很小,所以單模光纖都採用突變型。

    漸變型光纖:光纖中心芯到玻璃包層的折射率是逐漸變小,可使高模光按正弦形式傳播,這能減少模間色散,提高光纖頻寬,增加傳輸距離,但成本較高,現在的多模光纖多為漸變型光纖。

    常用光纖規格

    光纖尺寸:

    1)單模纖芯直徑:9/125μm,10/125μm   

    2)包層外徑(2D)=125μm

    3)一次塗敷外徑=250μm

    4)尾纖:300μm

    5)多模:50/125μm,歐洲標準;62.5/125μm,美國標準

    6)工業,醫療和低速網路:100/140μm, 200/230μm          

    7)塑膠:98/1000μm,用於汽車控制

    光纖衰減

    造成光纖衰減的主要因素有:本徵,彎曲,擠壓,雜質,不均勻和對接等。

    本徵:是光纖的固有損耗,包括:瑞利散射,固有吸收等。

    彎曲:光纖彎曲時部分光纖內的光會因散射而損失掉,造成的損耗。

    擠壓:光纖受到擠壓時產生微小的彎曲而造成的損耗。

    雜質:光纖內雜質吸收和散射在光纖中傳播的光,造成的損失。

    不均勻:光纖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勻造成的損耗。

    對接:光纖對接時產生的損耗,如:不同軸(單模光纖同軸度要求小於0.8μm),端面與軸心不垂直,端面不平,對接心徑不匹配和熔接質量差等。

    光纖的損耗

    1310 nm : 0.35 ~ 0.5 dB/Km

    1550 nm : 0.2 ~ 0.3dB/Km

    850 nm : 2.3 ~ 3.4 dB/Km

    光纖熔接點損耗:0.08dB/點

    光纖熔接點 1點/2km

    常見光纖名詞

    1)衰減

    衰減:光在光纖中傳輸時的能量損耗,單模光纖1310nm 0.4~0.6dB/km,1550nm 0.2~0.3dB/km;塑膠多模光纖300dB/km

    光纖數字通訊

    結合以上特點,可以看看各類公司有突出項有弱項。還都需要繼續努力,中國創造響徹全球。

  • 3 # 線纜行業朋友圈

    光傳輸的基本知識 光纖即為光導纖維的簡稱.光纖通訊是以光波為載頻,以光導纖維為傳輸媒介的一種通 信方式.光纖通訊之所以在最近短短的二十年中能得以迅猛的發展,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幾點就是,便於鋪設,其重量輕,柔軟纖細,然後就是訊號衰減在長距離傳輸上明顯優與銅導體,隨著步入光纖的廠商越來越多,遠遠不止以上列舉的幾家,其光纖生產成本也越來越趨於親民,個人來看,由於5G的佔有率的狀況,就決定其光纖應用市場,這一塊目前領先的烽火通訊,其次才是華為,中興通訊,信科和諾基亞,技術含量而言,其實大概相當,未來還是看其市場佔有率再來決定和評價其更加優秀為好

  • 4 # 工業IT老男孩

    我國5G商用技術研發實驗第三階段測試中,華為在全球主流廠商中,唯一完成並透過所有測試。我國5G商用技術測試第三階段主要進行系統組網驗證,是接近實戰的擬真演練。演練中,華為透過所有測試,中興通訊、愛立信、中國信科、諾基亞等中外廠商也完成部分測試。

    中國光傳輸事業的起步

    1972年底,武漢郵科院的研究員趙梓森聽說美國在研究“光纖通訊”——利用玻璃絲進行通訊,也提出了要發展“光纖通訊”的科研專案。

    當時美國的光纖通訊尚未商業使用,中國又與世隔絕,那個非常時刻,反對的就是“學術掛帥”。有領導在大會上說:“玻璃絲怎麼能通訊!趙梓森你不要胡搞,要花幾千萬,你負得了責嗎?”

    不過,時任郵電部科技司副司長周華生和時任武漢院科技處處長惠哨崗表示支援,說“可以試試”。中國從此跌跌撞撞地開始了光纖通訊的研究。

    1976年,美國貝爾實驗室在華盛頓到亞特蘭大間開通了世界第一條實用的光纖通訊線路,速率為45 Mbps,就是一秒鐘可以傳輸45,000,000個“O”或者“1”。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1976年,武漢郵電科學院也開通了光纖通訊實驗線路——環武漢院,進行了通話實驗。

    1979 年,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趙梓森及其研究團隊拉出中國第一根損耗只有4 dB/km的實用化光纖,拉開了中國光纖通訊事業的序幕。

    1980年,光纖通訊發明人——高錕訪問武漢院。看到武漢院的光纖通訊技術,高錕說了一個單詞:“surprise(驚訝)”。

    武漢郵科院在PDH光傳輸積累頗深。烽火通訊、長飛光纖、做器件的光訊科技,都是武漢郵科院下的“蛋”。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東湖高新區”,別稱“中國·光谷”。值得一提的是,管委會在光通訊上構築了京華科訊桌面雲系統,實現了極速辦公。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第一個做出SDH系統的是另外一股力量。

    1985年,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透過 一系列有關SONET(同步光纖網)的標準。 SONET是美國標準,僅在美國和日本等少數國家使用。

    1989年,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參考SONET概念制定了SDH標準(同步數字系列),使之成為不僅適於光纖也適於微波和衛星傳輸的通用技術體制,與SONET有差別。這是歐洲主導的標準。中國走的是歐洲路線。

    SDH同步數字系列是準同步數字系列PDH的一次革命,儘管高度依賴於時鐘同步系統,好處是傳輸速率更快了。

    畢業於武郵的鄔賀銓於1975年在郵電部9所(現重慶郵電大學一部)工作時,就開始了光纖通訊的研究。1991年他在位於成都的郵電部五所擔任數字通訊研究室主任,他的團隊終於如期研製出了SDH155/622Mbps的裝置樣機。中國在同步數字通訊上,與世界站在同一時間視窗,實現了SDH。鄔賀銓因此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同步數字光傳輸最早是巴統對中國禁運的裝置。國內開發出來之後,就立馬開禁了。

    儘管錯失了SDH(同步體系)的首發,武郵憑藉雄厚的PDH時代積累的產業力量,後來居上,在國內第一個做出了更快的2.5Gbps的SDH,後來發展出烽火通訊。

    鄔賀銓院士選擇歐洲標準,成為中國產業力量的方向,也使得歐洲標準最終在全球通用,除了美日等少數國家之外。

    無獨有偶,在行動通訊領域,歐洲的GSM/UMTS標準也成為了全球主流,北美的CDMA標準沒落了。

    光傳輸鼻祖烽火通訊與同是國家隊的大唐合併成中國資訊通訊科技集團,我們戲稱為“大火”、“火大”、“蜂糖”公司。

    華為光傳輸的起步

    1994年,學光電子的李一男在C&C08 的萬門機設計中,採用了PDH準同步光傳輸技術,實現了AM/CM與各個BM模組之間的內部寬頻通訊。據說當時只有朗訊採用了這麼高階的設計,其他廠家是用匯流排方式。

    C&C08成功進入市場並大賣之後的1996年,華為開始研發自己的光傳輸裝置。

    當時國內普遍使用的是PDH,更為先進的SDH用得很少,在全世界也不怎麼成熟。

    到底是短平快地切入到PDH裡面,還是面向未來開發SDH?華為最終冒險選擇了SDH技術。

    在1997年初,華為開發出了SDH 155/622Mbps的裝置。

    速率越來越快

    過中梁負責了2.5Gbps裝置的開發,1997年11月推出,華為在2.5G上真正取得了骨幹網的突破。G是10的9次方。

    深圳第一屆高交會是1999年舉行的,朱鎔基總理親臨揭幕。如日中天的朗訊(LUCENT)擺了高等級的裝置。

    朗訊是光傳輸的鼻祖之一,是當年2.5G技術的最大的玩家。技術源自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

    2000年華為2.5G光傳輸裝置,可以直接上下2Mbps的訊號,顛覆了朗訊、阿爾卡特、北電、西門子、富士通、馬可尼等巨頭的2.5G只能直接上下155/622Mbps介面的傳統做法。當時被稱之為“神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客戶表示非常驚豔。這和華為自己研發了強大的交叉晶片有關。

    基於單個波長2.5Gbps的技術,後來又做了DWDM(波分複用),在一根光纖上可以傳16個波長的光,等於將容量擴大了16倍。後來又發展到了32波甚至更多。

    光傳輸是撬開大國市場最鋒利的武器

    光傳輸卻很容易就搞定了印度的入網!為什麼光傳輸反而容易進入大國?主要是因為光傳輸是一個非常標準的管道,兩頭都是標準的業務介面(STM155或622介面,標準E1介面等)。

    華為的傳輸業務順利開展,印度客戶非常滿意。BSNL感覺意猶未盡,為了獲得更好的價格,又引入了華為的老對手中興。《中興通訊》一書中就報導,2002年7月,中興正式獲得了印度國有運營商BSNL的國家傳輸骨幹網專案。在德國,光傳輸裝置賣給了一個小運營商。

    2002年,法國的第一單是新運營商NEUF的光傳輸。之前,法國的阿爾斯通帶華為進入了捷克的專網傳輸市場,建立了口碑。

    英國BT的21CN選型,華為費了老鼻子勁,最後是光傳輸受益最大。英國本土市場並不大,但是英聯邦國家普遍認可BT的選型結果,一下子進入了不少國家。

    2007年,英國的馬可尼破產拍賣,包括光傳輸資產,華為參與了競標,卻不敵愛立信。不過愛立信並沒有將這塊資產盤活,又以在英國大幅裁員告終。英國政府痛定思痛,拉著華為在英國大力投入電信研發,尤其是物聯網。

    在貧窮國家,光傳輸反而發展得不好。老少邊窮,基礎設施太差,需求也不夠,光傳輸無法大量應用,微波傳輸反而更加便利。      

    傳輸距離越來越遠

    光傳輸發展中,有一個關鍵的長傳輸距離的技術跨越。

    2003年推出該方案,傳輸距離大大延長,在相關市場上得到快速發展,從最初的全球名不見經傳的長途傳輸廠家,到2005年就已經快速成長為全球在長途傳輸市場第一的廠家,並保持穩固的地位。

    但這樣的成就,也引起了美國的警覺,後來對華為收購先進技術有了阻礙,“3leaf”事件也因此發生了。

    華為光傳輸裝置,還有一個重大的技術進入,就是與IP(網際網路協議)相結合。

    光傳輸晶片的開發

    華為光傳輸的晶片事業,大大降低了裝置成本,提高了業務排程的靈活性,比如2.5G直接上下2Mbps的E1介面。

    當時“外購芯片價格昂貴,成本壓力巨大,不利於我們在價效比上的競爭。從第一代傳送產品開始,我們就走上了核心晶片自研之路。

    第一代核心晶片成功交付,而後續一系列晶片相繼成功推出,累計銷售超過千萬片,使得傳送網“同步數字傳輸SDH”產品在成本和競爭力方面持續領先。”

    “光纖之父”華人高錕

    高錕先生出生於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是當之無愧的光通訊技術的發明人,並於2009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繼楊振寧和李政道之後,高錕博士成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第三位華人

    1960年,高錕進入ITT(美國的國際電話電報公司)設於英國的歐洲中央研究機構-標準電信實驗有限公司(SRL),在那裡工作了十年。

    1966年,高錕透過研究波導的結構和介質的損耗性質,發現了玻璃纖維的損耗是由於玻璃中的金屬雜質引起的,高純度的玻璃介質能實現光通訊,最後還計算出噹噹玻璃介質的損耗低於 20dB/km 時,便可實現光速通訊。

    他發表了論文《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為光導纖維應用在通訊上提供了理論依據。通俗的解釋這篇就是:一旦解決好玻璃純度和成分等問題,生活中常見的玻璃,就能製作光學纖維,進而高效傳輸資訊。

    他發表了論文《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為光導纖維應用在通訊上提供了理論依據。通俗的解釋這篇就是:一旦解決好玻璃純度和成分等問題,生活中常見的玻璃,就能製作光學纖維,進而高效傳輸資訊。

    這樣的想法自然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意味。要做出損耗低於 20dB/km 的玻璃纖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光學玻璃是德國的 Ziss 照相機鏡頭,其損耗是 700dB/km,常規玻璃損耗約為幾萬 dB/km。因此,當時貝爾實驗室的權威專家都斷定光纖通訊沒有前途。

    不過高錕並沒有因此灰心。為了找到那種“沒有雜質的玻璃”,高錕跑了很多地方,去了許多玻璃工廠。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說:他的創新是平常人想不到的,當年通訊最快的媒介都是金屬線,高錕驚人的想象力在很多人看來匪夷所思 。

    高錕的執著打動了當時世界最大的玻璃公司 Corning,看完高錕的研究後,斥資 3000 萬美元,在 1970 年首次研製成功損耗為 20dB/km 光纖。

    看到了光纖通訊的可行性後,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開始相信高錕的研究,在 1970 年也開始研究光纖通訊。1974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製造低損耗光纖的方法, 稱作改進的化學汽相沉積法(MCVD). 光纖損耗下降到1dB/km。

    同時,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日本電氣公司NEC和蘇聯先後研製成功室溫下連續工作的雙異質結半導體鐳射器。這兩種技術的結合促進了光通訊的新生,促使通訊技術從實驗室研究躍入到光纖通訊實用化。因此,1970 年被稱為光通訊的“元年”。

    1976年,美國貝爾實驗室在亞特蘭大成功地進行了速率為45Mbit/S的光 纖通訊系統試驗。

    高錕接受採訪時說過:目前,沒有其他物質可以代替光纖。

    貝爾實驗室屬於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後來拆分出了朗訊。朗訊的光傳輸裝置業務一度是全球最大的。

    北電、阿爾卡特、西門子、馬可尼、日本富士通等企業也紛紛做起來,還有不少小企業。

    在1996年,高錕先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是在那一年,我國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國際編號為“3463”的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

    “你的研究完全改變了世界,促進了美國及世界經濟的發展,我本人為你而感到驕傲,世界欠你一個極大人情。” 美國總統奧巴馬說。

     高錕先生不僅是科學家,也是教育家,他籌建了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18年9月23日,高錕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 5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如果單單考慮技術問題,這四家的光傳輸領域的技術評分排名是華為、諾基亞、中興、信科。

    信科的光傳輸其實也就是烽火的光傳輸。

    中國信科集團是大唐電信的母公司和烽火通訊的母公司合併的產物,大唐電信的強處在於無線通訊,烽火的長處在光傳輸,也算是一種抱團取暖,這也是為了打造一個在5G時代更強大的企業。

    烽火在國內市場發展的還不錯,在光傳輸領域現在可以位列華為、中興之後,也屬於國內光通訊的巨頭。

    烽火海外市場現在也在開拓,但是主要還是在東南亞,海外市場走的還不是很遠。

    諾基亞的光傳輸其實是原來的阿爾卡特朗訊的光傳輸。

    諾基亞被通訊業戲稱為失敗者聯盟,現在的諾基亞其實是由摩托羅拉移動、西門子通訊、北電網路(部分)、阿爾卡特、朗訊科技等諸多巨頭合併的產物。

    原本諾基亞在光傳輸上並不強,但是阿爾卡特朗訊在光傳輸方面比較強大,現在收編了阿爾卡特朗訊的諾基亞也就成為了光傳輸領域裡的巨頭。

    全球來看光傳輸的三強是華為、Ciena、諾基亞。

    Ciena是一家成立在美國的通訊裝置商,主要生產裝置集中在光傳輸、微波等領域,如果不做光傳輸的可能沒有聽過這家公司。

    Ciena是美洲區光傳輸領域的最大市場佔有者,這也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吧。此外,愛立信和Ciena的合作也比較多。

    當初北電破產的時候,光傳輸部門就是被Ciena收購的。

    四家的技術排名是華為、諾基亞、中興、信科,國內市場現在新份額排名是華為、中興、烽火、諾基亞。

    諾基亞是全球性的通訊運營商,但是現在在中國運營商採購之中,光傳輸的份額並不是很高,其實別的也不是那麼高,現在中國運營商集採還是主要以國內的裝置商為主。

    就光傳輸的產品效能來看,排名是華為、諾基亞、中興、信科。

    現在通訊業裡的各條硬體產品線上,也只有數通領域,思科可以和華為競爭第一的寶座,剩餘的產品,基本都是華為拿下了第一。

    國內市場份額,烽火的市場份額要在諾基亞之上,有些時候的集採還可能超過中興和華為,但是現在來看烽火通訊的光傳輸裝置主要還是依靠價格優勢取勝。不過最近幾年烽火通訊的光傳輸裝置效能提升比較快,在最近的一次運營商集採之中,技術分還超過了中興,以後也可能總體的效能排名烽火通訊會超過中興通訊。

    總而言之,現在就單單光傳輸產品效能來說,問題裡的四家,排名是華為、諾基亞、中興、信科,但是國內市場份額是排名是華為、中興、信科、諾基亞。

  • 6 # 通訊小白白

    感覺還是華為好一些吧,畢竟中興近期的官司打的也不少。華為做光傳輸可以說是龍頭老大的地位,不管是骨幹網還是都會網路,表現得都很不錯。走進運營商的機房看,基本上清一色的華為裝置,但是既然做得好,肯定也存在一些弊端,比方說小裝置比較貴,真正的末端小裝置,還是不多的,基本都是國產的一些小廠家,我個人認為,畢竟還是要分一杯羹的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2020賽季NBA哪些球隊實力可以進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