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國亊家亊天下亊
航母無用論是張紹忠教授20年前在中央四臺做軍亊點評提出來的,說現在衛星能拍下公路上的汽車牌照,你一航母那麼大誰都能看著打。
-
3 # 阿拙哥
航母還是有用的,雖然從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很少在實戰中發揮過作用,但鎮海之寶也不是光靠嚇那麼簡單,集高科技高效能於一身的威懾作用還是盡人皆知的。
-
4 # 海事先鋒
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的海戰是怎麼打的,人人都知道,海戰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卻沒有人知道,大國之間的海軍對決,未來會是什麼形態。
任何的軍事理論進步和武器技術革命,都需要大國對戰產生經典戰例,然後再對經典戰例進行分析,才能引領新的軍事技術和理論的發展,但是,現在世界大國之間很難爆發大規模戰爭。
圖為中國遼寧艦和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不論現在航母的用途如何變化,航母為核心依然是大國海軍的絕對選擇。
海軍的更新換代是很快的。人類海軍剛剛進入蒸汽輪機、鐵甲軍艦的時代時,也曾經長期面臨軍事理論更新的匱乏,大國海軍的建設非常盲目,不過,在經歷中日甲午海戰後,一下子把世界海軍發展的趨勢從艦首對敵、慢速大艦時代,扭轉為機動海軍佔優、舷側火力為首的發展思路,從此產生了高速巡洋艦、戰列艦等新艦種。
圖為甲午海戰,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最大規模的海戰,他讓世界各國對鐵甲軍艦時代的海軍建設有了一個大體的方向:強調機動性,強調舷側火力,誕生了戰列艦這樣的新艦種。
而在戰列艦時代,也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德蘭大海戰,進一步發展了戰列艦技術,把戰列艦從各方面效能均衡,轉變為強調高速、重火力的軍艦。在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航母開始成為霸主,但是人們一開始也不知道航母如何使用,只有在經歷珍珠港襲擊、中途島海戰後,航空母艦才真正取代戰列艦成為第一主力,在此之前,事實上二戰爆發之初,戰列艦的地位還是比航母高的,只有在對實戰進行大量分析後,人們才能準確得出航母取代戰列艦的結論。
圖為日德蘭大海戰,日德蘭大海戰直接把戰列艦的發展推向了新的高潮,誕生了超級無畏艦這樣的先進戰列艦。
海軍的技術變化日新月異,進入導彈時代之後,還沒有發生一場大國之間的海戰。從1945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0多年,近1個世紀的時間,莫說是導彈技術已經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發展出高超音速導彈這種難以防備的大威力彈藥,就連航母和海軍軍艦自身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圖為中途島大海戰,中途島海戰直接宣告了航母成為海軍絕對的主力,失去航母的艦隊就是脆弱的,而航母的第一作戰目標永遠是對方的航母,航母一旦發現敵人艦隊,必須抓緊時間發動第一波次的對敵人航母的攻擊,誕生了美國經典的“全甲板攻擊”航母設計思路,事實上,這一思路如今並不能確保沒有過時,航母艦載機能否像過去那樣對敵人航母發動致命襲擊,並不能打包票。
現代艦載機還能不能向二戰時期的艦載機那樣,透過一波波的進攻擊沉敵人的航母呢?曾經,航母對決第一目標是敵人的航母,航母放飛的艦載機第一波必須是攻擊機,因為只需要幾枚魚雷、幾次俯衝攻擊,就能擊沉敵人數萬噸的航母,讓其失去海上優勢,現在還能這樣嗎?艦載機一波次進攻發射的反艦導彈,還能不能順利擊沉敵人的航母呢?
圖為英阿馬島海戰中被擊沉的英軍42型驅逐艦,導彈時代的海戰,唯一參考只是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這次海戰,規模不算大,但是除此之外再無參考例子。
面對現代先進制空戰機超視距的空對空打擊能力,面對現代空空導彈超過90%的命中機率,面對現代艦空導彈超過200公里的打擊距離,掛載著反艦導彈的10多架笨重艦載機,真能夠實現安全的突擊嗎?現代航母對決,是否依然是依靠航母的攻擊力去解決戰鬥呢?顯然,答案是否定的,航母的地位對比二戰時期和二戰後的冷戰時期,已經發生了大幅變化,但是這個變化究竟會導致什麼結果呢?誰也不知道,因為中美、中俄、美俄、美蘇等大國之間,很久沒有真正進行一場大海戰了。
圖為俄羅斯設計的風暴號超級航母和23560E型“領袖”級核動力驅逐艦,兩者究竟誰才是代表未來的,並未可知。
有人說,現代戰爭中的航母主要起到偵察和制空掩護作用,擴大艦隊的視野範圍,增強對戰場態勢的立體感知能力,然後利用艦載機的制空能力,防止敵人發動大規模空襲。但是攻擊,主要依靠主力大型驅逐艦上搭載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高超音速導彈、遠射程導彈等武器,這些導彈如果能夠搭載戰術核武器,那就能夠實現一發殲滅敵人大艦的目的,是否這樣才是大國海軍對決的真實形態呢?
055大型驅逐艦可以裝備高超音速導彈武器和亞超結合的YJ-18反艦導彈,可以說,像這樣的強攻擊力軍艦,才是未來海軍的打擊主力,遠比艦載機掛載的輕型反艦導彈要靠譜的多。
沒有實戰作為參考,誰也不能下定論,海軍依然是二戰時期的經典搭配:航母為核心,搭配大量的護航軍艦。然而在未來,這還是唯一正確的選項嗎?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
5 # 陶式防務評論
從某種角度來看,“航母無用論”在某些時期是對的。如果不考慮前提條件,妄談有用無用,都是荒謬的。
在30年前,曾有這麼一個理論——即使中國立刻就擁有航母,也只能在世界排第九以外。因為當時世界上至少有九個國家擁有航母。但實際上,這裡面的多數國家擁有的不過是輕型航母,只能起降“海鷂”垂直起降戰機。
我們假想一下,如果中國按照最初的航母發展規劃,2000-2020年應該裝備輕型航母,搭載“海鷂”垂直起降戰機,而不是現在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那麼,這種基本沒有任何威懾力的航母,是有用還是無用?
但是在20、30年前,中國一些軍迷們是非常急迫想擁有航母的,哪怕艦載機是殲-8都不在乎,可以說什麼航母都可以。那麼,假如“遼寧”艦是一艘只能搭載殲-8的航母(事實上我國確實搞過研究),是有用還是無用呢?
在30年前,在海外媒體裡還有一種說法——中國即使立刻擁有航母,周邊所有海上鄰國,都有能力在第一時間將其擊沉,包括日本、韓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這是當時外國輕視中國軍艦缺少區域防空能力的一個體現。但客觀事實確實如此,如果中國沒有發展航母配套的“中華神盾”驅逐艦,即使中國提前擁有航母,那麼也是無用的。
所以說,只有中國在防空驅逐艦、新型艦載機、新型常規潛艇和核潛艇、還有諸多雷達電子技術以及配套裝備都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後,航空母艦才是水道渠成的好東西。
假設一切歷史條件不變,中國突然在1980-1990年代裝備了一艘二手航母(比如墨爾本號航母,只能起降初教六),那麼當時這艘航母的軍事價值和意義會非常尷尬。對於中國海軍的發展而言,這艘航母形同雞肋,根本無法與後來“瓦良格”號進中國相比。
所以說,擁有航母不代表擁有的是先進航母,擁有先進航母未必擁有先進的護航軍艦和艦載機。
對於海上強國來說,航母不過是作戰體系的一個環節,自然多多益善。但是,對於沒達到一定實力的國家,航母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和軟肋。屠龍刀對於小孩子而言,確實是無用的。(陶慕劍)
-
6 # 開著皮卡打坦克
這種人多的去了,除了航母無用論他們還發明過坦克無用論,飛機機動無用論,艦船航速無用論,等一系列無用論。
核心論點無非這這幾點,各種武器都能打沉航母,各種武器都能打壞坦克,飛機機動不過導彈,船跑的再快也沒導彈大炮快。綜合起來說就是這些東西都不是堅不可摧的,是能被摧毀的,所以是沒有用的。
對於這種人我們只能說人也不是所以人也是沒有用的,請儘快自裁。
-
7 # 謝金澎
其實航母無用論的始作俑者就是第一航母大國美國,原蘇聯準備大量開發航空母艦,要跟美國在這個領域比較優勢時,美國爆發了航母無用的研究結論。
美國的理論是,隨著高精尖的打擊武器越來越多,航母這個龐然大物就會成為活靶子,在精確打擊武器的飽和攻擊下,只要被重型魚雷或者重型導彈擊中,就會徹底失去功能,成為廢鐵。
但是航母的造價是如此之高,造一艘航母的價格可以造很多精確打擊武器或者潛艇、驅逐艦等。
蘇聯一想是個道理,於是就不再優先發展航母,轉而發展反航母戰艦和反航母導彈,包括重型高速魚雷,並創造了對航母艦隊“飽和攻擊”理論。
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大家發現了一個問題,理論上美國的觀點是對的,問題是他為什麼還在不斷髮展航母?那是因為,雖然飽和攻擊確實可以擊沉航母,但是那是全面開戰,魚死網破且雙方實力懸殊不大的情況下。而那樣的戰爭在核威懾的條件下根本打不起來,所以美蘇在海上鬥爭時蘇聯總是吃了航母艦隊比美國弱太多的虧。
在和平時期,爭奪海權或者處理危機還有快速部署時,航母艦隊的優勢無與倫比甚至可以說無可替代。其實我國的劉華清上將早就看到了航母的這一優勢,到離世時都還念念不忘,但是那個時候我們確實經濟太過緊張了,沒有發展航母的經費,成為他老人家一輩子的遺憾和期望。
-
8 # 歷史的重負
我們嘲笑原子彈是紙老虎,結果自己拼了老命造原子彈,我們也嘲笑航母無用論,結果自己也拼了老命造航母……總是逗我玩!
-
9 # 炎熱夏天584
航母有沒有用?看看美國就知道了。不要聽它怎麼說,要看它怎麼做。
到現在為止,具備打航母能力的國家寥寥無幾,它們之間直接軍事對抗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是威懾。真正打起來,可能是兩敗俱傷。
除了上述情況外,航母可做的事情就多了。大國的利益遍佈全球,政治的,經濟的,僑民的利益隨時都可能受到損害。當這種事情發生後,美國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的航母在哪兒?美國本能地不希望它國也具備這種實力。
-
10 # 深深的海洋30505607
關鍵是導彈並沒有和航母對決過,如果導彈厲害到輕鬆擊沉航母,那航母就是無用的。沒有發生過這種戰爭,所以沒法判斷。
-
11 # 星河極光
不能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捱揍,航母無用論出現是很正常的,這和航母同時兼顧艦隊決戰和殖民地鎮暴二重職責有關係。光看見近幾十年航母在殖民地鎮暴活動中赫赫聲威看不見其在艦隊決戰中的虛弱無力是非常偏頗的。
在大國進行艦隊決戰的情況下,航母反艦能力並不比專業的武庫艦更有優勢,畢竟二戰期間,飛機平均使用次數(不被擊落)約10次,而隨著防空技術進步,現在大國決戰中飛機平均使用壽命至多不過4~5次,也就是說飛機在大國決戰之中本質上就起到一個導彈載具的作用,但平時還要承擔高昂的維護成本,這個就很尷尬了。
更何況航母本身相比於潛艇在大國決戰中也更容易被定位和擊沉,美國海軍上將里科夫在1982年的一次聽證會上問答“美國航母在實戰中能存活多久”的問題時做出:“最多支撐48個小時。”不是沒有原因的。
實際上,航母同時擔當對地打擊和艦隊防空任務會造成一個明顯但一般人都不會注意的問題:載荷不相容性。空襲載荷與空戰載荷是完全相反的兩類載荷,就以F∕A—18為例,在使用空襲載荷時,一架F∕A—18需要4枚“魚叉”導彈才能保證兩個中隊能提供96發反艦導彈來“嗆死”對方艦隊的防空系統。但是,一發“魚叉”導彈的彈頭就超過250千克,或者說是將近兩發AIM120中距空空導彈(157kg)的全重,而四發“魚叉”就可以嚴重影響F∕A—18的機動性,使之變成戰場上的活靶(從機動性上講)。反之,一發AIM120的彈頭(22kg)是絕對沒有可能在大洋決戰中對對方艦隊滿載排水量動輒超過四千噸以上的戰艦造成任何威脅(當然,小魚雷艇導彈艇之類的幾十噸重的小舢板另當別論。)這對戰鬥機而言就出現了一個矛盾,而這種矛盾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變成極為嚴重的失敗,比如中途島海戰中著名的”換彈”命令,就是由於當時攻擊航母要使用魚雷而對地攻擊只能用普通的航空炸彈而導致了戰略決策失誤。
美國太平洋海戰中勝利歸根結底是強大生產能力的勝利,不是航母的勝利,日軍在初期戰役中相比於美軍受損其實相對輕微,但由於補充能力太差最終被美國海軍拖垮。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航母在作為艦隊決戰中主力卻在艦隊決戰中高度脆弱必然會導致“航母無用論”不斷出現,無論其在殖民地鎮暴任務上多麼優秀。
-
12 # 胡濤英
航母你們認為無用,可是航母從來都不是自己單獨一艘航母作戰啊,航母靠的是強大的航母戰隊群,航母沒用,美國為什麼要還要保持常規12艘航母,我們中國為什麼也要建設航母,這麼簡單的事實看不到???
-
13 # 嘯鷹評
為什麼會有航母無用論?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航母無用論最為盛行的時代,也是航母棺材論最為盛行的時代,但是一群人往往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去批判歷史,卻不知道歷史是有侷限性的,航母無用論有其存在的必然。
被反艦導彈掃入歷史的垃圾堆裡,不僅僅是戰列艦是誰為戰列艦敲響的喪鐘?航空母艦敲響了戰列艦的喪鐘,反艦導彈釘上了戰列艦的棺材。但是被反艦導彈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的僅僅是戰列艦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艦艇靠什麼防空?蘇聯是SA-N-1防空導彈,美國及其盟友是Mk 10 雙臂導彈發射器,也就是40發小獵犬。但是這些防空導彈攔截的是什麼?是艦載機。
那麼那個年代的反艦導彈尺寸有多大呢?
542導彈是的第1代反艦導彈,包括岸對艦和空對艦兩種型號,重2.7噸,長7.9米,彈徑1.2米,翼展4.2米,最大速度0.9馬赫,最大射程150公里(空射)
(陸基型542反艦導彈)
當然這幾句話都不重要,畢竟尺寸縮起來不是很直觀,那麼就一句話,542型導彈前4發不應當用發來描述,而是架!因為542型導彈的前4架是有人駕駛的……蘇聯的米格15戰鬥機空重才3.6噸,這個導彈空重2.7噸。
那麼戰鬥機能夠掛載如此龐大的反艦導彈嗎?做夢呢? 542型反艦導彈效能如何?一發幹掉1萬噸級的水面艦艇,一發就能夠讓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失去戰鬥力,畢竟800公斤的聚能破甲戰鬥力,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機載型542)
而美國的第1代服役的反艦導彈得到什麼時候?說起來你可能不信,美國第一款實戰化的反艦導彈是八十年代服役的魚叉!魚叉反艦導彈效能如何?總重1.11噸長4.63米,直徑0.34米,翼展0.914米,戰鬥部中的221公斤,陸基或者艦艇。發射時射程為93公里,空射射程315公里。最大飛行速度0.85馬赫。
那麼美國在沒有反艦導彈之前,美國航母的艦載機靠什麼攻擊敵方艦艇,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一一扔鐵炸彈。
但是為什麼從50年代到80年代,美國沒有一款堪當大任的機載反艦導彈?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那個年代的反艦導彈尺寸。實在是大了點,反艦導彈為了確保殺傷效果噸位動輒數噸。艦載戰鬥機表示你還是殺了我吧。
在本文開頭就提到了50年代就已經有了艦載防空導彈,只不過那個年代的導引頭靈敏度比較低艦載防空導彈只能夠用來攻擊戰鬥機這種比較大的飛行器。根本無法攔截反艦導彈導彈。再加上,542反艦導彈發明之後沒多久。蘇聯就有了,被北約稱之為SS-N-3“沙道克”的P5系列超音速反艦導彈!
p-5反艦導彈全重4.5噸,戰鬥部重量一噸,最大射程46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1.4馬赫,50年代末期開始服役。美國的防空導彈可攔不住這個大傢伙。
根據上述論據可以推出如下結論:
裝備大量防空導彈的蘇聯水面艦艇,能夠較為從容的攔截美國的戰鬥機。
美國航母的艦載戰鬥機無法對蘇聯水面艦艇造成根本性的殺傷。
蘇聯艦艇的反艦導彈能夠輕而易舉地擊沉美國海軍的大中型水面艦艇,航母挨一發導彈,那也得失去戰鬥力。
在艦載機無法搭載反艦導彈的情況下,航母的角色是什麼?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航空母艦是無法攜帶重型反艦導彈的,現在既想要攻擊水面,艦艇所能憑藉的,只有投擲制導炸彈以及像第2次世界大戰的艦載攻擊機一樣仍鐵炸彈。也就是說航母的反艦能力非常的薄弱。而航空母艦自身的體積非常的龐大,並且航空母艦缺乏自衛能力,也就是說一旦戰爭爆發,航空母艦將成為既無還手之力又無進攻之仗的靶子!
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航空母艦無用論的誕生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也誕生了制海艦思路,認為大型航母已經不再符合實際。美國海軍需要建造的是1萬噸以下能夠搭載少量艦載戰鬥機的小型航母才能適合未來的海洋。
航母無用論勢微的時代背景?大國衝突機率降低,非核戰爭與代理人戰爭成為時代主流單憑第一第二部分的話,確實沒有人能夠反駁航母無用論的必然性,實際上航母無用論也是世界各國普遍承認的,在大國衝突當中,航空母艦確實非常的脆弱,就算是現在的防空導彈能夠攔截以三馬赫速度來襲的反艦導彈,甚至攔截低空飛行的衛星,但是航空母艦面對射程500公里以上的反艦彈道導彈,已經是非常的無力了,面對射程1000公里以上的反艦彈道導彈,那就是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要知道花崗岩和東風21d是一個尺寸的,同樣都是10米的長度,如果蘇聯沒涼,那麼在2010年甚至2000年,我們就有可能看到反艦彈道導彈上艦,但是注意前提了嗎?大國衝突!
問題是美國和蘇聯之間可能爆發直接性的戰爭嗎?美蘇兩國的核武器滿坑滿谷,足夠毀滅地球,這倆打起來怕是世界毀滅倒計時。而美術之間也非常明白他倆打起來的後果是什麼,所以在古巴彈道導彈危機當中各退一步,讓世界末日稍微退了那麼幾秒鐘。80年代的古巴核潛艇,危機當中美國的反應也比較的平淡。
世界上共有5個大國,但是除了美蘇剩下三個有資格造5艘以上的航空母艦?還是有資格同時用50發以上的重型導彈投入戰爭?因此在美蘇的默契下,戰爭的主要爆發形式轉變為小國代理人之間的代理人戰爭。美蘇各自支援幾個勢力,一些勢力之間大打出手,美蘇只會派遣少量的軍事指導人員參與指導。因為派遣人數規模較少,武器裝備等級較低,所以美蘇之間就算在代理人衝突之中大打出手,也不會爆發多麼嚴重的衝突。
在這種條件之下,蘇聯的彈道導彈就顯得非常的尷尬,畢竟還沒打算打世界大戰呢,你上核武器你幾個意思啊?憋著!
但是美國的航空母艦思路就非常適合這種條件下的戰爭了。在大國之間的衝突不發生時,用艦載機投放彈藥的成本遠低於使用彈道導彈投放彈藥的成本。而且彈道導彈出去就得打點什麼東西,航空母艦的戰鬥機表示我就是出去溜個彎也是在鞏固我的勢力範圍。
航母無用論存在的前提恰好為航母無用論掛上了句號。
因此在認識到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之後,20世紀70年代蘇聯一方面繼續主張航母無用論,另一方面在掛羊頭賣狗肉的設計各種航空母艦。設計基輔級載機巡洋艦的時候共有9個方案,其中有三個方案是航空母艦方案,基輔號,明斯克號相繼下水之後,涅瓦又提出的1160型航母和1153型航母方案。
這兩型航母的核心思想就是反艦導彈給你留下,但是咱把它扔到甲板底下。結果被烏斯季諾夫否決了,黑海造船廠腦殼疼的繼續建造1143.3新羅西斯克號,涅瓦設計局繼續設計的1143.4(神似維克拉瑪蒂亞);1143.42方案,等一連串的重火力航母方案,然後挨個被斃掉。等到1143.5才總算有了看起來像航母的載機巡洋艦。
小結航母無用論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存在的前提就是世界大戰與大國衝突。
但是世界大戰爆發的機率越來越低,大國與大國之間摩擦的頻率發生的機率也越來越小,那麼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航母無用論依舊成立,但是航母被擊沉的風險已經小於航母對保障一個國家海外利益的作用!
因此追求航母再次成為了所有國家共同的選擇。
寫多寫厲害了,改個標題就能寫成蘇聯推崇的航母無用論,緣何而生,為何而亡。或者蘇聯航母系列,失敗的探索,航母無用論為何被否決。而且已經呼應了之前寫的基輔級競標案和1160,1153,1143.4.2,等競標案。只能說蘇聯海軍知道航母的必要性,但是蘇聯時刻準備應對戰爭,所以航母只能排在核潛艇之後。
-
14 # 碼字的鯉魚
航母有沒有用肯定要看地域海洋是否具有戰略需求,航母的作用就是形成區域海洋的以及近還陸地區域的制空壓制。
航母都已經誕生多少年了,誰沒一兩件傢伙事兒來反制呀→_→,關鍵看怎麼用,用在哪。在奪取遠海制空以及遠海轟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的戰略武器當然還是在自家的腰包裡面才安心呢ヽ(○^㉨^)ノ♪
-
15 # 果汁kuk
美國自己也有航母無用論,美國航母差點被大砍,只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證明了航母無可替代的價值,讓美國航母逃過一劫蓬勃發展起來了。當年航母無用論,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新成立的空軍搶資源,二是核彈萬能論,三是導彈萬能論。
-
16 # 紅色軍艦鳥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導彈技術的高速發展,航母這種二戰時期的巔峰戰爭機器,如戰列艦一樣,逐漸被一些人認為“過時”了。而最喜歡鼓吹“航母無用論”的就是世界第一航母大國--美國。
那麼,航母真的過時了嗎?小編並不想透過資料來說明,我們只需要關注航母最多的美國如何對待航母的!其實,從美國二戰後直到今天的伊朗危機我們可以看出,美華人對航母的使用和依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以航母作為核心的作戰力量仍然統治著全球海洋。別忘了美國總統最喜歡的一句話:“我們的航母在哪裡?”如此,“航母無用論”可以休矣!
我們可以看到美華人一方面鼓吹“航母無用論”,什麼俄羅斯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如何厲害!什麼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如何顛覆海戰模式!什麼太空技術發展讓航母成為水上浮動的棺材!另一方面卻開足馬力建造最新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還一次下單兩艘,還越造越大。難道美國海軍傻嗎?答案肯定不是。
所以,咱們的航母剛剛開始發展,更要保持戰略定力,不能像前蘇聯那樣,劍走偏鋒,最後即使擁有強大的潛艇部隊和反艦導彈仍然成為美軍“案板上的肉”。
-
17 # 航空大學堂
其實航母無用論,本身是美國搞的,為的就是忽悠別國不要搞航母,以便永遠保持美國的航母優勢。 而那些配合航母無用論的聲音,無非一是甘心被美國利用,二是被美國騙了。 航母無用論,說到底,就是放大航母的缺點。
與無用論做對比的是武庫艦適用論,就是放大武庫艦的優點。
但是,航母在戰爭時期,不是那麼容易被攻擊的,它本身除了強大的艦載機以外,還有嚴密的護航艦隊保護,一般國家幾乎無法突入三層防禦圈的第一層。 中國為什麼拼命發展反艦彈道導彈?說白了就是美國航母艦隊的防禦,很難用常規戰法突破,而且這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對付其它國家航母還好說,但美國本身海軍是世界第一,除了劍走偏鋒,很難破招。 而武庫艦的戰鬥力,根本無法與航母相比,武庫艦充其量打打小國還行,對上哪怕中等強國都要被滅,航母有預警機,可以擴大雷達預警範圍到500公里,而武庫艦充其量預警範圍也就200多公里,而現在先進反艦導彈都是200公里以上射程,你還沒看見敵人,敵人的導彈就過來了,而且按照美國兩發攔截彈攻擊一發導彈來計算,武庫艦根本擋不住多少導彈,而航母的戰鬥機一旦起飛,每一個就是一個目標,敵人根本沒法在第一時間對單一的航母進行飽和攻擊,因為還要應付這麼多戰鬥機群,從分散攻擊,增大生存率上說,也是航母完勝。 而在和平時期,航母對一個國家的威懾,更是遠遠大於武庫艦。 想想看,一艘龐大的航母出現在眼前,數十架戰鬥機如同巨龍一般飛過城市上空,給當地人的壓力會有多大?而武庫艦呢?就只能傻乎乎地停在港口裡,啥都幹不了,人家看到你也不覺得有多可怕,甚至覺得你就是個廢物。 這就叫威懾。美國就是靠航母威懾,把一些小國弱國嚇跪的。 所以,美國還在搞航母,而武庫艦已經銷聲匿跡了,只有幾個議員還時不時地吼兩嗓子罷了。徹頭徹尾的大坑。
-
18 # 娶過貓的老鼠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海軍駕駛2艘排水量75噸的183P蚊子級導彈艇,擊沉以色列“埃拉特”號,標準排水量1718噸,重新整理了現代海戰理念,“航母無用論”在冷戰時期蘇聯紅海軍中滋生,認為自己建設強大的反艦導彈打擊艦隊就足夠湮滅美國航母艦隊,而自己無需費錢、費力建設對等的航母艦隊進行決戰。可是古巴導彈危機立馬讓蘇聯悔青腸子!萬里之外的海面上沒有了航母的支援,蘇聯的艦隊簡直成了“氈板上的肉”,即便想決戰也會在美國航母艦載機打擊下而沒有機會發起。
英阿馬島海戰,英國遠征艦隊不能起降大型固定翼預警機,“考文垂”號導彈驅逐艦遠離艦隊,執行危險的前沿警戒任務,被阿軍天鷹攻擊機攔腰擊沉葬身大海。從此“航母無用論”徹底失去支援和市場,1991年前蘇聯海軍也改變初衷服役了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重型載機巡洋艦”。
-
19 # 指尖看天下
“航母無用論”是美國鼓吹出來,而實際上美國是全球擁有航母最多的國家,不難看出,美國鼓吹“航母無用論”是給其他國家聽的,自己則在航母上投入巨大的軍費支出。
美國的戰略武器核武器除俄羅斯外,沒有其他國家可以與之抗衡。空中則是以F-22/F-35為代表形成的空中戰網。核武器作為戰略性武器,只用以震懾、威脅,常規戰爭中不可能使用。而空中作戰,近年來俄羅斯、中國突飛猛進,均有了與之抗衡的資本。唯有航母戰鬥群,美國獨霸天下,為其在全球區域性作戰中提供火力和資源保障。
1946年7月25日美國在太平洋中部的比基尼島進行了核爆炸試驗。原子彈爆炸以後,參加本次試驗的“薩拉託加”號航母在幾個小時後才沉沒,而“獨立”號航母則只是受到重傷。說明即使面對最恐怖的“大殺器”核爆炸,航母也並非不堪一擊
航母的作用毋庸置疑,美國之所以鼓吹“航母無用論”,主要是忽悠,其早期忽悠的目標是蘇聯。近期美國再度渲染“航母無用論”,其目標很明顯:俄羅斯和中國。
冷戰時期蘇聯確實被美國忽悠到,認為只要自己建設強大的反艦導彈打擊艦隊就能湮滅美國的航母艦隊,無需費錢、費力建設對等的航母艦隊進行決戰。但在古巴導彈危機立馬讓蘇聯悔青腸子!萬里之外的海面上沒有航母的支援,蘇聯的艦隊簡直成為美國氈板上的肉,在美國航母艦載機打擊下連發起決戰的機會都沒有。
蘇聯解體後,原準備建造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陷入停滯狀態。該航母一旦建成,足以與美國航母艦隊媲美。美國的忽悠又來了,對航母擁有者烏克蘭說美國願高價收購建航母所需鋼材,烏克蘭信了,立即肢解初具雛形的航母。拆完後美國說:“我不買了”。顯而易見,美國只是想徹底斷絕這首航母建成的可能。
反觀美國,則繼續投入巨大的資源發展航母,從最初的幾千噸發展到現在十幾萬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福特級航母,成了一個超強的資訊化戰爭中樞。近年來,美國又把“航母無用論”掛在嘴上,鼓吹:航母龐大而又緩慢,將成為各種反艦導彈和彈道導彈的打擊目標,繼續投入建設航母艦隊是不明智的。
但看看美國2018年軍事預算就知道了,海軍獲批的軍費大概一半用於軍艦和飛機,其中航母和艦載機佔比最多。
顯而易見,這次美國失望了,俄羅斯和中國都沒有上當,都在航母發展上做了巨大投入。尤其是中國,從“遼寧艦”承擔科學實驗以及訓練任務,到001A型航母提升中國在航母設計和建造方面的能力,不難預測,未來中國航母不僅會使用核動力系統,還會加裝電磁彈射器,搭載第四代隱身艦載機。
航母是震懾周邊,控制區域性衝突的發生,維護國家利益的大國重器。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發展航母是必由之路,使之成為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的主要力量,維護中國應有的權利和利益。
-
20 # 我是一個車
航母無用論其實在航母出現之初,就有相關論調,當時由於飛機技術和作戰能力低下初代航母主要執行偵查任務稍帶著反潛。反對者認為發揮不了多少戰力並不贊成,後來隨著航母和載機技術的發展,航母作用日益凸現,這種聲音也就慢慢歸於沉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導彈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實戰表現,西方國家又開始出現這種論調,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髮展和提高,航母的製造和維護以及相關配套費用越來越大,中型航母的成本數十億美元,年養護成本數億美元不等,是有關國家國防開支的重頭。其次導彈技術和核武的發展隨著冷戰日盛,核戰危機和核武器的地位凸顯,作為常規戰爭利器的航空母艦相較於核武器被逐漸冷落。再次,東西方陣營的對立緩和,隨著蘇聯解體後,美國一超獨大,簡單的說就是想擁有航母的國家沒技術,造不了,比如中國,有技術的沒資金,比如烏克蘭,英國,有資金的沒技術的只能買比如西班牙,泰國,印度。有技術又有資金的比如美國,不希望別人有航母。新的航母無用論恰恰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美國,不希望別人有,軟硬兼施。比如英法,實在是財政不堪,需要有輿論支援。新航母無用論的出現是是為政治服務的,以滿足各國需求。就現階段而言,航母的作用十分巨大,在政治,科技和軍事領域增益極大。無論航母有無作用或者作用大與小都與國力,軍力和國家戰略需求息息相關。在常規戰場上,現在及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航母的作用無可取代。
回覆列表
美國已經舉起“航母無用論”大旗揮舞了好幾十年了,從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就開始揮舞了,併成功的欺騙蘇聯放棄發展航母的計劃。
1946年7月25日,美國在太平洋中部的比基尼島進行了核爆炸試驗,並在這個原子彈爆點周圍放了大大小小上千艘軍艦,以及一艘“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和一艘“獨立”號航空母艦排列開來,進行了一次核爆炸試驗。此次試驗結果表明,距離核爆中心越來的軍艦活下來的機率就越大,而且大中型航母有比較好的抵抗核爆炸衝擊波的能力,其中距離較近的“薩拉託加”號航母在幾個小時後才沉沒,而獨立號航母只是受了重傷,只不過受到了嚴重的核輻射,最後也被美國自己鑿沉了。這一次核爆炸試驗為之後美國設計軍艦的三防奠定了基礎,也為美國航母防核彈提供了很多依據。
事實的真相是,即使面對恐怖的“大殺器”核爆炸,航母也並非不堪一擊!但是這個事情是美國是不會告訴別人的,相反美國雞賊的告訴了世界另一個“真相”,他們對外宣稱:面對核彈,航母就像紙片一樣瓦解而毫無抵抗力,航母將在未來的大戰中毫無用處。首當其衝的蘇聯信以為真,既然航母已經無用,於是蘇聯航母建造計劃全部下馬,開始大力發展導彈、發展潛艇。
可是美國自己呢?美國一口說著“航母無用論”,另一邊卻發展越來越大的航母,而且航母在朝鮮戰場,在後來的越南戰場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試想朝鮮戰場如果沒有美國航母的存在,制空能力恐怕會打一個對半。一直到了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蘇聯才意識到沒有航母組建的遠洋艦隊,根本無法突破美軍的封鎖,也無法在海洋上與美國爭霸,這時候蘇聯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了,於是重新發展航母。
然而,蘇聯人在航母的道路剛走了兩步又被美國給忽悠瘸了,美國已經開始建造超大型航母——尼米茲級,但是整個輿論的風口卻鼓吹著10萬噸航母並不使用的論調,這就是一艘海上活棺材,併成功忽悠蘇聯建起了“載機巡洋艦”,蘇聯人又走歪了路。
你以為忽悠結束了嗎?還沒有,1988年11月蘇聯終於回頭是岸,看清楚了航母發展道路,發展了8萬噸級別的大型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如能竣工,這將是美國航母面臨的最大敵人,但是沒想到才完成40%不到的時候,蘇聯解體了。剛獨立的俄羅斯囊中羞澀,不得不將未完成的航母留在了烏克蘭,隨後美國表示願高價收購建航母所需鋼材。美國擔心烏克蘭會捨不得賣這艘航母,於是還找了一家歐洲公司,假意向烏克蘭造船廠訂購6艘大型商船,這個連環擊烏克蘭動心了,即高價出售了鋼材獲得一大筆收入,還為建造新的大訂單騰出了船塢,於是加進拆解了這艘8萬噸航母。等到通知美國收鋼材的時候,呵呵,美國人說你都拆了,我就不要了,而且那6艘商船的新訂單也不要了,烏克蘭人再笨也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
到今天,美國發展了10艘10萬噸級的尼米茲航母,又在艦載更先進的福特級航母,航母越造越大,但美國人至今仍在忽悠“航母無用論”,居心何在?試想在海上決戰中,缺少空中支援的艦隊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沒有制空權就不可能拿下制海權,二戰以來這已經是多次證實的事實,如果要靠近敵方海岸線作戰,沒有制空權根本就不可能作戰,至今航母戰鬥群仍然是大洋決戰的核心。
如今很多論調認為潛艇也能拿下制海權,可是潛艇拿下的制海權就像“七傷拳”,這片海域我用不了,你也休想用,這與航母制海權能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