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學話題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發展的眼光認識傳統;以純淨的思想修養品質;以謙卑的態度敬畏自然;以科學的態度踐行社會。

  • 2 # 夢中晴雨

    五四文化是一種"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探索創造性實踐,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為中國革命的道路作出了理論鋪墊。使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在帝國主義踐踏下襬脫了蹂躪侵略,推翻了剝削制度,建立了新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我識為是進步的文化,是先進的文化,具有時代的前矚性。能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齊心協力,凝聚民心,激發熱情,建設祖國的一種精神所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和樂共生,幸福生活的追求。謝謝!

  • 3 # 雅音博文

    一,傳統是割不斷的,不要動不動就“決裂”! (比如,委屈了漢字。)

    二,學辯證一點,做事不要太決絕,留一點點餘地。

    三,矯枉固難免過正,投鼠則必須忌器。

    四,“為尊者隱”,“兒不嫌母醜”,多少還有幾分道理。處事不宜太無情。

    五,堅持原則性,不忘靈活性。做大事,須有權有變。

    (六,知易行難,勇於糾偏。)

  • 4 # 夜月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可不是虛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近期來在YouTube上大火的李子柒,不正說明了中華文化的優秀。當全世界的人都喜歡看中國大片,吃著中華美食,學習著漢語,讓西方世界理解我們的理念,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上下而求索!諸君,這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啊!

  • 5 # 雨夜構想

    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它對打破封建禮教和傳統束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傳承了幾千年。在這幾千年中,我們中國人一直都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引以為豪。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國人的影響之巨大。尤其是儒家思想對中國人影響是世世代代都沒有間斷過的。所謂傳統文化就是我們大家公認的,我們的先人一輩一輩傳承下來的文化。當然這些文化之中也有一部分是需要我們今天去拋棄的。自古以來我們的先人在創造文化的時候,其實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是沒有什麼先例可以遵循的。所以在這些文化當中有好有壞,有優有劣。對於那些好的優質的傳統文化,我們自然要大力宣揚,繼續傳承。那些劣質的對我們有壞處的文化,我們就不必要再拿出來宣講了。

    孔子當年創立儒家學說,他也是沒有先例可以遵循的。也是經過了無數次的探索才得出的結論,看看論語就知道他是經過多少次的探索,在集合了眾家之長之後,才有了儒家學說。然後經過世代的傳承,後來無數儒家學者對儒學文化的豐富以及民間百姓的廣為流傳。才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儒學文化,這種文化就算放在今天也影響著我們整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現在的儒學思想已經不是簡單的儒學文化,他已經成為我們國人的一種信仰。世界各地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孔子學府,其實建立孔子學府不單單是一所學校那麼簡單,更是我們國人儒學文化的強力輸出。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儒家思想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整個世界。

    所以對於那些優質的傳統文化,我們勢必要大力宣揚,傳承。這也是我們國人共同的心聲。

  • 6 # 追尋57514390

    五四運動應該來講即是文化運動也是政治運動,我們從歷史貢獻上說他直接影響是:無產者登上歷史舞臺。文化的層面如果放在不同時代來說,對傳統的批判就有些過分解讀其在文化的影響了。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的中國,批判的是封建制度和老舊的傳統體制,其對傳統文化的批判並沒有根據。文化是中華民族經歷幾千年所共同創造和總結的,體系制度只能作為一種模式或組合,新的階層登上歷史舞臺後,就是對舊體系的衝擊,這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用新武器的方式方法去剖析也是很正確的,如果我們現在矛盾的對立統一,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部分與整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層面分析,就可以瞭解了。

  • 7 # 微光人文

    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我國淪為封建社會開始便興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到五四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之前,這中間的幾十年時間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那麼五四運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統文化?

    一、五四後的反思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展開了,這便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總旗號是兩位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誠然,五四運動給我們帶來了當時先進的西方知識,民主、科學、自由、平等、博愛等等;

    但是從一方面來看,他卻完全秉持著駁斥傳統文化的態度,打著打倒孔家店的旗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主虛無主義,緊接著我們很快的就可以發現完全的照搬照抄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是無法拯救我國的,無論如何我們都是不可以拋棄傳統文化的。

    二、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新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的稱號,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四大文明古國現在只有我們國家依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我們是唯一一個可以流傳5000年的文明而不中斷的文明,分析其中的核心,就是因為我們先賢所遺留下的文化一直作為我們民族的支撐,歷久彌新。

    在不同的時代內一次又一次煥發新的生機,這才成就了我們的中華文明。由於近代以來統治者的固步自封,陷入了落後捱打的局面,導致我們崇洋媚外,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甚至將他放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上,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三、立足本來 吸收外來 面向未來

    經過歷史時間的證明以及檢驗,我們的文化是不落後於時代的。現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越來越明顯的答案,人們也越來越深刻的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國家也制定了對待文化的正確態度,就是我標題的12個字,立足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我可以看到我們既不固步自封,又不崇洋媚外,文化無高低優劣之分,只有奼紫嫣紅之別。傳統文化也是這樣,並不高人一等,但是他適合我國國情的,所以我們要發展,還是要以我們本民族的文化為核心的,要學會積極的揚棄我們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總之,我們首先可以明確的一個立足點,就是我們絕對不可以拋棄我們的傳統文化,而創立全新的或者引進一中全新的文化以此來駁斥我們的優秀文化,我們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 8 # HR風彩

    訂正一下您這個問題,說文化,不要說五四運動,而應該說新文化運動。因為前者是政治性運動,後者才是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胡適陳獨秀等人發起的,旨在改造中國的舊文化,輸入新鮮的適合時代的新鮮血脈,讓我幾千年的舊文化煥發生機。因為當時面對世界發展,我傳統文化陳舊落後了。與西方文化的科學重實踐大膽探索相比,我們當時的文化太重心學不重外在實踐行動,科學性差,格物不夠,實用性不夠,所以發展落後捱打。胡適等人借鑑西方文化的某種先進性,發起新文化運動,先從白話文做起,因為以前的文化太有點高高在上了,至少在當時不利於全民素質提高。

    胡適的本意,就是要重新整理一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傳統文化中的垃圾清理一下。不要總是覺得自己是文明古國天朝上國盲目地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固步自封不想看外面的世界。這其實跟我們今天的態度也一樣,對於傳統文化,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新文化運動當時遭到頑固派阻擋,但是大勢所趨還是轟轟烈烈搞起來了!胡適的本意是文化運動,並沒有鬧革命搞政治的意思。但是後來陳獨秀越來越激進了,《新青年》直接成了宣傳共產主義的陣地了。然後,具有政治意義的五四運動轟轟烈烈產生了。

    五四運動,愛國知識分子和學生們走上街頭,反帝反封建反資本主義,很快帶領中國走上政治革命道路。

    所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不一樣的,應該搞清楚。

  • 9 # 行走大時代

    對傳統文化就兩字,揚棄!好的文化發揚光大,如勤勞、善良、團結、堅韌、顧大局愛祖國等。糟粕文化應拋棄,如自私、麻木、欺騙、愚忠、一盤散沙、不尊重科學、論資排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官本位思想等。回顧五千年,若說燦燦,那是自欺欺人,幾千年各朝代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人血腥推翻另一個朝代,每次改朝換代,血流成河民不聊生,百姓的日子好壞繫於皇帝一人,明白一點的皇帝百姓好一點,反之痛苦不堪!幾千年來,各朝代除開國皇帝有點能力外,其後人鮮有雄才偉略之人,哪怕是小孩傻子智障照當皇帝,導致吏治腐敗,結黨營私,山頭幫派林立,無官不會,其對以後官場的影響,是腐敗叢生,官本位思想嚴重,國家疲弱不堪!及至清末,全世界稍有實力國家,哪怕再小,哪怕再遠,都可以欺辱中國,哪裡來的五千年文化燦燦?魯迅說,這五千年除留下舊東西還留下什麼?鄰國日本明治維新不到三十年就成世界強國,發動侵華戰爭,這下可好,漢奸比侵華日軍還多,國民奴性之劣根可見一斑,說句實話,若不是美國蘇聯怕日本坐大及時出手中國基本會完敗!中國真正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真的是在近幾十年,若按過去幾千年搞,不知所終,所以,不能總談五千年燦燦文化,要揚棄要清醒,現在還有文化工作者搞愚民影視,看那抗日神劇,農民及軍人無不以一當十,勢不可擋,可事實,二戰時期,中國人民死傷3500萬人,日本在中國死傷不到100萬人,按神劇,日本不敢踏進中國土地一步,所以不要侮辱觀眾智商,說這麼多,不是漲別人威風滅自己志氣,一句話,對五千年文化要批判中接收,明白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是正道,自己強大是王道。

  • 10 # 文染墨冢

    美國漢學教授周策縱先生的代表作《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是研究五四運動的權威作品,詳盡地講述了五四運動的醞釀、爆發、後續影響...《五四運動史》在上世紀60年代出版,但迄今沒有相同主題的書能超越。

    周策縱先生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系和歷史系終身教授,國際著名紅學家和國際紅樓夢研究會主席,更是研究五四運動數一數二的權威。

    我們將從文化領域,深入回顧五四運動給中國文化的影響。《五四運動史》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一.文學革命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都要會寫得一手好文章。傳統的文人士大夫階層,為了維護“知識”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故意地為文章增加門檻,講究對仗、音律...開明的知識分子,意識到傳統認字的“六書”,為掃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他們放棄既得利益,革自己的命,推行更通俗易學的白話文。

    在19世紀中國文學是有三種特點,第一是繼續兩千年來的文以載道,即文章應該宣揚聖賢的學術和道德準則;第二是文章必須有語調,韻律和色彩,用詞推敲嚴格,堅決不用粗俗的語過分拘泥於修辭篇文的言。例如模仿魏晉六朝文風的“文選派”;第三,使用一些古怪、晦澀的詞語,例如被爭先模仿的黃庭堅的江西派。

    這些特徵的條框大大限制了文學的多樣性,給一般人寫作突然增加難度,改革勢在必行!

    1916年開始的新文學運動與歷史上的文學改革不同,宣稱文言文已經是死亡的語言,要與古漢語徹底告別。白話文,明白如話的意思,適合新時代的需求和全階層的老百姓使用。

    辜鴻銘

    狂熱的傳統擁護者辜鴻銘,對新文學運動嚴厲反對。他為了捍衛傳統文化,不惜繼續留辮子、納小妾。辜鴻銘說,文言文是優雅的語言,比口語更優美。文學改革者帶來的是道德侏儒的文學,這種文學只會是死文學。

    至於中國的文盲問題,辜鴻銘還沒心沒肺地反對道:中國人口有90%是文盲是公眾的幸福,不然每個識字的人都效仿學生和知識分子,給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發電報,那是多大的一筆鉅款?

    辜鴻銘大概是誤解了老子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在以往的農耕社會,知識分子貨與帝王家,其他民眾是文盲,可以保證皇帝江山的穩定。進入大爭之世,受教育程度低的民族,又怎能屹立在世界競爭之林?

    在1918年中國新文學誕生的一年,魯迅、俞伯平、朱自清、傅斯年相繼用白話文寫作。文言文和舊文學迅速衰落,白話文逐漸應用到寫作和日常的教學中,沿襲到現在。新的文學更加接近大眾的生活現實,文學體裁百花齊放,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喜愛。

    毋庸置疑,白話文代表了正確的歷史潮流方向。

    二.打倒孔家店

    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的思想流派有儒家、法家、道家、佛家。兩千年漫長的歷史裡,儒家和法家早已被統治者融合成帝王術,運用得爐火純青。道家、佛家被浸泡在民間宗教、法術、占卦...的大染缸裡面也弄得腐敗不堪。

    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就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只有少數“異端”敢於對儒家發出反對的聲音,例如東朝的王充和明末的李贄,都很快被社會主流壓制。

    五四運動首當其衝要清算影響力最大的儒家思想。許多知識分子對儒家發起抨擊。

    陳獨秀認為,儒家宣揚的溫順謙,使國人軟弱,不利於在現代世界生存;儒家的基礎是以家庭和家族為本位的,不適用於現代個人主義;儒家講究把人劃分為三六九等,跟人格獨立和國家的民族共和不相容...

    魯迅也都加入了對儒家的批判,他在1917年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寫道: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書都寫著“吃人”兩個字。

    魯迅

    吳虞解釋了魯迅這段著名的話:最熱衷於講道德仁義的人,其實是最殘酷的食人者。

    顧名思義,那些封建統治者,最喜愛風渲染這一套,其實都是殺人不見血的混賬東西。

    有人想打到孔家店,也有人擁護孔子。來自英國的哲學家羅素經歷殘酷的一戰。痛定思痛,他認為雖然跟西方的愛國主義相比較,儒家孝道的危害小得多了。狂熱的愛國主義導致了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生靈塗炭。

    事實上沒錯,是極端民族主義在巴爾幹半島點燃了一戰的戰火。但當時的世界是赤裸裸的弱肉強食,大部分知識分子都不接受羅素的建議。

    現在復興儒家思想的呼聲不絕,究竟應該捲土重來,還是把孔子放到博物館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五四運動中,知識分子的觀點碰撞仍能給我們不少啟發。

    三.東西方文化的論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歐洲遭到嚴重的破壞,迎來“諸神的黃昏”。西方的歷史學家、哲學家認為,西方的物質科學文明有著根本的缺點。代表和平主義的東方文明,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在這場戰爭後被西方哲學家所重視。

    梁啟超參加了一戰後的巴黎和會,跟歐洲的哲學家、政商領袖、文學家進行交流,他們的認為戰爭宣佈西方文化的破產,希望從中國文化獲得新的智慧,糾正自己文明的缺失。

    因此梁啟超就認為,一百年來物質的進步比起三千年加起來的還要多,人類不但沒有獲得了永恆的幸福,反倒是帶來了更多的災難。謳歌科學萬能的人,都誤以為“科學萬能論”是真理。梁啟超不僅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西方文明的破產,更證明了科學文明的失敗。

    梁啟超(前排中),蔣百里(前排左二)、張君勱(前排左四)、丁文江(後排左二)。民國知識分子群體曾在2

    新儒家代表的梁漱溟指出,東西方文化其實是遞進關係。世界的文化演進順序先是西方的文化,然後是中國的文化,人類最後的歸宿是印度文化。諸如梁漱溟之類的新儒家人物,他們都是堅定的傳統衛道者。梁漱溟認為中國的儒釋道文化是早熟品,現在只是還沒到人類真正需要的時代,換而言之,東方文化要比西方文化優越。

    1922年-1923年的科學與玄學論戰,就是東西方文化論戰的延續。此番論戰是科學派、玄學派的思想論爭。主題是科學與人生觀的深度探討,而且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科學的發展究竟能不能圓滿解決人生的所有問題呢?兩派都把各自的言論演講發表成書籍出版,但最後的結果是雙方都沒有輸和嬴家,問題不了了之。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國,跟美國打起了貿易戰,科技強國是說一不二的真理。但科學是否萬能,還有待時間驗證。

    尾聲

    馮友蘭的徒弟馮契先生指出:“‘中國向何處去’這個時代的中心問題在思想文化領域中表現為‘古今中西’之爭。”

    五四運動正是為解決這個根本問題而生,有的人認為這是一場中國的文藝復興,有的認為是中國的啟蒙運動。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思想文化變革。

    大師們的唇槍舌戰,時至今日依然發聾振聵。

  • 11 # 乾枝梅29

    我想,這個問題幾十年的事不必要再提,過去事情,就讓他過去!想的多了,難位自己!何必?[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 12 # 滄桑短笛

    一、歷史與現實

    說傳統文化,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共識一個說法: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5000年傳承不斷的文明(簡稱中華文明5000年)。但是,卻很少人同時承認,“中華文明5000年”的論斷,是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的研究成果。對中華文明的研究、論斷、展望等等,最高水平的兩個人,一個是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一個是日本歷史學家池田大作。

    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居然沒有一箇中國曆史學家可以比肩這兩位。

    同位英國曆史學家,馬丁雅克斷言,與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民族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西方的羅馬帝國、壓力山大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還有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等個個都是強悍無比。但是,這些強大帝國在衰弱後基本上都是飛灰湮滅後世很難再崛起了。中國歷史上的強大帝國,如秦帝國、漢帝國、唐帝國、元帝國、明帝國、清帝國等也會衰弱。但是在衰弱之後,會不斷的重新崛起和復興。

    然而,在中國國內呢?打著“民族服飾”幌子的漢服此起彼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漢朝被不斷吹捧。“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霍去病800勇士就能殺兩萬匈奴”。在這種弱智的民族血緣概念吹捧下,誕生了多少抗日神劇?(抗日神劇被日本人做成漫畫,在全世界羞辱中國人)

    二、優秀傳統與乏善可陳

    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無可爭議。夏啟就開始建立國家,秦始皇在公元前就建立了“現代化”的中央集權郡縣制國家。商鞅變法在公元前就建立了一個法治社會。方塊字、長城、大運河、攤丁入畝等等,哪一個不是遠遠領先於世界其他文明、其他國家?這才是真正優秀的傳統文化。優秀不是靠理論到理論的空談。優秀的文化必須也必然有傑出的歷史成就為佐證。

    但是,在中國的史書裡,這些都是罪惡。秦始皇、隋楊廣、清雍正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暴君,諸如焚書坑儒、孟姜女哭長城、長平之戰坑殺40萬降卒,楊廣下揚州看美女,雍正是矯詔篡位等等,“傳統文化”把中國歷史上的成就幾乎統統抹黑。

    而傳統文化吹捧的。比如舉孝廉、比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道德等等,哪一個是可操作的?諸如三字經、弟子規、甚至連女子三從四德都拿出來吹捧。難道現代中國還要搞貞節牌坊嘛?

    三、砸爛孔家店

    五四運動的兩大口號,“反帝反封建”、“砸爛孔家店”,是歷史事實。新中國的建立,原本就是從“反帝反封建”、“砸爛孔家店”起步的。“回顧”不是否認歷史。“孔學名高實秕糠”。秕糠,秕子和糠,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難道還有異議嘛?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願生活在新中國的我們,永記不忘。

  • 13 # 獨空100276630

    中華文化有著很厚歷史積定,五四這動是反帝反修學生運動,同時就有東西文化碰撞,在但是社會大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去粗取精,結合中國古典文化與近代文化並融,推動了文學發展歷史。

  • 14 # 王珂巴巴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不成問題。但走上近代社會後,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

    中國傳統文化有數千年曆史。時間長,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增加一些東西,因此內容十分豐富,構成成份極其複雜。有許多東西是好的。有許多東西是糟粕。而精華與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塊。這使後人感到困惑:想說愛你,又不容易。因為分明有著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來。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許多至可寶貴的東西。

    不能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複雜的這個特點,令後人感到十分尷尬。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一個原因。

  • 15 # 63840419257

    我認為傳統就好像自己的祖宗,可不能忘本。最起碼是不能忘記。歷史是繼往開來的。同時要奮發圖強原原不息持之以恆的努力發展,不斷突破瓶頸,並應該有所領域空間的擴充套件!

  • 16 # 國畫家範權

    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一次愛國運動。活動精神是“愛國救亡,民主科學,文化啟蒙”。此時的新文化運動已經為中國社會思想界注入了新鮮空氣,五四運動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並且至今影響深遠。他在思想領域用西方文化思想對舊中國傳統文化積弊,進行了一次反思,對民族精神沉淪,進行了一次拷問,為新中國的誕生帶來了生機。五四運動對中華文化的復古思潮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引起中華文化較為劇烈的震動,在對舊中國傳統文化清理糟粕的同時,中華文明的傳統根基也受到了藍色文明的衝擊。也出現了馬克思說的“把髒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現象。比如中醫在此就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中醫理論在這次衝擊中幾乎不堪一擊,傳承幾近斷代。今天我們從大國向強國邁進的同時,黨中央提出來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前三個自信的基礎。他需要我們回過頭來冷靜審視傳統文化,重新梳理傳統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對人類精神寶庫的貢獻,尋找對今後發展的原動力。

  • 17 # 學農知農

    五四運動,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傳承、弘揚、發展,這是不言而喻的。在一百多年的五四運動的感召下,譜寫了大量的愛國樂曲。愛國是國民每個人最神聖的使命。愛國的道理只說是不行的,應該以實際行動來驗證你是否真的愛國,行為就是最好的驗證標準,無論你說話,做事,做人等都應和愛國緊緊連在一起。面對誘惑、突發危險事件、自然災害、違法行為等,你的立場是堅定不動搖地挺身而出,不惜犧牲自己生命呢?還是瞻前顧後,做見風使舵的牆頭草呢?甚至還是助紂為虐,胡作非為呢?你的一言一行都能見證你愛不愛國,不管你行為驚不驚人,貢獻大不大,只要是愛國,都值得頂贊,反之,則遭人唾棄。所以,傳承五四運動精神不能只掛在嘴上,而是要有擔當,有正能量的行為,我想。

  • 18 # 老夫沒文化

    回顧五四運動,我們應該對傳統文化有怎樣的態度?

    題主,俺來說說個人的態度。本題提的傳統文化應該是指儒家文化為主麼?還是廣義的中國古代那一套文化統稱?

    總之,俺個人認為五四運動只是從文字上反了古文,就是改變了書寫方式,讓所謂的文化載體文字便於學習了而已。而到今天看來,五四運動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禮教。

    因為到現在,你看咱們中國人做事和思維邏輯還不都仍然是被傳統文化左右麼?

    這個問題太大,俺來縮小一下,說說俺的態度應該更直接明白。

    例如傳統文化裡有一句鼓勵讀書人的“學而優則仕”,古代文化代表讀書人,頭懸梁錐刺股,夜點明燈下苦心,就為了書中的黃金屋。學習讀書就是為了中秀才中舉人最後考中進士,金榜題名,無非就是為了做官。

    讀書在傳統文化裡就是升官發財的一個通道,所以學而優則仕。

    現在呢?社會從三百六十行衍生出三千六百行了,看每年的公務員考試,看擠在這條通向仕途的官道,數千人競爭一個崗位。這種對做官趨之若鶩的新時代讀書人,做官了幹什麼?真的是信誓旦旦地為百姓服務的麼?你知道的。

    今天擠在考公務員道路上的這些人,這和傳統文化裡的學而優則仕有什麼區別?

    再看看我們的父母大人們,在不經意間還是言談盼望自己孩子,考上名校後,能去當官,因為當官優於各階層的人員呀!如果當官就是焦裕祿一樣的兩腳泥整天泡在農田跟農民一樣,那麼還有這麼多名校大學生往官道上擠破頭麼?

    傳統文化裡“是官就比民高”這種官本位思想,沒有被五四運動徹底顛覆摧毀,所以俺覺得傳統文化裡這些糟粕現在應該顛覆摧毀了。不能再讓這樣的傳統文化繼續為害下一代了。以上僅是個人態度,你如果覺得太行讀評說的還不錯,別忘記點下右上的“關注”,謝謝!

  • 19 # 使用者8108328306380郝

    五四運是中國近代史上僅帝反修的解放思想運動。要以現代的眼光看待認識傳統,去其槽粕,吸取精華。堅持原則,敢於創新,勇於進取,振興中華。

  • 20 # 猛禽950

    本人很有限的知識來回答這個問題,總是感覺,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一場學生運動,然後又掀起全華人民聲源的一場政治鬥爭,是五四運動喚起華人民的覺醒,是五四運動喚起華人民反帝反封反壓破,是五四運動號召華人民要團結,一至對外,至於五四運動對中國文化有沒有影響,影響肯定是有的,這個影響就是,努力學習先進的東西,發奮圖強,只有國家強大,國家和老百姓才能過好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子最近兩年價格會上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