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水河邊207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句話,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便很好的詮釋了這八個字的含義。

    這是一本聽到名字就令人顫抖不已的書,他撕開所有人類偽裝,赤裸坦白心跡,這就是太宰治本人的自傳,一個人渣、無賴,一個人想死的人的自傳。

    太宰治的死顯得庸常,他就是想死,彷彿隨便找到一條臭水溝跳進去就好了,不在乎任何人對他的看法,他自導自演卻不需要任何觀眾,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太宰治就是這麼一個人。

    他說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啊,一個對世界觀察入微的人,偏生敏感如玻璃,一觸即碎,如果說作家分為消極與積極派,無疑,他就是負能量爆棚的自殺狂魔。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巔峰之作,但也有人讀完後表示並沒有看太懂,或許不同的人在其中接受到的資訊是不同的,需要你本身有一定的經歷和閱歷。

    我不建議年輕人讀這本書,消極、偏執。

  • 2 # 鍾靈毓秀業有成

    《人間失格》是日本

    著名小說家太宰治

    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

    發表於1948年,

    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

    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

    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

    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

    人生與思想,

    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

    藉由葉藏的獨白,

    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

    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年,

    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本書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

    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

    經歷自我放逐、酗酒、

    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

    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

    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

    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讀完《人間失格》,

    我被救贖了。

    之前難以言表的痛苦,

    被太宰治述說出來,

    真是痛快!自虐般的快感。

    《人間失格》有著十分積極

    的意義,它把問題說了出來。

    它的代入感很強,讓你自我

    代入去發掘自己的問題。

    至於你發現了問題,

    是抑鬱悲觀,

    還是下定決心去解決問題,

    不是小說能決定的。

    發現問題,是很重要的。

    如果連問題的存在都不知道,

    那怎麼去解決呢?

    我覺得每個人心中

    都有小小的隱疾,

    明明衣食無憂,

    和周圍人相處愉快,

    過著別人眼中幸福的生活。

    但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

    不是很開心,

    也說不上來有什麼煩惱。

    這個時候發現問題,去改善

    自己的心理狀況不是很好嗎?

    《道德經》中說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萬事萬物都是相互對立

    且互相生成的。

    只看到了消極和陰鬱的

    自暴自棄是一個角度,

    同樣這樣的角度有利於

    自我反省和警示自己。

    這也是一種難得好處。

  • 3 # 最後的談話

    他的作品對於性格相似的人來說心靈很容易被打動,社會和時代總是在忽略我們這些心靈敏感細膩,性格憂鬱怯懦的人。因此我們才會與紙筆為伴,書寫自己隱藏在心底的情感。

    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失去做人的資格,其實大部分原因還是來自這個社會,但是我們根本無法改變社會,所以只能把一切罪責往自己身上攬。

  • 4 # 前路昭然

    太宰治文學作品主人公中大多是帶著“體會到自己罪”意識的。太宰治青年時代曾參加左翼運動,在此期間他體會到作為地主階級的自己與革命者甚至普通民眾的不同,彷彿就是一個天生揹負著罪惡感的人。再加上後期幾次三番自殺時都將女性捲入其中,這都加深了他生的罪惡感。這種罪的意識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比較明顯,並顯著影響了其後期創作方向。

    由於這種罪意識的強烈,在小說《人間失格》中可以讀到“我想死,我必須得死,活著便是罪惡的種子”這樣的話,所以讀者在後期作品中不斷地能讀到關於死亡,自殺的描述。而“死亡”、“自殺”更是成為了太宰文學的基石,一直貫穿於整個文學創作中。基督教中,罪和罰是相對的。僅僅以頹廢墮落的方式來懲罰自己罪的苦痛是不夠的,當在現實面前死亡也變得不那麼可怕的時候,太宰治筆下的主人公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從對現實生活的恐懼,到生而為人的虛無感負罪感,因抓不到生活的意義而墮落頹廢,終至死亡,這便是太宰文學的整體脈絡。

    身邊看過的朋友大致分成兩類。一種和我一樣從書中讀到滿滿的絕望,嚴重的甚至想過自殺,(千萬別有代入感。)另一種則是毫無感觸,覺得整本書都是無病呻吟,活著不好嗎?為什麼要自我墮落?(朋友評價)

    作為故事《人間失格》很出色,可這本書幾乎是太宰治的自傳!我只覺得殘忍。

    如果你心理承受力強大那麼可以讀一讀,反之就別讀了。整本書都是講述一個自甘墮落的人的不幸遭遇。

    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一切都會過去的。

  • 5 # 老崧

    看完了對《人間失格》的評價,發現評者的認真度與用心度都非常高。

    由此想到了馬斯洛的五層需求中的被尊重的需求,對應著【仁義禮智和信】中的義字文明的需求。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舉義之人,不僅自己重視自己,別人同樣重視自己,因為義是人心所趨。

    《人間失格》這本書所描述的種種心情,都是自我人格境界修煉還沒有達到義字文明的程度時的種種不適。

    在【仁義禮智和信】揭示的自我人格的遞次修煉中,首先要修的是源於客觀真實的各種認知,反應在人際中相當於以科學為指導的不打妄語。這就是信字文明的要求之一,當然也有通訊的方式與速度等等。

    其次就是修煉建立在信字文明基礎上的和字文明,關於心靈的多變性與安全保護的系統性的人心組織,充滿了系統內部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系統之間的爾虞我詐及利益長短的運用。比如守信限於生存系統內的團隊合作,而系統之間有核心機密的保護與爾虞我詐只關乎利益,不適用於守信,提倡守義超越守信。

    再次就是修煉整合信字文明與和字文明的自我認知體系的系統化,不僅要自洽,還要為成功的他洽和續洽打好基礎,這就是智字文明的修煉。

    在自我人格修煉中,自洽完成智字文明的修煉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將展開他洽能力訓練。

    他洽能力的第一關,就是對秩序的根源性的認知,能夠從混沌中尋找到規律,能夠將混亂轉化為有序,並且這種有序符合人性的需求,這就是關於禮的能力訓練。

    他洽能力的第二關,就是能夠感受人心人性,探析人心與人性(人間失格的作者止步於此),並且找出人心之所趨(就是人心的遞生秩序),然後將人心所趨的內容融入已身,成為自己的行為與能力(這就是人間失格作者欠缺的臨門一腳)。這樣自己就成了義的化身,必然自己覺得具有使命感,而且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他洽能力第三關,既然自己已經成為義的化身,那麼就必須達成義的目的,不惜奉獻與犧牲。義的目的達成之後,要反饋這過程中的奉獻者與犧牲者。這就是仁字文明的主要內涵:奉獻與犧牲。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仁字文明,是一切美好文明的生髮的源泉。大到社會,小到家庭,缺它不行。

    在學習人格自我完善的教育中,《人間失格》是比較好用的反面教材,能夠催人奮進。

  • 6 # 小小狸狸狸狸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海狸君當時想,一個人得自卑到什麼程度,才會覺得做人都是一件值得道歉的事。

    於是,我搜索了太宰治。

    他的一生充滿了頹廢陰暗和消極的暗色調,曾先後自殺 5 次。

    第一次自殺是 20 歲,因為崇拜大作家芥川龍之介,所以用和芥川同樣的方式 — 吃安眠藥,但因劑量小活了下來。

    21 歲的時候,他再次自殺。這次是和銀座咖啡館 19 歲的女招待田部津子。他們在鎌倉的七里濱海岸吞安眠藥雙雙自殺,太宰治活了下來, 田部津子死去。

    28 歲是第四次自殺,他和小山初代相識並同居。後來太宰治得知她曾與他人發生過性關係後精神崩潰,遂約好去溫泉服安眠藥殉情未遂。

    最終在《人間失格》完成一個月,他第 5 次自殺,成功。

    海狸君想起史鐵生曾說:“寫作者,未必能夠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能塑造出真實的自己。”

    這句話,放在太宰治身上,顯得尤為合適。

    可以說《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幾乎就是太宰治本人。

    所謂的世間,不就是個人嗎?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

    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

    人生經歷和感悟巧妙的編排在了主人公大庭葉藏身上:

    出生於一個豪華而粗鄙的家庭,一生中五次自殺,最終投水自盡,講述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在故事的前半段,海狸君總有種“這個人自暴自棄,活該被厭惡”的觀感。

    他太早熟、又太敏感,一個小小的身軀帶著極大的負面情緒,如此死氣沉沉讓人聯想起日本民族自帶的病態印象。

    可是太宰治在少年最後的成長中,又給予了我們正視這個社會的啟發,他在與朋友交談中說“你說的世人,不就是你自己嗎?”

    大庭葉藏的一生,都與這“世間”息息相關。

    他童年不惜扮醜,來討好這“世間”,後期也為這“世間”的模糊而感到恐懼。

    自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不斷沉淪。葉藏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最終一步步地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儘管《人間失格》喪了一本書,但太宰治並沒有傳遞“負面情緒”,可怕的是代入感。

    讓你在經歷了類似的情景後,回到書中去感受他,就像和一個你過去的老朋友侃侃而談。

    一戴上面具,就再也摘不下來了

    葉藏一生最大的不幸在於壓抑自己的內心去討好別人,朋友們越喜歡這個假扮的他,他越惶恐。

    書中這樣詳細地描繪葉藏的心理:

    “隨便好了,反正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讓我快樂起來。但與此同時,別人送我的東西,無論多麼不投我所好,我也不會拒絕。對討厭的事物不敢明說,對喜歡的事物也像做賊似的畏畏縮縮,惴惴不安,令我倍感痛苦,而這種難以言喻的恐懼又使我苦悶不已。”

    “我想到一個好方法,那就是假痴假呆,詐啞佯聾。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儘管我對人類極度恐懼,但似乎始終割不斷對人類的緣情,於是藉著裝傻這一縷細絲來維繫與人類的關聯。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暗中則是拼著死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才艱難萬分做出這樣的奉侍。”《人間失格》太宰治

    葉藏的那種悲觀、脆弱、小心翼翼與敏感,連幸福都覺得像棉花糖一樣,都不敢觸碰。

    感覺很像是海狸君第一次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一直希望獲得父親的關注,但父親更關愛病弱的妹妹。

    直到有一天,在遊樂園裡,她靠模仿小丑做出鬼臉贏得了爸爸的一個笑容。

    從此以後她一生都活在討好別人中:交往了多個男友,無論對方如何辱罵她,毆打她,只要能跟對方在一起,她都願意拋棄尊嚴,做任何男友需要她做的事情。

    她說:“即使捱打,也好過孤零零的一個人。”

    最終,她覺得自己“人間失格”了,和曾經自殺身亡的作家男友一樣寫下“生而在世,我很抱歉”這句話後,渾渾噩噩地度過了餘生。

    他們從未真實地活著,長久之後真實的自我被偽裝的面具逐步取代。

    所以,一個人的時候總是空虛得要命,喪失理智,墮落沉淪。

    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為了生存,披著小丑的外衣,耍著雜技,賣力表演,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討好他人;

    用搞笑與漫不經心掩蓋內心的創傷;

    偶爾假裝無所謂與玩世不恭忘記自己人之為人的侷限、失敗與困境……

    帶上虛偽的面具,直到自己也忘卻真正的模樣。就這樣遺世獨立著。

    《人間失格》這麼喪,憑什麼還這麼流行?

    毫不誇張地說火,《人間失格》沒有“正面形象”的主角,“墮落壓抑”,“自作自受”。

    但這並不妨礙它剖析人性中的某些現實,乃至誘發讀者進行比對和思考。

  • 7 # 譚子在這裡

    我不相信神愛世人,只相信神的懲罰。所謂信仰,不過是為了接受神靈的鞭笞而在審判臺前低頭。我相信地獄的存在,卻絕不相信有天堂。

    我第一次看《人間失格》,是在自己高中的時候。當時讀完第一遍,沒這麼看懂,小小的腦袋裡有大大的疑問。最令我感到迷惑的,就是裡面的人物動機。比如:

    在葉藏短暫的人生裡,他真正感受過快樂嗎?哪怕就那麼一次也行…我不理解,為什麼在葉藏煎熬而短暫的生命裡,令他感覺到最安全的居然是妓女。妓女的人生讓他覺得自己和他們是同一種人,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掙扎。葉藏對自己的父親沒有愛,只有敬畏和敏感。他沒有朋友,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愛他,在乎他。也沒有值得他去愛的人說起葉藏的孤獨,我也是無法去理解,他一個人在漆黑的漫天大雪裡,一邊往藥店走,一邊咳血的樣子。

    在當時的我看來,葉藏的人生對我來說是那麼的遙不可及,是和我完全不相交的一種人生。

    但是慢慢隨著我長大、畢業、走向社會,我想起了高中時候讀過的這本《人間失格》,當我再次翻閱它時,我忽然漸漸開始體會葉藏的生活,甚至一邊讀,我會一邊把自己的生活換成他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太宰治在書中寫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該是多麼的心酸,才能在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無比可惜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

    太宰治在這本書裡,寫出了陰暗、扭曲、墮落、殘酷、真誠、細膩、感傷、無情、希望、信任。也許很多人都不曾經歷過這樣複雜的人生,也就無法感同身受。只有體會過,才明白這種孤獨究竟是什麼。

    而我現在也體會到了,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所表達出來的那種絕望和孤獨。

    當一個人出生時,沒有人知道他以後會經歷什麼,卻不停地說恭喜恭喜。

    當一個人死了,沒有人知道死後的世界,卻一個勁的道可惜可惜…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愛是一種能力,學會愛,擁抱愛。願每一個葉藏,都能愛自己、愛對方、愛世界。

  • 8 # 使用者30211141371918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第一次看到這些話,我竟喜極而泣,我不知道為何,只覺得身上每個細胞的液體都要湧出來,心臟某個地方像是被人揪住,狠了命的扯。

    或者,我應該說:啊,神,終於有人懂我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太宰治這個日本作家,一個從小就有抑鬱症的人,一個喪文學的大家。

    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一本描述太宰治生平的書,封面上彎彎曲曲,極度扭曲地寫著: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

    當時,我就哭了,無力感從心底鑽了出來,莫名其妙的,我有一種預感,這個人是跟我一樣的。

    看過《人間失格》的人幾乎認為這本書的主人公其實就是太宰治本身,也有此書是太宰治自傳的說法。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加了解主人公葉藏的悲哀,也會更加明白為何作者太宰自殺的命途。

    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作為人的資格。

    從太宰生前曾經自殺過五次,似乎從某一角度說明他認為自己已經喪失作為人資格的說法。

    這本小說代入感很強,但是如果沒有真正承受過葉藏的經歷,就不會受太大的影響。

    讀完《人間失格》後,對人類某些行為會有一定的反省,然後跟木心先生一樣發出感嘆:原來你們什麼都不知道啊!

    是的,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不止是失去做人的資格,還有這人間已經到處是虛偽欺騙了,以及人性的黑暗,壓抑和無奈已經慢慢堆滿心頭了,卻無人能懂。

    而我們,仍舊渾渾噩噩,終日不知夢為何物。

    “我實在走投無路了,如同阮籍窮途之哭,其實哭也解決不了問題,唯有死才能得到解脫。”

    我理解中太宰應該是這樣的無奈與痛苦的。

    《人間失格》到底說了個怎樣的故事呢?

    主人公大庭葉藏,生於一個家風嚴謹的日本家族,從小他便發現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

    葉藏以為天橋複雜的結構是為了讓車站像國外的遊樂場那樣妙趣橫生,地鐵的建造僅僅是覺得坐地下的車比坐地上的車更有趣。

    但實際上,公共設施的誕生都是為了方便人類活動。

    “不吃飯會死的,”在他眼中,這無疑是一種恐嚇。

    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我不知道人為什麼活著,我的幸福觀和世人的風馬牛不相及,我很不安。

    看吧,我們的主人公就是一個頭腦古怪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所以為了討大人們的喜歡,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扮演小丑來逗笑。

    故事開始了,面具一旦戴上,葉藏再也摘不下來,他必須收起自己所有的意願,去當家人、僕人以及同學的笑料。然而假的永遠真不了,他被識破了,為了掩飾,他又必須哄好這個拆穿者。

    假裝對他好,假裝關心他,安撫他,顫慄度過初中後,認識同為畫畫的學生堀木。

    後來一步步跟著堀木墮落,因為整天戴著面具做人太辛苦了,所以葉藏用酒精麻醉自己,用女人安撫自己,他有時覺得自己真該去死,做愛醒來又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連畫畫都丟掉了,肉體都拿去賣了,靠女人生活。

    酗酒,賭博,做愛,吸毒,要整天為金錢奔波,雖然後來葉藏最後一任妻子良子出現了,但還是拯救不了他,因為良子被歹心的商人玷汙了。

    葉藏是如此與這個虛偽的世界格格不入,他正深處在人間的地獄中。

    正如後記老闆娘所說的:我認識的小葉非常坦率,也十分機靈。

    要是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是他喝了酒,也依然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人間失格》在描述一個抑鬱症患者對人間的感知,,它借一個受害者的口吻來講述人類的醜惡,自私自利,好逸惡勞……同樣,我也不覺得現實的太宰治是個帶壞頭的作家,他只不過自殺了,去尋求解脫,但更重要的是他終於能替自己做一回選擇,終於不用帶著面具生活。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受:我為什麼要活著?來到這個世界我能做什麼?

    《人間失格》問的就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我不希望面前的你選擇跟太宰治一樣的道路,逃避殘酷的現實與自身力量的不足,須知存在的就有存在的道理,倘若不能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個普通人。

    因此,回到開頭那句話上,對於“我很抱歉”,我更傾向於我個人理解,是對世間虛偽混亂的人類行為的無奈和痛惜,是站在局外人角度,我沒辦法改變這個世界,沒辦法拯救你們,我感到很抱歉。

    書裡有大量作者的心理獨白,不乏灰暗頹廢之感,而且讀者很容易不知不覺深陷劇情之中。

    他來自地獄,去往天堂,路過人間。

  • 9 # 讀點古文

    《蓄犬談》中,太宰治曾提到過,“藝術家本應是弱者的夥伴-------弱者的朋友。”太宰文學被譽為“弱者的文學”。懦弱,是太宰治的出發點,以懦弱為武器,對偽善社會的公開宣戰。

    太宰治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出身豪門,立志文學,大學時積極投身於左翼運動,中途脫逃;生活放蕩不羈,卻熱衷於《聖經》;五度自殺,四次殉情未遂。。。。。。。一生的心理軌跡,勾勒出葉藏的三篇手稿。

    生而為人,《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出身於封閉式鄉下家庭,周圍冷漠的環境中,他過分早熟地剖析著他人的內心深處。自少年時代起,就反覆經歷了對至美的憧憬和悲慘的失敗。完美無缺,或徹底破滅,糾集了太宰治一生的純粹與脆弱,青春的集中寫照,少年的敏感,也使得其被譽為永恆的“青春文學”。

    《人間失格》,與其說是圍繞著主人公阿葉的私小說,不如將其視為太宰治的一本自傳。身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孤獨寂寞的世界,感情漸漸麻木,亦至於連最基本的飢餓感都毫無概念。正如阿葉所做的,太宰治逐步把自己包裹進僅僅屬於他的世界,對待旁人,唯有唯命是從的敷衍和應付。

    魯迅先生曾說過,精神的潔癖,讓像太宰治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麼,卻又沒有方向。他的痛苦在於他用心看著黑暗的世界。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滿恥辱。”《人間失格》的第一句,便是太宰治的親身感悟。在《二十世紀旗手》中寫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生而為人,卻對人類的滿腹恐懼,對人類的最後求愛,便是在生活中飾演的丑角,偽裝成天真無邪的樂天外表,把自己一步步徹底打磨成搞笑的畸人。

    生而為人,究竟是否應該感到抱歉?降誕於世上,生活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究竟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活在世上,是不幸的,需要承受的東西,即使面對他人,也會無緣心生畏懼。活在世上,亦可以是幸運的,有著承擔一切的機會,不也是一種幸運嗎?

  • 10 # 明月曾照彩雲

    人間失格一書,我看完以後沒有太多感觸,本以為會就此結束。沒想到大約一個月以後,日子開始變得壓抑,對待生活的方式開始改變,書中充滿的負能量開始流入生活。我用了很長時間才把思路扭正過來。書裡對人生的認識我認為我們應換個角度去理解,我們應不斷避免自己與大庭葉藏的思想重合,讓我們的生活向溫暖的方向前進。大庭葉藏的人生從小時被猥褻開始一路悲劇,他甚至沒有擁有過自己一刻的自己的人生,永遠在考慮別人的感受,人生始終屬於自己,旁人對自己的認識我們不應看的太重,我們身為獨立的生命體,我們不為任何人而活。

  • 11 # 石埡閒談

    在談感受之前先談一下日本文學和中國文學之間的區別,理解這種區別才能明白《人間失格》所要表達的主題,以及感受。 中國文學的特點是道德說教佔據主流,這個和中國的儒、釋佔據文化主流密切相關,而日本在江戶時代後,在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的引領下,日本文學便日漸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已獨特的文學審美以及文藝理論,並開創了自已獨特的文學創作道路。日本文學一個最顯著特點是“物哀”,即哀物之情,哀物之心,小說表達的主題並不以道德說教為主,而是以觀照人情人性本來為主,將這種人情人性本來視作一種“真”,一種“美”,並將這種‘真’“美”作為審美客體進行欣賞。而這種人情人性在華人看來就是離經叛道,違揹人倫。而華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也是基於中國傳統的宏大文化道德觀來判斷。《人間失格》裡的主人公在華人看來就是一個對家庭對情人不負責任的渣男,但在日本人看來則只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這樣的人在人間已經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但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一種獨特群體,人們是無法迴避的。如果中國文學則要對這種文學進行一個完美收尾,比如浪子回頭,以迎合傳統道德觀。但在日本,就是這樣赤裸裸暴露在眾人之下,任人觀照形成這種“失格”痛苦的根源,以及思考生命痛苦的本源。這本書實際上是太宰治對自我經歷的一種剖析,差不多算半自傳體。在我看來,但凡有靈魂會思考的人都有痛苦,這種痛苦是一種源自對生命思考的哲學之痛。不配擁有人的資格,並不是世俗認可意義上的人,並不是一個人擁有家庭,擁有事業,能承擔各種社會責任就是合格的人,而是一個人能否在深層次的精神世界中擁有獨立的人格,能否形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能否在基於獨立的精神人格之下實現作為一個人反哺社會的現實作用,否則,即便是有權有勢妻兒成群,哪麼也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這才是太宰治痛苦棄世而去的根源。

     

  • 12 # 火鳳凰126077833

    就一個渣男,最後得糟報應的感覺,書中葉藏騙女人的錢色,連孤兒寡母都不放過,最後那樣的下場活該,哪有那麼多含義,生活中這樣的渣渣到處都是,過渡的放縱自己傷害別人,自己心又是玻璃心,搞的自己好像還是受傷的那個,就像女人的朋友圈,“終究還是一個人背下了所有”。靠!

  • 13 # 眼裡有星星的人

    可以算是太宰治的自傳。以下觀點還是結合葉藏跟太宰治本人的經歷來說太宰治這個人的。他家條件非常好,但不好的一點是,家裡太多孩子,父親的關注不在某一個孩子身上。小時候的太宰治可以說是缺少父愛的,於是為了讓父親更多的注意自己(獲取更多的父愛),太宰治從小就有了討好型人格,這點書裡也有提到過。

    小時候的太宰治總是在想方設法的成為父親嚴重的好孩子,年少的他根本不算叛逆,真正的叛逆應該是選擇搬出去離職成為作家的時候吧。

    太宰治的妻子跟文中的完全不一樣,現實生活中的妻子對太宰治完全是相當寵溺的那種;好像除了中原中也打過他,其他人對他也是相當友好的,畢竟要啥有啥嘛。

    但這樣一個順風順水的人卻還是要寫《人間失格》還是要一次次的自殺。我想可能還是跟他的童年有關,一個渴望得到父親的愛而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小孩,基本上是不太有可能去表達真實的自我的。說點真實的案例啊,討好型人格的人,一般都很敏感切敏銳,總是把別人的感覺看得很重,為了討好別人,總是會選擇壓制自己。一個人如果長期無法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很容易出問題的。而太宰治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就算中原中也對他相當不客氣,他還是能給他錢花。個人覺得(還是有心理學研究做基礎的啊),太宰治一直有自殺的念頭跟他長期無法表達真我,一直在扮演別人喜歡的角色有關,長期這樣的折磨,他始終無法確定真實的自我到底是怎麼樣的。

    好了,不過多的說他了。《人間失格》恰恰是他在給世人一個“合理的”解釋吧,現實中妻子對他寵溺容忍,加上高富帥小有名氣有順風順水的人生,人們做夢都不可能相信這樣一個人會想自殺。但書中葉藏的老婆“背叛”了他,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卻都背叛了他,於是葉藏有了墮落的藉口,甚至有了瞭解自己生命的藉口。

    太宰治有可能就是想要借書給打中一個交代吧,真實原因或許他自己都說不清,一個幸福美滿的人自殺,這種事一定是不被理解的,但說是寫書太入戲,可能還是會被理解的,於是《人間失格》就特別想他的自傳,當然,這部分僅為個人猜測。

    至於這本書為何評價高,可能是因為這是他死前最後一本書,可能是書商出於炒作的目的吧;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裡表達了很多太宰治的真實想法吧,早些年,他的文章都是很積極向上的那種,當然只是純粹為了賺錢。《人間失格》相對陰暗很多,但也為研究他自殺的真實原因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綜上,如果非要說這本書的價值在哪?我想樓主可能需要先去了解太宰治這個人的生平還有就是去看他生平的著作吧。

    ps:給個小八卦,也是我覺得太宰治應該很自負的原因。他的文章沒有被川端康成看上的時候,他曾經寫信去罵過人家,可能是在討好型人格的驅使下,後邊他也有寫通道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可以美白的方法呀!天生黑的那種。護膚品之類有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