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然然看劇

    據說呂布當年被董卓派去挖茂陵(漢武帝的墓),當年漢武帝年老的時候 大修方數,請了無數道士煉藥就為長生不老,所以很多人相信他成功了,只是沒來得及吃就死了,而藥就在地下,跟秦始皇的傳說如出一轍,估計一個人編的。

    不過因為董卓有個孫女叫董白,天生啞巴,董卓就想找到仙藥治孫女的病,所以派了呂 布去。據說當時挖開墓,發現了一塊絹布上面寫著:“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當然是董,十日卜當然是卓。意思是啥?董卓要掛啦。所以後面有人猜測,這呂布之所以要背叛董卓,估計跟他看了這布有關。

    電視劇中則是寫的跟一個女人有關係:貂蟬。這也是司徒王允的一個計謀。三國演義中記載王司徒為了離間董卓和呂布使出了美人計,也就是派貂蟬在他們二人之間周旋,貂蟬本就有絕世之美,董卓更是個色鬼,呂布也好不到哪去,於是貂蟬成功的破壞了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最後還讓呂布惱怒無比,以為董卓搶了他的媳婦,而董卓也以為呂布意圖染指貂蟬,二人愈加冷淡,最後呂布更是一氣之下決定幫助王司徒殺了董卓。

  • 2 # 奶香味的哈士奇2

    原因有三:一是董卓對呂布態度的變化,然因為呂布的驍勇,董卓一開始待他非常親厚,之後也經常讓他為自己守中閣,表現了對呂布的信任。然而董卓骨子是一個剛愎自用,又氣量狹小的人,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動怒,甚至曾用手戟擲呂布。《三國志》記載:“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這種情況下,呂布怎麼可能誓死效忠於董卓呢?二是呂布心懷不安,除了董卓本身的問題之外,呂布心懷不安,也是他背叛董卓的緣故之一,原來“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作為董卓麾下的中郎將,以及董卓的義子,按理說一個小小的侍婢,不至於讓呂布這麼在意,但是依照董卓平時的態度,以及處理方式,呂布應該早就意識到了,如果事發,董卓絕對不會輕饒他。而王允勸說他誅殺董卓,正好為他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法。三是呂布野心的膨脹,雖然董卓當時依舊位高權重,但是他一直以來都不得人心,敗於孫堅之手,被迫遷都長安之後,其影響又減弱了不少,反而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而呂布雖然並非什麼好人,道德觀念也比較淡薄,但是他想要不僅是高官厚祿,還有好的名聲。而與王允合作,誅殺董卓,恰好可以做到這一點——攘除奸臣的功勞,足以將他洗白,並讓他在漢室身居高位,於是他沒有拒絕與王允合作,反而背叛了董卓。

  • 3 # 時空147

    一、董卓對呂布態度的變化

    雖然因為呂布的驍勇,董卓一開始待他非常親厚,之後也經常讓他為自己守中閣,表現了對呂布的信任。然而董卓骨子是一個剛愎自用,又氣量狹小的人,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動怒,甚至曾用手戟擲呂布。《三國志》記載:“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這種情況下,呂布怎麼可能誓死效忠於董卓呢?

    二、呂布心懷不安

    除了董卓本身的問題之外,呂布心懷不安,也是他背叛董卓的緣故之一,原來“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作為董卓麾下的中郎將,以及董卓的義子,按理說一個小小的侍婢,不至於讓呂布這麼在意,但是依照董卓平時的態度,以及處理方式,呂布應該早就意識到了,如果事發,董卓絕對不會輕饒他。而王允勸說他誅殺董卓,正好為他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法。

    三、呂布野心的膨脹

    雖然董卓當時依舊位高權重,但是他一直以來都不得人心,敗於孫堅之手,被迫遷都長安之後,其影響又減弱了不少,反而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而呂布雖然並非什麼好人,道德觀念也比較淡薄,但是他想要不僅是高官厚祿,還有好的名聲。而與王允合作,誅殺董卓,恰好可以做到這一點——攘除奸臣的功勞,足以將他洗白,並讓他在漢室身居高位,於是他沒有拒絕與王允合作,反而背叛了董卓。

    電視劇中的結局和《三國演義》書中結局差不多,大同小異,都是呂布為了赤兔馬,殺死丁原,投奔董卓。

  • 4 # 聊資

    歷史上董卓確實是被呂布所殺,但是不是因為貂蟬。起初,董、呂二人的關係甚為密切,見《三國志·呂布傳》:“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說呂布是董卓的乾兒子一點也不為過。但是董卓這個人性情極為暴躁,做事情只要有一點不如他的心意,他就動則辱罵,甚至拳腳相向。一次,呂布不知因何事惹怒了董卓,董卓二話不說,竟然抄起手戟向呂布扔去。幸虧呂布身手敏捷,閃了過去,但是還要恭敬的站在一旁,堆起笑臉向董卓道歉,就好像沒發生過什麼事情一樣。呂布也是位性情中人,怎能忍受如此羞辱。漸漸地,他越來越厭惡董卓。加之當時呂布與董卓的一名侍女私通,怕被董卓發覺,心裡越發不安。終於,呂布在司徒王允、僕射士孫瑞等人的唆使下,刺殺了董卓。 時人有歌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殊不知,“千里草”、“十日卜”合起來正好是“董卓”二字。董卓竟然絲毫不知自己死期將至,真是死有餘辜啊! 不管貂蟬其人是否真的存在,關於她的傳說還在繼續。有人說她後來做了關羽的小妾;也有人說她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派人去抓她,貂蟬毅然撲劍而亡;還有人說她在呂布被殺的時候也跟著殉情了。 更為有趣的是,傳說貂蟬的故里在山西忻州,呂布是山西定襄人。當地有民諺:“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其附會大致如此。 貂蟬一生嬌豔,一生謎。香消玉隕,留給後人的只有無盡地遐想了……

  • 5 # 我是zhixian

    大家都怨恨董卓,王允(子師)就讓貂嬋是連環計,貂嬋在中間互相挑撥離間,使董卓和呂布反目成仇,最後王允和李肅又出主意,在即位臺上呂布殺死董卓。

    董卓就這樣被呂布殺死了

  • 6 # 經典2298

    呂布作為三國第一戰將,他在戰場上的能力毋庸置疑。在我看來他有點類似於楚漢時期的項羽,二人都是天下不可多得的將才,但卻都自大又缺少謀略。呂布先是拜丁原為義夫,董卓卻用一匹赤兔馬讓呂布改拜自己為義夫,二人之前的關係也是很和睦很順風順水,直到三國美女貂蟬的出現,呂布深深迷戀上了她,一心想娶她為妻,然而董卓卻是十足的老色鬼,見到這樣的尤物當然色心大起,於是不顧呂布顏面霸佔貂蟬,加上王允在之間挑撥離間,董卓呂布二人之間逐漸又了裂隙,呂布本就是個意志談不上多堅定的人,再有陳宮太這樣精明的人在此挑撥,於是最終在董卓登基九五之時將其殺害。個人覺得呂布殺董卓其一因為美人貂蟬,其二因為周圍人的慫恿,畢竟呂布骨子裡對董卓還是有些懼怕的。呂布最終被曹操所擒也正是因為自大聽不進他人計策,最終落了個三姓家奴的惡名!

  • 7 # 日月盈昃

    原因之一就是董卓是涼州人,而呂布是幷州人,但是董卓在奪取中央政權之前擔任幷州牧,由此也算幷州一系的主官,也正是因為如此董卓才有機會收羅呂布、李肅、張遼等幷州人馬。但是呢,因為董卓出身涼州,手下的大將又多是涼州人士,和呂布這些新進的幷州人士並不和睦。最典型的就是孫堅討伐董卓時,董卓以涼州人胡軫為主將,呂布輔佐迎戰,但是呂布的幷州人馬就不服涼州出身的胡軫,以至於孫堅擊敗胡軫。日後到了長安,涼州和幷州兩派系的裂痕日益加深,而司徒王允看到了機會。而王允正好是幷州人,他拉攏同樣是幷州人的呂布,而日後誅殺董卓的主力如李肅等人也都是幷州人,所以說誅殺董卓本質上就是幷州勢力對涼州勢力的一次反撲。也正是因為如此,導致涼州勢力惶惶不安,日後董卓部將李傕進攻長安,胡軫等涼州人就是和李傕一同反叛,以至於長安和漢獻帝落入涼州勢力的手中。

  • 8 # 尹老二

    歷史上董卓確實是被呂布所殺,但是不是因為貂蟬。起初,董、呂二人的關係甚為密切,見《三國志·呂布傳》:“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說呂布是董卓的乾兒子一點也不為過。但是董卓這個人性情極為暴躁,做事情只要有一點不如他的心意,他就動則辱罵,甚至拳腳相向。一次,呂布不知因何事惹怒了董卓,董卓二話不說,竟然抄起手戟向呂布扔去。幸虧呂布身手敏捷,閃了過去,但是還要恭敬的站在一旁,堆起笑臉向董卓道歉,就好像沒發生過什麼事情一樣。呂布也是位性情中人,怎能忍受如此羞辱。漸漸地,他越來越厭惡董卓。加之當時呂布與董卓的一名侍女私通,怕被董卓發覺,心裡越發不安。終於,呂布在司徒王允、僕射士孫瑞等人的唆使下,刺殺了董卓。

  • 9 # 專注影視領域

    世人都說美女愛英雄,但英雄何嘗不愛美人?就以漢末頭號猛將呂布來說,雖然此人英雄蓋世,但終究也是個肉身凡胎,在功成名就之後,為滿足自己的慾望,難免會投身到對美女的追逐中,為此還鬧出過不少的笑話。

    世人皆知呂布之所以背叛董卓並殺死他,導火索便是對大美女貂蟬的爭奪,當然貂蟬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不好說,但呂布因為一個美女跟義父鬧掰(史書上說呂布喜歡的美女,是董卓府上的丫鬟),在歷史上確有其事。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說的就是呂布這號人。

    呂布喜歡美女,家中的妻妾甚多,但姓名均未見於正史,唯一姓氏可考的是魏夫人,很可能還是部將魏續的姐妹。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呂布至少有一妻二妾,即正妻嚴夫人、小妾貂蟬與曹氏(曹豹之女)。可呂布雖然有絕色大美女貂蟬為伴,但依舊不覺得滿足,在日久生膩後,總想著“打野食”,跑外面去找美女體驗新感覺,尋找新的刺激。漸漸地,呂布便將魔爪伸向屬下諸將的妻女。

    果不其然,呂布在割據徐州期間,垂涎於諸將家中妻妾的美豔,為了把她們得到手,便經常性地派將領們外出作戰、守城或出使,然後趁機對他們的妻妾下手,做出過恁多荒唐事。其中,部將秦宜祿的老婆杜夫人尤其漂亮,呂布為得到她真可謂頗為心機。

    呂布為將杜氏搞到手,便以結好淮南大軍閥袁術為幌子,派秦宜祿出使,暗地裡卻買通袁術,要求他扣押秦宜祿,以協助他成就“好事”。秦宜祿完成任務後本應回返,果真被袁術扣押,並被迫娶漢朝宗室女子為妻,而將杜夫人和兒子秦朗留在了下邳,至於接下來會發生了什麼事,大家可以自行腦補(“朗父名秦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

    秦宜祿的遭遇並非個案,其他將領家中但凡妻妾有姿色的,幾乎沒有人不被呂布惦記、染指。正所謂奪妻之恨不共戴天,被戴了“綠帽”的將領們對呂布很憤怒,雖然平日裡受到主公的賞賜很多、禮遇很厚,但最終還是聯合起來造了他的反,將呂布連人帶城一起獻給曹操,時在建安三年底。

    當呂布被捆綁、推搡著帶到曹操的面前時,兩位在戰場上搏殺多年的對手再次相逢,各自心中五味雜陳,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開啟話頭。最終還是呂布先說話,他半是不解半是嘆息著對著曹操搖搖頭,然後恨恨地說:“真是想不到,我對待各位將軍們如同手足兄弟,他們竟然會串通起來背叛我,真是一群狼心狗肺的東西,真不知道我哪裡得罪了他們?”

    曹操聽後冷笑,對呂布講:“你真的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你這個人啊,雖然對待諸將很好,但卻好不過對待他們的妻子,經常揹著自己的老婆和她們胡搞,這難道也是主公該做的事情?你這樣對待各位將軍,他們恨不得吃你的肉,扒你的皮,如今聯合起來造你的反,有什麼不對的嗎?”呂布聽後,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羞愧的要死,真恨不得趕緊找的地縫鑽進去。

    最終,呂布被曹操縊殺於下邳白門樓,而先前令他著迷痴狂的大美女杜氏,先是被曹操許諾給關羽,後來又食言自肥,搶先納為自己的妾室。杜夫人不僅把兒子秦朗帶進曹府,接下來還給他生下兩子一女。至於杜氏的老公秦宜祿,在呂布被殺後投降曹操,並出任銍縣長,不知羞恥地繼續在情敵手下做官。最後,秦宜祿被張飛所殺,而他的兒子秦朗則在曹操陣營備受優待,這也算是後話了。

  • 10 # 虎哥143993466

    《三國演義》中呂布為何要背叛董卓?最後的結局是像電視劇那樣嗎?說起呂布為何要背叛董卓,這在《三國演義》中有祥細的描述,東漢末年,朝庭幼主懦弱,宦官專權,十常侍把持朝政,朝庭內烏煙瘴氣,大廈將傾,各路諸候名行其是,所謂朝庭只是僅存其名,大將軍張讓借恢復漢室之名請求胡人進京“清君側”,董卓隨帶兵趕往京師使朝廢陷入更大的混亂,董卓進京誅殺伏皇后,逼其幼主退位,扶立新的幼主,脅天子以令諸候,董卓生性殘暴無度,嗜血兇恨,在宮中淫威熾盛,淫亂後官,殘殺朝庭中大臣,朝庭中如有其意見相左者,如有不從者立殺之,使朝庭百官如臨虎口。太傅王允憂心忡忡,眼見亂臣賊子董卓肆意妄為,惑亂朝庭,遂密謀使出美人計,令其府中養女貂蟬先許與董卓,後又暗許與其董卓義子呂布,使其不和,成功離間了董卓和呂布,最後促使呂布殺死董卓。再說呂布其人,雖武藝高強,但確有勇無謀,是個反覆無常之人,呂布先是認其丁原為義父,為了一匹赤兔馬殺死了丁原,隨投靠董卓被收為義子,結果被王允的連環美人計所迷惑,又殺死了董卓,是個十足的三姓家奴。最後的結局就是呂布不聽從謀士陳宮和其他人的勸說,在與曹操的交戰中,被曹操成功攻入城池,呂布被斬殺於城樓。

  • 11 # 金城影視站

    1.董卓此人脾氣暴躁,常常朝呂布撒氣

    董卓這個脾氣暴躁,殺官員,斬士卒。有一次呂布因為言語不當無心冒犯了董卓,董卓隨即發怒,拿起身邊的一把戟便朝著呂布刺去,幸好呂布武將出身,身手敏捷,躲過了刺過來的戟,自此以後呂布便對董卓很不滿,只是不表現出來而已。

    2.爭奪第一美女貂蟬

    其實呂布早已愛的貂蟬無法自拔,多次示愛,貂蟬其實很喜歡呂布,兩人怕董卓不同意這門的婚事,便揹著董卓打情罵俏,卿卿我我。之前貂蟬的馬車失去控制,呂布冒死救下貂蟬,此事一出,兩人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誰知貂蟬為董卓獻舞之後,董卓便想霸佔貂蟬,此時呂布和貂蟬自己相愛,呂布雖知道了董卓霸佔了貂蟬後,甚是憤怒,但卻又無能為力。

    3.王允的煽風點火

    其實王允早已將除掉董卓掛在心上,想利用呂布和貂蟬的關係,借呂布之手除掉董卓,隨即便在呂布找上自己的時候灌輸除掉董卓的思想。其實王允是為整個東漢,而嘴上卻說為了呂布和貂蟬在一起著想。呂布也考慮到董卓是自己的義父,哪有兒子殺父親的,可最終還是在王允的勸說下呂布為了和貂蟬在一起還是下決心除掉董卓。

    電視劇上的故事情節大多都是後人編造的。根據考察,貂蟬這個人的存在是值得商榷的,至今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實貂蟬是存在於三國時期。

  • 12 # 生活之初

    《三國演義》講透了世道人心,也看透了爾虞我詐。在這部書中呂布被人罵為“三姓家奴”,成了反覆無常背信棄義的代名詞。但是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呂布並不是《三國演義》中反叛次數最多的人,但是他卻被後世人罵的最慘。呂布第一次出場是在議溫明董卓叱丁原那一回,但是沒多久他就被董卓收買了。別人三兩句話外加一匹赤兔馬,他就怒向膽邊生殺了自己的義父轉投到董卓門下。後來又因為中了王允的連環計,為了貂蟬殺了董卓。此後的事蹟就不用多說了,單從這兩回看就知道呂布反覆無常。

    呂布與董卓的婢女貂蟬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發覺,加上王允慫恿就和董卓反目成仇。

    關東軍起兵討董時,呂布亦曾參戰,卻因與將領胡軫不和而被孫堅所敗,最後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董卓自知自己兇暴,為人所惡,所以時常要呂布作自己的侍衛及守中閣;不過,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許失意而向呂布擲出手戟,又呂布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發覺,所以心中十分不安。由於之前王允因為呂布是幷州的壯士,對他以厚禮相待。自從呂布懷恨董卓後,他去見了王允,述說了董卓差點殺他的經過。王允此時正和士孫瑞、楊瓚等密謀除掉董卓,因此便讓呂布作內應。呂布有些猶豫,說:“奈何是父子,怎麼好下手呢?”王允說:“將軍姓呂,本來就非親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還來不及,還說什麼父子!”

    於是呂布答應了王允,成功刺殺董卓,任職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

    但是歷史上真的是因為王允使用美人計,董卓和呂布搶奪貂蟬而反目成仇的嗎?

    呂布在“手戟事件”中對董卓失去信心。在“手戟事件”發生後,呂布對董卓那是又恨又氣。不過咱們換個角度想想,董卓甩向呂布的可是手戟啊,在三國曆史上,還真沒哪個主公敢這樣對待自己家的武將。呂布勾搭董卓丫鬟(歷史上沒貂蟬這個人),害怕董卓發現,內心不安。這就要說到呂布的工作了。呂布是董卓保鏢。因為工作的關係,呂布經常能出入董卓內宅,外加呂布確實長得帥、身材好、工作優渥。和丫鬟發生點不正當關係,也不難理解了。王允的拉攏,呂布心動了。王允、呂布是老鄉,都是幷州人。因為是老鄉的關係,王允對呂布挺好的(至少王允對外解釋是這樣)。有一次,呂布和王允聊天。呂布說起“手戟事件”。王允知道,機會來了。就讓呂布當內應,除掉董卓。呂布最終答應了。

  • 13 # 枸杞人生

    歷史上董卓確實是被呂布所殺,但是不是因為貂蟬。起初,董、呂二人的關係甚為密切,見《三國志·呂布傳》:“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說呂布是董卓的乾兒子一點也不為過。但是董卓這個人性情極為暴躁,做事情只要有一點不如他的心意,他就動則辱罵,甚至拳腳相向。一次,呂布不知因何事惹怒了董卓,董卓二話不說,竟然抄起手戟向呂布扔去。幸虧呂布身手敏捷,閃了過去,但是還要恭敬的站在一旁,堆起笑臉向董卓道歉,就好像沒發生過什麼事情一樣。呂布也是位性情中人,怎能忍受如此羞辱。漸漸地,他越來越厭惡董卓。加之當時呂布與董卓的一名侍女私通,怕被董卓發覺,心裡越發不安。終於,呂布在司徒王允、僕射士孫瑞等人的唆使下,刺殺了董卓。

    時人有歌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殊不知,“千里草”、“十日卜”合起來正好是“董卓”二字。董卓竟然絲毫不知自己死期將至,真是死有餘辜啊!

    不管貂蟬其人是否真的存在,關於她的傳說還在繼續。有人說她後來做了關羽的小妾;也有人說她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派人去抓她,貂蟬毅然撲劍而亡;還有人說她在呂布被殺的時候也跟著殉情了。

    更為有趣的是,傳說貂蟬的故里在山西忻州,呂布是山西定襄人。當地有民諺:“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其附會大致如此。

    貂蟬一生嬌豔,一生謎。香消玉隕,留給後人的只有無盡地遐想了……

    2.公元191年,是年董賊57歲,而按照演義的安排,貂禪十六歲。說實話,貂禪挺倒黴的,她只是院子裡嘆口氣,或許是因為少女懷春,或許是因為新衣服弄髒了,或許是因為月考考砸了,又或許是因為剛看了瓊瑤或者是亦舒的小說而在那裡自傷身世,王老頭就死過來罵:“賤人將有私情耶?”貂禪只好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長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那也就是句客氣話。我猜王老頭當時是這麼想的:“哈,這丫頭,跟我玩花夥哪?我就知道你在外頭有男朋友了。我得不著我還就不讓你如意。”當時就想出這麼一招來。作為貂禪一方,很可能是這麼想的:“啊,我能和呂布結婚嗎?萬人迷呂布?”於是就糊塗的肯了。

    後來就是著名的連環計了。貂禪的表現極佳。以呂布如此帥哥,追他美女多了,卻還會對這個女孩子“神魂飄蕩”,可見貂禪沒有做公關是很可惜的。而董賊直接說:“真神仙中人也!!”那麼貂禪的魅力無庸置疑了。

    但下面就是對她極大的考驗。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是一個很麻煩的事。這兩個東西雖然白痴,但是畢竟有父子之名,只要前後一對質,很簡單的就可以把情況搞明白。我考慮在此期間,董賊一直傾向於貂禪而不聽呂布可能有這個因素在裡面:董賊是陝西人,貂禪則是陝西米脂人,方言相近。而呂布是九原人,地處蒙古,國語水平估計也就和陳冠希差不多,很難交流。

    董賊死後,演義做了交代:“呂布至眉塢,先取了貂蟬。”而後來貂禪又在下邳做了回蠢事,勸呂布休要突圍。然後呂布死,貂禪不知所蹤。

  • 14 # 戚七混剪

    呂布殺董卓一事很是出名,呂布為何殺董卓呢?在演義中歸咎於貂蟬惹的禍,在正史中也或多或少提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貂蟬這個人物。

    沒有貂蟬,董呂之間的私人恩怨十分清楚,歷史上呂布只有匹夫之勇,並無大將之才。董卓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只是把呂布當作貼身保鏢,並沒有予以重用,董卓性情剛烈又狹隘,生起氣來,就把他的處境忘到九霄雲外。一天董老闆不知何故,因點小事就大發雷霆

    另外董卓有個孫女叫董白,天生啞巴,董卓就想找到仙藥治孫女的病,所以派了呂布去。據說當時挖開墓,發現了一塊絹布上面寫著:“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當然是董,十日卜當然是卓。意思是啥?董卓要掛啦。所以後面有人猜測,這呂布之所以要背叛董卓,估計跟他看了這布有關。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5 # 咫上者

    歷史上的呂布大家都知道,勇者無敵,以一敵十,無人能敵,但是呂布有勇無謀,深得董卓的喜愛,受董卓的重用,並收於麾下做義子,而呂布對董卓也是絕對的忠誠,董卓所交代的事情,呂布都盡心盡力的完成,不辱使命,這才有後來朝廷上只要提到董卓,都會嚇得膽戰心驚,敢怒不敢言。

    直到貂蟬的出現,美若天仙的沒人無論是誰都無不動心,最先動心的是呂布,簡直是茶不思飯不想,呂布看上貂蟬的這一舉動被貂蟬的義父王允看在眼裡,為了挑撥呂布和董卓的關係,王允故意設計引董卓上鉤,故意讓貂蟬勾引董卓,之後董卓以天子納妃為名,強娶貂蟬於自己的府邸,此事被呂布知道後,傷心欲絕,這個時候王允和陳宮合謀說服呂布謀反

    最終呂布在愛人和權貴的誘惑下,呂布就範了,手持方天畫戟,騎上赤兔馬將董卓斬於馬下,連曹操都要設計謀殺的人,被呂布輕鬆就斬於馬下,最後和貂蟬有情人終成眷屬,貂蟬也是真愛呂布,呂布因為兒女私情耽誤軍情敗於曹操大軍,被賜死,最終與貂蟬雙雙共赴黃泉。

    所以呂布是因為自己心愛的女人貂蟬背叛董卓,橫刀奪愛,看著心愛的女人被人欺負,於心不忍,才痛下殺手也有王允的威逼利誘。

  • 16 # 洛水清風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之所以要背叛董卓,完全是中了司徒王允的美人計。王允見董卓日益驕橫跋扈,知道他日後必然篡漢,就想除掉董卓,但攝於董卓義子呂布武功高強。於是,就巧設美人計,先把自己歌女貂蟬許與呂布,然後,又把貂蟬獻於董卓。

    當呂布聽說董卓把貂蟬納為小妾後,就質問王允為何言而無信。王允則說,不是他言而無信,是因為董卓見貂蟬貌美,強行帶走的。自此,呂布與董卓之間開始有了裂痕。接下來貂蟬就粉墨登場,趁董卓不在引誘呂布,訴說自己被霸佔後的不幸遭遇,以及多麼思念呂布……於是,倆人經常趁董卓不在經常幽會……一日,倆人正在鳳儀亭親親我我,董卓正好回來撞見,氣急之下,抓起呂布放在亭邊的方天畫杆戟,投向呂布。呂布躲過,倉皇逃出太師府……貂蟬佯裝被呂布調戲,開始向董卓哭訴冤情……

    呂布逃出太師府,直奔王允府邸,把剛才驚險的一幕告訴王允。王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呂布殺掉董卓,為國除害。呂布猶豫與董卓的父子之情,王允則說,你姓呂,又非親生,董卓拿戟扎你的時候,你們之間情義已斷……呂布這才背叛董卓,決心為國鋤奸。

    《三國演義》中,關於呂布背叛董卓,與史實大致吻合。只不過王允並沒有使用美人計,是因為呂布與董卓一個婢女有染,恐事情洩露被董卓發覺,心中惴惴不安。因為之前王允敬重呂布是一個壯士,常以厚禮相待。於是,呂布就找到王允訴說苦衷。此時,王允正與朝中幾個大臣商議除掉董卓之事,這才讓呂布做內應,除掉董卓。當然,貂蟬這個人物是虛構的。

    歷史上真實的呂布與《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基本上一樣。那時就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不過呂布使用的兵器是矛,而非方天畫杆戟。陳壽評價呂布是:輕狡反覆,唯利是視。

    關於呂布之死,史實與《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大致差不多。公元199年2月7日,曹操水淹下邳。呂布被部將出賣,城破被俘。《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載呂布被殺的經過:曹操遂生縛呂布,呂布曰:“縛太急,小緩之。”曹操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呂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呂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呂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曹操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呂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曹操頷之。呂布因指劉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呂布。梟呂布首,然後葬之。

    這段描述與《三國演義》何其相似,不同的是,羅貫中出於尊劉貶曹的目的,黑了曹操一把,把劉備主動提醒曹操殺呂布,變成了曹操問劉備,該如何處置呂布。凸顯了曹操的奸詐多疑。當然,劉備也沒替呂布說好話,輕描淡寫的一句“君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的話,就把一代梟雄呂布送上不歸路。呂布臨死罵了一句:大耳賊,汝不見轅門射戟之事乎!於是,呂布被勒死於白門樓。

    呂布之死,其實怪不得劉備,主要是因為他反覆無常,優柔寡斷所致。即使今天曹操不殺他,日後必然要除掉他 ,這就是那些唯利是圖,不講信譽人的最終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血宰相”俾斯麥與拿破崙,誰更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