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阡陌上的鳥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描寫了午後暖陽,一家人其樂融融,與世無爭的農村田園生活。

    男耕女織的淳樸年代已經漸行漸遠。社會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物質縱慾的年代,人們疲於奔命,為了生活,房貸,車貸。遊走於各個城市之間。

    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耕種年代最終會被大型機器,農場所代替。

    辛棄疾筆下的老翁刨土,倆娃嬉戲的場景彌足珍貴。

    此情此景慢慢退去,但這種心境對於當今社會還是一種很好慰籍心靈,放鬆心情的一種方式。

  • 2 # 不忘初心ZCJ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描寫農村場景的一首清純、甘洌而沁人心肺的詞,原詞為:"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整首詞用白描手法把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勞動場景和迷人的畫面形象而又生動的展現在讀者面前,令人心馳神往,如身臨其境。

    這首詞裡的場面放到今天會依然有趣。遠處的小溪,溪邊長滿碧綠的小草;近處的草屋,又低又小,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操著動人的方言;三個兒子分別忙碌著自已的活計,一派南國誘人的田園風光,讀來不禁讓人心而嚮往之。那種幽靜、恬淡、舒適的農家生活是久居大城市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時過境遷,歷史的腳步走到今天,卻很難看到辛棄疾筆下的那種景觀了。磚瓦結構的房屋、氣派的小樓別墅取代了草屋茅舍,轟的農機代替了手工勞作。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而舊時的田園生活卻遠離人們而去,再也不會進入我們的視野了。

  • 3 # 張晴柔

    《清平樂•村居》:讓人嚮往的生活

    這次疫情讓很多被困鋼筋水泥裡、只能望望天空的華人有了田園夢。說件小小的事:往年過年後不久就能在街上買到各式野菜,尤其是薺菜,是我家的最愛。結果今年春節疫情爆發,封村的封村,封小區的封小區,菜店超市裡蔬菜水果是很充足,但是往年由鄉下零散挖來的野菜卻出不了村擺不了攤了。我大前天才終於在街上買到薺菜,而且都已經老到開花了。晚上和老家親戚聊天,表哥隨口說了句:外婆愛挖薺菜,已經連著吃了二十多天了,餐餐必有,他真是要受不了了。“二十多天,餐餐必有”這太令我羨慕了,表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以前覺得城裡或鄉下在哪生活都一樣。世界都互通有無了,沒什麼不方便的。如今看來,《清平樂•村居》裡描述的田園生活圖景何止是有趣,真是讓人非常羨慕。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住在鄉下,房屋不必精心設計,簡單舒適就好,有清澈的小溪,有青青小草,與自然作伴。大家說著方言,熟悉又美好。聊聊天,看著往來的路人。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孩子們開心玩鬧甚是可愛。

    《清平樂•村居》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啊。

    很想自己能在鄉村有個小房子,被小小的院子圍著,從外到內都隨心佈置。院子裡種上一棵果樹,桃樹或者蘋果樹都可以,長葉子時在樹下乘涼,結果時輕輕摘下,自己吃也送給鄰居們。房子周圍被各種四季的花們圍著,每一季都至少有一種花開放。也歡迎野花野草來,悉心梳理,只要它們別沒過要走的路,就讓它們開心地在這裡安家。養兩隻漂亮的鵝,從它們還是黃色的小鵝時收養,起名“吖吖”和“嘎嘎”,帶它們散步、去水邊游泳,看它們精神抖擻地在院子裡巡視。養幾隻小雞,每天撒幾把沒有脫皮的麥粒給它們,好天氣的日子去田地裡割些小雞們愛吃的草,帶回院子跺得碎碎,拌著麩皮和水,為它們換個口味。

    隔幾天做頓複雜的好吃的,擀麵皮或者攪團,做得多多,讓香味飄得遠遠,做熟了端給鄰居們一起品嚐。請有經驗的鄰居們指點一二,火候過了或者料調得不對都認真記下,爭取早日廚藝精進。也會不期然收到鄰居送來的自家美食,每一樣都是某家的特色,從不會撞味。開心收下,飽餐一頓,再洗乾淨送來的碗,還回去時給碗裡放幾個我蒸的包子。

    能有塊地更好,不論多大小,都精心經營。翻土、澆水、施肥,讓這塊地以最好的狀態去滋養撒給它的種子。韭菜成行,小白菜籽隨便地散開,土豆切成塊、埋起來,做標記,西紅柿也要來兩棵,盼著由青轉紅。給吐蔓的黃瓜插上竹竿,讓絲瓜繞著地邊的籬笆長。還有,等到秋意夠濃的時候,從蕭瑟枯黃的地裡要露出幾個黃燦燦的南瓜。

    不必說,鄉下的空氣是夠好的。晴天的夜晚看得到星星,雨天隔著窗看風景,下雪的日子搓著雙手在門外立一個雪人。沒有無聊的時候,搬著凳子看樹下的螞蟻都可以過完快樂的一天。

    真希望田園生活能從詩書走入我們的日常。

  • 4 # 三兩梅花

    《清平樂·村居》作者是宋代辛棄疾,原詩為:“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樣的場景放在現在依然有趣:

    第一,我們可以先跟著詩中的場景穿越一下: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水東面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這樣的畫面充滿了田園詩意,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詩中的主人公自得其樂。在寫景方面,茅簷、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裡,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

    第二,在描寫手法上,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鋼筋水泥、瀝青路的都市裡住得久了,很多人都會利用假期放飛自己。迴歸大自然或者農家樂小住都是當下熱門的休閒方式,人在於大自然親近之時,這種久違的清新之樂,只有身臨其境能感受。詩中的主人公不論是鋤草、摘蓮蓬等行為,在都市人眼裡都是純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一些人想方設法去郊區租地、採摘,渴望能享受無公害、安全的健康食品。

    第三,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每個成年人的記憶中童年都是美好的,雖然我們無法再回去感受那段自在、天真的美好時光,但是透過讀詩,這個可愛的孩子似乎就在我們眼前,吃著蓮子,銀鈴般的笑聲穿透了時光。

  • 5 # he小七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無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茅簷”、“溪上”、“青草”多麼美好的農村環境。老年人安詳地說笑著,年輕人有在鋤草的,有在編織雞籠的,小孩在無憂無慮地玩耍著。多麼和諧的一幅畫面。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返璞歸真回到鄉下,開始撥弄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綠色又環保。尤其在這次疫情期間,超市、菜市場都不太方便營業的時候,真是應了那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平時在家種點菜,也不至於到了,家裡只剩蔥的地步。所以說這種樂趣現在又重新流行回來了,還是很受歡迎的麼

  • 6 # 雨潤萬林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本詞通俗易懂,描繪了鄉村一家人美好的生活畫面: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水東面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詞中有人有景,有動有靜,讀後一幅溫馨、生動的畫面便躍然於腦海之中。無論在詩人所處的時代還是在今天,此情此景都充滿了情趣。尤其是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城市化程序越來越快,大家的生活節奏也不斷加速,在每一天的奔波與勞碌之餘,如果能讓生活短暫的按下暫停鍵,靜下心來去體會到這樣的場景,迴歸家庭與自然,或許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吧!

  • 7 # 北方的天空偉

    無巧不成書,閨女上小學四年級,在學的語文網課正是這首《清貧樂.村居》,我旁聽也算受教了。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茅屋、小溪和青草組成一副田園風光畫。

    畫裡辛棄疾與老伴飲酒聊天,大兒子和二兒子操持農務、家務,小兒子調皮玩耍。

    一家五口愜意溫馨,好不羨煞旁人。

    把這個場景放到今天,仍然情趣不減。

    雖然疫情當前,融入戶外風光不現實,但辛棄疾樂熱愛生活的態度足以影響我們。

    他一生主張抗金,投降派屢次排擠打擊,於是至江西上饒閒居多年。

    既然抱負無法施展,掣肘於當時形勢,有所不為;索性寄情居家田園生活,縱筆詩詞,有所作為。

    那我們呢,非一線醫護人員,衝鋒陷陣戰疫情勝任不了。而老老實實處在家中,不隨意外出添亂,我們則可以做到。

    多久沒有在家親自下廚做一頓飯了,多久沒有和老婆孩子說說話了?意外的疫情增加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空閒太多,琢磨廚藝、研究股票、讀書碼字……太多的事能讓我們作為,這或許是《清平樂.村居》帶來的啟示吧。

  • 8 # 美妙詩詞

    讀著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眼前便出現了一派恬靜、舒適的田園風光。一條清清的小溪從一座茅屋前靜靜地流過。銀霜染頭的老夫妻正喝著酒,談笑著,正享受著眼前兒子繞膝的天倫之樂。在溪東頭的田園裡,大兒子正在種豆,二兒子正編著雞籠,最可愛的是小兒子,正臥在溪頭津津有味地剝著蓮蓬。

    就在今天看來,這也是一幅多麼令人著迷的畫面啊!可環顧四周,人們的身心壓力重重,有來自家庭的,如父母養老,子女教育,還要買房、買車等;有來自單位,評職稱,比績效等;也有來自社會的,如同學、鄰居、朋友、親戚之間的攀比等等。周圍的環境樣樣令人難以擺脫苦惱,讓人難釋重負。於是,人們便開始嚮往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田園生活。

    因此,詩中的場景放在今天還是很有情趣的,是人們千萬百計利用暇餘時間要去體驗的。

  • 9 # 仰望星空隨波逐流

    當然有趣!

    將軍本色是詩人,人間至味是清歡!

    我想尤其在這次疫情下、大家禁足在家的日子裡,讀到這樣熟悉又遙遠、溫馨又寧靜的生活場景,應該更是回味無窮、美煞羨煞人也: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將軍本色是詩人

    辛棄疾,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其人文武雙全,22歲就曾一人帶領50名勇士,深夜馳馬闖入5萬金軍大營,生擒叛賊,毫髮無損帶回朝廷,立下驚世奇功。他一生著作頗豐,除那些家喻戶曉、流芳千古的詩詞作品外,還著有《美芹十論》《九議》等軍事政論,可惜生不逢時,趕在沒落無能的南宋王朝,否則一定是個躍馬揚威、運籌帷幄、橫掃千軍的一代名將!

    這樣能文能武、文韜武略雙全的人,竟然不堪時用,楞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然終究是天之驕子,時不待見,天縱其才。雖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卻終究還是“贏得生前身後名”。

    眾所周知,辛棄疾的詞,喜歡用典,而且用的是水到渠成、渾然天成,後人是模仿不來的。我想這大概跟他所處的時局、以及自己內在的學識、見識和追求有很大關係。辛棄疾自小就有家國情懷,學識淵博,博古通今,恨不能將一腔熱血和滿腹才華報效祖國。然時局所限,終不能得以舒展,只能寄情於文字詩詞,藉助歷史典故評古論今、抒發胸中塊壘。可以說其人的格局已遠遠大於當時的時局所限,所以他的詩詞中自然就會湧現出難以壓抑的時空力量——將歷史代入現實,借古喻今比比皆是。

    話說,一個人不能同流合汙,不屑結黨營私,重情重義、視名利如糞土,這樣清高至性的人,又怎麼可能長期存在於政治鬥爭中?所以,他不是詩人還能是啥?這也是歷史的必然,雖然並非他的初衷。現在看來完全值得慶幸:歷史上少了一位卓越將帥,但多了一位激濁揚清、獨具一格、誰也無法取代的豪放詞人,給中華詩詞中注入了無與倫比的陽剛力量。

    人間至味是清歡

    正因為他是詩人,才可能低處塵埃而不被埋沒,甚至反而更加熠熠生輝。古來大詩人多半是這樣,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到與其齊名的蘇東坡,雖然都與那個時代的功名利祿無關,但詩詞反而更加完美,個個至情至性,歷史地位斐然。也許沒有了名利的牽絆、身份的約束,返璞歸真、復歸自然之後反而獲得了思想和才華舒展上更大的自由和任性吧!

    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到處追尋的“自由”並不在所謂“遠方”、“高處”,它可能就安然於我們一直忽視的山野田間、茅屋簷下,它可能就存在於我們沒當回事的白髮垂髫、小兒無賴中。至少,從這些性格天賦迥然不同的大詩人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一點共性。

    人間至味是清歡!這既是飽經滄桑後的大徹大悟,也是一顆素心的返璞歸真。所以辛棄疾自號“稼軒”,蘇軾也自號“東坡先生”。他們就願意把自己視為一介草民、農夫、山野之人。因為身份與他們已是浮雲,就在這種順其自然的存在、簡單平實地的普通生活中,他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由和天地。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想想時空多麼奇妙!文化多麼奇妙!那個時代的詩人,與今天的我們,竟然還能一次次相遇,觸碰出靈感的火花來。

  • 10 # 眉畫張敞

    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裡描繪的場景放到今天當然還是有情趣的。

    我們先來看下整首詞: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詞的意思是:

    茅草房的房簷又低又小,清澈的小溪邊長滿了青翠的小草。

    那是誰家白頭髮的老頭老太太,喝醉了酒,用溫軟的吳地方言互相調笑逗樂。

    他們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院子裡編織雞籠。

    最受他們寵愛的小兒子真是頑皮,此時正躺在溪頭的草地上剝蓮蓬吃呢!

    這首詞使用了白描的手法,語調舒緩,用詞平易,為我們描繪了一副溫馨美好的村居生活畫面。

    辛棄疾寫這首詞時,正值壯志難酬,仕途失意之時,並且已經年過四十。

    當時他隱居在江西上饒的帶湖和千山瓢泉一帶。美麗的鄉村風光,淳樸的鄉村百姓,撫慰了辛棄疾悲愴的心靈,這種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場景對辛棄疾來講是富有情趣的。

    這首詞裡面的場景對今天的我們來講是否依然有情趣呢?

    場景一:景色優美、色彩明快的自然風光。

    我們先來看看詞中出現的景物。這裡有矮小的茅屋、清澈的小溪、青翠的小草、茂盛的豆田、接天的蓮葉。如果加上想像,應該還有用來編雞籠的翠竹和粉紅的荷花,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彩明快,青翠欲滴的優美畫卷。

    今天的我們,看厭了鋼筋水泥的叢林,厭倦了花花綠綠的霓虹,逃避著無處不在的汙染。生活在詞中描繪的優美而恬靜的大自然中,當然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

    這樣的環境對我們有著無窮的吸引力,這樣的田園風光對於我們來說當然是富有情趣的。

    場景二:淳樸和諧的人際關係。

    這首詞裡面,老夫老妻喝個小酒,醉後用鄉音逗鬧取樂,顯示出他們家庭的溫馨與和睦;幾個孩子各司其職,沒有爭吵,沒有攀比,安靜詳和,他們都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的生活,他們共同表現出了鄉村生活中人際關係的和諧和人性的美好。

    我們當代人為了生活在努力打拼,很多人為了金錢迷失了本性。工作中各種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讓我們在對人性的失望的同時,也感覺身心疲憊。

    我們也想生活在一個人心淳樸、和諧相處的工作環境中。詞中描繪的這種單純的人際關係,不正是我們的渴求嗎?我們會認為這種淳樸和諧的工作環境沒有情趣嗎?

    場景三:精神輕鬆、愉悅的勞動。

    這首詞裡面也有農家田園生活的繁忙和勞動的艱辛。這種勞動雖然讓他們的身體辛苦和勞累,但是他們精神愉悅,內心平和,沒有厭倦和痛苦的感覺。

    再想一下我們當代人的生活:流水線的工人每天重複單調的動作,感覺自己就像是一臺機器,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白領在工作中要面臨領導的責罰和業績的壓力,還有下崗、失業、升職、薪酬等方面的煩惱。

    工作上的痛苦,再加上家庭裡面的煩心事,讓我們的每個人充滿了焦慮。我們不是不想工作,不是不想勞動,我們只是希望我們的勞動是愉悅的、有創造性的,是充滿了希望和樂趣的。我們不怕身體上的勞累,我們想要的是精神上的輕鬆自在。

    而這首詞裡面的勞動場景是讓人輕鬆和愉悅的,是富有情趣的,這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現代人夢寐以求的嗎?

    綜上所述,這首詞裡面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有愉悅放鬆的勞動,這些正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想要的生活,這些場景對我們每一個現代人來說依然是富有情趣的。

  • 11 # 持劍神捕

    迴歸自然當然好,可是達不到。

    一是違反計劃生育,挨罰

    二是除非在很貧窮的地方,也是無奈感覺不到美。

  • 12 # sddz以書潤心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為世人描繪了一張唯美的農村生活畫面。一家五口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或許他們的屋子很小,物質也不豐富,但他們很滿足,茅簷、小溪、青草、翁媼、孩童,組成一幅春日農村景象。

    這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生活在城市久了,每天忙忙碌碌,彷彿和大自然沒有機會密切接觸了,鋼筋水泥結構,人們只陶醉於自己的世界,鄰里之間都很陌生,很多人都羨慕起農村的生活來。

    夢想著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地,一間小院子,種花,種菜,養狗,養貓,偶爾的來朋友聚聚,多麼愜意的生活。

    作者辛棄疾,稼軒一生主張抗金,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壓,多次遭受貶謫,晚年長期未得任用,隱居於江西帶湖,隱居後的詞筆調樸素寧靜,清新悅目,他終於釋懷。

  • 13 # 倚雲

    農村

    茂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彎彎的小溪邊,青青河邊草。河水裡散落著稀疏的荷花。河邊不遠處有頂茅屋,白頭髮的老翁喝醉了,說著軟綿綿的江南話。老翁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河水東面鋤豆苗,二兒子在織補著雞籠,小兒子最頑皮,在溪水邊臥著剝蓮蓬。這是描述田園生活的詞。感覺都有點陶淵明的意思。

    辛棄疾在大家印象中是橫刀立健的大英雄。醉裡挑燈看劍,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可這首詞卻寫得溫馨恬適,安寧美好的田園生活。很多人都很意外。但這是辛棄疾在隱居以後寫的。武將歸隱猶如寶劍歸鞘。只能夜夜不平壁上鳴。可是宋朝皇帝不主張戰鬥,一個將領你又能怎樣?生活還得繼續。天倫之樂也是人之所求。

    現代社會已被工業化控制,環境汙染嚴重。居住在大城市的人們,整天面對著鋼筋水泥的森林。早已心靈疲憊。城市裡汽車尾氣,人員密集,。“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是每個人的夢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甚至現在享有田園生活的人,才被認為是健康宜居。

    各種農家樂,自然山水,讓人們呼吸新鮮空氣,給眼睛做spa,使人心情愉悅。

    我想要有個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個開滿荷花的小溪也不錯!

  • 14 # 跨文化

    辛棄疾是宋朝著名詞人,著有《稼軒長短句》。

    清平樂·村居[ 宋 ]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鄉土文學:古今都有價值

    《清平樂·村居》是一首富有鄉土氣息的詞,它的場景(“茅簷”“溪”“青草”“吳音”“鋤”“雞籠”“蓮蓬”)放到今天,依然有情趣。我覺得,無論古代還是今天,我們都很需要優秀的鄉土文學作品(包括詩詞)。

    動靜結合的美

    動態的美:小溪在流淌,老人們操著吳音說話,村裡這二位白髮老人的三個兒子(都是有活力的青少年),一個在鋤地,一個在織雞籠,一個在剝蓮蓬。

    靜態的美:茅簷、青草、溪頭(岸邊)。

    音響的美

    詞被稱為“音樂文學”,這首詞充滿了音響:小溪流淌的聲音,吳音,問好聲,鋤地聲,小兒子咯咯咯的笑聲,等等。

    人的美

    文學是人學。作者喝醉了,與白髮老人對話,看見老兩口的三個兒子。加起來一共6個人,他們形態各異,活靈活現。這幅唯美的村居圖裡,人才是靈魂。

  • 15 # 青山遠

    《清平樂·村居》中表現的場景、情趣、意境,十分貼合華人從古至今的“莊園夢”。在鋼筋水泥叢林遍地的今天,土地資源稀缺,意義更是巨大。

    辛詞意境 《清平樂·村居 》[ 宋 ]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詞中,辛棄疾以白描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家五口溫馨、美好的一段生活場景:低矮卻溫馨的茅屋外,滿頭白髮的老夫婦剛飲了酒,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醉話,吳儂軟語溫柔美好;三個兒子神態各異,各有所忙。

    華人心中的莊園夢

    從古到今,中國文人心裡都有一個田園夢。這一點,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開始了。即使是在城市中有廣廈高屋,有經濟能力的人,也會去鄉間置田地、建別業,作為“退身之路”。仕途不順之時,就會在此寄情山水。比如王維在終南山的“輞川別業”,孟浩然詩中的“檀溪別業”等等。

    《清平樂·村居》作者辛棄疾更是如此。他斥巨資,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饒)帶湖買了大約150畝的土地,約合10萬平方米左右,為自己修建莊園,取名“稼軒”。

    莊園中中不僅有田地,還有小溪、池塘、小山,風景美不勝收。據傳理學大師朱熹到了他的莊園,也被其佔地廣闊和風景秀麗鎮住。

    這樣看來,《清平樂·村居》所描述的場景就發生在“稼軒”之中。

    今日之鄉村與田園

    今日中國,土地早已成為極度稀缺資源。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程序讓很多人離開家鄉,定居城市。在城市中的鋼筋水泥叢林裡開始求學、工作、生活。《清平樂·村居》描繪的田園生活對很多人來說,是兒時記憶裡的生活,那是已經回不去,只能出現在夢中的“故鄉”。

    為了懷舊、為了再次體驗田園之樂,大多數人只能在節假日時,參加“農家樂”旅遊專案,住一住鄉村老屋改造的民宿,嘗一嘗“柴火灶”做出的農家味。

    有經濟能力的人們,不滿足於這種淺嘗輒止的“體驗”,做出了跟王維、辛棄疾一樣的選擇。 我有一位做外貿生意的朋友,最近因為國外疫情爆發而停產停工。藉此機會,他們一家去了桐廬鄉下,租下來二十畝田地和兩座小山,準備建別業、種菜、養雞。

    結語

    看看,從古至今,我們華人心中的“田園夢”一點兒也沒減少,《清平樂·村居》的田園場景不僅有情趣,更有大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Xs和11哪個更值得買?已入手iPadpro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