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生與死,是每個人一生都要親身經歷的事。

    不管願不願意,生與死,是每個人一生都必須面對的事:不但要面對自己的、而且要面對身邊人的。

    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自我意識,所以,對於自我的生,每個人都沒有體驗感和記憶留存。

    一個人,死去的時候,有可能糊塗,有可能清醒;有可能自己明白死亡的來臨;有可能不清楚死亡的突襲;所以,相對於生,死在個體身上的發生,會相對更為複雜一些。

    人都有一死,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對於死,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因為,人所能講說的,都是活著的事情。

    或許,有人會說,人也可以講說關於死的事情,須知,人所講說的關於死的事情,都是隔靴搔癢、都是聽聞、都是臆測;因為,死的體驗,活人是說不了、也是說不清楚的。

    正因為死是說不清楚的,所以,死才是神秘的。

    死了會怎樣,沒有人會知道。這在所有人,不論身份、地位、貧富,完全都是一樣的。

    但是,死了之後的安葬,卻各有差別。

    這種差別,因為死的神秘伴隨,所有也往往讓活著的常生好奇之心。

    這裡,就來說一說關於清代帝王后妃陵的事。

    本文出自清人何剛德的《春明夢錄》卷下。

    何剛德當日在京師做官時,是在清廷的吏部任職的。

    根據何剛德自己記述,在吏部任職時,有十一年時間,他都是吏部的普通官員。到後來,他才升為吏部主事,負責執掌印信。

    主事,明、清兩代,六部各司皆置此職,正六品,不僅為正式司員,而且握有實權;其他官署,如內務府,也置有此職。

    在何剛德升任主事之後,每當其所在的部署受了朝廷之令、要進行相關工事的勘驗評估、或者承辦修繕建造工程時,大都會派他去監督。這種工作委派中,工程監督人員的選擇,也是按照部署以往的慣例執行的。也就是說,大概是在做了主事之後,才可能會被安排這樣的差使。

    上述這類工程之中,以陵工最為重要。

    須知,陵工還是有分類的:

    一類稱之為另案工程;

    一類稱之為專案工程。

    所謂專案工程,其實就是需要特別修建的專項工程。

    而另案工程,則是每年都要修繕的常規性工程。

    清朝的帝王后妃陵,有西陵,有東陵。

    東陵之中,有昭西陵。昭西陵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帝母后、也就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后的陵。皇太極的陵,名曰昭陵,位於奉天(瀋陽舊稱);皇太極皇后的陵,在遵化州;因為從地理上看,皇后的遵化陵在皇帝奉天昭陵的西方,所以,被稱為昭西陵。由此可知,東陵是在遵化州。〔遵化州,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因建造清東陵,遵化被升為遵化州,領豐潤縣;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升為直隸州,統領玉田、豐潤兩縣,隸屬直隸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轄;在今河北遵化市境。〕

    東陵之中,有孝陵。孝陵是清世祖順治帝的陵。

    東陵之中,有景陵。景陵是清聖祖康熙帝的陵。

    東陵之中,有裕陵。裕陵是清高宗乾隆帝的陵。

    東陵之中,有定陵。定陵是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帝的陵。

    東陵之中,有惠陵。惠陵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的陵。

    以上為東陵。

    下面說西陵。

    西陵在易州。易州,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時,升直隸州;轄境兼有今淶源、淶水兩縣地;在今河北易縣境。

    西陵之中,有泰陵。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的陵。

    西陵之中,有昌陵。昌陵是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帝的陵。

    西陵之中,有慕陵。慕陵是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的陵。

    筆記作者在記述這一節時,距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駕崩時日不太久遠。所以,光緒帝的陵,他也有記載。

    西陵之中,有崇陵。崇陵是清德宗光緒帝的陵。

    當年,清宣宗道光帝是在東陵的寶華裕建造自己的萬年吉地的。但是,在建造過程中,龍鬚溝出水,導致工事無法繼續下去。於是,才從東陵改去西陵的,在西陵之中,建造了慕陵。

    按照皇陵的規制:

    凡是皇后先於皇帝死去的,可以和皇帝葬在一起;

    凡是皇后死在皇帝后面的,一般都要為皇后另立新陵。

    皇后另立新陵,新陵的名稱,如前文所述昭西陵的命名方式一樣,都是按照新陵與皇帝陵的方位關係來確定的,例如:

    孝貞顯皇后(慈安)、孝欽顯皇后(慈禧)都死於清文宗咸豐帝之後,所以,她們需另立新陵,而她們陵都在咸豐帝定陵的東邊,所以,她們的陵,當時都稱之為定東陵。結果,這樣一來,就有了兩個定東陵,於是,便沒法區別了。後來,為了清楚區分她們的定東陵,又特別分稱為普祥峪定東陵(慈安陵)、普陀峪定東陵(慈禧陵)。這樣,就不會混淆了。

    按照這種命名規律,其他那些被稱之為“某東陵”、“某西陵”的,可以依上例類推。

    也就是說,埋葬皇帝(及先皇帝而死的皇后)的陵,一般稱為“某陵”。

    后皇帝而死的皇后的陵,一般稱為“某東陵”或者“某西陵”。

    因為對死有忌諱,為了吉祥如意,所以,為皇帝與皇后所建造的陵,在皇帝與皇后生前,比較正式的稱呼是:萬年吉地。另外,為了更清楚區分,會在“萬年吉地”前面,會加上“某某峪”。

    萬年吉地之中,有皇帝下葬之後,才會改稱為“某陵”。

    東陵之中,筆記作者何剛德曾經親自去過的,有景陵,也就是康熙帝的陵。

    據載,景陵的前面,有九空橋。橋的北面,有一個宮門。進入宮門,就可以看到一座隆恩殿。隆恩殿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配殿。正殿後面有一個鐵門。開啟鐵門,進入後面。首先看到的是一排石五供。

    石五供,最早見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帝的長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後來,石五供成為皇陵的定製。據說。石五供是從佛教中借用過來的供養祭器。清代的陵制,凡是帝、後陵,均設定石五供。石五供是由石祭臺和一個爐、二個花瓶、二個燭臺組成的。清仁宗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佚名刻《欽定大清會典圖》之太歲殿祈祀陳設,卷十三禮制:五供排列:瓶、燭、爐、燭、瓶(鼎豆壺)。

    石五供後面,就是寶城,寶城上有寶頂。寶城形狀就如同城樓一般,左右兩邊都有牆垛,下面是隧道。

    寶城的前面,左右兩排,有十多個紅土堆。紅土堆均為圓頂,有點像僧人的墓。詢問守陵人,回答說,這些形似僧人墓的圓頂紅土堆,就是妃嬪的墳。按照常例,清代妃嬪的墳,被稱之為園寢,上面會蓋有琉璃瓦,而且,規模也是比較大的。清聖祖康熙帝景陵之中,獨獨把妃嬪的墳附列在這裡面,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詢問守陵人,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東陵之中,何剛德還去過裕陵,也就是清高宗乾隆帝的陵。裕陵的最大特點就是,陵的宮門之外,石人石獸是最多的。裕陵與別的皇帝陵不同的地方,還有就是,陵前有一座聖德神功碑亭,碑下贔屓[bìxì]的脖子粗估有一丈長。這座聖德神功碑,真可謂是鉅製了。這樣的碑,只有那些武略功勳卓著的皇帝,才可以建造。

    西陵之中,筆記作者何剛德去過的有三個:一是清世宗雍正帝的泰陵;一是清仁宗嘉慶帝的昌陵;一是嘉慶帝皇后的昌西陵。

    昌西陵只有一個圓頂,並沒有所謂的寶頂。

    何剛德各陵的概括印象如下:

    東陵之中的孝陵,也就是清世祖順治帝的陵,樹木蔥蔥郁郁,蔚然大觀,一看就知道,其中是王氣所在。

    東陵之中的惠陵,也就是清穆宗同治帝的陵,看起來顯露豁亮,全都呈現在前前,可以一覽無餘。

    西陵之中的慕陵,也就是清宣宗道光帝的陵,聽說最為簡樸,宮殿全都沒有使用油漆,寶城的規模體制也有所裁剪。猜想,大概是因為道光帝平常就崇尚節儉的美德,加之原來建造的寶華峪出水之後,被放棄,就已經耗費了不少財力、物力、人力。後來重建慕陵時,道光帝就更加憐惜物力,所以,改作過程中,就一切從簡了。

    東、西二陵的地勢,東陵雄壯,西陵則較為平緩。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2 # 史海流沙

    清入關以後,十個皇帝,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市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由於兩個陵園各距北京市區東、西一百里,故稱“清東陵”和“清西陵”。

    清東、西二陵在規制上基本沿襲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設了月牙城。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長陵有“聖德神功碑”,而清東、西二陵中則有數通。陵園的佈局與明代相比也發展到更成熟的階段。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樓、大小石橋、龍鳳門、小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隆恩門、東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門等大小建築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嬪妃的園寢。

    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以西23公里的昌瑞山,據北京125公里。始建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佔地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龐大,建築完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清清東陵自1661年開始營建,歷時247年才告結束。共建有皇帝陵五座,有清代入關第一帝,少年天子順治皇帝的孝陵;有在位時間最長,以仁制天下的康熙皇帝的景陵;有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裕陵;有少年有為,卻又一手創造了垂簾聽政的咸豐皇帝的定陵;還有一生失意,又死因不明的同治皇帝的惠陵,皇后陵四座,即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東陵、以及慈安、慈禧的定東陵兩座,妃園寢五座,即景陵皇貴妃園寢、景陵妃園寢、裕陵妃園寢、定陵妃園寢、惠陵妃園寢,公主陵一座,計埋葬14個皇后和136個妃嬪。

    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陵域北起奇峰嶺,南到大雁橋,東自梁各莊,西止紫荊關,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是清入關後營建的又 一處規模較大的陵墓區,也是歷代帝王陵園建築儲存比較完整的一處。這裡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選此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皇帝覽奏後十分高興,也認為這裡“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於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

  • 3 # 使用者73155742961

    生與死,是每個人一生都要親身經歷的事。

    不管願不願意,生與死,是每個人一生都必須面對的事:不但要面對自己的、而且要面對身邊人的。

    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自我意識,所以,對於自我的生,每個人都沒有體驗感和記憶留存。

    一個人,死去的時候,有可能糊塗,有可能清醒;有可能自己明白死亡的來臨;有可能不清楚死亡的突襲;所以,相對於生,死在個體身上的發生,會相對更為複雜一些。

    人都有一死,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對於死,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因為,人所能講說的,都是活著的事情。

    或許,有人會說,人也可以講說關於死的事情,須知,人所講說的關於死的事情,都是隔靴搔癢、都是聽聞、都是臆測;因為,死的體驗,活人是說不了、也是說不清楚的。

    正因為死是說不清楚的,所以,死才是神秘的。

    死了會怎樣,沒有人會知道。這在所有人,不論身份、地位、貧富,完全都是一樣的。

    但是,死了之後的安葬,卻各有差別。

    這種差別,因為死的神秘伴隨,所有也往往讓活著的常生好奇之心。

    這裡,就來說一說關於清代帝王后妃陵的事。

    本文出自清人何剛德的《春明夢錄》卷下。

    何剛德當日在京師做官時,是在清廷的吏部任職的。

    根據何剛德自己記述,在吏部任職時,有十一年時間,他都是吏部的普通官員。到後來,他才升為吏部主事,負責執掌印信。

    主事,明、清兩代,六部各司皆置此職,正六品,不僅為正式司員,而且握有實權;其他官署,如內務府,也置有此職。

    在何剛德升任主事之後,每當其所在的部署受了朝廷之令、要進行相關工事的勘驗評估、或者承辦修繕建造工程時,大都會派他去監督。這種工作委派中,工程監督人員的選擇,也是按照部署以往的慣例執行的。也就是說,大概是在做了主事之後,才可能會被安排這樣的差使。

    上述這類工程之中,以陵工最為重要。

    須知,陵工還是有分類的:

    一類稱之為另案工程;

    一類稱之為專案工程。

    所謂專案工程,其實就是需要特別修建的專項工程。

    而另案工程,則是每年都要修繕的常規性工程。

    清朝的帝王后妃陵,有西陵,有東陵。

    東陵之中,有昭西陵。昭西陵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帝母后、也就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后的陵。皇太極的陵,名曰昭陵,位於奉天(瀋陽舊稱);皇太極皇后的陵,在遵化州;因為從地理上看,皇后的遵化陵在皇帝奉天昭陵的西方,所以,被稱為昭西陵。由此可知,東陵是在遵化州。〔遵化州,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因建造清東陵,遵化被升為遵化州,領豐潤縣;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升為直隸州,統領玉田、豐潤兩縣,隸屬直隸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轄;在今河北遵化市境。〕

    東陵之中,有孝陵。孝陵是清世祖順治帝的陵。

    東陵之中,有景陵。景陵是清聖祖康熙帝的陵。

    東陵之中,有裕陵。裕陵是清高宗乾隆帝的陵。

    東陵之中,有定陵。定陵是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帝的陵。

    東陵之中,有惠陵。惠陵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的陵。

    以上為東陵。

    下面說西陵。

    西陵在易州。易州,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時,升直隸州;轄境兼有今淶源、淶水兩縣地;在今河北易縣境。

    西陵之中,有泰陵。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的陵。

    西陵之中,有昌陵。昌陵是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帝的陵。

    西陵之中,有慕陵。慕陵是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的陵。

    筆記作者在記述這一節時,距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駕崩時日不太久遠。所以,光緒帝的陵,他也有記載。

    西陵之中,有崇陵。崇陵是清德宗光緒帝的陵。

    當年,清宣宗道光帝是在東陵的寶華裕建造自己的萬年吉地的。但是,在建造過程中,龍鬚溝出水,導致工事無法繼續下去。於是,才從東陵改去西陵的,在西陵之中,建造了慕陵。

    按照皇陵的規制:

    凡是皇后先於皇帝死去的,可以和皇帝葬在一起;

    凡是皇后死在皇帝后面的,一般都要為皇后另立新陵。

    皇后另立新陵,新陵的名稱,如前文所述昭西陵的命名方式一樣,都是按照新陵與皇帝陵的方位關係來確定的,例如:

    孝貞顯皇后(慈安)、孝欽顯皇后(慈禧)都死於清文宗咸豐帝之後,所以,她們需另立新陵,而她們陵都在咸豐帝定陵的東邊,所以,她們的陵,當時都稱之為定東陵。結果,這樣一來,就有了兩個定東陵,於是,便沒法區別了。後來,為了清楚區分她們的定東陵,又特別分稱為普祥峪定東陵(慈安陵)、普陀峪定東陵(慈禧陵)。這樣,就不會混淆了。

    按照這種命名規律,其他那些被稱之為“某東陵”、“某西陵”的,可以依上例類推。

    也就是說,埋葬皇帝(及先皇帝而死的皇后)的陵,一般稱為“某陵”。

    后皇帝而死的皇后的陵,一般稱為“某東陵”或者“某西陵”。

    因為對死有忌諱,為了吉祥如意,所以,為皇帝與皇后所建造的陵,在皇帝與皇后生前,比較正式的稱呼是:萬年吉地。另外,為了更清楚區分,會在“萬年吉地”前面,會加上“某某峪”。

    萬年吉地之中,有皇帝下葬之後,才會改稱為“某陵”。

    東陵之中,筆記作者何剛德曾經親自去過的,有景陵,也就是康熙帝的陵。

    據載,景陵的前面,有九空橋。橋的北面,有一個宮門。進入宮門,就可以看到一座隆恩殿。隆恩殿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配殿。正殿後面有一個鐵門。開啟鐵門,進入後面。首先看到的是一排石五供。

    石五供,最早見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帝的長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後來,石五供成為皇陵的定製。據說。石五供是從佛教中借用過來的供養祭器。清代的陵制,凡是帝、後陵,均設定石五供。石五供是由石祭臺和一個爐、二個花瓶、二個燭臺組成的。清仁宗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佚名刻《欽定大清會典圖》之太歲殿祈祀陳設,卷十三禮制:五供排列:瓶、燭、爐、燭、瓶(鼎豆壺)。

    石五供後面,就是寶城,寶城上有寶頂。寶城形狀就如同城樓一般,左右兩邊都有牆垛,下面是隧道。

    寶城的前面,左右兩排,有十多個紅土堆。紅土堆均為圓頂,有點像僧人的墓。詢問守陵人,回答說,這些形似僧人墓的圓頂紅土堆,就是妃嬪的墳。按照常例,清代妃嬪的墳,被稱之為園寢,上面會蓋有琉璃瓦,而且,規模也是比較大的。清聖祖康熙帝景陵之中,獨獨把妃嬪的墳附列在這裡面,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詢問守陵人,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東陵之中,何剛德還去過裕陵,也就是清高宗乾隆帝的陵。裕陵的最大特點就是,陵的宮門之外,石人石獸是最多的。裕陵與別的皇帝陵不同的地方,還有就是,陵前有一座聖德神功碑亭,碑下贔屓[bìxì]的脖子粗估有一丈長。這座聖德神功碑,真可謂是鉅製了。這樣的碑,只有那些武略功勳卓著的皇帝,才可以建造。

    西陵之中,筆記作者何剛德去過的有三個:一是清世宗雍正帝的泰陵;一是清仁宗嘉慶帝的昌陵;一是嘉慶帝皇后的昌西陵。

    昌西陵只有一個圓頂,並沒有所謂的寶頂。

    何剛德各陵的概括印象如下:

    東陵之中的孝陵,也就是清世祖順治帝的陵,樹木蔥蔥郁郁,蔚然大觀,一看就知道,其中是王氣所在。

    東陵之中的惠陵,也就是清穆宗同治帝的陵,看起來顯露豁亮,全都呈現在前前,可以一覽無餘。

    西陵之中的慕陵,也就是清宣宗道光帝的陵,聽說最為簡樸,宮殿全都沒有使用油漆,寶城的規模體制也有所裁剪。猜想,大概是因為道光帝平常就崇尚節儉的美德,加之原來建造的寶華峪出水之後,被放棄,就已經耗費了不少財力、物力、人力。後來重建慕陵時,道光帝就更加憐惜物力,所以,改作過程中,就一切從簡了。

    東、西二陵的地勢,東陵雄壯,西陵則較為平緩。

  • 4 # 林壯煥

    清代皇陵共有清東陵,孝陵,裕陵,景陵,清西陵等陵墓,陵墓的佈局順序從南到北,由許多大小建築組成,位於河北遵化市,佔地面積2500平方公里。一: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龐大,建築完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共有十四座帝,後,妃陵墓;二:孝陵是順治皇帝的陵墓,墓內還葬有康熙帝生母和董鄂氏;三: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墓,裕陵內還葬有孝賢皇后,孝儀皇后及三位貴妃;四:景陵是康熙皇帝的陵墓;五:清西陵內共有帝陵四座,分別是雍正、嘉慶、道光、光緒還有不少後陵,妃陵,公主墓等。

  • 5 # 吾心向佛

    清代皇陵和明代十三陵有明顯的差異,除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人墓地在東北之外,其餘的皇陵又分東陵和西陵兩部分。前幾代皇帝因為他們去世時,還沒有入關,所以他們的陵墓就近而葬,這不難理解。但是自從順治帝入住北京之後的皇帝陵墓又分開兩地,一個是北京東的東陵,一個是北京西南的西陵。究其原因,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雍正皇帝之所以沒有在東陵為自己修建陵墓,是為了遵循中國古代著名的“昭穆”制度。 昭穆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宗法制度,指宗廟、墓地或神主的輩次排列。“昭”指左邊(東邊)尊,“穆”是右邊(西邊)次之。父在左,子在右,後世也是如此一左一右相遞墓葬。因康熙皇帝葬在東陵(即左面的昭位),所以,雍正皇帝認為自己不能與父親共列昭位,就在河北易縣永寧山下選了一個位置,也就是清西陵。另外一種說法是雍正皇帝因為“九子奪嫡”一事,害怕父皇怪罪,而不敢與康熙皇帝葬在一塊,因而又開闢了新的墓園。

  • 6 # 歷史與俗世的奇聞奇事

    清代皇陵共有順治孝陵,乾隆裕陵,康熙景陵,同治惠陵,咸豐定陵,光緒崇陵,道光慕陵,嘉慶昌陵,雍正泰陵。還有慈禧的定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的昌瑞山,始建於順治十八年,共有十四座帝,後,妃陵寢。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的陵寢。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永寧山,始建於雍正帝,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的陵寢。

    關外三陵

    清永陵,陵內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

    清福陵,陵內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氏

    清昭陵,陵內葬著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除此之外,裕陵的隆恩殿和陵寢門之間有三座獨特的玉帶橋,與其它陵墓的平橋不同。

  • 7 # 老豬的碎碎念

    清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皇帝的身後之事上也非常另類,因為他們完全打破了中國傳統的規矩,咱下面就詳細的聊聊這事兒。

    以到北京坐上龍椅為界,咱先看看清代的上一代大明朝的皇陵,當年朱棣同治領兵清君側之後,在南京坐上了大明的頭把交椅,成了永樂大帝,然而他卻受不了南京的氣候和人文,決意遷都北京,自此大明朝的統治中心就完全遷移到了這座北方之城,朱棣到了北京後,第二件事兒就是在北京昌平區開闢了皇家陵園-十三陵,明代朱棣後面的皇帝們嚴格按照了子隨父葬的制度在十三陵“安家落戶”,無一例外。

    到了大清朝這裡,一開始清順治皇帝在北京東邊的河北馬蘭峪找了一塊萬年吉地,並在這裡開始興建其了大清皇陵-清東陵,本來不出問題的話,這裡也將成為大明朝一個皇陵的規制,但是順治萬萬沒有想到,他入住清孝陵後,雖然兒子康熙在他旁邊建造的清景陵,他的孫子雍正竟然違背了祖制,自己跑到別處另外找了一個更好的地來打造自己的皇陵,雍正離開清東陵的原因也挺正當,他說發現在清東陵的地質非常不好,在這裡建陵非常容易導致地宮進水,從而大大影響大清朝的國運,所以他為了大清著想,一定要找一處萬年吉地,所以最終他在河北易縣重新打造了一處-清西陵。

    等到了乾隆這,可是讓他犯了難,自己死後如果去清東陵吧,清西陵這裡就冷落了,反之亦然,後來有個大臣從古書中找到一個解決辦法,可是讓乾隆樂開了花,那便是採用“昭穆之制”的辦法來安葬後來的皇帝,也就是說,乾隆和爺爺康熙入葬清東陵,而乾隆的兒子嘉慶呢則和爺爺入葬清西陵,並以此類推,這樣就可以完美解決兩個陵區的問題了。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清代皇陵,就是兩座了。

  • 8 # 副史

    清朝皇陵為什麼被盜嚴重?

    清朝的皇陵分為三處,一處在關外,一處是東陵,一處是西陵。關外三陵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還有埋葬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清東陵有5座帝陵,包括世祖順治帝之孝陵、聖祖康熙帝之景陵、高宗乾隆帝之裕陵、文宗咸豐帝之定陵、穆宗同治帝之惠陵。

    清西陵有4座帝陵,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葬在八寶山。

    清朝皇帝的陵墓,除順治,雍正,嘉慶,道光4帝陵寢以外,其餘諸皇陵及后妃墓皆被盜,許多珍貴文物下落不明。

    清朝皇帝的陵墓為什麼有那麼多被盜?主要原因是: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後,中國持續長達近40年戰亂。戰爭會讓人變得瘋狂,在戰爭年代,任何瘋狂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在這近40年的戰亂年代,“滿清誤國”已被宣傳得根深蒂固,民間對清朝皇帝多為罵聲。正因如此,盜墓者起心動念,首選清陵。當然,在戰亂年代,其他朝代的皇陵被盜的也不少,但都是盜洞式盜墓,不像清陵那樣大規模破壞。

    清陵因戰亂及民族恩怨被盜多處。其實這只是一種解釋,歷史真相已無從考證,我們只是享受探索歷史的樂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現物件不溫不火,別人介紹理想型女生,該不該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