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6
回覆列表
  • 1 # 精衛填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倆情投意合,如膠似漆,感情篤深,“夫如擅朋友之勝”,常投詩報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兵攻破北宋都成汴京,徽、欽父子二皇帝連同3000餘趙氏宗族同時被俘,北宋亡;在外勤王的康王趙構成漏網之魚而得以倉皇南逃建立南宋,是為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臨安(今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陪都臨安,才定居下來。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南逃顛沛和流離失所,備受逃亡之苦中又使李清照經歷丈夫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淵明,取其《歸去來兮辭》一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而自號為“易安居士”, 併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故人又稱她為李易安,後人把她獨具一格的詞體稱作“易安體”。

    易安:易天下亂為安定,不久是思安。這個號很有水平!

  • 2 # 無心隨墨

    “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的自號,出自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至於為什麼起這個號,應該和她的身世經歷有關。

    李清照出生於名門,他父親李格非也是當時名人,他又是獨女,後來嫁給青梅竹馬的趙明誠,應該說她的前半生是比較幸福的。而後來,國破夫死家滅,獨身難逃,生命軌跡發生了巨大變化。晚年的李清照是不幸的。

    據考證,李清照在早期應該是沒有這個號的,這應該是她經歷變故南下以後為自己取的。而陶淵明的原句,是寫自己歸隱之樂,家室雖小,能容身足以自樂 。而李清照晚年應該也是渴望擁有一個能夠讓自己停留,讓自己溫馨的所在吧。這個號,或許就是她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安慰和一種渴望吧。

  • 3 # 大鯊魚資訊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的由來 李清照,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而,她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並自號為“易安居士”。

  • 4 # 靜一號普洱茶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

    她在文學領域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 5 # 孤竹國人1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濟南人。著名學者李格飛之女。其詞委婉清新,為時人推重,被稱為"易安"體。所以她就自稱"易安"居士。

  • 6 # 武哥說文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

    先是——歸來堂

    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賦詩做詞,時相唱和。日子過得很舒服.

    這個時候的李清照,為居所起名為“歸來堂”,採用的陶淵明《歸去辭來》之意,生活幸福,沒有野心,只是想安安靜靜的當一個“靜”女子,享受夫唱婦隨的田園生活,就像陶淵明描繪的那樣: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中途——顛沛流離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

    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並於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鬱郁,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南京。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李清照孤寂之時,李清照情感受受騙,他告發了丈夫,自己也要同受牢獄之苦,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李清照便被釋放。

    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最後——易安居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

    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她決心將“歸來堂”建成心靈的避難所,故名“易安”。

    此語出自《歸去來辭》: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李清照自號“易安”,是易安於僅容膝之室,是自甘淡泊。

    李清照的“易安”之號始見於《金石錄後序》,因此,自號“易安”。

    李清照,晚年背井離鄉,心裡很痛苦,再加上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汙詬,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

  • 7 # 木山文

    公元一一O七年,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因父親趙挺之的案件,被朝廷逮捕。後雖釋放,暫時也沒有了在朝廷上立足的可能,滯留京師已無必要。於是攜帶妻子李清照一起屏居鄉里,夫婦二人離開風波險惡的京師,回到青州故鄉。.恰如晉代的陶淵明辭去縣令,奔向田園一樣,感到無比的輕鬆愉快,他們從陶淵明"歸去來兮"和"審容膝之易安"兩句話中受到啟發。把他們的書房稱作"歸來堂",把"內室"稱作"易安室"。又從女以男為家,男以女為室這一古老概念出發,以"易安室"作為李清照詩詞創作的署名。

    其時,李清照二十四歲。後來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回憶說:"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給,衣食有餘"。

  • 8 # 廣慷Talk

    李清照,南宋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

    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

    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而,她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並自號為“易安居士”。

  • 9 # 人間一趟看看太陽1

    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黃河南北相繼淪陷。建炎元年,金兵渡過黃河,面對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別渡淮南奔。在混亂的局勢中,趙明誠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於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畫也都流失,李清照隻身奔波於杭州、越州(今紹興)、台州和金華一帶,飽嘗了國破家亡的悽苦生活。後來,她隨胞弟遷到了杭州,才定居下來。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生活安定。因此,李清照從《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譯文: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這句,取“易安”二字,號“易安居士”,以表達代表自己對詩中生活的嚮往。

    “易安”的解釋:

    易安,其實代表了李清照的心之所向。如同《歸去來兮辭》的詩中所說,哪怕在一間小的陋室,卻可以有著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生活,這是李清照所向往的生活。

  • 10 # 豫覽天下

    李清照是山東人,北方的豪邁,是有一些男子氣的。我們來說說李清照,她的出生是一個大的世家,她的父親叫李格非,是一代大學者,所以他讓女兒識字,她還鼓勵女兒寫詩、喝酒,甚至是賭博,都百無禁忌。

    那麼李清照本人就活出了一個人性的完整,非常的瀟灑和活潑,你能從她的詞裡面看到她的率真和隨意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她經常喝酒嗎?把酒東籬下,這些都是她特別好玩的地方。而且他的父親不但自己學問好,其實在當年就蠻有這種男女平等的意識的,所以也讓女兒受到了好的教育。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那更為幸運的是,李清照嫁的也非常好,她嫁給了趙明誠,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當年朝廷的大官,非常愛收藏,所以家裡面的金石字畫是很多的。那可見,趙明誠的品味也非常好。

    不僅如此,趙明誠有一點很特別,他尊重女性。他和李清照是真正比較平等的,兩個人在一起可以喝茶、喝酒。他們兩個經常比賽,拿一個句子或者一個細節來說,是在哪一本書裡寫過這個句子或者記載過這件事,是第幾卷的第幾頁,說對了才贏。這真的是一個非常考驗智商的遊戲,李清照非常聰明,而且記憶力很好,常常贏的都是她。

    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杯中,反不得飲而起。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而且趙明誠也很喜歡妻子作詩,李清照寫好了詞,他就把這些詞混在自己寫的一大堆詞裡面,拿出去給自己的朋友們,都是男生,給他們看,讓他們評,哪一首最好。結果在二三十首詞裡面,大家挑出來的第一名,竟然是李清照寫的。趙明誠一點也不覺得羞愧,反而非常的高興。

    在那個時候,大家普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女性的才能常常會被壓抑。但趙明誠反而對李清照很欣賞,所以這一對夫婦真的是難得。即便到現在,夫妻有這樣的感情,其實都是很困難的,對吧?

    有的時候,我們就是遵從一個家族的契約,然後共同處理好很多社會關係,但並不一定有那麼穩定的真情。但是李清照和趙明誠不一樣,說到這一對夫妻,有一篇文章不得不提,叫做《金石錄後序》

    這篇文章就可以瞭解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生活。它寫了很多收藏和考古上面的東西,一些物件,但是你不覺得那是在寫物,它裡面就感覺在說,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怎麼樣有著共同的愛好,怎麼樣共同完成一個夢想,然後彼此讓對方變得更好。這是特別讓人羨慕的一種感情。

    所以那個文章後來再看起來,就覺得有一種哀傷,因為趙明誠過早的去世,然後李清照由於戰爭,顛沛流離,家庭破碎了,自己的收藏也都流失了,能夠留下來的東西並不多。然後到了晚年的時候,李清照其實過得是比較淒涼的,所以這就能看出,一個美好的夢是怎麼樣一點一點破碎的,這就是悲劇。

    但是我非常同意蔣勳先生的一個定義,他說李清照受到了很多的非議,很多男人不喜歡她,覺得她一點也不檢點,她有點野。但是李清照的經歷讓我們瞭解到,在漫長的文學傳統裡,一個女性創作者她有多重要,她比男性創作者更難出現,而且她可以和男性平起平坐,又用完全不同的視角來直接描述出自己生命中的體驗。

    所以大家去讀李清照的詞,會覺得她的女性氣質是非常明顯的,她一點也不偽裝。在文學史上非常好玩兒的是,有一些男人會假裝成一個女性的角度去寫詩,你看李白就幹過這種事。《長相思》,長相思摧心肝。那是假借一個女子之口來描述這件事。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長相思》

    可是李清照是不同的,她從來不掩飾自己女性的身份,也不掩飾自己女性的感受,但她和男人完全不同。

    所以大家在閱讀李清照的時候可以感覺一下,比如這首《聲聲慢》,它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女性化的詞牌,而且在裡面,李清照用聲音的這個“聲”字,定義了自己的聲音,這是一個音樂性的選擇。

    她比較大膽,她又俏皮,然後她就像俚語一樣,說出了女性的哀傷,她的聲音肯定不是悲壯的,和《滿江紅》《水調歌頭》都不一樣,對吧?她發的可能是一個弱弱的委婉的聲音,但是非常的美,這就是文學的美好之處。我們是如此的不同,參差對照,然後構成了豐富性。

  • 11 # 小話詩詞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李清照(1084年——約1156年),號易安居士,出生於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李清照氏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風以婉約著稱,是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計程車大夫的家庭,早期生活優裕。她的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是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李格非家中藏書甚富,史載:(李格非)善屬文,工於詞章。

    李格非崇尚陶淵明,而且剛直不阿,具有陶淵明“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的個性。而父親李格非的性格也深深的影響了女兒李清照,以至於後來李清照在青州期間,就秉承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思想。(關於這一點,我在後面會寫到)

    李清照小時候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她從小耳濡目染,加之好學,並在家庭的文學氛圍薰陶下,為她後在詩詞文學方面展現出的才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代家庭,士大夫階層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女子教育,只限於《女誡》和《列女傳》等教育書籍,李清照不同與此,在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下,她能夠更多地接觸豐富的歷史和文學著作,飽覽歷代群書,從書籍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了自己的見識,還能夠吸收文史資料的營養,鑄就自己獨特個性,可以說家庭的教育造就了李清照的個性。

    才貌雙全的女子自然會贏得眾多男子的追求,李清照的才華贏得了一個人的芳心,那就是學識淵博的太學生趙明誠,兩人志同道合,加上共同的興趣愛好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和二十一歲的趙明誠步入婚姻殿堂。

    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時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練,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

    建中辛巳就是指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以上這段引言摘錄於李清照所寫的《金石錄後序》,《金石錄後序》2000多字,是南渡之後李清照為亡夫趙明誠的金石學名著《金石錄》一書所作的序言。

    婚後的李清照夫婦在感情感上恩愛有加,兩人夫唱婦隨、舉案齊眉,度過了一段甜蜜的生活。趙明誠是一位大學者,他對金石學很有研究,兩人經常縮衣節食,購買金石字畫研究,而且經常是和李清照一起研究,這不但增長了李清照金石學方面的知識,也增添了生活的樂趣。

    (趙明誠《金石錄》書影)

    “易安居士”的來歷

    1107年,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去世,受黨爭的影響,趙明誠遭蔡京誣陷,被追奪贈官,家屬也受到牽連。經歷了仕途的跌宕和家庭的雙重打擊後,夫妻二人於公元1107年離開北宋都城汴梁,回到家鄉,從此屏居青州鄉里達十年之久。

    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

    在青州故里,夫妻二人迫於生活多方謀求衣食。趙明誠自宋徽宗宣和三年至宋欽宗靖康元年先後知萊州、淄州。屏居青州與出守萊州、淄州時期,是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相濡以沫、共同研究金石學的最美滿時期,也是趙明誠金石事業最有成就的時期。

    回到家鄉青州後,李清照憶起昔日朝中事情,突發奇感,往昔如同一場夢般,回家鄉過起遠離官場那種爾虞我詐的“歸隱”生活,品酒論詩,賞花填詞鑑賞古玩金石也是生活的一大樂趣,也是李清照趙明誠夫妻二人打發業餘時光的最好途徑。

    在青州期間,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兩人每得一本奇書,便共同勘校,整理題簽,得搭配書畫器物,便仔細把玩,互相給予評價。同時,夫妻二人在飯後還時常坐在“歸來堂”中烹茶。兩人指著滿屋的書籍互相拷問對方,猜中的人先飲茶。以此為樂。

    這種生活,一如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記載的那樣:

    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他們在青州的居所為什麼要取名叫“歸來堂”呢?其實都是李清照追慕東晉陶淵明的原因,東晉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李清照在青州期間仰慕陶淵明,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兩句中的“易安”二字,自號“易安居士”。

    這其實也似乎預示她的未來人生的不平凡,要希望找個安靜穩定的地方住下來,告別那種風雨飄搖的日子。所以他們自己的書房取名“歸來堂”,其內室命名為“易安室”。

    其實在青州生活期間,一直困擾李清照趙明誠夫妻兩人的問題就是一個安身之處,所謂的“易安”:易有改變的意思;安的本義是家屬有穩定住處,引申義為後院平靜,後方穩定。

    其實李清照的想法在簡單不過了,她只是嚮往安逸的生活而已,換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居住而已。而李清照在青州時期雖然談不上富足但是“易安”的生活竟然成了她後半生魂牽夢縈的追求和思念。

    南渡之後李清照的“易安”生活

    李清照給自己起的“易安居士”竟然伴隨了她從此之後的生活,“靖康之變”後,李清照的生活發生了鉅變,此時趙明誠遠在南京擔任江寧知府,李清照留守青州獨自照料她的金石古玩。戰火燒到青州,李清照丟下傢俬,又匆忙南逃,投奔丈夫趙明誠,幾經磨難,終於夫妻相聚。

    南渡之後的李清照飽經滄桑,在1139年,李清照又遇到了喪夫之痛,丈夫趙明誠在這一年去世。一切災難都伴隨而來。

    “易安居士”李清照由此一直過著寓居漂泊的生活,這之後的生活可以說是淒涼的,她內心渴望的“易安”也一直沒有實現。青州安逸的生活、“易安”的生活永遠成為了她的回憶。如她在詞作《菩薩蠻》中就表達了對故鄉的深切懷念: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在多少個白天黑夜裡,李清照不止一次引頸北向,遙望故鄉,對故鄉的思念深刻沉痛。她唯有借酒澆愁,只有醉鄉中才能把故鄉忘掉,清醒時則無時無刻不思念故鄉。正因為思鄉之情把李清照折磨得無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暫時忘卻,可見它已強烈到何種程度。

    與其說是李清照對故鄉的思念,還不如說是她對在青州期間夫唱婦隨的生活的思念,對“易安”生活的懷念。

    李清照後半生飄零度日,美好的期望變得遙不可及,閒餘之時,只有憂傷,詩詞成為她唯一打發時間的途徑。

    而此時的李清照仍然忘不掉的就是陶淵明超脫世俗的思想,晚年她寫過一首《鷓鴣天》的詞,詞中就明確表達了這種思想。詞裡寫道: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深秋本來使人感到悽清,加以思鄉之苦,心情自然更加淒涼。詞作一寫主觀錯覺,一寫內心實感,都是加重描寫鄉愁。

    結句“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是詞人的超脫。深秋時節,籬外叢菊盛開,金色的花瓣光彩奪目,使她不禁想起晉代詩人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她開始自我寬解起來:歸家既是空想,不如對著尊中美酒,隨意痛飲,莫辜負了這籬菊笑傲的秋光。

    詞作下片寫飲酒的原因,是對上片醉酒的說明:本來是以酒澆愁,卻又故作達觀之想,而表面上的達觀,實際隱含著無限鄉愁。這無限的鄉愁不正是李清照對在青州時期“易安”生活的追憶嗎?

    趙明誠逝世五年之後,李清照整理丈夫生前未完成的《金石錄》,他在《金石錄後序》中這樣寫道:

    嗚呼,餘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矣!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區區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後世好古博雅者之戒雲。

    李清照的後大半生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了,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她少女時期,是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度過的,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兩人度過了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的幸福生活。

    即使在青州期間,儘管物質方面一度匱乏,但是他們夫妻二人在共同研究金石學,過著相對安逸的生活,就像她的自號一樣,是一種“易安”的生活。

    南渡之後,李清照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丈夫趙明誠去世,李清照一直過著寓居飄零的生活。

    小結

    李清照畢竟是一位女子,她渴望的是幸福的生活,亦或是安逸的生活,這些對她來說就足夠了,可是晚年的李清照流寓吳中,對故鄉的思念,對“易安”生活的懷念就愈加濃烈。

    如果說南渡前,尤其是在青州期間,李清照對“易安”是一種追求的話,那麼南渡之後,流寓吳中的李清照對“易安”就是一種執念了,也成為她魂牽夢縈的渴望。

  • 12 # 無名草2020

    真正到寺廟皈依了佛,皈依了法,皈依了

    僧的並未出家的人,不管男女,都叫居士。

    居士的法名由所歸依的寺廟賜予。

    寺廟取法名,也論輩分,她取“易安”,說

    明是“易”字輩,你再年老,也要稱為你做

    三皈依的法師為師父,稱比你先皈依的年

    輕和尚(同一字輩)為師兄。

    “易安”,乃上賜予“易”,下則“安”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個車子拉貨,請問買依維柯好,還是大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