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傑茶師
-
2 # 黑夜裡尋寶看不見
宋江的稱號,“孝義黑三郎”、“呼保義宋江”、“及時雨宋江”,這些稱號無疑與一個“義”有關,這裡的“義”字並不單單隻江湖義氣,作者暗示給宋江的其實是“忠義”,忠義給誰呢?當然是國家了,忠義於朝廷。水泊梁山代表的是“匪”,而大宋朝廷乃是“官方”、“正統”,宋江想為眾兄弟謀一個前途,縱拼得身死道消,也不能在後世留下一個“土匪”的罵名。
-
3 # 無知不是罪88
宋江這人能做梁山泊首領,並不僅僅是他救了晁蓋,並因為晁蓋的關係當上了二把手,晁蓋一死他就繼任為第一頭領。他所以能讓兄弟們服他,有一個很大的原因能說會道,善於協調和周邊人的關係,這在鄆城縣如此,到了梁山泊更是如此。即便是一時兄弟們意見稍有差異,他也會在拿出自己的限制措施以後讓兄弟們行事。比如那個李逵,很多次一定要違拗宋江,宋江總是要給李逵一些限制,無非是不準吃酒、收起板斧、跟誰行動就要聽誰指揮之類。這樣既能遂了兄弟們心願,自己又有臺階可下,保住了自己的權威和麵子。不過,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招安。這件事情宋江根本就不容兄弟們有異議,即便是很多人明確表示反對,宋江仍然是一意孤行,絲毫不考慮兄弟們的心理感受,甚至要藉機殺掉救過他的李逵。 應該說,農民起義造反最好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條是自己當皇帝,方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不過,宋徽宗治理下的大宋王朝雖然已經是奸佞當道,民怨沸騰,但這個政權的力量還遠遠大於起義的農民軍,要想自己當皇帝奪取政權或者和現在的朝廷分庭抗禮還不是合適的時機。比如說這個方臘,雖然是當了幾天皇帝過了一把癮,最終卻是身首分離,一班部下也都跟著殉葬。他們還好說,畢竟壯懷激烈了一把,可是跟隨他們的那些“嘍囉”們可是慘了,死了的是“逆賊”,活著的是匪,家人也都算成了匪類。還有一條出路也就是招安了。問題是,宋江這個招安既露骨又急切,並不是在梁山眾兄弟思想統一,外部環境有利的情況下進行的。他見了人人都說可殺的高俅,表現出的那副奴才相實在是令人作嘔!為了實現招安,他不惜走妓女的門子,也是為那個社會的正人君子所不齒。那麼,宋江為什麼這麼急切地想要招安呢?
宋江的一貫思想使然 宋江要朝廷招安,是骨子裡的東西,既不是為了大眾生靈免受干戈罷兵息戰,也不是經過深思熟慮找出來的必經之路,而是本性使然。他殺了閻婆惜,流落到孔家莊,遇見了準備上二龍山落草的武松。這時候,他還是一名逃犯,自己惦記著朝廷能夠大赦也就罷了,還不忘惦記著武松日後招安之事,而這時候,武松能不能上得二龍山尚且不知。宋江說:“……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在他看來,只有招安,才能成為英雄,“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聲。”為了能夠說服武松,它掩蓋了不屑與“草寇”為伍的真實思想,說:“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兄弟,你如此英雄,決定做得大事業。”臨分手還不忘了再絮叨一番:“兄弟,休忘了我的語言。”在前面為閻婆惜介紹時,說宋江“是個好漢,只愛學使槍棒”,後來被逼無奈上了梁山,也能夠騎馬上陣,為什麼就不能上二龍山?說到底,宋江的意識當中,他這個罪犯也比草寇強。他更不管武松內心是怎麼想的,只管把自己的思想強行灌輸給武松。武松兩次都沒有接這個茬兒,後來魯智深、楊志更是反對招安派。 對於招安,宋江也消停過一陣子,那就是剛上梁山那會兒。這原因有二,一是宋江剛從刑場上逃生,驚魂未定,他時刻幻想著的那個朝廷不但沒有饒恕他,還在連他的老爹也困在了莊園裡,這讓他一時失望透頂;二是梁山上的頭領是人家晁蓋,總不能連腳跟還沒有站穩就推銷自己的主張吧!等到他代替晁蓋出了徵,覺得有了資本,他那個招安思想又冒出了頭。捉到呼延灼,他說“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見到宿太尉,他馬上表明態度,他不是要造反,而是“權借梁山水泊避難,專等朝廷招安”。就是在盧俊義捉了史文恭,他要按照晁蓋遺囑把山寨第一把交椅讓出來,也不忘了告訴盧俊義,將來要“歸順朝廷”。等到他找了一個道士玄通,破譯了一個誰人也不識的蝌蚪文字,證明他們這些人都是上應天命,他那個招安之說也就提到了議事日程。在重陽節這天,宋江寫了一首《滿江紅》的詞,仍然是“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哪知道武松等人心裡非常反感這件事情,平常不說是抹不開兄弟面子,在這重陽佳節,你宋江不讓兄弟們開心的過一個快樂節日,兄弟們可就鬧心了。於是,武松叫了起來:“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黑旋風李逵更是把椅子踢碎。魯智深雖然沒有直接發作,但在宋江教訓武松時,魯智深明確表示:“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儘管後來眾位兄弟都沒有了話說,但重陽節那天,“當日飲酒,終不暢懷。”大家鬧了個不歡而散。 這是他的身份地位所決定的 在招安問題上,梁山泊大致分為兩派,擁護派和反對派。擁護派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有錢人,像柴進、盧俊義就是這一類。招安了,即便是沒有官做,他們仍然可以回去過富豪的生活。二是當官的人,像呼延灼、關勝等人,這些人本來是來征剿梁山好漢的,一時失手自己成了俘虜,宋江給了他們一個期盼,能回到原來的官位上去,那實在是求之不得之事。本來他們就是想透過剿滅“梁山草寇”來揚名的,不成想立功不成,回又回不去,死又捨不得死,有招安這般好事,又怎能不堅決擁護?三是想當官的人,就是吳用、公孫勝。先說吳用,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形象,封建時代,讀書不做官誰會去讀書?不想子弟們讀書當官誰會去請先生?先生教學生說讀書不要想著當官,誰會請這樣的先生?所以,吳用無論是作為讀書人還是教書人都是想當官的人,只不過他想透過科舉這條路走不通罷了。現在,宋江給了他這樣一條路可以實現理想,又怎會不堅決擁護?公孫勝是自己找到晁蓋的,這樣的修行之人哪像個修身養性之人?劫生辰綱是謀財,招安了是謀官職。更何況玄通道人弄得那番玄虛,說到底就是他公孫勝的密謀策劃。 反對派也分為三類。一是魯智深、武松,他們在官府裡混過,但都是些辦事員之類的人物,又是武林中人,官場上一些道道他們沒有心思去琢磨研究,自然也就不知道當官利益所在;二是李逵,他是平民百姓的代表,只想到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讓老孃跟著享幾天福,剩下的就是自在快活,招安了,反而失去了這番快樂;三是林沖、楊志,這些人得罪的是當朝權貴,已經是家破人亡,只剩下孤身一人,招安了又將向何處去?何況這些人已經做過軍官了,他們就是從那個地方來到梁山的,再回到那個原點上,無非是兜了一個圈子而已。
宋江當然是當官的一類,他在當官的過程中不知道撈取了多少好處,這不是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人能夠感受到的。所以他們才會在招安問題上產生明顯的分歧。 為的是保住自己的財產 招安了,林沖回到了原點上。那麼,宋江就不會回到原點上嗎?就當官這個意義上來說,宋江的確會回到原點上,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問題,宋江和林沖有著很大的區別,那就是,宋江有家產可以恢復,林沖已經是無家可歸。換句話說,梁山泊是宋江的暫時棲身之處,宋家莊才是他的根本;而反對派那些人,梁山泊是他們的立足之地。宋江為了恢復他的那份兒財產,已經不管兄弟們有沒有安身之地了。當朝廷決定了要對梁山泊實行招安,但還沒有具體的安置措施,宋江就亟不可待地讓人到梁山泊“買市十日”,到了罷市之日,又亟不可待地“便要起送各家老小還鄉”。虧得吳用出來勸他,說:“兄長未可。且留眾寶眷在此山寨。待我等朝覲面君之後,承恩已定,那時發遣各家老小還鄉未遲。”什麼叫“承恩已定”?那就是對這一百零八人進行安頓。等到宋江被封為“破遼都先鋒”,宋江立馬就叫 “自家莊客,送老小、宋太公並家眷人口,再回鄆城縣宋家村,復為良民”。什麼叫做“復為良民”?就是宋江的全部財產再次歸他宋家所有。 到了這個時候,一切的答案都有了,有財產和想通過當官獲取財產的人是招安的擁護派,沒家沒業沒財產的人是招安的反對派。 那麼,反對派的兄弟們為什麼不一反到底呢?這是由他們的思想觀念所決定的。一是他們找不到一條更好的路供兄弟們選擇,也就是說,擁護派內心深處當然對招安心嚮往之,但反對派能提出一條更好的道路嗎?李逵倒是提出來讓“宋江哥哥”當皇帝,但這種頑童式的理想主義根本就不切合實際,不要說擁護派,就是反對派魯智深、林沖等人也懂得這條路走不通。試想,憑梁山的人馬,打一個曾頭市都會搭上晁天王的性命,攻打併佔領州府城池,行嗎?他們鬧一鬧東京,把它攪一個翻江倒海可以,真正攻打下來屬於自己,恐怕這些人還真的不敢想。二是兄弟義氣讓他們不得不服從宋江這個大哥,當然,他們也是真正從內心裡服從這個大哥。用李逵的話說:“哥哥殺我也不怨,剮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他們每一個人都懂得,要把梁山上這各色人等聚攏在一起的,只有這個宋江大哥。換一種說法,因為宋江,才有了眼下這種局面。在講義氣的宋江大哥面前,心裡就是再不舒服,也不能不講義氣。正因為如此,在他們冷靜下來以後,即便是心裡仍然是一百個不願意,他們也不好再表示什麼。 總起來說,宋江這番招安,總讓人覺得有點兒窩囊。可能當時的人把他看作是及時雨,呼保義,可是透過招安這件事情,總是讓我們現在的人對宋江愛不起來。這就讓人有了一種糾結,對宋江其人,愛不得又恨不得。
-
4 # 雪流星落
如果不接受招安,梁山的未來在哪?招安之前我們都知道,其實梁山就是一群落草為寇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營生是什麼?劫生辰綱,打大名府,攻祝家莊……其實也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打家劫舍,劫富救貧,沒有穩定的收入!絕不是長久之法!梁山108將,每個帶200.300小嘍嘍,加上雜七雜八的,怎麼說也有3萬人左右!就這還有水軍,騎兵,陸軍,火藥營……哪個不是燒錢的主?吃喝拉撒,身為大當家的宋江能不愁?好漢們得吃好喝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花費更大!你突然告訴我不能喝酒了也不能吃肉了,更不能分金銀了!那再是宋江哥哥也不行啊,還不如下山,這是真正的逼下樑山了!招安就能解決,所以和朝廷打了幾次,每次都是點到為止,也不敢往死了得罪,意思到了,招安順水推舟!
還有就是宋江個人本身就是體系內的人,非萬不得已絕不會主動上梁山的,聚義廳改名忠義堂,義我們知道兄弟之情,結義之情!那忠呢?我想可能是忠君吧,宋江心裡還是存著光耀門楣的想法的!擊敗高俅童貫,也沒幹淨殺絕!最後明知是毒酒,自己活不下去,還要拉著李逵,全了自己名聲!所以說宋江是最熱衷招安的,倒也沒說虧了他!
-
5 # 正易論風水
在小說《水滸傳》中,張叔夜是濟州太守,在宋廷對宋江等梁山好漢兩度派欽差大員進行招安都告失敗的情況下,積極主張繼續實行安撫政策,並自告奮勇親赴梁山泊與義軍商談。在張叔夜的勸說下,招安終於得以實現。
1.宋江派
他們因為不同程度的受到梁山第一號實權任務宋江的恩惠,成為他的絕對死黨,
因此也成了宋的心腹.這一派主要包括前代頭領晁蓋所留下來的心腹班底.
這些人中以吳用為首(在推選宋還是盧作山寨第一把交椅的時候可以很容易看出
來,我到現在還為盧鳴不平),包括三阮,朱同雷橫等.
此派還包括宋江作“及時雨”的時候所結交的朋友,包括李逵,花榮,王英,周
通等等,一時間也記不起那麼多樂.
朝廷降將派
關勝,魏定國,單廷矽是一玻.
呼延灼,彭企,韓濤是一玻.
董平,張清是一玻.
林沖我感覺應該獨自劃為一類,他除了於魯志深關係好以外,基本上是獨來獨往
因為他可以說是山寨的超級元老,就算是想排擠他也沒人敢.
楊志絕對的失意一人,或許和林沖的感情也不錯.
在這派裡的人絕對是梁山裡的精英,他們武藝高強,戰功卓著,但又不工於心計
晁蓋系列應單列出,三阮等.
林沖系列,包括魯智深,曹正等或許還有史進等.
系列是最反對招安的.
盧俊義,燕青
對招安最有興趣的
是最受排擠而又令人同情的.宋江不讓扈三娘嫁林沖,可見一斑.而魯提轄
又是大大的好人,只是林和魯對宋江不是十分感冒,不象李逵等肉麻兮兮的.
不過從劫法場後,宋系人馬壓倒了,宋江已是架空了晁蓋.
然後宋江又搞來一批來增加招安勢力.
-
6 # 伊沭陽
首先,宋江也是被逼上梁山的。落草為寇,並非他本意。這第36章就有講到宋江收到宋太公身死的訊息,回到宋家莊,卻不想是宋太公,怕他被梁山好漢拉上山入夥,做出不忠不孝之事,故意放出的假訊息。宋江標榜的是忠孝仁義之人,自是不敢違逆父命。
所以當宋江被詐回家而讓人告發後,他就因殺惜案被判去江洲牢。其間,押解路上梁山泊好漢有救宋江上梁山,那時他就不願違背父命婉拒上山了。後來因題反詩被人告發定下死罪,又受梁山伯好漢設計搭救才不得已上山為寇的。也就是"賊寇"身份的轉變,本身非他本意,留下就是死,上山才能活,逼不得已才上梁山,他骨子裡並不認同當個山代王是正道。
其次,宋江本身是混官場的人,他能夠為江湖朋友所稱道,也源於他的官場身份,可以結交四方。本身宋江文不文武不武的,就靠一個義字行走江湖。梁山泊好漢很多人在落魄的時候都得到他的幫助,所以在晁蓋死之後才會被大夥一致推舉讓他當了老大。從宋江提的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及提的《西江月》"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中就可以看出宋江只是感嘆自己有心報國,卻深陷囹圄的悲哀,他其實是一心想要做一番經天緯地的事業來光宗耀祖的。
最後現實情況就是當時的宋朝政權並沒有撼動根基,民間也沒有食不果腹,流離失所,屍橫遍野的情景出現。竟然沒有造反的民心基礎,做不了開國的皇帝,那適時的招安,就是落草為寇之人最好的出路。在有一定影響力,並且有一定價值的時候,宋江作為一個領頭人就能獲得政治資本,取得談判籌碼,可以此為跳板,獲得一個很不錯的前程,何樂而不為呢?
宋江在梁山108將裡面,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並不能算是上等,但是能夠坐上老大,卻是他最大的運氣,他當然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利用這個運氣獲得利益最大化,所以他就是招安裡面最積極的那個人!
-
7 # 濤聲依舊Lao
梁山上的那些所謂好漢雖然真正能被稱為逼上去的人並不多,但是多數人都是因為對過去的生活狀態不太滿意,而宋江則不是。
他在上梁山之前雖然只是縣衙中的一個小吏,但也算是一個生活在朝廷體制裡的人物,每天過著一種衣食無憂的生活,家裡還養著小姘,應該說活得還挺滋潤,所以他從來就沒有過反對朝廷的想法。
至使他不得上了梁山的原因,一個是由於意外原因,使他不得不殺死了閻婆惜,另一個就是潯陽樓題反詩。這兩個事兒都屬於重罪,這讓他在原來的體制內無法再生活下去了,所以在他被救以後才不得不選擇留在了梁山,實際他的心裡無時無刻不是在想著有朝一日再返回到體制內去。
宋江的骨子裡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只不過是過去一直沒有找到機會而已。等到他爬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以後,他也就萌生了以眾多梁山好漢為資本,與朝廷討價還價,藉以實現自己謀取高官厚祿的想法,這只是他一貫思想的延續。
-
8 # 識海泛舟
《水滸傳》作為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對於水滸的英雄故事也是耳熟能詳,而其悲慘的結局也讓很多讀者議論紛紛,歷來最大的爭議莫過於最後的招安,而招安首當其衝的推舉者就是宋江,那麼我就簡單分析以下我對宋江招安的看法,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水泊梁山的性質和特點首先梁山是一個集體組織,在初創的王倫時代,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生存方式,以搶劫過路商客為主,適量進行一些農耕活動,這種成本低效益高的模式確實吸引了當時一批出身社會底層的人士,但是從晁蓋等人到來以後就改變了梁山的格局,接管梁山以後大家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基本上就是大家熟知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稱分金銀”的方式,這個階段梁山主要的人員組成還是以社會底層人士流浪江湖的人士為主,對於招安沒有太多想法。
宋江為什麼堅定的要招安宋江加入梁山以後,就很清楚知道這個組織的弊端:隨著梁山的知名度上升,他們賴以生存的劫富濟貧打家劫舍的經營方式必然會越來越難,如果不圖發展就勢必滅亡,因此宋江決定招安,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梁山的集體性質。梁山好漢眾多,光大家熟知的首領就有108位,加上手下兵馬那麼多人,顯然小小的水泊梁山難以自己支撐巨大的開銷,而且其集體性質嚴格來說終究是草寇,隨著知名度提升他們的經營方式也不再那麼容易,因此必須要改革現狀,招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內部人員結構複雜。表面上大家團結一心快意江湖,實際上小集團眾多,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打算,從最後的排名也能看出一二,來自體制內的支援招安的都排的比較靠前,比如說雙邊呼延灼、霹靂火秦明、豹子頭林沖,玉麒麟盧俊義等人,這些人很多本身很多就是曾經擔任過朝廷官職,來自體制內只是被逼無奈上了梁山,因此他們很多人心中還是希望回到體制內去的,這也就導致了梁山好漢沒有那麼齊心,宋江也是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因此他必須要進行招安。
名正言順。在中國古代社會,是非常講究一個名正言順的,任何事要師出有名,梁山始終被官方定義為“草寇”,加上梁山很多好漢確實以打打殺殺為主,雖然有劫富濟貧的事蹟,但是終究缺乏群眾基礎,一直與朝廷抗爭無異於以卵擊石,不具備起義造反甚至長遠發展的條件,因此只有招安才是正當出路。
總結我和很多喜愛水滸的讀者一樣,對於招安以及眾英雄悲慘的結局也是十分扼腕嘆息的,但是綜合時代的特點以及梁山本身存在的問題,招安或許是一條比較有前景的出路。
但是我們也要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也不能把所有功過都推於公明哥哥一個人,宋江對於招安固然積極主動但是一方面是考慮實際情況所做決定,另一方面也確實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聲。
一千個讀者心中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宋江的招安歷來大家褒貶不一,也沒有什麼歷史定論,我們其實沒有必要一定要去爭論他的對錯,或許這就是偉大的文學作品獨特的魅力。
-
9 # 半城花開半城月
《水滸傳》最早的名字叫《忠義水滸傳》。宋江作為水滸傳的第一主角,他本身就是“忠義”的化身。
正是這種忠和義最終引導宋江帶領水泊梁山接受朝廷的詔安。
第一,儒家“忠君孝親”的思想,是宋江至死都不曾動搖的信念。
這一點從他飲下毒酒後的一番悲嘆就可知曉。“我自幼學儒,長而通吏,不幸失身於罪人,並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今日天子輕聽讒佞,賜我藥酒,得罪何辜。”
“自幼學儒”“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思想教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今後的道路走向。在宋江內心深處,“趙家天子,趙家天下”才是國之正統,所以他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
第二,宋江雖然仗義疏財,濟困扶危,結交天下豪傑,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他同情敬重,但理智上卻不是認可的,認為“於法度上卻饒不得”。所以宋江在怒殺閻婆惜後,明知自己已犯下大罪,卻沒有立即投奔梁山投靠他的英雄豪傑朋友,而是輾轉避難。
第三,江州法場宋江被救,無路可走的他最終也來到了水泊梁山。但他依然沒有對那個昏庸腐敗的趙家朝廷喪失信心和希望。他一直牢記著九天玄女“替天行道為主,全杖忠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的法旨,一再宣稱:“小可宋江怎敢揹負朝廷,蓋為官吏汙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全借水泊裡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
第四,晁蓋死後,宋江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昭示了水泊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下,將一改往日江湖路線,開始了向朝廷靠攏的政治路線。宋江心裡很清楚,水泊梁山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揭竿而起,像其他農民起義軍一樣與朝廷對抗,但最終結局可能會被朝廷剿滅。要麼打著“替天行道,忠義兩全”的旗號,創造條件等待朝廷的招安,也好讓水泊梁山的兄弟們在朝廷佔有一席之地,封妻廕子,青史留名。而一生都在追求忠義兩全的宋江,當然選擇了第二條路。
然而,可悲的是,在徵破遼國,平定方臘後,全杖忠義的梁山好漢並未迎來他們的期望中的封妻廕子,青史留名,而是被以一杯毒酒,死散殆盡。
水泊梁山的英雄傳奇以一曲“忠義”的英雄悲歌落下帷幕。
-
10 # 蒿草之下有蘭香
宋江是讀書人,儒家學而優則仕,達則兼濟天下的觀念深深影響了他。黃文炳死前罵他天生是反賊,刺激了他。梁山其他好漢,不是山林野人就是朝廷罪犯,或是看透朝廷腐敗黑暗的前官員,如果不是宋江,都不會想到招安,宋江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梁山命運。
-
11 # 青霞人文
宋江是梁山的老大,他的想法,不是要在梁山混一輩子。他就是最終要給自己和梁山的弟兄們找到人生的歸宿,或者說,是一個人生的終極出口。
二十啷噹歲時讀的水滸,感覺他們這些好漢們痛痛快快,殺人放火,打家劫舍,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兄弟們心無雜念,有話就說,有屁就放,這樣的人生真痛快!
讀到宋江幾次要受招安,熱臉貼冷屁股的地方,就覺得沒意思了,幾乎不要再讀了。後來也才有所明白,梁山好漢們其實面臨著一個終極的問題,我們要到哪裡去?
不可能就這樣讓兄弟們永遠呆守在水泊梁山裡,天天在一起守著,要不要娶老婆、生孩子?要不要回鄉盡孝?造反不是個職業,只是一種狀態。
再說,梁山還是太小了,都是英雄好漢,天地要大一些!逼上梁山不是人生的常態,這一杆子人不可能永遠打打殺殺,與朝廷為敵,永被征討圍剿,除非你奪了江山,但水泊梁山的力量達不到那個地步,何況宋江從造反那天起,就沒有奪江山的想法,改“聚義廳”為“忠義堂”,只是要“替天行道”,所以宋江想著要給自己,也給兄弟們一勞永逸地解決出路的問題。
從宋江來說,前前後後,從來不是一個天然的造反者。第80回,宋江三敗高太尉,宋江見高太尉說,“文面小吏,安敢反逆聖朝!奈緣積罪累犯,逼得如此!二次雖奉天恩,中間委曲奸弊,難以屢陳。萬望太尉慈憫,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銘心,誓圖死報。”這不就是宋江的真實心態嗎?不投降受招安,對宋江來說,比死也難受。
宋江走宋徽宗的相好李師師的門路,讓李師師吹枕頭風,早日受招安,他在李師師家裡醉後作詞說,“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訊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可以說,宋江是天然的投降派。
所以,招安之後,馬上被派領兵與遼兵作戰,剛得勝回來,就被派再徵方臘。幾場惡仗,英雄好漢損兵折將,108將出去,歸來受賞者27人,軍馬過江,十存二三,一眾好漢,死傷殆盡。
宋江等落過草的人,始終不會被信任,宋江被毒死,李逵也喝毒酒而死,招安之後,盡是悲劇。
-
12 # 天天閱讀會
一是宋江本身就是體制內的人,加上自幼的儒家思想和忠君愛國思想影響,骨子裡還是覺得仕途才是正統。
二是隨著梁山好漢規模的不斷龐大,對兄弟們日後的出路著想,畢竟上山為王不是長久之計,還有就是他們就兩條路,一是被消滅,二是被招安,作為這麼大一群山賊,朝廷也不可能長期無視不理的。
在整個故事情節中也有很多地方穿插著宋江想要招安的想法,在潯陽樓上的題詩不言而喻就表明了宋江還是有從新為官的想法的,在那個年代怎麼才算成功,升官加爵衣錦還鄉是最好的選擇。
讓他下決心招安還是因為當時的局勢,上面說到了梁山已是朝廷的眼中釘,早晚會被拔除,招安是最好的出路,不但圓了自己的想法,還把一眾兄弟的出路都安排好了。所以有了在重陽節這天,宋江寫了一首《滿江紅》的詞: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但因手下的兄弟們意見不一致,而鬧得不歡而散。
在局勢的影響下唯有招安才是梁山的出路,加上梁山好漢中也有一部分傾向於招安的親和派,宋江最後還是力排眾議下成就了朝廷的招安。
最後雖然被招安了,東征西討的後兄弟們也是死傷慘重,朝廷對於這幫草莽出身的,有過不良史的梁山好漢當然心有疑慮,最後的悲劇是宋江被逼喝下毒酒,成全了朝廷的一石兩鳥,既拔掉了梁山這根釘子又除去了方臘等造反派系。
相關內容
-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臘兵合一處,是不是梁山好漢更好的歸宿?
- 梁山好漢那麼厲害,假如宋江不招安,梁山好漢最終會是什麼結果?
- 宋江招安究竟對不對?如果不招安梁山好漢還有什麼出路可走?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被招安,宋江如果不毒死李逵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梁山好漢能不能打敗岳飛還有韓世忠等宋朝的四大名將?
- 《水滸傳》裡宋江不想著招安,你認為梁山好漢會死那麼多嗎?梁山會被攻破還是推翻正統?
- 如果領導梁山好漢受招安的是晁蓋而不是宋江,結局會如何?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大口吃肉喝酒多痛快,宋江干嘛要招安?如果不招安梁山好漢結局如何?
- 《水滸傳》如果宋江不招安,結局會怎麼樣?
- 水滸傳中,宋江不同意招安,林沖還會不會被氣死?
這是一種政治站位。同樣如果你是作者,你現在寫一本書,你要體現出讓的粉絲起義,還是支援大同?如果支援大同,大家一起幫你。不支援你懂的,瞬間讓你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