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
2 # 玖四伍
可能寶寶對於肚子餓,尿布溼了,身體不適等比較敏感,有點著急,因為不會說話,就只能哭了,所以如果是孩子餓了,儘量不要讓TA等太久,一邊餵奶,一邊和TA溫柔的說話。然後如果是純母乳餵養,乳母的飲食要清淡,十字科食物少吃。
-
3 # 噢特慢的媽媽
“孩子總是發脾氣,亂打亂踹或是咬人。脾氣急起來就砸東西搞破壞”
“一生氣就使用冷暴力,用語言攻擊他人,常常威逼利誘攻擊他人……”
作為家長,你有這樣的困惑嗎?這些行為都是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表現。
那麼,是什麼讓孩子們一點就炸?
【小孩暴脾氣,究竟為了啥?】
有時候,孩子們亂打亂踢是因為他們碰上了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感到灰心喪氣。他們還沒學會如何控制自己不要衝動,也不會用社會認可的方式化解矛盾。
有時候,孩子們則可能是正和某種困難展開角逐——像是壓力山大的生活煩惱、情緒調節問題、注意力缺陷問題、孤獨症症狀、抑或是多動症。
然而,一切情況,哪怕是在孩子已被診斷患還有嚴重行為障礙的情況下,家長仍能發揮巨大影響力。
孩子沒有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是因為我們的“出廠設定”就是要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但是這不代表著我們沒有做出攻擊性行為的能力。而是否表現出攻擊性就取決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認識了。壓力、威脅恐嚇、機遇及孩子們的種種經歷,這些環境條件都對孩子們的攻擊性有塑造作用。環境稍稍改善,孩子的行為便能得到改善,孩子的未來也將被改寫。
當然,孩子不聽話並不意味著就是父母的錯。在遺傳因素的作用下,有些孩子更容易惹事兒。孕期因素和童年壓力也有同樣的催化作用。童年經受的壓力會改寫個體基因功能,甚至會對下一代造成影響。嬰兒出生時可能會出現某些基因“關閉”(不表達)的現象,這是因為其父母親在成長過程中遭遇了刺激。
孩子們還會受家庭以外的環境力量的影響。同齡人、老師、鄰里之間、媒體訊息、意識形態以及文化因素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些環境影響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是和孩子的基因有關的。
【孩子的攻擊性是可以改變的】
不管是什麼因素促使孩子好鬥不聽話,沒有什麼結果是無法避免的。當父母掌握了知識,得到了訓練,他們所施加的影響力就不容小覷了。隨機對照研究表明,當父母經過應對攻擊性行為的訓練,或者儲備了相關知識之後,他們曾經有攻擊性的孩子的成長軌跡發生了變化。
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的介入發揮了作用,因為家長們學到了應對攻擊性行為的具體策略,也因為父母學會去改變自己。
與孩子的行為問題作鬥爭是一件壓力山大、令人洩氣的事情。你達觀的性格、樂觀向上的態度、過人的能力以及善意涵養都會消失殆盡。親子關係會受到毀滅性的重新定義,也會越來越讓你覺得自己沒能力管教孩子。而這樣的想法必定會讓你產生一些行為,刺激矛盾產生,接著情況將更糟糕,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會愈演愈烈。
如果取而代之,運用積極的、有建設性的、解決問題的思想,你就能在不良行為爆發前進行制止。
因此,無論孩子們僅僅是困境中掙扎,還是正在和更大的難題作鬥爭,我們都應當打起精神,告訴自己:只要用對方法,就能扭轉乾坤。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關於如何應對孩子身上的攻擊性,以實踐為基礎的建議,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家長調整自己,另一部分則是教孩子掌控自己負面衝動。
1、你別對號入座
當孩子沒聽吩咐行事時,你很容易會覺得受到了輕視。當孩子大發雷霆時,你會覺得這又是衝著你來的。不過就算有這種反應是人的本能,家長們也是“自作多情”了。
首先,孩子們不會像成人那樣對情緒和資訊進行處理。要是你家孩子年紀尚小,他連自己的很多情緒都理解不了,更別說你的了。就算孩子長大了些,他做出一些不太禮貌的行為,也可能只是一時衝動或是他還不具備處理這些行為的能力,並不能說明他心存惡意。
其次,研究表明我們的厭世情緒——覺得社會各處都存在著敵意(事實並非如此)——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凡事都往壞處想的人們容易激起他人做出消極行為。比如那些覺得孩子心懷敵意的家長最終反而會製造麻煩,而這些麻煩恰恰是他們想要解決的。
研究顯示,覺得自己尚在學步的孩子發脾氣有針對性的母親,在三年半後更有可能“收穫”行為存在攻擊性問題的孩子。就算研究人員對早已存在的兒童困難和與敵意歸因共存的消極的養兒育女行為進行了變數控制,提及的關係仍舊十分顯著。提醒自己不要對號入座不僅僅有益於你的個人情緒,還有益於親子關係及孩子的長期發展。
2、不要“好高騖遠”
小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而且容易分心。他們需要更多時間處理口頭指示。他們的工作記憶容量(在給定時間裡能記住的事情的絕對數量)是十分有限的。他們學習新資訊、適應規則或是步驟的改變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長得多。幼兒和大齡兒童相比,需要更多練習;而大齡兒童和成人相比則需要更多練習。
因此,當我們“發號施令”時,不應當指望小孩子能響應得又快又好。他們速度要慢一些,而且不會很容易地就從一件事轉到下一件事。他們需要我們給予簡單明瞭的指示,還需要多餘的時間“開啟裝置”,反應一下。
大齡兒童雖然能夠更快速地處理比較複雜的任務,但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工作記憶容量、剋制衝動的能力及任務轉換技巧仍處在發展階段。耐心平靜地給予提示,適應孩子的步伐和能力,這樣的話,你提出的任務,就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模樣了。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感受到配合帶來的嘉獎,而這對他們的長期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經歷和體驗。雖然投入的時間多了,但是物有所值。
3、善意友好需要時間
整個童年時期,孩子都在進行情感學習——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如何讀懂他人的心思。依賴他人、缺乏經驗、脆弱的小孩子更易受到威脅,因此更易以維護自身利益為中心。大齡兒童也是如此,如果他們覺得世界是充滿敵意、無公平正義可言的,他們也會和幼兒一樣保護自己。
而且有些孩子從生理上講,處於劣勢。他們有“察言觀色”的能力,但他們的大腦卻未因此給予他們同等的獎勵。因此,孩子自主學習的可能性極低。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所以,有時你家孩子的行為可能看起來自私自利,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根深蒂固、無法改正的。其實,孩子們早在嬰兒時期就展現出了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那個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善意友好的一面。當他們無法向他人表示關心時,往往是因為他們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或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他們需要機會去學習。發展安全牢靠的親子關係;進行情感傾訴,談論分析他人的情緒訊號;觀察學習正面楷模;在嘉獎自我控制和合作精神的環境裡健康成長——這些都是學習的機會。
4、把精力放在維持積極向上的親子關係上
研究人員發現很多家庭都掉入了一個共同陷阱裡:
孩子頻頻表現不好時,家長就容易把精力放在所有這些日常的衝突和矛盾上。他們覺得對於孩子犯的每一個錯誤都要進行批評或是懲罰,結果把親子關係搞得烏煙瘴氣。
這個結果比較可怕,同時也適得其反。研究表明,當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比如不因為孩子做了錯事而恐嚇或是懲罰他們,而給予孩子正面反饋時,他們更容易學到理想的社交技能。而且,大量的批評和懲罰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以消極負面的方式管教孩子會導致惡性迴圈——孩子表現不好,家長給予懲罰,然後孩子予以回擊,接著家長加大懲罰力度,然後孩子就更不聽話。
你要如何淡定自若呢?這並不容易,要是你家孩子一直困在“叛逆模式”裡,做到這一點就更不容易了。這時候,你需要重新制定優先順序。維持積極向上的親子關係遠比“指出”所有問題要來得重要得多,有時候你需要有選擇地“戰鬥”,先解決那些最不能容忍的問題。
5、不要犧牲自己的心理健康
管教孩子壓力山大,而壓力會損害身體。過多的壓力不利於身心健康,會令我們“神志不清”,還會破壞親子關係。而且壓力會傳染——就連小嬰兒也會注意到我們的消極情緒。當父母過度緊張時,只會火上澆油——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問題只會愈演愈烈。
因此,解決自己的身心健康問題迫在眉睫,不能三思而行,這是這場危機裡的核心問題。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專業建議,他們都受過專門訓練,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
4 # 小澤寶貝記錄片
你好,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脾氣,有的時候發現別人家的寶寶怎麼那麼省心而自己家的寶寶總是哭鬧,其實都是因為寶寶的身體舒適感引起的,寶寶不會說話,所有的脾氣都會透過哭鬧來發洩,只有寶寶感覺舒服了,安全了,寶寶自然而然的就會安靜,省心,父母要多關心寶寶,細心照料寶寶,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煩惱與快樂並存,加油^0^~!
-
5 # 汪凌燕1
一個月的寶寶怎麼會暴脾氣呢?是在給你傳送訊號哪裡不舒服。應該是哪裡沒有護理好。比如肚子痛、尿了、餓了、屁屁紅了疼等等,多注意觀察寶寶
-
6 # 零基礎教育
一、孩子發脾氣,你會怎麼做?
辰媽以前在孩子發脾氣時,都是採取冷處理。當她走開,不理睬孩子。辰辰鬧過一會後,就會自己冷靜下來。
辰媽一直認為冷處理的方式非常好,直到前幾天,她突然發現自己錯了。
那天,孩子不知怎的,事事不順心,特別會發脾氣,而且只要媽媽不理他,他就會使勁打自己的臉,能把自己的雙手和臉蛋都拍得通紅。
冷處理不管用了,媽媽只好改變做法,及時抱娃哄娃,這下孩子就不打自己了。
但不一會兒,孩子又發起脾氣來,重複打自己的動作。
媽媽為此煩惱極了。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直到心理諮詢師朋友一語驚醒夢中人:
孩子這樣做,可能只是想要媽媽更多的關注和愛。
而任意冷處理,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對孩子反而是一種傷害,會使孩子變本加厲,出現更極端的行為。
二、有一個節目,對孩子發脾氣的相關問題採訪了一些爸爸媽媽。
如採訪中所回答的,面對孩子的撒潑哭鬧,父母往往會採取以下處理辦法:
1、妥協讓步
孩子哭鬧,很多父母經常採取的一種應對就是“哄”。一方面心疼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哭鬧容易心煩,所以“哄”字為上,甚至會放棄原則滿足孩子。
2、批評教育
有些父母喜歡講道理,認為孩子發脾氣是無理取鬧,所以必須把道理給孩子講明瞭講透了,孩子才能改掉髮脾氣的壞毛病。
3、以暴制暴
“孩子發脾氣不聽話,揍一頓就老實了。”
這種控制和威脅的方式因為簡單粗暴見效快,受不少父母擁戴。
4、冷處理
漠視孩子的哭鬧,讓孩子知道哭鬧無用,也是很多父母會採取的措施。孩子哭累了、鬧夠了,事情就解決了。
然而,這些處理方式,並不一定能見效。
很多時候,不僅不能安撫住孩子,有的時候還會加劇孩子脾氣的爆發,激化親子之間的矛盾。
其實,孩子愛發脾氣,有的時候原因就出現在爸爸媽媽對待孩子發脾氣的態度上。
不論是哄勸、說教還是打罵、無視,父母傳達給孩子的訊號都是發脾氣是不對的,是需要制止和改變的。
沒有被大人接納的孩子只能以更激烈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無助和欲求。
三、沒一個孩子的脾氣是無緣無故發的。
當孩子發脾氣時,大人眼中的無理取鬧,其實都是孩子心理需求的表達:
2歲的孩子會因為做不到心中所想而發脾氣;
3歲的孩子會因秩序破壞帶來的不安全感而發脾氣;
4歲的孩會因為獨立感和權力感不能滿足而發脾氣;
5歲的孩子會因為遭遇挫折或同伴比較而發脾氣……
當孩子的愛的需求、探索的需要以及自我價值得不到確認時,也就是孩子最會發脾氣的時候。
當我們覺得孩子是小題大做、無理取鬧時,其實孩子內心可能已經被無助、不安、憤怒等種種情緒填滿。
研究表明,發脾氣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心理認知發展和外界事物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會越來越多,情緒對孩子的支配作用也越來越強。
由於大腦和身心發展的不成熟,孩子很多時候無法正確地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也無法掌控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於是,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更多的就會以哭、鬧、撒潑、打滾甚至攻擊他人等方式來表達。
所以,孩子發脾氣,我們急於安撫、粗暴制止或是冷漠不理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只有去分析和了解,去真正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才會收起所有的刺,重新變回柔軟可愛的一面。
四、孩子發脾氣,我們不妨試試這麼做:
1、接納情緒,允許發洩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指出: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把情緒透過一定的方式發洩出來,有時問題就可能已經解決。
2、引導與傾聽,對症解決
孩子發脾氣,很多時候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和解決問題。
當孩子情緒得到一定發洩,冷靜下來後,我們引導孩子表達和描述自己的感覺。
就是幫助孩子學會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並讓他認識到語言比哭鬧和撒潑打滾更有力量。
同時,透過傾聽孩子的表達,我們才能真正地瞭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這樣也才能有針對性地去滿足孩子的需求,真正把問題解決。
當然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孩子的合理的要求我們可以滿足,但是如果,孩子是以哭鬧來要挾達到自己的目的,也一定要堅持原則,不含敵意(不攻擊、不指責)地拒絕。
孩子可能會繼續哭鬧撒潑來試探你的底線。你的堅持與堅決,最終會讓孩子明白,發脾氣並不能得到一切。
孩子愛發脾氣,是其成長中的必經階段。
而允許孩子發脾氣,則是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應有之愛。
請記得,孩子發脾氣渾身帶刺時,也是最需要你愛的時刻。
-
7 # 梅姐兒童護理小知識
每個寶寶從呱呱落地都是一張白紙,無論是脾氣還是習慣還是性格等都是後天父母培養出來的。
一個多月的寶寶,當身體不適的時候,唯一能表達出來的就是哭鬧啊。寶寶哭鬧,父母應該多觀察寶寶哭鬧的頻次,緩急等,檢查寶寶是否拉臭臭了,還是餓了,還是身體生病了等等。比如說,腸絞痛,中耳炎等這些都是小嬰兒比較常見的疾病問題。
-
8 # 兩只老琥
寶寶暴脾氣怎麼辦?如何化解?
我們不難發現,即便是很小的寶寶,在發脾氣時,有時也會咬人、掐人甚至打人。
但是需要爸爸媽媽注意的是:在嬰兒期,如果家長未能對孩子的這種以打人來發洩情緒的行為進行及時矯正,那麼,當這些行為高頻率發生時,就很有可能形成一種習慣性的攻擊行為。
習慣性的攻擊行為一旦形成,那爸爸媽媽們就不單單是頭疼這麼簡單了!兒童時期的習慣性攻擊行為,到青春期的打架鬥毆,甚至上升到成年後的犯罪,都是有跡可循的。
因此,減少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對孩子日後的心理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寶寶出現攻擊性的行為的原因:
1. 內在生理的驅動
攻擊行為是一種內在生理的驅動,有先天遺傳和內分泌的原因。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發育,這種行為在二、三歲會頻繁出現在兒童身上,到五、六歲形成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出現在青春期。
同時,男孩的攻擊行為明顯多於女孩,男孩不僅愛欺負女孩,而且在男孩中間也高發衝突和“戰爭”。這與性別是直接有關的。
2. 負面情緒無法及時釋放
當兒童找不到發洩憤怒的途徑,或遇到挫敗產生自卑心理時,通常會把目標轉移到第三方身上,以此宣洩不滿獲得自足,或者是引起眾人的關注。這種情況和家長的帶養方式密切相關。
3. 自我中心意識
兒童的自我中心意識會讓他潛意識把玩具據為己有,不分享而相互爭搶;而且兒童過多是以自己為核心,誰都得聽他的,他就是權威。
這樣一旦有別的小朋友不理他,或者沒有按他的意思去遊戲,那他就只有用拳頭來顯示自己的能力,獲得在同伴中的領導地位。
老虎育兒小課堂:應對“暴龍寶寶”的方法
1. 建立和諧的家庭交往模式。
家長在有意見不統一時,一定要避免激烈的口角和動手。對孩子出現的令人氣惱的行為,更不能用拳腳制止。
寶寶往往是透過社會模仿和觀察學習才產生的攻擊性行為的!
在家裡經常捱揍的孩子,會尋求到外面以打弱小同伴為突破口來模仿大人的打罵,所以和諧的家庭交往模式對孩子影響很大。
2. 引導寶寶正確解決矛盾。
小朋友間發生爭執和吵鬧是正常的現象,當問題出現時,家長要幫助寶寶學會處理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去和其他小朋友家長,為了寶寶的打鬧而爭吵,這樣爭吵的結果只能是嚇壞孩子。
引導寶寶解決矛盾的方法:和小朋友溝通、分享與交換、分散他們對同一個玩具的注意力、暫時分離他們、換用其他的活動與遊戲等。
對於小寶寶,分散注意力是個很好的方法。而大寶寶家長,完全可以告訴他們,手和腳是用來寫字、畫畫、跑步和遊戲的,而不是用來傷害其他小朋友的。
3. 對該兒童進行冷處理。
一旦兒童的攻擊行為高頻率發生,要在保證其他小朋友不受威脅的前提下,對該兒童進行冷處理。比如:不允許他繼續做自己喜歡的遊戲;在 5 分鐘內,坐在一個固定的“反思椅子”上不許動。
但即便是這樣,家長也切記不要用厭煩和拒絕來孤立孩子,批評針對的是孩子做出的事情和行為,但不能是針對孩子的人格。一旦孩子在一定時間內行為有所改善,要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
-
9 # 愛卡媽咪
現階段的寶寶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首先排除寶寶是因為哪裡不舒服,才脾氣暴躁的,這個可能性。
如果只是單純的暴脾氣,那就先順著他,因為現在太小,訓他揍他他都不懂,只能先順著他,等長大,懂事,該給他規矩是要給規矩的。我家寶寶也是,現在五個月,脾氣很爆,我有時候就會忍不住去訓他揍他,我媽媽就說我“你打他像在打快木頭,他啥也不懂”,想想也是,白白落得自己生氣。
所以,寶寶如果不是先順著他,等長大再好好管教收斂他的脾氣。
-
10 # 等等等一下
寶寶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
一個多月的寶寶,還處在懵懂中,每天基本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很少有其他情感的流露,寶寶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安全感對寶Bora說尤為重要,大人要給予寶寶更多的安全感和關注度,這樣寶寶才會吃的香,睡得好。寶寶餓了,尿布長時間未更換,或是寶寶困了,都會出現“脾氣暴躁”的表現。
寶寶的身體情況反饋對於剛一個月多的寶Bora說,身體感官比成人更加敏感,對自己身體的反應也最直接,這個階段的寶寶,腸絞痛、消化不良、脹氣、起疹都是比較常見的症狀,再如蚊蟲叮咬,鼻子通常,發燒等症狀也是需要家長時刻注意的。
寶寶對環境的要求這時候的寶寶對外界環境的要求很敏感,對寶寶臥室的溫度、溼度,要把控好,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休息、活動的環境,舒適的環境會令寶寶更乖巧。
寶寶的微量元素是否缺乏寶寶剛出生都會檢測微量元素指標,醫生會根據檢測給出對應護理要求,如果寶寶是缺乏某種微量元素,要及時就醫諮詢。
一個多月的寶寶,需要大人的主動護理,給寶寶做撫觸和被動操,是對寶寶全身發育和親子情感加深建立的很好專案,可以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育,促進身體動作協調,促進寶寶體力和智力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撫觸和被動操要建立在父母和寶寶雙方情緒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寶寶不是家長的玩具,不能在寶寶拒絕的情況下強行動作,這樣做不但會對寶寶的肢體造成傷害,更使寶寶的情感受到傷害,此類情況下決不能強來。
針對寶寶常見的胃脹氣,腸絞痛,消化不良等問題,排氣操是一個很好的緩解預防手段,有助於幫助寶寶緩解疼痛,給寶寶腸道增加助力。
排氣操注意不能在喝完奶之後馬上做,會引發吐奶,至少要半小時以後,寶寶餓肚子時也不適合做,容易引起寶寶煩躁哭鬧。
-
11 # 厚德善載物
一個多月的寶寶哪裡會有什麼脾氣啊?一定是大人在細節上沒有注意到他,讓他不舒服了,他只能用哭來表達不滿。
大人要注意下他是不是要拉大小便了,或是餓了要吃東西了,再不然就是衣服勒到了,讓他不舒服了,也有可能是太累了,想睡覺了。總之大人要注意下,寶寶哭鬧一定是有原因的,但一定不是要發脾氣。
這麼小的寶寶還沒有意識去發脾氣呢。
-
12 # 小樊子育兒站
你好,一個月的寶寶是最好帶,最可愛的時候,孩子還那麼小,怎麼會有脾氣一說呢?
我推測可能是寶寶比較愛哭,因此父母覺得寶寶脾氣暴躁。
一個多月的寶寶愛哭,原因無非就四種:1、餓了 2、尿溼了 3、困了,寶寶想睡覺前也會哭一會兒,因為小嬰兒還不能夠做到自主入睡,他們不能在清醒和睡覺之間進行秒切換,因此會鬧覺。4、寶寶脹氣了。
導致這麼小的嬰兒愛哭鬧的主要原因是寶寶脹氣了。
我家寶寶之前也是,月子裡還是天使寶寶,在出月子頭兩天突然大哭不止,我和他爸都嚇壞了,怎麼哄都哄不好。
剛開始以為寶寶餓了,只要寶寶哭,就給她餵奶,結果直接把寶寶喂吐了。
後來各種問朋友,朋友說寶寶可能脹氣了,我們一臉懵,不是說寶寶出現脹氣一般要出月子後嗎?
我們就趕緊按照大家常規的做法給寶寶做排氣操,而然排氣操不能馬上出效果,寶寶還是一直哭。
後來我在網上查到一位很有經驗寶媽的分享,出月子後,最好按時餵養,三個小時給寶寶餵奶最佳。我覺得有道理,就決定一試。
實行的前兩天比較艱難,寶寶還是一直哭,我堅決忍住要等到三個小時後再給寶寶餵奶,寶寶一直哭的話,中間會給他喝點益生菌和碳酸鈣。
總算第三天寶寶不那麼愛哭了,第四天寶寶就恢復正常了,後期我們在堅守按時餵養的同時,也會給寶寶排氣,寶寶就很少哭鬧,很好帶,只有要睡覺時會哭,需要哄睡。
-
13 # 超級無敵小晞晞
孩子一個多月,其實要說暴脾氣,那麼大多數孩子都是了!
要說我家姑娘,一個多月的時候只要餓了脾氣就很暴躁,其實這是孩子正常的生理需求。因為一個多月的孩子想法還是非常簡單的!熱了,冷了,餓了,難受了都會透過哭來表達情緒,所以才製造了暴脾氣的假象!
咱們作為父母明確孩子需求是最好的緩解孩子暴脾氣的做法!
回覆列表
寶寶的脾氣大,需要有耐心,不要強迫,堅持原則冷處理,寶寶情緒穩定後再教育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家長需要反省是否火上澆油做到這幾點後,可以會有一些改善。
一,對於小孩兒反抗期的寶寶要有耐心,不要強迫
二,堅持原則,冷處理寶寶發脾氣時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以後,再教育。
三,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家長應讓孩子獨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解決一些問題,並適當的給予一些指導。
四,家長需要反省是否火上澆油當寶寶發脾氣時。忍不住打罵和溺愛她,這些都會給寶寶錯誤的認知,或者火上澆油讓他更加反抗。
五,父母從來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目標,應做到引導能力,避免在寶寶面前發脾氣,同時應保證耐心,多與孩子玩耍和溝通,這對於寶寶性格的改善有著極為有利的作用。寶寶發脾氣時注意不要過度去哄,應明確讓孩子知道他的做法不存在任何意義,等寶寶冷靜下來再嘗試與其溝通,並一起解決問題所在。
六,別跟孩子針鋒相對,試著轉個彎,給孩子一個臺階下。比如,她說看到小朋友就躲媽媽背後,何不順勢引導,將其轉化成一個遊戲呢?一旦轉化成遊戲,孩子關注的重心就不在與人交流的壓力,而在遊戲的樂趣,自然就會很享受與小朋友互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