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一旦皮

    任何物種或者現代叫分科吧,什麼科的植物或者動物,它們有幾個種類,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相似的特徵,就把它們劃為同一科裡,,物種的多樣性,而病毒細菌也是多樣性,生命物種都帶有這樣那樣的微生物微生態,它們也分好多種類,而生命物種都有其自身所能共生或者說不怕的那種細菌病毒,同樣也有自身不能抵抗的。。

  • 2 # 鋒鋒穎

    這種病毒究竟是源自菊頭蝠還是說,菊頭蝠是最適合攜帶這種病毒的?如此病毒為什麼不在歐美人群中擴散傳播,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呼籲政府調查此事!

    祝福武漢!祝福湖北!祝福中華民族!!!

  • 3 # 龍芯草

    地球才是母體!其它的物種生命,細菌,病毒都屬寄生體!病毒的傳播必須有媒介!古有刮骨療毒!斷臂保命!歷史也有瘟疫爆發!是採取,深埋,火焚!阻斷媒介傳播!

  • 4 # 雙千童叟對不起條友們

    它帶的病毒,恰好是它的體內的益生菌,各類生物的抗生菌,有益菌,毒菌是相平衡,使生物衍生,超量則體胖,體懶,體倦,體興奮等變化。

  • 5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最近有關蝙蝠的話題越來越多,這種我們從小經常看到的動物,現在不知不覺間讓人們心生忌憚,無論是菊頭蝠,還是其它蝙蝠,讓我們忌憚的原因,不是由於它們外形的奇特,而是它們身體上攜帶的大量病毒和細菌,製造了一些傳染性疾病的蔓延,比如2003年的非典來源證實是菊頭蝠,以及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也極有可能來自蝙蝠。那麼,為什麼蝙蝠本身對這些病毒免疫呢?

    蝙蝠隸屬於哺乳綱翼手目,全世界共有900多個種類,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它們是哺乳動物中唯一會飛行的種類。根據相關研究,蝙蝠不但是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而且比如埃博拉、狂犬、馬爾堡等100多種病毒和細菌,也能夠在蝙蝠身上找到。蝙蝠之所以能夠作為這麼多病毒和細菌的天然宿主而不生病,源自它們強大的免疫系統。

    大家都知道,人類免疫系統共有三道屏障,一是面板和黏膜組織,攔截病毒細菌範圍很廣,但效率較低;二是吞噬細胞,三是淋巴細胞,這兩個屏障效率較高,但都有激發條件,沒有外界刺激情況下,不能主動釋放溶體酶、產生干擾素和抗體,在遇到未知病毒或者病毒進化可以跳過免疫系統追蹤後,免疫系統就會失去清清除和保護功能,致使疾病的發生。而蝙蝠就不一樣,它們的免疫系統每時每刻都處在開啟狀態,雖然它們僅有3種干擾素,但體內這些干擾素總維持在一個較低的穩定水平,從而可以時刻抵禦病毒對身體的侵擾,既能限制病毒的過度繁衍影響身體機能,又不會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從而保證自身機體和病毒數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因此,雖然蝙蝠身上寄生著大量病毒和細菌,總體感覺,蝙蝠與病毒細菌之間更像是一種共生的關係。

  • 6 # 來看世界呀

    其實人類身上甚至基因中也有很多病毒,可對人類一般也沒有危害。蝙蝠也一樣,雖然渾身病毒,可是它們和病毒形成某種平衡,病毒藉助它們傳播對蝙蝠卻無害。

    自然界的生物本能都是繁衍,這是刻印在基因中的,基因的複製擴增是細胞分裂或者病毒增殖的開端。然而不同於大型的多細胞動物,細菌病毒缺乏自主移動的能力,它們只能潛伏在水裡土壤裡空氣中的塵埃上,甚至生物的體內。它們隨處飄蕩,有害微生物感染病原其實靠的是偶然的機會,比如恰好落在一個免疫力微弱的身上,更多的是因為捕食的關係,要吃要喝就必然會接觸一些含微生物的食物,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而且絕大多數的微生物對人類也是無害的,但有極微小的機率導致疾病,蝙蝠進化的歷程中偶然地成為了很多病原傳播的媒介,它們夜晚活動,避免了Sunny的暴曬和高溫,和病毒形成了某種平衡,基因中的特殊機制使得病原無法在它們的體內造成危害。據分析,蝙蝠體表分佈著100多種對人有感染力的病毒,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等高致病性病毒都是傳於蝙蝠。這並不是以毒攻毒,就是形成了某種特殊的機制,病毒利用蝙蝠能四處活動的特點,蝙蝠成為了它們傳播的主要條件,如果病毒們把蝙蝠則搞死了,對它們的繁殖來說得不償失。蝙蝠的這種攜帶病原卻不受害的能力,事實上大型動物都有。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經歷的複雜環境也很多,一些逆轉錄病毒的基因整合在人類基因中複製遺傳,時間久了人類體內產生特殊的機制可以防止病毒的危害,據分析這樣的基因占人體基因的8%,但是它們在人體內無法發揮作用,如果基因匯入其他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就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而人體內外的細菌總數量,甚至達到了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以上,總數可能在千億級別,可它們絕大多數對人體無害,甚至可以透過生存競爭增添人類免疫力。這些進化過程中因為能量攝入或者繁殖目的,使生物之間可以形成多樣的共生狀態。

    蝙蝠的毒只是對別的動物比如人類的毒對它們自身是很安全的,這就提示我們沒事不要招惹它們,在與蝙蝠接觸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導致那些致命的病毒感染,也提示我們,有些不好的習慣真得改改了,那勞什子玩意兒又沒多少肉,捉它們幹嘛。

  • 7 # 鍾銘聊科學

    蝙蝠是哺乳動物中的一朵奇葩,它與其他的哺乳動物有很大的不同。正是這些不同,讓蝙蝠像一個移動的“病毒庫”一樣。但是人類會被蝙蝠體內的病毒所感染,主要還是由於人類自身的問題,而非蝙蝠。所以說,人類也是一朵奇葩。而病毒更是一朵奇葩,它極其小,我們甚至無法把它定義為生物。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不按套路出牌的蝙蝠、病毒以及人類。

    不按常理出牌的蝙蝠

    自然界總是不按常理出牌,按理說,蝙蝠屬於哺乳動物,而哺乳動物的特點就是沒有翅膀,所以不會飛翔(滑翔除外),然而蝙蝠是個例外,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的體溫比其他哺乳動物更高,和鳥類相似,達到了38-41攝氏度,相當於人類高燒狀態。我們知道溫度越高,體內的生物酶活性越強,催動的生物反應速度也越快,這可能是蝙蝠之所以會飛的原因之一。

    當人體生病時,我們的免疫系統為了防止病毒生存和繁殖,會主動升高人體的體溫,讓病毒無法繁殖,甚至達到殺死病毒的目的。而蝙蝠的體溫剛好是人類高燒時的體溫,所以當病毒遇到蝙蝠時,高溫會使得蝙蝠體內的病毒無法大規模繁殖。因此,蝙蝠雖然攜帶了許多病毒,但這些病毒卻能夠和它們“和諧相處”。

    除了高溫之外,蝙蝠還有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地方是它們的免疫系統。

    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在遇到病毒時,會主動出擊,當清理完病毒之後,有時還會形成抗體,當病毒下次重新入侵人體時,人體免疫系統能立即識別並消滅該病毒。

    但是蝙蝠不同,根據《細胞》雜誌發表的研究說,美國科學家在對一種埃及蝙蝠基因測序發現,這些蝙蝠的免疫系統的反應被削弱,也就是說當病毒來襲時,蝙蝠並不會提升自己的免疫系統,剿滅病毒,也就是說它們不會像人類一樣提升自己的溫度來殺死病毒。

    蝙蝠表現出較為溫柔的免疫反應,導致蝙蝠對病毒的耐受力增強。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所以蝙蝠才成為了病毒庫,根據目前研究表示,科學家從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超過4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也包括目前的病毒。

    不按常理出牌的病毒

    大多數病毒是RNA病毒,這次的也不例外,RNA病毒的特點就是:它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像其他生物一樣在自然界中複製,生存。只有進入到生物體後,病毒才會生存。所以病毒是不是生物,目前主流科學家還沒有答案。

    一旦病毒到了生物細胞之後,病毒就會利用自己的RNA結構改變細胞中的DNA,我們知道,DNA可以指導蛋白質生產,而蛋白質可以運輸營養等功能,也就是說,病毒劫持了蛋白質,讓蛋白質為自己運輸營養。

    在生物細胞之中,病毒可以複製自己,也就是繁殖後代,只不過它們採用的是無性生殖。

    一般情況下,無性生殖繁殖的後代和親本完全一樣,不容易變異,這是因為大多數生物都是利用DNA作為遺傳物質,DNA是雙螺旋結構,每複製出10億個鹼基對,才會出現一個錯誤,出現錯誤的機率非常低。

    而RNA病毒是單鏈條結構,在自我複製時,每複製100萬個鹼基就會出現一個錯誤,所以病毒在複製的過程中非常容易變異。所以,一般發生病毒引發的疫情時,科學家總會強調該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

    不按常理的人類

    蝙蝠雖然攜帶了那麼多病毒,但蝙蝠卻不會主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這是由它們的生存習慣決定的。

    我們知道,大自然之中有自己的生態系統,蝙蝠在該生態系統中是許多鳥類、蛇類的食物,為了避免被吃,所以大多數蝙蝠選擇了夜行模式。而且,蝙蝠在築巢時,會選擇遠離人群的地方。

    一般情況下,蝙蝠不會直接和人類接觸,但是,許多生物的棲息地和蝙蝠是重疊的,當該地區的生物接觸過蝙蝠,以及蝙蝠的糞便時,很有可能染病。

    在自然界中,這種染病的生物很容易被其他食肉動物捕食,而食肉動物或者食腐動物的胃酸能夠殺死大多數病菌,避免了該病毒在自然界中大規模傳染。

    也就是說,病毒雖毒,但自然界有自己的清理病毒法則。

    然而人類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局,人類在狩獵、運輸、宰殺野味的過程中,會接觸到病毒,一旦病毒能夠實現從動物到人類的傳播,那麼這種病毒將會在人群中傳播。

  • 8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國外科學家研究表明,蝙蝠的飛行能力可能是保護它們免於感染埃博拉病毒和狂犬病等一系列對人有致命危險病毒的原因。 近些年來,許多導致人類嚴重疾病的新疾病可以追溯到蝙蝠。蝙蝠被懷疑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病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的攜帶和傳播者。

    事實上,根據國外2013年的一項研究,蝙蝠是60多種能感染人類病毒的儲存庫。蝙蝠比齧齒動物攜帶更多的病毒。 儘管蝙蝠攜帶如此多的病毒,飛行能力可能是防止它們生病的關鍵因素。 研究人員說,蝙蝠飛行時會增加能量消耗和體溫,導致體溫“發燒”(37.7至40.5℃)。飛行引起的“發燒”保護蝙蝠免受病毒感染,就像發燒保護哺乳動物一樣,透過增強它們的免疫力免疫抵抗病毒侵襲。

    如果蝙蝠飛行伴隨的高代謝率和高體溫激活了免疫系統,那麼飛行可能是“蝙蝠病毒感染進化而沒有明顯疾病跡象”的最終解釋。 有些病毒可能是隨著蝙蝠進化而來的,以更能耐受更高的體溫。儘管這些病毒對蝙蝠無害,但當它們轉移到其他動物身上時,可能會引起疾病,因為這些病毒能夠在更寬的溫度範圍記憶體活。

  • 9 # 科學美少男

    蝙蝠到底有什麼潛質可以成為移動的“病毒庫”,自己還百毒不侵呢?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擁有飛行的技能是否跟它攜百毒而不自侵的能力有什麼聯絡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數量多

    蝙蝠起源遠遠早於人類是非常古老的物種。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蝙蝠作為哺乳動物,百毒不侵,還會飛,是大自然非常優秀的作品。蝙蝠不僅單體作戰能力強,數量還巨大,並且非常團結。它們隸屬於翼手目,其中包括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在全世界約有1000種,這樣的數量在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成為第二大類群。不僅數量大,分佈的範圍還非常廣,除了寒冷的兩極,即使在一些沙漠和孤立的島嶼上都能發現蝙蝠的蹤影。

    密度高

    蝙蝠大多數是群居動物,一般棲息在樹上和洞穴中,往往一個洞穴中蝙蝠的數量能達到百萬級,甚至千萬。它們的群居可不是一家一戶一個小團體,而是密密麻麻緊緊依偎在一起,倒掛在洞穴頂端。有些山洞裡蝙蝠每平方米的數量甚至能達到3000只,這是純天然的“病毒試驗樣品”呀!人類遇到病毒,戴口罩、隔離。蝙蝠遇到病毒入侵瞬間傳播開來,大家緊緊相挨,誰也跑不了。在大自然適者生存的法則下,每一次病毒的侵襲都會淘汰掉一部分扛不住的,久而久之,沒被淘汰的蝙蝠所傳承下來的基因就能適應越來越多的病毒。蝙蝠是最古老的哺乳動物之一,幾千萬年來一直與各種病毒廝殺,在漫漫長河中存活下來,蝠與毒共同進化、共同成長,早已互相適應,和平共生,這是蝙蝠攜帶百毒的原因之一。

    打個比方:

    隨著人類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能治癒的病也越來越多。我們擁有很多的藥,現在的小孩和20年前的小孩相比,從小要打的疫苗也更多,抵抗力也更強。康熙年間天花可以屠村,現在打一針疫苗搞定,所以人類也在適者生存,也可以抵抗更多的病毒。

    不同的是人類靠的是蝙蝠是靠它”純天然無新增“的身體素質硬挺過來的,是什麼保護機制讓蝙蝠這麼優秀呢?

    它會飛

    蝙蝠和人類一樣也是哺乳動物,也有心肝脾胃腎,你要說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會飛。會飛跟百毒不侵有什麼聯絡呢?目前有幾個理由:

    超負荷的新陳代謝

    飛屬於劇烈運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蝙蝠的新陳代謝速率遠遠高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能量輸出又需要靠細胞和遺傳物質DNA配合,這種超負荷的輸出容易損傷細胞和DNA。

    長時間的演化使蝙蝠擁有強大的細胞和DNA修復能力。於是蝙蝠的細胞防禦力就比一般哺乳動物強大,病毒更加難以入侵細胞。而強大的DNA修復能力又可以抑制病毒在宿主細胞中進行遺傳資訊複製,從而抑制病毒繁殖。

    “發燒”體質

    蝙蝠不僅獲得了鳥類的技能,同時也演化出和鳥類相同的體溫。為了維持較高的新陳代謝,蝙蝠一直是在“發高燒”的狀態生存著,體溫一般維持在40度上下。較高而恆定的體溫,有利於保持機體的靈敏性,體內的生物酶活性更強,能量輸出更快。.

    高溫“殺”毒

    較高的恆定體溫也給蝙蝠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對病毒的抑制。當病毒來襲,人體會自主調節體溫,透過發燒來抑制病毒的繁殖。而蝙蝠不用調節,原本就一直在“發燒”,病毒一進來就懵圈了。太熱了,無心工作,只能偷懶或者老老實實待著。

    免疫系統

    蝙蝠的免疫系統很特殊,如果把人類的免疫系統比作特種部隊,那蝙蝠的就像一群老頭老太太打太極。蝙蝠的免疫系統很遲鈍,病毒進來跟沒看見一樣,並不會做出太激烈的反應。任由病毒在體內繁殖,相互磨合。更驚人的是蝙蝠本身也不會表現任何被病毒侵襲的症狀。這樣的表現促使蝙蝠對病毒耐受性的提升,從而長期攜帶大量病毒。

    毒性大

    以上這些技能都很強大,不過僅僅靠這些,蝙蝠也不會受人重視,更稱不上“毒王”,動物界誰身上還不帶點菌,帶點毒呀。突出是因為它不但帶毒數量多,而且大招特多,招招致命,每一次放毒在人類中都屬於大事件。

    為什麼蝙蝠的毒這麼厲害?

    病毒到底是什麼,到現在科學家都無法從生物的角度去定義它。它的結構很簡單,大多數病毒就是遺傳物質套上個蛋白質外殼,並無法自主代謝,也無法繁殖。它靠吃百家飯,一生的目標就是侵入別人的細胞,並利用別人的細胞按著自己的遺傳物質進行自我複製。如果離開宿主細胞,病毒也無法獨活。

    DNA病毒

    看著這麼弱雞的病毒,為什麼能威脅人類?簡單來說根據病毒的遺傳物質可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我們都知道DNA是雙鏈,兩鏈相互配對。在細胞中就像一個單位兩個老闆,細胞要工作時,兩個老闆一起釋出工作指令時,可以互相校準,大大提高準確率,避免的出現錯誤。也就是比較穩,不容易發生變異。因為武功招式太標準,不靈活,不容易變,所以一般來說一種DNA病毒只能針對一個物種進行感染。

    RNA病毒

    大部分RNA病毒殺傷力巨大,來的快去的也快,容易致死,蝙蝠攜帶的致命的病毒就是它。RNA是單鏈,侵入細胞後就像一個單位只有一個新手老闆,一切行動都聽他一個人的,沒有人監督,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結果就是經常出錯,複製著複製就變異了。

    入侵人體

    原本RNA病毒在蝙蝠體內一直被壓制著,好不容易跑到了果子狸身上開始擴大企業規模,隨著繁殖數量的增大就發生變異了,變異後發現自己可以“轉行”入侵人類了。和創辦企業一個道理,有個人說過一句話:要想讓它滅亡,必先讓其瘋狂。當一個RNA病毒經過變異,可以成功進入到人體內,如果人類無法抑制它,那麼它就會瘋狂的繁殖,不停的變異,結果就是被感染的人犧牲了,病毒自己也跟著犧牲了。所以這些致死率高的病毒一點都不成熟,成熟的病毒都知道共生才是王道,比如在蝙蝠體內細水長流,和諧相處才能長存,這也是蝙蝠百毒不侵之道。

    總結

    蝙蝠會了本來哺乳動物不該會的技能,並且種類繁多,導致它攜帶了大量本不能與它共生的病毒。這些病毒中含有大量容易變異的RNA病毒,當病毒離開蝙蝠,入侵到中間宿主體內時會進行大量繁殖,從而導致繁殖出能入侵人類的變種,在人體內繁殖的同時還在不停得變異,危害人類健康。

  • 10 # 薛定諤的科學

    當人類瞭解的越多,越覺得人類知道的太少了。

    我們知道,世界上好幾次流行病都和蝙蝠有關係,據瞭解,前段時間的豬瘟,以及17年前的SARS,自然宿主都是蝙蝠,甚至連這次的病毒,自然宿主都可能是它。

    那麼問題來了,蝙蝠這麼毒,為什麼蝙蝠自己不生病?

    蝙蝠與病毒

    自然宿主是指,為病毒提供生存環境的生物。其他生物雖然也會攜帶病毒,但病毒會對其他生物造成損傷,甚至是死亡,所以自然狀態下,這些生物會很快的死亡。然而自然宿主不同,它們可以長期攜帶病毒,自身卻不發病,蝙蝠就屬於這一類。

    再加上蝙蝠屬於群居生物,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病毒也在相互交流,這有可能導致同一種病毒能夠快速在蝙蝠群體中擴散,而同一只蝙蝠也可能攜帶多達百種,甚至上千種的病毒。

    這麼多病毒,之所以沒有導致蝙蝠生病,可能和蝙蝠的飛行能力有關。

    蝙蝠與飛行

    我們知道,蝙蝠屬於哺乳綱,鳥類屬於鳥綱,所以蝙蝠的身體結構更接近於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之所以沒有飛上天空,是因為飛上天空所耗費的能量是在陸地行走的3-15倍,哺乳動物生產能量的效率,跟不上飛行時消耗的效率,所以哺乳動物大多數不會飛。

    然而蝙蝠是個例外,蝙蝠是哺乳家族中唯一會飛的動物,它們為了飛,提升了自己生產能量的效率。

    生物生產能量的效率和酶的催化反應有關,酶催化反應越快,生產能量的速度就越快;酶催化反應越慢,生產能量的速度就越慢。而酶的催化反應和溫度有關係,當體溫升高時,酶的催化反應就越快。

    蝙蝠的飛行能力,有一部分原因得益於它們的體溫高。我們知道,哺乳動物體溫很少有超過38攝氏度,而蝙蝠的體溫卻可以保持在40攝氏度,和鳥類體溫相似。

    但是,體溫高也會導致身體部分機能損壞,比如:人類如果長時間保持在40攝氏度,那麼人類身體機能會損壞,嚴重會導致死亡。

    然而蝙蝠卻是個例外,蝙蝠在演化過程中,很有可能基因突變,意外獲得了強有效的DNA修復功能(該結論為假說,還沒最終確定),當其中一個細胞受損時,身體裡會有新細胞替代該細胞。而這也可能是蝙蝠很少得癌症,以及長壽的原因。

    由於強有效的DNA修復功能,所以蝙蝠體內的干擾素一直開啟,而人體的干擾素只有當病毒入侵時才會開啟。

    但是,蝙蝠體內的干擾素並不能真正的清空病毒,而是溫和的與病毒“和諧相處”,也就是說蝙蝠的身體就相當於毒蠱,各種病毒到它們的體內後既不會死亡,也不會大規模感染,所以蝙蝠能夠攜帶眾多病毒,卻不感染。

    蝙蝠與傳染

    在自然界中,蝙蝠的分佈範圍非常廣,而且種群數量多,是哺乳動物第二多的生物,再加上蝙蝠擁有飛行能力,所以傳播病毒的能力強。

    當生物被蝙蝠叮咬,或者接觸到蝙蝠的糞便、 吃剩的獵物後,有可能導致該生物染上蝙蝠所攜帶的病毒,比如:狂犬病毒。

    一旦生物染上狂犬病毒,在10天-20天左右就會發病(很少有超過1個月),當處於發病期的狗狗貓貓叮咬人類後,就可能把狂犬病毒傳播到人類身上,從而造成人類感染。

    然而,蝙蝠雖毒,自然界卻有制敵克勝的方法,那就是食腐動物的胃。

    我們知道,大多數食肉動物並不食腐,而且還有一部分食肉動物會避免吃生病的生物,當某個生物被蝙蝠所攜帶的病毒感染後,過一段時間會生病,甚至死亡。

    當生物死亡後,食腐動物會聞訊趕來,食腐動物之所以可以食腐,是因為食腐動物體內的胃酸很強,能夠殺死大多數病原菌,所以它們即使吃帶有病毒的腐肉也不會生病。

    攜帶病菌的肉類被食腐動物吃掉後,經過胃酸的處理,被食腐動物排洩出來的物質雖然仍有一部分病原菌,但病毒的數量已經下降,不會造成生物大規模感染,所以自然界內很少爆發大規模流行病(並不是不會爆發)。

    按理說,蝙蝠屬於夜行動物,出沒的地區是較為僻靜的環境,生存區域和人類並不重合,不會造成人類大規模感染。

    然而野味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平衡。人類不僅吃野味,有些地區還把蝙蝠當做野味來吃,甚至有人飼養蝙蝠來販賣,就這樣,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有些經過中間宿主,比如:果子狸;有些透過直接接觸,傳播給了人類。

    這種事情,歷史上已經出現很多次,然而我們每次都沒能從歷史中獲取教訓。希望這一次,我們能銘記教訓,拒絕野味,拒絕蝙蝠。

  • 11 # 科學船塢

    菊頭蝠是蝙蝠的一種,是屬於蝙蝠19個科中的菊頭蝠科。我們都說蝙蝠是病毒的“蓄水池”,那菊頭蝠自然也不會例外。在菊頭蝠上也攜帶了大量的致命病毒,比如:漢坦病毒、狂犬病毒、尼帕病毒、SARS病毒等。這些病毒如果感染到人的身上,那都是非常可怕的,狂犬病毒我們都知道,那是無藥可治的,一旦被感染,基本沒有生還的可能性。2002年至2003年席捲全球的SARS病毒,感染源頭正是菊頭蝠的一種——中華菊頭蝠。

    菊頭蝠攜帶病毒,病毒在蝙蝠身上為什麼始終都沒有發作,這難道就是武俠小說中寫道的“以毒攻毒”嗎?

    這肯定不是“以毒攻毒”,之所以沒有發作主要是因為蝙蝠是一種非常奇葩的哺乳動物,奇葩在以下幾點:

    無論是菊頭蝠還是果蝠或是其它種類的蝙蝠,它們都是蝙蝠,蝙蝠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飛行的過程中始終處於發高燒的狀態,這個高燒可以燒到41℃。我們知道,病毒的複製依賴於合適的微環境,而高熱下的環境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複製。

    蝙蝠為什麼天天都在發高燒?

    蝙蝠的體型小,散熱太快了,如果身體發熱率再不加快的話,那自己不就涼涼了嗎?所以為了抵抗快速的散熱,蝙蝠新陳代謝速率是其它同體型的哺乳動物的三倍。然而,提高的新陳代謝速度給身體也帶來了負擔。

    代謝速度的加快導致蝙蝠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升高,氧化應激是指生物體內氧化與抗氧化作用的失衡,表現是氧化,這使得生物體內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對細胞產生很大的傷害,衰老與疾病的產生與氧化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聰明的蝙蝠在進化過程中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能力——DNA損傷修復能力。我們知道,DNA複製由於自身因素或外部因素會發生錯誤,機體有一定的修復能力,但總會有所疏漏導致錯誤越積越多,並最終誘發嚴重的疾病。而蝙蝠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可以將這些錯誤處理掉,雖然由於蝙蝠體內氧化應激失衡對細胞造成了破壞,但這一能力使得破壞始終是可控的,因此蝙蝠不僅具有相比較其它動物更長的壽命,而且還鮮有患癌症的情況,有些壽命長的蝙蝠甚至可以活40年之久。

    奇葩的蝙蝠擁有奇葩的能力,不然也不可能攜帶那麼多病毒而不發病,蝙蝠的免疫系統對於潛伏在體內的病毒也從不會採取過激的免疫反應,而是處在相對平衡的狀態,使得病毒不會大量的複製,這樣的話蝙蝠就不會發病了。

    蝙蝠在地球上可能已經存在了8000萬年了,比我們人類還要早出現在地球上,它們喜歡在白天睡覺,晚上才會出去捕食,喜歡吃蚊子、夜蛾等害蟲,一隻蝙蝠飽餐一頓的話可能會吃掉近三千隻蚊子。雖然蝙蝠是一些病毒的自然宿主,但只要我們拒絕野味,那麼也就有效地杜絕了感染人的渠道。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當年的SARS病毒原先是在中華菊頭蝠身上,而果子狸同樣也是夜行性動物,偶然的情況下,菊頭蝠將病毒傳染到了果子狸身上,而恰好這隻果子狸流向了市場。

    拒絕野味可以有效地杜絕這一現象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擇砧木進行柑桔培育管理?有沒有什麼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