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沃克特爾

    遵循自然和社會執行的規律,制定法律、法規、路線、方針、政策、規則、規範,擇賢用能,擇人任勢,崇尚道德,修道保法,保境安民,以人為本,提前預測,適時調控,追求自然、個人、社會的良性迴圈與和諧進步,推動文明層次的不斷提高,即為無為而治。

  • 2 # 晚亭與落霞同暉

    無為之治,是道家的治國理念。多發生在建國之初。但不可望文生義,這個無為,並不是什麼都毫無作為,而是順其自然之意。

    他最早來自於先孔子幾十年的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經》。以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觀點,闡明瞭世界萬物存在的規律。至今人們仍在引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名句。可知何意?其實就是一切要遵守自然規律。

    他最早為西漢初期統治者所尊崇!無為之治、黃老之術就是從這個時期產生的。做為道家文化的精髓,他在唐初、宋初佔有一定的地位。但把這種核心思想說的最通透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那: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闢如初飛之鳥不可抜其羽,初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安養生息之。這不僅有道家的懷柔,也有儒家的包容。可謂儒道合一。

    但這一切都已被新時期的強國夢所代替!中國已逢千年一遇的高速發展期。所謂的無為之治早已過期!應發揮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使國家變的日益強大,無人敢欺!才是當下華人應做的事!

  • 3 # 且迷且悟

    順天地人之心,知天地人之意,悅天地人之情,懲惡揚善,與天地人大同和樂。亦即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4 # 趙日金141

    無為而治,見於《論語衛靈公篇》,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無為而治,就是象舜那樣,端正地坐在面南的位置上。

    聖人之治,老子言的是聖人之治,見於《道德經經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雖有“無為”之言,言的卻是“聖人之治”。聖人之治,就是使知者不敢為,無為。

    孔子也曰過“無為”,《易傳》,“《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

    無為而治,儒家孔子曰。聖人之治,道家老子言。別再張冠李戴。切記,切記。

  • 5 # 九彩錦鯉

    “無為而治”,很多人理解為任其自然,甚至因為做某件事白忙活一場又回到了起點,從此變得消極懈怠,不再努力!以至於有人批判《道德經》,自稱深受其害。這要是讓老子他老人家知道了,恐怕會當場氣得手撕《道德經》吧!

    “無為而治”的關鍵在“無為”二字,下面是我對此二字的不同層次的理解:

    “為”是指那些“不該做的”,“不為”是“不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換句說就是不該做的事情不去做。

    好比我們寫問答求優質,不回答垂直領域外的問題、不去抄襲、不採用敏感詞等。不踩雷才有成為優質的機會。

    不去妄想、不自私自利,不貪圖名利,不取不義之財,無為也是佛家講的放下。

    高層次的為

    “無為”,表面看起來似乎沒做什麼,實際上卻有智慧的眼光、格局。好比公司的最高領導,做專案只是吩咐一句話,並沒有實際去做什麼,但是整個公司會把專案運轉起來。聖人教化,行不言之教,言傳大於身教,正是高層次的為。

    順其自然的為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無為的原則,一切作為,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理所應當、順應自然。做完後,不出名不炫耀,如春風拂面、雁過長空,真實發生,卻又不著痕跡。

    自然,不是自然而然的放任隨意。“自”是自我本我,“然"是樣子狀態。自然,就是本來的樣子,是本我。釋迦牟尼佛,又叫如來。如來意思是同本來的樣子一樣,與道家的返璞歸真,迴歸真我是相通的。“如來”和“自然”,都是本我、真我的意思。

    無為而無不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道分為“體”和“用”兩部分。體是道的本質,它的特點是不為、無處不在。用是道的作用,它的特點是無所不為、無處不起作用、處處起作用。

    “無為”的表現效果是無所不為,“無為”和“無不為”都是道的本質特點,切不可執著於“無為”。

    “無為”是方法,“無不為”是結果效果,任何偏離“無不為”這一效果的“無為”,都是“有為”。隨心所欲、任其自然的發展的無為,更是大有“錯”為。不努力而妄想有所得,終究偏離無為的本質。

    【總結】:“無為而治”是高高在上的境界,我們沒有修身,所以不可能真正體悟其中真意。不該做的事情不去做,提高道德休養,是我們走向“無為而治”的第一步!向老子致敬!

  • 6 # 感照

    答:以自然為中心,以綠色與公平為基本點。

    政府不參與任何經濟行為,即是無為而治。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7 # 三仙論易

    順其自然來治理國家,就叫無為之治。這當然是最好最理想的治國方法,是老子最先提出的治國理念。但在當代現實中世界並沒有達到大同的理想世界。世界上各國林立,意識形態又千差萬別。霸權主義的影響還充斥著世界的每個角落。某些國家還遭受著戰火的摧殘。這種現實下,無為而治顯然是行不通的。只能有為而治奮發向上才能有一席之地。當然無為之治畢竟是一種順應大自然最理想的一種治理方法,我想隨著人類不斷髮展進步,可能有一天會最終實現。因無論意識形態也好還是物質生活也好,只有與大自然達到和諧那才算人們遵循自然規律,真正達到天地人合一。

  • 8 # 布衣蝦客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這個世界是有道的存在,道是最根本的法則,但不同緯度的世界或環境下,道有不同。比如宇宙中物質的概念,天體間的引力,地球的重力,自然界中進化法則等等。

    無為也是對道的尊崇。只是在人類世界裡,倘若放任個體發展,那就只是遵從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那樣的境況下,人和動物就沒有分別了。再加上社會生產力階段不同,自給自足經濟下,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不需要什麼干預,大家有個基本的到的約束就幾乎可以了,但在生產力生產關係複雜的社會中,為了抑制強者保護弱者,也是進而保護社會結構的穩定,就需要有適度的干預。因而此時的無為不是絕對無為,而是有限的和相對的。

    相對的無為,從日常社會經濟的角度,就是要順應基本的法則,如買賣公平,信守承諾、遵守法律法規。就像機動車上路,平整的路本身就是“道”,不用要求,司機們也都會沿著道路去走;車輛的出廠速度限制也是道,幾十公里間隔的服務區其實也是。

    對於家庭生活,無為體現在抓大放小,大就是大規矩,比如待人有禮,做事情要培養優先順序處理的習慣。而對於其他行為幾乎可以完全不管。有限的為正如軌道行車,只要結果正確目標明確,車子最終會再沒有干預的情況下,自在的抵達終點。御者放心,乘者舒適。

  • 9 # 過嶺虎

    “無為之治”是指統治者不以行政手段干涉人民的生產與生活,讓人民放開手腳,自由經營。老子說“我無為而民自化”,人民自己會把一切都搞得很好,不用領導指手劃腳來干涉。莊子說:“上無為下必有為”,上邊的統治者不用下任何命令,老百姓自己為了生活也必然要有所作為。用於當代,就是取消“計劃經濟”,把經濟交給市場。

  • 10 # 有德司契

    何為無為之治?關於這個概念,有許多人連唐太宗李世民都不如。李世民都知道“君無為而民喜,君多欲而民苦。”

    所以漢唐朝初,只不過是牛刀小試了一下老子“無為之治”中亂不干預濫擾民,與民休息及藏富於民的原則,就分別取得了“文景盛世”與“貞觀盛世”的輝煌成就而載於史冊。

    其實“無為”真正的涵意,是指“道”雖然是天地萬物的主宰者,但它又從不據為己有的亂主宰亂干預(即“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是謂玄德”)。

    我們還能從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的哲學命題中領悟出“道”之所以能“無不為”地治理好萬物,依靠靠的就是其“無為法治”的模式(如道的各種規則都是神聖不可違反的,不然就會受得其嚴懲),這不就是一種法治的模式嗎?

    總之,老子《道德經》就是以道為核心,為宇宙觀,為模式治國的學說。

  • 11 # 閒適人家

    無為不是無所不為,不是無能為力,現代的無為而治,與古人所說的無為,是不一樣的。

    不一樣在於:以服務代替管理,以軟實力贏得硬指標。

    有服務心態的,當然是把自己的鋒芒收斂,現在的服務是全方位的,說個例子吧!如果營銷你的地利價值,當然是揮灑自如的環境,讓人盡情發揮的大舞臺。出處不如聚處,這個“聚”,就是從無到有,成行成市。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的可以“借”,當然是透過借勢借力借東風。就是氛圍取勝。李光耀說,新加坡無古蹟,但有Sunny,栽花種草的花園城市一樣可以吸引世界遊客。

    無門檻不設前提條件,而是順應人心,這個“無”正好是成為人心歸屬的有。

  • 12 # 使用者悟真如

    何為無為之治?我的看法是:

    從文字要表達的意思上推測,無為顯然不是無所作為。你一點作為都沒有,還怎麼能治理國家!

    無為指的是無“非自然規律或客觀規律”之為;指的是無“不正當”之為。說的是一切言行都要順其自然,一切言行都不能違背客觀規律;除了絕對服從自然規律或客觀規律之外主觀上不可再為,或者說辦一切事情主觀願望一定要與客觀規律相符合。無為,也可以理解為經書裡常講的“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無為也可以理解為“應無所住”而為。

    所謂的無為而治,應該就是順其自然或按客觀規律辦事之治。

  • 13 # 山人李守中

    首先,你要知道無是什麼?再一個,你要知道無是怎樣為的,其中的運作規律是什麼?有什麼條件?無是什麼都不知道,空講無為,那是胡說八道。在老子的眼裡,無與有是兩個範疇,無為天地之始,有為萬物之母,有無相生,無有入無間,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都是老子的原話。

    無是什麼?無就是炁,就是玄。有是什麼?有就有道場,兩玄結合組建洞狀結構,構建道場,這就是玄之又玄的真實內涵,玄與玄交媾也,眾妙之門在其中,一陰一陽之謂道,茲也,慈也,滋也,磁也,這些字中都有兩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玄又是什麼?玄,繩也,乙也,太極也,一也,磁場也。玄,乙,繩皆象其形也。

    修習者因茲入悟,一個茲,一個慈,就是入道之門。這其中的哲學原理是什麼?守中一言而語之:相對平衡中的不平衡,創造了我們這個宇宙,相對平衡,陰陽才交媾。相對平衡中的不平衡,才產生質量,才產生陰陽。

    閒言碎語,留與有緣!

  • 14 # 郭成3點14

    天下大勢,順昌逆亡。為什麼還要積極作為呢?

    平等看起來,統治者聖人是人,百姓也是人。大家都是芻狗而已嘛。而且聖人要以百姓心為心。我無事而民自富。除此之外,聖人還多了兩項,不過也是約束性的而非主動的作為,即,無厭其所生,無狎其所居。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知命而自均。

    侯王需要做的,就是守道,抱朴,從而,天下將自賓,天下將自定。

  • 15 # 大象無形大巧若拙

    要理解“無為”,首先理解老子提出的“有”“無”,“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萬事萬物產生於“無”,而後從“有”的狀態化於“無”的狀態。因此“無為”,就是事物沒有形成前,就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什麼事情都應該考慮準備到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前面,才是無為而治。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不難,難在懂得事物的變化規律,這就需要了解道理,道理就是大道的規律,道的能量推動天地運作,天地的變化影響萬物的發展變化,因此我們只需要觀察大地上的變化,就能瞭解天道的規律,所以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不需效法誰,道的運作規律來自自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51區有外星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