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桐寶幼兒詩詞故事

    你說的在家不學習的孩子,不知道這個孩子有多大了。如果還是小學階段或是更小,那麼孩子的主動性還是相對差一些,需要有一些驅動力。成年人尚且都會有惰性,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

    我建議可以陪伴學習,養成學習的習慣。既然說是習慣,那就一定不是三兩天形成的。需要一個過程。現在各種機構推行閱讀計劃都是以21天為時限,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通過幾十天的約束和督促。每天到了這個點就要做這一件事,風雨不改。凡在這個點上身體就會形成一個反映,就好像不去完成這個工作就少了點什麼似的,這就是習慣。

    而在督促的過程,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和孩子一起來接受時間的約束,這件事才變得有動力。所以你說孩子在家學習不好,總結起來就一個方法,就是陪伴。

    而在學習的過程,環境相當重要。如果家庭成員多,相對吵雜,學習以外的任何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很有趣的。所以要撇掉去學習無關的因素,讓家人保持相對安靜,或是儘可能減少家庭成員,否則是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記得某位名人說起當年苦學英語的情況,他說他到郊外租了一個房子,一閉關就是三個月。清淨的環境,沒有那麼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的動力就很強了。

    而不同年齡斷的孩子,對陪伴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我不知道您家孩子多大了,可以試一試以上方法。加油!

  • 2 # 竹破山河

    一、孩子不願學習的兩個關鍵問題。

    孩子不願學習原因有很多,我認為最關鍵的兩個問題是孩子並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以及“為什麼要學這些(知識)”。可能對此很多家長表示嗤之以鼻,這些常識我們也懂,用得著你說嗎?但問題是,這些家長往往給孩子的答案例如,學習才能賺錢,有錢了才能買自己想要的玩具、買好吃、好喝的,能夠想去哪裡玩就去那裡玩,這些沒錢性嗎?你要學習才能長大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到很多錢,才能……這些道理看似很有誘惑力,但對孩子來說,他們是“沒概念”的。換而言之,這些答案或許能說服成年人,但對於不大的孩子而言,沒什麼用。面對孩子的困惑,“為什麼要學習”以及“為何要學這些知識”應該怎麼回答孩子呢?

    二、孩子為何存在困惑,會對學習提出“為什麼”?

    很多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可我想問下諸位父母,孩子為何不問“為什麼要吃飯?”、“為什麼要大小便?”、“為什麼渴了要喝水?”等等,為什麼孩子不問?起碼,大多數孩子確實沒問過,而是理所當然的這麼做了。對這些問題,為什麼孩子沒困惑?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覺得理所當然。同樣的,想要回答“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學這些(知識)”,最重要的不是回覆給孩子一個答案,而是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如何理所當然?家長需要以身做則陪孩子一起學。試問,孩子知道父母渴了會喝水,大小便也去廁所,他們觀察來的經驗說明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沒困惑。反倒是學習,父母回家抱著手機刷屏或看電視、玩電腦,家長都沒在學習,為什麼要要求“我”學習呢?這才是孩子想不通,想要搞明白那所謂的“為什麼”的原因。那麼該如何回覆孩子呢?

    三、該如何迴應孩子提出的兩個“為什麼”?

    我認為回答有兩種:

    1、叫做給出答案,就是直言告訴孩子為什麼學習。

    2、則是隱性的,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把“學習”以及“學什麼”變成像孩子平日裡吃飯喝水那樣正常的事情,也就不會再有所謂的為什麼了。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該如何直言回答孩子提出的“為什麼要學習”以及“為什麼要學(這些)?”我建議給出的答案要回歸到“家”這個概念上。我推薦的答案是,“因為你需要學習,長大後才有能力保護爸爸媽媽。就像爸爸媽媽小時候也透過不斷學習,長大後才有能力保護你、有能力賺錢讓我們有一個家。”孩子能完全聽懂嗎?不能,但在孩子的意識裡會擷取詞彙來,將“學習=保護爸媽、擁有家”這個簡單的邏輯理解後,孩子起碼會有一個答案,知道為何學些。為了家,為了爸媽,就這麼簡單。那麼隱性回答是什麼呢?

    四、該如何隱性的回答孩子“我為什麼學這些(知識)”?

    很多家長在這裡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隱性的回答依舊強調要孩子知道學習“課本知識”的重要性。而我認為,隱性回答的關鍵不在於學什麼,而在於讓孩子把“學習知識”變成像吃飯、玩樂這樣習以為常的事情。也許孩子們依然不願意學習,但他們知道學習就像是睡覺一樣,早晚都要睡覺。那該怎麼做呢?家長要每天都陪著孩子學習,學的不只是課本上知識,還有生活上的。比如給孩子講世界各國旅遊的事情,配合電腦上的電視資料,比如給孩子講述歷史,時不時提問孩子,讓孩子在回答中找到滿足感。比如給孩子講述怎麼穿搭才時尚、才潮流。再比如教女孩子如何讓同齡的小男孩們喜歡和自己玩,教男孩子如何成為孩子王並教給他們如何與女孩子相互,讓他們有安全感。很多很多話題可以聊,這些都是學習,這些也都是知識。

    當孩子習慣了“學知識”這件事以後,其實學習那些課本上的語數外也就不再是問題了。因為孩子對“學知識”這件事已經當做了日常很正常的事情,只不過有的學的愉快,有的學的有些枯燥乏味而已。當這兩種回答根深孩子的意識腦海後,我相信孩子就不會再那麼牴觸學習了,甚至反而喜歡上學習的。

  • 3 # 小露說學習

    學習首先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如果他沒有良好的情緒就不要跟他談學習,因為任何一個人在有情緒的時候都不可能也不會把影片做好的。這裡分享幾點常用對話技巧。

    1,寶寶,你不想學習,現在想做什麼?我理解你,因為你肯定會覺得學習很無聊,或者,你覺得學習很難,你都不會對嗎?

    找到根本原因。

    2,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不適合學習的話,那我們就玩一下再來,或者你自己覺得你什麼時候準備好了,什麼時候就開始也可以的。

    3,如果實在不想學的話也沒關係,因為我相信你肯定有比學習更讓你有成就感和興趣的事對嗎?

    4,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然後就是做讓你快樂的事,如果有需要我幫忙的可以叫我,因為我要去做我該做的是嘍!

    晾涼孩子就可以了。

  • 4 # 小智教育

    在家裡面由於環境影響,自律性很重要,這也是對孩子的一個考驗,因為誘惑比較多,而且也比較分散注意力,但是記住,現在別人不努力時你在努力那麼你就贏了

  • 5 # 睿狼特訓

    2020年雖然只是剛剛開了個頭,但是已經註定它是“不平”的一年。危害和影響都遠超“非典”的新冠肺炎至今我們還未能完全掌控,雖然形勢已初步得到了控制,局面已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戰“疫”還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畢竟我們現在能採取的措施主要還是“隔離”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真正的治療藥物和疫苗還尚需時日,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研製出來的。所以,為了減少病毒的擴散和危害,各行各業還不可能完全復營,學校也不可能很快就開學。至少,這個月底開學的可能性沒有。

    大學生有完全的自學能力我們不用擔心,況且他們在校也多半要靠自學為主。但是我們的中小學生就沒有他們的這種自覺能力了,尤其是初中學生和小學生。畢竟他們大都還是未滿十四歲的孩子,天性就是愛玩且沒有自律性。一旦脫離了老師的監管,就如脫繩的Mustang,任性而為,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計後果,不想對錯。所以,他們這個年齡段,就像小樹苗一樣需要修剪和約束,讓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才能有助於他們將來更加茁壯的成長。

    有些孩子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這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好,有了一定的自律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需要家長過多地督促,就能夠主動地學習,甚至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律性差,習慣差。尤其現在在家裡,不但不去完成老師的作業,而且有一些甚至還沉迷於手機網路,不能自拔。家長不但著急,還乾生氣,不知道該怎麼辦?

    首先,一定不要隨意地打孩子,也不要說一些過於極端的話。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不按照自己說的去做,就會上火,出手打孩子,甚至說一些極端的話,諸如“打死你”、“我死了算了!”之類的話。實際上這些不但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還會讓孩子牴觸,甚至激起他們的“叛逆”的心理,讓孩子一條道走到黑。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衝動,不知後果,也不計後果,能夠做出更為極端的事情來。

    如果,家長作為一個成年人,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還怎麼去要求自己孩子。衝動是魔鬼,不能解決任何事情,不但傷害自己還傷害孩子。

    最好的辦法就是冷靜,沒有第二個方法。待到一切平靜、冷靜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知道該怎麼辦。

    其次,孩子的學習可以有所選擇和取捨。

    學生現在在家中學習,不是說就必須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或必須完成老師佈置的所有作業和任務。

    孩子不想學習書本上知識或完成老師佈置的內容,家長可以讓他們做一些其它的他們可能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說讀書,寫故事,學習程式設計、畫畫、音樂等等。這些也都是學習,也都是他們未來能夠用到的知識和專業,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好習慣。

    家長們應該記住:現在最需要的是在培養孩子有一個好習慣。書本上的知識,到了學校老師還會講授。如果學生有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回到學校時學生就有了自覺性和主動性。

    除此之處,現在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一定都要完成。比如,老師佈置了十道題,可以讓孩子先完成五道或者更少。只要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和培養孩子好習慣的目的就行。飯得一口一口地吃,事得一點一點地做。每天進步一點點,加起來你覺得少嗎?

    孩子成績不好,讓他們完成太多的作業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老師佈置的作業一般都不是分層次的,只是針對成績平均或偏上的學生。

    所以對成績偏下的學生就是一種負擔和心理壓力。在平時上學期間,在老師的“威壓”之下他們沒有辦法只能應付或抄襲完成,根本沒有興趣,也沒有動力,更不要說什麼效果了。所以現在在家裡學習,沒有了太重的任務,對於家長和這類學生來說反而是一個更好的契機。如果家長們能抓住,改變的有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當然,在這過程中,家長最好陪同孩子一些學習。不要說自己不會,自己忙。至少你能坐在孩子身邊吧?言傳不如身教!但是請記住:陪同時一定不要玩手機,否則不但違背了初衷,反而起到了壞的表率。因為家長的一舉一動很容易影響到孩子。陪同就是最好鼓勵和支援。而且,這也是和孩子的一種交流!

    總之,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而且更要要注重身教。實際上,家長的教育遠比老師更有針對性,更有用,更有效!很多優秀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優秀的家長。

    所以,加油吧,家長們!這不但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你們的一種考驗!相信你們能做得更好!

  • 6 # 曉學語文

    我認為,作為一個孩子,一定是喜歡聽表揚的話。

    其實不光是孩子,大人也喜歡聽見誇讚自己的話。如果聽到別人說你的不好說你的不對,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每個人心裡一定會有一種叛逆的心理。

    就是你越不讓我幹,我越和你對著幹。不要覺得孩子可能性格內向,沒有表現出來,他不會這樣想。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會這樣!

    如果家長為了圖一時嘴快,發洩自己的憤怒。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的叛逆情緒。久而久之,孩子的負面抵抗情緒增加,可能就會從心理上和你疏遠,你們之間可能就會變得沒有那麼自然和親密,心裡話也少了。

    相信這樣的結果不是作為孩子家長想看到的。

    那麼如果孩子在家裡不愛學習,該說些什麼呢?

    首先,我覺得你應該和孩子多談談心

    孩子不願意學習,一定是被其他興趣所吸引。我覺得你應該認可他的這種愛好。如果是沒有好處的愛好,比如看電視玩遊戲機,應該限制時間。如果是有好處的,比如讀課外書,你可以和他協調一下愛好和學習的比重。

    也就是說你對他的愛好要支援,讓他感覺到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

    孩子只要感覺到受到尊重,就會更願意聽你的建議。

    而是你對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線有原則,讓他感覺到你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只要明白了我的爸爸媽媽一定不同意,就會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最後,應該多一些陪伴

    如果你的孩子長期不愛學習,特別貪玩,甚至是注意力也難以集中的學習困難生。我覺得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的陪伴、關愛與支援,孩子的這種不良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可能是由於長期的家庭教育的方式不當導致的。如果可以,你應該多陪伴他,有條件可以和他一起學習。慢慢幫他糾正這些不好的習慣。

    當然教育一個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種方法對待每個人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

    作為家長應該始終有一顆熱愛學習,不斷提升自我認知的心。

    只有自己眼界和見解多了,才會有更多的辦法來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 7 # 春哥1

    對在家不學習的孩子可不可以這樣說:

    孩子,在你最該學習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將來生活會讓你還回去的。

    今天不吃苦,以後生活會很苦。

    別跟我說你長大了去打工,幹不出頭永遠是工人,會很累很苦的,你的明天在哪裡?

    醒醒吧!做父母的是不會害你的。你看看很多小夥伴都在讀書,你也應該去啊!我可不喜歡不愛學習的孩子。

  • 8 # 平凡練家人

    針對問題:“在家不學習孩子,該怎麼做”進行如下分析回答:

    幫助與引導孩子制定規律作息學習時間表

    在家裡面對不愛學習的孩子,對父母來說確實比較頭疼。解決問題的根本就是作為父母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的學習情況,幫助並協助孩子做適合孩子的規律的學習作息時間表。制定作息時間的目的是嚴格約束其不學習的行為。

    孩子不愛學習,這是作為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大多數都是因為家庭裡面沒有作息時間表,導致孩子回到家就像“解放了”一樣,什麼都不會做,什麼也不會顧,更不會主動學習。當然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大,作為父母也能理解,但是在家完全不學習,父母任由其“放縱”玩耍,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自律性、獨立學習能力方面良好習慣的養成。

    因此,作為父母,幫助孩子制定一份適合他們的學習作息時間表,是勢在必行。規範孩子的學習時間,同時也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與養成,更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以身作則引導、感染孩子,帶動其學習

    孩子在家裡不學習,不主動學習。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有自己以身作則的來正確引導和感染孩子,才能逐步帶動孩子的學習習慣。

    在制定合理作息時間表的基礎上,嚴格要求每天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同時父母也應該進行自我約束,也需要在孩子學習期間,主動放棄玩手機、玩電腦,不利於孩子學習氛圍的行為。

    家庭是孩子溫暖的港灣,同時太過於溫暖也會滋生不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父母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自我反省與學習的時候。做好孩子榜樣,用感染孩子學習的好的舉動來自我約束幫助孩子學習。

    父母應該主動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學習需要一個好的環境與氛圍,在家裡面,父母就是孩子的“家庭老師”。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應該為孩子做好“老師”應有的作用來帶動孩子。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就應該主動給予創造學習的家庭學習氛圍。除了前面說到的以身作則帶動孩子,還可以透過閱讀和觀看有益於孩子成長和學習的書籍、影片等方面來拓展孩子視野與知識的補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重要。不但在課本學習中,充當“家庭老師”的角色,還在生活中充當“生活老師”的角色。

    對於在家不愛學習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以身作則帶動孩子學習、創造家庭學習的氛圍。從這幾個方面來改變孩子不愛學習的不良習慣!

  • 9 # 英語Johnny張老師

    先探明孩子不願意在家學習的原因,後對症下藥,各個擊破

    孩子在家不願意學習的因素有很多,但根據我的工作經驗,主要有這幾點:

    受父母行為和家庭氛圍影響,孩子將家當成了休閒娛樂的場所孩子缺乏學習動力,沒有學習意願平時對於學習管教過嚴,學習時間大幅壓縮了正常的娛樂時間,讓孩子對娛樂很渴求

    做父母的對照著給孩子們分析判斷下。

    當知道原因後,我們就要“對症下藥”。

    主動在孩子面前自我反思,放低姿態,並藉此機會對他提出相應的要求,互相督促進步

    簡單來說,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單向的,也就是隻要求孩子,卻不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在家認真學習,多讀書,自己卻往沙發一躺,刷刷手機,過得渾渾噩噩。

    長期以往,孩子會自然地把家裡當成娛樂場所,對父母的話也不會在意,因為沒有表率作用!

    學會放低姿態也是一門學問,永遠記住你和孩子是朋友,不是上下級!彼此進步,互相反思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無法堅持,不願行動,就是缺乏動機,而不是沒有毅力或者意志力不堅定

    從前我也以為堅持不下去是缺乏意志力,但如今我發現自己錯了!

    不願行動或者堅持不了,是因為自己缺乏動機,也就是不知道自己做這個事情的目的(或者好處)。比如健身,我如果是看著別人健身,隨大流,那麼以我的意志力,絕對堅持不過1周,但如果我知道健身是為了提高免疫力,抵抗肺炎,我就可以堅持很久!

    所以與其總說自己孩子意志力差,不如靜下來以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感受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對未來生活的影響,讓孩子慢慢地形成一個正確的動機!

    沙子握得越緊,漏得越快。不要太緊張,放輕鬆,效果反而會更好

    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抓得嚴,學得好。實際上我發現大部分抓得很嚴的父母,孩子更貪玩,而且對於學習很敷衍。

    道理很簡單,你缺什麼,你就想要什麼!於是我建議父母們主動的放鬆下來,和孩子們探討下時間安排,給他們一定的參與性,父母做好計劃的督促就可以。

    讓所有的計劃都有孩子的參與,而不是簡單的你的觀點。對於不合理的地方,你可以好好地去談,不要直接說不行不好,這樣會打擊孩子的參與積極性。

    寫在最後

    簡而言之,孩子不願學習或者不願在家學習都是有特定原因的。而這其中大部分的原因都是來自親子溝通和家庭教育的影響,只不過我們大人不願意去承認自己的錯誤罷了

    我也是一名成人,但我樂於在孩子面前表現自己的不足,但我一定會告訴他們,我有資訊去改變這些問題!彼此真實很重要。

  • 10 # 立哥說教育

    對在家不學習的孩子,說教效果不好。

    既然孩子在家不學習,那就讓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比如洗衣、拖地、做飯。朋友不要覺得這是開玩笑,真正的教育就在於此。只有孩子參與了家庭勞動,才知道什麼是生活。

    如果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聽著父母要好好學習的嘮叨。他會覺得自己是給父母在學習。很多家長都是讓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家裡活什麼活兒都不用幹。這樣子更容易讓孩子養成自私,不會心痛他人的性格。

    人在教育成長中自身的體驗要比說教,管用100倍。很多孩子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得到的東西太容易了。家長在給他們說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會吃苦。不如現在就讓孩子吃吃苦。說不定就知道好好學習。

  • 11 # MISS艾菲爾

    現在這個社會,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只要孩子不學習或學習跟不上,就亂了分寸,瘋了一樣的逼迫。但從來沒有認真分析過自己孩子不學習真正原因,從來沒有想過從根上解決問題。根據我多年經驗,不外乎四種原因:

    1,基礎較差,根本沒有學習意識。這類學生由於對學習不感興趣,接受能力差,學習吃力,貪玩等因素,使他對學習失去信心,他們往往對老師佈置的作業很發愁,簡單的寫,稍有難度的就不管,索性破罐子破摔。

    2,作業多而無從下手。現在的孩子門類多,壓力大,負擔重。這讓他們承擔過量的學習負擔,導致心理上,對學習有所排斥,於是,就沒有了學習的自覺性。

    3,家長對孩子監督不夠。受社會風氣的影響,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學生是學校的責任,再加上他們工作繁忙,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很少有人願意陪著自己的子女完成家庭作業,孩子本來自覺性和自制力都差,試想:這樣的家庭監督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嗎?

    今天報名時,學校轉來了一個學生,爸爸媽媽和爺爺都陪著來報名了,我以為是多麼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呢,心裡還暗自高興呢!結果一詢問孩子的成績,三個大人無一知道。我翻了翻孩子的作業:天吶,那字寫的像雷劈了似的,零碎的偏旁怎麼湊都不像個字。我又看了一下他的評價手冊,上面的成績多半是六七十分,但不像是老師寫的,可能是他自己填的吧。還有下面的家長簽字和評語,都沒有動過,家長又是一問三不知。我瞬間明白了,這些家長,根本就在放養這個孩子。

    這樣的家庭,就算累死老師,他的孩子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最後,也是極少數的,是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有個性的孩子,他們認為自己掌握的不錯,覺得老師佈置的作業太簡單,浪費時間,所以把做作業的時間節省下來幹其他事情。當然,這些學生一般不會讓老師太擔心。

    所以,作為家長,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不妨先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不學習的真正原因,再對症下藥。另外,每天抽出時間來監督他,陪伴他完成作業,慢慢的,他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習積極性培養出來的,一切擔心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12 # 孤雨靈風

    容天地於微心者,方有天地

    ——寫給在家不學習不讀書的孩子

    中國的國畫有種說法叫“縮千里於尺幅”,意思是說可把數千裡範圍的山水縮排幾尺見方的宣紙上,欣賞山水畫的人,也便容納天地於自己的一顆微心。

    天地太大,我們的心太小。只要我們不受困於自己心靈的一角,便沒有我們容不下的天地。

    一位畫家,只有把天地容進自己的微心,才能畫得大氣磅礴;一位作家,只有把天地容進微心,才能寫得蕩氣迴腸;一位政治家,只有把天地容進自己的微心,才能擁得博大胸襟。

    此次疫情,多麼嚴重,我不必多說,同學們都十分清楚。兩個月,我們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面對無情的病毒,領導人、科學家、解放軍、醫護人員、公務人員、志願者,一批批一隊隊,他們容天地於微心,舍小家救大家,逆行走上前線,病毒也只能落荒而逃;十多億人,身居斗室,捨棄個人自由的私慾,容天地於微心,顧全大局,聽從指揮,病毒只能望而興嘆!

    這樣的國家,這樣的人民,把祖國萬里天地容於一顆顆微心,寫就了一首波瀾壯闊的抗疫史詩。

    孩子們,我們在為所有不幸的逝者哀悼時,應該深深地慶幸我們生於長於一個容天地萬民於微心的偉大時代。

    慶幸之餘,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沉迷於遊戲而不能自拔,是否貪戀暖暖的被窩而忘了上課,是否討厭成堆的作業而無聊地渾渾度日?

    年輕的毛澤東離開家鄉時寫下詩句:“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他身處窮鄉僻壤,一顆微心早已裝滿天地,最終為自己也為整個中國闖下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你的微心容納多大的天地,你的未來就有多大的天地。

    心裡只裝著遊戲的天地,只貪戀舒適的小家,只記著享受自己的快樂,不應該好好反思嗎?

    也許你會說,我學習不行,反正考不上高中大學,那只是你懶於學習的藉口,因為學習不僅僅是為自己,也為家,為國,為回報那一片生你長你的天地。

    三國時期的孫權,曾勸不肯讀書的呂蒙說: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讀。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我們的生活的空間很小,但書本中的天地很大。孩子,學習不好沒關係,好好學,慢慢讀,書本中的天地就會自然地容進你的微心,終有一天別人會驚歎:“士別三日 ,當刮目相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從2015年世界盃冠軍到現在,朱婷這批超黃金球員,仍在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