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白同寂
-
2 # 刁大明
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對外公佈了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1986 年《戈德華特-尼古拉斯國防部重組法》開始明確要求總統向國會提交國際安全戰略報告,而這是新當選總統第一次在執政首年中就完成了這一規定動作。如此罕見的節奏之中,特朗普政府的急於求成與結果導向可見一斑。
必須承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以及其他各類報告與最終的實際政策並不完全一致,也凸顯了所謂“主觀意圖”與“客觀能力”之間的差距。但這17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也被廣泛認為是觀察、預估美國各屆政府對外政策的重要橫截面。從1987年裡跟政府釋出第一份報告以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在內容與關注點上明顯地經歷了多次轉折。老布什政府1991年的報告徹底結束了冷戰時代對蘇聯的遏制戰略,轉而著眼於建設所謂“世界新秩序”。也正是在後冷戰時代中,面對新世紀的克林頓政府才在8年中公佈了7份報告,強調了隨時維持美國安全的軍力、持續發展美國經濟的環境以及全世界推進所謂“民主價值”三位一體的安全戰略。小布什2002年釋出的報告徹底中斷了克林頓政府對新世界安全戰略的摸索,推出了打擊恐怖主義的“先發制人”,也打開了美國安全環境新困局的魔盒。直到奧巴馬政府2010年再度釋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時,美國才在戰略層面正式進入了新的調整階段,而引領這次調整的顯然是外界早已熟知的所謂“巧實力”或“慎用武力”的理念。
反觀特朗普政府釋出的這份報告,應該是延續了奧巴馬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持續調整、維持美國實力地位的步伐,但表現出明顯不同於奧巴馬政府的戰略理念與實現路徑。
第一,特朗普報告的基本原則是所謂“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從本質上講,這個概念首先承認了特朗普政府將延續美國傳統外交思想中的現實主義傾向,明確國家利益,強調軍事硬實力的重要性。同時,這個概念突出強調了“有原則”,這裡的“原則”即確保“美國優先”,以軍事力量維護“美國利益最大化”的和平。換言之,“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更像是特朗普特色“美國優先”原則與共和黨傳統外交理念的妥協與嫁接,也極可能充當起特朗普未來外交決策的基本邏輯。
第二,特朗普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在強調國家安全中突出所謂“經濟安全”。在一份國家安全報告中,對經濟利益的如此突出在過去三十年以來可謂是前所未有的。突出“經濟安全”不但符合特朗普政府持續推進的“讓美國再強大”的政策議程,而且也凸顯了當今美國國內議題驅動國際議題的內顧傾向。這種對於美國經濟利益在安全戰略層面上的追求,不僅僅意味著特朗普政府要確保獲利、要確保利益最大化,而且也明確顯現出特朗普政府在國際舞臺上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絕對利益、更是相對獲利。
第三,特朗普報告的總體基調是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報告當中過分渲染了美國所面臨的外部威脅,特別是來自其他大國的所謂挑戰。這種傾向只能顯現出當今美國國內精英層對持續變動中的世界格局與政治新秩序的不安與焦慮。但這種過分渲染外部、甚至是他國威脅的做法,顯然不利於美國進一步發展與其他國家互利互惠的合作關係,更不利於全世界世界和相關地區的和平、穩定、繁榮。
按照白宮的說法,這份報告是基於過去11個月總統在美國國內外重塑美國信心的行動的。但事實上,這是一份由毫無政治或外交經驗的總統和經歷了多次權力洗牌的國安會,花費了歷史最短時間完成了這樣一份充斥著軍事鷹派和貿易鷹派訴求的類似競選綱領式的戰略報告,並經由特朗普本人在世介面前造勢式高調發布。這一切的確都為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權威性與影響力畫上了極大的問號:特朗普只會將其視為首年執政成績單的增色,還是將之奉為路線圖,他自己想清楚了嗎?
-
3 # 涵一
對於特朗普政府12月18日公佈的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很多批評都指向一點:這份報告有著濃厚的冷戰思維。
如果簡單地將冷戰思維理解為“強權政治”,這種批評還能成立;但如果考慮到冷戰時期強調意識形態對抗的時代背景,以及“非敵即友”的黑白二元思維,特朗普政府釋出的這份報告恰恰很不冷戰思維。
特朗普這份報告中確實拋棄了奧巴馬時期的巧實力,更強呼叫自己的硬實力來為美國利益服務,但與此同時,他又強調要用美國的力量來維繫開放的全球市場。特朗普是不喜歡多邊機制,也退出了不少“國際群”,但客觀地說,美國留的群比退的群要多得多。此外,即便特朗普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正在塑造一個同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相悖的世界,但他並沒有呼籲要和中國、俄羅斯對抗。他這麼說當然有重視甚至警惕“主要競爭對手”的意思,但這話更多還是說給美國選民聽的。
對於世界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來說,可能需要適應一個時時刻刻來和你討價還價做生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強調要為美國在競爭中爭取最大利益,但反而是強調在很多領域還是可以合作的,而且他還曾直接用推特表達出想和普京合作的願望,煩透了國內那些製造障礙的人。這本質上還是要一起“做生意”,還是可以合作,當然前提是美國不能吃虧。哪個做生意的人願意自己是吃虧的一方呢?
巨賈出身的特朗普奉行“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毫不讓人意外,強調競爭性和美國優先也是他一貫的理念。我意外的倒是他的執行力,一步步地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包括很多一度被認為只是為了競選而在現實中幾乎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承諾,一次在執政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推出了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其實,特朗普的問題在於很少從世界的視野去看待世界,而是過於從美國視野去看待世界。這可能會讓世界和美國都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這才是外部世界應該警惕的。
-
4 # 參考訊息
外界早就懷著濃厚的興趣期待特朗普當局釋出國家安全戰略。各國幾乎都認為,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外交政策是衝動、混亂和缺乏戰略路線的。但如果拋開他的風格與幾乎不可避免的成見(畢竟客觀地說,這是過於特色鮮明的人物)就會發現,美國的政策比看起來更具連貫性。新檔案集中體現了這一點。它是按照總統的意思,但並非由他本人制定,而是整個團隊打造的。其核心,武力是解決經濟問題的工具。
特朗普及其親密戰友(如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都在重複“透過武力實現和平”的信條。這個理念本身很好理解也並不新鮮。長期備戰以維持和平從古代起就是戰略家的經典思路,斯巴達和雅典都建立了這樣的思想體系。不過,特朗普並未訴諸如此遙遠的歷史——他援引的是武力崇尚者里根的講話。
根據檔案,俄羅斯被指責以各種手段損害美國實力,包括干涉其內政(前聯邦調查局長穆勒領導的專門委員會正在調查“通俄門”),但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俄羅斯核力量。這是在向典型的冷戰迴歸。儘管奇怪,可這一內容在華盛頓也遭到許多人的詬病。他們說,當局對莫斯科新的陰謀詭計——如網路襲擊和宣傳攻勢——重視不足。戰略明確將俄羅斯定性為危險國家,但仍被批評對克里姆林宮過於溫和。美國統治集團中瀰漫的恐俄情緒有多嚴重可見一斑。他們認為,特朗普在釋出檔案時就與俄羅斯關係的表態不夠犀利,甚至還提出合作的可能性。
白宮提交的綱領性檔案充分反映了特朗普的世界觀。這一觀念也可從他的書籍、採訪及多年的言論中得到印證。特朗普給美國政策帶來的改變是:武力並非確保全球霸權的方法,而是解決美國經濟問題的工具,不應限制對它的使用。“世界警察”正在轉換角色,變成“國際聯邦警長”。這是和過去所謂“掌管生殺大權”不同的另一項工作。
-
5 # 迷彩先生
12月19日美國海軍作戰司令約翰·理查德森當天發表言論,稱由於“美方擔憂面臨日益增長的威脅,以及事故頻發導致海上力量削弱,美軍或將把東太平洋的軍艦也調到亞太地區,以加強美國海軍在亞洲的軍事力量。”據媒體詳細披露,美軍將從第三艦隊調軍艦部署到亞太地區。其實美國此舉是不言自明,從地域方面來看,就是要妄圖對中國加強軍事圍堵。
這種分析並不是空穴來風,從理查德森這段充滿戾氣的話就可以得知。在面對媒體時,該作戰司令公然聲稱美國將“在2018年的任務就是建立一支對於對手來說更加致命、更加危險的美國海軍。”並稱其目的就是要應對所謂的“大國威脅”。具體說,就是半島問題以及亞洲其他地區“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都使美軍第七艦隊“負擔加重”,正是額外壓力導致美軍今年事故頻發,包括兩艘驅逐艦與商船相撞造成17名士兵死亡。
美國這種醜惡的嘴臉真是昭然若揭。從今年6月開始至10月份之間,美國就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派第七艦隊多次沿耀武揚威;11月初竟然還有三大航母遊弋於半島附近海域進行威懾;12月初又與南韓進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聯合軍演。美國自己在海外頻頻展開軍事行動,卻顛倒黑白倒打一耙大肆叫囂“中國威脅”。細數美國近期以來在亞太地區不斷的軍事行動,無疑是賊喊捉賊。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美國軍方打算將其第三艦隊部署在亞太地區,正是在特朗普日前丟擲他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之後立即提出的,這無疑是對這份報告的一種行動上的配合。
在這份報告中,針對俄羅斯問題出現24次,而中國相關的事務高達35處內容,主要分為四點,一是將中國置於“挑戰者”的地位,這份報告的開篇就稱“中國和俄羅斯挑戰美國的勢力,影響力和利益,是一種削弱美國安全與繁榮的手段。中俄堅決透過減少經濟自由和平等來發展他們的軍隊。”其二,將中國與俄羅斯一起貼上了“修正主義國家”的標籤。特朗普煞有介事地將中俄描述為意圖透過非法奪取領土來改變全球現狀的“修正主義國家” ,他的依據就是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與中國在南海建島。其三,就是報告中的重點“亞太戰略”。報告稱“中國的主導地位可能會使許多亞太國家的主權受到損害。 整個地區的國家都呼籲美國持續的領導集體反應,維護尊重主權和獨立的地區秩序。”說白了,就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重返亞洲”政策的加強版,其圍堵中國的意圖是變本加厲。
特朗普的這份報告看似是在維護美國的利益,其實從長遠來看對美國極為不利,只會使美國陷入自我孤立之中。在中美關係上,將中國視為挑戰者是特朗普的政治短視,作為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中美合則兩利,鬥則雙輸;將中國列為所謂的“修正主義國家”其實是美國的狹隘主義,南海及其海域上的島礁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中國在自己的領海進行建設,美國無權指手畫腳;特朗普的“印太戰略”也無異於是紙上談兵。中國一直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與鄰為善,其在亞太的主導地位是得到各國的擁護而形成的。
總之,特朗普此次釋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與即將要在亞太部署的軍事行動,說明特朗普終於露出了他的猙獰面目,美國已經將反華的最後一塊麵紗撕了下來!
-
6 # 破破的橋
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7?
據新華網訊息,美國當地時間18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按計劃公佈任內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並就報告要點發表看法。報告表明美國將繼續保護自身核心利益並且概述了美國面臨的主要全球性威脅及其應對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本此報告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內第一次公佈其國家安全戰略政策。
什麼是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1997年出版的《軍語及相關術語》的界定中,“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指的是“為達到鞏固國家安全目標而發展、運用和協調國力的各部分(包括外交、經濟、軍事和資訊等)的政策組合”。這一戰略報告的法律基礎是美國國會1986年正式透過的《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改組法》,其中第603款明確規定,美國總統應有法定職責向國會每年提交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闡明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雖然“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目的僅重申政府現有立場,但由於其可影響預算和立法,因此收到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且仍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報告。
特朗普政府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重要性及意義
儘管報告本身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是各界人士可以從中解讀出特朗普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目標、手段和途徑等要素上的重要考量。此前,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出席里根總統圖書館公開活動時稱即將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意義近似於里根政府在1987年所公佈的美國曆史上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當時冷戰仍在繼續,這份戰略報告被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性再思考”——他說美國“正處在相似的十字路口”,“該報告將重拾美國的戰略自信”。在此之後,他又在位於倫敦的政策研究機構“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主辦的一場會議上介紹了特朗普政府的新國家安全政策,稱其是對之前幾十年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反思”,也將為美國恢復戰略信心奠定基礎。然而,不少美國戰略界人士則質疑此份報告是否真的會給美國外交政策帶來大的改變。
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內容
“美國優先”是特朗普政府首次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內容的核心所在。特朗普在報告中重申了自己在競選總統時所做的承諾,並且再次強調“美國保護自己國家核心利益的戰略自信”。報告中,國家利益被認定為四個部分:保護美國國土以及美華人民的安全、使美國更加強大、用力量維持和平環境、擴大美國影響力。
同時報告還指出“美國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特朗普政府表示將對這些挑戰予以迴應。這些挑戰分別來自三個方面:
1. 中俄等“修正主義強權”(Revisionist Powers),特朗普在報告中稱中俄試圖“塑造一個同美國價值觀和利益對著幹的世界”,並且“俄羅斯正投資新的軍事能力,包括核武器系統,這依然是對美國現有威脅中最重大的一個。”特朗普還指責稱俄羅斯正把資金投向“破壞網路空間穩定”。
2. 散播恐怖主義、威脅鄰國、追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獨裁政權”,報告稱“北韓和伊朗的‘獨裁政權’一心破壞地區穩定,威脅美國及其盟友,並殘酷對待其本國國民。”在這段報告中,特朗普譴責伊朗支援恐怖組織並公開號召毀滅美國,同時指責伊朗在世界範圍內資助恐怖主義的行為。
3. 恐怖主義武裝分子和跨國販毒暴力犯罪集團等威脅性組織。
特朗普政府表示將在多個方面施行決策以應對這些挑戰。
首先美國將加強導彈防禦系統以應對中俄在發展尖端武器和軍事方面的能力,來防止中俄能“威脅到我們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我們的指揮控制中心”,但是特朗普政府也強調美國此舉不是為了改變戰略穩定,更不是為了破壞美國與俄羅斯或中國之間的長期戰略關係。面對來自伊朗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威脅,美國打算加強在“北約東翼”的防禦並協助同盟國進行更有效的自我防衛。除此之外,美國將繼續與北約合作,加強在航空兵和導彈防禦領域的實力,並加大打擊恐怖主義和應對網路安全的合作力度。
其次,面對“每一年,中國等競爭對手偷竊美國數十億美元的智慧財產權”的情況,特朗普政府表示將更加收緊簽證政策,並透過砌牆和提高外資企業審查力度等手段防止“競爭對手們透過網路經濟戰爭和其他複雜而非法的方式,侵蝕我們的企業和經濟。部分競爭者還透過大多合法的渠道和關係,獲取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在擴充他們在這些領域能力的同時,侵蝕美國長期的競爭優勢。”
儘管特朗普政府在報告中把中國定義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但其表示仍將同中國展開多方面合作。在對臺問題上,特朗普政府宣稱美國將繼續遵守中國的“一箇中國”政策,並在此基礎上執行“與臺灣關係法”,保持和臺灣的密切聯絡,包括根據“與臺灣關係法”的承諾,滿足臺灣的合法防衛需要和威懾力量。
各界對特朗普政府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反應
針對特朗普政府的此份報告,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短短48小時內先後四次發表迴應批評特朗普政府在報告中將中國列為利益競爭者的行為,稱其是“故意歪曲中方戰略意圖”,並強調中國堅定捍衛自己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原則,無意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發展自己。
根據環球網訊息,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9日當天在莫斯科表示,美國新出臺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內容很多,需要進行研究”。但大致瀏覽那些提到俄羅斯的章節後,可以看出檔案存在“帝國野心”以及美國不接受多邊世界的態度。佩斯科夫強調,俄方不同意特朗普政府在報告中將俄羅斯認為是“美國現有威脅中最重大的一個”,並表示這是在企圖製造新的恐慌。
相比中俄兩國的重視,歐洲國家對報告似乎並沒有太大反應。“德國之聲”19日稱,不需對特朗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解讀更多。報道引述美國前副總統拜登的副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史密斯的分析稱,報告中強調盟友與聯盟,但事實是特朗普上臺以來的推文中並沒有體現,他競選期間同樣如此。報告中強調法治、應對獨裁國家領導人、促進民主,這些內容看上去根本不是特朗普談論的主題。
而18日美國頗有影響的《野獸日報》以“特朗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忽視了特朗普”為題刊文稱,“報告被認定是特朗普總統應對世界事務的戰略,但它其實基本是一個粉絲小說,由其助手撰寫,助手們將特朗普想象成為某種理性且始終如一的演員。”文章強調特朗普政府不會堅持這種連貫性的戰略,稱這種戰略是“一種狂想”,並且說該報告看上去傳出的是特朗普助手的聲音,而不是總統本人的聲音,“好像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巧妙地取代了特朗普”。美國《外交政策》則認為,現實中被提交給國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不是很快被遺忘就是從未被真正實施。
-
7 # 談笑歷史間
特朗普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可以說還沒正式出爐就已經很是熱烈。人們對著爭議很大,畢竟很少有美國總統在第一年就完成國家安全戰略,認為這份報告很可能是粗製濫造的、只是為了顯擺特朗普第一年的政績而已。
這份報告出爐後,就更加火熱,畢竟這份報告也和中國有很多聯絡。當然了,這份報告出來後,打了很多人的臉,畢竟這份報告寫的還是很不錯,有特朗普一貫的風格。我們從耶路撒冷問題上,可以看出特朗普很有主見,可見這個也不會太差。這份報告,還和以往的報告有所不同,特朗普放棄了政治正確和意識形態,明明白白地打出“極端意識”這個標籤,將伊斯蘭極端恐怖主義直接歸為“頭號威脅”,而不像奧巴馬那樣,還想做群體區分,劃分成多數和平和少數極端。
當然總體來說還是沒有什麼改變,國家的需求都類似,這份報告基本理念框架與中國近幾年提出來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也有很多相通之處。
看這份報告定義的四項至關重要的美國國家利益:
保護美華人民、國土安全和美國的生活方式;促進美國的繁榮,首次提出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用軍事力量維護和平;戰略是為了推進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但首先要在國內創造財富和保障權益。這些都是美國典型的想法和需求。沒什麼好討論的,老美的英雄主義需求就是這樣。
而這次提出的一個重要的的與中國相關的就是,特朗普提出“我們還面臨競爭對手——俄羅斯和中國。”“我們將努力與這些國家和其他國家建立一種良好的夥伴關係,但始終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目標”這些不難看出,中國和美國之間還是處於良性競爭之中,還算友好。但是未來如何?不好說,畢竟和平是現代各國之間的共同需求。
-
8 # 明白人
其實出臺這份報告,也是美國本屆政府的面對國內現實的無奈之舉。現在大家都知道美國貧富差距是大蕭條以來的最高點,其實兩黨分歧也是大蕭條以來的極值。在報告中,美國政府又舉起了“美國優先”、民眾“覺醒”的旗子。這是自立國以來美國政府一以貫之的問題,且因為內部崇拜、外無強敵而愈加“正確”:
美國這套國會制,一開始就是毛病很大。立法和行政的分離,意味著多黨制會導致政府的癱瘓,所以開國時美國政客是反對政黨制的。然而這只是個政治理想。
人以群分,黨派還是出現並且成為美國政治的主流。美國內戰就是這種體制不可調和的產物。戰後直到大蕭條前,美國兩黨的分歧還非常大。
大蕭條讓美國政客第一次認識到政府無能的後果,因此羅斯福的新政共識成為民主共和兩黨共同遵守的政治底線。
大蕭條時期,股市崩潰帶來了金融業的浩劫,銀行也都半死不活了:
大蕭條時期當街賣車,車上的牌子寫著:100美元可買下這輛轎車。在股市上喪失了一切,急需現鈔:
新政期間《工業復興法》,執行企業可在門口懸掛藍鷹旗子。但是,政治的不協調使《工業復興法》被判定違憲:
直到八十年代,兩黨在不少需要國家出面的經濟問題上都表現出相當的一致性。這種兩黨共識在九十年代後就迅速消亡。
一方面是新自由主義急速抬頭。
再者就是新生代的政客都出生於大蕭條和二戰之後,缺乏為了國家利益同仇敵愾的責任感,反倒是嬉皮士那種反抗權威的精神對他們影響很大。比如切·格瓦拉,他被美國政府仇恨,但被美國和歐洲無數的左翼青年奉為偶像:
那麼有人會問:能否透過修改憲法來解決這種因為制度缺陷造成的政治癱瘓呢?
答案是不能。
一是修憲門檻很高,在目前黨派分裂的情況下無法實現,連持槍這樣的條例都無法改,更別說國家的根本制度了。
再者,美國現在是把憲法當作聖經一般非理性地崇拜,議會制也被視為圭臬,誰敢說要改它,首先就被知之甚少、不理性的選民踢下去了。長期以來國會中信仰的穩定性或許也映射了當選者立場和訴求的穩定,輕易不會變更:
總結一下,就是美國還沒有經歷真正的衰落,因此把現有的一切事實都視為公理,不願去更改。
現在美國還可以靠海外吸血和高科技維持表面的強勢,但是幾十年後怎樣,現在臺上這幫政客是不會也不想去考慮的。
厭倦了政治精英老調的選民們選擇了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但在這份報告裡特朗普並沒有超出美國立國政治原則的基調,僅是迴歸和再次強調:
如果以後政治癱瘓和階級矛盾發展到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境地,肯定會比法國革命要規模浩大得多,也更加血腥。不過估計咱們是不會趕上的哈。
by Pansesus
當地時間18日,美國華盛頓,特朗普政府公佈特朗普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指出,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將保衛國家,促進和平,擴大美國的影響力。美國將依靠自己的能源優勢來保持國際市場的開放,美國不會再容忍貿易上的混亂。
回覆列表
每一屆新任政府釋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已經成為美國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慣例,也是美國政府試圖向民眾儘可能透明的法定職責,它能夠比較完整地反映一屆政府對於國家安全戰略的認知、態度以及方略。但是,它不是一個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法案。因此,在現實的政治操作中還具備相當的變化空間。
特朗普政府的報告因為出現了對中國訊號明確的新定位--戰略競爭對手,因而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結合此前在學界、媒體熱炒的“xxxx陷阱”概念,一時之間讓人似乎覺得風雨驟變,黑雲壓城。但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暫時跳出我們的身份預設,仔細閱讀這篇68頁的文字,以及在白宮網上的演講文字。下面我結合文字內容以及個人觀點,談談對這篇國安報告的看法。
第一,特朗普快速推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向民眾展示執政能力。對比奧巴馬政府、小布什政府的首分國安戰略報告的醞釀週期,特朗普政府快了至少6個月左右的時間,這與外界質疑他外交團隊人員配置不健全之間有一個鮮明的迴應。
第二,他再一次高舉“美國優先”的大旗,以此展示他對美國選民一以貫之的“坦誠”,為自己凝聚士氣(共和黨的絕對優勢地位在近期的一次參議員選舉中遇挫)。特朗普靠民粹主義起家,然而激情難以長久必須依靠不斷的刺激(哪怕是飲鴆止渴)。當然,特朗普的語言很能打動美國底層的失意者。他說“我們政府對人民的首要責任是:為人民服務,保證人民安全,維護人民的權利並捍衛他們的價值觀”(是不是有抄襲我們的感覺 )。
第三,我們不能認為特朗普僅僅是個活寶,他實際上是一個意志很staunch(堅定的)人。您看他對美國的媒體、對對手的攻詰從來沒有屈服過。因此,他會很堅定的維護他認定的美國利益。1、保護美國本土安全。2、促進美國繁榮。3、以力量維護和平。4、提升美國的影響力。從表面看,這與以往美國政府沒什麼大的區別。實際上微妙的變化在於利益的排序以及執行的偏好,例如促進美國的價值觀在特朗普政府的排序中不但下降,而且表述也在淡化。
第四,報告中的內容對我們的影響並沒有超過以往的研判,唯一的差別在於這次是美國政府公開挑明瞭。這讓我們在情感上覺得很難受,因為自2012以來我們一直在非常努力的作美國的工作。其實這樣也好,戳破虛幻的期待也未必就一定是壞事。從報告涉及的具體內容看,大部分的問題都不是美國自己可以完全搞定的,要想實現目標就必須和其它大國合作,比如反恐、網路、太空。
第五,一個成熟的大國應該如何看待美國報告中挑釁的部分呢?我覺得金燦榮教授有一句話很經典“成熟的大國鬥智鬥勇不鬥氣”,所以不管美國怎麼看我們不順眼,咱們還是會認認真真一起拉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