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筆不意馳

    以U2來說,本身機動性不值一提,慢慢悠悠的飛,只靠著飛的夠高活著,幾萬米高度投炸彈偏的沒譜,投巡航導彈載重量不夠,小個子滑翔炸彈全程在放空火力範圍下,怎麼活著?

    又以黑鳥來說,當以3倍音速飛行時,自己甚至不敢做1.5度的壓坡,拐彎半徑極長,本身又不隱身。如果目標是個小國還算了,如果是中國這樣的領土大國,還沒進入中國呢,地面就能算出它要從哪個位置進入領空,從哪個位置出領空,雖說地面排程防空火力不及飛機改變路線靈活,但是防空技術早就日新月異了。別質疑,當年U2就是這樣打下來的。更何況,現在的前沿技術是如何打衛星。黑鳥的載彈量和U2一樣尷尬,小型的低成本炸彈掛不多,巡航導彈掛不了。

    黑鳥、U2式的尷尬,源於防空技術的進步,效能優點被防空技術反超,只能安心退役。不過出於成本考慮,反過頭來欺負那些買不起高新技術的貧窮國家,也足夠了。

  • 2 # 資訊空間

    美國SR-71“黑鳥”和U-2兩款偵察機雖然誕生時間超過了60年,其中SR-71甚至已經退役了,但是即使把它們放在今天也很先進。但是如此先進的偵察機,為何卻不能用作轟炸機等作戰型別的飛機?這樣就可以利用它們高空高速的兩大優勢突防進入對方領空,快速作戰然後快速撤離。其實這裡面的原因眾多,首先還是得從這兩款偵察機的誕生背景說起。

    ▲美國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

    “黑鳥”和U2偵察機的誕生背景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和蘇聯相繼成為世界第一和第二超級大國,但是這兩個國家之間關係不好,總體處於對峙的局面,形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互相一直把對方視為最大的對手。並且雙方都認為衝突或者戰爭不可避免,所以時刻了解對方的軍事動向就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而從空中進行偵察是獲取情報的重要方式之一。

    ▲美國U-2偵察機

    不管是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還是U-2高空偵察機,它們誕生的背景都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而這個時代的進行偵察任務的只能是由偵察機完成,因為那個時代並沒有軍事偵察衛星。不過進行偵察比如要進入對方的領空,否則獲取的情況有限。那麼有個問題就來了,未經許可就進入對方領空進行偵察,等同於入侵,被偵察國家有權擊落。可是當時的蘇聯戰鬥機,不論是飛行高度還是速度,都有很大的限制,比如蘇聯戰鬥機最大飛行高度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只能達到1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也不超過2馬赫,所以美國對症下藥,研製出了可以在高空進行高速飛行的SR-71“黑鳥”偵察機。▲高空飛行的“黑鳥”偵察機

    擁有這兩項優勢,可以使SR-71進入蘇聯猶如進入無人之境,即使蘇聯的防空預警雷達發現了,蘇聯戰鬥機也無法進行攔截,因為蘇聯戰鬥機不管是飛行高度還是飛行速度,都無法達到美國高空高速偵察機的資料,只能“望機興嘆”。在SR-71偵察機誕生後一段時間內,美國對蘇聯進行了多次偵察,獲得了不少情報。

    ▲蘇聯米格-17戰鬥機

    為何不能作為作戰飛機

    可是好景不長,SR-71“黑鳥”偵察機和U-2偵察機的作用越來越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付它們的武器出現了。因為面對美國赤裸裸的挑釁偵察行為,蘇聯自然要下定決心研究出反制SR-71“黑鳥”和U-2偵察機的武器,否則面對美國肆無忌憚的偵察行為,情報被獲取了不說,蘇聯還很沒有面子。最終蘇聯拿出了至少兩款剋制美國高空高速偵察機的武器:一個是米格-25高空高速戰鬥機,一個防空導彈。▲米格-25高空高速截擊機

    米格-25戰鬥機可以說就是為了攔截美國高空高速偵察機而誕生的,它最大飛行高度可以達到30000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完全可以攔截、驅逐甚至是擊落美國SR-71“黑鳥”偵察機,米格-25戰鬥機出現後,美國高空高速偵察機對蘇聯的偵察行動就減少了。

    而蘇聯防空導彈的出現,更是徹底阻斷了美國高速高速偵察機對蘇聯的偵察活動,防空導彈面對美國偵察機,沒有高度和速度的限制,相反防空導彈佔據絕對的優勢,對於防空導彈來說,唯一的缺點就是精度問題。不過精度可以用數量來彌補,一般多枚防空導彈齊射就可以確保擊落偵察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蘇聯生產的薩姆防空導彈,先後擊落了至少7架美國U-2偵察機,如果SR-71再次進行偵察活動,也照樣會被擊落。

    ▲蘇聯防空導彈

    實際上米格-25就是一款高空高速戰鬥機,它可以說是SR-71類似演變而成的戰鬥機。但是米格-25的對手消失後,米格-25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導致米格-25最終也沒有成為主流戰鬥機,因為米格-25在現代導彈類武器面前,已經算是一款空中飛行的活靶子。

    ▲美國“愛國者”先進防空導彈

    美國“黑鳥”和U-2偵察機最大的優勢就是高空或者高速效能,這是它們的優勢,可是這樣的兩大優勢,已經不適應現代戰鬥機的發展需求,目前戰鬥機追求的多用途優勢和隱身優勢等,並不再刻意的追求高空高速效能,像SR-71“黑鳥”這樣的偵察機,只能說是特定年代的產物,時代過去了,就不符合現在的作戰環境了。

  • 3 # 軍武雜談

    偵察機的主要優勢就是“高”和“快”,比如U-2高空偵查機,在遠端地對空導彈誕生以前,常規戰鬥機很難爬升到U-2高空偵察機的飛行高度,即使是飛上去了,也很難開火將其擊落;

    為什麼?因為早期的戰鬥機空空導彈質量還是比較差,大部分情況下,都還是用機炮作戰。在高空環境下,常規戰鬥機發動機動力已經不足,機炮開火產生的後坐力,很容易就會讓發動機熄火。如果發動機不能在下落過程中重新開車,那麼就只能墜毀了。中國空軍用殲-6進行國土防空作戰時,就因為這個原因損失過戰機;

    另一個“快”的代表自然是“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了,不僅飛得高,而且還飛得快。為了攔截“黑鳥”,當時蘇聯還搞出了米格-25這種飛行不鏽鋼來;

    但是,U-2和“黑鳥”為了追求“高”和“快”,幾乎已經將機身結構精簡到了極致,自然,機身重量也降低到了極致。如果要將這類效能卓越的偵察機改成轟炸機,即使是改成只攜帶戰術核武器的輕量級轟炸機,也將極大影響其作戰效能,和普通的轟炸機相比,效能並不出眾;

    當然,掌握核心科技的美的,哦不,是美帝,自然有更好的想法。既然自己的偵察機在高空高速方面表現不錯,為什麼不將其改成高空高速截擊機呢?這一想法下誕生的就是和“黑鳥”偵察機十分相似的A-12大型截擊機,專門用來攔截蘇聯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不過,美帝設想中的蘇聯三馬赫超音速轟炸機並沒有出現在能威脅美國的地方,加上防空導彈效能的提升,A-12大型截擊機專案也就這麼半路夭折了。

  • 4 # 九品侍衛

    像是黑鳥、U2這類飛機之所以效能卓越,正是以作為高空偵察機而言,才是優秀飛機。如果將其作為轟炸機來使用,那麼U2和SR黑鳥無異於是設計最失敗的飛機。

    首先我們要明白成為轟炸機的條件有哪些,高航程、高空域、大載彈量、便於量產等,首先航程與升限問題黑鳥和U2肯定是達標的,畢竟兩款都屬於是高空偵察機,但是作為轟炸機的載彈量和量產黑鳥和U2明顯是最差勁的飛機。

    首先就是黑鳥,它的機身幾乎80%都是由鈦合金打造,這種稀有合金貴的離譜,用黑鳥來當轟炸機使用,那無疑是有錢燒的沒處花。另外黑鳥之所以從未被擊落過,正是得力於自身的高速度,大概3馬赫的速度即便是導彈有追不上。可一旦它變成了轟炸機,總不能在投彈時還保持3馬赫的飛行速度吧,一旦降低速度那就是被導彈擊落的命運了,可再想想那覆蓋了機身80%的鈦合金,掉下去一架真的玩得起?

    其次就是U2,U2本身就是為偵查活動而量身打造的,飛機的主翼極長極細適合高空飛行,但在低空投彈時空氣動力卻很不理想。另外U2偵察機的機身極其修長,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空間放置彈倉並掛在炸彈,而U2那單薄脆弱的主翼也無法掛載炸彈。

    還以後就是U2的起降問題,U2只有縱排前後兩個輪子,而機翼是沒有支撐的。雖然作為偵察機時只攜帶輕便的拍攝裝置倒無所謂,起飛時依靠可拋棄式輔助輪,降落時就靠磨翼尖降落,但要是掛載重型炸彈在想用這種起降模式顯然是不可能的。

  • 5 # 薩沙

    以U2偵察機為例,它只是偵察機,不是戰鬥機。

    U2偵察機需要做的是,在2萬米高空平穩且長距離飛行,進行高空拍照而已。

    這就是U2的任務,也是設計初衷。

    因為當時的戰鬥機都不能飛到這麼高的高度。

    而蘇聯也是1959年才讓薩姆2防空導彈,有了攻擊2萬米高空敵機的能力。

    但就U2偵察機自身的其他效能來說,並不算高。

    第一,它的速度很慢,最高時速只有800多公里。

    如果蘇聯有戰鬥機能夠飛到2萬米高空,U2根本就無法對付,也不能逃走。

    第二,它的機動性很爛。

    U2偵察機就是一支飛行的鉛筆,基本沒有機動性,甚至稍微做大幅度機動可能導致飛機失控。

    所以,U2偵察機沒有空中格鬥的能力。

    第三,它沒有武器。

    他沒有配備任何武器系統,只能在導彈來襲時撒出干擾金屬箔片。

    一旦遭遇攻擊,它就是坐以待斃。

    第四,它的負重能力很低。

    U2表面上載重不錯,大約為1噸。然而,這主要是用於攜帶各種偵察裝置。

    如果攜帶炸彈,在2萬米高空投下等於是亂炸,必須使用精確制導武器。

    這就要對戰機做一系列的改造,安裝複雜的機載裝置。那麼,區區1噸載重量也就沒什麼了不起了。

    實際上,U2除了飛的比F4鬼怪略高以外,其他各方面效能都不如F4。

    而F4的飛行高度也可以到1萬8000米,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機動性。

    所以,與其用U2還不如用F4。

    因為從1959年開始,蘇聯的地空導彈已經可以飛到2萬米以上,那麼U2和F4也就沒有區別。

  • 6 # 小約翰

    U2大家都熟悉,速度很慢,時速只有690公里,跟轟炸機的時速要求相距甚遠,沒有被用作轟炸機有情可原;而黑鳥時速達到3000多公里,也沒有被用作轟炸機。美華人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其中是有客觀原因的。

    黑鳥是外人給它起的綽號,它的原名非常低調簡潔:SR-71偵察機,它是世界上久負盛名的,效能非常優越的一款噴氣式遠端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不敢說是後無來者,但完全可以說前無古人。

    SR-71偵察機採用了大量在當時來說,最頂尖的技術

    機身大部分都是鈦合金打造,可承受230度的氣動摩擦溫度和510度的尾部噴氣管周圍溫度。

    它所採用的渦噴/衝壓變迴圈發動機,當時是領先世界的,至今依然是二流國家夢寐以求卻不得的寶貝,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56年.

    SR-71最叫人折服和驚歎的,是它的隱身設計,由於它採用雷達吸波材料,可以有意識地採用內傾的雙垂尾以避免強化雷達波反射的直角內角 ,是第一種成功突破熱障的實用型噴氣式飛機。

    最值得它自豪的,是服役五十多年,它還從來沒有被敵機或者防空導彈傷過一根毫毛。這就等於說,敵人的戰機和防空導彈對它無可奈何。

    那麼,效能如此優越的黑鳥,美國軍方為什麼不把它用做轟炸機呢?

    首先來說,偵察機跟轟炸機各方面的結構不同,設計初衷也不同,對飛機技術要求也不同,飛機的特長也不一樣。

    說白了,偵察機跟轟炸機就像坦克和裝甲運兵車、跑車和越野車,技術可以通用,但無法改裝,車的特長也不一樣,偵察機和轟炸機也是如此。

    駕駛艙不同

    偵察機由於長期在高空飛行(至少10個小時),對飛行員身體和心理素質要求高,為防止意外,機上是兩名飛行員。而轟炸機只要一個人就可以了,因為它執行任務時連續飛行時間不會超過4個小時。

    飛機容量不同

    偵察機是用來完成偵察任務的,飛機上沒有必要搭載多少武器;轟炸機是專門執行打擊任務的,機上有兩個武器艙,可以搭載80枚左右的導彈。

    偵察機改裝成轟炸機那就要動大手術,有些問題是先天存在的,是硬體,改造難度可想而知。

    起飛重量不同

    因為不用攜帶重武器,偵察機最大起飛重量只有78000千克,而轟炸機的起飛重量比偵察機大多了,最大起飛重量是170550,大了兩倍還多,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飛機自重也不一樣

    轟炸機空重49900千克,偵察機空中是30600千克。

    綜上所述,偵察機的負載能力,機動能力,格鬥能力,都不能跟轟炸機相比,因為它當初設計的時候就不是按照轟炸機設計的。

    打個比方,如果讓偵察機去當轟炸機,等於讓賽道上跑的賽車去越野,讓越野的賽車去拉貨,趕鴨子上架。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黑鳥偵察機的製造商洛克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當年也想到了利用當時的技術製造一架跟黑鳥差不多的轟炸機。他們向美國軍方提出了以A-12為藍本的偵察和轟炸型兩用的飛機制造方案RB-12。

    同時還提供了兩款模型機RS-12和B-12。RS-12是A-12的按比例放大後的模型,這就是我們設想的,一種既能執行偵察任務,又能實施核攻擊的偵察/攻擊飛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研製計劃最後失敗了。

    而美軍具有部分隱形功能轟炸機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直到1974年才問世,比黑鳥晚了整整十年。而具有整體隱身功能的戰略轟炸機到1989年才誕生。可見當時的製造出偵察機是一回事,製造出同樣功能的轟炸機又是一回事,需要解決許多技術難題,不是那輕而易舉的事。

  • 7 # 皇家橡樹1972

    從這張SR–71戰略偵察機的正面照片來看,它就不適合做轟炸機使用,因為它的氣動佈局採用“扁平狀”,就是要高速的在空氣當中飛行,減輕氣流激波的阻力,如果他要像轟炸機那樣“大腹便便”的氣動佈局,它就不可能到達3馬赫以上的飛行高度了。從SR–71的機身體積大小來說,它只是機身長而已可利用的空間並不多,它還要安裝各種的高精度偵察相機,這些裝置被安裝機身的各處根本沒辦法再有內建彈倉的空間,沒有內建彈倉也不能將航彈或者導彈掛載在機翼上,因為兩臺J58發動機艙就與機翼融合在一起,掛載武器在機翼上會極大的增加飛行阻力,不但增加油耗還會降低SR–71的飛行速度。SR–71的兩種主要偵察裝置,不但有俯拍和側拍高精度照相機,還有上百米長的柯達膠捲,因為那個年代即沒有記憶體卡,也沒有大容量的硬碟,完全靠幾百米長的膠捲拍攝地面影像。SR–71的導航平臺,那年月沒有GPS定位和導航全靠這種陀螺儀,現代偵察機也是衛星導航+陀螺儀慣性導航,一旦衛星導航故障由陀螺儀星光導航。U–2“龍夫人”高空戰略偵察機只有一臺J57/J75發動機是亞音速飛行,高度是它的唯一武器,從圖片上看,它的偵察裝置也不少其中包括:8臺高效能全自動相機(據說鏡頭都是德國卡爾.蔡司的高階技師手工研磨而成)、4部實施電子的雷達訊號接收機、無線電通訊偵收機、輻射源方位測向機和電磁輻射源磁帶記錄機…這麼老多的裝置已經佔滿了位置,也沒法去增設內建彈倉,U2的機翼“瘦長”很脆弱,也根本法去掛載航空彈藥。其實U2也好,SR71也罷,都是有可能被擊落的,U2歷史上多次被薩姆2導彈擊落,而SR71也在“北境”上空被擊傷過,圖片裡的S200導彈,當年就是為擊落SR71而研製的,這型導彈體積非常大除了主發動機外,還有4臺助推發動機,可將S200加速到3馬赫後脫離,再由主發動機以6馬赫的高速飛行,它的最大射高有4萬米,200公斤的戰鬥部爆炸後形成6000塊彈片呈扇形狀將目標“罩住”,打在機身上就像馬蜂窩一樣。高速飛行時形成的“馬赫環”,其實SR71或者U2偵察機的機動能力很差的,空軍專家宋心之先生在一次軍事節目裡就說過:他在空軍服役的時候就在雷達顯示屏上見到過SR71,雖然速度非常快,但是它就是由於太快了,轉彎一次就是100多公里的轉彎半徑,所以蘇聯當時研製笨重的S200導彈,也不需要大過載就是在SR71的飛行航線上截擊它就可以了。

    總之,戰略偵察機由於任務要求,一個是飛行速度快,一個是飛行高度高,氣動佈局都比較怪異,與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氣動佈局大相徑庭,根本沒法去掛載航空彈藥。

    有看官會問,掛載一個小型核武器總該可以吧?將它們的偵察裝備拆掉,理論上確實可以,但是有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導彈,輪不到用它們去進行核打擊,別半道上再讓先進的地空導彈擊落了。

  • 8 # 狼煙火燎

    美國確實曾經想過將SR-71黑鳥偵察機改進一下,變成高空高速截擊機,只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個專案下馬了,可能是因為鈦合金太貴,也可能是SR-71這種高空偵察機效能本來就不穩定(雖然沒有被擊落過,但自身事故率戰損高達30%),甚至可能這款戰機掛著導彈後就有解體風險等等,總之將黑鳥改裝成高速截擊機最終沒有成功。

    至於另一款U2高空偵察機,用它作為偵察機還可以,但真要改裝成轟炸機,這絕對就是搞笑的?

    U2高空偵察機能夠在22000多米高空噬無忌憚的穿越敵國上空偵查,這確實讓很多國家都很頭疼,當年的戰鬥機就沒有能飛這麼高的,空中根本無法攔截,要想打下U2只能靠地面的導彈,中國就曾經幹下了黑貓中隊的5架U2高空偵察機。

    但是這種追求極限效能的飛機,在設計過程中也是追求各種極限設計,甚至有些奇葩,U2被一些軍事專家形象的說成:就是一臺巨大的渦噴發動機插上2個翅膀,超長的機翼時為了滿足這款戰機高空長航時飛行。為了達到較高的飛行資料就得進行減重,於是U2的結構強度大大降低,低到稍微機動動作大點就會解體。而且就連U2最擅長的高空巡航飛行,飛行員也都是戰戰兢兢的小心駕駛,飛慢了會失速,飛快了又會解體,而這個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之間的只差僅僅10公里/小時,因此能夠飛U2的飛行員那都是王牌飛行員,這麼極端的飛機改裝成轟炸機?想想是不是很搞笑,拉上炸彈飛上天空結果必然是自己解體。

    別以為只有這些,U2飛行員的駕駛艙其實就坐在發動機上,飛行員的視野極差,比如返航降落過程中,飛行員就完全看不到跑道,於是起飛降落後邊都得跟著一輛跟得上飛機的速度的汽車,拿著無線電指揮飛行員降落,高速飛行員落地的跑道是否偏了?起落架離跑道的具體高度等等,這麼差的飛行員視野也就根本無法看清地面具體情況了,至於偵查那都是靠高畫質相機在指定區域進行大面積拍照,U-2偵察機裝備有8臺照相偵察用全自動照相機,膠捲長3.5千米,可將200千米寬5000米範圍的景物拍成4000張照片,然後拿回去由專家分析確認的。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也就是靠著U2拍到的蘇聯核導彈陣地,從而才有了美國之後的一系列行動。整個過程也基本不需要飛行員去判定地面有價值目標然後再進行拍攝,可以說飛行員自己也辦不到。

    U2還有個比較奇葩的地方,那就是起落架只有2個,有點類似腳踏車。起飛的時候在機翼上安裝2個輔助輪,就像小孩腳踏車後輪的輔助輪差不多,只是U2的輔助輪在飛上天后就自動脫落了。降落的時候飛行員的自己掌握飛機的平衡在跑道上慢慢滑跑,沒速度了自然也就停下來了,然後2個起落架的飛機是支撐不住了,於是飛機就會像一邊倒,直到機翼落地支撐住飛機。當然U2兩邊的翼尖採用的是鈦合金,足夠結實,不會導致飛機騙到而摔壞機翼,再之後就是地勤人員過來重新安裝上輔助輪,這樣U2才能滑回到停機位上去。

    說了這麼多,我們就可以知道。U2高空偵察機其實就是一架怪胎飛機,為了達到極限的飛行資料,於是捨棄掉了飛機很多的其他效能,這種飛機根本就不可能改裝成轟炸機,更何況飛機內部根本就沒有改裝炸彈艙的空間位置。

  • 9 # 戰情解碼

    前段時間美軍的U2偵察機再度出現對中國的抵近偵查行列,引發了廣大軍迷的關注。作為美軍的主力高空偵察機,U2和SR-71黑鳥曾一起飛越過全球的各個角落,留下了一段段驚心動魄的間諜故事。不過,U2和SR-71的效能雖然是非常優異,但卻並沒有將其改裝為轟炸機這類的作戰飛機,充分發揮其優勢呢?這顯然與這兩種飛機的設計定位、效能和特點有關了。

    U2和SR-71都是美製高空偵察機的代表之作,兩者的效能都是為進行高空偵查而設計的。U2是美軍與1950年代設計的一款高空偵察機,該機主要被設計為一款超越當時防空導彈和戰機攻擊高度的高空偵察機,攜帶有精密的照相偵察裝置以進入全球的熱點地區,在和平時期、危機、小規模衝突和戰爭中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情報參考。U2曾在蘇聯、古巴、北韓、中國和越南等國家執行過偵查任務,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就是U2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而引發的,這也讓U2名聲大噪。U2R的翼展達31.39米,最大起飛重量可達13噸,最大飛行速度830公里/小時,最大升限可達27430米。

    (U2對古巴的偵查引爆了古巴導彈危機)

    而SR-71則是美國於1963年研製的一款高空高速偵察機,該機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可以突破熱障的實用型噴氣式飛機。SR-71採用了低二角翼、內傾式雙鰭,無尾帶邊三角翼,翼身融合雙垂尾佈局,非常適合高空高速飛行。該機還採用了耐高溫燃油、密封劑、潤滑油等元件,大量採用了鈦合金結構,使得其可以忍受高速飛行的高溫。該機還採用了兩臺J-58-1變迴圈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可達145千牛。該機還大量採用了雷達吸波材料,可攜帶先進的光學和電子偵察裝置。該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3.2馬赫,最大升限可達3萬米,這使得SR-71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款雙3指標的實用型飛機。而且相比於被擊落多次的U2,SR-71從服役至今從未被擊落過,其效能指標即便放在現在也是非常先進的存在。

    (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

    由於U2和SR-71的效能優異,且在使用成本和綜合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令美軍始終不捨得將其退役,依舊是美軍的主力偵查手段。不過,這兩款戰機是作為偵察機設計的,其要改裝為轟炸機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首先,在效能上兩者主要追求的是高空高速效能,在載荷量和航程等方面並沒有過多的要求。而當時的轟炸機雖然要求高空高速,但對航程和載彈量的要求也非常高。像美國研發的B1b戰略轟炸機,其最大載彈量可達60噸,最大航程為1.2萬公里。B52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也有27噸,最大航程則高達1.4萬公里。而U2的最大起飛重量僅為13噸,最大航程僅為4700公里,遠低於戰略轟炸機的標準。

    (B52戰略轟炸機)

    (B1b戰略轟炸機)

    其次,U2和SR-71更注重高度和速度,對於其他方面的效能則並不重視。像U2其由於翼展很長,導致其起降效能並不出色,而且其氣動佈局設計令機動性非常差,這使得該機在空中更多的時候僅按照規定的航線進行飛行。而SR-71為了解決高速飛行導致的零部件受熱膨脹,在機身上留下了一些接縫,這樣待戰機達到較高的速度時就可以解決機身零部件受熱膨脹的問題。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在低速飛行或地面時,戰機存在大量的縫隙,這也使得SR-71在地面停放時會產生漏油現象。可見,U2和SR-71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高空高速上。而對於轟炸機而言,高空高速只是一方面的效能,整體的效能要求肯定會更高,這對於技術的要求實在是太過苛刻了。

    (U2的翼展過長,導致其起降能力和機動性較差)

    (SR-71在地面和低速飛行時會出現漏油現象)

    此外,以當時的技術,U2和SR-71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已經有些"外星科技"的味道了,即便在今天也是非常強大的。而要在其基礎上研發轟炸機,其不僅技術難度大,而且耗費的資金也是相當可觀。即便是在冷戰背景下不計代價的投入,這樣高昂的花費也令美國難以接受。實際上,當年美國以SR-71為基礎研發過YF-12截擊機,但由於無法保證高速飛行狀態下能夠有效使用遠端空空導彈,以及高昂的成本,導致這款以蘇聯3馬赫超音速轟炸機為作戰目標的截擊機最終下馬。

    (YF-12截擊機)

    因此,在技術和成本上,將U2或SR-71改進為轟炸機的想法並不切合實際。所面臨的技術困難太大,成本也太高,而且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轟炸機越來越向著防區外打擊平臺的方向發展,單純追求高空高速的轟炸機已經很難在防空導彈林立的現代戰爭中生存。這也導致了改進U2和SR-71顯然並不符合現實的作戰需要,自然也就繼續在美軍中擔任空中偵察的角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歌聽得少,日本S級歌手米希亞是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