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模式主角
柴榮比二趙強很多,還有一點就是沒有杯酒釋兵權,手下名將正當年,也很多,再有本身柴榮就是統帥,可以御駕親征,這點比二趙遙控指揮強,其實我認為先北後南還是先南後北無所謂,主要在於將領行不行。二趙時期就不行了,柴榮若不死也不好說,能打下一半的州我信,全部打下來很難,因為遼國當時只是國君不行但是國力處在上升期,就好比股票上漲回踩了一下,後世還有很多名將,就算你柴榮全部打下來你也滅不了遼,後面蕭太后,耶律休哥都不是省油的燈。
-
3 # 騰飛說史
後周世宗柴榮究竟是怎麼死的,在正史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據說後周世宗柴榮出征之前,已經患有疾病,其姐夫張永德勸說周世宗不要出征,但是柴榮毅然決然的出征,在奪取瓦橋關以後,突然高燒不止,遂班師,回到汴京以後病故。
燕雲十六州分別為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是中原王朝抵禦少數民族的天然屏障,但是在後晉石敬塘時期,割讓給了契丹,此後中原王朝多次意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沒有達到目的。除了燕雲十六州易守難攻以外,我們還必須考慮到契丹人的實力。
(後周世宗柴榮畫像)
契丹人在得到燕雲十六州以後,已經從單純的遊牧民族變成了農牧兼備的民族了,接受了漢文化,實力大為增強,中原王朝已經很難拿下燕雲十六州了。
公元959年,柴榮率領軍隊水陸並進,進攻遼朝,收復了瀛、莫、寧三州,以及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三關,最遠打到了幽州(今北京)附近,因柴榮病逝,不得不班師,但正史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柴榮很有可能在這次戰役中受了傷,而不是生病了,為什麼以疾病為藉口呢?為了維護後周的名譽。
後來宋太宗也進行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嘗試,宋遼兩軍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太宗中箭,乘驢車逃走。
宋朝在武力強盛之際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後周實際上也很難收復。
周世宗柴榮雖然未能實現為君30年、十年平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開太平的願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經決定了他必將成為結束中唐以來200多年割據動盪的決定性人物。
回覆列表
由於宋朝最終並沒有收回對南方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的燕雲十六州,後來又被北方少數民族遼夏金蒙輪番欺負(先是和遼夏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接著被金佔去了半壁江山,再接著被蒙古滅國),所以,後人對柴榮就頗多懷念。覺得趙宋要是沒有透過陳橋兵變侵奪後周的江山的話,柴榮很有希望實現真正的大統一。
(柴榮)
後人對柴榮充滿這樣的期望,還有一個原因是,柴榮活著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給他三十年光陰,那他將用十年來統一天下,用十年來讓百姓休養生息,用十年來實現國富民強。可惜的是說過這句話後,僅僅過了六年時間他就生病去世了。
還有一點,柴榮曾經攻打過燕雲十六州,只用了三個月就收復三個州,可偏偏在這時候,柴榮生了重病去世,他的小兒子繼位,軍隊不得不回撤,本來打下的三個州又丟掉了。
那麼,柴榮如果如他說的,再活三十年。也不說三十年,哪怕只再活十年,他能實現他收回燕雲十六州,統一天下的目的嗎?
因為歷史已經過去,其實誰也不敢說。不過,咱們可以進行一些分析。
首先,我們來比較一下,柴榮的軍隊和趙匡胤的軍隊,以及趙光義的軍隊,誰更強大?很顯然,柴榮的軍隊更強大。
(趙匡胤)
因為在柴榮的時代,不但柴榮打起來厲害,趙匡胤打起來也很厲害,可以說是兩支勁旅。不過到了趙匡胤時代,趙匡胤當了皇帝后,他一般很少親自打仗,都是部下在打,這樣,其實相當於少了兩支勁旅。再說趙光義時代,因為那時候已經搞過杯酒釋兵權,打仗很厲害的將領都回家養老了。留下來的,又畏首畏腳,所以肯定不厲害。事實上,當時最厲害的只有楊業,也楊業卻是北漢的降將。
除了將領外,再看領導的水平和意志力。柴榮打仗顯然是最堅決的那一個,也是相當強悍的那個。而趙匡胤則顯得穩重很多。何以見得呢?就比如進攻策略,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換句話說,是先易後難還是先難後易。柴榮選擇的是先北後南(先難後易),趙匡胤則相反。趙匡胤也打過北漢,甚至都包圍了晉陽。但是當他發現契丹前來救援的時候,立刻就撤兵。他和柴榮比起來,要穩重很多。這兩個人的策略,究竟誰更好,這個很難說。
趙光義的軍事領導才能就差得遠了。他有兩大戰略失誤,一是消滅北漢後,沒有休整就匆匆打契丹,以至於失敗。二是第二次攻契丹的時候,猜防大將,搞陣圖,搞遙控指揮,也導致失敗。
從這裡可以看出,就軍隊戰鬥力和智慧能力來說,柴榮大於趙匡胤,再大於趙光義。這樣感覺柴榮多活些時候,的確有實現大統一的可能。
(趙光義)
但是,我們這裡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藩鎮割據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五代的老問題,五代之所以朝代更迭那麼快,就是這個問題老是解決不了。先是地方節度使造反,後來是中央禁軍將領造反。那麼,柴榮活的時間長一點,節度使和禁軍將領會不會造反呢?這是肯定的。事實上,當時張永德和李重進就爭權奪利得很厲害了,趙匡胤又後來居上。這些危機已經凸顯出來了,愈演愈烈了。只不過這時候柴榮恰恰就去世了。柴榮會怎麼來治理這些將領,其手段有趙匡胤高明嗎?按照柴榮強硬的性格,真的很難說。
如果柴榮解決不好藩鎮的問題,他的後周,說不定還就是一個短命王朝。趙匡胤不造反,難道其他將領不造反?一旦內亂髮生,柴榮要實現大統一的夢想,只能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