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夫舟

    美國和古巴的關係

    美國就不用過多介紹了,這裡先介紹一下古巴。古巴位於加勒比海西北部,位於大西洋到太平洋、南美洲到北美洲兩條航線的交叉點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美國獨立宣言起草者之一的托馬斯·傑斐遜就在1805年表示過想要奪取古巴,以獲得向海外擴張的戰略支點。對於美國而言,美國控制了古巴,便控制了加勒比海,打通了兩大洋,並進一步掌控太平洋,與歐洲列強爭奪霸權。那個時候美國完成資本主義革命,而拉丁美洲則在進行反殖民鬥爭,所以美國想要藉機滲透到加勒比海地區。

    當然,英國也在和美國競爭,而俄國、普魯士等國也在干涉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的革命運動。對於美國而言,它當時奉行的是“門羅主義”。“門羅主義”簡單來說就是要保障美國在拉丁美洲的擴張。基於“門羅主義”,美國曆來反對拉丁美洲國家解放古巴,同時又反對古巴人民自己解放自己。比如1827年,玻利瓦爾準備派軍隊進入古巴,這遭到美國的反對。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想美國憑什麼這樣做?美國在19世紀4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天定命運”。美華人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應該接受上帝的安排去擴大,傳播自己的制度和民主思想。這意味著美華人可以向未清楚界定的地區擴張。從美國早期的建國者開始,美國的領導人一直向老百姓宣傳美國在拉美有一種行使霸權的天然權力,而為美國後來干涉古巴提供了合法依據。

    古巴雖然政治上屬於西班牙,但是經濟上已經開始美國化了。19世紀末,美國在古巴種植場、礦場和鐵路等方面的投資高達5000萬美元。美國托拉斯壟斷了古巴的蔗糖業。不過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沒有采取實際行動,因為美國當時缺乏足夠的實力,一直等到經濟發展起來,美國才開始積極策劃奪取西班牙手中的古巴。當然,除了西班牙以外,美國還計劃奪取菲律賓,以獲得亞洲的戰略支撐。

    美國實際控制古巴

    1895年,古巴人民掀起民族解放戰爭,使得西班牙陷入困境。到1898年初的時候,起義軍已經解放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這個時候美華人動手了。

    1898年4月28日,美國對西班牙宣戰。美國當時的口號是古巴應當獨立,美國絕對不會想要控制古巴。古巴人民相信了美國,因此古巴的起義軍和美軍合作共同對抗西班牙軍隊。7月17號,西班牙軍隊投降,美國和西班牙籤署停戰協定。美國收穫滿滿,它實際上控制古巴,並且獲得眾多島嶼以及菲律賓。

    美西戰爭結束以後,美國如何處理古巴呢?按照美國之前的想法,美國肯定會吞併古巴,把它變成美國的一部分。不過這裡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古巴起義軍擁有一定實力,他們肯定不會讓美國這樣做。正如當時古巴陸軍總司令克西莫·戈麥斯所說的那樣,如果美國不讓古巴獨立,那麼古巴起義軍會像對抗西班牙人那樣對付美華人。另外,從美國自身來看,美國當時獲得了菲律賓。菲律賓存在抵抗力量,因此美國不可能兩線作戰。

    於是聰明的美華人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統治而不兼併”。具體做法就是美國在古巴建立以美國軍事總督為首的軍事佔領制度。1901年,美國在古巴憲法中寫入三條關鍵規定;

    第一,古巴政府絕不同任何一國或數國締結任何有損於或有助於損害古巴獨立的條約。

    第二,古巴政府同意美國行使干涉權力。

    第三,美國可以購買或者租借古巴土地和港口。

    1902年,古巴共和國宣佈獨立,這個時候的古巴並沒有真正獨立,而是成為“被保護的獨立國”,或者是美國的殖民地。美國資本控制了古巴蔗糖生產的四分之三,美國菸草托拉斯控制了古巴雪茄總額的百分之九十。1905年,美華人擁有古巴7%到17%的土地。

    美國的這種行為最終引起了古巴人民的反抗。1906年,古巴爆發了八月起義,反美運動日益擴大,美國不得不退出古巴。即使如此,美國一直透過各種辦法先發制人,在古巴扶持美國的“特別代表”。

    二戰結束以後,由於美國和蘇聯冷戰,美國的杜魯門政府把整個拉丁美洲納入自己的戰略體系。對於古巴而言,美國既要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又要盡力維護古巴社會的問題,以防止古巴出現內亂。1952年,古巴的巴蒂斯塔在美國的支援下,利用軍隊政變上臺。當然,巴蒂斯塔也沒有讓美國失望,他中斷了古巴和蘇聯的外交關係,併為美國資本進入古巴敞開大門。

    古巴革命勝利

    巴蒂斯塔雖然願意聽美國的,但是他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腐敗。卡斯特羅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率領起義軍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

    卡斯特羅在1959年進行了經濟改革,這極大的損害了美華人的利益。他的《土地改革法》中的廢除了大莊園制和禁止外華人佔有古巴土地。對此,美國希望古巴按照1940年的古巴憲法,對於古巴經濟改革中美華人的損失進行賠償。當然,不用想就可以知道卡斯特羅肯定不願意按照美國說的去做。這種情況下,美國和古巴關係惡化,最終美國決定改變卡斯特羅政權,或者替換這個政權。

    再說一說蘇聯和古巴的關係。蘇聯和拉丁美洲關係並不密切,特別是巴蒂斯塔中斷了古巴和蘇聯的外交,所以兩國並沒有正式聯絡。在古巴革命勝利以後,雙方的關係開始變得密切起來。從1960年到1964年,蘇聯為古巴提供技術援助,併成為古巴最重要、最大的基本商品供應國。

    蘇聯除了在經濟上面援助古巴以外,還在軍事上面進行了許諾。1960年7月9日,赫魯曉夫表示如果美國的進攻力量敢於開始對古巴干涉,那麼蘇聯將用自己的火箭來支援古巴人民。

    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

    古巴相當於美國的後院,美國自然不希望古巴倒向蘇聯,所以美國動作頻頻。比如豬灣事件,美國海軍把僱傭軍運送到古巴附近的豬灣地區,開始入侵古巴。不過古巴部隊早有準備,兩天之內就擊潰了這些僱傭軍。此後,美國改變對古巴的方針,主要手段變成了秘密行動和禁運、孤立和限制古巴革命。

    對於古巴而言,他的處境非常艱難。古巴沿海地區有多艘美國軍艦,而空中則有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偵察和監視。1962年4月,美國還在加勒比海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徵召了15萬預備役軍人,並且允許古巴流亡者參加美國軍隊。對於美國來說,它不能允許古巴把拉丁美洲國家帶向蘇聯。

    然而,對於蘇聯來講,古巴是拉丁美洲國家的“現實榜樣”,不能丟失蘇聯在美國後院的戰略基地。因為對於蘇聯來講,美國的軍事基地包圍了蘇聯,而蘇聯的導彈卻始終遠離美國本土。如果蘇聯可以在古巴部署導彈,那麼這可以有效威脅到美國。赫魯曉夫的計劃是這樣的,他偷偷把導彈部署在古巴,這樣美國就來不及對古巴採取有效措施。即使美國先發制人進行打擊,蘇聯在古巴的導彈也不會全部摧毀。只要能儲存一到兩個導彈,蘇聯就可以威脅到美國。赫魯曉夫敢這麼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認為肯尼迪年輕,沒有足夠的經驗,不可能果斷的處理危機。

    從1962年7月到美國實施封鎖之前,負責向古巴運送軍備人員和物資的80多艘船隻向古巴航行了100多次。這個時候美國對古巴和蘇聯的軍事合作是保持密切關注的,但是美國剛開始的時候並不相信蘇聯幹在古巴部署導彈。因為在此之前,蘇聯從未在自己的領土之外部署導彈,按道理來說有些地方比古巴更有軍事價值,所以肯尼迪一直認為蘇聯是為古巴提供防禦性武器。這樣蘇聯可以幫助古巴提高國防能力,又能夠讓美國接受。轉折點是美國的偵察機在1962年10月發現古巴確實有蘇聯導彈,這些導彈可以覆蓋華盛頓,並且還包括美國所有的戰略空軍基地。

    美國的積極應對

    肯尼迪政府針對古巴導彈問題,立刻分析出蘇聯的動機,那就是赫魯曉夫想要利用古巴導彈威脅美國,以獲得在西柏林問題和美國海外基地問題佔據有利地位。

    現在問題的關鍵就是必須對蘇聯對古巴的行動作出堅決的反應,迫使蘇聯撤出在古巴的導彈。那麼問題來了,美國該怎麼做?

    首先美國自然是想透過外交途徑解決,不過問題在於外交途徑討價還價過程太慢,這不利於美國迅速解決問題,因此美國採取了軍事措施。對於採取何種軍事行動,美國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採取空襲,大規模轟炸來解決這些古巴導彈,而另外一種則是實行海上封鎖。

    剛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支援採取第一種方式。不過隨著討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問題被發現了。考慮到大規模入侵可能引發蘇聯的核報復,而且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又不可能達到目的。因為古巴擁有蘇聯的軍事援助,空襲很難取得徹底勝利,甚至美國還可能在空襲中受到打擊。沒有人能夠保證古巴剩餘的核導彈不會打向美國。那個時候,肯尼迪和鷹派發生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肯尼迪:那個時候(大規模空襲入侵古巴)我們怎麼辦?

    鷹派:按照北大西洋公約,我們有責任摧毀蘇聯本土上的一處核導彈基地。

    肯尼迪:那個時候他們會怎麼辦?

    鷹派:喔,那時我們希望雙方冷靜下來對話。

    與第一種方式相比較,封鎖要好得多,因為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增加,美國可以控制事態的發展。最終大多數人接受封鎖這一方案,於是肯尼迪發表電視講話,提出7步走戰略:

    (1)對行駛到古巴有進攻性軍事裝備的船隻實行海上隔離;

    (2)加強對古巴本土的監視;

    (3)如果古巴發射核導彈,美國會進行報復;

    (4)加強美國在關塔那摩基地的力量;

    (6)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要求蘇聯拆除在古巴的一切進攻性武器;

    (7)呼籲赫魯曉夫放棄這種行為,共同作出歷史性的努力。

    肯尼迪派40艘軍艦和2萬名海軍士兵封鎖古巴,並且美國三軍全面進入戰備狀態,形成戰爭一觸即發之勢。

    除此之外,美國非常聰明,他拉攏了美洲國家的支援,把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說成是蘇聯想要對西半球國家進行核打擊。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行為合理合法,因為它是在美洲國家的支援下對古巴進行封鎖。它這樣做是為了美洲國家的利益。

    其次,美國極力獲得歐洲盟國和聯合國的支援。各個盟國迅速表態支援美國,並且北約組織透過要求蘇聯撤出導彈的決議。

    蘇聯的處境被動

    前面提到過,赫魯曉夫在古巴貿然部署導彈有很大成分是在賭博,所以他並沒有採取充分的準備措施。從蘇聯方面來說,蘇聯在古巴以及各地的軍隊並沒有進入戰備狀態,甚至赫魯曉夫沒有把古巴導彈危機告訴蘇聯駐聯合國大使。以至於蘇聯大使在美國已經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以後,他們仍然否定事實,這使得蘇聯陷入被動和難堪。

    10月22日,美國向聯合國提交要求召開安理會的要求以後,蘇聯大使不得不連夜向政府請示,並且在電報中稱,美國提出古巴和蘇聯的威脅是無中生有,其目的是為了掩蓋美國對古巴實施軍事封鎖的侵略行動。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蘇聯外交上面已經陷入被動了。

    另外,赫魯曉夫低估了美華人的決心。在美國擺出一副不惜一切代價一戰的架勢以後,赫魯曉夫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開始大步退卻。赫魯曉夫暗中試探美國國務卿,是否答應查出導彈能夠換取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更為尷尬的時候赫魯曉夫和美國達成協議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考慮古巴的感受,沒有徵求古巴的意見。因此蘇聯和美國的協議發表以後,卡斯特羅並不接受,所以赫魯曉夫進退兩難。當然,對於美國而言,古巴怎麼想的並不重要,因為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便可以決定小國的命運。

    最後結局以及影響

    總體而言,美國和蘇聯都保持較為剋制的態度,使得古巴危機得以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但是卻損害了古巴的國家主權。當然了美國也向蘇聯作出保證,今後美國和其他國家不再對古巴發動武裝進攻,美國也不再支援古巴的反革命流亡分子進攻古巴。從這一點來看,古巴獲得了安全。當然美國並沒有放鬆對古巴的敵視,他採取了很多措施來對古巴進行遏制。從1962年到1994年,美國對古巴進行了5236次挑釁。

  • 2 # 玄坤文史

    古巴導彈危機,蘇聯之所以會退讓,是因為也開始赫魯曉夫也只是把在古巴部署導彈當成一個賭局,部署成功了,那麼就能在西半球,美國後花園插進一把刀子,被美國發現了,還可以和美國談判,最後部署不了,撤回來其實也吃不了多少虧。

    冷戰開始後,美蘇兩大國開始軍備競賽,在世界政治來看,美國已經用導彈逐步的包圍蘇聯,蘇聯的經濟政治文化不斷衰退,只有軍事力量勉強可以和美國一較高低,為了突破美國包圍,正好古美關係惡化,蘇聯藉機擴張,另外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擴充核武器庫,美蘇戰略武器比達到17:1,並且美國國力當時至少領先蘇聯十年,所以蘇聯有必要和美國賭這一局,一旦成功部署導彈,美蘇對抗又會恢復一定程度的平衡。

    蘇聯為什麼一反部署導彈時的強硬,轉變態度撤出部署古巴的導彈呢?最初我們說過,這次佈局對蘇聯而言是一場賭局,一旦成功蘇聯就牢牢握住美國上千萬人口的生命,也就一定程度遏制美國的包圍,美國後院起火,勢必會對蘇聯做出一定讓步。赫魯曉夫結果誤判了肯尼迪美國政府的反應,美國政府直接採取強硬態度,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封鎖海峽直接對抗蘇聯,並且集結最強的登陸部隊進入戰備狀態,這遠超出蘇聯政府最初的預判,美國似乎已經準備開始一場核戰爭。

    我們說過蘇聯只是想要暗中部署導彈,遏制美國的包圍,結果行動被揭穿,也就失去意義,本質上講,即便蘇聯部署導彈完成了,也不會改變雙方實力懸殊,另外蘇聯也沒預料美國做好了開戰的準備,相反蘇聯並沒有真的打算和美國開戰 ,但為了面子,要求美華人不進攻古巴,撤出部署土耳其的部隊,但美國依然很強硬,同意了不入侵古巴,但是拒絕撤出土耳其,蘇聯領導人見古巴暫時安全,蘇聯也沒什麼損失,自然也就答應了撤軍。

  • 3 # 風雲焦點說

    據說古巴導彈危機,是人類距離核戰爭滅亡人類最近的一次。

    蘇聯和美國一直互相看不對眼,各自組織了華約和北約互相敵對,一開始蘇聯是打算要給美國一個下馬威的,因為美國在土耳其部署了導彈,等於在蘇聯的家門口擺下了一顆末日種子,搞得蘇聯人心惶惶,你想戰鬥民族是什麼人?能咽得下這口氣?不過遺憾的是蘇聯卻沒有辦法在人家美國家門口也部署導彈,所以蘇聯一直在蟄伏待機,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終於讓它等到了。

    美國的鄰國古巴,恰逢此時和美國鬧了矛盾,因為古巴政府幾乎是被古巴的激進派所掌控,因而讓美國感覺到,古巴的變化可能會引起拉美地區的動盪,因此美國非常果斷的和古巴斷交,並且經濟上制裁古巴,派出了一千多名僱傭兵打擊古巴,意圖推翻卡斯特羅政府,總之就是對古巴充滿敵意。

    古巴無奈之下,轉而向蘇聯求救。對於蘇聯來說,簡直是天降餡餅,於是蘇聯悄悄的把彈道導彈運往古巴,1962年夏天,在古巴建設的蘇聯導彈基地被美國偵察機發現,美國公開指責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同時派兵把包括蘇聯導彈在內的古巴團團圍住,美國派出帶有核彈頭的轟炸機在古巴上空盤旋,派出了二戰以來最大的陸軍部隊準備登陸作戰,那個架勢,基本上美國是要把蘇聯在這部署的一切都給消滅。

    肯尼迪和赫魯曉夫還互相通訊,赫魯曉夫讓美軍把在土耳其的核武器撤走,作為條件交換,蘇聯也撤出古巴,肯尼迪沒有同意,後來雙方經過多次激烈交鋒,肯尼迪和赫魯曉夫最終達成協議,解除古巴危機,美國情報部門分析了蘇聯可能已經準備好發射核武器,而蘇聯也意識到,長期被美國封鎖並不是一件好事,蘇聯損失會更大。最終兩人在信中互相暗示對方,古巴的核建設停止,並運回蘇聯,美國也對蘇聯接觸警報,同時解開封鎖,兩個超級大國劍拔弩張的爭鬥也暫時告一段落。

  • 4 # 狼煙火燎

    當年蘇聯和美國在世界霸權爭奪中還處於劣勢,特別是核武器的數量上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處於絕對的下風,一旦核戰爭爆發,蘇聯沒有取勝的希望;而且美國已經做好了核戰爭的準備,而蘇聯並沒有!還有就是雙方其實都願意毀天滅地的核大戰爆發,這是最主要的!

    1962年8月,美國就發現了蘇聯在古巴的導彈陣地,但是沒有人認為那是核導彈陣地,到了10月中旬左右,美國的兩架U2在古巴再次偵查並由專家確認為核導彈陣地。肯尼迪立馬意識到重大危機來臨了。

    美國國會立馬就提出了6種解決方案。其中部分議員提出外交途徑解決危機,但是被美國總統肯尼迪一口否決,因為他認為外交解決無異於拖延拖延時間,古巴就會有更多的導彈陣地完工,而古巴導彈危機必須速戰速決;還有部分議員提出直接採用轟炸機摧毀古巴的導彈陣地,這個方案大多數議員反對,理由只有一個,一旦轟炸就沒有挽回的餘地,那就是美蘇之間的核大戰,美國空軍根本就沒有能力一次性摧毀蘇聯在古巴的導彈陣地,而且蘇聯在古巴還部署了戰略轟炸機。而蘇聯在古巴的核導彈一旦反擊將造成美國至少1000萬人的喪生。

    經過大約5天的討論和準備,美國總統肯尼迪最後決定,要使蘇聯明白美國不惜一戰的決心。於是美國按照商定方案採取海空全面封鎖,迫使蘇聯撤出古巴導彈,以接觸古巴核導彈對美國本土的威脅。美國調動了68個空中中隊和8艘航母,90艘軍艦組成龐大艦隊對古巴海域進行全面隔離(封鎖),美國集結陸軍,組成一個二戰以來的最大的登陸部隊隨時準備登陸古巴參戰,美國的導彈部隊、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全面進入戒備狀態,劍拔弩張地準備打一場全球性的核戰爭,擺出一副決戰蘇聯和古巴的態勢!

    而蘇聯在古巴部署戰略核力量的原因,主要還是美國在土耳其和義大利等國部署核導彈,同樣給蘇聯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來“投靠”蘇聯,蘇聯自然是希望在美國的後院有一個立足之地,需要保護古巴,防止美國顛覆社會主義的古巴政權。赫魯曉夫認為在古巴部署完善核導彈,在美蘇之間就能形成核戰略平衡。但是沒想到美華人的反應是如此巨大並且爭鋒相對,肯尼迪擺出了不惜與蘇聯來一場核大戰的姿態,這是赫魯曉夫萬萬沒有想到的!

    而在1962年蘇聯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實力上與美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特別是在核武器數量上還不足美國十分之一,一旦核戰爭爆發蘇聯將處於絕對的劣勢。並且美國的態勢是已經做好了核戰爭的一切準備,而蘇聯顯然是沒有的。所以,赫魯曉夫一方面指示蘇聯軍隊在沒有他的指示許可下,不允許使用核武器;另一方面就是給美國總統肯尼迪寫信了,並且提出了撤離古巴導彈的條件:(1)美國和盟友不能入侵古巴;(2)美國同時撤出土耳其和義大利等國的核導彈!

    赫魯曉夫的信讓肯尼迪看到了希望,因為赫魯曉夫信中“充滿著避免核戰爭的激情”,這讓美國鬆了一口氣。但是緊接著美國國會又收到了一封蘇聯外交部寫給美國國會的信,這封信態度就比較強硬了,充滿了火藥味。這讓美國非常擔心了,美國明顯感覺到赫魯曉夫與蘇聯其他領導層意見不合,這是非常危險的。最後肯尼迪靈機一動,只回復了赫魯曉夫的來信,並對赫魯曉夫進行暗示。赫魯曉夫也是老油條了,在第二天就用廣播直接回復了美國,同意撤出古巴導彈!

    古巴導彈危機在赫魯曉夫的妥協下,終於結束了!這可以說讓人類鬆了一口氣。應該承認,古巴導彈危機是人類歷史上離核大戰最近的一次大危機!

    如果當年蘇聯不撤出古巴導彈,那麼不會解除對加勒比海域的海空大封鎖。儘管美國和蘇聯,肯尼迪和赫魯曉夫都不願意爆發核大戰,但是戰爭又太多的不確定性,往往因為一個細節、一個誤會便一觸即發,可以想象著必將是毀天滅地的一戰!

    美國官方普遍承認,在古巴的幾個發射場已處於發射狀態,而且蘇聯在古巴還部署了戰略轟炸機,這些都已經隨時待命了!在這種情況下對導彈發射場的任何直接空襲都可能造成蘇聯的核導彈發射。肯尼迪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委員權衡了贊成與反對從土耳其撤除導彈的兩種主張,已經討論了空中打擊和入侵的時間表,一旦開打就沒有挽回的餘地,這場危機恐怕讓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這不得不感謝赫魯曉夫,雖然他認慫了!

  • 5 # 琅琊利劍

    當時的國際大背景是美蘇爭霸,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導彈,這對於蘇聯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蘇聯特別急,想要也在美國門口部署核彈,以威脅美國把那些核武器都撤走,蘇聯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和美國打仗。

    當時的古巴,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推翻了巴斯蒂塔的獨裁統治,作為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傀儡政權,巴斯蒂塔雖然倒臺,但是卡斯特羅和美國的關係保持的還不錯,畢竟美國只是想要把古巴拉到自己的陣營中去,關於誰做古巴的領導,美國並不在乎,只要他和美國是一條船上的就行,而當時的卡斯特羅還出訪了美國,那時的他對蘇聯社會主義,馬列主義,共產主義完全毫不瞭解。

    不過古巴政權的變動讓美國日益擔心此舉會引起整個拉美地區的震動,影響美國的統治,於是美國突然對古巴宣佈斷絕外交關係,同時還切斷了古巴的經濟命脈,美國政府還鼓動古巴的流亡人員開著轟炸機轟炸古巴,同時登陸古巴的豬灣地區,不過三天之內,這些人就被打退。

    很快,卡斯特羅就向蘇聯求援,蘇聯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迅速和古巴達成外交關係,並對古巴進行軍事和經濟援助,同時還偷偷向古巴運送核武器,不過在工程即將完工時被美國發現,而蘇聯直到一個月後才公開宣佈,根據蘇聯和古巴兩國的協議,蘇聯將向古巴供應武器,還有提供技術專家,不過此時武器和專家的運輸基本完成,部署工作也接近尾聲。

    美國總統肯尼迪感覺到,如果不對蘇聯進行猛烈回擊,那就會有損美國政府在國內外的形象,激起公眾對自己的不信任,為了自己的地位穩固和美國的國際地位,肯尼迪決定要對蘇聯進行一次不惜一戰的決心。

    很快肯尼迪就下全世界發表廣播講話,宣佈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事實,並且宣佈武裝封死古巴,除非蘇聯撤走在古巴部署的武器,緊接著美國就調集出了出兵古巴所需的一切軍需物資,並採取了保護美國免遭核彈的種種措施。

    美國在全世界的軍隊也進入戒備狀態,有68個空軍中隊和八艘航空母艦,90艘軍艦組成的美國龐大艦隊,封鎖了古巴海域,古巴被美津圍得水洩不通,只要美國總統一聲令下,載有核彈頭的飛機就會立刻飛入古巴的上空,蘇聯沒想到美國態度如此強硬,他下令加快運送武器到古巴的速度。

    面對美國如此強硬的回擊,蘇聯一下子蒙了,原本只是想嚇唬嚇唬美國,誰知道美國動了真格的,而且被圍困的越久,蘇聯就會輸的越多,不得不考慮撤出在古巴的武器,以避免蘇聯受到更多的損失,於是,赫魯曉夫特別委婉的給肯尼迪寫了幾封信,意在表明蘇聯並不是真心想要打仗,只是想要讓美國把在土耳其,義大利的核武器撤出,但是美國表示此次危機和美國部署導彈沒什麼關係,拒絕了這次交易。

    此時的蘇聯已經得到訊息,要是蘇聯再不撤出,第二天美國就會把蘇聯的導彈裝置和古巴的軍事目標給炸掉,蘇聯立刻透過廣播電臺廣播了自己的態度,表示為了給渴望和平的各華人民以保障,蘇聯立刻拆除在古巴的武器,把它們包裝運回蘇聯,至於美國撤除在土耳其和義大利導彈的事,蘇聯也不在要求。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是的,蘇聯意識到自己和美國的差距,為了一雪當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的懦夫的恥辱,必須要跟上美國,到了60年代末,蘇聯就趕上美國是蘇聯在全球爭奪中逐步轉為攻勢,可以說在古巴導彈危機發生時,以蘇聯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和美國抗衡,所以蘇聯只能退讓和溜溜地撤出古巴。

  • 6 # 台州人在上海市

    看來這個事情瞞不下去 當年,我感覺不對把他們約出來吃了頓飯 談了下讓他們和解了。 現在過去這麼多年了,應該讓大家知道真相的

  • 7 # 股市怎麼走

    古巴導彈危機,有人說,美國先在土耳其部署了導彈也威脅到了蘇聯,最後美蘇都撤了部署,但總的來說當時的情形下,蘇聯在軍備競賽中已略佔上風。蘇聯為什麼退讓因為剛經歷二戰,國內一堆寡婦女人,你真的以為當時能再打一場核戰爭?那就被滅族了。美國二戰可是本土沒損失的,拼國力,核戰,人口,蘇聯明顯撐不過的。蘇聯領導人瘋了才會開戰。

  • 8 # 大志遠思想空間

    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其實是蘇聯的一招妙棋,赫魯曉夫在這方面是個戰略家,就像現在的戰略高手普京一樣,是以攻為守的戰略。

    當年的蘇聯實力不及美國,美國時主動方,蘇聯是被動方,其實美國對蘇聯基本上都是這樣,只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雙方在軍事上有所平衡,互有攻守。但在整體上,美國始終是主動方,特別是在經濟政治方面,一直佔上風,而且是高高在上的,尤其是經濟。

    當時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裝備了核導彈,蘇聯真正感受到的壓力,因為戰線就在家門口。如果蘇聯把導彈對向義大利和土耳其,只是被動的防禦,於是把導彈放到了美國的後院,親愛的古巴。其實也是按照古巴的要求,蘇聯實施的一個戰略,真正的以攻為守。

    面對蘇聯古巴導彈,美國總統肯尼迪著實嚇了一跳。肯尼迪也是一個戰略家,發現抵擋不行,談判更是耽誤時間,談判時間一長,蘇聯戰略已經形成,那就不是導彈有無的問題了,而是雙方怎樣和平共處的問題了,所以肯尼迪提出了打核戰爭的威脅。

    最後雙方達成協議,互退一步,蘇聯不再往古巴部署導彈,美國也把導彈從義大利和土耳其撤出。表面上看是蘇聯撤出了,其實是美國輸了,因為以美國的實力佔據上風,結果雙方達成平局。

    就像現在的俄羅斯,說話很硬氣,讓人感覺很英雄,經常使用一個妙招。其實主要是因為實力不濟,那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有些像兩個人吵架,有個人說,再鬧我就急,這個人肯定處在下風,否則不會急。國家和個人是一樣的,國家叫戰略,個人叫耍心眼兒,有強大實力還會耍心眼兒嗎?其實是一個意思:發展才是硬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莊的道家和之後的道教是什麼關係?有什麼異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