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官府與民間雙重認可、人品與能力德才兼備、創業與守成成就大業於一身的“第一梯隊人物”。特別是透過《三國演義》的渲染,使其身上具備了許多其他三華人物不具備的褒義關鍵詞,如天才隱士、運籌帷幄、用兵如神、飽讀詩書、出口成章、明辨是非、善於御人、忠心無二、鞠躬盡瘁等等。熟讀三國的人應該能看出,這些個成語每一個都代表了一個典故或歷史事件,連在一起就是諸葛亮的一生。
但這是演繹的一生,這些典故也並非全都真實存在過。要想弄清這一點,需要了解劉備政權都經歷了哪些關鍵的歷史節點。因為諸葛亮再有能力,其一生也是綁在劉備身上的,或者說綁在劉氏父子身上,其功業也自然依附於劉備之功業。然後我們再看諸葛亮具體在這些節點上,有哪些是他真的參與了的,哪些是被東拉西扯上的。
劉備從織蓆販履,到改為走向仕途,之間的跨越節點是桃園結義;
從結義後的三人成虎,到當上縣尉之間的跨越節點是剿黃巾有功;
從縣尉到接替陶謙成為代理州牧,之間的跨越節點是劉備的人品(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演出來的);
從代理州牧到曹操坐上賓,“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名聲大噪,靠的呂布的攻打和劉備逃跑真有一套;
從四處逃竄的坐上賓到投靠劉表,並有望接替劉表,期間的跨越節點靠的是劉備逃竄期間投靠的皆是當時全國最重要的軍閥頭目;
從曹操爭荊州打破了劉備繼承荊州的美夢,到最終劉備依然得到荊州,之間的跨越靠的是與孫權結盟並打贏了赤壁之戰;
從荊州出發入蜀得益州,靠的是荊州集團的精誠合作,和益州集團的闇弱投靠;
從益州擴大地盤到巴郡、南郡,靠的是手下能臣武將;
從稱帝到短短兩年後去世,靠的還是他人生中第一個跨越節點——桃園結義的感情。
好,聊完了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這些跨越節點,接下來我們就要看一下諸葛亮在正史中真正參與過的有哪些。很容易看得出劉備前半生的那些跨越,諸葛亮均沒參與,其中剿黃巾有功靠的是關羽張飛;投靠陶謙是糜竺迎奉;投靠袁紹是孫乾出使;投靠劉表是糜竺與孫乾一起打頭陣。
劉備在荊州寄生期間得諸葛,孔明開始參與之後的劉備政治生涯。首先奉命出使東吳,但真正促成孫劉聯盟的人是周瑜和魯肅,孫權不傻,單靠舌戰群儒“打嘴炮”就能左右一國之大事是不現實的;赤壁之戰的勝利一半靠地利、一半靠周瑜,靠周瑜靠的是其堅定的主戰派信念和火功對勝利的加速作用。一半地利更不用多說,歷史上冷兵器時代北方騎兵當遇到南方大江大湖天險之時,總是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失利,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火攻,赤壁之戰依然有50%以上的勝率。
劉備從荊州到入蜀得益州期間,法正、龐統、張飛、黃忠甚至趙雲、嚴顏、李嚴等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入成都城說服劉璋投降,並與劉璋一起乘同一輛車開門迎接劉備的,是劉備的“發小”簡雍。這一系列過程中,諸葛亮與關羽守荊州;得巴郡靠的是張飛;擊敗孟獲得南郡靠的是諸葛亮;夷陵大戰劉備赴死,諸葛亮依然沒有參與。
也就是說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出使過東吳,但僅作為一個普通使臣;與關羽鎮守過荊州,且以關羽為主;攻打過南蠻,並取得勝利,僅此三件事而已。所謂三分天下,不是他首先提出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罵死王朗、空城計等均是演義杜撰。
最後來總結一下,從前面所分析的劉備在創業過程中,一生最重要的那些跨越節點,諸葛亮參與極少,但由於其最大的兩個優勢,既忠誠與年輕,而被劉備寄予託孤厚望。也就是說諸葛亮真正為蜀漢建功立業,是在劉備去世後輔佐其子劉禪期間。之後的六出祁山、木牛流馬、出師表、揮淚斬馬謖、病逝五丈原等這些都是真實的。因此公正客觀的看待諸葛亮這個人物,他絕不是演義中的那般“神人”,也不是沽名釣譽之輩,而是一個真正的內政專家、守成能人、忠貞無二、鞠躬盡瘁的賢臣。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官府與民間雙重認可、人品與能力德才兼備、創業與守成成就大業於一身的“第一梯隊人物”。特別是透過《三國演義》的渲染,使其身上具備了許多其他三華人物不具備的褒義關鍵詞,如天才隱士、運籌帷幄、用兵如神、飽讀詩書、出口成章、明辨是非、善於御人、忠心無二、鞠躬盡瘁等等。熟讀三國的人應該能看出,這些個成語每一個都代表了一個典故或歷史事件,連在一起就是諸葛亮的一生。
但這是演繹的一生,這些典故也並非全都真實存在過。要想弄清這一點,需要了解劉備政權都經歷了哪些關鍵的歷史節點。因為諸葛亮再有能力,其一生也是綁在劉備身上的,或者說綁在劉氏父子身上,其功業也自然依附於劉備之功業。然後我們再看諸葛亮具體在這些節點上,有哪些是他真的參與了的,哪些是被東拉西扯上的。
劉備從織蓆販履,到改為走向仕途,之間的跨越節點是桃園結義;
從結義後的三人成虎,到當上縣尉之間的跨越節點是剿黃巾有功;
從縣尉到接替陶謙成為代理州牧,之間的跨越節點是劉備的人品(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演出來的);
從代理州牧到曹操坐上賓,“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名聲大噪,靠的呂布的攻打和劉備逃跑真有一套;
從四處逃竄的坐上賓到投靠劉表,並有望接替劉表,期間的跨越節點靠的是劉備逃竄期間投靠的皆是當時全國最重要的軍閥頭目;
從曹操爭荊州打破了劉備繼承荊州的美夢,到最終劉備依然得到荊州,之間的跨越靠的是與孫權結盟並打贏了赤壁之戰;
從荊州出發入蜀得益州,靠的是荊州集團的精誠合作,和益州集團的闇弱投靠;
從益州擴大地盤到巴郡、南郡,靠的是手下能臣武將;
從稱帝到短短兩年後去世,靠的還是他人生中第一個跨越節點——桃園結義的感情。
好,聊完了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這些跨越節點,接下來我們就要看一下諸葛亮在正史中真正參與過的有哪些。很容易看得出劉備前半生的那些跨越,諸葛亮均沒參與,其中剿黃巾有功靠的是關羽張飛;投靠陶謙是糜竺迎奉;投靠袁紹是孫乾出使;投靠劉表是糜竺與孫乾一起打頭陣。
劉備在荊州寄生期間得諸葛,孔明開始參與之後的劉備政治生涯。首先奉命出使東吳,但真正促成孫劉聯盟的人是周瑜和魯肅,孫權不傻,單靠舌戰群儒“打嘴炮”就能左右一國之大事是不現實的;赤壁之戰的勝利一半靠地利、一半靠周瑜,靠周瑜靠的是其堅定的主戰派信念和火功對勝利的加速作用。一半地利更不用多說,歷史上冷兵器時代北方騎兵當遇到南方大江大湖天險之時,總是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失利,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火攻,赤壁之戰依然有50%以上的勝率。
劉備從荊州到入蜀得益州期間,法正、龐統、張飛、黃忠甚至趙雲、嚴顏、李嚴等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入成都城說服劉璋投降,並與劉璋一起乘同一輛車開門迎接劉備的,是劉備的“發小”簡雍。這一系列過程中,諸葛亮與關羽守荊州;得巴郡靠的是張飛;擊敗孟獲得南郡靠的是諸葛亮;夷陵大戰劉備赴死,諸葛亮依然沒有參與。
也就是說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出使過東吳,但僅作為一個普通使臣;與關羽鎮守過荊州,且以關羽為主;攻打過南蠻,並取得勝利,僅此三件事而已。所謂三分天下,不是他首先提出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罵死王朗、空城計等均是演義杜撰。
最後來總結一下,從前面所分析的劉備在創業過程中,一生最重要的那些跨越節點,諸葛亮參與極少,但由於其最大的兩個優勢,既忠誠與年輕,而被劉備寄予託孤厚望。也就是說諸葛亮真正為蜀漢建功立業,是在劉備去世後輔佐其子劉禪期間。之後的六出祁山、木牛流馬、出師表、揮淚斬馬謖、病逝五丈原等這些都是真實的。因此公正客觀的看待諸葛亮這個人物,他絕不是演義中的那般“神人”,也不是沽名釣譽之輩,而是一個真正的內政專家、守成能人、忠貞無二、鞠躬盡瘁的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