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楊絳是女的的,為什麼要叫先生呢,是老師的意思嗎?
2
回覆列表
  • 1 # 艾N視角

    “在遇到她以前,我從未想過結婚的事。和她在一起這麼多年,從未後悔過娶她做妻子。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錢鍾書

      這大概是錢老一生最有名的一句情話,所說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妻子,楊絳。

      “先生”一次在很多人的常識中,是用來稱呼成年男性的尊稱,但是楊絳是女人,又怎麼會被稱為“先生”呢?且聽小新慢慢道來~

    “先生”的歷史與演變

      “先生”一詞其實並不是現代漢語詞彙。相反,它出自古語,有“出生比自己早,年紀比自己大”的意思。

      早在《論語•為政》中就有“有酒食,先生饌”的句子。當然在這裡,“先生”是“父兄”的意思。

      《孟子》中有“先生何為出此言也”一句,這裡的“先生”則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到了戰國時代,《國策》有云:“先生坐,何至於此。”同樣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

      漢代,則更多在“先生”加一“老”字,稱“老先生”。

      至於“先生”為何會演變為“成年男子”的代稱,則是因為“先生”在古語中多有“老師”的意思,而古時老師又大多是男性,這才慢慢演變成了現代漢語中的用法。

      但事實上,“先生”一詞,最開始並不是“成年男子”的專屬用詞。

    “先生”的各類用法

      說到這,大概很多人更迷糊了:那“先生”到底怎麼用呢?接著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1、老師等教育工作者。古時對有學問的男女都可以這樣稱呼,所以“楊絳女士”會被尊稱為“楊絳先生”。

      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舊時,管帳、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也會被稱為“先生”。

      5、凡德高望重者,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葉曼、許廣平等均可稱為先生。

      6、現在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這就是我們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用法了。

  • 2 # MT摩旅愛好者

    先生是稱謂,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為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可以稱為先生。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現時日語、韓語和越南語仍然保留這種用法。

    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許廣平等均可稱為先生。

  • 3 # 智囊謀略

    先生,在民國以前,一直以來是對男性的稱呼。從來沒有女性被稱為先生的。無論是釋為老師也好,德高望重也好,都是對男人的。

    民國以來,有幾個女性被稱為先生,例如宋慶齡、冰心、楊絳等人。其實,稱她們為先生,意思就是承認她們具有男子一樣的風格和貢獻。

    說白了,稱女性為男子,是反映了某些人根深蒂固的、骨子裡的男子主義。實際上是對女子的輕視乃至蔑視。這應該是女權主義的鬥爭物件。

  • 4 # 不羈的棋子

    擦,這個問題比較尷尬——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看自己如何理解罷了。

    首先我們知道女性的地位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一直處於男人之下的。就算如四大美人,四大女詞人,包括所謂的古時最著名的四大女中豪傑(花、穆、樊、梁)等等在與男人地位相比時還是相對不公平的。稱楊絳為先生表示了女人在社會地位上與男人的真正平等。雖然這樣的例子在中國目前就兩個人(楊絳和冰心)。至少說明了國人思維的轉變。

    其次,先生一詞在諸多詞意中有博學多才或具有德才兼備教導別人的人。楊絳先生完全具備這個條件。

  • 5 # 西北爺

    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共性部分就是答案。我理解的是男性文學工作者對她的最大尊重和認可!一人稱呼她先生,其他人都認可而以。

  • 6 # 紋紋說事

    民國時期,無論男女當老師,都被稱為“先生”。現在我們熟悉的民國名女人很多都當過老師,例如林徽因、凌叔華冰心等等都當過教授,她們在當時都被稱為“先生”。

    後來當年的名女人大多數都去世了。長壽的也就是冰心、楊絳,凌叔華也長壽,只是一直居住在國外。大眾對這些有著高學歷、又沐浴過歐風美雨的世紀老人充滿了好奇和敬重,“先生”,就成了稱呼那些在各個領域有著特殊貢獻、做出傑出成就的女性的尊稱。

    冰心確實也曾經在年輕的時候就有過盛名,不光是教授,也是著名作家,當得起“先生”的尊稱。

    楊絳的名氣是沾錢鍾書的光,老了寫一些隨筆,翻譯過幾本書。長壽也是她的福氣。她的理想是做錢鍾書的賢妻,所以,她應該不喜歡別人叫她“先生”。

    而像宋慶齡被稱為“先生”,這個完全屬於尊稱,宋是國母,政治家,毛主席一直稱呼她“宋先生”。

  • 7 # 玥贇子

    綜合《辭海》和《辭源》的解釋,“先生”的含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另一種是對別人的敬稱,首先是對老師的敬稱,其次還有對父兄、醫生、道士等等。清朝人梁章鉅所著《稱謂錄》裡對先生一詞也解釋為對學士而年長者的尊稱,而“老師”的含義卻在不斷弱化。

    在我國,上一輩的女性中,有出身書香門第,後來德高望重的,到老年可被尊稱為“先生”。這個稱謂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很高的成就和榮譽。在我國不單有宋慶齡先生,還有冰心先生、楊絳先生等大家公認的值得尊敬的成功女性。

    1949年上海解放後,毛澤東同志在北京特派鄧穎超同志赴滬看望宋慶齡同志並歡迎她北上,於1949年6月19日所寫的一封信,抬頭的稱謂就是“慶齡先生”。“先生”這一詞一般是指男性,這是眾所皆知的,但有時卻也稱女性為“先生”,如“慶齡先生”、“冰心先生”。這種叫法始於中國近代。

    清朝晚期,西方女權主義思潮傳入我國,女性的解放也開始起步,走向社會的女性越來越多,出現了諸如秋瑾這樣的女中豪傑。後來女大學生、女學者、女教師紛紛湧現。很自然地,“先生”這種原本專門用於男性的詞也用到女性身上;但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稱女性為“先生”時,所面對的物件不是一般女性,即不像稱普通男性為“先生”那樣,而是多稱呼那些教師、女學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

    近現代史上有資格稱“先生”的女性,我記憶中有被奉為“國母”的宋慶齡;有慈祥仁愛的世紀老人冰心;有輔佐文化崑崙,獨成一派的楊絳;有對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和北京古城保護均有業績,原本就有才女之稱的林徽因;有家門幽深,充滿傳奇色彩的張兆和以及擅長丹青的胡挈青等。

    被稱“先生”,起碼應具備這樣的條件:一是人格魅力;二是術有專長;三是家庭環境和諧,夫妻志同道合,均為專家;四是持久不衰的社會普遍認同,名氣綿延。這四條當中,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人格魅力。無私天地寬,大公方能大容。在女性“先生”們的眼中,世界是純潔的,即使有塵埃遮面,她們的一生也是透明的。她們的人格是發光體,澤被世界,影響幾代人。

    術有專精,業有所長,充其量是一專家而已。然夫妻同道,互被短長,在學術上均有建樹,則非常難得。特別是近現代史上政治運動和戰爭不斷,世事無常,然而女性中的“先生”們不論經歷何種艱澀的環境,還是是非顛倒、不堪忍受卻不能不受的人生坎坷,她們都能以一種理性的眼光,清醒的頭腦,平和的心境,不偏不倚的人生姿態,秉真較勁的人生韌性,與夫君同患難而不改其著迷事業之初衷,這絕非一個“好”字就能說透的。

    當代女性,能出名獲利的機會更是多多,但她們不過是過眼煙雲。她們與被稱作“先生”的她們的起點不一,方向不一,素質和人格自然也天壤之別了。聽多了女“明星”們的緋聞、豔聞、醜聞和耍脾氣的故事,難免對時下的女名人產生了置疑,那就是人格還在不在?

    想想冰心先生暮年還在為兒童教育鼓與呼;想想躺在病榻,仍專注於古建築史研究,處於抗日戰爭的戰火紛飛之中,還能安貧樂道,鑽研學問的林徽因先生;想想身處牛棚,歷經磨難,依然保持樂觀情緒,對專業孜孜以求的楊絳先生等等,時髦的白領麗人和名氣沖天的這星兒那星兒們,真令人有種今不如昔之感了。

    然而,回頭看看身邊那些平凡的女性們,她們還是可愛的,雖然她們不可能風起雲湧,也沒有條件波瀾壯闊,與星兒們比起來難以“耀”起眼來,甚至與被稱作“先生”們的女性差了一大截,但我還是敬重她們的人格和韌性,因為她們純潔,她們良善,她們可以做好妻子好母親,儘管她們的身上沾滿了柴米油鹽的味兒,儘管她們不粉臉黛眉。

  • 8 # 以原為點

    先生是稱呼,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觸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為先接觸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稱別人先生有向別人學習的意思,達者為先,師者之意。後延伸為對人的一種尊稱。在現代語境下,先生是對男士的稱呼。

  • 9 # 史上第一大事兒逼

    在中國,先生不是男性專有詞彙。

    文學裡,把有文采的都叫做先生,不論男女。

    若是古代也有女教師,那麼也是稱呼為先生的,只是女先生而已,如私塾先生。

    意思有很多種,有代表尊敬,有代表職業,有代表性別。

    尤其是書寫中寫到某位作家,這樣寫是一定的,很常見的。

    魯迅先生,楊絳先生,都是可以的,並沒有什麼。

  • 10 # 四眾環保

    簡單說,“先生”是稱謂,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為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可以稱為“先生”。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

      也就是說,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

    “先生”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生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這時“先生”還不是個獨立的詞。之後,“先生”的意思成了“在前面出生”的意思。《爾雅·釋親》中提到:“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女子,先生為姊,後生為妹。”再後來,“先生”就逐漸變成代指年長於自己的長輩了,而且尤其指男性。

      由於德行好、品格高、有知識的長輩,會承擔教育後輩的職責,於是“先生”自然而然演變出了“老師”的含義,也成了對知識階層的尊稱。戰國時代計程車,就接受了“先生”這樣的敬稱。

      除了受人尊敬的師長,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先生”逐漸被用於某些高深莫測的職業。在老百姓眼中,這些職業跟讀書識字一樣高深莫測,所以稱為“先生”也順理成章。

      元代一度用“先生”稱呼道士。比如在許多元曲中,鐵柺李叫“先生”或者“賣卦先生”。明清時期,所有看相問卜測風水的都叫“先生”。

      另外,說書、唱大鼓的也是“先生”,如果是女性的藝人,就叫“女先生”。

      到清末,上海一帶的高階妓女也叫“先生”,因為她們有一定文化,而且會彈琴唱歌等技藝。

      之後西風東漸,在對男性的尊稱上引進了西方經驗,把mister翻譯做“密斯脫”或“密斯忒”。比如民國時期翻譯的福爾摩斯探案小說,就把福爾摩斯稱為“密斯忒歇洛克福爾摩斯”。與之相應的,“先生”一詞也就在含義上逐漸被英語意義所同化。包括“先生”本來沒有“丈夫”的意思,也隨著mister有了。

      語言內涵就是這樣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的。 比如大人,原先指王公貴族,後來也用於稱呼父母,再後來用來稱呼上級官員,再後來指成年人。

      再比如“師父”。一般師父就是指男性,師父的妻子叫“師母”。但是假如你恰好拜了女性為師,還是要叫“師父”。還沒少一條胳膊的楊過就說:“我師父是個女子,她相貌既美,武功又高,可不許旁人提她的名字。”

      “先生”從什麼時候用來稱呼女性?

      雖然“先生”在大部分時候預設的是男性的代稱,但也可以用來稱呼女性。民國時代女性開始解放,有女性當了教師,大眾也謂之“女先生”。

      此時,對德高望重的女性用“先生”的稱呼就已經成為社會公認的習慣。經常被稱為“先生”的包括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廖仲愷夫人何香凝、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等等。

    1 11949年6月19日,毛澤東給宋慶齡的親筆信,抬頭用了“慶齡先生”的稱呼 [儲存到相簿]

      也有學者對此稱謂提出商榷,《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9月14日就刊出過一篇《不宜稱女性為“先生”》,作者陳滿華、陳光。文章如下:

      有人將受過良好教育、很有地位、備受尊敬的年長女士稱為“先生”,這種做法由來已久。在筆者印象中,以往這一做法限於很小的圈子,一般在高層社交或文人雅士之間採用,人們具體運用起來也很“吝嗇”,很少有女士被稱為“先生”。但在當代,隨著媒體的傳播,這種用法有氾濫的趨勢,在知識界表現得尤為明顯。筆者曾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聽到主持人在講話時稱一位50歲剛出頭的女士為“先生”,這位女士在業內雖有一定影響,但是無論資歷和地位,與當時在場的好些老一輩著名專家(男女都有)相比,尚有距離。用此稱謂,不甚恰當。筆者不贊成在當代社會稱某些女士為“先生”。

      稱謂習慣背後的性別尊卑感

      稱部分女士為“先生”,多少有點男尊女卑或大男子主義味道:儘管字面上,“先生”並不等於“男子”或男士,但當代社會一切有男女集聚的交際場合,人們習慣於開場白稱“女士們,先生們”,這一極為普遍、常見的稱呼已經給“女士”和“先生”劃定了指稱範圍:“先生”指男士,不包括女士。我們不能想象,當講話者以“女士們、先生們”向全場男女打招呼時,人們會認為在場者有少數德高望重的女士屬於“先生”,而另一部分女士只能屬於女士,沒資格被包括在“先生”裡。也就是說,“先生”這個詞在當代社會最被人認可的義項應該是指男士,把某些尊貴、傑出的女士有意地稱為先生,就隱隱地發出了涉及性別態度的一種訊號:“女士”頭銜沒有“先生”頭銜那樣能獲得尊重。

      現在,隨著這一風氣在文化界的蔓延,在一些人看來,對德高望重的女士如果仍然稱“女士”,似乎貶低了她,換一個“先生”的稱呼才能顯示足夠的尊敬。這樣,女人熬到相當高的境界才能躋身本屬於男子的“先生”之列,而男人們都是當然的“先生”,這確乎讓人感覺有稱謂習慣上隱含的性別不平等。“女士、先生”在現代漢語裡本來是平行的一對詞兒,可是,如今這麼一挪移,體現的實際是一種女性依附男性、以男性為主導的思想。毫無疑問,在現代文明社會,應該儘量摒棄這種有不平等嫌疑的話語體系。

      稱謂的兼跨現象與交際效果

      每種語言的稱謂都構成一個自足的系統,在共時狀態下,一個稱謂不宜有過多的“兼職”,尤其排斥性別指稱上的兼跨,因為從交際的角度說,性別指稱上的兼類和跨類,易導致混亂;如果無視或預設這種混亂,會影響言語交際的美學效果。這是稱謂系統與普通名詞的一個重要不同。既然“先生”在當代的慣常義或大眾預設義已經是男性,那麼就應該避免用它同時指女性。舉一個例子:美術大師徐悲鴻的夫人、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逝世後,眾多媒體發的訊息和相關文章幾乎都稱廖靜文為“先生”。但是,也有稱“女士”的,有一位畫家在一篇報道廖靜文逝世的文章後留言,就不用“先生”,他說:“驚悉廖靜文女士逝世,為廖女士仙逝感到深深的痛心!願徐先生和廖女士在天堂相見!”這位畫家明明看到報道里用的是“廖靜文先生”,卻並不採用,而用“廖(靜文)女士”,這很可能是一種有意的選擇。試想,如果此處將“女士”改為“先生:“願徐先生和廖先生在天堂相見”,效果會大打折扣,本來是要表達對廖靜文女士的崇敬,結果卻有點不倫不類。

      稱謂兼跨難以被大眾接受

      事實上,稱呼部分女士為“先生”的用法不接地氣,難以被普通百姓接受。儘管在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裡“先生”這個詞的第一義項是指稱“老師”,可是,如今在日常生活裡已少有人不分男女地將老師們都稱為“先生”。因此,該詞典對此詞的這一釋義已明顯脫離當下現實。或許詞典編者的本意是想適當照顧詞語的早期用法,但是,作為一部反映現代漢語規範用法的語文詞典,不宜將詞的歷史狀況與(當代的)共時狀況攪到一起。由於上述的“女士們、先生們”等更為流行的稱謂習慣的“語義壓制”作用,在當代廣大老百姓的心目中,“先生”就是男子。你可以抱怨他(她)文化不高或孤陋寡聞,但你絕對不能改變他(她)的這一母語者的語感。正因為如此,每當媒體上出現將某德高望重女士以“先生”相稱時,總是有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然後又得靠一班(貌似)很有文化修養、懂高雅禮儀者出來,頗費口舌地進行指導,而不解者往往還是“不開竅”:明明是巾幗,偏要叫成鬚眉,賣什麼關子?玩什麼高雅?兩邊對陣打口水仗也並非鮮見。這樣既造成了交際的障礙,又浪費了社會資源,甚至可能影響“和諧”。看來,問題的根子是,將某些女士稱為先生的做法,出發點雖好,但是因為它破壞了當代漢語稱謂系統內部的自足、自洽,打亂了其內部的平衡,在不可能人人都成為(甚至多數人都不能成為)深諳社交“禮數”的“文化人”的社會,疑問、不解甚至言語衝突將永遠伴隨著這一稱謂習慣。因此,發展至今,這實在已不是一個什麼好的稱謂習慣,它沒有、也不會獲得普遍的社會認同。

      漢語語彙豐富可選合適稱呼

      任何女性,不論她如何年長、如何有地位、如何受人尊敬,都不宜稱呼其為“先生”。其實,以漢民族語言語彙之豐富,選擇合適的稱呼並不是一個什麼難題。例如,“×(姓氏)老”的稱呼法用於男女皆可,也能體現相當的尊重。另外,據我們的觀察,現在被人稱為“先生”的女性,大多有資歷和閱歷,幾乎都會擁有某個或多個令人肅然起敬、至少也是較為體面的頭銜。那麼,我們可以根據她的實際情況選用這些頭銜,同樣可以表示尊敬。即使是極端的或個別較為特殊的情況,也總能找到解決途徑。例如,上面提及的廖靜文女士,與一般的成功且年長的女士不一樣的地方是,她並沒有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所謂事業上)作出多大的貢獻,但是,她是聲震宇內的大畫家徐悲鴻夫人,且半個多世紀堅守對徐悲鴻的深厚感情,不遺餘力地保護、傳播徐悲鴻藝術而為國家文化事業作出了貢獻,因而也獲得了較高的聲譽,贏得大家的尊敬。要對她表示尊敬,在稱呼上,如果避用了“先生”,也不是沒有其他選擇,譬如,稱她為廖館長也是可以的——她的確一直是徐悲鴻紀念館館長。退一步說,即或她什麼頭銜都沒有,稱她為“廖靜文女士”,也無不妥。

  • 11 # 小腰獸

      “先生”這一詞一般是指男性,這是眾所皆知的,但有時卻也稱女性為“先生”,如“慶齡先生”、“冰心先生”。這種叫法始於中國近代。在我國,上一輩的女性中,有出身書香門第,後來德高望重的,到老年可被尊稱為“先生”。這個稱謂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很高的成就和榮譽。在我國不單有宋慶齡先生,還有冰心先生、楊絳先生等大家公認的值得尊敬的成功女性。

  • 12 # 千千千里馬

    你的語言發展考證與你的語言釋義恰恰相反!照你這麼說,工人中間的師傅,如果是女性,稱她為師傅也不合適了?先生一詞不是當代的稱謂詞,而是民國以前的一個詞。改革開放以後,先生這個詞重新啟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用語中非常活躍。實際上,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先生一詞都在廣泛運用。我們沒有聽說“總統女士”這個詞吧?我們也沒有聽說“女士師傅”,“女士局長”這樣的詞吧?那麼,“先生”一詞在當代語境中,基本含義是什麼?我看一個是公共用語,只是一個一般的敬格而已,並沒有多少特殊的含義,也不分男女老少,與過去的泛言“同志”一樣。另一個含義就有些特殊含義了,應該是“老師”,“前輩”,“尊敬的長者”等等這樣一些特定的意涵。所以,一些被稱為“先生”的女性,她們一定是“老師”,“前輩”,“尊敬的長者”這樣的人,而這個特殊的意涵,也是一些特定的群體,不會是大眾全體。所以,女性享用“先生”這樣的稱呼,應該說是對女性的尊敬,是比“女士”更加突出的一個敬稱。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對女士稱“先生”並不是隨隨便便的,這足以說明女性也需要被稱為“先生”。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這個時代的“先生”。語言是有規律發展的。誠如作者引用《爾雅*釋親》中的經典釋義。“先生”一詞最早的意涵,就是生我之前的意涵。同時,按照中國長幼有序的社會倫理認知,先生具有長者,師者的意涵也就會引申開來的。所以,先生一詞,從戰國時代,已經成為一個敬辭。這個傳統一直到民國仍然是鮮活的生活用語。只不過建國以後冷凍了一段時間。

  • 13 # 廢柴柒叔

    先生是用來稱呼男性的,但也有特例,比如像楊絳先生和冰心先生這樣為國家為民族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偉大女性,對這些被尊敬的女性,約定成俗,一般不稱女士而稱先生 ,也是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處之一。綜合《辭海》和《辭源》的解釋,“先生”的含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另一種是對別人的敬稱,首先是對老師的敬稱,其次還有對父兄、醫生、道士等等。清朝人梁章鉅所著《稱謂錄》裡對先生一詞也解釋為對學士而年長者的尊稱,而“老師”的含義卻在不斷弱化。在我國,上一輩的女性中,有出身書香門第,後來德高望重的,到老年可被尊稱為“先生”。這個稱謂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很高的成就和榮譽。在我國不單有宋慶齡先生,還有冰心先生、楊絳先生等大家公認的值得尊敬的成功女性。

    楊絳的一輩子都值得稱讚,溫柔而又倔強,翻得了唐吉柯德理得清瑣碎家事。每個人心都有一把尺子去丈量她的一生。無論是長度還是厚度,都無可遺憾。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都無可遺憾。她,真的好美!

  • 14 # 看鑑福州

    先生字面意思,先我而生為之先生。如今的先生是一箇中性詞!是女士的相對詞,專指成年男性。因此在很多人眼裡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的時候,很是不理解。

    於是這裡我們就有必要先講講"先生"一詞的來歷,開頭我們講了,"先生"一詞最初的意思就是先我而生。那麼既然是先我而生,那麼你的人生閱歷就比我豐富,知識深度廣度也會比我多。因此,"先生"一詞就引申為"老師"的意思,因為懂的比我多,我可以向你請教,尊師重道向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作為"師"的代名詞"先生"就成了萬人尊敬的稱號。

    再到後來,"先生"一詞就更具豐富的意義,泛指那些學問淵博,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也就是說不分男女,只要有學問,有修養的是某一方面的專家,都可以成為先生。

    而楊絳女士作為文學屆的泰斗,高風亮節。按照近代的習慣(楊絳先生為民國生人),用先生一詞稱呼她,也是天經地義。

    縱使到了現在,"先生"一詞還是可以用在一些德高望重的人身上。

  • 15 # 花半仙

    楊絳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小說家和戲劇家。精通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楊絳的一生在外人的眼裡用“坎坷”形容再形象不過了,但在她的眼裡或許始終堅持著“努力的年輕,優雅的老去”的原則。

    楊絳,經歷過抗日戰爭,內戰,文化大革命等等中國的重大事件,其中文化大革命中對知識分子的批判對楊絳夫婦的傷害和打擊最大(反思大會,下鄉做農活,剃陰陽頭,遊街等),對於其中的細節事件可以參照文化大革命對中國知識分子影響的歷史資料。經歷完文革後,楊絳又經歷了喪夫,喪女之痛。

    這種種經歷,連一個成年的男子都難以抵抗,何況是一個女子呢。但楊絳恰恰是一名奇女子,在丈夫和女兒去世之後,出版了《我們仨》,震撼了當時的文學界,後面還翻譯了很多文學。稱楊絳為先生,不是字面上男子的意思,而是對楊絳的佩服,對她智慧和堅強的肯定,歷經了千般磨難任然能夠笑對生活。

    對此的理解甚淺,如果有不對或者不全面的地方,希望有你的寶貴意見。

  • 16 # 知一國學

    “先生”這個詞,很多朋友都理解為教書先生,其實,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先生一般是對有知識、有文化、有涵養、有地位的男士的一種尊稱。

    但是,我們也會發生一些現象,先生並非是男人的專利,很多女士也被稱作先生。

    比如宋慶齡常被稱作宋先生,林徽因被稱作林先生,幾年前,錢鍾書夫人楊絳去世,也被很多人稱作先生。

    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大家看一眼上面舉得幾個案例就一目瞭然了,女士中被稱作先生的,都不是一般的女性,都是極有身份和極有文化的。

    所以,女士被稱作先生是一種極其尊重的表達。

    當然,在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中,女士被稱之以先生,也充分說明她的社會影響力和水平,已經超越了性別,也就更彰顯了其人生的成就。

  • 17 # 從此995

    先生是稱謂,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為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可以稱為先生。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現時日語、韓語和越南語仍然保留這種用法。

    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許廣平等均可稱為先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預警機遭受導彈攻擊,護航戰機沒有干擾彈的情況下,是不是用戰機擋導彈也不可以讓預警機被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