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5
回覆列表
  • 1 # 快樂de一生

    恆星的壽命一般為50萬-1萬億年。在恆星的世界裡,壽命的長短跟其質量有著直接的關係,質量越大,燃燒得就越快,壽命更短,結局也更慘烈,而相反,質量越小,燃燒得就越慢,壽命更長。

    恆星質量和壽命的對照:

    恆星質量0.1(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1000億年

    恆星質量0.5(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500億年

    恆星質量1(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100億年

    恆星質量2(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60億年

    恆星質量5(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30億年

    恆星質量10(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10億年

    恆星質量20(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5億年

    恆星質量60(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7000萬年

    恆星質量100(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400萬年

    恆星質量120(以太陽為單位) 壽命270萬年

  • 2 # 傾訴不如聽訴

    一般恆星的質量越大壽命越短。比如太陽的壽命為100億年。作為比較,半人馬座比鄰星,視星等只有11等,直徑只有太陽的七分之一,亮度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表面溫度只有太陽的三分之一,僅2000度,但是它的壽命卻達到太陽的7倍,壽命長達700多億年。據估計,壽命最長的恆星壽命可以達到1500億年,而在銀河系的另一端,有一顆名叫“手槍星”的恆星,直徑達到太陽的2000倍,表面溫度約65000度,輻射的能量達到太陽的3000萬倍,估計該恆星的壽命不過1000萬年。

  • 3 # 軍機處留級生

    就像任何生物一樣,恆星經歷一個自然迴圈。這從出生開始,延續到以變化和成長為特徵的一生,最後以死亡告終。當然,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恆星,它們的出生、生存和死亡方式與我們熟悉的任何生命形式都完全不同。

    分子云:

    恆星開始時是巨大的冷分子氣體雲。氣體雲可能在星系中漂浮數百萬年,但隨後一些事件導致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開始坍塌。例如,當星系碰撞時,冷氣體區域被給予它們開始坍塌所需的推力。當附近超新星的衝擊波穿過一個區域時,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當它崩潰時,星際雲分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每一個碎片都向內坍塌。這些作品都將成為明星。當雲坍塌時,重力能量使它升溫,所有單個粒子的動量守恆使它旋轉。

    原恆星:

    隨著恆星物質越拉越緊,它變熱,推動引力進一步崩潰。此時,這個物體被稱為原恆星。原恆星周圍是一個由附加物質構成的環盤。其中一些繼續向內螺旋,在恆星上形成額外的質量。其餘的將留在原地,最終形成一個行星。

    根據恆星的質量,恆星演化的原恆星階段與其總壽命相比會很短。對於那些有一個太陽質量(即與我們的太陽質量相同)的恆星來說,它可以持續大約100萬年。

    主序列階段

    最終,恆星的核心溫度將達到其核心可以開始融合的程度。這是所有恆星通過幾個階段將氫質子轉化為氦原子的過程。這個反應是放熱的;它釋放的熱量比它需要的要多,因此主序列星的核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這種能量從恆星核心的伽馬射線開始,但是當它經過一段漫長的緩慢旅程離開恆星時,它的波長會下降。所有這些光都向外推動恆星,並抵消向內拉動恆星的重力。生命這個階段的恆星保持平衡——只要它的氫燃料供應持續。

    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的生命週期,從它在框架左側的誕生到它在數十億年後演變成右側的紅巨星。

    它會持續多久?這取決於恆星的質量。最小質量的恆星,像只有太陽一半質量的紅矮星,可以吞噬它們的燃料數千億甚至數萬億年。較大的恆星,比如我們的太陽,通常會在主序列階段停留100-150億年。最大的恆星壽命最短,可以持續幾十億年,甚至幾百萬年。

    紅巨星:

    在恆星的生命歷程中,它的核心是將氫轉化為氦。氦積聚起來,氫燃料耗盡。當恆星耗盡其核心氫燃料時,其內部核反應停止。沒有這種輕壓,恆星開始透過重力向內收縮。

    這個過程加熱了核心周圍的氫殼,然後在聚變中點燃,使恆星再次變亮,亮度為1000-10000倍。這導致恆星外層向外膨脹,使恆星的大小增加了許多倍。我們自己的太陽預計膨脹到一個球體,一直延伸到地球的軌道。

    恆星核心的溫度和壓力最終會達到氦可以熔化成碳的程度。一旦恆星達到這一點,它就會收縮,不再是紅巨星。在這個過程中,比太陽大得多的恆星可以繼續存在,沿著元素表向上移動,產生越來越重的原子。

    白矮星:

    有太陽質量的恆星沒有重力壓力來熔化碳,所以一旦它的核心氦用完,它實際上就死了。這顆恆星將把外層噴射到太空中,然後收縮,最終成為白矮星。這顆恆星殘餘物可能開始變熱,但它內部不再發生聚變反應。它將在數千億年後冷卻下來,最終成為宇宙的背景溫度。

  • 4 # 田園犬vlong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我們現在對於一個恆星的壽命估算,完全是靠現有的知識水平,進行的推算。但是未知的世界,很多的東西還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也不會說是能被完全的計算好的,存在太多的變數。所以恆星的壽命是多久,在多的公式推理演算,也是一種假設而已。

  • 5 # 弄潮科學

    今天有一場天文盛宴——日環食,在中國各地都能看到這場天文奇觀,只要天氣晴朗。現在就來說說今天的主角——恆星,它的壽命是多長?50萬年~1萬億年,太陽的壽命約有100億年。

    恆星按照光度與溫度分類,有白矮星、主序星、巨星、超巨星四大類;按照體積與質量分為小、中、大、超大型恆星。不同的恆星,壽命長短不同,大多數恆星體積越大,壽命越短, 最長的可達萬億年,最短的只有300萬年。

    恆星主要是由氫氣構成的氣態星球,內部是劇烈的核聚變反應,向外釋放巨大的能量。萬物都不能永恆,恆星也有燃燒殆盡的一天,它們的壽命也取決於它們內部的氫元素的總量。

    一、白矮星

    白矮星的壽命可有幾十億年。

    白矮星為白色,又叫做簡併矮星,是高溫,高密度,小體積的恆星,表面溫度高8000℃以上。它是恆星的最後形態,主要構成元素是碳,外部有一層薄薄的氫氣與氦氣的覆蓋物。

    它是由恆星在結束主序星階段後,在內部坍縮的碳化結核星,外部則膨脹氣化為紅巨星。恆星變成白矮星的恆星仍然在進行著劇烈的氦聚變反應,就氦聚變為碳,又聚變為氧等其它元素。

    在幾百萬年後,紅巨星受到內部氦核的吸力向內快速收縮,內部溫度被壓到上億度,氦核反應完後,內部就出現了碳核,碳核接著聚變反應,產生更復雜的元素。但質量與太陽相近,體積卻只有地球大小。

    發現大多數的白矮星都是兩顆相互環繞著旋轉,往往在最後將發生合併,聚合為la超新星。

    二、主序星——黃矮星

    黃矮星的壽命一般有100億年,也是一種主序星,質量約是太陽的1~1.4倍。

    黃矮星是不是又黃又矮?當然不是,它只是按光譜分類多數屬於G型,人眼看上去發出紅黃的光。在主序星階段會利用3/4的氫氣產生氫氦聚變,表面溫度高5000~8000℃,在內部上千萬℃的高溫和幾千億大氣壓的環境下將氫聚合成氦,當氫消耗盡時,它的主序星階段也就結束了。外部就會膨脹到原來的好幾倍,成為紅巨星。也代表著它的100億年壽命結束。

    太陽就是一顆典型的黃矮星,它的壽命大約只有45.7億年,再過50~60億年,它內部的氫全部聚變成氦,外層就會膨脹成紅巨星,會將一部分大氣釋放到太空,內部就會坍縮成一顆簡併態的白矮星。在後續的氦聚變之中發生“氦閃”,解除簡併態,將能量釋放出來。那時候的地球也會遭此浩劫,不過幾十億後的地球,不知還有沒有人類了。

    巨星

    巨星大多短壽,只有區區幾百萬年~幾億年。

    巨星的體積一般有10~100倍太陽體積,1.5~4倍太陽質量。亮度大,密度低,表面溫度只有2500℃~7000℃,部分只有1000℃。它是由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膨脹產生巨大體積。主要代表有大犬座VY、仙王座VY、麒麟座VY、畢宿五、小熊座β...

    巨星會短壽主要是它在生命期間會釋放大量物質到太空,由於物質快速流失,使它質量快速下降,最後會在一場超新星爆炸後結束生命,向宇宙噴出大量重元素。

    超巨星

    超巨星有特超巨星、藍超巨星與紅超巨星,壽命只有幾百萬年~五千萬年,特超巨星只有300萬年。

    超巨星的體積是太陽的20~1000倍,質量的5~100倍,中心溫度可以有萬億℃,亮度是太陽的幾萬倍~幾十萬倍。它們的內部核聚變最活躍,內部的氫很快就會被燃完,最後結束於超新星爆炸,然後坍縮為黑洞。

    總之,恆星的體積越小,核聚變反應越緩慢,最小的紅矮星體積只有地球的幾倍~1/3太陽,有的剛好達到恆星級別,它們溫度低,體積小,氫聚變反應最慢,足以讓它們維持上萬億年。

  • 6 # 宇宙觀察

    20世紀初放射性與核物理的進展讓科學家意識到了恆星發光發熱的能量來源是“氫元素核聚變”

    幾十年後人類在地球上實現了不可控核裂變能量的釋放,隨後又實現了不可控核聚變能量發釋放,這種從原子核中“竊取”的能量使得人類初步擁有了毀滅自身的能力,但好在核戰爭發生機率很小,人類文明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發生世界大戰的機率也不大。

    由星雲物質坍塌而來的恆星因為核心區域的溫度和壓力達到了核聚變的最低要求,因此才成為了發光發熱的恆星,但質量越大的恆星內部溫度和壓力就越高,相應其核聚變反應強度就越高,所以大質量恆星一般只有幾百萬到幾千萬年壽命。

    太陽在恆星分類裡是“中等質量黃矮星”,核心區域溫度一般為1500萬℃,壓力為3000億個地球大氣壓,如此環境下太陽需要100億年才能耗盡用於核聚變的氫元素,而目前太陽的年齡是46億年,再有50億年它就會因為氫元素消耗殆盡而膨脹成紅巨星。

    以紅巨星狀態存在一端時間後,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不足以支撐恆星外殼了,所以紅巨星的外殼將在引力作用下向內坍塌,最終引起超新星爆發,而太陽核心在坍塌過程中會變成一個緻密的白矮星,最終在已經變成殘骸星雲的“太陽”中心孤獨存在,理論上來說只要時間夠久,白矮星還會冷卻成黑矮星。

    綜上所述,每一顆恆星的壽命都是不一樣的,確切來說都是和其自身質量有關的,質量越大的恆星壽命越短,質量越小壽命越長

    其實考慮到物質不滅,我們的宇宙中並沒有什麼東西會真正消失,消失的不過是基本粒子的一種排列組合罷了,恆星們死亡之後也只是由恆星變成星雲而已,構成它們的物質還是同一批物質。

  • 7 # 地外天使講科學

    對於一個恆星的壽命是多久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存在於宇宙之中數之不盡的恆星,都具有周期性迴圈再生的特徵,是一種以恆星母體物質為中心,進行著一個物質運動週期再接著一個物質運動週期之無限迴圈的恆久狀態,從這種現象上看,宇宙恆星是永恆存在的自然現象,是不存在著恆星壽命的問題,只會存在著恆星物質運動每一週期所需要的還原再生時間。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宇宙數之不盡的恆星之客觀存在,分佈著宇宙無限空間和無限物質定體定態定量自然物質存在的模式,是以恆星為母體,形成各自同一樣的恆星系,共同充實著宇宙無限的自然空間,恆星母體的物質,只能在所控的恆星系空間之中進行週期性的迴圈運動,不管系中物質的運動與變化如何,其系中物質存在的總量是不變的現象。

    恆星及其恆星系物質的迴圈運動週期,是以能量物質的消耗和能量物質的再生之同步方式而進行,是以恆星持續燃燒和系內生命持續進化生存的雙重同步手段來實現的。恆星物質每個運動週期終結時,都能將系中週期再生的能量物質還原迴歸到恆星母體之中,實現下一個週期充滿能量物質之恆星的迴圈再生。這個過程系中母體的恆星是一直存在著的,不會發生恆星間歇性消失和滅亡現象的情況發生,是一種恆星能量週期迴圈階段性強與弱和體積質量大與小的表現。這就是宇宙數之不盡的恆星及其恆星系,能在宇宙無限的太空間之中永恆客觀存在的原理所在。

    由此可見,宇宙之中的恆星,是一種無限迴圈再生的自然現象,是不存在著恆星壽命的問題,只會存在著恆星物質週期迴圈運動終結時所需要的還原時間。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或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點選關注我,可閱到我相關科學領域前沿近二千道的原創答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或發表意見。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歡迎轉發。)

  • 8 # 趙鑫灝

    恆星的壽命與其質量大小成反比,質量越大壽命越短!

    當一個行星(氣態行星,比如木星)質量達到太陽的質量的8%的時候就到達了恆星的最低要求(木星的質量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如果木星質量再增加80倍,木星就成為恆星)。其內部的壓力達到了,能引發核聚變反應,行星開始發光發熱。這個時候就成為一個紅矮星。紅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恆星,銀河系中80%的恆星都是紅矮星。雖然紅矮星是恆星,質量相比其他大質量恆星小,它的內部核聚變反應比較慢,物質消耗慢!一顆普通紅矮星的壽命能夠達到上千億年甚至上萬億年!

    像太陽這種恆星,叫黃矮星。也是主序恆星,質量在宇宙中,算是中等偏上。太陽的壽命估測是100億年!

    恆星質量比太陽越大壽命就會越短!比如盾牌坐UY(紅超巨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8倍!它的壽命只有幾億年,科學家預測它將在幾百萬年到幾千萬年內,超新星爆炸!

    大犬座VY(紅特超巨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20倍左右,它的壽命只有幾千萬年。如果質量再大些,達到太陽質量百倍的話(藍超巨星)恆星壽命只有幾百萬年!

    白矮星,是中低質量恆星演化到後期,發生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一種恆星狀態,白矮星內部不在有物質進行核聚變反應,不在產品能量,會逐漸冷卻逐漸變暗,成為黑矮星!壽命一般幾十億年!從恆星的定義上來說,白矮星不能算恆星!

    為什麼只有氣態行星才能成為恆星?比如木星:木星是有一顆石質核心的,也就是說木星起初也是和地球一樣是一顆巖質。它在演化過程中,隨著石質核心質量體積原來越大,吸收的氣體越來越多。經過上億年成了氣態巨星!

    像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是由它的質量上限的,因為如果質量特別大的話,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氣體,這樣的話大氣層底部的壓力就會非常大,進而將氣體壓成液態,這顆星球也就成為氣態行星了。

  • 9 # 真王山

    一個恆星的壽命是多久?的話題,我認為一個恆星的壽命是永生,只有恆星上高階文明動物,破壞恆星生態重失衡而死亡。

    回答老師這提問,要從太空定律而得到答案,我的太空定律裡以說了,在不重複了。

    恆星有陰陽之分,在一個太空間裡只有一個恆星是陽性恆星,外周都是陰性恆星;各陰性恆星各升華陰形,陽性恆星昇華光陽形。兩形陰陽分合化生萬物生命顆粒,組織成太空空間裡各個宇宙;各個恆星吸收宇宙空間裡,兩形陰陽化生萬物生命顆粒精華生存;恆星昇華形轉化生命顆粒吸收,迴圈往復式平衡平行。只有恆星受到破壞,生態失衡造成死亡,恆星生命沒有受到破壞失衡,就會永恆生存。所以恆星的壽命是永生。

    故,一個恆星的壽命是多久?我認為恆星的壽命是永生。

  • 10 # 永動機一

    題目很好很深奧!現在以我們人類的俠窄見識和偏面的探知來解釋宇宙及恆星的問題。我覺得在某一問題上真是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最小心最現今的當前尖端科技也難免怕誤道大家!和以偏概全影響大家的研究和思考看法等!題目是: 一個恆星的壽命是多久?答案是50 億至1萬億年左右且一般情況下恆星質量越大壽命越短等!信不信你們自己說了算!由於自己水平有限!至於具體原因我也難一時一刻難以說清!就留待大家悟和研究吧!這個與《易經》所講天劫到多少神仙也難逃劫難一樣!所以恆星和宇宙也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時間比我們人類相對難以想象而已!這兩者是完全吻合的觀點,我也同意和贊成的!書中提到除大羅天以上神仙(即34 層天以上35,36 層天的神仙天劫不受影響!即三清以上不受影響!就算玉皇大帝在內在天劫面前也要有機緣才可以存活一樣,一個天劫的到來或他們的壽命相對人類世界夠為久久遠而已!玉皇大帝一個劫約13 萬年呀!)不怎麼受天劫影響!真正做到不生不滅!其它神仙也是要有機緣才能存活的!活過來神仙重複下一個天劫到來或有機緣的修為進入大羅天就免天劫影響等!又等下一個天劫到來等。小識供參考與指正。[贊][祈禱][玫瑰]

  • 11 # 漫步科學

    “一個恆星的壽命是多久?”現代科學認為,恆星的壽命主要和其質量大小有關,通常來說恆星的核融合反應僅在核心區發生,恆星的質量越小,其內部的核反應速率越低,其壽命也越長,科學家估計一下低質量恆星的壽命可能高達上千億年,而一些超大質量的恆星可能僅有數百萬年的壽命。

    質量如何影響恆星的壽命

    我們知道恆星的能量之源來自於核融合反應,在恆星的核心區,較輕的元素透過核聚變反應生成較重的元素,並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由此產生的輻射壓用來抵擋外層物質的坍縮。同樣,恆星內部核融合反應的動力也是源自於恆星自身的質量,因為要想引發核聚變反應,恆星內部必須要達到極端的高溫高壓環境,使粒子有更近的距離以及更高的能量來打破庫倫斥力,因此當恆星的質量越大時,由於自身引力的增加,恆星內部的壓力與溫度也會越高,更多的粒子會發生核融合反應,從而使恆星核心區更快的消耗自身的物質,最終導致恆星自身的演化程序加快。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恆星的質量增加了,那麼相應的核聚變原料也會增加,為什麼壽命還會變短呢?首先來說,恆星更大的質量會加快恆星內部的核融合速率;其次,對於恆星而言其核聚變僅在滿足條件的核心區發生,而且恆星也並非是將所有的物質“燒”完才會結束一生,以我們的太陽為例,科學家估計當太陽“燒”完自身質量的十分之一後將進入下一個演化階段。

    在恆星核心區物質補充機制上,質量較大的恆星很難透過對流效應將外部的物質補充到核心區,而一些質量較小的恆星反而有利於這一點,使更多的物質輸送到核心區進行聚變,因此質量較小的恆星發光發熱的時間也就更長。除此之外,恆星自身的金屬丰度也會影響到恆星自身的壽命,通常來說,恆星的金屬丰度越高,恆星自身越容易吸收光子從而導致恆星能量的外洩,以至於影響到恆星內部的溫度壓力等因素,進而影響恆星的壽命。

    恆星的壽命是多少

    在恆星的一生之中,其實包含許多演化階段,恆星因其自身的質量影響也會有不同的演化結果,科學家估計超大質量恆星的壽命可能僅維持數百萬年或者千萬年,就會演化為中子星或者黑洞;而類似太陽的中等質量恆星,經過數百億年的發光發熱後,會最終演化為白矮星;一些質量非常小的恆星,其壽命可能高達數兆億年。

    對於恆星而言,其不同的演化階段往往也代表了不同的放能方式,因此我們也可能根據不同階段的核融合特點進行簡單的計算。比如我們的太陽,其質量高達2*10^30kg,主要由氫與氦組成,太陽目前處於主序星階段,我們將太陽看做是一個由大量氫粒子構成的氣態星體,其內部的核融合反應簡化後主要是四個質子透過聚變生成氦四並釋放能量,當然實際的反應步驟是非常繁瑣的,而且也有電子的參與。

    已知質子的質量m₁=1.6726×10^-27 kg、氦四的質量m₂=6.6458×10^-27 kg、電子的質量m₃=0.9×10^-30 kg,光速c=3*10^8m/s,科學觀測表明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約為r=1.5×10^11 m,且地球上與太陽光垂直的一平方米的面積上每秒接收到的輻射能量大約為1.35×10^3 J,而現代恆星模型認為,當太陽耗盡十分之一的質量後將進入紅巨星階段,由於每次核聚變消耗四個質子,因此我們可以估算出以氫核聚變為主的紅巨星階段的核聚變次數,它等於太陽總質量與四倍質子質量之比再乘以百分之十,而輻射出的能量則等於核聚變總次數乘以單次核聚變釋放的能量,因此太陽在整個主序星階段釋放的總能量E={0.1M(4m₁+2m₃-m₂)c²}/4m₁,而太陽釋放能量的效率為4πr2W,二者之比就代表了太陽需要多長的時間才可以將如此多的能量釋放完,也就代表了以氫粒子聚變為主的主序星階段所持續的時間,計算結果約為一百億年。

    總結

    綜上所述,恆星的壽命和主要其質量有關,通常來說,恆星的質量越大,其核心區的核反應速率越快,恆星的壽命也就越短,反之則恆星的壽命也就越長;除了質量外,恆星的壽命也和恆星內部的物質對流以及金屬丰度有一定的關係。現代科學認為,一些超大質量恆的壽命可能僅有數百萬年,而一些質量非常小的恆星,其壽命可能高達兆億年以上,我們的太陽作用一顆中等質量恆星,目前處於主序星階段,這個階段總共將持續一百億年左右,之後會演化為以氦聚變為主的紅巨星階段。

  • 12 # 薛定諤的科學

    宇宙的燈塔

    恆星作為宇宙的燈塔,一直在持續地發光發熱。就拿地球來說,地球的能量來源幾乎都來自於太陽,而且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對於太陽的輻射的總量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如果用錢作為比方,那麼太陽在單位時間內相當於向太空扔了70萬億塊的人民幣,而被地球撿到的不過3萬塊的人民幣,能被人類所使用差不多也就是3塊左右。 所以,實際上太陽輻射的能量是十分驚人的。但不知道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太陽作為一顆普通的恆星,天天這樣燃燒自己,就沒看它消停過,那它到底有沒有壽命?難道可以一直這麼燒下去?能量又是從哪裡來的?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實際上,恆星的能量,壽命都和它自身的質量有關,或者我們可以說,至少質量直接影響了一個天體是什麼型別,有多長的壽命,有多強的輻射強度。

    恆星的一生

    恆星一直都十分巨大,質量至少都得有太陽的7%~8%左右,要知道太陽的質量就佔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只有達到這麼大的質量,才能使得恆星燃燒。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恆星燃燒的主要原因是引力。當恆星的質量足夠大時,引力就會非常大,這時候內部由於引力的作用,溫度就會急劇升高,就拿太陽來說,核心的溫度可以達到1500萬度。此時,恆星內部是呈現等離子態,意思是說,原子的結構都沒有辦法得以保持,原子核外電子得到了大量能量,最終擺脫了原子核的束縛。因此,恆星的內部像是光子,電子,原子核的粒子粥。 由於恆星幾乎都是由氫元素和氦元素構成的,在量子隧穿效應和弱力相互作用的幫助下,就能夠促發氫原子核聚變發生,而且整個反應的速率不會非常快。

    在核反應前後,會損失大量的質量,這部分質量會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這個過程滿足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其中m就是損失的質量,E就是釋放出來的能量,c是光速3*10^8.。從質能方程中,我們就會知道只要損失一點質量,就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這也是為什麼太陽可以持續燒下去這麼久,並且可以輻射出如此巨大能量的原因。

    核聚變會產生巨大的對外壓力,這個壓力就會和自身的引力形成動態平衡。

    引力和對外壓力的動態平衡保證了核反應的反應強度不會太強也不會太弱。因此,我們就很容易知道,質量越小的恆星,引力越小,這說明核聚變產生對外的壓力越小,核聚變的反應強度也越弱一些。如今我們知道,質量最小的恆星,壽命至少有數兆年,而宇宙的年齡才138億歲,因此,從宇宙誕生直徑,這類恆星還沒有一個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即使是比太陽稍微小的恆星,壽命也可以達到千億歲。

    而我們的太陽壽命大概是100多億年,我們知道,太陽起源於46億年前,因此太陽還有50多億年的壽命,在那之後會變成一個顆紅巨星,最後成為一顆白矮星,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等著慢慢涼透。

    宇宙中還存在著許多大傢伙,質量是太陽的幾倍。由於它們的質量巨大,因此核反應的速率也特別快,因此,這類恆星的壽命相對就比較短,少的可能只有幾百萬年的壽命。雖然這些恆星的壽命很短,但是它們一生都在劇烈的燃燒自己,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在死之前,還會發生超新星爆炸,這個亮度可以達到一個星系的亮度,可以說,這類恆星的一生是十分璀璨的。

    在這之後,這些恆星有的會成為中子星,也有一些會成為黑洞。而到底是成為中子星還是黑洞,實際上也是取決於恆星的質量大小。

    因此,恆星的壽命和它自身的質量有關,一般來說,恆星的質量越大,壽命就會越短。壽命長的可以達到數兆年,而短的僅僅只有幾百萬年。而不同的質量,也直接決定了恆星的演化過程。因此,實際上在宇宙中,流傳著“質量為王”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大致癌水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