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熱血影視剪輯
-
2 # 峰哥狂噴謬論
這個故事的主題是抗日,最開始的時間點是西安事變,之後就是國共合作,從50集的篇幅來看後面肯定有主角投共的橋段,這個是老套路,自不必說,我為什麼要推薦這部劇,最大的一點就是用創新的視角來看抗日戰爭的殘酷性。
1、各自為主的軍隊
之前很多的抗日戰爭都在一直拉呱國軍如何抗日不力,蔣先生如何消極抗日,但是此片卻側面道出了一個真相——蔣某人軍權不實!
東北軍、陝軍後面的川軍、晉軍,還有直屬的中央軍,都是捏不到一塊的疙瘩,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有自己要效忠的“領袖”,比如少帥,比如楊主任,尾大不掉。護國運動、兩次北伐等等實質上都沒有讓地方軍閥真正地劃歸中央直接管轄,而是表面上“臣服”,實質上就和唐末的藩鎮節度使沒有區別。
攘外必先安內,老蔣真的是隻是針對紅色政權嗎,還是打著“安內”的名義,將分散的軍權收回來,中央一盤棋。如果從這一個角度考慮,是不是西安事變的角度就可以變得很微妙,地方政權向老蔣逼宮,不僅僅是為了“抗日”,更大的背後原因是“害怕被削軍權”,從後期來看各軍整編換防,正是這個意思。
2、戰略和戰術
高曉山說的游擊戰16字決,其實是主席為代表的集體智慧,高度濃縮各種經典軍事思想,結合“麻雀戰”、“挑簾戰”、“破襲戰”等等例項,其實也是《孫子兵法》活學活用的代表。
但我們要說回來,游擊戰通常使用在以弱勝強,比較迂迴的某次戰鬥中,而大部分戰鬥,或者說決定戰爭的主要方向的還在於正面戰場,這也是為什麼以衛大河一直看不上高曉山的原因。
通常作為一個政權很少立足於山地,所以佔山為王的一般叫匪,而在平地上建立政權和城邦的是大趨勢大主流,所以在平地上攻城略地的主要還是靠正面戰場。這裡我們要指出的是正面戰場並不意味著硬剛硬,也可以用戰略戰術以弱勝強。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也就是為什麼《亮劍》中的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下下之策。而以少勝多,通常第一招就是離間計,讓敵人內部有隔閡,從目前的情況下來看段德午、三喜和衛大河已經有了分歧,接下來因為藍衣社的各種昏招,會使得整個混編師產生整個方向性變化。
3、軍事主導權
從最開始赤水河一戰,我們就可以看出“縣官不如現管”,衛大河不聽直屬上司的命令而是詢問脾氣相投的“宋師長”,於是阻擊中央軍。那麼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如果蔣先生進駐中央軍把整個陝軍、東北軍打亂再混編抗日呢?紅色政權是不是也在為了自己政權活下來,而加入到“兵諫”委員長的隊伍中?就算沒有日本人的挑唆,還是變成了“自己人打自己人”?而最初的混編,和被日軍打散了之後混編有最後的區別嗎?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國軍和紅色政權對待地方老百姓的不同態度而起到的不同化學反應。作為當時主政權的國軍,主觀認為老百姓支援抗日就應該捐糧捐錢配合軍隊,而紅色政權認為自力更生、“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走群眾路線更能團結老百姓,為統一戰線打好基礎。為什麼會有這樣大意識的區別,因為蔣先生還存在軍政府的思維,他理念是“軍 政 黨”這樣的次序,所以用他軍人的思維模式在管控國家,導致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汪偽政府、軍統與中統派系林立、法幣貶值經濟危機等等問題。而為什麼紅色政權雖然也有成長的陣痛和曲折但是會一直持續下去,最核心的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理念是“黨 政 軍”這樣的次序。高曉山被作為“政治工作”的參謀長來參加國共合作,就是因為政治工作做得好,什麼是政治工作,就是統一思想,把握大方向。
4、徵兵的博弈
這個小標題的出現很多人可能會有困惑,徵兵不都是國家供養嗎,有啥好博弈的?
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翻看歷史會發現這樣的軍隊番號——岳家軍、戚家軍以及木府軍(土司)、湘軍(曾國藩)等等。我們往往會看到軍隊領袖人物的精神感召力遠遠大於他們本身的官方職務所帶來的影響力。岳飛之死有很多的猜測,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功高蓋主勢必被打壓,要麼杯酒釋兵權,要麼莫須有,要麼含恨而死。同樣,戚繼光雖然是抗倭名將,但最後一朝天子一朝臣,失了靠山病死老家。木府遭遇改土歸流,湘軍幾次冷遇又幾次起復,真正的原因在於當權者在徵兵制與募兵制之間的平衡。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關於軍權一直都是個很奧妙的問題,理論上一個國家的軍權都高度集中在統治者一人手中,但事實上統治者不可能動不動就御駕親征,所以勢必軍權讓渡,而讓渡的尺度就極其微妙。以清朝為例,吳三桂西選, 年羹堯年選, 隆科多佟選最後跨越簡單的募兵向國家人才選拔制度伸手時威脅到皇權於是都被絞殺了。
徵兵和募兵的最大區別在高曉山和衛大河在對老百姓要不要參加抗日戰鬥中體現出來。衛大河認為戰爭讓老百姓走開,讓職業軍人參加,沒有受過訓練的老百姓容易添亂;高曉山則認為全民皆兵,將老百姓先訓練成民兵然後向軍隊輸送新鮮血液成為正規軍。發展到當今社會,也就是義務兵和僱傭兵兩種不同發展流派。在派系混戰時期,軍閥不僅手握當地的行政權(包括稅收),同時也掌握了當地的“徵兵權”(抓壯丁),而對中央政府來說這些軍隊遙不可控,不過是軍閥們的個人武裝,也就是募兵,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中央與地方的軍權之爭。
5、為什麼要建根據地
首先吐槽一下劇情的拖沓,我已經看到19集了,還在那裡繞呀繞,多餘的劇情太多,本人不愛看感情劇,本人要看燒腦的抗日劇;幾個人加起來都100多歲了,你儂我儂的,又不是偶像劇,又不是鄉土劇,能不能來點乾貨?
徵兵與幕兵之爭衍生出根據地之爭,核心是國軍和紅色政權對陣地戰還是游擊戰的不同理解,開篇我們就強調了佔山為匪和平地建邦的區別,所以衛高二人的軍事戰略產生了分歧是必然的。
從這幾天幾集來看,高曉山以軍民互助來體現根據地的好處,這個設定有點bug你才來幾天,就當一家人了?從劇情來看也就半個月的時間,太誇張。真實的情況,還是先派一個特派員,到村裡做“教書先生”給大家搞文化課,然後動員青壯年勞力農閒時間組成團練地方武裝,就如賽翼德這類的被收編,之後壯大鄉兵幾個村連成一片。一個涼水村只是一個據點,不能稱為根據地,陝北根據地是多麼大的一塊,全盛時期轄區設有赤源、秀延、延川、延水、綏德、清澗、佳縣、吳堡、神木等九個蘇維埃縣治。
既然高曉山建的是微縮版的根據地,那麼根據地到底是個啥?說白了,就是以農村為基礎的軍事指揮中心地。於是我們回望歷史,這不就是屯田制嗎?政權利用軍隊或農民墾種土地,徵取收成做為軍餉的制度,也就是說建設根據地就是以農村為補給的大後方建設。戰時全民皆兵,閒時全員為農,既解決了兵源問題(打破徵兵與幕兵的困局),又解決軍需補給問題。同時最最重要的解決了一個思想問題,打仗為了誰!和職業軍人不同,以民為兵(衛大河)最怕的就是小農思想,保命逃跑為先,不聽命令,但是根據地的建設就是把他們綁在同一駕馬車上,保護根據地就是保護自家一畝三分,他們不得不為自己戰鬥。
兩個主角的名字——衛大河、高曉山,好一個河山,好一對大小。
又PS:我的大學時代,毛概、鄧論、馬哲三大通識課程裡只有毛概飛越及格線,其他都是90多分,那時候毛概怎麼背也背不出來,在三九大雪地裡我裹著被子都背不出。可是等我後來看了一些老的軍事電影之後,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後面甚至給本科生講毛概,他們都覺得我講得課超級有意思,場場爆滿。我想這可能就是書本高度凝練沒有很好地把毛概的精華用淺顯地方式傳遞給大家吧,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更好地為大家解讀。
-
3 # 清風愛影視
看完《河山》覺得這是一部真實毫不做作的抗戰劇,擺脫了近年來抗戰神劇橫行的風氣,非常值得一看,推薦大家觀看。
同時,這部劇的劇情也很還原,很有代入感。《河山》的故事發生之地在陝西,劇中便很好的還原了陝西的風土人情。
首先劇中的人物大都操著一口陝西話,相互之間的稱呼也都符合陝西的習慣,這對於觀眾的觀感來講,無疑是很友好的,通過幾句對話,就能讓觀眾很快的帶入到當時陝西的整體氛圍之中。
另一點,辛柏青和秦海璐兩人在吃飯時,辛柏青就做了“正宗祖傳的臊子面”,美食一出,真真就無可阻擋了。總之,這不是一部抗戰神劇,它有著厚重的歷史感,推薦大家觀看。
-
4 # 閒不住的老者
不知歷史上是否有過這樣一支遊擊縱隊?
如果有,真實的領導人是誰?成立後經歷了什麼重大事件或戰役?後來的結局如何?
-
5 # 寒松178888766
劇中有關川軍的描述離譜了,:有違史實。
在抗日戰爭中,無論是娘子關,還是臺兒莊,川軍打的很勇敢,很慘烈。
中條山抗戰時,李家鈺的47軍歸屬第四集團軍,這支部隊和38軍,96軍配合協作的很好。
-
6 # 守候者22
雖然不算神劇,但是把川軍醜化了,把國民黨軍醜化了(除了陝軍),又把陝軍神話了,脫離了事實,純粹是娛樂,不必當真。
-
7 # 1328505第十二人
此劇有"爭論",實屬正常!因為每個人觀點"口味"不一樣。你說該劇好,那就好。你說該劇差,那就差。這又有什麼。
-
8 # 海吉文雅
《河山》,是秦海璐的時裝秀!每一次出場,必換一套衣服!她是該劇的藝術總監,必須先把自己整的光鮮亮麗!那有一點抗日戰爭時期艱難困苦的樣子?必須差評!
-
9 # 先啟歷史
八路軍是本片的另一主角
先說說誰是主角。人們認為是衛大河以及他的陝軍將士們,但觀眾會發現,八路軍的影子一直滲透在這部戲的各個地方。本片片名“山河”,其實暗喻著代表陝軍的衛大河和代表八路軍的高曉山。衛大河的在各種際遇中,總少不了與八路軍的各種互動,包括部隊處於戰鬥劣勢中、思想處於迷茫中、環境處於險惡中,總會因八路軍的出手而改變。雖然衛大河對八路一直處於牴觸情緒,但最終會和八路軍走在一起,至少在思想上會保持統一,這是我對後面劇情的猜測。所以,八路軍應該是本片的另一個主角,只不過這個主角如寫作上的一個技巧:草蛇灰線 伏脈千里。本片也揭示的一個終極的,也是最高的理念:八路軍始終堅持抗戰的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影片符合了歷史的正確觀點。
頑固派是掀起本劇一個又一個高潮的主配角全片貫穿的鬥爭主要是衛大河和GMD頑固派之間的鬥爭,當然其中也穿插了我D與頑固派之間的鬥爭。正因為有著一浪高過一浪的頑固派施展的各種圈套和伎倆,才使本片跌宕起伏,扣人心絃。這裡的戲份很多,編導樂意一次次將不同的“包袱”向觀眾展開。這也是本片能洋洋灑灑數十集讓大家追看的主賣點。
川軍、晉綏軍、日軍是本片中的綠草近年來,凡涉及地方軍為主角的抗日影片,自然會是揚此貶彼。例如,以川軍為主角的片子,自然會貶低中央軍、其它軍包括日軍,除了八路軍以外。本片中出現的抗戰“網紅”——川軍的形象不怎麼的,其實不管歷史上川軍到底怎麼的,但在以陝軍為主角的片子裡,自然只能為陝軍的形象而服務。
高階將領在本片中猶抱琵琶半遮面從西安事變開始,少帥、楊主任、委員長沒有出現。我看到出現的最高將領貌似第二戰區的前總指揮,劇情實在繞不開,衛立煌成了“魏指揮”,代表八路軍的高曉山的上級領導,僅僅在某集出現過一次,疑似劉師長,無字幕而且幾句話帶過。由於沒有更高將領的出現,本片的各種轉戰顯得很隨意,從整個片子的戰役轉場顯得很跳戲。
個別戲骨的表演成為本劇的小規模亮點迄今十數集為止,衛大河父親的扮演者李雪健的表演最動人,戲份不多,但老戲骨的表演真的讓人垂淚。如果不考慮整部劇的思想性以外,我認為看看老戲骨們的個人藝術表演,還是可以的。
-
10 # 慕客64973521
我想問一點,在當時戰爭年代,女主角不穿軍裝,而主要是時裝,這可能嗎,二,為了醜化保密局的官員,出鏡時西服革領,油光滿面,這太脫離時實了吧,一部忽悠劇,
-
11 # 扁舟子179
幾個疵點
1、秦海璐的表演是若即若離地不入戲,混飯的節奏。
2、一些嗨皮的情節,露骨地表現了“大話”風格。縱隊司令的小丑化,李雪健的陰聲怪調,大河腳踢參謀長,參謀長歪咧嘴都是硬傷。
3、有《亮劍》的模仿嫌疑。
雖然,也是矬子裡的大個!
-
12 # 愛旅遊的陸老師
就覺得又是女主角又是藝術總監的秦海璐,要演技沒演技,要內容沒內容,整天一張苦瓜臉,服裝倒是換了不少套。真的是有她沒她都一樣,當了這麼多天的地下黨,好像沒給共產黨做過什麼(除了可能放了一把火幫助陝軍中共產黨跑以外)。怎麼老感覺是硬加進去的戲?
-
13 # 使用者8657059770893
場面大,老戲骨多,演的認真。但仍是一部抗戰神劇。從劇情上拔高陝軍,突出八路軍,把東北軍,川軍,晉軍,中央軍描述的是一群烏合之眾,與歷史不符。從服裝上,秦海璐的時裝秀是一大敗筆,中統個個油頭粉面,農村姑娘細皮嫩肉,和三十年代穿戴打扮不相符。和亮劍不在一個層次上。
-
14 # 天山冰川
《河山》這部電視劇我一直在看,感覺總體還是不錯的,主要看點:一是戰鬥場面比較殘酷真實;二是帶有地方方言感覺接地氣;三是地貌場景拍攝不錯。不足之處:一是對中國軍人尤其是將級軍官應該交代清楚要更好些;二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國軍打的也很頑強,但不能過於醜化,否則對歷史不尊重;三是女演員面板白淨衣服鮮豔,極不符合戰爭中艱苦的環境狀況;四是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史上極其殘酷、讓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苦難歷程和全國人民共同抗敵的輝煌歷史,對於這類影片將是教育後人、不忘國恥、緬懷革命先烈的壯烈史篇,必須尊重歷史嚴格審查才是。
-
15 # 東奔西走0085
就不明白團長做事靠譜,腦子太差,據他自己說在八路那做俘虜半年,可為什麼一點認識都沒有。像這樣糊塗的人怎能做出拒中央軍,救旅長的事?
-
16 # 挲鎏
作為一部抗日神劇,導演不應該貶低川軍,即使是配角,也要把川軍的軍魂寫出來,而不是讓人取笑的配角,前面我也說過,川軍對抗戰做出的巨大貢獻,無論哪一部抗戰劇都不能忘了在歷史的天空裡川軍對抗戰的貢獻(受排擠,忍聲吞氣,默默奉獻,巨大勝利)
-
17 # 有個屯子叫東河
文革前的戰爭片為什麼好看?寫劇本的是戰爭的親歷者;導演是那個年代的過來人;演員(尤其是八一廠的)都有當兵的經歷;最重要的凡是拍攝戰爭片都實行軍事顧問制,從服裝道具、佈景化妝、戰術動作到煙火效果都由上校以上軍銜的軍事顧問指導和把關。上述條件今天都不存在了,劇本胡編亂造,導演不懂軍事,演員不是娘炮就是美女,難怪一部嚴肅的戰爭題材作品最終被拍成選美片、時裝秀、搞笑的神劇!
-
18 # 手機使用者52180563549阿唐
那時候人的生活水平真高、不像我的小時候三年人為災害吃不到飯餓了要死穿的衣服破爛不堪!電視劇裡群眾都是新衣服那個女的每天都在時裝秀吃德好穿的好為什麼要革命?
-
19 # 青傑子
總之挺好。電視劇是藝術品,不能照搬實際的殘酷,避開殘酷,看看當時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並能達到娛樂的目的也是不錯。我就喜歡看抗日神劇,只要不是太離譜就行。特喜歡看抗日喜劇。寓教於樂,是古訓。
-
20 # 蔡承進
追劇追了十多集,感覺王新軍雖然請了許多老戲骨加入,但是他導和演都不怎麼樣,他老婆演技扛扛的。要和巜亮劍》和巜歷史的天空》相提並論,那是差得不是幾個擋次的問題了。
回覆列表
最近《河山》熱播,戲骨齊聚、製作精良,可以說是值得一看。當然更吸引人的還是它的精神核心,中華民族這中間經歷的每一段血與淚的歷史都值得後人銘記。看這部劇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山河猶在,國泰民安”這是多少人的血和淚換來的!能讓人產生這種思考,就是抗戰劇的意義所在吧!前面提到這部劇戲骨齊聚,王新軍、秦海璐、李雪健、張嘉譯、尤勇等老中青三代實力派演員都有參演。不過這部戲不止有戲骨同臺飆戲,它本身的故事內容也很打動人。
《河山》剛剛開播就同時展開多條故事線,與其說是抗戰劇,倒更像是諜戰劇一樣燒腦,劇情邏輯非常嚴謹。比如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的軍官是什麼反應?其他部隊的兵是什麼反應?城裡的百姓又是什麼反應?能把前線與後方人們的各色生活與內心世界展現出來的時候,這部劇就已經贏了。
再者就是人物塑造的也很生動。男主角衛大河這個人物設定的極妙,第一集他重回軍營之後被懷疑被處罰,但是他心裡的秤明鏡著呢,他知道誰的話該聽誰的話不該聽,所以他違背軍令誓死堅守赤水河。
不過奉命來支援衛大河的東北軍卻探討是否要投靠中央軍的事,這不由得讓觀眾提了一口氣。
萬幸東北軍最後過來支援了。這個時候觀眾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他們選擇過來支援。
這個時候女主角的角色魅力就凸顯出來了。姜雅真勸自己的父親不要猶豫,這裡面有個細節很有意思,說到民族大義的時候他爹雖然動容但是並沒有被說動,直到姜雅真說“現在雙方對峙,就是為了想讓委員長停止內戰,聯合共產黨共同抗日,只要委員長同意了,東北軍就可以跟隨張學良一起回東北了”。不過即便有了東北軍的支援,他們對抗中央軍依然很吃力。這個時候共產黨帶著老百姓敲鑼放鞭炮先是嚇退了部分中央軍,然後與陝軍順利和東北軍匯合,共同守住了赤水河
短短几個場景,三軍不同的狀態不同的情景全面展現,最終達成了同樣的使命。這個堅守赤水河的情節就順利融入到了一起,劇情的節奏和內容把控的都十分好,導演兼主演的王新軍說前後劇本打磨了五年,真的是看出了導演編劇的用心,這也是抗戰題材的一種進步。
《河山》向觀眾詮釋歷史故事背後的精神核心,這才是優秀的影視作品。這部劇值得認真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