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9月21日,黃太吉老闆赫暢發文,承認確實關閉一半外賣工廠店。“我們沒有必要耗在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裡”。
6
回覆列表
  • 1 # 好吃嘴聯盟

    事實證明,資本故事講得再好,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在產品的競爭力上。而一旦後者跟不上,對於企業來說,即便再如何“網紅”,依舊不能挽回頹勢。

  • 2 # 瀋陽天生吃貨

    導言:

    黃太吉曾經被稱為網際網路餐飲鼻祖,從賣煎餅果子起家的黃太吉,四年時間多次融資,估值高達12億,可以說是那一批網際網路餐飲玩家中的傳奇。

    其實開始之初,黃太吉是賣煎餅果子的,2015年6月,當黃太吉正式宣佈“航母式外賣服務平臺”問世,曾經代表著“煎餅果子”品類、被稱為網際網路餐飲鼻祖的黃太吉走下神壇,“黃太吉外賣”登上舞臺。這就像雷軍曾經說過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個只賣手機的廠商一個道理,一開始是單品單兵突破,知名度曝光率使用者規模形成後,快速的迭代轉型,變成了行業平臺,這也算是網際網路企業經常玩的“套路”。

    一開始黃太吉定位自己為網際網路公司,但無論是早期賣煎餅還是今天做外賣,落腳點都是餐飲。所以折騰來折騰去還算是沒有跨界!而近日有媒體爆料,黃太吉合作商戶"出走"工廠店大量關閉。

    幾經轉型的黃太吉最近因黃太吉外賣平臺上的商戶大量更替再度受到關注。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以“工廠店”模式為賣點的黃太吉外賣,目前並未被C端消費者以及B端合作商戶買賬,黃太吉在C端沒有吸引到足夠的流量導致轉嫁給B端合作商戶的成本過高,是導致商戶“暫停”與黃太吉合作的主要原因。

    商家“暫停”與黃太吉合作

    日前有訊息稱,今年4月與黃太吉簽約合作的8家品牌餐企已經有半數從黃太吉外賣平臺下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儘管目前在黃太吉外賣App的“品牌傳奇”中顯示有700Kcal、局氣、黃記煌等12個品牌,但是在黃太吉外賣的產品頁面,提供產品的品牌僅有一起拼、黃太吉、牛燉3個。另有訊息稱,黃太吉曾經建起的10個產能中心(即外賣工廠店)目前已經關閉了5個。北京商報記者也發現,原來在和平里地區可以搜到的黃太吉門店如今確實已經搜尋不到。

    今年4月19日,黃記煌、仔皇煲、一麻一辣、青年餐廳、東方餃子王、局氣、很久以前、有飯等品牌的創始人,就入駐黃太吉外賣平臺與黃太吉創始人赫暢舉行了簽約儀式。此後,在黃太吉以及餓了麼外賣平臺上,一度能看到黃太吉提供的外賣產品,以及出自黃太吉外賣工廠店的合作商戶品牌的外賣產品。但是目前,原來簽約的8個品牌中,青年餐廳、東方餃子王、很久以前、有飯這4個品牌已經沒有出現在黃太吉外賣平臺的品牌館。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已下線商家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該品牌已經“暫停”與黃太吉的業務合作。對於之後雙方是否將繼續合作,該負責人則沒有給出明確回覆。據他透露,儘管目前黃太吉的品牌館中仍留有一些餐飲品牌,但是像仔皇煲、局氣等顯示留下的商家,其實也已經停止了和黃太吉的合作。局氣相關負責人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目前確實已經暫停了與黃太吉的合作。

    合作成本過高致商家“出走”

    據瞭解,導致商家集體出走的主要原因是目前與黃太吉外賣平臺合作的成本過高。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黃太吉要求用黃太吉的配送團隊進行配送,而黃太吉為商家代加工以及配送的成本轉嫁給了商戶本身,每單的抽成比例高達40%-50%,而且商家還要自行對C端消費者進行補貼。

    從黃太吉此前的簽約合作商戶以及目前平臺上留下的商戶看,主要還是新興的網際網路餐飲品牌和餐飲創業專案。為控制運營成本,這類品牌都將外賣作為主要流量入口,因此很多品牌都同時上線多家外賣平臺,而平臺方對於不同的客戶也有不同的抽成、補貼規則。據瞭解,目前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麼三大外賣平臺對於“大客戶”,每單的抽成比例約在15%-30%,另外還會聯合商戶向C端的消費者進行補貼等。相比之下,黃太吉外賣平臺的低流量、高抽成,在多數合作商戶看來並不划算。

    另有一位暫停與黃太吉合作的餐企負責人坦言,黃太吉的代加工模式實際上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半成品都是商家提供的,黃太吉工廠店的作用多半就是復熱的功能,成品的產品品質與商家自加工的相比仍存在差距。而工廠店以及自配送的模式也過重,在訂單量上不去的情況下,黃太吉只能透過收縮門店的方式止損。”

    有業內人士分析,黃太吉轉型做外賣平臺,主要是為了集結多個關注度較高且外賣業務佔比較高的餐飲品牌,以吸引資本方的注意,為黃太吉的發展爭取更多的融資和時間。但在三大外賣平臺盤踞的外賣市場,小規模平臺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入局過晚的黃太吉很難在規模及流量等方面形成優勢。即便餓了麼投資了黃太吉,同為外賣平臺競爭依然存在,就目前來看,二者之間並沒有進行更加深度的合作。

    屢戰屢敗獲“網紅”待遇

    黃太吉之所以能在網際網路餐飲領域受到“網紅”的待遇,與黃太吉的幾次高調轉型不無關係。

    2012年,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開出了第一家煎餅果子門店,當時赫暢利用其豐富的營銷經驗,迅速讓黃太吉煎餅果子成為火爆單品。1.0時代的黃太吉欲做中國的麥當勞,研發產品、擴張門店、運營社群,致力於成本結構改造,希望打造成為以煎餅果子為核心的中式時尚快餐連鎖品牌。然而黃太吉煎餅經歷了短暫爆紅之後迅速降溫,繁華商業區的高昂租金、門庭冷落的銷售業績,令不少黃太吉煎餅店難逃關門厄運。

    隨後,赫暢又學起了鞋業霸主百麗,透過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矩陣實現區域內密集開店,形成商圈生態。很快,“牛燉先生”燉菜、“大黃瘋”小火鍋、“從來”餃子館、“來得及”外賣,眾多黃太吉旗下的新品牌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黃太吉還投資了“叫個鴨子”、“一碗冒菜的小幸福”等餐飲品牌。不過,受交易頻次低、難以工業化生產等因素影響,這些多數只有一家門店的新品牌成本議價困難,再次迎來關店潮。黃太吉2.0時代再次試錯。

    一段沉寂之後,去年10月,黃太吉高調宣佈獲得2.5億元融資,正式向外賣平臺轉型。而黃太吉外賣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為合作商戶提供外賣產品的代加工服務。彼時,外賣平臺在C端的燒錢大戰已接近尾聲,市場逐漸趨於理性也是讓投資方對黃太吉外賣模式抱有信心的原因之一。但如今不到一年,入駐商戶的“集體出走”似乎宣告了黃太吉外賣三度試錯。

    再轉孵化器勝算幾何

    對如今的黃太吉而言,快速獲得資金是當務之急,否則沒有上家支撐的平臺很難在市場中生存。黃太吉的下一個資本故事又將從何講起?其實已經早有端倪,那就是做餐飲專案孵化器。

    今年6月,由黃太吉創始人赫暢、人人湘創始人劉正、英諾天使基金創始人李竹以及廣告自媒體人餘奕宏聯合創辦的“未來食餐飲產業加速器”公佈了首批營員名單。這個集結網際網路餐飲、資本方等基因的加速器創立的目的,據稱是為了透過總結黃太吉、人人湘等餐飲創業專案的創業經驗,與資本方攜手,孵化目前活躍在不同餐飲品類的優秀創業專案。與此同時,赫暢本人也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九州閉門會”等宣講活動,廣泛尋求合夥人。

    對於黃太吉轉型餐飲孵化器,業內人士普遍並不看好,認為這只是黃太吉再度丟擲的新噱頭。有業內人士坦言,包括真功夫、外婆家等行業龍頭企業,早已在做餐飲孵化器的嘗試。如吳國平自卸任外婆家董事長後,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招弟子扶持創業。真功夫也在去年25週年慶典上宣佈轉型“中式快餐孵化器”,聲稱將依託O2O營銷系統、供應鏈系統、智慧門店營建系統、網際網路金融和真功夫米飯大學五大支柱,推動餐飲業叢集式發展。相比之下,黃太吉自己都屢屢試錯,還要去指導別人創業,未免缺乏說服力。鑑於此次遭合作商戶“出走”的教訓,今後未來食與被孵化品牌之間的利益分配也是需要雙方謹慎考慮的問題。

    雖然黃太吉路戰屢敗,但卻在資本市場收穫了網紅待遇

    1.0時代的黃太吉

    2012年,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開出了第一家煎餅果子門店,當時赫暢利用其豐富的營銷經驗,迅速讓黃太吉煎餅果子成為火爆單品。1.0時代的黃太吉立志做中國的麥當勞,研發產品、擴張門店、運營社群,致力於成本結構改造,希望打造成為以煎餅果子為核心的中式時尚快餐連鎖品牌。然而黃太吉煎餅經歷了短暫爆紅之後迅速降溫,繁華商業區的高昂租金、門庭冷落的銷售業績,令不少黃太吉煎餅店難逃關門厄運。

    2.0時代的黃太吉

    想透過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矩陣實現區域內密集開店,形成餐飲的商圈生態鏈,如“牛燉先生”燉菜、“大黃瘋”小火鍋、“從來”餃子館、“來得及”外賣,眾多品牌接踵而至。但由於消費頻次過低,難以量產等因素導致再次的關店潮。

    3.0時代的黃太吉

    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去年10月,黃太吉高調宣佈獲得2.5億元融資,轉型做外賣。最大的特色就是為合作商戶提供外賣產品的代加工服務。彼時,外賣平臺在C端的燒錢大戰已接近尾聲,市場趨於理性也是讓投資方看到了信心。但如今不到一年,入駐商戶的“集體出走”似乎宣告了黃太吉外賣三度試錯。

    三次試錯,而且每次成本都那麼高,對於黃太吉而言,下一個故事應該如何講起呢?

    餐飲專案孵化器,今年6月,由黃太吉創始人赫暢、人人湘創始人劉正、英諾天使基金創始人李竹以及廣告自媒體人餘奕宏聯合創辦的“未來食餐飲產業加速器”公佈了首批營員名單。這個集結網際網路餐飲、資本方等基因的加速器創立的目的,據稱是為了透過總結黃太吉、人人湘等餐飲創業專案的創業經驗,與資本方攜手,孵化目前活躍在不同餐飲品類的優秀創業專案。與此同時,赫暢本人也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九州閉門會”等宣講活動,廣泛尋求合夥人。

    餐飲行業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行業,網際網路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想要快速的加上去,然後進行徹底的化學反映,對行業進行不同程度的創新確實需要時間,更需要試錯成本,所以無論黃太吉接下來的故事如何開場,我們都應該懷著對敢為天下先的敬意看待它。

    屢敗屢戰、數度轉型的黃太吉,商業模式最後歸向哪裡?

    餐飲行業商業模式的大爆發,是從網際網路時代開始的。

    傳統的堂食點餐、電話預訂、打包外帶、電話外送,漸漸被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流量極大豐富:2010年的團購,2012年的外賣O2O,以及穿插其中的網路預售、半成品淨菜定製……在此期間,傳統模式也在藉助網際網路豐富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例子很有趣,這就是黃太吉。

    黃太吉從2012年誕生起就被看作是網際網路餐飲先行品牌,但如果從商業模式核心來看,其包含的網際網路基因卻十分有限。經歷兩次轉型,終於在商業模式上根本性轉折,但面臨的局面卻異常尷尬。

    品類狂歡過後,產品模式是跳不過的坎

    最開始,黃太吉利用與傳統餐飲截然不同的事件營銷、名人營銷,吸引人們到店消費,商業模式比較簡單,說白了就是賣煎餅。

    網際網路在此時的作用,表現在導流。創始人透過親自在微博發起活動、互動,在線上聚集粉絲,線上下門店消費粉絲,網際網路只是營銷渠道,在前段供應鏈和終端點餐和支付上,黃太吉仍都是傳統模式,中間製作環節也仍是靠人工手攤煎餅的方法制作食物。

    也就是說,依然是在傳統餐飲商業模式下,以網際網路改變營銷方式,黃太吉比傳統餐企思路廣、動作大、配合巧,成就了最初的品牌影響力。

    但商業模式本質沒有改變,還是得主要靠產品生存。

    不過,煎餅果子這一品類在餐飲消費現實下處境並不佳:即便是煎餅果子較為流行的北方市場,也普遍作為早餐或宵夜。

    “高富帥煎餅”的狂歡期、新鮮期過後,即使黃太吉把店鋪消費時間延長到午夜,花力氣培育市場,將煎餅作為午餐、晚餐的消費者依然不足以帶動整個餐廳的流量。

    既不能成為普遍的正餐,作為副食又無法被高頻次消費,這種品類侷限直接導致黃太吉門店存在大量閒置產能,對於餐飲業,這無疑是致命的。

    多品牌矩陣,新名詞背後是更典型的傳統模式悲劇

    既然煎餅果子一個品牌走不通,那就多品牌,按照這個思路,黃太吉迅速調整方向,在CBD商圈密集開設新品牌連鎖店。

    以黃太吉為領導,從來餃子館、大黃瘋小火鍋、牛燉先生、叫個鴨子、幸福小冒菜等品牌,希望形成協同效應,意圖佔領白領午餐消費場景。

    此時,黃太吉的商業模式從單一品牌變為多品牌,並且門店與外賣同時推進,側重發力外賣業務。商業模式本質仍舊傳統,但多個個性店面的規模化效應、壟斷目標客戶就餐餐品選擇的野心,著實可以讓外界震驚。

    不過,黃太吉應該是急於在市場上有所表現,求勝心切,進而恰恰選擇直面傳統餐企最忌憚的“老虎”:高租金,高固定成本。

    在建外SOHO這樣的CBD核心辦公區,可選的正餐、快餐品牌有2000多個,和中檔商場一層十餘個的鞋類品牌數量,不是一個級別,個位數的黃太吉系品牌,根本無法佔領這個龐大的用餐場景叢集。

    而當初靠創始人個人之力經營的微博營銷,也很難在同一時間顧及到六七個品牌,即使有他人協助,關注度也不再會像單店那樣聚焦。

    半路出家的團隊缺乏成熟的多品牌管理體系,運營資源被多品牌分散後,原先的營銷優勢也未能充分發揮,消費者對其他品牌的認知遠不如煎餅果子。

    另一頭,快速的直營躍進,資金回籠速度緩慢,根本跟不上開店的步伐。一旦入不敷出,多品牌模式就難以持續運轉。很快,一些品牌開始關閉。

    事實上,多品牌門店獨立運營的模式,不但不能解決黃太吉閒置產能的問題,反而將這個問題放大。

    從做外賣到幫人做外賣,商業模式逆轉卻掩不住尷尬

    多品牌運營道路愈發險惡,黃太吉開始思考如何止損,最終決定壯士斷腕,重新塑造商業模式。

    這次轉型才可以說是全新的玩法。黃太吉外賣平臺上不僅存在自營品牌,還讓第三方餐飲品牌入駐黃太吉外賣平臺,向其提供半成品或準成品。

    除了提供流量入口和管理服務外,黃太吉的“工廠店”還負責這些品牌外賣產品的製作或者復熱,然後集中進行配送。

    也就是說,一個平臺,自己做外賣的同時,也幫助別人做外賣,來最佳化產業鏈,集中資源、降低成本。工廠店位置深入CBD,只做最後方圓3平方公里配送,提升效率。

    新的商業模式中,外賣成為核心業務,門店成為品牌文化體驗中心,激勵外賣配送員搶單來降低成本。

    同時,黃太吉的目標消費群體由原先的C端消費者轉化為B端第三方餐飲品牌。營收方式類似其他外賣平臺,向合作品牌收取佔交易額一定比例的平臺費用和外賣物流配送費,此外也可以收取入駐品牌外賣產品生產費用。

    與其他外賣平臺相比,黃太吉外賣平臺核心差異在於能夠為第三方品牌提供外賣產品生產服務,這也是其核心競爭力。

    但無論前端的模式多新鮮,中端的平臺業務還是挑動了三大外賣平臺敏感的神經。儘管創始人在多個場合強調和現有外賣平臺如何不同,美團外賣、餓了麼和百度外賣都把它當成了直接競爭對手,況且這個對手還有運營的品牌在自己的平臺上,限制其流量就成為公開的秘密和共同的默契。

    這最終造成了“新生兒”黃太吉外賣的尷尬境地,而品牌入駐意願的消退,則是直接表象。

    2016年4月19日,黃記煌、仔皇煲、一麻一辣、青年餐廳、東方餃子王、局氣、很久以前、有飯等中國餐飲品類冠軍品牌的創始人,就入駐黃太吉外賣平臺與黃太吉創始人赫暢舉行了簽約儀式。

    目前,在這8個簽約的品牌中,青年餐廳、東方餃子王、很久以前、有飯這4個品牌已經沒有出現在黃太吉外賣平臺的品牌館。

    品牌館中,除了留下來的4個簽約品牌仔皇煲、黃記煌、局氣、一麻一辣之外,還有黃太吉、牛燉、幸福小冒菜、700Kcal、咖哩蓋蓋、來趣、靚蝦、厚臉皮共8個品牌。

    原先簽約合作的8個品牌中4個被替換了,佔比達到50%之多。被替換的4個品牌都是垂直品類的知名品牌,而取代他們的多是新創立的餐飲品牌。

    對此赫暢的解釋是:第三方品牌不會一直留在工廠店裡,每次會選擇10到12個,根據市場反應上線一段時間,然後再做調整。

    黃太吉的產能中心共有10個,目前已經關閉了5個。黃太吉的外賣平臺模式能否走通?問題可能比想象的要多。

    第一、平臺流量夠嗎?

    上圖為流出的黃太吉B輪融資BP內容

    黃太吉此前的BP顯示,其單日外賣訂單達到12000單,與其他外賣平臺單日百萬量級訂單相比,黃太吉外賣平臺的流量顯然對第三方品牌沒有多少吸引力。

    曾入駐其平臺的某品牌向筷玩思維透露,之所以選擇退出黃太吉外賣平臺,主要原因就是沒流量,每日訂單量很少。

    黃太吉選擇站隊餓了麼,也是依賴由餓了麼獲取穩定的外部流量。但也意味著黃太吉失去了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的流量支援,而目前餓了麼沒有給黃太吉明顯的流量傾斜。沒有足夠的流量,也就沒有足夠的訂單,自然會大大削弱第三方品牌的合作意願。

    第二、物流配送撐得住嗎?

    曾經黃太吉自營物流配送團隊超過400人,但是物流配送運營成本高昂,物流管理需要高度系統、高度精密的運營體系,黃太吉的管理運營體系又不夠成熟,不得不逐漸縮減自營物流團隊的規模。

    站隊餓了麼之後,多數配送交由餓了麼物流負責,黃太吉自營物流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

    第三、外賣毛利能夠做到70%?

    作為一個新平臺,黃太吉宣稱外賣毛利可以做到70%,來吸引第三方入駐。但在餐飲行業有過運營經驗的人都瞭解,目前外賣毛利想要做到70%幾乎不現實,尤其是中餐外賣,能夠做到50%已經算不錯。

    按中式快餐客單價20元計算,假如要想毛利達到70%,意味著成本必須壓縮到6元,外賣餐盒成本1.5元,食材成本剩下4.5元。4.5元成本的土豆燒牛肉能吃嗎?

    毛利率決定純利率,但實體餐飲做外賣業務,是靠週轉率賺錢。

    餐飲行業平均資金週轉率是3,純利率5%的話收益率是15%。外賣週轉率高,純利率1%,但是週轉率為20,收益率仍能達到20%。

    因此外賣毛利率一般低於堂食,主要依靠提高週轉率來提升總體利潤。高毛利率的外賣在行業內基本不存在,而70%之高,難以擺脫畫餅之嫌。

    第四、真的可以幫第三方品牌降低90%中間成本?

    這又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黃太吉表示第三方品牌採用其工廠店進行外賣產品生產,可以降低90%的中間成本。

    即便是完全利用工廠店的閒置產能提供生產,黃太吉難道打算完全免費為第三方提供生產服務?

    況且目前平臺上的品牌仍以正餐為主,很難完全利用閒置產能,黃太吉要自付房租和人工成本?對於位於商業中心成本高昂的工廠店,免費提供生產服務並不現實。

    就算第三方品牌不用負擔工廠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還有自身中央廚房對應的成本、平臺成本和物流成本,這些黃太吉是如何幫第三方品牌節省的?降低90%中間成本幾無可能。

    第五、風險可控性多大?

    其他外賣平臺之所以沒有直接涉足外賣產品生產,是因為一旦涉及生產環節,無法避免會變成重資產模式。

    半路出家的黃太吉,本身在餐飲運營管理上就不具備優勢,外賣平臺業務涉及營銷、線上渠道、生產、配送眾多環節,必然增加其經營管理上的風險,尤其是大規模擴張後的經營管理體系。

    赫暢想打造的外賣航母先天就是不足的,其沒有真正理解共享,沒理解生態,也沒理解餐飲供應鏈,更沒理解真正的第三方意義和什麼是孵化。

    就在外賣平臺模式還沒走通的時候,黃太吉又開始搞餐飲生態了。

    赫暢透露,目前黃太吉舉辦的九州閉門會聚集了2萬餐飲創業者,800家餐飲服務提供商。在他看來,這些資源在未來還能延伸更多商業模式。

    在各種不利因素圍繞之下,自然會有人發問:過於to vc模式的黃太吉是否會再次自我顛覆,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黃太吉的核心商業模式究竟會落在何處? 是否還會成為投資人和餐飲創業者們關注的焦點?

    這些問題在當下其實不再重要,反倒是因為黃太吉發展的典型案例,我們更應該發問,創業公司透過不斷迭代試錯、消耗內力換取高估值是否可以避免?餐飲企業如何真正利用網際網路最佳化經營方式?

    打法再變,江湖還是那個江湖。網際網路餐飲與傳統餐飲之間,我們仍期待有新的機遇。

    PS:歷時21天、10餘次易稿、7場研討會、對話50餘餐飲人……筷玩思維2016年度旗艦選題《五問黃太吉》面世。

  • 3 # maozuxiwangsui外星人

    其實很多人在做,就是沒搞大。因為地方品牌很多。竇大海是很早的了。如果能做早就做了。首先,是配送成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都在漲。但是餐飲門店價格並不高。所以,利潤一直很低。對於追求高回報的投行就沒吸引力。所以,還是輸給了傳統行業。

  • 4 # 中國天廣航空運輸

    名聲不夠大,我作為一個,百度 雙引號

    我居然不知道有一個,這樣的餐飲

    沒吃過,也沒看過這樣的外賣,南京

  • 5 # 旅行與美食

    謝邀,話說這個系統怎麼知道我吃過黃太吉的,曾經黃太吉火的不要不要的,還特意去北京大望路店吃了一次,當時要的是一個雙蛋大煎餅和一個捲餅,對於一個妹子來說,一個人吃,有點大,吃不完,但是味道也沒吃出什麼特別來,印象最深的是店內的環境還不錯,店面很小。品牌的廣告做的繪聲繪色,想必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食。

  • 6 # 快樂小蜜蜂3

    煎餅談味道,歸根結底:還是煎餅.

    網際網路思維的營銷和戰略發展,單是一個賣煎餅的無法想象和超越的,儘管關閉了一半的外賣工廠,但幾輪融資下來.創始人會從中吸取很多經驗和教訓.

    首先,實實在在做好食物本來的味道,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的創新,這是硬道理.

    其次,把網際網路➕,營銷發揮到極致,才是硬中之硬的硬道理.

    小小挫折是為了將來的強大.

  • 7 # 張鴻飛13

    本人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外賣,現在各個外賣平臺補貼已經基本結束,已經進入盈利階段,但是提點很高,大概百分之十八個點左右。但是還不包括宣傳,買排名什麼的。

    大家都知道餐飲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利潤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去掉提點大概剩三十個點(補充說一點,現在商家價格都拼了命的壓價格,都在打價格戰),三十個點的話對於家庭作坊試的外賣店,比打工好一點,但是對於品牌來說開支還要大一些,所以說外賣現在不好做,比實體店要難做的多。

  • 8 # 美食理想

    毫無疑問,黃太吉在中國2015年曾締造了餐飲界的神話,也成為了餐飲業紛紛研究和學習的物件,但黃太吉一直宣稱並且堅認:自己是網際網路公司,彷彿餐飲很低端,很難獲得金融資本的青睞。但餐飲畢竟是給客人提供飲食產品的企業,其最核心的屬性商品、產品,既具備商品屬性,又要具備食用屬性,對於消費者來講好吃的產品是最基本的需求。正如眾多網紅餐廳生命週期極短一樣,如果沒有好的產品,再好的營銷也無法抵消產品的硬傷。

    黃太吉的產品誕生之時是有創新的,其創始人很有眼光,其瞄準了快餐、大眾餐飲的市場,選擇的品種時老百姓最常見最喜歡的煎餅,來進行二次開發和創造,中國的煎餅加上西式的調料、輔料,葷素搭配,主副搭配,土洋結合,其產品混搭成了餐飲界最時尚的“餅”,並旗幟鮮明地與肯德基、麥當勞叫板。

    黃太吉的第二步戰略就是整合外賣平臺,主攻外賣市場,為幾家餐廳代工,並在網路平臺中進行銷售。其模式不可謂不正確,恰巧2015-2016是中國外賣市場井噴的時代,黃太吉的時機也應該是合適的,所謂天時、地利,所缺的應 該是人和。

    伴隨黃天吉的一波市場,全國各地出現了各類煎餅品牌,在黃太吉未進駐的成都,就出現了煎餅道品牌,從2012年開始,創始人研究煎餅,開創了該品牌,並不斷研究如何完善產品供應鏈、如何提高產品品質,如果提升顧客體驗,自黃太吉爆紅開始,煎餅道在成都也迅速走紅,也曾創造過單店日銷售額過3萬的業績,要注意其賣的也是煎餅啊。煎餅道迅速成為美食之都成都的知名餐飲品牌,也創造了年銷售額圖片3000萬的業績。

    煎餅道在成都的成功進一步驗證了,要想讓顧客認可和接受,產品品質最重要,各餐飲品牌、網紅餐飲店應牢記這個餐飲業最重要的規則。

  • 9 # K星餐飲評論

    科技創新引領效率提升才是顛覆或者改變行業的法寶,運營效率提升也可以提升效率,但是不具有決定性優勢,且極度依賴規模效應構築壁壘。非常反感透過某種體驗騙來第一批使用者,商業模式卻無以為繼,然後各種騙騙騙。國內這波新經濟的垃圾企業都是這麼幹的,嚴重浪費社會資源,透支大眾對新經濟的信任,渾水摸魚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再過20年,這群偽創業真投機者一定會在經濟學教科書上留下濃濃的一筆,到那一天就算騙再多的錢都會追悔莫及。當然黃太吉不在此列,因為他還未上市。

  • 10 # 鉑瀾咖啡學院

    不明白這麼陳舊的資訊怎麼還能被翻出來。他們家目前在做基於內容的app,早已轉移戰場,所以如上各位介紹的種種都是過去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前一天非常喜歡的人,第二天醒來會覺得“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