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路閒人路過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歷史是沒有如果的,這個如果成立你也說不準有沒有其他如果,歷史本身就是千萬個陰差陽錯組成。另外曹操為什麼託孤?曹操死時曹丕已經是個成熟的人物,而且在歷史中曹丕也是個不簡單的人,那怕再下一輩的曹睿正史中也是一點不昏庸,司馬懿在他們手下也是貼貼服服,問題就是以上兩個接班人都命短,司馬懿終於熬到曹家出個平庸又年幼的接班人,老曹家勢力寄託在平庸的曹爽身上,這個和曹操託孤給誰基本上毫無關係。

  • 2 # 中年人牧

    會成功,賈詡有不輸郭嘉的智商,他能看破但不會說破因為他怕禍及自身。郭嘉能看破,但做為對抗蜀國的中堅力量司馬大權在握。況且做為曹丕最信任的大臣。郭嘉無論在名望與權力或君王的信任程度上都不足以對抗司馬。本來荀彧本能鎮的住司馬。無奈被曹操給幹掉了。

  • 3 # 方士的知識樂園

    首先,郭嘉就算活著,他也沒資格做託孤大臣。

    第二,曹丕是成年人獨擋一面,給他設定託孤大臣那不是這個人死就是這個人殺曹丕。

    司馬懿篡權是曹家第四代。別說曹丕,就是曹睿不死,司馬懿都沒什麼可能。或者曹家大將軍曹真不死,司馬懿都沒可能掌控足夠的兵權篡位。

    權臣篡位,必然是因為君上無力,尤其是失兵權。僅此而已。

  • 4 # 清史宴

    很難說,因為郭嘉就是沒早死,也未必有司馬懿長壽。

    曹操對郭嘉說,他準備百年之後,託孤給郭嘉,那時曹操是打算立曹衝為世子的,可惜曹衝早逝。至於後來曹丕即位,就是郭嘉活著,也不可能讓郭嘉做託孤大臣的,因為曹丕已成年,且能力出眾,根本不需要什麼託孤大臣。這一點曹操是很清楚的。

    司馬懿能夠篡權成功,對於有沒有郭嘉,不是問題的關鍵,即使曹睿多活幾年,也輪不到司馬懿猖狂的。關鍵在於曹睿選擇了一個幼兒做皇帝,而且讓曹爽掌握了大權,致使朝廷中樞裡,沒人能夠製得住司馬懿,再加上司馬懿久經宦海,培植了大量的親信和黨羽,使得司馬懿篡權能夠輕而易舉的成功。

  • 5 # 你僅僅在微笑

    再說一句司馬懿篡權並不是曹丕,曹睿無能,相反這父子二人都能壓制司馬懿,只是司馬懿太能活了,一個人熬死了三代人,只要曹睿能活到曹操那麼大歲數司馬家都沒機會,畢竟曹睿死的時候他兒子才6歲。曹氏親族太無能而已

  • 6 # 獨孤29262905

    這個事說不來,郭嘉和司馬懿誰更有才,個人感覺司馬懿更有才,郭嘉是個謀士,司馬懿是個梟雄,兩個人級別還是有差距的。

    郭嘉是曹操的寵臣,換到曹丕這個事不一定,謀士這個事,主公信你那就是言聽計從,主公不信啥都不是。

    所以,這個真不能斷定。

  • 7 # 蝸牛3985227

    無論是誰活著,活多長時間,結果都是一樣的,東漢末年的亂世,並沒有解決掉士族大家尾大不掉的問題,只要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存在,社會階級固定化,底層沒有向上層流動的空間和機會。那麼,遲早會有大家族架空帝王,具體可以參考日本天皇被關白壓制,關白後來被徵夷將軍壓制。

  • 8 # 第十三月111547236

    曹家的基業被篡取,不是因為曹魏的君主智慧不夠,而是壽命不夠!曹丕曹睿都鎮得住司馬懿,但都短命,基業交到了一個小孩手裡,而恰巧司馬懿又這麼能活,曹家終究走了大漢的老路,重蹈覆轍。帝位到了小孩手裡,就難以保住,就算沒有司馬懿,也會有其他的勢力蠢蠢欲動,被篡位也是遲早的事。如果曹丕曹睿能長命一點,熬死司馬懿或者能活到曹芳成年,又怎有司馬懿的機會?

  • 9 # 0099966

    我覺的很有這可能!首先我們來看看司馬懿出山的時間! 絕對一個謀臣的空白期!荀彧也死了 賈詡也歲數大了以求自保!如果郭嘉在 司馬懿也沒有機會上這麼高的位置!而且很有可能在郭嘉的建議下,司馬防一家也活不了

    並且也有可能 曹操不會有赤壁之敗 就算敗也不會那麼徹底!

    都說司馬懿早有謀反之心 我覺的人的一生是變化的 早期是對曹操的懼怕和敬畏,中期是對曹丕的感情和人臣,晚期是委託和時事。

  • 10 # supqa95732

    如果郭嘉在,也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了,曹丕曹睿依靠司馬懿主要還是軍事上,郭嘉應該強司馬懿幾條街,所以,如果郭嘉在,司馬懿最終也就是當個文官,離篡權差太多。

  • 11 # 笑傲江湖149553812

    司馬懿篡權,不是一兩個人能決定的。郭嘉更是決定不了。司馬懿篡權的偶然因素就是曹睿死的早,託孤失策。司馬懿篡權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九品中正制,是世族勢力的崛起,曹氏宗族勢力的下降。所以郭嘉影響不大

  • 12 # 不正經的大俠

    說句實話,如果託孤的是像荀彧之類的或許可以。託孤給郭嘉,那是萬萬不靠譜的。從郭嘉的生活作風就可以看出郭嘉無英霸之器,無詭譎狡詐之術,無忠貞守志之節,無門庭大家之貴。說真的,郭嘉與司馬懿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司馬懿滅郭嘉真的是分分鐘的事。

  • 13 # 手機使用者63298708116

    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是那麼簡單的誰死沒死就能解決的!第一他是曹操用人觀弊端一個體現,司馬懿只是一個縮影。所以有些重要的崗位既要看才也要看德。。

    第二個,司馬懿能成功,皇帝對宗室的不信任和打壓,給了司馬懿機會!

    第三,就是司馬懿對兒子的教育比較成功!

    曹操他自己給司馬懿樹立了這樣的一個榜樣,如果這個老闆英明神武那麼我死心踏地為你服務。如果這個老闆比較平庸,那麼對不起了,我單幹!

  • 14 # 明子呀

    首先司馬懿篡權成功不是因為曹氏無能,只能怪曹丕曹睿短命,而司馬懿又太長壽。若曹丕曹睿活的過司馬懿,司馬懿完全沒有機會。曹丕曹睿的統治力是很不錯的。曹芳一個八歲的孩子,怎麼算計的過司馬懿。

    再說郭嘉,郭嘉的智慧謀略在三國絕對是前三的人物,個人認為他排名第一,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郭嘉的事蹟和神話就不在這裡說了,不瞭解的可以科普一下。郭嘉不死,赤壁之戰,必能洞悉連環計苦肉計,蔡瑁張允也不會枉死,曹操就不會慘敗。那80萬大軍對上孱弱的孫劉聯盟,必然勢如破竹。況且江東主降者不少。劉章張魯無能,消滅他們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樣的話,曹操會長壽一些,司馬懿也就沒有發揮的機會,不會掌控軍權。歷史就是另一番場景。

    個人愚見。

  • 15 # 小海在奮鬥

    司馬家篡位不能簡單的來看,更是士族與寒門的較力,很明顯前者勝了,後來的九品中正制更加深了這個矛盾,等五胡亂華起管你什麼士族不士族,殺了個底朝天,到了科舉制才慢慢改變,隋唐時期的門閥與士族是兩個概念

  • 16 # 很白的小白1

    公平公正的說,如果有郭嘉,還能接受託孤活著,正直派謀士團郭嘉荀彧會掌權,中立的賈詡家族會站偏,曹丕即使是長子也不會被立。曹丕陰謀重權,稱魏王追太祖,郭嘉這一派不容他這樣,司馬懿也恰就是此為契機登入高堂,繼而軍政雙修。

    另外郭嘉和賈詡會是赤壁之戰的轉折點

  • 17 # 天才遲一步

    一個壓根沒多大本事的人。因為在官場混久了,人脈多了,見識也上去了。這樣的人設不贏那就奇怪了。他們整天吹牛逼的說他厲害,厲害在那裡了?十八路諸侯有他一個麼?人家劉備早就開始謀劃故事了,他又在哪裡?別的謀士都體現他的價值了,哦,這裡又因為他被針對了?真他媽搞笑,連針對的人都沒辦法擺平還牛逼,牛逼在哪裡?就說諸葛亮,雖然被神話了,但是蜀國上下誰不服他了?不服也找機會讓他服了?難道他們認為郭嘉放誕不羈曹操第一眼就看上了?人家有真本事,讓曹操對他刮目相看。而司馬呢?呵呵呵,被人針對了,我忍,曹操看不上他的計謀,我忍,呵呵噠。沒本事還可以吹的這麼清晰脫俗。簡直了,還有就是那個後來人吹的多厲害多厲害。在三國時期厲害的人多了去了,只能說在一個體質活久了,你能生存的好,機會擺在了他面前了,但凡有一個曹真這種二調子,他都幹不過。命長是他唯一的優點,跟其他知名的謀士至少在謀略政治上差的不是一點兩點。堅定完畢,別給司馬洗白了,黑就是黑。曹操陣營荀彧才是謀主,其他都靠邊站了,何況一個司馬懿 ,求別在把他吹的清新脫俗了。

  • 18 # 奮青203914608

    沒有這種可能,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戰勝負難料。倘若赤壁之戰曹操勝了,司馬懿還會投曹操嗎?不會!要投早投了。再來個假設:曹操戰敗袁紹郭嘉一病不起,錯過赤壁之戰,病好復出了。那麼司馬懿還會投曹操嗎?不會,投了曹操也沒他什麼事。最有可能的是他會投東吳,因為周瑜死了,他可以盡情展現他的才華。有些人一直在說,郭嘉不死,諸葛不出。我想說,這話應該是:郭嘉不死,司馬不出。

  • 19 # 我不是你的蓋世英雄

    首先這是一個假設性問題,歷史是沒有假如的。既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就試著來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人物的先天性條件稍作分析,不喜勿噴。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郭嘉和司馬懿的才能。郭嘉的主要才能在軍事上。史書上稱他“奇策謀略,世之奇才”人稱鬼才郭嘉,可見其謀略非同一般。

    至於他具體的戰績在這裡不多做贅述。我們馬不停蹄來介紹一下下一個主人公,司馬懿。

    司馬懿其性格最大特點就是忍耐,有冢虎之稱,可見其雄才大略。

    軍事上司馬仲達也是一個極其優秀的軍事家,但跟郭嘉對比,明顯鬼才更勝一籌,但司馬懿在政治上明顯要高於郭嘉。

    現在,我來回答一下,如果郭嘉在世,司馬懿能不能篡權,很明顯,如果郭嘉在世,那麼司馬懿是無法進入政治核心的,郭嘉作為輔佐大臣,也絕不會讓司馬懿進入這個曹魏最高政治軍事核心圈。

    退一萬步來說,郭嘉可不是曹爽可以對比的,憑藉郭嘉的鬼才謀劃,也不可能有高平陵的軍事政變。

    但是最終曹魏的政權還是要更替,用易中天老師的話來說,士族地主階級必然要取代貴族地主階級,曹魏的滅亡,從曹丕施行九品中正制開始,就註定了這個結果。曹操的唯才是舉被曹丕推翻之後,就註定了,曹魏政權會被士家大族所替代。

  • 20 # 蕭武

    郭嘉死的早,曹操還沒死,他就死了。就算他能長壽一點,也未必熬得過司馬懿。郭嘉生於公元170年,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郭嘉都死了,司馬懿才應召出仕。

    曹昂死後,曹丕就是曹操的兒子中最年長的。曹丕生於公元187年,曹操死於公元220年,這時候曹丕已經三十三歲,在當時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成年人了,曹操根本不需要託孤。

    曹丕死於公元226年,時年40歲。繼位的是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曹叡生於公元204年,繼位的時候23歲,其實也已經是成年人,只是年齡還不夠大,不夠成熟,政治經驗不夠豐富。所以,曹丕的遺詔是讓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四個人輔政,而不是託孤。

    真正需要託孤的是誰呢?是曹叡。曹叡在位十三年,公元239年死的時候,年僅36歲。更要命的是,曹叡沒有兒子,只有兩個養子,繼位的是大的齊王曹芳。曹芳生於公元232年,繼位的時候才八歲,而且沒有親生的兄弟,是真正的孤兒寡母,所以曹叡才是真正的需要託孤。

    但曹氏從曹丕開始,因為曹操曾經有意讓曹植繼位,曹丕在和曹植爭儲的過程中,差不多可以算是險勝。曹丕繼位之後,曹彰又曾率兵到洛陽,問曹丕先王璽綬何在,有爭立之意。所以,曹丕在繼位之後,對自己的親兄弟宗室一直是嚴加防範的,宗室在封地形同禁錮,不許私交。

    曹操兒子眾多,有些是年齡比較小的,趙王曹幹在曹操死的時候才只有五歲。曹丕有九個兒子,曹叡是最年長的,但真正活下來,並且有後嗣的,就只有曹叡和東海王曹霖。其他的兒子都是早早夭折了。曹霖的兒子高貴鄉公曹髦,在齊王芳被廢黜之後,被迎立為帝,後來要殺司馬昭,反而被司馬昭的手下殺死。

    從後嗣來看,曹操的兒子中,曹丕這一支是比較單弱的,反而是曹彰的兒孫比較多。尤其是曹彰的兒子曹楷,兒子尤其多。曹叡繼位後,給曹丕幾個夭折的兒子立嗣,都是從曹楷的兒子中找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曹丕這一支自然對宗室是比較警惕的。所以,曹叡繼位之後,延續了曹丕的政策,繼續對宗室進行防範和打擊,生怕宗室有什麼不臣之心。

    但千算萬算,最後還是沒有算到,曹叡自己壯年身死,卻沒有兒子,還是隻能立養子齊王芳為嗣。有的資料認為,曹芳也是曹楷的兒子。

    曹叡臨死時,曾有意讓曹丕的弟弟燕王曹宇輔政,已經任命了曹宇為大將軍,受遺詔輔政。但是從曹丕開始,宗室長期被禁錮,在朝廷沒有勢力,曹宇怕自己掌握不了形勢,主動請辭。曹叡的想法也變了,就撤銷了讓曹宇輔政的詔令,改為由外圍宗親曹真的兒子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

    因為宗室力量太弱,曹爽在掌權之初胡亂變更制度,引起曹魏元老舊臣的不滿,正是在元老舊臣們的支援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誅殺曹爽,徹底掌握了曹魏的內外軍政大權。這之後,齊王芳和曹操手裡的漢獻帝就差不多了。

    在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為了立威,就廢黜了齊王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曹髦對司馬氏專權不滿,想殺司馬昭,卻沒有什麼辦法,只能自己率領宮裡的太監之類的人去,半路上就被司馬昭的爪牙殺死了。

    這時候,曹丕的後人就差不多沒什麼人了,只能從曹操的其他兒子裡找,最後找到的就是燕王曹宇的兒子,常道鄉公曹奐。而曹奐沒當幾年皇帝,就禪位給司馬炎了。

    再反過來說,託孤這個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搞好了君臣相得,像諸葛亮和劉禪一樣,成為千古佳話,搞不好就是孫權託孤給諸葛恪,曹叡託孤給司馬懿。要麼是其他大臣突然發動政變,殺死輔政大臣,要麼是輔政大臣架空小皇帝,能夠等到皇帝成年之後再還政給小皇帝而輔政大臣自己又能善終的,實在不多。

    輔政和託孤大臣可能成為權臣,君主們知道不知道呢?當然知道。但這是退而求其次的辦法。漢朝長期用外戚輔政,結果西漢亡於外戚之手,東漢改為外戚輔政,同時擴張內廷的權力,用太監掌握宮廷禁衛軍,最後是外戚和太監相鬥,讓董卓撿了便宜。

    所以到了三國,都對外戚嚴加防範,生怕出現外戚專權的情況,對宗室也各種不放心,反而希望用大臣來輔政。結果三國的託孤大臣下場都不相同。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恪當政才一年,就被孫峻發動政變殺死,而且誅滅三族;司馬懿則是兩個輔政大臣鬥爭勝利之後,徹底專權最終篡位。

    不過,雖然東漢末期太監為禍深重,所以群雄起初都對太監很討厭。但隨著三國各自稱帝,到第二代的時候,就開始普遍用宦官牽制大臣。比如劉禪在後期信任黃皓,曹叡信任張當,孫皓信任岑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皇權的延伸,對大臣的牽制。

    在皇權世襲的制度下,君主壯年而亡,繼位的君主年齡太小,始終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一直沒有找到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宋朝採取的基本上是由母后垂簾聽政的辦法,等孩子大了再還政。明朝則對外戚和女禍防範比較多,始終堅持由大臣輔導。不過,在明朝的制度下,文武分途,外面又有宗室藩邸,所以並沒有出現權臣篡位的事情。清朝沿襲明朝的做法,但最終仍然免不了出現慈禧太后這種由深宮婦人實際掌權四十多年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最終證明是美國病毒傳染全世界,我們可以向美國索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