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錯別沒有字

    就說秦始皇有一盞人魚燭,是用鮫人的油脂製成。

    所以我只能說就算有鮫人,也一定長的醜!不然怎麼會被煉成蠟燭!

  • 2 # 辛鑫美人兒

    我覺得可能是真的。

    山海經上很多奇異的野獸和動物都是應該在現實生活中有過痕跡的。

    君不見動物越來越滅絕,很多動物植物只能出現在書本上了麼?我們只能看到他的化石了,現在沒有痕跡,不代表他沒出現沒存在過。

    記得小時候看唐敖的故事,有鮫人織布的故事,他們和我們不是同族,人類太厲害,剝奪了他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環境,於是滅絕了。但是留下化石,證明他們曾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

  • 3 # fine飯

    是吧 ,會吧.

    我看到網上現在 看到不小心打撈上來的 深海的魚類什麼的我都是 : 咦~~喔哇~~~ 呃啊哇~~~ .

  • 4 # 塵與飛魚

    古代鮫人的傳說一直令人半信半疑,聽說鮫人的聲音非常動聽,能魅惑人心,所以莫名的嚮往。

    記得以前有個朋友,她家住在海邊,經常出海打漁,據說她太爺爺有次出海捕魚,有看到美人魚,太爺爺回村後提起這事,其他村民也有的人說好像也見過。

    後來他們還結伴進入那片海域去找,當然沒有找到,但太爺爺堅信自己沒看走眼。

    朋友住在廈門大嶝島

  • 5 # 南宮外史

    鮫人,是中國古代誌異小說中描述的一種介於人與水生動物之間的半人半動物。

    其記載前後順序大概是這樣的:

    一、西晉張華編撰的《博物志》

    張華,公元232年生-公元300年去世,他是西晉著名學者、詩人。《博物志》是我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

    書中記載:"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二、東晉幹寶編輯的《搜神記》

    幹寶,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後遷居海寧鹽官之靈泉鄉(今屬浙江)。生年不詳,死於公元336年,東晉文學家、史學家。

    《搜神記》卷十二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這條記載與張華華《博物志》的記載幾乎相同,個別字稍有出入,可推斷為幹寶抄襲的張華的文章。

    三、南朝梁國任昉編輯的《述異記》·

    任昉(460年-508年),樂安郡博昌(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南朝文學家、方誌學家、藏書家,"竟陵八友"之一。

    《述異記》記載:"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入水不濡。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

    四、唐朝鄭常撰的《洽聞記》

    鄭常約於公元七七三去世,詩人。

    《洽聞記》記載:“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五、宋代李昉、扈蒙等人奉敕編輯的《太平廣記》

    宋天平興國年間,公元977年,《太平廣記》編成,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六十四水族——太平廣記東海大魚篇載:“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並註明出自《洽聞記》。

    六、宋代李昉等人奉敕編輯的《太平御覽》

    宋天平興國年間,公元977年,李昉在完成《太平廣記》後,隨即有完成了《太平御覽》的編輯工作。

    《太平御覽》卷八〇三引《博物志》(今本無)曰:"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七、結論——極大機率不是真的,而是傳說和故事。

    從這個流傳脈絡中可以發現,張華德記載簡單,很像是記載的傳聞;幹寶抄襲了張華的文章;而《述異記》增加了不少的內容,從名稱到龍綃宮及龍紗的屬性和價格等;而《太平御覽》又蒐集了一個《博物志》今本沒有記載的鮫人報恩故事,顯然是以訛傳訛,在編故事。而且編的與《博物志》記載的還有矛盾之處:《博物志》稱“水居如魚”,而《太平御覽》則能出水多日到人間租房子住,還能到市場上賣絹,應該是長著兩條人的腿,還應該與人能講話交流。這顯然是故事的演繹,而非事實。

    至於《太平廣記》記載的海人魚,則是不能出水的,更不能織絹,與張華的鮫人不是同一個事物,應該是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魚的物種。但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又與西方的美人魚相彷彿,但不能言語。西方的美人魚只是童話或神話,現實中及考古並沒有發現。而且現今有所謂的美人魚照片,其面目也是齒牙猙獰,絕非美女形象,也說明美人魚並不存在。

    至於鮫人,極大機率也是不存在的。

  • 6 # 模擬星遊戲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曾寫過一篇名叫《海的女兒》的著名童話,其中的主人公小美人魚因大膽追求愛情而受到世人的讚美。在更古老的希臘神話中,也有著一種名為“塞壬”的海妖,她們人面魚身,常常在大海上唱歌來迷惑過往船隻上的人們,使他們撞上礁石,從而成為塞壬們腹中的美餐。其實,不只是西方,我國傳說中也有著類似的生物。

    在著名詩人李商隱筆下,曾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佳句,這句詩引用了神話典故,上半句的“珠有淚”指的便是一種我國傳說裡的神秘生物——“鮫人”。在許多民間文獻中,都有著對鮫人的記載,這讓人不禁懷疑它們是否真的存在,那麼,古代鮫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關於鮫人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西晉文學家張華的志怪小說集《博物志》,書中寫道:“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也就是說,南海的水中生活著一種鮫人,它們像魚一樣生活在水中,從事紡織事業,它們的眼睛流淚便會成為珍珠。

    除了《博物志》,成書比它稍晚的《搜神記》中也有著大同小異的記載。在數學、天文等方面很有成就的南朝學者祖沖之在研究之餘寫過一本“不務正業”的著作《述異記》,其中對鮫人描寫道:“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入水不濡。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

    祖沖之將鮫人稱作“蛟人”,稱它們能夠紡織一種名為“蛟綃紗”的可以隔絕水的布匹,因為這一奇特功能和雪般潔白的色澤,一匹這種紗可以賣到百餘金。北宋類書《太平御覽》援引《博物志》中今已遺失的內容道:“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根據這些資料的記載,似乎鮫人的形象十分清晰:它們居住在南海,以紡織為業,雖然生活在水下,但時常上岸與陸地上的人交易,並且還會用很多眼淚化作的珍珠來贈送給上岸期間借住地的主人,這樣看來,它們是友善而可以與人和諧相處的。不過,文獻中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記載。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經描寫過秦始皇陵的內部景觀,其中一句便是“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成書於漢唐的《異物志》對其進行註解道:“今帝王用漆燈冢中,則火不滅。”也就是說,人魚體內的脂肪可以做成蠟燭,從而長久保持明亮。

    此外,唐代詩人鄭常在《洽聞記》中記載道:“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宋代以後,古人們言之鑿鑿的鮫人似乎便不再出現了,到了現代,更是聞所未聞。有人認為,鮫人便是現在一種名為“儒艮”的動物,古人將它錯當成人魚,並經過道聽途說成為了文獻資料中的鮫人。不過也有人猜想,或許鮫人真的存在,只是因為大肆捕殺和圈養而滅絕了而已。

  • 7 # 社會歷史觀

    人們往往比較嚮往幸福美好的事物,相對的,大部分人更傾向於把鮫人當做是真實存在過的一種生物,畢竟歷史上有許多的相關記載和描述。但是我們不否認,也許是作者為了增添文章或者詩篇的情感,而融入了鮫人這一美好的形象。

    在對待一件事物,尤其是古代事物是否存在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如果一種事物現下不存在,而在古代書籍或民間傳說有相關的記載,是否說明這種物質就是被杜撰的呢?

    我們當然不否認由於生產力的落後,古人對於很多事物的認知還是比較淺薄的,所以對於許多事物的記載就帶有傳奇色彩。如果有一種鳥羽毛五顏六色,毛髮亮麗,還會開口說話,也許在古人的眼裡,是否就將它當成了一種上天的生物呢?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鸚鵡也算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物了。

    其實關於鮫人,也有人提出了更加可信的想法。比如鮫人是海邊的居民,他們在捕獵或者說遊玩的時候往往會潛入水中,如果有外地旅行者路過,就會感到比較新奇。鮫人有男有女,但古代往往把鮫人描繪成美麗的女性,有人提出這是由於旅行者見識短,對於美麗的事物更加嚮往,因而將水中的女性漁民描繪成了一種美麗生物,在民間流傳開來。

    還有人提出過鮫人其實就是採珠人,為了潛水方便和生活環境所致,他們往往穿的比較另類,甚至可能是用植物編織而成的衣物,在旅行者的眼中自然帶有不一樣的色彩。

    無論怎樣,古代人的思維和現代人的思維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古人在表達一種事物的時候往往選擇比較含蓄,隱晦的表達方式。而不是直接的訴說情感。

    古代的許許多多的生物可能是真實存在過的,不然不會留下相關的記載,而且問題就在於古代人對於很多生物的描述是那麼的真實,與現在的描述卻又很不相同,如果現在的理論沒法證明一種東西不存在的話,那麼我們就沒法反駁這些觀點。

    開頭我們就說過,人們嚮往美好幸福的事物,我們也要將鮫人這一美好的形象,永遠的保留下來,因為這也是我們歷史上的文化財富。

  • 8 # 鄭國柱

    鮫人在我國的古籍中有一些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這裡說的是,用鮫人的油膏做燈燭,可以長久不滅。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說的是鮫人象魚一樣生活在海里,會織績,鮫人的眼淚可以變成珠子。

    鮫人會織績問題,南朝梁任昉(一說祖沖之)《述異記》捲上記載:“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入水不濡。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鮫人還稱為泉先、泉客,所織績是蛟綃紗,也稱龍紗,白如霜,入水不溼,非常名貴。

    鮫人不但在南海有,在東海也有,它的具體形狀,《太平廣記》中記載很詳細:“海人魚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出《洽聞記》)”這與西方傳說的美人魚更接近。

    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也常寫到鮫人。比如在唐詩中,儲光羲《相和歌辭·採蓮曲》有“浪中海童語,流下鮫人居”之句,顧況《琴曲歌辭·龍宮操》:“龍宮月明光參差,精衛銜石東飛時,鮫人織綃採藕絲。翻江倒海傾吳蜀,漢女江妃杳相續,龍王宮中水不足。” 李嶠《太平公主山亭侍宴應制》有“龍舟下瞰鮫人室,羽節高臨鳳女臺”詩句,等等。宋詩中有刁衎的“休道鮫人落珠淚,微波還擬託陳王”,方岳的“鮫人淚滴珊瑚枝,通身擎出青琉璃”,丁謂的 “漢女飛昇跡,鮫人感泣心”等寫鮫人的詩句。

    在蘇美爾人的傳說中也有類似的內容:大海中曾生活著一種半魚半人的水下怪族,這些魚人在首領歐安的帶領下從波斯灣水域游上岸來,在蘇美爾城登陸駐紮下來。這些魚人教會陸地人寫字、種田和金屬加工技術。

    而且對魚人族首領歐安長相這樣描述:他的整個身子長得跟魚一樣,腦袋下方還有另一個腦袋,長著一根魚尾狀的尾巴,雙腿長得跟人一樣,講的話語和說話的聲音和人一樣,他白天同人們打交道,教陸地人建造房屋和廟宇殿堂,還教人總結和記載一些規律,還向人講解幾何學的起源。太陽落山時,魚人再潛入海底,因為他們是水陸兩棲生物。

    在蘇美爾人的傳說中鮫人更神、更智慧。

    鮫人就是古代神話傳說中魚尾人身的神秘生物,鮫人的詞條是列入《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當然,國外有些海洋學家還在進行探索,他們認為我們行星上存在一個水下文明,該文明的智慧生物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應得到很大發展,現在繼續發展中,我們拭目以待吧。

  • 9 # 嗔痴歷史觀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神奇的東西都是我們所未知的,因此我們經常會對這些神奇的事物保持一種好奇,想要探索一下這些神秘面紗背後的真相,只是可惜有的東西年代過於久遠,以至於我們很難真實弄清真相。

    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神奇事物,讓我們現在依舊一頭霧水,比如在古人文獻中曾經出現過的一種神奇動物鮫人,這種神奇的物種在古代的很多著作中都有身影,甚至連正史《史記》中都曾出現過一些身影,那麼這種神奇的物種是否真的存在過呢?

    史籍中的鮫人

    關於鮫人的記載,最開始是出現在上古時期的神書《山海經》中,這本書可以說是充滿神話色彩,至今我們依舊很難搞清楚它到底是神話書籍還是真實的歷史史籍,畢竟其中記載的東西太過於神奇,並且距離現在時代過於久遠。

    漳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雎,其中多黃金,多鮫魚,其獸多閭麋。——《山海經.中山經》

    這是第一次提到鮫人這種東西,所謂的鮫魚,其實也就是後人所說的鮫人,雖然說法不同,但是幾乎相似,這裡邊對鮫人的描述,沒有過多說明,只是偶爾提到一下,至於鮫人究竟長什麼樣子,有什麼特點,並沒有說明。

    關於鮫人特點的記載,首次出現在西晉文學家張華的志怪小說《博物志》中,書中寫道鮫人生活在南海的水下,生活習俗和魚一樣,他們喜歡紡織,流出來的眼淚可以變成珍珠。雖然這是一部志怪小說,可是其中對鮫人的描述,與後來的《搜神記》描述還是十分相似的。

    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搜神記》

    這兩部著作中,把鮫人的生活地方以及善於紡織、眼淚能變珍珠的特點寫了出來,後人對鮫人的其餘特點進行了很多補充,比如在南朝時期的祖沖之就曾在《述異記》中對鮫人的特點進行更加詳細的補充,他把鮫人善於紡織的特點進行更加深入的描述。

    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入水不濡。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述異記》

    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洽聞記》

    無獨有偶,在北宋時期的《太平御覽》中也曾對鮫人進行過描述,其中說了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說鮫人上岸後寄宿在一個人家,等到最後鮫人離開的時候,讓主人拿出一個盤子,鮫人哭泣的眼淚變成珍珠,送給主人作為回報。

    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太平御覽》

    幾乎在所有的古人記載中,鮫人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不僅長得漂亮,還十分溫柔,善於紡織並且懂得知恩圖報,與人類相處比較融洽。要是都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我想鮫人應該是還會存在的,可是在宋朝之後的文學作品中,就再也沒有關於鮫人的描述了,這就讓我們有些好奇。

    那麼鮫人是否真的存在過呢?或許我們可以繼續在一些資料中得到一些答案,不信我們繼續分析。

    鮫人是否真實存在

    其實不僅是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有關於鮫人的記載,西方很多資料中也有美人魚的記載,並且兩種生物的外觀描述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性格特點不一樣,中國的鮫人比較友好善良,西方的鮫人會靠歌聲吸引人把人吃掉。

    我們忽略掉這些性格特點的差異,單純從外觀描述的一致性來看,我覺得鮫人應該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要不然古人肯定是沒有辦法將這種生物描繪得栩栩如生,並且延續了上千年時間都有關於鮫人的描述,要是這是一個謊言,想必早就被揭穿了,古人不至於還一直在描述。

    想必在古代的那些特殊時期,確實存在過一種人魚樣子的鮫人,並且他們溫柔善良且漂亮,而且還會紡織,與人類有過交集,只是後來他們逐漸消失了,至於為何會消失呢,我在資料中發現了一些秘密。

    比如上邊唐朝詩人鄭常所寫的《洽聞記》中就曾提及到,鮫人長相漂亮,並且與人交合時也是很溫柔,不會傷害人,所以經常被人們取回來養在池沼之中,這個描述表面上來看其實很簡單,但是我們深入研究就會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那就是這個時期的鮫人與人相處的模式已經不是從前的那麼友好了,而且還被人給養在池沼之中,至於養鮫人的目的,自然不需要多說。

    此外,還有漢朝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描繪秦始皇陵墓的時候,不經意寫道“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其中的人魚自然就是鮫人,在這個描述中,我們會發現鮫人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鮫人的油脂可以做成人魚膏,這種東西充當蠟燭點燃,可以長時間不滅。

    由此可見,在古代,鮫人與人相處的模式可能並非是友善的,因為人類也在把鮫人當做一些材料在使用,想必為了得到人魚膏,肯定有很多鮫人被殺害,這樣的行為自然會減少鮫人的數量。

    此外,還有《神異經》中描繪的一種白天是魚晚上是人的物種,與鮫人也是十分類似的,可是這種物種被人們用來煮了吃掉,據說吃了之後可以驅邪,所以我們可以初步判斷,鮫人可能也被人拿來吃掉一些。

    北方荒外有石湖,其中有橫公魚,長七八尺,形狀如鱧而目赤。晝則在湖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世,以烏梅二七煮之乃熟。食之可以止邪病。——《神異經》

    其中連怎麼煮鮫人都寫得清清楚楚,說明這肯定不是胡言亂語,要不然也編不出來。透過上述資料的分析,我們會發現,其實鮫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雖然鮫人一直表現出來的都是善良勤勞的特徵,可是人類對鮫人的態度卻是不一樣的。

    有為了鮫人的美貌而將其養在池沼之中的,有為了人魚膏而殘殺鮫人的,還有為了驅邪直接把鮫人煮了吃掉的,估計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在殘害鮫人,所以鮫人的數量肯定是越來越少的,或者為了躲避人類的傷害,鮫人逐漸不敢再上岸,從而逐漸進化成其它生物。

    結語

    總而言之,根據古人那麼多的資料記載來看,鮫人應該是在古代存在過的,就像曾經的恐龍一樣,它們在某個特殊的時期存在過,後來又滅絕或者進化成其它生物了,所以我們就失去了它們的訊息,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古人的那些記載就是胡說八道!

  • 10 # 冒牌東方朔

    關於“鮫人”這種自古以來就十分神秘的生物,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海內南經》,其中的記載是:“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鬱水南。注:離耳,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題,黥涅其面,畫體為鱗採,即鮫人也。”

    這裡只是提到了“鮫人”的生活環境,而關於“鮫人”的形象,在《山海經·海內北經》當中有具體的記載為:“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同時,在這裡提到的便是“鮫人”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陵魚”。

    很明顯,“陵魚”有著半人半魚的姿態,有著和人一樣的臉和手腳,這也希臘神話當中“人魚”的下半身是魚尾是大不相同的。

    鮫人/美人魚

    在《山海經》之後,由於“鮫人”極具神秘性,所以,便在記載在了很多的“志怪”古籍當中,其中最知名的便是東晉時期的幹寶在《搜神記》當中的記載。

    在《搜神記》的第十二卷當中,幹寶對“鮫人”的描述是:“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意思便是說:鮫人生活在南海之外,它們雖然像魚一樣居住,卻仍然像人類一樣過著耕織績麻的生活,比較神奇的是,鮫人所流出來的眼淚,在乾涸之後就會變成珍珠。

    鮫人/美人魚

    除了《搜神記》之外,《博物志》《述異記》等“志怪”古籍當中對“鮫人”也有相關的記載,在具體描述方面大致相差不多。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志怪”古籍的廣泛流傳,“鮫人”也就變得更加具有“神話”色彩,不僅無論雌、雄的樣貌都十分出眾,而且還有著一定的功力,上半身為人身,下半身則為魚尾,當他們想要到陸上的時候,一旦修煉到一定的程度,魚尾便可以化作“雙腳”。

    正因“鮫人”屬於“水族”,所以,此後又有了“泉先”“泉客”這些稱謂,並且還與“龍王”等神話人物有了緊密的聯絡,更是成為了“水族”當中兼具美麗和智慧的一支。

    雄性鮫人

    至於說“鮫人”這種神秘生物是不是真的存在,這跟到現在為止一直被各國的生物學家們關注的“美人魚之謎”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

    據科學家們考證,無論是我們所說的“鮫人”,還是西方神話當中的“美人魚”,其實都應該是一種叫做“儒艮”的哺乳動物。

    “儒艮”是一種生活在海里的食草性哺乳動物,之所以說這種動物就是“鮫人”,最主要的特徵主要有兩個:一是等到“儒艮”成年的時候,從形象上來看,上半身的兩隻魚鰭會退化到,僅僅剩下一個尾鰭。

    鮫人/美人魚

    第二個便是在它的前肢根部恰好便有著一對與人類女性極其相似的“乳房”,這便加強了“儒艮”與人類之間的聯絡,所以,當古人在海中看到這種生物的時候便會被誤認為是一種有著神秘色彩的自然精靈,此後,便有了與“鮫人”相關的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

  • 11 # 動物競技場

    人們對於美好的神話傳說都是極其嚮往的,雖然世界各地都有許多的神話傳說,但是世界上的神話故事當中唯一有重合的就是關於人魚的傳說了,不禁令人思考世界上是否真的有魚人這種生物?

    在我國的古典著作當中就有提到鮫人也就是人魚這種生物。

    《搜神記》中就有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太平廣記》中,也有記載:“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當然這些都只是文字的記載,現實當中唯一能夠證明鮫人這種生物存在過的痕跡,就是秦始皇陵當中的燈了,因為用的是鮫人的油脂製成,所以能夠在地底長明,經久不消,十分的神奇。

    當然關於鮫人的記載好像也就只到秦始皇時期,據說秦始皇為了陵墓當中的長明燈,將所有的鮫人都屠戮殆盡。

    1967年加拿大梅恩島附近遊船乘客所拍到的照片

    在國外無論魚人還是人魚更多的是還是在神話傳說當中,當然還有許多號稱目擊的圖片,因為1967年沒有造假技術,所以這些照片都是真的。哈哈哈,照片的確是“真的”,但是透過現在的技術造假也不是難事。

    甚至許多的博物館當中還有展示各種名為“人魚”的標本。

    當然這些標本也只是因為那個時期許多博物館都在收集各種奇怪動物的標本,於是有人就將許多動物的身體拼合成人魚或者是龍等奇特生物,來賺取金錢。不得不說它們的造假技術還是十分成功的。

    關於到底有沒有魚人這種生物,就像是在問有沒有外星人這種生物,也許有吧,但是它們對於人類應該都會選擇敬而遠之吧!!!

  • 12 # 拉拉酋長

    中國的鮫人,其實也就相當於西方所說的美人魚,當然,在傳說裡面,區別還是有的。比如說中國的鮫人會織布,流出來的淚水會變成珍珠,在古代的中國很早就有鮫人的傳說,比如《山海經-海內南經》:“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但是相關的記述相對來說較少,而且內容也不是多麼完備。

    一直地到魏晉時期,有關於鮫人的記述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仔細,在曹植、左思、張華等人的詩文中都曾經提及過鮫人。

    而郭璞注的《山海經》裡面,也曾經提及“雕題國”人為鮫人,相關的古籍方面的記述極多,現引述如下: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此則內容與《博物志》、《述異記》等的記載大同小異。

    《述異記》捲上:“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入水不濡。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

    《太平御覽·珍寶部二·珠下》引張華《博物志》:“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予主人。”

    唐人李頎《鮫人歌》雲:“鮫人潛織水底居,側身上下隨游魚。輕綃文彩不可識,夜夜澄波連月色。有時寄宿來城市,海島青冥無極已。泣珠報恩君莫辭,今年相見明年期。始知萬族無不有,百尺深泉架戶牖。鳥沒空山誰復望,一望雲濤堪白首。”

    從這一些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與傳說中的鮫人相關的資訊,不外乎都是織綃和泣淚成珠,據說鮫人所煉的油燃點極低,一滴可以燃燒數日不滅,最有名的傳說,莫過於秦始皇陵中用鮫人油製作的長明燈了。

  • 13 # 命理師陳一宏

    古時候應該是有鮫人的,他們住在海島上。

    《山海經》講到,鮫人國的人們,身上會畫上魚鱗狀的圖案,他們有珍珠,會織布。《搜神記》也提到: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在中國,有位被尊稱為紡織神的人,叫黃道婆,傳說就是從海南黎族群眾那裡學到了紡織技術的。但黎族是不是鮫人族群,這個不好說,有可能還不是。只是因為他們近海,可能他們的紡織技術也是跟鮫人學習來的,只是時代太久,這些事情很難考證。

    有一個神奇的現象就是民俗美,比如現在還能看到的,有些地方的人,會在脖子上戴環,一個一個的套上去,把脖子變成長脖子。有些地方的人,會把耳垂打洞,然後拉的老長,耳洞變得老大。還有的人,喜歡在嘴巴上塞個盤子,使自己變成大嘴巴。那印度有些地方的人喜歡在鼻子上鑲嵌珠子,相信大家也看到過。

    這些奇風怪俗,外人看到了都是感覺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可想象。我講這些,只是想告訴大家,鮫人會在眼睛周圍鑲嵌珍珠。不過古時候呢,被稱為“其眼泣,則能出珠”。

    現在還有沒有鮫人呢?可能有,可能也沒有了。但是呢,如果某一天誰發現了某個島嶼的族民,他們會在臉上甚至是眼睛周圍鑲嵌珍珠,或者刺青的,他們很可能就是鮫人部落的遺民。如果跟他們打聽一些他們古時候的神話傳說,就非常有可能可以得到鮫人佐證。又或許,鮫人族,後來遺民到大陸上來了,那也不一定,但依然可以以我講的這些為線索去查詢。

  • 14 # 指動濟南

    與西方美人魚的傳說不謀而合,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有鮫人的記載。很多人認為,鮫人就是東方的美人魚。那麼,鮫人真得存在過嗎?

    1、鮫人有什麼傳說

    在《搜神記》中是這樣描述鮫人的:“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南海郡之外的大海中,生活著一種鮫人,如魚一樣住在水中,她們不停紡織著。哭泣時,她們的眼睛裡能流出珍珠來。

    《博物志》中則有這樣的描述:“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有一個鮫人離開大海,寓居在一戶人家,紡織賣絹為生。後來要回歸大海時,向主人討來容器,哭泣後珍珠盛滿盤,並留贈給主人。

    《洽聞記》則把鮫人稱為“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這些記載都與西方傳說的美人魚極其相似。難道只是一種巧合?無論是美人魚還是鮫人,雖然稱呼不同,但是東西方在歷史上同時開啟腦洞,不謀而合的進行了相似的記錄。由來推測,鮫人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2、鮫人存在的爭議

    現在很多人否認鮫人的存在,理由有三:鮫人缺少標本實物的參照,屬於無法考證的一種生物;鮫人更多存在於志怪小說中,不被正史所記載;鮫人的傳說太過神奇,令人實在無法相信。對上述三種理由,很多網友表示了不同意見。

    意見一:鮫人應該是遠古時期與陸地類人猿同時進化的產物,只是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在競爭中敗於類人猿,而先期進化完成的人類,把鮫人當作獵物捕殺殆盡。

    意見二:鮫人因為在進化中敗於人類,退居大海深處,成為遠古的一種記憶。因此,人們在口口相傳中,對鮫人進行了異化、神化,導致成了一種神話傳說。

    意見三:華人自古講“子不語怪力亂神”,因此傳統的文化正史中不屑記載鮫人的故事,也不被正史所認同。當然,因實在無法迴避,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秦始皇墓中有“人魚膏”製作的千年不滅之燈。

    3、鮫人是真實存在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再來看一段《神異經》的記載:“北方荒外有石湖,其中有橫公魚,長七八尺,形狀如鱧而目赤。晝則在湖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世,以烏梅二七煮之乃熟。食之可以止邪病。”

    這裡不僅說明了有“夜化為人”的一種魚,而且還指出烹調的方法,以及食用後可以治療的疾病。如果不是存在這種魚,想必人們是編不出來“以烏梅二七煮之乃熟”的故事吧。

    其實,人們不願意相信鮫人的存在,是對“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追思。這個問題不僅在歷史上,在現代社會中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鮫人的存在,是對這個話題的一個補充,至少說明了:人類在漫長曆史的進化中,並不缺少同伴,只是因為同伴的一時落伍,而漸漸被歷史所淘汰了。

    最後,讓我們用一個小故事來結束:諸葛恪出任丹陽太守時,打獵中在山間,有一個東西如同小孩,伸手想拉人。諸葛恪就拉著它的手離開了。但小孩離開原來的地方就死了。諸葛格對屬下說:“這個事在《白澤圖》中有記載,精怪小孩的名字叫傒囊。你們不要認為我無所不知而奇怪,你們只是沒有見到這個記載罷了。

    同理!不要輕易否認鮫人的存在,有些人只是沒有見到這個記載罷了,更沒有深刻思考記載背後的真相。

  • 15 # 趣談國史

    像這種問題,不能簡單回答是真的還是假的。因為既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鮫人存在,也沒有證據證明它一定不存在。我只能說,就像外星人一樣,鮫人有存在的可能。

    所謂鮫人,簡單說就是人不長腿,長了一條魚尾。

    關於鮫人,中國的古籍中有很多記載。比如《山海經》《太平御覽》等。據說,秦始皇陵墓中有一盞長明燈。此燈歷經千年而燈焰不熄。燈中之油,正是用捕獲的鮫人煉製而成。

    但這都是傳說,誰也不敢保證《山海經》所說都是真的。

    仍然是據說,鮫人不僅存在,而且具有特異功能。除了上面提到的可做燈油、長燃不熄外,還會織網,還會製造珍珠。

    鮫人所織的漁網叫做“鮫綃”,這個東西特別輕快,入水不溼;鮫人制造珍珠特別簡單,只需要流眼淚即可。淚珠即是珍珠。

    聽起來非常玄乎。但玄乎的東西未必不真。中國古代有一門學問,叫做玄學。事實上,玄學中的很多學問未必就是封建迷信,而是因為年久失傳,現代人已經不明白其中的玄妙而已。

    我一直覺得,科學固然可貴,但今天的科學發展程度,僅僅處於嬰兒階段。好多東西,科學還沒有能力解釋。但並不能證明,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就一定不存在。

  • 16 # 林屋公子

    古文獻有人魚、鮫人的記載,或許有一定的依據,但更多還是隻能視為想象。就和西方的美人魚傳說一樣,古人面對神秘莫測的大海,有這樣的暢想並不奇怪。

    如果要說原型,那至少應該有兩類。一類是長得像人的魚類。《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陵用人魚膏製作長明燈,這個人魚一般認為是娃娃魚,也就是海牛;也有認為是海象。可能古人把他們誤以為人了,然後就有了人魚的稱呼。儘管後來發現不是人類,但是這個稱呼倒也保留了下來。

    還有一類是生活像魚的人類,南方很多部族就靠水吃水。張華的《博物志》說南海外有鮫人住在水裡織布為生。然後帶著捐布,去人家家住著販賣,離開時還會在主人家找個容器,流下眼淚都成了珍珠。這就是唐詩“南海月明珠有淚”的典故。實際上可能和南方住在水上的“疍民”有關。

    疍民到今天仍然存在於珠江流域,他們都住在船上,打魚為生。祖先大多是來自北方,因為戰亂南下又沒有土地,所以只能居住在船隻。但是被傳來傳去,就有了鮫人的說法。

  • 17 # 易經奇門國學

    鮫人是不是真的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不過古籍上確實有過鮫人的記載。

    《太平廣志》

    在東海某處地方有種俗稱叫“海人魚”的生物,它們在成年後基本上有5~6尺長,這個換算成我們現在的計量單位,就是“海人魚”在成年後基本身高與我們現在正常女子身高差不多,基本在170釐米左右。

    “海人魚”有手,有指甲,有口鼻,有眉毛,身上無鱗片,頭髮就像馬尾一樣垂落到雙足(魚鰭),最主要的是它們的肌膚潔白如玉,而且在肌膚上還能依稀可見細小絨毛。所以在《太平廣志》中記載的“海人魚”,可以說個個都是傾國傾城的絕世美女。不過接下來的記載就讓人不得吐槽古人可真會玩。

    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話說那裡有鮫人賣,我也想要買個過來!哈哈,開玩笑了。

    還有古籍記載“鮫人”會織布以及它們淚成珍珠的記載。

    《搜神記》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

    這裡的意思是南海外邊的某處地方有種叫“鮫人”的生物,它們喜歡長期居住在海里,它們的雙足像魚鰭一樣,它們喜歡織布衣服。

    《述異記》

    還有古籍記載南海“鮫人”織“龍紗”事。

    一名龍紗,其價百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一種叫“鮫人”生物織了一種名字叫“龍紗”的衣物,它的功用是把它穿在身上遇水不會被淋溼。說到這,是不是與我們當代科技所搞的防水衣服相類似。。

  • 18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山海經》與妖魔鬼怪偶爾搬磚的四川姑娘。

    鮫人是存在的,從神話傳說來看很可能是下列某種生物。

    一、死而復生的變異生物

    在中國典籍中第一次提到鮫人的形象應該也是《山海經》。

    《山海經》裡面記錄了一段非常神奇的故事,說黃帝的孫子顓頊,他死的時候隨風從海面吹來,這時候似乎產生了某種神奇的力量,海風所及之處蛇變為魚,已經死去的顓頊就在這時候重新復活,變成了一個人面魚身的一種生物,喚做魚婦。

    這裡的顓頊鮫人的形象很像死而復生的變異生物。

    二、我們今天所說的鯊魚

    此外,《山海經》裡面還提到過一種叫做鮫魚的生物。《山海經.中山經》漳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雎,其中多黃金,多鮫魚,其獸多閭麋。

    大概意思是說,漳水往東南流經雎這個地方,水中有很多的黃金,有很多的鮫魚,劉欣的《交州記》認為這個鮫魚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鯊魚。《交州記》曰:鮫魚出合浦,長三尺。背上有甲珠文,堅強可以飾刀口,又可以鑢物。這裡描述的形象就特別像我們今天的鯊魚的形象。

    作為鯊魚佐證的還有三國張揖的《子虛賦》,《子虛賦》說:“蛟狀魚身而蛇尾,皮有珠鼉,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

    三、傳說裡勤勞且喜歡和人談戀愛的人間尤物

    這裡的鮫人就非常像蒲松齡小說裡面的妖怪,簡直集合了人間一切的真善美,不僅美麗善良,唱歌永遠好聽,他們不僅勤勞,日以繼夜的生產潔白如紗的鮫紗,這種紗入水不溼,即使哭泣的時候,流出的眼淚也會變成珍珠。

    而死後的鮫人更是實力詮釋了什麼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鮫人皮脂下面的油,據說是一種,難得的寶物,點上一滴就能燒大半個月,一盞鮫人皮脂油做的鮫燈點在墓裡能萬年長明。

    我們古籍中記載的鮫人和所有的中國妖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善良並且還知道勤勞致富。

    《搜神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述異記》捲上且雲:“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入水不濡。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

    《搜神記》和《述異記》說鮫人住在南海之外,他們在南海的龍宮裡面,日以繼夜的不停勞作,只為了織出潔白如雪的鮫紗。等他們織夠了鮫紗,她們就會浮出海面和沿海的商人通商,用鮫紗換取她們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是不是的還和人類結個婚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太平御覽》記載:“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太平御覽》記錄了一個鮫人報恩的故事,說有一個鮫人從水裡浮出,寄居在沿海一戶人家,她每日都賣絹布,等他要離開的時候就,向主人要了一個器皿,然後就非常悲傷的流出了許多眼淚,這些眼淚滴落在器皿裡全部都變成了珍珠,於是他就將這些珍珠贈與主人,用作報恩。

    四、曾經生活在海島上現已滅絕的某個喜愛紋身的民族

    這裡的鮫人跟我們傳統認知裡面的鮫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們理想中所認為的鮫人應該是會在大海中唱歌,長得非常漂亮會勾引人,會與人巫山雲雨的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魚的特殊魚類。

    但實際上,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大部分鮫人都是中西合劑,東方的神話和西方的神話,混合成的一個人物形象。在西方,她被稱為美人魚,希臘神話中半魚半人的海妖塞壬會在海面唱歌吸引人前來,然後把人吃掉,在我們中國則被稱為鮫人,她們通常是善良美好且勤勞的,她們會織鮫紗與沿海居民交換物品。

    近年來,某些專家提出這些所謂傳說中的鮫人,其實只是某個曾經生活在海島上現已滅絕的某個喜愛紋身並且以織布為生的民族,所謂的魚尾其實是他們的紋身。

    參考典籍:《山海經》、《太平預覽》、《交州記》、《子虛賦》、《搜神記》、《述異記》

  • 19 # 十點歷史君

    提到鮫人,我就想起《靈魂擺渡》裡鮫人那一集,被趙吏嚇慘了!

    鮫人和美人魚長得差不多,都是人首魚身,在《搜神記》中就有對鮫人的詳細描述:

    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古代的很多漁民在南海都曾遇到鮫人,因為它們的眼淚可以產生精美的珠子,為了能夠賺錢,有些人會冒險去抓鮫人。

    為什麼說冒險呢?因為鮫人這個物種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溫柔,反而是十分兇殘,它們都是雌性,喜歡用歌聲去誘惑出海的漁民,來捕捉並食用他們。

    鮫人一般出現在古書之中,並沒有科學表明這個物種的確存在過,也有說鮫人生活在南海,生性善良,人溺水身亡,鮫人會幫他們完成遺願。

    這個說法和趙吏說的差不多,在不同的書上有不同的解釋,在日本對鮫人也有描述,名字叫做磯姬,身高几十米,可以卷出颶風,沒有人能抵擋得住它的攻擊。

    鮫人只出現在傳說中,從來沒有人真正親眼目睹過鮫人的存在,不過我們還是儘量相信後者,保留一點美好。

  • 20 # 江上孤舟

    在很多古代傳說中都可以看到鮫人的身影,例如在《山海經》中就曾經有過關於鮫人的描寫,這個故事是關於黃帝的孫子顓頊。當時顓頊剛剛離世,在所有人都感到悲傷時,突然海上有一陣風吹來,風所吹過的地方,蛇都變成了魚兒,而顓頊也奇蹟般的活過來了,只不過顓頊在復活之後變了樣子,他的面容沒有改變,可是身子卻變成了類似魚的模樣,這就是鮫人的原型,另外在此書中還有多處都曾經有過關於鮫人的描述。現在人們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會對鮫人的樣態非常感興趣,但是因為缺少關於鮫人的資料,以及對於這些故事的真偽存疑,所以不知道古代是否真的有過鮫人呢?

    實際上鮫人並不是單單出現在《山海經》中,在《搜神記》中同樣有關於鮫人的描述。在這本書中所描寫的鮫人都是生活在南海之外的區域,鮫人在水裡面生活,鮫人的樣態和《山海經》中的描述基本相同。而且鮫人不僅人面魚身,鮫人還會紡織,如果鮫人哭泣了,眼淚會變成一顆顆的珍珠。

    在《博物志》中也出現過鮫人,在這本書中講述的是一個鮫人從水中而來,然後住在了一戶人家中,鮫人每天都會紡織,並將紡織品賣掉賺錢,後來鮫人要回到大海,為了感謝主人的收留,鮫人臨走之前拿著一個容器,並開始哭泣,後來眼淚一顆顆的流入容器內變成了很多珍珠,鮫人將這些珍珠交給主人後就離開了。

    在不同的歷史資料中都可以看到鮫人的身影,而且有關鮫人的描述都有很多相同之處,鮫人雖然和人不同,但是鮫人並不與人為敵,而且鮫人也有配偶,這些都和人類相似。更加讓人感到不解的是,按照這些古書中的記載,鮫人的樣子很像西方國家的美人魚,美人魚在西方國家也是有很長一段歷史的,因此這些巧合彷彿都在提醒人們鮫人存在的真實性。

    關於鮫人是否真的存在,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持否定看法的,也有很多人持中立態度,主要原因是鮫人只存在於古書中,而缺少確切的證據來表明鮫人真實存在過。但是無論如何,所有沒有結論的疑問都有待揭曉,也許有一天會出現有說服力的證據來證實鮫人存在過的痕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向孤獨症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