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嘴痕
-
2 # 1今月曾經照古人1
①平三番
吳三桂等人發動的叛亂,目的在於搞分裂割據,康熙平叛三番避免了國家的分裂,有利於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同時中央集權制力量得到加強,提高了抗禦外敵的能力。
②統一臺灣
鄭經中死後,臺灣發生政變,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為馮錫範、劉國軒掌握,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臺,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海軍,明鄭納土歸降,從而統一了臺灣。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沙俄遠征軍曾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侵佔我國領土。清政府出兵反擊,數次打敗俄軍,迫使俄國向清廷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廷答應所請,准許沙俄軍殘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尼布楚條約》,規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徹底驅逐了沙俄,維護了國家尊嚴。
④平定噶爾丹叛亂
噶爾丹奪得準噶爾統治權後,積極向外擴張很快稱雄西域。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威逼北京。康熙遂發動三徵噶爾丹之役。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征討噶爾丹時,噶爾丹死於科布多,叛亂得到平息。
⑤政治上強化皇權,勤於政務,吏治親民。經濟上實行土地制度,蠲免錢糧,實行地丁合一,修治漕運,廢除匠籍使工匠們擺脫了人身的控制,有利於促進手工業發展。文化上尊儒右文,注重西學。外交上同日本,朝鮮,俄國,歐洲,中亞,西亞建立了聯絡。
-
3 # ADy我心永恆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平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
-
4 # 智者伐交也
大體來說,智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徵葛爾丹,清朝雖然是順治入主,但真正的奠基人是康熙,所以才被稱為聖祖!
-
5 # 大元寶電影
輔臣爭權奪利
四輔臣之間的鬥爭日益激烈,逐漸呈現白熱化的趨勢。“顧命” 局面不過三年,輔政大臣鰲拜就暴露出驕橫和專權的野心,處處越位抓權。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大臣索尼一病歸西。七月初七,14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但僅僅過了十天,不將年幼的康熙放在眼中的鰲拜便無視皇權擅自誅殺居於輔政大臣之位的蘇克薩哈,數天之後進位一等公,從而左右政局,愈加驕狂。
奪回大權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康熙突然下令逮捕鰲拜,因為念其功績赦其死罪而只是將其拘禁看押,但為了免除死灰復燃的後患,誅殺了大批鰲拜的黨羽親信。不久之後,被囚禁的鰲拜鬱悶成疾死於拘禁所內。遏必隆長期勾結鰲拜,嚴重威脅康熙皇權,康熙便將他削去爵位,以解除後患。至此,康熙帝完全奪回朝廷大權。
削平三藩
康熙十二年(當時為公元1673年)十一月,長期盤踞雲南手握重兵實力強大的吳三桂豎起反清復明的旗幟,並於第二年派遣軍隊進攻湖南,開啟了希望以吳代清的攻城略地之旅。
不久後,福建耿精忠、陝西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也相繼兵變反叛,一時間清朝帝國的分裂戰火熊熊燃燒、綿延不絕,各地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向京城。
康熙帝面對分疆裂土的戰火鎮定自若,從容制定了堅決打擊吳三桂、全力招降其他叛變者的應對策略。此方案果然如康熙所料,起到了分化瓦解的良好作用,多股反清力量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先後投降清朝。吳三桂在失去各地黨羽的支援後,逐漸跌入勢單力薄的孤立境地。
解決臺灣
康熙二十年(1681年),臺灣鄭經死,12歲的鄭克塽繼任鄭經之位,但12歲的鄭克塽無力掌控大局,大權被馮錫範、劉國軒二人把控。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反臺投清的施琅(姚啟聖設計逼施琅投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解決臺灣問題,在澎湖大敗劉國軒率領的鄭氏海軍,隨後,明鄭自治無力對抗大清大軍,只得納土歸降。
驅逐沙俄
清軍入關後,沙俄曾經一次又一次地進兵黑龍江流域。沙俄軍隊所到之處,皆被燒殺搶掠,當地民眾苦不堪言。為了徹底消除沙俄無休無止的侵擾,康熙帝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命都統彭春揮師北進,以勢不可擋之勢攻克雅克薩城。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捲土重來,再次佔領雅克薩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康熙下令2000多名清軍圍困雅克薩城,務必趕走沙俄軍隊。八月,清軍在攻城戰中擊斃托爾布津,但沙軍拒不投降,改由杯敦代行指揮之職,繼續憑藉堅固的城牆進行頑抗。不久後,826名入侵俄軍,被清軍一次次的猛烈進攻打得只剩下可憐兮兮的66人,再也提不起鬥志。俄國見勢不妙,急忙向清廷請求和談。
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締結了和平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邊界,清軍將俄軍驅逐出了雅克薩城,保證了黑龍江流域的安定。
掃平漠北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佔領喀爾喀地區。喀爾喀三部數十萬人無力對抗噶爾丹殺紅了眼的兇殘野蠻,分作數路向南狂奔,躲過噶爾丹的追殺逃到漠南向清廷請求保護。康熙安置好投奔的喀爾喀民眾之後,立即責令噶爾丹率軍西歸,不得侵擾。但噶爾丹自以為自己兵強馬壯,勢不可擋,康熙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奈何不了自己的金戈鐵馬,不但不聽康熙的警告,反而率兵乘勢南下,擺出要與清朝一決雌雄的架勢。
康熙面對噶爾丹的囂張氣焰,一面下令就地徵集兵馬全面佈防,一面調兵遣將火速北上迎頭痛擊噶爾丹。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加強了解決噶爾丹的力度,下詔親征,噶爾丹的軍隊聞訊後軍心大亂,內亂迭起,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不利局面中一命嗚呼,結束了他對抗清朝的生涯。至此,漠北喀爾喀地區納入清朝版圖,使清朝的疆域面積得以擴大,使清朝的國際聲譽得以提高。
-
6 # 老鄭的教育路
康熙正可謂稱之為千古一帝,康熙一生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概括說來,共有八點: 第一,削平三藩,鞏固統一。三藩是指三個降清的明將: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鎮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父仲明、子精忠),鎮福建。他要削平三藩,強化皇權。 第二,統一臺灣,開府設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三,抵禦外侵,締結和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表明康熙帝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 第四,親征朔漠,善治蒙古。蒙古成為清朝北部堅固的長城。 第五,重農治河,興修水利。停止圈地,招徠墾荒,恢復生產。 第六,移天縮地,興建園林。康熙先後興建暢春園、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等,乾隆又大興“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萬壽山清漪園(後改名頤和園)和圓明園等,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推向高峰。 第七,興文重教,編纂典籍。他重視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整合》、《律歷淵源》、《全唐詩》、《清文鑑》、《皇輿全覽圖》等,總計60餘種,2萬餘卷。 第八,吸納西學,學習科技。
-
7 # 別山居士
康熙只能算有為皇帝,稱千古一帝名不副實。雖然他為國計民生做了一些,但畢竟是少數民族,對漢族文明瞭解而已。平三藩言而無信。把國人分成等級,不重視科學,不放眼全球,明朝與世界已經接軌,在他手裡又斷掉了。天下知識分子都不認同,才有後來雍正大興文字獄強暴制壓讀書人的憤慨。為清朝落後於世界,走向沒落埋下了伏筆。
-
8 # 笑談觥籌
康熙(1654—1722),我國清朝著名的皇帝。姓愛新覺羅,名玄燁,滿族人。康熙是他的年號。
康熙在位61年,是清朝的強盛時期。他先後平定吳三桂等的三藩之亂,攻滅臺灣的鄭氏政權,平定噶爾丹叛亂,有力地加強了多民族間國家的統一;打擊沙俄侵略,遏制了沙俄入侵,於1689年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維護了國家主權。他重視農業生產,停止入關初期的圈地,並減免賦稅,獎勵墾荒,興修水利,使耕地、人口和國庫收入都有所增加。他提倡程朱理學,禁止、銷燬不利於滿清統治的書籍,同時大興文字獄,以加強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
康熙於68歲時病死在北京的行宮暢春園,廟號聖祖
-
9 # 曹老師xixi
千古一帝是後世評價康熙的,康熙自己哪敢這麼評價自己呀。
開疆拓土康熙雖然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但是清朝完成實際意義上的統一則是在康熙一朝,康熙在剷除權臣鰲拜親政後,一生都在打仗,相當於把當年多爾袞打的天下,不僅打了一個二週目,還多打了幾個副本,先是平定了三藩內亂,接著又把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東北臺灣又打一遍,打服了冊封駐兵聯姻,打不服了就滅你再駐兵,這些地區也是在清王朝首次納入了省級中央直管的制度體系之內,以至於到了清王朝衰落的時候,這些邊疆地區也沒有像其他王朝一樣,自動脫離,甚至反過來打中央的情況出現,也正因為如此,康熙去世後,並且其的功績,廟號用了一個“祖”。
編著實用性書籍編書是歷代帝王為彰顯自己的文治最主要的體現之後,比如朱棣的《永樂大典》,乾隆的《四庫全書》,但是康熙編書,編的確是實用性的書籍,比如《康熙字典》《全唐詩》《數理精蘊》影響至今,還有《古今圖書整合》《皇輿全覽圖》等等六十餘部書籍,都是傳世之作,作為帝王,主張實際,與眾不同。
這只是康熙的兩個方面,雖然康熙皇帝的一生痺政很多,晚年還有一定的懶政殆政,但是憑藉他的對歷史的重要貢獻,也無礙於後世對他“千古一帝”的稱號。
-
10 # 歷史飛凡觀
康熙稱自己為千古一帝,首先是他在位時間史上最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本來他孫子乾隆是有能力破紀錄的,但是乾隆登基時曾經說過不破爺爺康熙的在位紀錄,所以乾隆六十年就退位了,不過仍然以太上皇之尊遙控朝政,直到去世嘉慶帝才真正掌握實權。
想稱千古一帝,首先要有拿得出手的文治武功,康熙時開博學鴻儒科,將明朝一些遺老都拉來考試,籠絡了人心,而且還編撰了工具書《康熙字典》,而且現在代數學中的專業術語如“元”、“次”、“根”等定義就是康熙設定的,雖然比不上朱棣的《永樂大典》和乾隆的《四庫全書》,但是康熙皇帝時期的著作更實用一些,更偏向工具類書籍。
而且康熙時期治理黃河、清理漕運,將龐大的有反叛跡象的江南省一分為二,拆分成江蘇省與安徽省,確定各省之間的版圖犬牙交錯,保證每個單獨的省沒有反叛的能力等等。
武功方面則伴隨著康熙的一生,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設計除鰲拜,二十歲平三藩,三十歲收臺灣,後來出兵雅克薩,簽訂《尼布楚條約》,出兵準噶爾征討葛爾丹等等,康熙可以說一直到死,都在不斷的征討天下,所以雍正說康熙名為守成實同開創是沒錯的。
縱觀中國歷史,康熙勉強能進前十,千古一帝是談不上,百年難遇倒是真的,起碼清朝後來的皇帝就沒有康熙那樣的資質,清朝最厲害的皇帝倒是可以當仁不讓。
-
11 # 而立之年負債累累
康熙(穆麟德:elhe taifin,太清:elhe taifin;鮑培轉寫:engke amuγulang,西裡爾字母:Энх-амгалан)是清朝第四位、清軍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清朝使用該年號從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準噶爾之戰、清統一臺灣之戰和九子奪嫡等。
-
12 # 怕劉郎才氣
要評價請清康熙皇帝的功績,可以從馬克思唯物史觀入手:要從對社會、人民和歷史程序影響入手來評價歷史人物,經濟、政治和文化是重要的衡量標準。
康熙皇帝的主要功績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如下:
1、政治
康熙親政不久後,便宣佈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為了防止被臣下矇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瞭解民情吏治。
2、經濟
康熙認為“家給人足,而後世濟”,在繼續採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時,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體現了他仁愛的一面。
其一,是廢止“圈田令”,即廢止貴族圈近京州縣田地的特權,將土地讓與百姓耕種。其二,延長墾荒的免稅時間。其三,實行更名地政策。對於農民耕種的原先屬於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詔農民可以不必支付田價,照常耕種。其四,蠲免錢糧。其五,地丁合一。
其六,修治黃河,淮河和永定河。清朝初年,黃河多次氾濫成災,在河南、安徽一帶經常決口,後來竟改道與淮河合流,從今天的蘇北地區入海,既影響了漕運,又使許多良田成了沙洲,嚴重的威脅著國庫的收入和人民的生活。對此,康熙帝表示十分關切。
其七,廢除匠籍制度。清朝初年,凡手工業工匠,均另有匠籍,要按政府規定服勞役,或者交納班匠銀代役。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下令將班匠銀併入田賦中徵收,從而使工匠們擺脫了人身的控制,有利於促進手工業發展。
3、文化
康熙強調興禮教。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建立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整合》《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
康熙對西方文化也十分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 ,並頗有著述。
康熙除了學習西方科技之外還會應用實踐,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發現原來的地圖繪製方法相對落後之後,用科學方法和西方儀器繪製全國地圖。康熙亦會利用巡行和出兵之便,實地測量,吸取經驗。
-
13 # 歷史學苑
愛新覺羅玄燁生於公元1654年,卒於1722年,終年69歲。康熙是他的年號,他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沉著睿智,仁孝寬厚。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打擊沙俄侵略,御駕親征葛爾丹。繼承了先輩的基業,開創了“康乾盛世”的恢弘局面。康熙一生勵精圖治,做出了很多功勳卓著的事情,接下來我們一起探析。
愛新覺羅玄燁是一個少年天子,小時候就嗜書如命,不論是中華古籍,還是西洋科技,他都有濃厚的興趣。這讓他易於接受不同的文化,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
1661年,玄燁在孝莊太后的主持下登上皇位,次年改元康熙。因為康熙年幼,順治帝駕崩前,讓索尼、蘇克沙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位大臣輔政。剛開始,四位輔政大臣遇事都會進行協商,由孝莊太后決策。索尼去世後,鰲拜的野心一步步膨脹,想要越過遏必隆和蘇克沙哈做首輔大臣。於是,他不斷上書康熙帝,要求處死蘇克沙哈,康熙最終被迫滿足了他的要求。
康熙六年,康熙14歲,按照祖制開始親政,並且暗中加緊謀劃除掉鰲拜的對策。於是,他挑選滿洲少年,天天練習摔跤。與此同時,進封鰲拜為一等公,讓他解除戒心,麻痺大意。接著,將鰲拜的黨羽先後派出京城辦事。然後,下旨召鰲拜單獨進宮議事,待鰲拜進入宮內,命令滿洲少年將其擒住,公佈他的30大罪狀,判處終生監禁。此後,康熙一舉殲滅鰲拜同黨,掌控朝政。
親政之後,他就開始著手鞏固統一政權。首先就是削平以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為首的三藩。三藩中,吳三桂的勢力最大,在康熙下令撤藩後,吳三桂公然發動叛亂。康熙臨危不懼,武裝平叛。經過8年的戰爭,平定三藩。其次就是統一臺灣。鄭成功去世後,他的12歲孫子鄭克爽統治臺灣,此時的臺灣集團內部紛爭不斷,政局動盪。康熙抓住有利時機,命令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率軍統一了臺灣。並且在臺灣設三縣,加強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
在內憂解決後,康熙開始解決外患。在清政府整頓內亂時,沙俄侵略者肆意殺掠擴張。康熙果斷採取強硬措施,派兵前往黑龍江地區,打擊沙俄侵略者。1683年,康熙派清軍肅清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沙俄侵略者,只剩下雅克薩還被沙俄侵佔。統一臺灣後,康熙派軍隊進行了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擊敗沙俄侵略者。然而沙俄頭目托爾布津捲土重來,妄想霸佔雅克薩。康熙命令清軍迅速反擊,讓托爾布津收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收復雅克薩之後,康熙立即著手解決噶爾丹分裂國家的叛亂。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率軍親臨漠北,指揮軍隊大戰噶爾丹。經過康熙三次親征,最終平定了噶爾丹的叛亂,徹底粉碎沙俄企圖分裂中國的陰謀,鞏固了西北邊疆地區。
1722年,康熙病逝。康熙8歲即位,在即位的61年中,他為清朝的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清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14 # 揚揚156319522
組織與聯盟。在有權。在高的計巧。在把全面各各環節看的透。脫離了自身出眾。組織刀量。聯盟互敬其他組織。否則後果自負。
-
15 # 文史園地
清朝是古代最後一個王朝了,其中共有12任皇帝來統領中華大地。遠觀這12位皇帝,做的功績最高的無非就是康熙了。年僅八歲的康熙皇帝就登上了皇位,用六年的時間聽政,14歲親征,在皇帝的位置上做了將近六十二年啊,是中國朝代中在位最長遠的皇帝。而清朝正是有了他的管理才慢慢的走向了強盛,同時也是康乾盛世的開拓者啊。
玄燁能坐上皇帝不容易啊,當時剛做上皇位的康熙僅僅是個8歲小孩,順治在出家之前給他安排了四位輔國大臣,輔佐處理朝政。之後,這四位輔國大臣為了權勢可是勾心鬥角啊。14歲皇帝親政時,鰲拜的勢力已經遍佈朝堂上下了,即使康熙親政,大部分政權依舊在鰲拜的手上。正是在這個時期,康熙的歷練正式打響。康熙召見鰲拜入宮,並安排好了一群侍衛在皇宮之中埋伏。
待鰲拜進入宮中之後,這群侍衛依照康熙的旨意將鰲拜拿下。趁著將鰲拜逮捕的機會同把鰲拜的黨羽一塊抓獲,康熙並沒有將鰲拜給殺掉,念及為大清所做的貢獻而是將他關入了大牢之中,鰲拜也是死在了監獄中,而康熙正式掌管朝中大權。少年的康熙,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鰲拜扳倒在地,認為國家已經安定和諧。一波剛平,一波又起。藩王吳三桂有謀反的意圖。
而恰巧康熙想要削藩,吳三桂正好趁著這個藉口起兵造反,而在朝廷外部的朱三太子也蠢蠢欲動起來,大清王朝危在旦夕啊。而康熙皇帝冷靜對待,先處理掉了朱三太子的勢力。隨後孤立吳三桂,並用漢人武將,讓他們出兵攻打吳三桂。將吳三桂平定之後,也將其佔領的地域全部收回。而平定吳三桂不久,臺灣的麻煩又來了,鄭經在臺灣是傲視大陸。
而康熙帝硬明果斷,運用施琅等大將出兵攻打臺灣,成功讓臺灣回到清朝的懷抱。國內已經是風平浪靜了,但是這樣的風平浪靜卻讓人很不安,雖然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內亂雖然平定了,但沙俄在黑龍江開始作惡了。而康熙皇帝想都沒想,直接親自帶兵攻打沙俄,最後也大敗沙俄,並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遠觀康熙帝的這一生,簡直是在平亂中度過的,內部的禍亂是一個接著一個,而外部的禍亂也是出現。常年的出兵打仗,讓清朝的國庫異常空虛。到了雍正年代,只留下了八百萬兩。雖然只剩這點錢財,但他為清朝造制了銅牆鐵壁,而雍正上位之後也很少有內亂外患,一心只求謀發展的雍正也是讓清朝繁榮富強起來。
-
16 # 6別無選擇6
康熙嚴格來說是大清第二位皇帝,在位62年,是歷史上當皇帝時間最長的皇帝,時間長不等於功勞就有如何如何大。自我覺得康熙皇帝在歷史上來說還算不錯的,說說他的一些功績。
一、擒殺鰲拜,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中間擒殺鰲拜,要得穩定發展首先得權力牢固,軍政統一,那集中權力就是必須,鰲拜就必須剷除。過程嘛應該用的是電視上的摔跤隊誆的。
二、統一臺灣,鄭經去世,鄭克爽接位,實權旁落,其實旁不旁落為了國家一統都必須拿下鄭家,統一國家。
三驅逐毛子,說實話毛子一直都不是個好人,有它一日始終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關鍵還直接侵佔,這個時候康熙就直接發起雅克薩之戰,奪回中國固有主權,保住了黑龍江領土。
四、噶爾丹一系列之戰,維護西藏,新疆,內蒙主權,切實把這些領土納入版圖,否則今天的中國不知要小多少,當然被後來的飯桶丟掉了不少。
五、勤政愛民,懲治貪腐,如果一個皇帝隨時不上朝不批奏摺肯定大事就沒人管,一個國家如果官員大肆貪腐,民眾的日子好不了,當然國家離衰亡不遠了。
六、戶籍稅入改革,也就是添丁入畝,把歷史上一直以來的人頭稅取消。
七、對西方文化的吸引,但遺憾的是沒形成制度;子女的培養,當然下一任皇帝的能力很重;人才的培養等等
康熙皇帝有學者說是千古一帝,這個倒未必,但總的說來在歷史上是很不錯的皇帝,比李自成強千百倍吧。
-
17 # 平常心127368391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在1960年4月全國人大二屆二次會議期間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與老舍先生談論過康熙大帝,毛主席還總結了康熙的三大貢獻,我想這是對康熙皇帝的功績一次較好的總結,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毛澤東說康熙皇帝的頭一個偉大貢獻是打下了今天我們國家所擁有的這塊領土。我們今天繼承的這大塊版圖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時牢固地確定了的。他三徵噶爾丹,團結眾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進兵西藏,振興黃教,尊崇達賴喇嘛,護送六世達賴進藏,打敗準噶爾人,為維護西南邊疆的統一,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他進剿臺灣,在澎湖激戰,完成統一臺灣的大業。他在東北收復雅克薩,組織東北各族人民進行抗俄鬥爭,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保證我永戍黑龍江,取得了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為鞏固東北邊疆做出了重大貢獻。
毛澤東說,康熙皇帝的第二個偉大貢獻是他的統一戰線政策。滿族進關時兵力只有5萬多,加上家屬也不過20萬,以這樣少的人口去統治那麼一個大國,佔領那麼大領土,管理那麼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發明了一個統一戰線,先團結蒙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後來又團結了漢族的上層人士,他還全面學習和繼承了當時比滿文化要先進得多的漢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設定上,凡高階官吏都是一滿一漢,大學士、尚書、侍郎、軍機大臣都是如此。這樣,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滿族官員少的困難,真正達到了以一頂百的神奇效果。
毛澤東說康熙皇帝的第三個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獎罰分明的用人制度。毛澤東講了一些實際例子,說明即使皇子犯了錯誤,也一樣要受到嚴厲的處罰。皇子打了敗仗、回來不敢進德勝門,照樣要蹲在城外,聽候處罰。他的這套辦法既能調動部下的積極性,奮勇向前,義無反顧,又能組織起一支有嚴明紀律的隊伍,所向披靡。毛澤東特別誇獎康熙皇帝的學習精神,說他不光有雄才大略,而且勤奮好學。他除了會幾種民族語言之外,還會好幾種外語,包括希臘文。他既是軍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詩詞歌賦,會琴棋書畫。毛澤東還說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知識學習的開明君主。康熙喜歡研究自然科學。對數學、天文、地理、醫學、生物學、解剖學、農藝學和工程技術有濃厚興趣,還親自主持編輯科技書籍。
我借毛澤東同志對康熙的評價來問題你的問題,希望你能滿意
-
18 # 心靈之約4794062
康熙稱自己為千古一帝是沒有多少水分的。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御駕親征葛爾丹。這些都是不可磨滅的功績。特別是收臺灣更是流傳千古。還有修整黃河淮河,廢止圈地令,鼓勵墾荒,實施更名田,這些都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還有組織編輯了“康熙字典”!
回覆列表
康熙,意欲為祥和之意,可他的人生卻一點也不祥和,他八歲登基,也可以說是幼時父母雙亡(母親在他十歲去世),所以說他只有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后與自己相依為命。
後來他十四歲的時候,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擒拿了當時的權臣鰲拜,讓自己正式親政。
在自己青年的時候,發現三藩對國家財政軍事威脅龐大,所以開始了針對吳三桂等三藩,察哈爾叛軍的一系列軍事活動,儘管過程很曲折艱難,但最後三藩還是被剿滅了。
為了收服臺灣,派姚啟聖,施琅等人訓練海軍,最終鄭成功後人鄭克爽 投降清軍。
在中年的時候發現外蒙的準格爾部勢力極速擴張,沙俄也進犯清朝邊界,面對這樣的情況,康熙毅然決定親征,剿滅準格爾部,也在邊境打敗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總得來說在清朝歷史上康熙的政績絕對稱得上難得了,在他在位期間積極穩固統治,儘管時常發動戰爭,但國家也沒有因此太過動盪。任用明珠,陳廷敬,於文龍等著名大臣,肅清吏治,為後代打下了基礎。
也有不好的地方,從他開始清朝開始大興文字獄,壓制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