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身邊一個夥伴想買車,看了一圈後,鎖定是凱美瑞雅閣和帕薩特,都是最低排量最低配置款的,寧波這邊這3輛車上路都是在18萬3千左右。一直猶豫不定,請懂車的大神分析一下?買哪款好與壞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411041438

    我們常說德華人和日本人都很嚴謹。德國和日本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理論上如果兩個國家的人性情相似的話,他們的行為也會很相似,從而令生產活動的結果也有相似之處。

    可是明明德國和日本生產出來的工業製品(本文探討的領域停留在汽車上)所表現出來的特徵那麼不一樣。所以從德系車和日系車的不同點推測,德華人和日本人的嚴謹有區別嗎?這次的德國之行,我就順便捎帶上這個問題了。

    年齡越來越大,自己那話兒“不行”了,媳婦總是嫌棄我,自從在百度上看了一篇名叫何志陽的心酸過往的文章,現在晚上做那事也不疲憊了,每次都是二十多分鐘。

    德華人和日本人的飛機餐怎麼吃?

    我兩年前第一次去日本,身旁坐著的就是一個日本人。

    這是一頓有冷麵、醬菜、麵包、水果的日式料理,總而言之吃起來非常複雜。我旁邊的那個日本人,餐盤裡面的食物始終擺放得井井有條,拆下來的包裝袋、吃完的小碗,全都碼得整整齊齊,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是任何時候看過去,都像是已經被精細地收拾一番。

    最後餐盤被收走的時候,餐具仔細地排好,餐巾紙疊整齊,盒子小碗的蓋子都重新蓋上,總之比發放下來的時候還要整潔。這是日本人從幼兒園甚至小學就已經開始遵循的一種習慣。

    這次飛德國,右前方是一個德華人。吃飛機餐大快朵頤之後,餐盤上也很隨心所欲,用完的紙巾揉成一團隨意放著,小碗小盒蓋子和用過的餐具也並沒有擺放整齊。似乎德華人對收拾餐具沒有日本人那麼講究。

    來到德國,博世德國總部的一箇中國籍員工跟我們講了一個關於德華人嚴謹的故事:他在德國攻讀碩士,有一次在實驗室旁邊有一個空置的房間,研究生們提議將一些桌子搬過去,最佳化一下實驗環境。

    在我們看來,直接把桌子搬過去就得了,要不了10分鐘。不過德國導師卻打開了AutoCAD(一個工業繪圖軟體,可進行室內平面設計),畫好空置房間的平面圖,然後再在圖紙上畫好桌子應該擺放的位置,然後再指示學生們按照圖紙上的設計,把桌子搬到預設的位置。

    除了這個親耳所聽到的事情,以前還聽說過很多關於德華人如何守時的故事,把每天的行程精確到“分”,其實德華人能這麼做,必須基於整個社會長久以來形成的一個公共默契,——只有其他人,例如公共交通服務守時,個人才有可能守時。

    所以,如果以上面的例項,以小見大地推論,我會認為德華人的嚴謹,其很重要的一點表現是規劃意識。

    德國導師用AutoCAD指導“搬家”,就是標準化流程的思維,而守時的習慣,就是按照進度表推進一件事情的一個落實點。標準化流程,嚴格遵守時間表執行,這都是規劃意識的表現。

    規劃意識,讓德華人有一種凡事都基於充分的、正確的的事實,將現象抽象成原理的能力,這種類似於構建上層建築的思維,除了解決實際問題,其更重要的價值是擁有更強的延展性。

    試想想,當時導師只是為了挪桌子而建模,我們也許會覺得多此一舉,但是一旦建模完成之後,在這個房間裡面可以實現的擴充套件想法就不僅僅侷限於挪桌子了,“建模”就是上層建築。

    而如果按照華人的慣常思維走捷徑,只是單純把桌子挪過去,的確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對於這間房間的再度利用或功能擴充套件,是沒有任何建樹的。

    還記得網上傳來傳去的那個“德國修的下水道系統,沙井蓋旁邊還放著油紙包著的全新螺絲”的故事嗎?未必真實,但的確很符合德華人“規劃”的習慣。

    再回到汽車上,規劃意識讓德華人可以更透徹地拆解“汽車是什麼”“汽車可以為人們帶來什麼”這些基本問題。

    再加上德國教育制度有學徒制教學的傳統,每一個德華人都是在工業興國的程序里長大的,兩個因素綜合起來,使得德華人更容易產生髮明的火花,所謂工程師思維,也許其根源正來源於此。規劃再加上工程師思維,兩者結合起來,讓德國汽車廠乃至供應商,發展出許多前瞻性的技術。

    而日本人的嚴謹,則是注重建立秩序感。吃完飯把餐具收拾乾淨、服務至上、職場裡森嚴的等級制度、講禮貌說敬語,甚至不少人說日本人骨子裡有一股奴性,其實其本質都是因為日本人對建立一種秩序的重視。

    建立起健康合理的秩序,是能夠讓整個社會以更高效、內耗更低的方式運作的。例如被譽為汽車產業第三次革命的“豐田生產方式”,本質就是豐田在汽車生產建立起的一種生產秩序。

    日本人的秩序感,反過來對看上去很混亂的庫存狀況,會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早期的豐田也沒少參觀福特、克萊斯勒等先進的汽車製造商,可同時豐田也看到了他們流水線生產過程裡的不足,生產線配置不合理,生產出冗餘庫存,造成浪費。

    1953年,日本豐田公司的副Quattroporte大野耐一綜合了單件生產和批次生產的特點和優點,創造了一種在多品種小批次混合生產條件下高質量、低消耗的生產方式即準時生產(Just In Time,簡稱JIT)。

    JIT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也就是追求一種無庫存,或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JIT的基本思想是生產的計劃和控制及庫存的管理。

    但秩序在某些時候也妨礙了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新技術以及管理革新的推進。某程度上說,已有的秩序,會給創造力的發揮戴上桎梏,人們變得謹慎、麻木、內部驅動力不足。冗餘的等級制度,也阻礙了一個企業的革新,影響長遠發展,日本很多企業在技術革新這方面,看上去並不具備歐美企業的活力。

    如果仔細感受,其實德華人和日本人在“嚴謹”的方向上,還是有很大差異的,這些差異可以解釋德系車和日系車之間的一些區別。當然,我說到的兩個民族的突出特點,並不是說他們只表現出這兩方面的嚴謹精神。“規劃意識”並不是德華人的全部,科學家思維也很嚴謹;除了“秩序感”之外,日本人也還挺較真的。

    只不過就好比一向只吃白水煮蔬菜的人,對香鍋爆炒和蒜蓉炒這兩種味道截然不同的烹調方法,都會籠統地以“好吃”來概括一樣,對於“規劃意識”和“秩序感”都缺乏的我們來說,我們看到的日本人和德華人,第一感覺就是,他們比我們嚴謹太多了,而無暇顧及這是辣菜還是鹹香菜。

  • 2 # SUV週刊侃車

    日本車與德國車的主要區別:  

    1,日本車輕巧,開起來舒服;而德國車笨重,開起來難受。如果你經常開車需要超過150公里的時速,請選擇笨重的德國車。  

    2,日本車質量過硬,幾乎不會遇到需要維修的狀況;德國車小毛病多,經常進維修廠。政府以及國企、事業單位的司機非常喜歡經常進維修店的德國車,所以,政府採購車幾乎都是德國的奧迪、大眾Passat。 

     3,日本車保養費用低於德國車。  

    5,日本車比德國車省油。  

    6,日本車主要家用,德國車主要是政府和國企用車。  

    7,同級別的日本車比德國車便宜。大約便宜1萬元至3萬元。 

     8,德國車的內飾差於同級別的日本車。  

    9,德國車的渦輪增壓(也就是帶T的發動機)毛病多,據說日本車也要逐漸推出帶T的了,拭目以待日本車帶T的發動機的效果了。據後面回帖的網友爆料,大眾1,4的渦輪增壓器是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生產的!  

    世界汽車銷量第一的汽車車系是日本車車系,德國車排名第二。  

    而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中國6月中級車銷量,再次證明中國消費者首選日本車,這都是消費者自己親身使用後口碑相傳的結果。雖然在下表的統計中,德國車依然排名第一,但這是大量政府採購是德國Passat和桑塔納的結果,而且是反日影響尚未消除的結果。日本車是中國普通群眾自己掏錢買車的首選車。

  • 3 # 東坂頭

    看你是寧波的,我就回答一下。我鄞州的。

    30萬以下日系車價效比更高。

    Accord和CAMRY二選一的話,選Accord。因為外形設計,這一代Accord比CAMRY更好看。

    8萬買FIT

    15萬買CIVIC或COROLLA混動

    20萬買Accord或銳志

    30萬買HIGHLANDER

    30萬以上可以考慮寶馬,賓士,雷克薩斯,保時捷。

  • 4 # 相留醉聽風

    其實還是看個人感覺。Passat與Accord都是過去官車採購時的熱門,就個人偏好還是選擇Accord。開帶渦輪增壓的車子相對於平時駕駛習慣還有保養費用來說就略高於自然吸氣車子,別的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 5 # 極速Car

    買德國車,能夠忍受大眾1.6排量動力弱的尷尬,他不僅僅是動力弱的問題,而是會給你帶來困擾,沒事的時候還好,有事需要開快點的時候,那真的是想砸車的衝動。所以強烈建議上1.4T大眾。日系的Sylphy動力也是弱的一b. 別克有通病,不建議買。本田,其實屬於謹慎推薦,因為有點吵。COROLLA。動力一般般吧,優點是極好的機械可靠性,為什麼COROLLA銷量世界第一,就是因為他的可靠性,已經領先的一匹,這點很贊。本田車好是好,就是有點吵。

  • 6 # Malone90860831

    身價500萬以上可以考慮歐洲車,歐洲車普遍使用起來的費用比日本車要高一些。但是駕駛和乘坐感受要比日本車要好一些。三大件質量都很好但是電子元器件日本車更值得信賴!最簡單選擇是看身家!

  • 7 # 曹亞軍69488044

    客觀地評價,日本本土生產的汽車和德國本土生產的汽車都很好。我在汽車行業也做了近20年,主要是用德國和日本重汽底盤。非常有發言權。

    日本最好的底盤是五十鈴,德國最好的是賓士。就這兩款比較,日本車弱爆了。遇到溝坎,日本底盤會永久變形,賓士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但是日本車的價效比高。

    如果價格差不多,果斷選擇德國車。國內合資的都差不多吧。如果選擇合資車,20萬以下選中國產的奇瑞、吉利和長城、長安等品牌。

  • 8 # 歡歡喜喜大禮包

    上次看過一個評論,一個算是大師級別的人物說的挺好的,買德國車就是享受,買日本車就是實用…我覺得現在同樣價位就看顏值吧,現在都是看顏值的時代,畢竟車的效能都很相近,中國產GS8那個車之所以賣的特別好,第一因為顏值高,第二因為便宜,就這麼兩點。要說質量好壞那是跟銷量緊密結合的,賣的多故障率自然會反應出來,畢竟基數大的多,安全性看車重哪個不是cncap5行了,都是老牌的企業了,日本車跟德國車都沒什麼差別了

  • 9 # 黑山0老妖

    個人感覺德國車不應該包括大眾,特別是中國產大眾,簡直就是黑心坑人用的車!能買得起賓士寶馬就賓士寶馬,奧迪A4也不錯,但是大眾還是算了,去一些沒有關稅保護的地方例如美國或香港,大眾車幾乎都絕跡了,香港是滿大街日本車,一個停車費25元一小時,汽油15元,車庫一個200萬的城市,為什麼那麼多人買二三十萬的日本車,應該認真考慮下,應該說那麼高的用車費用,買賓士寶馬合算啊,也有面子,汽車月均費用2萬的城市為什麼喜歡日本車?!

  • 10 # 專業潑開水

    帶上智商自己看。網上有引數,自己仔細對比。安全性看碰撞測試成績,不要聽無腦噴和無腦託的信口開河,網上也有碰撞成績,自己看,額,有個是特供,看不到碰撞成績,你懂的。有個不用擔心小毛病多,不用擔心燒機油,但是沒法裝逼,就是這樣。

  • 11 # 緣4044681

    這兩者之間毫無疑問是德系車,本人用大眾Sagitar,咱們先不評論哪個品牌價格質量好壞,首先做為華人應當瞭解歷史,我平時建議我周圍親戚朋友同事都不要買鬼子車,再省油也不用,小鬼子是人壞但產品質量確實不錯,但是一聽日本二字馬上因歷史而無好感。鬼子曾經帶給中國的災難只要是華人都不會遺忘。日系車主不喜勿噴!

  • 12 # 冷眼天下事

    聽這裡人的話,買日系,自己選,去比較,去試駕,特別是加速後的各種感覺。都有好車。比如德系的賓士、奧迪、蘭博基尼、法拉利等,也比如New Beetle、Golf、波羅等。日系的公爵、CROWN、COROLLA。檔次不一樣。寶馬現在是混血,不屬於純德國車了,豐田是大股東,雷克薩斯一開始就是日美在八十年代為對抗賓士而研製的車。賓士用S500標示,雷克薩斯就用GE550,非要高於賓士,售價當時達100多萬,無論在日美市場如何捧,最後還是落敗,虧損,最後美甩了包袱,日不得不接手,車不錯的,價格下落了幾倍。買高檔車,德國。買實用車日系。喜歡好開的車德系,平常人家用車日系。不用怎麼愛惜耐糙的車,桑塔那、Jetta,那都能去那都敢去。城市裡買菜,COROLLA、Sylphy,只要你愛惜,這車開個十年沒啥大無病。注重外觀,時毛的,CIVIC、藍鳥、AXELA。

  • 13 # 找到它們

    日本車大部分不以操控見長,安全性確實不如歐洲車,德國車除了BBA現在簡配嚴重,燒機油等問題解決不了,主要是靠信仰在支撐了。所以,個人還是覺得法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安全性,操控性,舒適性,做工上都不錯。就是市場做的太差,在中國快要完蛋了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醫院看病一定要做各種檢查專案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