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給寶寶新增輔食,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11
回覆列表
  • 1 # 奶粉知識

    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建議最好都是等到寶寶六個月再新增輔食,那個時候寶寶腸胃系統發育的也比較成熟了。最先開始新增含鐵米粉,不過牌子不一樣米粉口味也不同,你可以吃完一個品種再換其它的,看寶寶最愛吃那種,目前我家吃過3種米粉,寶寶最愛吃國際媽咪上的世界最好高鐵米粉,一直吃著消化吸收都不錯的。也可以去國際媽咪APP看一下,主營海外本土母嬰用品,很多米粉也都是海外高質量的一線米粉品牌,像我家吃的世界最好和德國喜寶,部分美國嘉寶的零食,都是蠻不錯的。

  • 2 # 小橙子養成記

    輔食新增有哪些注意事項,我來告訴你

    寶寶輔食純母乳寶寶6個月開始新增,奶粉寶寶可以提前到4個月。

    6個月輔食:

    1、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米粉才是最好的。米湯營養單一對寶寶來說意義不大,剛開始新增輔食,穀物營養的攝入最好的就是米粉,並且選擇強化鐵的米粉補充鐵預防貧血。

    2、水果:香蕉、蘋果、梨等過敏風險低的水果,製成泥可以混合米粉一起喂。

    3、蔬菜:根莖類蔬菜如土豆、胡蘿蔔、紅薯、南瓜等,製成泥也可以混合米粉一起喂。

    7個月輔食:

    1、穀物:市售嬰兒米粉、小米粥、大米粥;2、水果:香蕉、蘋果、梨、桃、李、牛油果等3、蔬菜:根莖類蔬菜、山藥、紅棗去核去皮、葉菜除莖、四季豆、豌豆等4、蛋黃

    8個月輔食:

    1、穀物:嬰兒米粉、小米、大米、嬰兒麵條、其他麵食等2、水果:除了獼猴桃、草莓等易過敏水果基本都可以吃了3、蔬菜:大部分都可以吃了,還可以吃些菌菇類(香菇、口蘑)4、蛋黃5、肉類:魚刺少的魚肉(三文魚、鱈魚、龍利魚、鱸魚)、肝臟(雞肝、豬肝,每週食用肝臟不超過兩次)、牛肉、豬肉、雞肉

    9-12個月輔食:

    1、穀物:嬰兒米粉、小米、大米、燕麥、嬰兒麵條、其他麵食等2、蔬菜:幾乎所有蔬菜、菌菇類、豆腐3、水果:除獼猴桃、草莓等易過敏水果4、蛋黃5、肉類:魚、豬肉、牛肉、羊肉、雞肉、蝦

    嘿嘿,我家寶寶就這麼大啦

  • 3 # 袋鼠觀保保險諮詢師

    • 如果幼兒能夠靠坐,對食物表現出興趣,勺子靠近時懂得張嘴,那麼提示新增輔食的時機到了。當前的建議為幼兒在6月齡時開始新增輔食。

    • 為了避免出現缺鐵,幼兒最初新增的輔食中需要包括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含鐵米糊(注意:不是自制的米糊),打磨細膩的牛肉,羊肉,雞肉等。

    • 新增輔食時,無需刻意安排各類食品的先後次序。

    • 對於有較高致敏風險的食物(比如雞蛋,堅果,海鮮等),無需刻意迴避或者故意延後新增。

    • 12月齡前,鮮牛奶不可以替代母乳或者配方奶作為幼兒飲品,但是少量的的牛奶可以在準備輔食時使用(比如自制麵食中,新增牛奶)。

    • 幼兒進食時,家長需要時刻監護,對於可能引起窒息的高風險食品,要保持警惕並注意避免。

    • 避免強迫餵食或者誘惑餵食(比如以糖果或者巧克力為誘惑和交換條件,“鼓勵”孩子吃完碗中的食物)。如果吃飽了,幼兒會將頭扭開,或者閉嘴拒絕再進食。一旦孩子表現出以上動作,那麼我們就應該允許孩子停止進食。強迫餵食,誘惑餵食以及“勸”食(比如鼓勵說“再來最後一口”)均為不良餵養方式。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讓孩子體會飽足感,才能幫助學會控制食慾,從而降低將來出現肥胖的風險。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家長負責提供健康均衡的食物,孩子負責決定吃多少。

    • 進食時,請儘量營造輕鬆愉快的氣氛,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進行摸索和感知各類食物;對於練習自主進食的孩子,難免會在餐桌,地面和衣服上沾滿食物,請您允許這樣的“髒亂”。

    • 儘量與幼兒一起進餐,因為觀察並模仿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式。

  • 4 # 偏執111

    如果六個月剛開始要新增輔食,最好是驗一下有沒有過敏原,這樣就可以避免好多麻煩。如果不驗的話,就是寶貝的爸爸媽媽有什麼過敏的東西,就別給寶寶添加了。新增的時候要循序漸進,

  • 5 # 安適育兒

    大多數權威機構都推薦在寶寶滿 6 個月以前進行純母乳餵養,滿 6 個月後再新增輔食。但是每個寶寶的發育進度不一樣,有的寶寶四五個月就開始吃了輔食,有的寶寶七個月了才開始吃輔食,到底什麼時間給寶寶開始新增輔食成了媽媽們最頭疼的事,家長可以觀察一下寶寶現在的發育情況,只要寶寶準備好了,就可以嘗試加輔食了。

    寶寶可以新增輔食的訊號

    一般情況下,建議寶寶滿 6 個月之後再新增輔食。但是如果寶寶未滿 6 個月就出現了下面這些情況,那家長可以嘗試給他新增輔食:

    1.身體健康,體重比剛出生時增加了一倍左右。

    2.食慾明顯增強,日常餵奶已經滿足不了需求。

    3.能夠自己獨坐,或者在家長的幫助下扶著或者靠著坐,自己可以控制頭部和上半身。

    4.開始對食物感興趣,看別人吃東西會流口水。

    5.具有一定的手眼協調能力:眼神會隨著食物移動,還會伸手去抓食物,有時候還能夠準確地放進嘴裡。

    6.用勺子餵食的時候,寶寶會張開嘴,而不是用舌頭頂出食物。

    新增輔食的原則

    1.優先引入高鐵輔食

    給寶寶新增輔食,可以從含鐵豐富的泥糊狀食物開始,包括高鐵嬰兒米粉、肉泥等。母乳鐵含量很低。成熟乳鐵含量僅僅為0.03~0.05mg/100ml,寶寶對鐵的需要量按照6個月~1歲的寶寶每天鐵的推薦攝入量是10mg。如果不注重富含鐵食物的補充,寶寶很容易面臨缺鐵風險,高鐵米粉選擇標準:每100克含有6mg左右的鐵,具體看輔食成分表都有標註

    有的媽媽問,能直接給寶寶吃米油或者自己家熬的爛粥嗎,答案是可以,但是普通的粥無法滿足寶寶對於鐵以及蛋白質的需求量,因此,建議給寶寶優先吃強化營養的食物

    2. 量要從少到多從一種到多種

    最開始新增輔食只是初步嘗試,所以新增的量要從一勺開始,等寶寶腸胃適應後,再一勺勺逐步增加。同時,還要保證寶寶一天的奶量攝入充足(不低於 600 毫升/天)。

    從少量到多量

    輔食要一樣一樣地新增,每次只能加一個種類,連續吃 2~3 天,看寶寶有沒有腹瀉、皮疹或者嘔吐等不舒服的表現。

    從稀到稠,從細到粗

    寶寶剛開始吃輔食,很多媽媽不知道米粉的正確衝調方法,米粉的衝調水溫根據品牌和種類不同,也會有差別,根據米粉的說明書上的水溫衝調,剛給寶寶加米粉,粘稠度以能掛在勺子上為準,等寶寶適應了米粉的口感,再逐漸向糊狀靠近,

    個體差異、靈活掌握

    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時間建議。總之,還是要根據自家寶寶的情況,有的寶寶輔食接受度高,可能4.5個月加輔食,六七個月就開始吃魚蝦蛋黃了,但是有的寶寶比如生病或者其他因素,輔食新增晚或者輔食接受度不高,家族中有過敏體質的,會推遲一段時間

    如果寶寶出現了這些不舒服的表現,應該等症狀消失後再少量新增這種食物。如果仍然出現不良反應,就暫時不能再吃這種食物了。

    寶寶輔食新增時間表4-6 個月

    寶寶可以嘗試稀糊狀的食物,比如嬰兒米粉、肉泥、魚泥、蛋黃泥、蔬菜泥、水果泥、泥狀豆製品(過敏停吃)等。每天 1~2 次,從剛開始的 1 勺開始慢慢增加,具體新增的量根據寶寶的胃口大小調整。吃完輔食後再喝奶,

    每天保持600-800ml奶量,每天喝4-6次奶

    寶寶可以吃的蔬菜:胡蘿蔔、西藍花、荷蘭豆、西紅柿、南瓜、土豆、紅薯、紫薯、圓生菜、山藥、蘆筍、豌豆、西葫蘆、菠菜等

    寶寶可以吃的水果:蘋果、香蕉、梨、牛油果、火龍果、橙子、柚子、奇異果等。

    適合寶寶吃的魚肉,推薦兩種:

    1.新鮮鱸魚。刺比較少,市面可以買到活魚很新鮮,肉質嫩,非常適合寶寶食用。

    2.鱈魚。刺少,富含蛋白質,由於鱈魚的脂肪含量比較高,五六天吃一次即可,不推薦天天食用

  • 6 # 清淡的辣媽

    輔食新增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給寶寶新增輔食,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導讀:寶寶隨著月齡的增長,身體消耗增加,所需營養增多,所以當寶寶六個月左右的時候應及時新增輔食,提供寶寶身體發育的營養所需。如果寶寶發育超前,四五個月也可以新增輔食,但是有的寶寶因為早產、腸道、腸胃疾病等原因身體各項機能發育比較遲緩,那麼應適當推遲1-2個月再新增輔食。在給寶寶新增輔食的早期,寶媽們也要注意一些誤區,避免給寶寶造成腸胃負擔。

    例項分享:我親戚家孩子五個多月斷奶後就開始吃大人的食物、零食,並且以前的主食母乳由奶粉替代。為了給孩子斷奶,親戚給孩子吃了帶有調味劑的麵條,說寶寶吃了有味道的東西不僅有力氣還有助於斷奶,結果斷奶倒是成功了,孩子卻不吃輔食,於是平時只好繼續給孩子吃大人的食物和一些小零食。一個月後寶寶就瘦了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身體發育越來越差,各項指標明顯低於同月齡的寶寶。後來嘗試多次,想讓寶寶吃輔食也不成功,嘗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畢竟他已經吃過有味道的重口味食物,當然對清淡沒味道的食物失去了興趣,同時也影響了孩子的飲食口味和身體營養攝取。

    寶寶新增輔食的指標有哪些?

    為什麼有的寶寶四個月就可以新增輔食,有的寶寶六個月,還有的卻要等到七個月呢?新增輔食的月齡其實並沒有死規定,主要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來決定,那麼寶寶有哪些行為舉止和發育指標的時候就可以新增輔食呢?

    寶寶能自如扭頭:寶寶能自如伸縮頭、扭頭,吃輔食的時候才知道如何就勺子和拒絕食物,比如你喂輔食的時候寶寶想吃,身體卻不停使喚,夠不著,無法配合,那麼這樣是沒法吃輔食的,同時也說明還不到新增輔食的時候。

    能扶著坐起來:能扶坐也是寶寶新增輔食的一個硬性標準,如果寶寶不能很穩的坐起來,那是沒辦法吃輔食的。

    能俯身撐起上半身:當寶寶趴著的時候,胳膊肘能夠很穩當地撐起自己的上半身也是新增輔食的一項指標。這說明寶寶的胳膊和手部力量有了進一步完善的發育,那麼在抓握輔食或勺子的時候才能有更好的協調性。

    對餐桌上的食物興趣濃厚:寶寶吃奶的時候只知道媽媽抱著就是吃奶,並不懂得大人圍在一起吃飯意味著什麼。當寶寶開始對大人的碗筷感興趣,並伸手抓時,說明寶寶對奶以外的食物有了濃厚的興趣,此時正是新增輔食的好時機。

    但是所有新增輔食的指標前提是寶寶要滿四個月。如何正確新增輔食?

    新增輔食的總則: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由素到葷、由單一到多樣化搭配。不管是哪個月齡開始新增輔食的寶寶都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進階輔食的複雜化和營養層次。不能第一次吃輔食就各種肉和才混搭一起給孩子吃,也不能第一次吃輔食就直接來一大碗,這樣寶寶是消化不了也吸收不了的,從而給腸胃增加負擔。

    輔食製作方法:先把蔬菜或肉等輔食蒸熟(也可以煮熟),用輔食機打碎,備用。輔食的粗細程度根據寶寶的月齡來決定。輔食的底料大都是白開水或者奶液,先準備50-60攝氏度左右的白開水或奶液,一邊新增米粉一邊攪拌至半流質狀,大月齡寶寶可適當增加稠度。再加入備好的蔬菜泥、肉泥等,攪拌均勻。

    新增輔食的順序:米粉(新增輔食初期只吃原味的米粉)→水果(初次新增水果可選擇蒸熟的蘋果泥,後期可直接吃果泥和果碎)→蔬菜(各種蔬菜葉子)→蛋黃(第一次只能吃四分之一個蛋黃,八個月後可是半個蛋黃,不能吃蛋清)→肉類(魚蝦、豬肉泥等)→動物肝臟(補鐵的豬肝粉)

    缺鐵的寶寶多吃一些補鐵的食物:高鐵米粉、菠菜、木耳、豬肝粉、蛋黃等。

    寶寶新增輔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新增輔食不宜過早、過晚:新增輔食也是在寶寶腸胃功能發育比較完善的情況下進行,所以不能過早的新增輔食,最好不早於四個月。那麼對於有腸胃、腸道疾病的寶寶應適當推遲輔食的新增時間,等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恢復健康後再進行,但一般不晚於八個月。

    適量:寶寶的輔食量要根據寶寶的月齡和接受程度來調整,比如第一次大概吃10-30ml左右,如果寶寶每次都吃完,那麼第二天可適當增加20ml左右,一個月後可吃60-90ml左右的輔食量。八個月開始每天可新增2次輔食,十個月後可適當增加一頓。

    食物一定要煮熟:給寶寶製作輔食的水一定要燒開,蔬菜、肉類也要煮熟,避免吃半生半熟的食物,這樣對寶寶的腸胃不好。

    多樣化搭配:為了滿足寶寶的身體營養所需,輔食新增必要過於單一,不能一直光吃米粉,也不能只吃蔬菜或肉泥。要每天變著花樣的給寶寶各種蔬菜和肉搭配著吃,保證各種營養的均衡攝取。

    注意適應期:給寶寶新增輔食種類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比如今天給寶寶做了蝦肉,那麼應該有3天的觀察和適應期,寶寶的腸胃適應後才能繼續吃這款食物。沒增加一款食物都應該由一段時間的腸道適應階段。

    不可新增調味劑:一歲內的寶寶是不能吃調味劑的,尤其是食鹽、醬油(勿信嬰兒醬油的廣告)和糖類。母乳、奶粉、米粉內已經含有食鹽中的“鈉元素”和糖分,如果再額外增加食鹽只會給寶寶的腸道和腎臟造成壓力,不利於身體發育。而且如果寶寶從小就吃重口味食物,會養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也會對清淡的食物沒興趣。

    注意溫度:喂進寶寶嘴裡的輔食溫度應該在40攝氏度左右,避免燙嘴,也不能吃太涼了對腸胃不好。所以喂之前要試一試溫度,可以把輔食滴在自己手背,如果感覺溫溫熱,大概就是40攝氏度左右啦。

    避免頻繁更換餵養人:寶寶新增輔食初期可能不太適應,最好選擇喝寶寶最親近的人喂輔食,比如寶媽或者寶爸,這樣寶寶更能接受。等寶寶適應輔食和愛上輔食後再考慮更換喂輔食的人。

    固定的餐位:最好給寶寶買一個餐椅或固定吃飯的位置,讓寶寶知道坐在這裡就代表吃飯,沒有坐在這裡就代表還不到吃飯的時間。

    餐桌禮儀啟蒙教育: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就是在吃輔食階段啟蒙的,所以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餐桌禮儀也要從吃輔食開始。

    辣媽小貼士:新增輔食不僅僅是為了提供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還要慢慢培養寶寶的飲食口味和飲食習慣,這都需要大人的引導和配合。所以寶媽給寶寶新增輔食不能操之過急,不要一次性吃太多,也不要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給他嘗試,畢竟是一個習慣慢慢形成的過程,需要引導和培養。

  • 7 # 小東北ai

    我家有二寶。現在13個月,新增輔食大概是從6個月半開始的。從米糊,到粥,到現在已經可以吃米飯了。寶寶腸胃嬌嫩。吃的食物最好是由稀到稠,蒸煮為先。還有就是營養要全面。先蔬菜

  • 8 # 好萬家健康商城

    小孩子長身體速度是驚人的快,學會給寶寶科學合理地新增營養輔食,是每個寶媽必修的功課。那麼給寶寶新增輔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一起來了解吧!

    1、按照不同年齡階段適量給予餵食,以免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狀。

    2、最好的餵養方式:將食物裝在碗裡,用湯勺一口一口慢慢地喂。這樣可以訓練寶寶適應大人的就餐方式。等寶寶具有穩定的抓握力後,就可以讓他自己吃飯了。

    3、最好選擇鐵劑類米粉作為寶寶的第一種輔食,切勿直接將輔食加入奶瓶中讓寶寶吸食。正確的做法是調製成糊狀以湯勺餵食。

    4、每次餵食的時間應選擇在寶寶喝奶之前,這樣寶寶才不會因為吃奶吃飽了而拒絕輔食。

    5、給寶寶吃輔食應以“少吃多餐”為原則,避免過度餵食。

    6、喂完輔食後,要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以促進消化吸收。

    此外,儘量讓寶寶養成吃飯時集中注意力和細嚼慢嚥的習慣。

  • 9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剛開始新增輔食首選高鐵米粉,原因之一就是米粉很少出現過敏,另外6個月後的寶寶,出生時體記憶體儲的鐵已經消耗殆盡,若不能從食物中獲取足夠鐵,可能導致缺鐵甚至缺鐵性貧血。因此等高鐵米粉吃適應後,可逐漸加入紅肉泥(豬肉,羊肉,牛肉等),肝泥,豆腐等含鐵豐富的食物。

    輔食新增的順序:先吃高鐵米粉,等寶寶適應後再逐個新增其它新的輔食,比如菜泥(青菜、塊狀菜),肉泥(紅肉,將肉弄熟在用輔食機攪成泥糊狀),再是蛋黃,剛開始新增蛋黃從四分之一開始。新增的過程中3至5天新增1種新的輔食,觀察一下寶寶身上有無皮疹、嘴唇有無腫脹、有無嘔吐腹瀉等過敏表現,如果有過敏的表現要看下醫生由醫生確定下是否與這種輔食有關。

    新增輔食原則:1.勺子喂。不要把輔食放在奶瓶,一定要用勺子喂,讓寶寶去習慣勺子吃東西。不要著急塞到寶寶嘴中,可以放到上下唇間,耐心等寶寶自己張嘴吃;2.少量嘗試,最初新增輔食只是試吃,剛開始建議可以嬰幼兒勺一勺,如果寶寶喜歡可以再增加一勺;3.多次嘗試。家長要有耐心讓寶寶慢慢適應米粉及其他輔食,不吃不強迫,可改天再試;4.質地由稀到稠,循序漸進;5.種類由一種到多種。初期一次只能吃一種,家長一定要做好飲食記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當寶寶出現過敏等不良反應時,家長容易找到“元兇”,可避免或延後再吃;6.輔食新增的初期,每天保證一頓就行;到7-9個月大的時候,每天可以喂2次輔食;10-12個月時每天保證2-3頓輔食;1歲以上寶寶,每天應該固定時間吃3頓輔食。

  • 10 # 喵嗚做輔食

    寶寶開始新增輔食說明寶寶又成長了一大步。

    但新增輔食有哪些注意點?

    簡單的說有這4點要注意:

    1 輔食新增要循序漸進。

    循序由少到多、由簡到繁、由細到粗的規律,循序漸進地新增。等寶寶再長大點、更適應輔食之後,再逐步改變輔食的性狀、增加輔食量和總類等等。

    2 優先新增富含鐵的輔食。

    大部分寶寶6個月之後,之前體內的鐵元素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而鐵元素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極為重要。因此在給寶寶新增輔食時候,要優先考慮富含鐵的輔食,強化鐵的米粉是剛新增輔食時候的首選。

    3 食材要多樣化。

    奶類、穀物、蔬菜、水果、肉蛋、魚等這些食材,在寶寶能接受、適應的情況下要儘量豐富;營養均衡化。

    4 不新增調味料。

    製作輔食時候要注意不要新增鹽、味精等調味料,保持食物的天然味道;這對寶寶清淡口味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

  • 11 # 慕小喬

      一.什麼時候輔食新增

      關鍵要看寶寶是否滿足這4個條件,而6個月只是參考值,4-8個月都是合理的。

      1.寶寶具有良好的頭部控制能力,包括能過穩定的把頭保持在正中央,或者轉頭表示不再吃。

      2.在大人的支撐下能夠坐穩。

      3.推舌反應逐漸消失。

      4.對大人的食物開始感興趣。

      二.1歲以內的寶寶到底有沒有不能吃的食物呢?

      不能吃的食物的確有,以前這個清單有很多,現在已經變得很少了。

      1.蜂蜜:不是致敏原因,但可能會引起肉毒中毒。

      2.牛奶、豆奶:在1歲前不建議喝牛奶或豆奶代替母乳或配方奶,因為前者的營養遠不如後者的營養全面,而且有些寶寶無法消化牛奶或豆奶中的大顆粒乃蛋白。

      3.其他:有窒息風險的小顆粒食物、高糖高鹽食物。

      其實,過敏跟引進致敏事物的時間的早晚沒有必然聯絡,相反,晚引進致敏食物反而會增加寶寶過敏的機率。區分清楚“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客觀對待幾口這件事。“不耐受”是正常的身體應急反應,對導致“不耐受”的食物不用“判死刑”,可以暫時停掉,過幾天后再繼續。

      三.根據不同性狀,嬰兒食品可分為液體食物、泥糊狀食物和固體食物三大類

      1.液體食物主要指母乳和配方奶,其次是其他奶類,以代乳粉作為嬰兒早期食物不如奶類好。

      2.泥糊狀食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購買的泥糊狀食物,包括米粉和瓶裝泥糊狀食物。二是家庭製作的泥糊狀食物。

      四.輔食新增應注意

      1.新增的量應由少到多。

      2.食物應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流質到半流質再到固體食物。

      3.新增食物種類,也應習慣了一樣再加另一樣:一次沒有新增成功不能因此認為孩子不喜歡或不適應,可過些時候再試吃。餵食要有耐心,不能強迫。每次新增新食品後,應密切注意其消化情況,如發現胃呆、嘔吐、大便異常或其他情況,應暫停喂此種輔食。當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後,再從開始量或更小量喂起。如遇小兒患病,暫勿增添新輔食。

      4.靈活掌握增添輔食的品種和數量:在具體餵養時,應根據寶寶的特點,進行適當調整。判斷餵養是否得當的客觀指標為。嬰兒食後不哭鬧、睡眠好、大便消化正常、體重增長滿意。

  • 12 # 活蹦亂跳小松噓

    第一匙口糧?建議含鐵米粉可補充鐵

    更多種類:水果泥、土豆泥、瓜類等

    確定了新增輔食的時間,什麼可以作為寶寶的第一口糧食呢?很多兒科醫生會建議含鐵的米粉,因為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參與血紅蛋白和DNA合成以及能量代謝等。嬰幼兒鐵缺或患缺鐵性貧血,可能損害免疫功能,影響體格、智慧發育等。“其實可以從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畜肉類中補充鐵。米粉對於嬰兒來說有一個危害,就是糖分高。”

    說到含鐵的米粉,主要針對缺鐵的寶寶,那麼不缺鐵的可以吃點別的嗎?“聯合國、美國兒科學會和國際母乳會建議,寶寶第一階段的食物最好是牛油果和熟的香蕉泥、不加糖的蘋果泥,或者在微波爐里加熱變軟的蘋果;西梅、梨子,需要時可以適當加熱;烤或者煮的紅薯、土豆泥;瓜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增輔食,應從少量食物開始,每天大概1毫升(一勺尖),然後再逐漸增加食物的量和次數。

    量——從一勺尖開始,並且由稀到稠,由細到粗

    用勺子喂:食物滿勺尖,把勺尖放在寶寶上下唇間,不要急著往裡面送,等寶寶自己咬勺。

    少量嘗試:剛開始只吃一勺尖,如果寶寶還有需求,可以適當增加一小勺。

    多次嘗試:其實就是試吃,練習寶寶的咀嚼能力。做到由稀到稠、由細到粗。

    注意記錄:初期一次只能喂一種食物,做好記錄,可以及時地判斷寶寶過敏或者不良反應。食物新增三四天或1周左右,發現適應,可以繼續新增新食物。

    時——寶寶月齡與新增標準有很大關係

    吞嚥期(6個月):柔滑的泥,整吞,1天1次或者2次,5-15克

    蠕嚼期(7-8個月):質地稍厚的泥糊,舌搗碎+牙齦咀嚼,1天2-3次,40-80克

    細嚼期(9-10個月):質地軟的碎塊,以牙咀嚼,1天約3次以上,80-100克

    咀嚼期(11-12個月):質地軟的小塊,牙咀嚼,3-5次,100-150克

    味——輔食裡不要新增調味品

    最初新增輔食的一個月什麼也不用放,之後可以適當新增少許食用油或者橄欖油、核桃油等(有的寶寶對堅果類容易過敏,需要特別觀察)。

    寶寶的輔食裡不放糖、鹽、醋、咖哩、味精、調味汁、固體高湯、清湯料、酒、胡椒、芥末、姜粉、花椒等調味品。

    度——實際上,應該儘早鍛鍊寶寶自己吃飯的能力

    從嬰兒開始,就該自己吃東西,當寶寶吃固體食物時,感受、把玩、研究和擠壓食物是學習的一部分。在夏天,可以脫掉寶寶的衣服,讓寶寶自己抓飯吃;冬天可以穿吃飯的專用餐衣。此外,在桌上和地上鋪上報紙或者塑膠紙,可以便於清理;在寶寶手邊還可以放一張小毛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走電影路線的90後演技明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