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耀歷史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建立大明,隨後大封功臣,其中六人最為尊貴,被封為國公,分別是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盛、衛國公鄧愈。

    可朱元璋是一個可以共患難,卻不可共富貴的人,他是如何對待六國公的呢?為什麼只有徐家爵位傳到了明末,而且還是魏國公和定國公兩個國公呢?接下來為大家分析。

    南韓公李善長

    濠州定遠人,朱元璋平定滁州時投奔,被朱元璋引為“漢之蕭何”,建國後任左丞相,位極人臣。李善長鄉土觀念極強,當政期間肆意任用淮西派系,排擠以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派系,在朝堂上形成了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龐大的淮西集團,已經威脅到朱元璋的皇權。

    李善長隱退後由胡惟庸接任左丞相,變本加厲排除異己,終於引來朱元璋的屠刀,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誅殺胡惟庸等一眾黨羽,但是饒過了李善長。

    然而十年後,又有人告發李善長是胡惟庸同謀,朱元璋下令誅殺李善長滿門,李家七十餘人全部被殺,嫁到李家的公主也被接回,77歲白髮蒼蒼的李善長顫顫巍巍走上刑場,南韓公的輝煌就此灰飛煙滅。

    鄭國公常茂

    常遇春的兒子,北伐時常遇春暴斃,未能等到朱元璋稱帝,但是朱元璋沒有忘記他的功勞,不僅追封他為開平王,還封他兒子為鄭國公,榮耀至極。

    但是史書上關於常茂的記載不多,只知道他跟隨馮盛出征蒙古,因為軍前無狀,導致已經投降的納哈出部潰散,朱元璋大怒,將其削爵流放。不過朱元璋也沒太狠,還是把爵位還給了常家,封常遇春二兒子常升為開國公,關於常升的記載就更不明確了,有的說法是他牽扯藍玉案被殺了,有的說法是死於靖難之役了,無論如何國公爵位沒傳下來,常家由此沒落。

    直到嘉靖年間,才封常家後人為侯爵,一直傳到了明末。

    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侄子,屢立戰功,深受朱元璋器重。洪武十六年病逝,也有傳聞是朱元璋指使醫生下毒,因為李文忠去世後,朱元璋將為他治病的醫生流放的流放,滅門的滅門。

    李文忠去世後,兒子李景隆繼承爵位,這可是個“風雲人物”,一手改變了靖難之役的走勢。先是率領50萬進攻北平失敗,然後再率60萬人北上被朱棣擊敗,最後乾脆背叛建文帝,開啟南京城門迎朱棣入城,也因為最後一功,朱棣稱帝后保留了他的爵位。

    但是李景隆不安分,被大臣接連彈劾,有人彈劾他謀反,有人彈劾他貪汙等等,就像商量好的一樣,最後朱棣下令剝奪其爵位,沒收其家產,曹國公傳兩世而終。

    宋國公馮勝

    原名馮國勝,和兄長馮國用一起投奔朱元璋,兩兄弟一文一武,是朱元璋早起的鞏固之臣。洪武朝後期,在徐達、李文忠等人去世後,馮勝成為當朝第一武將,多次領軍出征蒙古,肅清蒙古在遼東的殘餘勢力,功勞頗大。

    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孫後,馮勝卻與他女婿周王朱橚來往密切,引起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爆發,朱元璋大肆屠殺軍中悍將,為朱允炆肅清潛在反對力量,馮勝也是重點關注物件。藍玉被殺當月,馮勝就被剝奪軍權召回南京,兩年後賜死,不允許子嗣襲爵,宋國公爵位就此消亡。

    衛國公鄧愈

    原名鄧友德,早年率領萬人投奔朱元璋,跟隨渡江作戰,攻破太平、南京等,戰功赫赫,後隨徐達攻破元大都,被封為衛國公,洪武十年病逝後,其子鄧鎮襲爵。

    然而鄧鎮的妻子是李善長的外孫女,李善長牽扯胡惟庸案時,鄧鎮也被牽連誅殺,剝奪爵位,直到嘉靖年間,後代被授予侯爵。

    魏國公徐達

    大明第一武將,朱元璋從小的玩伴,南征北戰,是大明立國第一功臣,洪武十八年病逝,追封為中山王,其子徐輝祖襲爵。

    建文元年,靖難之役爆發,徐家與朱棣牽扯頗多,徐達的女兒是朱棣的王妃,四子徐增壽也支援姐夫,從南京城內向朱棣傳遞訊息,後被朱允炆發現,在朱棣進入南京城內前夕,朱允炆召徐增壽對質,徐增壽無話可說,被朱允炆當場殺害。

    朱棣登基後,感念小舅子的功勞,封徐增壽為定國公,世襲罔替。

    至於正牌魏國公徐輝祖,受朱允炆派遣抵抗朱棣,靈璧之戰中擊敗朱棣,差點扭轉靖難之役,後朱棣在南京散步謠言,說燕軍已經失敗,朱允炆信以為真,召回了徐輝祖,沒了徐輝祖,朱棣長驅直入,最終進入南京城。

    朱棣入城後,徐輝祖始終不擁其稱帝,朱棣大怒,將其削爵軟禁在家,永樂五年去世,也有說法是被賜自盡。朱棣以“中山王不可無後”為名,令徐輝祖長子徐欽襲爵魏國公。

    於是徐家魏國公、定國公兩個國公世襲罔替,一直傳承到明末,與朱家王朝同生同死。

    說不清的歷史,窺一斑而見全豹。

  • 2 # 逆流的魚L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正式建立明朝。朱元璋從一個無親無故的窮小子變成了開國皇帝,自然離不開旁人的幫助,朱元璋也很感恩,因此即位後,就對那些追隨自己的功臣進行封賞。其中有六個人功勞巨大,因此被被授予異姓功臣的最高爵位公爵。這六個公爵及其後代後來的結局完全不一樣,有的被滿門抄斬,有的一代被奪爵,有的後代被降爵,只有徐達的爵位不反而增加了,一直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首先,徐達是朱元璋的發小,開國第一功臣,朱元璋實在不好下手,一生謹慎,從不居功自傲,沒有任何劣跡,其子徐輝祖對朱元璋和朱允炆忠心耿耿。朱元璋殺人講究名正言順,就算想殺徐達和他的後人也沒理由。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縣)人。因此徐達是朱元璋的老鄉,而且兩個人從小就認識。

    至正十三年(1353年),已經加入郭子興隊伍的的朱元璋決定回到家鄉募兵,壯大起義隊伍。徐達面對老友的招攬,毫不猶豫加入,從此徐達成為朱元璋的得力干將和忠實追隨者。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人出身普通人,從沒有受過專門訓練,但是一上戰場卻展現了過人的軍事才能,這就是天賦。徐達就是這樣的人,因此徐達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朱元璋不可缺少的一員大將。

    朱元璋非常器重徐達,後來徐達領兵北征,成功的將元朝趕出了中原。並且四處征戰為統一和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因此朱元璋稱帝后,徐達被授予中書右丞相的官職,並且朱元璋稱讚徐達“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因此徐達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賜諡號“武寧”。

    其次徐達和朱元璋是親家,老朱家不好下手。他的長女嫁給了四子燕王朱棣、次女嫁給了十三子代王朱桂、最小的女兒嫁給了二十二子安王朱楹。朱元璋總不能一下子給三個兒子換老婆吧。而且因為這層關係,朱棣在登上皇位後,面對一直忠心於朱允炆的小舅子徐輝祖無可奈何,實在下不了手,只是削去爵位官職,軟禁在家裡。魏國公一爵暫時終止。

    後來徐輝祖去世,朱棣馬上讓徐輝祖之子繼承魏國公的爵位一直大明滅亡。

    最後,徐達的後人不經意進行了雙保險投資。

    徐輝祖對朱允炆忠心耿耿,他的弟弟也就是徐達的另一個兒子徐增壽對姐夫朱棣忠心耿耿,他多次幫助朱棣,以至於最後被朱允炆殺死。

    朱棣奪取皇位後,感念小舅子的功績和冤死,@先是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不久又追封為定國公,並讓其後代世襲,一直到明朝末年。由此徐達的後人除了他的魏國公外又增了了一個定國公,一門兩公爵。

  • 3 # 陳東晚國風之路

    太祖朱元璋像

    古代的爵位分為王、公、候、伯、子、男。所以除了太祖朱元璋的兒子封王以外,其他的都是由公往後延排。公爵是封給對國家有極大的奉獻的有極大的戰功的,一般都是開國初期分封的。

    1368年大明開國,朱元璋為明太祖,建國之後便開始分封有功之臣。分封的公爵有六位,他們分別是:南韓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第一代公爵在朱元璋晚年因為“藍玉案”、“胡惟庸案”已經殺得差不多了,有些甚至滅了九族。而最後只有魏國公徐達一脈傳到了崇禎亡國。

    l李善長

    徐達

    常茂

    李文忠

    馮勝

    鄧愈

    究其原因,當然要看和徐達相關的因素:

    其一,和朱元璋是同鄉,而且是光腚的夥伴,太祖本來就唸舊。

    其二,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徵張士誠、討陳友諒、伐北元等這是實力。

    其三,是最重要的,當年朱元璋為了政治目的讓自己的四子朱棣後來的永樂皇帝娶了徐達的長女,以後的孝誠皇后。“靖難之役”後,徐達的長子徐增壽作內應,結果被告發,被建文帝殺死並城樓暴屍。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登基,史稱明太宗,後來嘉靖帝改為明成祖。徐達便是囯丈,徐達的兒子們便是國舅,而徐增壽因為靖難之役被殺,所以一方面要封賞徐家,另一方面也是徐皇后的孃家,地位更不一樣,所以更被朱棣重視。因為後面的皇帝都是朱棣這一脈傳下來的,都感念兩代徐國公的功勞,所以世代恩封。到最後明朝滅亡才算告終。

    明成祖朱棣

  • 4 # 奇芹

    從某種意義上說,徐達的爵位能夠一直傳到明朝滅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徐達生了一個好女兒,否則他的爵位也是二世而亡。

    最初,在洪武三年時朱元璋分封功臣,有六位功勞最顯赫者被封公爵,他們按排名分別是: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其中,李善長作為大明朝的蕭何,被列為開國第一功臣,但後來因為牽涉到胡惟庸謀反案而被誅,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也都被處死。李善長死後,南韓公這一封爵就此戛然而止。

    至於宋國公馮勝,他是因為在太子朱標去世後,私下和周王朱橚秘密會見,這位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也是馮勝的女婿,他們兩人在這個敏感時刻秘密會見,讓朱元璋懷疑他們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危險的軍事聯盟。

    在這種背景下,朱元璋下令削去朱橚的封地,並將其囚禁在鳳陽,馮勝則被削去兵權。等到朱允炆正式被立為皇儲後,馮勝就被朱元璋下令賜死,且不允許子孫繼承其爵位,於是宋國公這一封爵也由此戛然而止。

    衛國公鄧愈,他倒是善始善終,並且在他死後其長子鄧鎮承襲了衛國公的爵位,但鄧鎮的妻子是李善長的外孫女,李善長因胡惟庸案獲罪,鄧鎮也受牽連被殺,爵位被削奪。

    鄭國公常茂,這位官二代自身沒有什麼本領和功勞,但因為他是常遇春的長子,而恰好常遇春又在洪武二年就意外去世,於是等到洪武三年分封功臣時,朱元璋就將常遇春的功勞全部給了這位常茂,因此他才能位列六公爵之一。

    不過,由於這位常茂的妻子是馮勝的女兒,所以在馮勝被收回兵權後,常茂也受牽連被貶到龍州,不久他就鬱鬱而終。

    因為常茂沒有兒子,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勞,就讓常茂的弟弟常升承襲了爵位,後來常升在靖難之役中站在建文帝這邊,還隨軍出征平叛,結果在交戰中被朱棣的軍隊打死,爵位也因此被即位後的朱棣削除。

    曹國公李文忠,也是善始善終,在他死後其長子李景隆繼承了曹國公的爵位,後來李景隆又在靖難之役中站隊成功,被朱棣列為靖難第一功臣,還被加封為太子太師,位列群臣之首。所以按照正常的節奏,這個曹國公的爵位,理應當可以傳下去。

    但問題是,李景隆作為一個從建文帝這邊投降過來的人員,竟然成為靖難第一功臣,這讓朱棣原先燕王府的那些大臣非常不服氣,因此他們對李景隆恨之入骨;與此同時,建文帝的舊臣們,也非常痛恨李景隆的行為。

    於是在永樂二年的時候,朝中大臣們竟然聯合起來彈劾李景隆,說他包藏禍心,蓄養亡命,圖謀不軌,要求將其處死。

    最後迫於眾人的施壓,朱棣只好下令削去李景隆的爵位,並將他和妻、子數十人一同軟禁於家中,並抄沒其家產。由此這個曹國公的爵位,也就此戛然而止。

    最後是魏國公徐達,在他死後其長子徐輝祖繼承了爵位,但在靖難之役時,徐輝祖選擇堅決站在建文帝這邊,並且在朱棣奪取天下後,徐輝祖依然表示不肯臣服。

    在這種背景下,朱棣本想將徐輝祖殺死,但因為徐輝祖的親姐姐徐氏是朱棣的皇后,在徐氏的勸說下,徐輝祖才得以保住性命,只是被朱棣削去爵位,軟禁在家裡。到此,徐達魏國公的爵位,其實已經算是中斷了。

    但是,等到永樂五年,在徐輝祖去世之時,其姐姐徐氏也病入膏肓,她在臨終前希望朱棣能夠善待其家人,所以朱棣便又以“

    中山王(

    徐達

    )不可無後

    ”為理由,下令讓徐輝祖的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的爵位,由此魏國公的爵位,又才被傳下來。

    不過,在永樂十九年時,朱棣便又將徐欽的魏國公爵位給削去,由此魏國公的爵位再次中斷。好在後來朱棣的兒子明仁宗登基後,由於他是徐皇后的兒子,相當於是徐達的外甥,所以自然要照顧徐家,於是又下令恢復了徐欽的魏國公之位。

    在這種背景下,魏國公這個爵位,才得以再次能夠傳下去。從這層意義上說,徐達魏國公的爵位能夠儲存下來,徐達的長女徐氏,絕對是最功不可沒的一個人。否則,它也可能像其他五個公爵一樣,早早就已中斷。

  • 5 # 影視開心一家人

    所謂的“開國六公爵”,是指朱元璋在建國的過程中,為他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重臣,後來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後,被賜予公爵的六大臣子。他們分別是: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雖說這些開國元勳,在明初風光無限、備受重用,但後來有的卻因“胡惟庸案”、“藍玉案”,進而受到朱元璋的猜忌,後代一代不如一代,有的甚至被削去爵位,如宋國公馮勝受到“藍玉案”的牽連,以藍黨的罪名被賜死。但其中魏國公徐達的爵位卻一直傳到了明的滅亡。朱元璋對他知根知底,信任有加,是朱元璋“圈子裡”的人。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他和朱元璋、湯和等從小一起長大,經常在一起玩耍,感情很好。朱元璋回家招兵買馬時,他參加了朱元璋的隊伍,可以說朱元璋是他參加明軍的引路人,對他非常瞭解。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有其父之風,但是他的四子徐增壽就不一樣了,他進行了政治投機,朱棣還在北京舉旗的時候,徐增壽就暗地裡和朱棣勾結上了,充當朱棣在南京的內應,沒想到被建文帝朱允炆發現,直接就把徐增壽給殺了。朱棣登基後,鑑於徐增壽的功勞,就封了他兒子徐景昌為定國公,世襲罔替,於是徐家就有了兩個公爵,並一致延續下去。其實,在明成祖後期,徐家的兩個公爵都曾經被朱棣剝奪過的,因為徐輝祖和徐景昌的兒子都犯有不法之事,後來明仁宗登基後,鑑於徐達的功勞,就給他們恢復了爵位,而且是世襲爵位。自此徐達掙下的兩個爵位一致延續到了大明滅亡為止。

  • 6 # 歲寒凌風

    【明朝開國六公爵】

    所謂明朝開國六公爵,即為跟隨朱元璋為明朝開國立下大功,成功建國後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公爵的六位大功臣。這六位公爵分別為:南韓共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共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共鄧愈。在這裡,排名是分了向後的,而徐達,在六公爵中排名第二。

    <南韓公 李善長>

    時封公者共六人,而善長位居第一。李善長投奔朱元璋後,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對明朝的功勞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將。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洪武三年,封南韓公,子孫世襲,位極人臣。

    然而好景不長,洪武十三年,由李善長推薦的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而李善長與胡惟庸關係密切,但胡惟庸被殺之時,李善長並未被株連。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的手下一陣猛如虎的操作後,供出李善長知胡惟庸逆謀而不舉,狐疑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至此,李善長連其妻女弟侄七十餘口人被處死。

    一代元勳李善長就此滅族,自明朝建立不過二十餘年。

    <鄭國公 常茂>

    常茂,明代開國名將常遇春之子,常茂得以封為鄭國公主要是得益於其父常遇春之功。常遇春在行軍途中病死,朱元璋心痛至極,便將其子常茂封為鄭國公。常茂雖也有所作為,但其功遠不及其父常遇春。後由於常茂在軍中不受約束誤事,被朱元璋削爵。

    後朱元璋又封其弟常升為開國公,但後來常升因為牽扯進藍玉案而被誅殺,此後常氏一族便再無封爵者。

    <曹國共 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十二歲喪母,由朱元璋撫養長大,跟隨朱元璋四處征戰,立下汗馬功勞,戰功顯赫。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李文忠一生功績輝煌,最後也是得到了善終。

    李文忠病逝後,其子李景隆繼承曹國功之位。李景隆卻是比不上其父李文忠,多次被建文帝賦予重任,讓其掌兵征討燕王朱棣,卻多次打敗而歸,後來更是開啟金川門迎接燕軍,使朱棣得以登上帝位。而李景隆也因此有功而得到重賞,列於群臣之首。

    後李景隆多次受到彈劾,因此被削爵圈禁,故此曹國公之爵位不復。

    <宋國公 馮勝>

    馮勝,明初大將,在投靠朱元璋後屢立戰功,建立明朝之後為朱元璋南征北戰,亦是戰功赫赫和。後藍玉案發,以藍黨被賜死,死前其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而宋國公之爵位也到此為止。

    <衛國公 鄧愈>

    鄧愈與李文忠相似,一生功績輝煌,並得以善終,其病逝後被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而其爵位由其子鄧鎮繼承,但鄧鎮因受李善長牽連,奪爵被殺,自此衛國公之爵位終止,亦不過一世一代。

    不過其五世孫鄧坤因功被封為定遠侯,歷經五世五代,直至明朝終結。

    <魏國公 徐達>

    徐達,出身農家,是和朱元璋從小長大的好朋友,在朱元璋回鄉募兵時應召跟隨朱元璋,自此展露頭角,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徐達一生驍勇有謀,駐邊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而徐達之死,卻是存在一定的爭議,一說為朱元璋賜毒酒而死,一說為病死,但其得到善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徐達死後其子孫世襲其爵位,其子孫不似其他幾位公爵,被各種牽扯進謀反大案中而被株連,其爵位延續十數代而未消亡。中途朱棣在位時曾想削其子孫爵位,但因徐達對明朝功勞太大,而未實行,仍讓其子孫繼承了魏國公之爵位。

    縱觀這明朝開國六公爵,其爵位出魏國公徐達外最多不過傳承至二代。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男人有錢、有權後容易變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帝心難測,人心亦難測,曾經一起出生入死,在功成名就後卻反過頭來試圖謀反,明明忠心耿耿,倒頭來卻是一杯毒酒。伴君者多難善終,開國六公爵裡,哪個不是為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故徐達子孫除了蔭其戰功外,更多的是其子孫的審時度勢,未曾行大逆之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官者,需謹小慎微,不忘初心,方得善終。

  • 7 # 淡淡淺顯6

    主要還是徐達年輕時候跟著朱元璋瞭解朱元璋 而且早就看出朱元璋取得成就後不是共享福的人。

    聊歷史加入三國曆史①華夏國史

  • 8 # 文苼尉

    在明朝,開國公爺,那比王爺還要稀缺。

    朱元璋開創大明江山之後,為了江山穩固,殺了一大批功臣,包括李善長、鄧愈馮勝都是被所謂的謀反案件牽扯被殺的,常遇春雖然死的早,但兒子也因為牽扯謀反被殺。

    因此,開國六公爵,只有兩家儲存,一個是徐達,另一個是曹國公李家。

    先說李家。李文忠功勳卓越,他死後兒子李景隆繼承爵位,並且受到建文帝朱允炆的重用。只不過朱允炆沒有識人之明,用了這個只會紙上談兵的廢物做領軍元帥,結果幾十萬大軍被他消耗一空,最後時刻,他還主動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進城。第二年,李景隆被人告發,除爵。直到嘉靖年間才又賜予後人一個侯爺的爵位。

    徐達是朱元璋開國第一功臣,他本人非常低調,從不爭權奪利,建國後就放棄一切官職,安心做個天平侯爺。而且他還是朱元璋的親家,朱棣的老婆就是徐達的女兒,而且朱棣的三個兒子全是徐後所生。

    朱元璋都沒有殺徐達,朱棣的後人更不敢動手,於是魏國公的封號一直延續,而且幾乎每一代魏國公都肩負著南京守備的職務,可見朱家對他們的悉尼人。

  • 9 # 朝史暮想

    徐達這一脈之所以能夠延續到晚明,得益於兩個原因:徐家人會站隊,能夠同時幾面下注。

    故宮

    六國公,分別是魏國公徐達,南韓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我們再看看他們的離世時間。徐達是洪武十八年,李善長是洪武二十三年,常茂是洪武二十四年,李文忠是洪武十七年,馮勝是洪武二十八年,鄧愈是洪武十年。

    南韓公系——李善長是被朱元璋夷族了,因為牽扯進了胡惟庸案

    鄭國公系——常茂得封國公,是因為朱元璋感念其父常遇春。常茂後來和馮勝鬧了不愉快,已經被朱元璋看輕了,收了兵權,削了爵位,投置閒散。之後常茂的弟弟常升被朱元璋封為開國公。常升結局最後有兩個說法。一說在洪武年因為牽扯進藍玉案被朱元璋殺了,二說在建文年和朱棣的北軍作戰身亡。

    朱元璋

    曹國公系——李文忠是自然死亡的。但他的兒子就是那個李景隆。李景隆在建文年幫著朱允炆對付朱棣,但兵敗,之後被朱允炆問罪。建文四年朱棣攻打南京時,李景隆又出賣朱允炆給朱棣開啟城門。之後在永樂二年被朱棣削爵軟禁。

    宋國公系——馮勝手握兵權,又和朱元璋兒子(馮勝的女婿)走得太近。朱允炆被確立為太孫,年幼無威,後藍玉案爆發,馮勝受到朱元璋的猜忌,直接賜死,奪其爵。

    衛國公系——鄧愈也是自然死亡的,但他的兒子鄧鎮,因為與李善長聯姻,牽連進胡惟庸案,殺之。

    朱允炆

    我們可以看到,以上五位國公世系的中斷,要麼是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被殺,要麼是捲入政治鬥爭中站錯了隊。

    那麼徐達一脈呢?徐達是在洪武十八年逝世的,這個時間節點是正好避開了洪武二十年以後激烈的政治紛爭,所以徐達和李文忠,鄧愈一樣,都能自然離世。

    徐達有四個兒子。長子徐輝祖,次子徐膺緒,三子徐添福,四子徐增壽。

    徐輝祖

    三子早夭,我們暫且不論。徐輝祖是繼承了徐達的魏國公爵位,更是朱允炆的鐵桿粉絲。為了幫助朱允炆對付朱棣,徐輝祖可以說是操碎了心。朱棣登基後,徐輝祖一直被軟禁,並未被殺。

    四子徐增壽,是朱棣埋伏在朱允炆身邊的暗樁,屢屢影響了朱允炆對朱棣的戰略決策,為朱棣的靖難成功是立了大功。之後被朱允炆遷怒親手刺死。朱棣登基後,封其後代為世襲定國公。

    次子徐膺緒,在朱允炆和朱棣的鬥爭中,兩不相幫,妥妥的中間派。

    徐達還有四個女兒,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長女徐氏,即朱棣的徐皇后。

    徐皇后

    自打朱棣造反,徐氏就一條心地跟著朱棣。北平城被李景隆圍困屢屢受險,徐氏直接登上城樓,並且組織城中婦女援戰。朱棣登基後,二人感情依舊恩愛。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徐家後人,不論是客觀因素還是主觀因素,其實是下了三面注的。

    長子徐輝祖,支援建文帝朱允炆;四子徐增壽和長女徐氏,支援朱棣靖難;二子徐膺緒,中間派。也就是說,不論最後是朱允炆勝還是朱棣勝,或者是雙方達成和解,徐家都有人是站在局勢最有利一方的。

    如此驚人操作,徐達的爵位怎麼可能不會被延續到晚明?

    朱棣

    而且,大明開國功勳的爵位,只要熬過兩三代,到後來只會越來越值錢。

    一家之言,聊以解悶。

  • 10 # 天涯看點歷史號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建立了大明王朝,開國時,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這六位都是功勳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後的朱元璋以屠殺功臣著稱,那我們來看看這六位公爵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南韓公李善長

    李善長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戰的時候,為他留守後方,輸送糧草,建國之後卻被朱元璋認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蕭何。洪武初年被封為宣國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將其晉升為南韓公,位極人臣。

    李善長向朱元璋推薦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李善長險些被牽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還是沒有逃過厄運,最終還是因為胡惟庸藍玉謀反案被殺,全家七十餘人都被處死,只有一個娶了公主的兒子免死,被流放。至此,南韓公的爵位自然也無法流傳了。

    魏國公徐達

    徐達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將,為明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他跟隨朱元璋東據張士誠,西滅陳友諒,1367年與常遇春一起統兵北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後攻克元大都,消滅了元朝。隨後又繼續征討北元殘餘勢力。洪武三年(1370年),晉封為魏國公。

    1384年,徐達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傳聞說朱元璋得知徐達患了背疽之後還賜給他發物蒸鵝,導致徐達病重而亡,但是此事並無正史記載。徐達死後,為表示哀痛,朱元璋將其追封為中山王。

    而徐達的後代不僅僅將魏國公的爵位傳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後代中還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國公。

    徐增壽是徐達的第四子,所以他沒有資格繼承父親的魏國公爵位,魏國公爵位由徐達長子、徐增壽的大哥徐輝祖繼承,原本徐增壽是與公爵無緣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雖然朱棣起兵之初並不順利,但是最終在諸多內線的幫助下朱棣還是順利的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奪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壽就是內線之一,後來被建文帝所殺。

    等到朱棣進城登基之後,為了表彰徐增壽對自己的忠誠和貢獻,追封其為定國公,世襲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繼嗣;而徐輝祖雖然站錯了隊且死不認錯,但是顧念其父徐達的功績,以及弟弟徐增壽的擁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國公爵位。

    這樣徐家一門就有了魏國公和定國公兩個爵位,後來定國公一系跟隨朱棣遷都到了北京,而魏國公徐輝祖一系則繼續留在南京,兩支都一直傳承到明末,一門兩國公,分居兩京,也是曠古未見之奇景。

    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並不是靠裙帶關係而來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槍拼來的,他是朱元璋開國的重要將領,十九歲從軍,跟隨朱元璋東征西討,後來跟隨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後,代替常遇春繼續北伐,俘獲了元順帝的孫子以及后妃,宋、元兩朝的玉璽等寶物。被封為曹國公。

    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親自前去探望並囑咐太醫護理用藥,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為岐陽王。

    後來,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繼承了爵位,在靖難之役中李景隆表現很差,身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戰鬥中失常,損兵折將,最終還在防守南京城的時候獻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樂二年因被告發“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孫李性封臨淮侯,降了一等。

    宋國公馮勝

    馮勝原名馮國勝,起初在元末亂世之中他與哥哥馮國用一起結寨自保,後來投靠朱元璋,開始了傳奇的一生。他參與過朱元璋的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如救援安豐、與陳友諒決戰鄱陽湖、俘虜張士誠等。洪武初年,率軍北伐,連戰連捷。後又參與明朝遼東的軍事行動。馮勝因為戰功而被封為宋國公。

    洪武二十七年,因為藍玉案被牽連,以藍黨被賜死。

    衛國公鄧愈

    鄧愈,明朝開國名將,鄧愈的主要軍事戰績在江南、江西一帶,在著名的“洪都保衛戰”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陳友諒的進攻,為朱元璋回師救援爭取了時間。之後,在徐達、常遇春北伐的時候,從河南出兵配合大軍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烏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為衛國公。

    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僅41歲。朱元璋聽到訊息後十分悲傷,追封其為寧河王。

    鄧愈長子鄧鎮襲封衛國公,改封申國公。其妻是李善長的外孫女,李善長因為胡惟庸案獲罪,鄧鎮受牽連坐罪被殺。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鄧愈的後代續封定遠侯,世襲爵位,直到明末。

    鄭國公常茂

    常茂,是常遇春的兒子,因為常遇春在北伐過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勞,將其兒子封為鄭國公,可惜常茂並沒有繼承他父親的軍事才能,卻有著一般官二代的驕傲自大,後來因為和岳父馮勝一起出徵納哈出時,納哈出投降,在宴會上常茂得知納哈出準備逃跑,於是他不聽岳父指揮,擅自行動,結果導致納哈出部潰散,後被解除兵權,安置到龍州。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無子,其弟常升襲爵,後因牽涉藍玉案被殺。

    所以,真正傳到明末滅亡時還是公爵的只有魏國公徐達一家,而且還多了一家公爵,可謂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

  • 11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進封李善長為南韓公、徐達為魏國公、李文忠為曹國公、馮勝為宋國公、鄧愈為衛國公、常遇春之子常茂為鄭國公。這就是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

    然而,只有徐達世系的魏國公爵位一直傳至明亡,此中有原因。

    一、徐達軍功卓著,地位崇隆,但不爭權奪利。雖然徐達之死,傳聞為朱元璋毒害,但在開國六公爵中,唯有徐達哀榮鼎盛,子女蔭受父功。

    李善長雖為大明首相,但坐大相權,威逼皇權,不得朱元璋信任。即便他是朱皇帝的長女公公、首席元勳,終被牽連至胡惟庸謀逆案,連同妻女子侄七十餘人被誅殺,因此爵除。鄧愈之子鄧鎮,襲爵衛國公,陷身妻外公李善長案,被處死爵除。

    李文忠的曹國公爵,傳至兒子李景隆。李景隆是一個草包,受任大將軍損兵數十萬,但以開城迎降之功耀武揚威,包藏禍心,圖謀不軌,最後被永樂帝褫奪爵位、有事家中。

    常茂冒功,被朱元璋流放而死。襲爵的兄弟常升雖然死因有多種,但還是死於朱皇帝手中。

    二、徐達死於非命,但他有一個好女婿——燕王朱棣造反成功,成為永樂帝,因此在岳父家有原有魏國公世襲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定國公世襲。

    首襲魏公的徐輝祖,為徐達長子,他不支援姐夫朱棣發動靖難一役,被成功後的永樂帝幽死。朱棣以“中山王不可無後”為由,命徐輝祖長子襲爵,傳至第十一代,於明亡後降清而不得善終。

    另外,朱棣以另一個小舅子徐增壽支援自己,而被建文帝以通敵罪誅殺,追封定國公,世襲罔替,傳至第九代死於李自成攻陷京城時。

  • 12 # 世界人文通史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從開國功臣中冊立了六位功勞最高的公爵,以示朝廷對功勳卓著者的獎勵。他們分別是魏國公徐達,南韓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宋國公馮勝,鄭國公常茂。在這六人之中,魏國公徐達的戰功最為顯赫。不過,由於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大殺開國功臣,受到牽連者不計其數,其中也牽扯到了明朝初年的這六位公爵。

    第一、南韓公李善長。李善長雖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居功至偉。早在朱元璋割據江南時,李善長就追隨他與群雄對峙。據說李善長善於整頓內務,嚴明法令,酷似於漢代的蕭何。明朝建立以後,李善長直接參與了中央法令的制定,不僅起草了朝廷官制,還負責編寫皇家典籍。朱元璋為了安撫他,特意將一位公主嫁給李善長的兒子,如此一來,李氏幾乎位極人臣。然而到了洪武末年,許多開國勳貴遭到朱元璋的打壓,就連李善長也未能倖免。公元1390年,已經76歲高齡的李善長竟然被人舉報曾和胡惟庸交往過甚,遭到連坐,舉家76口人都被朱元璋所殺,南韓公的爵位也被廢。

    第二、魏國公徐達。徐達的戰功在明朝的開國將領中首屈一指,並且他也是少數在洪武年間沒有遭到朱元璋迫害的開國功臣。早在紅巾起義之初,徐達就跟隨朱元璋左右。至於後來席捲江南,北伐關中,徐達皆有首功。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以徐達為主帥北伐元朝。徐達與常遇春、馮勝等人分兵北上,先取山東,後平川陝,於是天下克定。明朝穩定以後,徐達官至丞相,其女嫁給燕王朱棣為妻,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徐氏的魏國公爵位得以保留下去,一直到明朝滅亡。關於徐達的死因爭議,《明史》一直稱其“壽終正寢”,而不是野史中提到的“燒鵝案”。從他死後朱元璋表現的態度來看,徐達遭到迫害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曹國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也是明朝開國時期的大將之一。他早年投奔朱元璋,先後參加平定張士誠、明升等割據勢力的戰爭,以戰功進襲曹國公。明朝建立以後,李文忠多次出兵北伐,兵峰銳不可當,是明軍的主要將領之一。李文忠性格沉毅,兢兢業業,又因為是朱元璋的外甥,所以沒有在洪武年間遭到打壓。但是李文忠去世以後,其子李景隆因為支援建文帝削藩,遭到朱棣的記恨。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後,將李景隆全家囚禁,並廢除曹國公的爵位。

    第四、宋國公馮勝。馮勝、馮國用兄弟是朱元璋麾下的雙璧名將,《明史》誇讚他們橫掃蒙古,立有不世之功。在明朝建立以前,馮國用就去世了,但馮勝還一直活躍在一線。特別是洪武北伐作戰中,馮勝以一支悍軍攻伐西北,力克鳳翔,有效配合了徐達奪取大都(北京)的戰略意圖。明朝建立後,馮勝又出兵遼東,平定了元將納哈出,可謂百戰名將。洪武年間,馮勝因為與周王朱橚的關係過於密切,遭到朱元璋的猜忌,被朱元璋賜罪而死。他死後,馮家的宋國公爵位也被廢除。

    第五、衛國公鄧愈。鄧愈是朱元璋早期的心腹將領之一,追隨朱元璋討伐張士誠,進擊陳友諒,平定江東各地。鄧治晚年最大的軍事成就是出兵西北招降吐蕃各部(西藏)和進擊川蜀消滅明夏政權。有明一朝,能夠在西藏和青海等地設定羈縻的烏斯藏都司,就得益於衛國公鄧愈的功勞。大將鄧愈因病去逝得比較早,僥倖避免了被朱元璋猜忌的下場。不過,他的兒子鄧鎮繼承了衛國公爵位,後來還是因為牽扯進了李善長的案子(鄧鎮是李善長的女婿)被朱元璋所殺,後世降為侯爵。

    第六、鄭國公常茂。常茂是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兒子,因為其父親的緣故頗受朱元璋看重。名將常遇春一生轉戰於南北,為明朝的建立創下了不世的功勳,結果卻在洪武2年的北伐戰爭途中暴斃。明朝建國以後,朱元璋特意封其長子常茂為鄭國公,次子常升為開國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常遇春的緣故。洪武29年,常茂因為安置遼東的蒙古軍隊不當,遭到朝廷懲罰。他去世前,沒有留下子嗣可以繼承鄭國公的爵位。

  • 13 # 溫伯陵的煙火人間

    總的來說,徐達的後代承襲了公爵、鄧愈的後代承襲了侯爵,算是結局最好的兩個。

    明朝開國六公爵是:南韓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那麼我們分別來看一看六人的結局和子孫後代的情況。

    1390年,77歲的李善長被牽扯到“胡惟庸案”中,結果全家70多口人都被朱元璋處死。

    長子李祺,娶明太祖長女臨安公主,後因李善長被誅而流放。少子李芳、李茂,顯然也是不能繼承爵位的。

    最後分別官至中衛指揮、旗手衛鎮撫。

    那麼,李善長的南韓公爵位就此斷絕。

    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是洪武朝難得的善終功臣,曹國公的爵位傳給長子李景隆。

    要說李景隆也真是個人才,在靖難之役中屢次領兵跟朱棣打架,結果朱棣進入南京後,還封他為太子太師。

    因為李景隆在南京城破前,主動當了二五仔。

    但有句話說得好:“叛徒而已,神氣什麼。”1404年,朱棣主動剝奪李景隆的爵位,全家數十口人被軟禁在家中,家產也被沒收。

    就這樣,李景隆還活了20年,於1424年去世。弟弟李增枝後來被提拔為前軍左都督,顯然與承襲爵位無緣。

    李文忠的曹國公爵位,也斷絕了事。

    在明朝開國後,馮勝算是戰功最多的。

    但是在太子朱標去世後,皇太孫朱允文面臨的是威望不足、地位不穩的局面,導致朱元璋對功臣疑心重重。

    馮勝跟女婿周王朱橚私下會面,被朱元璋猜忌他們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聯盟。所以在藍玉被殺的時候,馮勝也在兩年後被賜死。

    朱元璋特別命令:諸子都不許繼嗣。

    宋國公馮勝,絕嗣。

    1377年,鄧愈因病去世,朱元璋聞訊大哭,停止上朝三天,親迎靈柩祭奠,並追封鄧愈為寧河王,諡號武順,肖像掛在太廟中享祭。

    可見朱元璋對鄧愈的感情還是很深的。

    長子鄧鎮襲封衛國公,改封申國公,按說可以好好過日子了吧。別急,還有胡惟庸在等著你呢。

    鄧鎮的妻子是李善長的外孫女,但是李善長因為胡惟庸案被殺,鄧鎮也被牽連,一併殺掉了事。

    長子的公爵被廢了,次子鄧銘的後代還不錯。

    雖然鄧銘後來戰死沙場,但他的玄孫鄧繼坤在嘉靖11年被封為定遠侯,從此又在朱家食堂吃上了飯。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定遠侯鄧文明被殺。

    衛國公的爵位被廢了,但好歹還有定遠侯的爵位,知足吧。

    1369年,常遇春在回師途中病逝。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時,長子常茂繼承鄭國公的爵位,位列六大公爵之位。

    結果常茂上去就是一刀,把人家砍傷。

    這下好了,好端端的“投降大會”成了“反水大會”,一場大勝仗也就沒了。朱元璋大怒,把馮勝的兵權收了,並剝奪常茂的官職爵位,安置到龍州。

    但朱元璋還是念著常遇春的功勞,封次子常升為開國公。

    朱元璋能給你,也能收回來。在藍玉案中,常升被牽連處死。

    常遇春的鄭國公爵位,絕嗣。

    徐達的後代能把爵位傳下來,是因為人家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是兵分兩路。

    在靖難之役時,繼承魏國公爵位的長子徐輝祖實名反對朱棣。結果被朱棣剝奪爵位,並軟禁家中。1407年,在家中落寞去世。

    長子徐輝祖押寶朱允文,而幼子徐增壽則買了朱棣的股票。

    徐增壽在南京城裡,暗搓搓的給朱棣傳遞情報、釋出訊息,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大功。結果被朱允文發現,一刀殺了了事。

    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搬家到南京住。

    大封功臣的時候,當然沒有忘記徐增壽,人家為了幫助自己連命都丟了,不表揚表揚怎麼說得過去。

    朱棣封徐增壽的兒子為定國公,從此世襲罔替。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定國公徐允禎被殺。

  • 14 # 坐古談今

    王朝建立伊始,往往大封功臣,明朝也不列外。朱元璋雖然以心狠手辣,誅殺功臣聞名,而明朝建立之初卻也大封功臣。

    洪武初年,朱元璋從開國功臣冊中冊封了勞苦功高的六大功臣為公爵,世襲罔替,表示朝廷對功勞卓著者的嘉獎。 他們分別是魏國公徐達、南韓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宋國公馮勝、鄭國公常茂。

    然而,六大公爵除魏國公外,竟無一得以延續,為何?是朱元璋 狡兔死走狗烹,還是自作孽不可活?亦或其他?筆者在此便一一分析與諸君聽。

    (1)除國五國公

    曹國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受封曹國公1384年病逝,其爵位傳給長子李景隆。後被朱棣剝奪爵位,曹國公除名。

    衛國公鄧愈,在征討吐蕃得勝班師回朝中病逝。死後由長子鄧鎮襲其爵位,改封申國公,後應胡惟庸案受李善長牽連,爵位被除。

    宋國公馮勝,則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被朱元璋賜死,並不許其子嗣繼承爵位,宋國公爵位除名。

    鄭國公常茂,因其父常遇春死得早襲封鄭國公,在跟隨馮勝征伐東北時居功狂傲,被剝奪爵位,鄭國公除名。改封常遇春次子為開國公,後在藍玉案中受牽連處死,開國公被除名。

    南韓公李善長,屬於不懂明哲保身的作死。李善長幫助朱元璋治理內務,勞苦功高,堪比漢朝蕭何。洪武初年被封為南韓公,並賜兩塊免死金牌,位極人臣。但其有很重的鄉土情懷,牽動大明神經的胡惟庸謀反案的胡惟庸正是李善長的同鄉,且由其推薦。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案發,朱元璋看在李善長以前忠心的份上,饒他不死。但李善長仍不懂低調,且心胸狹窄,聽不得不同聲音。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實胡惟庸之餘黨,詔免死,發放崇明。李善長也不趕緊去謝恩,朱元璋心理很不痛快。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再次被胡惟庸案牽連,最終家中七十餘人被誅。

    李善長雖有子嗣留下,並不能再世襲其南韓宮爵位,南韓公爵號被除。

    (2)與大明同壽的魏國公

    魏國公徐達是明朝第一武將毫不為過,他並未受到朱元璋地清洗,也未受到胡惟庸案牽連。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瘍,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徐達死後,其爵位由長子徐輝祖繼承魏國公爵位,為二代魏國公。在靖難之變中,徐輝祖支援建文帝,朱棣削其爵位,禁錮家中。

    徐輝祖死後一個月,朱棣以“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後”為理由,由其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爵位。徐欽為三代魏國公。

    徐欽死後徐顯宗繼承爵位,為四代魏國公。

    常遇春

    徐欽死後其弟徐承宗繼承爵位為五代魏國公,曾擔任南京守備,公廉恤士。

    六代魏國公徐俌,曾與百姓爭田,為世人譏笑。

    七代魏國公徐鵬舉。

    八代魏國公徐邦瑞。

    九代魏國公徐維志。

    十代魏國公徐弘基,鎮守南京。

    末代魏國公徐文爵,南明弘光政權滅亡後投降清朝,後被貶為庶人。

    魏國公一脈世居南京,共傳十一代,最終隨著大明的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此外,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因靖難之役幫助朱棣,朱棣繼位第二年即永樂二年被追封為定國公。為一代定國公。

    鄧愈

    其子徐景昌繼承爵位,為二代定國公。

    三代定國公徐顯忠。

    四代定國公徐永寧。

    五代定國公徐光祚。

    六代定國公徐延德。

    七代定國公徐文璧。

    八代定國公徐希。

    末代定國公徐允禎。

    定國公一脈共傳九代,世居北京,傳至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末代定國公徐允貞被殺,家族被滅。

    馮勝

    (3)徐達家族何以與大明同壽

    不得不說,徐達家族可謂是明朝第一王族,一門兩國公,與大明同壽。歷代功臣中,誰又比得上徐達家族呢?

    永樂之後的魏國公、定國公之所以能繼續延續下去,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六公”中,徐達功勞第一且在公開場合沒有被貶斥過,保留“唯一的開國重要公爵”存世,有利於彰顯朱家並非絕情之人。由此,徐達便成為“神主牌”時不時地被拿出來“做為我們朱家幹活兒就可以得到榮華富貴”的典範。

    魏國公、定國公傳到明末,其間也並無什麼顯赫功績,純粹是靠徐達的庇佑以及朱家皇帝的工具性作用。

    然而,顯赫無比的徐達家族隨著大明的的滅亡也走到了盡頭,這個與大明同呼吸,共榮辱的家族也徹底走向了沒落,所幸的是魏國公一脈留有後人。

    一切的繁華都是過眼雲煙,魏國公,定國公頁已不在,留給後人的只有感嘆,只有唏噓。

  • 15 # 陳大舍

    說明一下,明朝開國元勳中應該有不止六位公爵。比如黔國公家始為平西侯沐英,薨後追封黔寧王,子沐晟封黔國公,傳十五代至明亡。;湯和封信國公,因子孫大多英年早逝,故而爵位被莫名其妙的廢除,至嘉靖朝方封湯紹宗為靈璧侯,傳至明亡。

    明魏國公中山武寧王徐達神道

    “洪武勳舊同國終始者,魏國(中山武寧王徐達子孫)、黔國(黔寧王沐英之後,但始封為西平侯)及誠意(誠意伯劉伯溫之後,末代劉孔昭進爵誠國公)數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

    也就是說其開國元勳家族也有子孫襲爵,但都不再擁有公爵的爵位。

    籠巾朝衣,何其堂皇。明代貴族的正裝。

    首先看看南韓公李善長一家。功臣之首,但晚年因胡惟庸案而被殺,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長子李津,隨藍玉入滇,任烏撒衛府指揮,因天高皇帝遠又與西平侯沐英極好,得免於株連,世襲十世而明亡。次子李淇,尚太祖長女臨安公主,以天家粉侯故,免於一死。生子二人,併為齊民,至永樂朝便以只好科舉榮身。

    其次是衛國公鄧家。 衛國公鄧愈薨,長子鄧鎮襲爵,改封申國公。由於其妻為李善長的外孫女,在藍玉案中坐罪被殺。子孫便只好在北鎮撫司混口飯吃,至鄧愈的五世孫鄧繼坤時,又獲封定遠侯,傳至鄧文明一代於闖難遇害。

    之後是常遇春一家。常遇春因為薨於大封功臣之前,所以明太祖便封其子常茂為鄭國公。而常茂並非是《大明英烈傳》中那位絕代英雄“雌雄眼”常茂,而是一個不通事故的紈絝子弟,後因罪安置龍州並娶土官之女為妻(評書中的常茂也娶了一位外族公主)。因常茂無子,故明太祖復改封其弟常升為開國公。常升後來事蹟不詳,一說死於藍玉案(常家和藍家是姻親),一說死於靖難之役以後。直到嘉靖朝,常遇春的八世孫常玄振的時候,才重新獲封懷遠侯。明亡,末代懷遠侯常延齡以“身自灌園,蕭然布衣終老。”

    最後是曹國公和宋國公兩家。曹國公李文忠薨後,爵位由其子李景隆繼承。永樂初年,李景隆被參劾不軌,朱棣先是削去其功臣勳號,令其在家賦閒。繼而褫奪其爵位,軟禁在家。直到嘉靖年間,其六世孫李性才又獲封臨淮侯。末代臨淮侯李祖述,於北京“奉命守門,城陷君亡,偷生南竄。”後在南都降清,不知所終。 宋國公馮勝,被明太祖無故賜死,死因十分詭異。有因沒有兒子所以後來也就沒有續封。自明中期王世貞開始,就不斷有學者懷疑馮勝之死與明成祖的暗算頗有關係,同樣包括涼國公藍玉之死背後,很可能都有明成祖的離間挑撥。 可見,除了徐達以外的其餘五公爵,只有李善長和鄧愈這兩支是因為胡惟庸案而被明太祖誅殺的,其餘三個公爵被廢黜,與明成祖的關係更大一些。

    曹國長公主(明太祖二姐,“岐陽世家”的開祖)

    曹國公岐陽武靖王李文忠

  • 16 # 幾葦渡

    明朝開國六公爵是:南韓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

    李善長被定為謀逆,全家處死,爵位撤銷。

    李文忠死後,長子景隆襲爵。在朱棣搞兵變中,最終開啟南京城投降。先被禮遇,再被打倒,撤銷爵位,但一直活到了永樂末期。

    馮勝,牽扯藍玉案件,被賜死,爵位撤銷。無子。

    鄧愈算是善終,洪武十年去世,追封為寧河王。長子鄧鎮襲爵,改封申國公。但因為他的老婆是李善長的外孫女,受到株連被處死,爵位撤銷。

    常茂是常遇春的兒子,因而受封鄭國公。死後無子,弟弟常升襲爵、改封開國公。因牽連藍玉案件而死,爵位撤銷。

    到了弘治年間,集中搞了一次平反、落實政策,這李文忠、鄧愈、常遇春的後代被授予南京錦衣衛世指揮使。到了嘉靖年間,又都給封了候。李景隆後代為臨淮侯,鄧愈後代為定遠侯、常遇春後代為懷遠侯。

    徐達家族是個特例,他死後長子徐輝祖襲爵,堅決支援建文帝,反對朱棣。但女兒又是朱棣的原配皇后。搞的朱棣對大舅哥也沒辦法,只好除爵幽禁。而另一個兒子徐增壽卻堅決擁護姐夫,並通風報信,被建文帝給處死了。在永樂繼位後,先封候,再晉封定國公。而大舅哥徐輝祖死後,朱棣念及老丈人的功勞太大,還是恢復了魏國公爵位世襲。於是魏國公一系長期在南京鎮守,定國公一系在北京,一門二國公。

  • 17 # 三拳歷史雜談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徐達自己的爵位,魏國公,由他的長子徐輝祖繼承。輝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才華出眾,深得朱元璋喜愛,很早就被朱元璋授予兵權加以培養。

    徐達死後繼承魏國公爵位,住在中山王府,一般的郡王俸祿都不如中山王府多。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徐輝祖作為朱允炆的太傅,中軍都督,曾多次擊敗燕軍,卻不被重用,原因就是他是朱棣的大舅子。

    後來朱棣攻入南京,徐輝祖拒不投降,躲入徐達的祠堂,並出示朱元璋所賜丹書鐵券,朱棣多次勸降未果,極為震怒,但是念在徐達功大,且不忍傷徐皇后的心,只是奪去徐輝祖的爵位,軟禁在中山王府。建文帝忠臣中,只有徐輝祖逃過一劫,其他的基本都是被滅族了....

    徐輝祖死後,朱棣下旨說,輝祖助紂為虐,念在中山王攻大,不忍心絕其後嗣,讓輝祖之子繼承爵位,這個爵位就流傳了下來,其後人一直住在中山王府,留守南京,直到明朝滅亡。

  • 18 # 直江信綱

    開國六公爵,指的是洪武三年朱元璋所封的第一批六個公爵,分別是南韓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襲常遇春爵位)。

    李善長最後的下場是捲入胡惟庸謀反案,滅三族。不過李家並沒有絕後,其子因為是朱元璋的女婿而倖免於難,與公主一起被流放,這一支也就成了李善長唯一的後代。子孫後代在軍中任職,但是南韓公的地位早就成了過眼雲煙。

    徐達死後,爵位由長子徐輝祖繼承。靖難之役中,徐輝祖忠於建文帝,南京失守後留在家廟中拒絕朝賀,朱棣怒而欲殺之,最終廢為庶人圈禁在家。永樂五年(1407)徐輝祖死,爵位由其子繼承,延續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

    李文忠病死後,爵位由長子李景隆繼承。他在靖難之役中斷送了建文帝的五十萬大軍,後來又開南京金川門投降朱棣。不過他的好日子也就過了一年,永樂二年(1404)被彈劾圖謀不軌,廢為庶人。

    馮勝在朱元璋的大殺功臣中被殺,所以沒有人承襲爵位。

    鄧愈病死後,爵位由長子鄧鎮繼承,後改為申國公,因為娶了李善長的外孫女受牽連被殺。嘉靖中,封其後為侯,傳至明亡。

    常茂因為在征討納哈出的過程中貿然行事,“驚潰虜眾”,被廢為庶人,安置雲南,弟弟常升襲爵,後改封開國公,在靖難之役中跟隨徐輝祖作戰,永樂年間被貶雲南,弘治年間召回其後人,嘉靖年間封其後為侯。明亡後,末代懷遠侯常延齡歸隱不仕,以布衣終老。

  • 19 # 圖文繪歷史

    公、侯、伯、子、男是古代爵位,一般由皇帝對功臣的封賜。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1370年朱元璋對打下江山立下赫赫戰功的臣子們進行分封大賞,共分封了6位公爵,28位侯爵。公爵分別是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爵位均世襲罔替,其中6公之首的李善長還有免死鐵劵,雖然福廕子孫有保障,但是爵位世襲這東西皇帝說收回就收回了,6公里真正承襲的只有徐達魏國公的爵位了。

    1380年明朝發生了“胡惟庸謀反案”,首先丞相胡惟庸肯定沒謀反,只是權力太大後被朱元璋想方設法打掉,於是胡惟庸被誅了九族,而南韓公李善長不僅是胡惟庸的老鄉,李又多次提攜胡,兩人還是親家關係,雖然李善長及時撇清了與胡的關係,沒過幾年還是被人告李善長是胡惟庸黨羽,1390年李善長被朱元璋處死,子孫被髮配,世襲南韓公被剝奪。受此案牽連致死的還有十幾個侯爵。

    圖為在鐘山之陰拱衛朱元璋明孝陵的李文忠墓神道。只要是早朱元璋死的,都有陵墓並保留到現在。

    曹國公李文忠於1384年病逝,曹國公傳位於長子李景隆,靖難之役時,他是南京朝廷的主帥,也就是這位大將軍跟朱棣作戰,屢戰屢敗,1402年李景隆開城門投降了燕王朱棣,送外號“草包將軍”。明成祖朱棣並沒有把這位世襲的曹國公當回事,1404年眾臣彈劾李景隆圖謀不軌,朱棣遂剝奪曹國公爵位,一大家子被囚禁,李景隆在幽禁中死去。

    宋國公馮勝,這位很悲劇,因和藍玉一起駐兵遼東本相安無事,但1393年發生了“藍玉案”,受牽連達1萬多人,老年的朱元璋猜忌心非常重,於是這位宋國公被猜忌賜死,膝下無子繼承爵位而終。

    圖為在鐘山之陰拱衛朱元璋明孝陵的鄧愈墓。

    鄧愈1377年去世後,長子鄧鎮襲承衛國公,1390年南韓公李善長牽涉“胡惟庸謀反案”被處死,鄧鎮因娶了李善長孫女而受牽連,被連坐罪被殺,爵位被奪。因胡惟庸案朱元璋殺了3萬多人。

    圖為在鐘山之陰拱衛朱元璋明孝陵的常遇春墓。

    鄭國公常茂,因常遇春1369年忽然病死,未趕上分封,朱元璋念常遇春功業遂封他兒子常茂為鄭國公,因常茂膝下只有3個女兒沒兒子,爵位由弟弟常升承襲,後來常升牽涉藍玉案被殺,爵位被剝奪。

    圖為在鐘山之陰拱衛朱元璋明孝陵的徐達墓。

    而無休止正做到世襲的只有徐達的魏國公了,徐達一生小心謹慎,胡惟庸案也未牽涉其中,1385年去世,爵位順利傳至兒子徐輝祖,1402年朱棣奪得皇位,徐輝祖拒迎朱棣,並搬出免死鐵劵,朱棣只能囚禁徐輝祖並剝奪了魏國公爵位,1407年徐輝祖幽死後,朱棣念在徐達之功業又恢復了魏國公的爵位,由徐輝祖長子徐欽繼承,此後徐家魏國公世襲一直順風順水,直到1645年,第11代魏國公徐文爵投降清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974話情報公佈!路飛進攻鬼之島!最大的戰爭終於開啟,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