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孟慶一美術館

    詩詞或者詩歌,在古代是人們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存在。遠至《詩經》,以至後來的春秋戰國,秦漢隋唐,魏晉南北朝,宋元明清;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層出不窮,湧現出一大批可以稱之為詩人的文人墨客,方有詩壇。乃至民國,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出現了一大批不受格律約束的新詩。可謂欣欣向榮,那是因為人們在飽食之餘,廟堂文社,酒肆茶樓皆有此需要,因為有詩人以及文人雅士。吟詩作賦,咐庸風雅,詩壇遂成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共和國成立之後,國家大政主要放在了強軍建國,發展經濟之上。詩詞歌賦的需求逐漸少了許多。而現在已經無所謂詩壇了,因為沒有了氛圍,缺少了詩人,致使詩詞文化日益衰落。現在的文化界,除了少數堅持傳統國學的文化人之外,零星幾個書畫家仍然在堅守這塊領地。看當今的孩子們,要麼工科技專業,要麼精心於行政事物,要麼終日吃喝玩樂,更有甚者沉溺於玩手機,打遊戲。的確實是精英輩出。然而對於詩文,卻鮮有興趣。漫說是格律,就連寫詩應當押韻都不懂。最可悲的是有些年輕人竟然問我,韻為何物,為什麼要押韻?讓老夫羞於言對,好不尷尬。猶如有人問,吃飯還要用餐具?方便還要上洗手間??所以說,當今的中國文化界已無有實際意義上的詩壇了,因為量變產生質變。那塊地方已經萎縮退化了。至多僅存點殘渣碎片了。好不悲哀,令我讀書人傷感。

  • 2 # 十四阿哥郎春濤

    生活節奏太快,各類解壓的方式太多,任何事物都有落寞的一天,都有其週期性,人類、地球、宇宙,詩歌算什麼?一萬年後地球不會有任何痕跡證明人類曾經暫居過,珍惜當下,擁抱未來。

  • 3 # 文以修身

    從古詩詞到近體詩,再到現代詩歌,哪個階段都是情感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表達積極向上的情懷,表達人性光彩,引領時代風尚,就是好詩。

  • 4 # 天邊飄過一抺雲qyc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詩詞歌賦是文化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特點之一就是表現形式簡單明快,富於哲理,節奏感強。緣於此,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詩作對、附庸風雅用以抒發自己的情感。唐宋及後期及盛。

  • 5 # 萬年古槐

    中國的詩歌死了。死的原因是把中國的傳統丟了 。現在的詩壇上所謂的詩歌不少,詩人不少,但哪一首是真正的詩歌呢?誰是真正的詩人呢?一個也未見到。中國的詩歌死了。

  • 6 # 汈汊海波

    社會使然,快餐式文章太多,人心浮氣躁。另娛樂來錢快。所以現在需精煉,精華的對生活,環境,感悟詩詞的寫作較少了

  • 7 # Wait柏拉圖

    其實,現代詩歌在民國時期開始,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比較興盛,直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才開始衰落。

    民國時期的文學思想主要受西方影響,當時中國開始實行白話文運動,引起了新舊文化兩派之爭。提倡白話文的文化先驅者們,如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人,提出解放文化思想,提倡科學發展。應從教育開始,發展白話文,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替代文言文,普及全民教育,提高人民思想覺悟。

    改革思想一旦萌芽,必會大肆瘋長。這時候魯迅先生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應運而生。在魯迅先生吹響這聲號角之後,更多的新派詩人湧現出來,最著名的像徐志摩,郭沫若,戴望舒他們。

    詩歌對比小說,形態上更加簡明易懂。詩歌簡短明快,有韻味,有美感。詩歌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可以自由抒發作者思想感情,從而快速的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節奏感,這種韻律美,畫面感極強 ,讓人回味無窮。

    民國時期的詩歌流派主要有五四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為主,八九十年代中的中國當然以朦朧詩為主,而當今詩壇則以新生代為主。

    我覺得民國時期的詩歌更加具有美感和象徵性。譬如徐志摩那種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詩人透過這篇抒情詩歌,表達了自己對母校依依不捨的離愁別緒。幾番惆悵,幾番深情,讓人感動不已。

    我們再看看戴望舒的這篇《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這篇《雨巷》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江南雨巷朦朧陰冷的畫面,詩人彷彿表達了一種孤寂憂傷,彷徨無助的心情。但是當他在看到這個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的時候,他的鬱悶心結一下子就打開了!原來表情愁苦的姑娘,看上去卻如夢一般美麗。他似乎立馬從這個如丁香花一樣的女人身上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力量,於是輕鬆的愉悅的走過這條幽深寂寥的雨巷。

    中國八九十年代的詩人以顧城 海子,汪國真等人作為典型的代表。我們看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位親人通訊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是啊!這首他臨死之前寫的詩歌多麼美好,彷彿詩人重新開始了希望,他要全心全意去做一個普通的人,去工作,去勞動,去找一個愛人,去生孩子,去賺錢,去孝敬父母……什麼煩惱,都是騙人的,見鬼去吧!

    向舊生活說再見,平凡之路才是幸福!

    詩歌到了二十一世紀,好像詩歌就已經死了!人們不再需要詩歌,不再追逐詩歌,因為,人們的信仰已經變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更多關心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至於精神生活,我們選擇的娛樂方式簡直太多了!

    有人說,詩歌變得小眾,現在不是有些人還在寫詩嗎?什麼梨花體,咆哮體的嗎?我只想呵呵,一段簡短的直白文字分幾段就算詩歌?請問,有什麼美感和意義可言?上次那個雲南彝良縣文聯主席陳衍強的詩歌《仰望天空》,那叫詩歌嗎?不僅侮辱湖北人,其內容毫無深意,就是一段差強人意的寫白。

    詩歌要有美感,也要講究韻律,不是隨便寫幾行字就叫詩歌的!所以說,詩歌確實沒落了,如果再想復興,恐怕是漫漫長路了!

  • 8 # 鄭顯亮

    當今詩壇,沒落不是問題,因為興盛的場景不多見。至於復興,我以為還是少談為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文學藝術也是如此,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各臻妙境,各領風騷。文學創作,離不開時代,離不開現實的土壤。生活在今天,不要奢求複製昨日的輝煌。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走到哪個時代也該譜哪個時代的曲。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趨激烈,壓力日見加大。人們的價值觀,審美意識,精神追求,生活情趣,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不可能也不應該以不變應萬變,其文學樣式,表現手法理應同社會生活同步。

    所以,詩歌,尤其是舊體詩詞,作為一種過往的精粹,我們閱讀、品味、讚歎,不失為調節愉悅身心的有效方式,若想著恢復其曾經的輝煌,恐怕只能是一廂情願的痴想。

  • 9 # 圓融博愛

    詩歌如果以後興盛的出現載體,

    不會是以前課本中學到的文言體,

    不是古代詩詞的曲牌形式,

    它出現形式肯定就是現在流行的歌曲傳唱體。

    中國的詩詞曾經是唐宋王朝的興盛代表,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符號的延續之一。

    古代文人墨客,以詩詞的形式,留給今天的人寶貴的文化財富,讓我們讀懂歷史文化對現實有著寶貴的借鑑意義。

    而隨著今天生活的節奏,生活方式的變化。古代詩詞歌賦的形式,也很難適應今天的現實生活,

    比如唐詩宋詞元曲,他就是一和朝代和另一個朝代的文化形式的傳承方式載體,雖然方式不同,但意境相同,

    從以前的古代的詩詞的曲牌形式,到今天的白話詩體,散文體,傳唱詩歌體。它是日常文化生活觀念的轉變方式。

    雖然方式轉變,但他的精神與魂並沒有改變。一些作者寫出的經典的詩詞歌曲傳唱到處可見。

    今天一些優秀的詩詞大多與歌曲結合載體出現。以傳唱的形式進入了大眾的生活。

    你不能否認,每一首優秀的歌曲,它都是一首美妙的詩詞。歌曲優美的文字,靈魂高尚中詩歌的意境,都敘述了中國詩詞詩歌文化之美。有的人聽詩歌的音律美妙。有的人卻欣賞他詩詞的魅力。

    思想觀念的轉變,能學到的悟道的文化詩詞內涵,不能只桎梏在古代形式的停留,以與時俱進的思想接受今天眼前的觀念。

    從1949年建國到2000年。中國寫出了多少膾炙人口的歌曲詩詞?又出現了多少古代曲牌性質的詩詞呢?我想我們不去統計,也能知道答案。

    事實就是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影視作品中的金曲詩詞。

    有多少人現在都一直愛不釋手,現在每天一直在傳唱。這就是今天密看到的詩詞形式的出現,

    但2000年以後看到的一些傳唱的詩詞歌曲,寫作意境出現了偏差,很少在有些精品的出現,大多都是一些口水的東西,

    一些人為了商業利益包裝,為了眼前的利益,只看到的是金錢,商業利益以大於一切文化。

    不管古代的詩歌到現代的詩歌,他都是優秀文化載體的傳承,有些語言形式也需要它與時俱進,正確的形式也需要去堅持發揚,有些也需要堅決鬥爭摒棄,,

    比如:以前朝代的官話文言文,今天的普通話,還有現在90後,00後孩子們所說的一些聽不懂的網路語言。

    作為社會中堅的我們看不懂,也聽不懂,讓我們去寫文言體,讓寫曲牌體詩詞歌賦我們可能不會寫好,就是寫好了也沒有那麼多的推廣價值,讓我們寫新興人類的語言,我們可能也不會,

    但文化的傳承,必須不能斷代,這樣的狀況很難受。個體力量堅持夜無法扭轉,所以一定要用國家的力量,把現代未來孩子們的思想意識觀念拉回來,

    所以詩詞的沒落,就是文化領域的沒落,也是現代人思想觀念對傳統優秀文化認知的沒落,

    這種思想關鍵的沒落,是西方文化侵略的重要的證據,解決只能靠國家強制教育,我們現在學習的思想是公立性教育,一些人在機械的資料鏈條上學習,學到的知識和文化用於日後的博取功名,名牌大學,象徵著身份地位。

    而現在學歷取得的只是專業術,只是對於自己一技之長的認同

    在文化詩詞領域,在文化認感知領域,是一個人學習的道法,悟出文化的道,是悟道的過程

    ,這就是人綜合素質的對比,近幾年有一些優秀的詩歌在歌曲中的傳唱,文字意境優美的,有靈魂有內涵的很少。

    雖然現在電視臺,也有大量的選秀歌唱比賽,但大多數是一些鸚鵡學舌無聊之輩,都是為了出名,都是為了賺錢名利,自己寫詩歌詞的優秀選手幾乎沒有,

    希望用國家的力量來挽回文化的保護,

    改變今天中國式教育西化的現實,不在盲目的去跟從西方的教育,如果沒有自己的根脈,就不會再有自己的詩詞文化靈魂。找回本屬於自己民族文化的尊嚴,

    隨著現代中西方在各個領域的博弈,我肯定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對國家認同,會對中國的歷史認同,認同也會出現在對中國傳統的詩詞文化上,

    希望國家加大力量的引導教育形式,詩詞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他都會是中華文化優秀的呈現。

  • 10 # 乒乓球804

    我國的詩壇,曾經繁榮過,也昌盛過——堪稱令人豔羨的“詩歌王國”!而當今的詩壇,的確是沒落了。

    有詩友對此論不服,並舉出現在有多少多少詩人,出版多少多少詩集來反駁我。我笑了,反問他:“詩人多,詩集多,就等於詩壇(詩歌)復興了嗎?”

    我認為,評價一個時代的詩歌成就,主要是看其藝術價值,而詩人與詩集的數量,則是次要的!請問:當今的詩人,有幾人能與唐宋比肩?又有幾人不落入前人的窠臼?當今所謂的詩集,用來當枕頭我都嫌硌得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按此推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藝術品種,我們不應機械地重複前代——春秋有《詩經》、戰國則有《楚辭》、漢代有賦、魏晉是五言詩、唐代是我國詩歌的高峰,眾體皆備,群星璀璨!宋代自知不如,乃以詞取勝;元代詩歌等而下之,遂為元曲;明清無路,只好去寫小說了。

    其實,當今沒落的不止是詩壇,而是整個文學界!關門歇業的文學刊物有多少種?請問現在有幾人還在看當代的長篇小說?所以說,詩壇的復興,不過是沙漠中的幻影而已!

  • 11 # 急流中的石頭

    人們常講除了快節湊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精神的緊張和壓力外。還有詩和遠方。其實在這種社會環境下,詩,永遠在遠方。

  • 12 # 尋你25

    幾個字成一行,一句話成一行,寫出幾行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去解釋的話,卻有人吹捧好詩。什麼是詩,很多人讓這種現象吹捧的真是亂了不知該怎麼去評說。說幾句正話,卻引來了連文都沒發過的噴子,一陣亂噴。不寫行不。不評論行不。說話自由、評論自由,為什麼你還要噴呢!不愛看、不順眼你飄過去。不成詩的文卻一吹再吹。擾亂詩壇,擾亂了文壇。現在就是這種現象。雖然寫不出唐風宋韻,終該有一個好的文風才不失自稱文人的風彩和修養。

  • 13 # 凌梁談文化

    我覺得詩歌在現當代特別是當代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可以說當代詩歌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散文的發展,且詩人的地位可以說是相當高。當代的詩歌最重要的還是新詩現代詩,我也寫過很多詩,確實詩對社會的表達比起散文和小說要容易,不是說詩好寫,好的文學作品從來都有難度的,哪怕一句話要表達的好都沒有那麼容易。詩在文學體裁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說詩歌在如今文學並不是非常鼎盛的時期,它的生命力卻很強盛。我對中國當代的詩是很看好的。所以未來詩歌在中國和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

  • 14 # 領袖詩人盧偉宗

    內容上除了一味表現自我外,就是下半身和摸奶之類;藝術上不用人話寫作,晦澀難懂;規則上拋棄詩歌須押韻的傳統,沒有音樂感;詩評上圈子內互吹互捧丶發表;組織上,掌握詩歌話語權的人,毫無創作實力,沒有經典之作,誤導詩歌生存和發展的方向,如此詩壇,豈不墮落?

  • 15 # 春雨書齋

    詩壇衰落是必然,復興是空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萬物有新陳代謝,也必有生命之逝。唐詩宋詞元曲,都已經過了它的鼎盛時期,聳起永遠無法超越的高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就詩詞而言,今人不管多麼努力,也不會再有李杜那樣的時代。為什麼?因為產生那個時代的土壤沒有了,環境沒有了。高樓頂上不會長出蘑菇,高速公路上也不能賽馬。正如古代的編鐘古琴不會復興了,古典文學不會復興了,繁體字不會復興了一樣,風、雅、頌、楚辭、漢樂府都不會再復興,古風、格律詩也不會有什麼復興!

    既然如此,今人在古典詩詞方面的作用是什麼?傳承!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不要讓它湮滅,就要傳承。國家設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就是這一初衷和目的。古風有人傳承,格律詩有人傳承,再加上不在傳承之列的自由體有人寫,打油詩有人謅,就行了。

  • 16 # 心向遠方183853492

    詩詞歌賦,古代是畸形發展的,人為的把生活層面的東西奢侈品化了,曲高和寡很牛逼,其實都聽不懂不就是狗屎嗎。詩得吟唱,詞得伴曲,歌賦也是離不開抑揚頓挫,不就是現在的歌曲嗎。中國過去的很多文化產品被一群自以為是的蠢貨把持,不斷的改變它的正常發展方向,如同把小姑娘的秀足纏成畸形一樣,毫無真正的價值,你說實話,你真的能透過讀一首詩一首詞流淚跳舞呼嚎嗎,歌曲能,可是,嗨不說了,愚蠢的厲害。一個流浪的瞎子阿炳,就一首曲子,能讓全世界聽到的人動容,這才是真牛B,沒一首所謂的詩詞歌賦能達到如此功效。別扯淡了,美好的確實美好,可是整體性的脫離自然發展形態,就是一種病了,無非是自娛自樂而已。請不要捻著山羊鬍說,你不懂,有什麼懂不懂的,都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你能多懂多少,其實,你說什麼,詞最初也是有曲子的,不就是歌詞嗎,曲子都弄沒了,說難聽點,你才懂個狗屁。貼題說一句,別扯淡了,什麼復興,絕不可能,因為比過去已經很復興了,只是在生活層面還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青樓喝著酒吟詩作畫,嘿,高雅高階上檔次,噁心,人們需要在一起高歌歡笑真實的生活。

  • 17 # 楊哥之翩翩舞

    一,當今詩壇沒落,是因為社會沒有閒人了,沒有封建社會的那種剝削階級了。

    二,原因之二,是因為人民的文化活動豐富了,不是古時作詩立就的單調了。現在有跳舞隊、模特隊、徒步隊、歌唱隊、腰鼓隊、擊球隊、登山隊、腳踏車隊、旅遊隊。另外卡拉0K場、電子遊戲場、牌場、洗浴場、溜冰場、散打場、足球場、舞蹈訓練場等等。休閒之餘,人民重視健康了。

    因此,詩壇會像茅草屋一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 18 # 作家亦然

    文學死亡乎?詩歌復活乎?

    ——藉此說說詩歌的沉淪與振興

    朋友,有人饒舌,說文學毀滅了,小說終結了,詩歌已死了,這早已不奇怪。稍微瞭解一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走過的歷程,我們就應該明白,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課題。我們現在沒有時間就這個問題作深入探討,留下精力和篇幅,等我們以後有更空餘的時間和板面再說吧——好了,我們先說說文學、詩歌,這些玩意兒究竟死了沒有?什麼時間死的?或者還有救活的希望沒有?

    記得,在我閱讀《莎士比亞全集》的時候——也就是高中的八十年代後期,我的語文老師夏說過:這個書你應該讀讀,因為文學早在莎士比亞之前就已經終結了,幸好隨後又出現了一個莎士比亞,雖然他也不是以偉大的詩人和作家的姿態出現的,而只是一個後來好多年才被推崇的劇作家。於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對人們說文學要死,該死,已死的話題很感興趣,或者說很是氣憤。

    後來我開始涉獵世界文學史,關注一些文學現象。我發覺:其實,文學死亡的論調一直存在著——似乎和文學出生的時候相伴而生——你說笑人不笑人?這有點像一個孩子剛剛生下來,就在準備棺材板一樣——文學真是命苦!狄更斯、卡夫卡、馬爾克斯之前,文學已死的論調也一直存在著!塞萬提斯之前,有人預言,又說小說已經滅亡,但是塞萬提斯沒有給這些人一點薄面子,他又寫出了《堂吉訶德》;後來呢,有人說塞之後,像樣的小說一定會終結,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抱著他的作品震撼出場,後來二十世紀又出現了一大批偉大的小說家、偉大的詩人……記得最清楚,也讓我們當時這些頑固的文學發燒友們最心疼的事件是——連吃了詩歌飯長大的汪國真先生,也跑來告訴我們——詩歌已死!這著實有些嚇人。但是不幸得很,直到今天,文學、小說,詩歌,這些依然頑強而滑稽地活著,有時還活得有滋有味!

    朋友,本來,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對白,它最初不是拿來比喻文學的,很多時候是拿來比喻那些毀壞政治生態、人居環境、地球村和其他非此即彼的重大問題的。可是,戲劇得很,人們卻用這同樣的話,來質問或詛咒文學和詩歌——我不知道為啥?但是,知道有些人真在杞人憂天,有些人真在為文學這碗雜粹面警示,有些人真以“大人”之心幫小子操心。好了,我們先不生氣哈,我們把多餘的話先按下來,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商榷一下下面三個關鍵性的觀點。

    一、一個結論:不管那些大家、高手,還是想成為大家的小家碧玉的金口玉錄們如何繞舌頭——詩歌悲哀也罷,文學死亡也罷,這些都是“企鵝們”的觀點,實踐證明:只要生活活著,詩歌就會永在!文學就永遠不會“嗚呼哀哉!”重要的話我只是說兩遍

    、幾點理由:

    一是文學史的發展告訴我們,一切的文學興衰存亡,不是“醫生”說了算的,而是那個時代那個時期是否出現一個或者幾個大文學家大詩人?如果他像托爾斯泰、曹雪芹、歌德一樣,也趁你不注意,抱出幾部嚇你一跳的作品來,你還說文學要死嗎?詩歌已死嗎?

    二是文學和詩歌是藝術不是車螺絲,更多時候和高曲寡、陽春白雪,既不是以詩人作家的多寡為標準的,也不是以你喜不喜歡,認不認可為要死的標誌——一個時代是否出現一個或幾個偉大的詩人和作家,是檢驗文學和詩歌在那個時代是否消亡的唯一標準,哪怕這樣的作家只有一個或者在30年以後才被認識。

    三是早在九十年代末期,我在中詩霧靈山的一次會上發言說過:中國出大家的時代要到了——網路的媒介推手、出版的社會化、電視電影等平臺的推波助瀾,國內國外的門窗開放,思想板塊的相互撞擊,天使與小人並存的現狀,世風日下與和高曲寡的浮躁與澄淨,近百年的積累與求索,這些已經具備了文藝復興的條件,現在我們處於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經濟發達、物質充裕、社會安定,更會催生一個文藝豔陽天來。

    四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定會誕生偉大的作品,一定會誕生與時代相匹配的文學大師。莎士比亞一開始,也是跑龍套的小角色,大眾最初也不承認他的作品,四百年以後,他的價值才得到舉世公認;司湯達一開始連雨果也覺得他完全不懂寫作。所以,好的作品需要時間檢驗、歷練和陶冶,不是你喜歡不喜歡,對不起,不是以金錢、房產的多寡而定的問題,而是作品作家是否準備好了,至於什麼時候發現,那是歷史和未來的事。何必著急呢?

    、幾點撿討

    在我們陶醉在後現代、後工業和民族復興的今天,我想摸著良心問問我們的一些詩人和作家們:站在杜甫草堂,我們在敬畏古人的才華橫溢的時候,難道我們不被那種為了藝術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所感動嗎?與之相比,我們澄淨、純潔和柏拉圖式的追求呢?!不為什麼,為愛而愛!不難看出,我們不是缺少了什麼,而是擁有得太多了啊!但我們的確缺少一件東西,那就是讓孔方兄都不起作用的對於藝術的痴迷和忠誠!我們的詩人、作家究竟有哪些需要檢討起來:

    一是經濟風的影響,大部分詩人追求不單純了,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死了。二是有些泛文化傾向對藝術規律和藝術本性的副作用多了。三是文學家和詩人的悲天憫人、骨氣玉立的稟賦流逝了。文學、藝術、人生的痴字精神在減弱了。四是文學、特別是詩歌在逃離生活,遠離民眾,寫的都是些蠅營狗苟、燕燕雀雀、花花草草,結果是要麼人們不懂,要麼人們不認,不接地氣,不著邊際,更不震動人心感奮時代。諸多原因,互相作用讓人們產生文學害病了,詩人要死了,作家要終結了。

    總之,文學與眾生一樣,其實一直都在死著,或者因為後繼者不斷新生,所以文學、詩歌一定會隨之永生!

    2020年3月4日夜草於巴河半山居

  • 19 # 半世飛仙

    很難,因為詩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詩人,自己寫的“詩詞”到底是不是詩詞?

    沒有古人那種氛圍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星座,你們怎麼看待雙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