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史過事遷

    關於曹操,人們似乎已經無話可說--平定北方之赫赫武功、唯才是舉之開明措施、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機變權謀、引一代風尚之粲然文采,政治、經濟、軍事、文學,無不有所建樹。作為古代官員,他位極人臣;作為歷史人物,更是堪稱絕對的偶像派,時至今日,仍然擁有眾多擁躉。不可否認,曹操是一個魅力十足的人物,他的魅力從表層上講在於他的強勢--實為三國時代最重要之角色。面對歷史的垂青,後世往往無可奈何,然則愛慕強者之心卻總是人皆有之。

  • 2 # Zero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人。他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也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天下英雄紛紛出來爭搶地盤,其中夾雜著一位‘梟雄’,他的名字叫曹操。說曹操是梟雄其實並不完全正確,許劭有一句話對曹操評價最為正確:“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從最初征討黃巾軍到董卓滅亡期間,首先想到的是東漢的利益,漢獻帝的利益,打敗數萬黃巾軍,對於幾十萬的俘虜,曹操明白,天子尚在不允許手下擁有‘私兵’,二話不說直接放了。漢獻帝被董卓脅迫時,曹操一心想要解救漢獻帝於‘水火之中’,十八路諸侯成立後,一路連克至洛陽,董卓被迫成都長安,撤退之時即是董卓滅亡之日。無奈的是關中各路諸侯得到訊息後卻‘日置高酒會,不思進取’,愚蠢的錯過了解救漢獻帝、誅殺董卓的良機。數次被冷落後,是曹操不顧個人生命,率領本部兵馬攔截董卓,試圖將漢獻帝從‘惡魔’手中解救,可惜追擊過程中被董卓手下大將徐榮所敗。

    呂布刺殺董卓後,天下諸侯紛紛爭搶地盤,曹操卻沒有這樣做,他明白,漢獻帝還活著,東漢需要振興。於是親自前往洛陽將無人問津的漢獻帝及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接往許都。雖然漢獻帝落魄成不像個皇帝,但曹操還是將他奉為天子,而且細心的曹操還辦了一件非常體面的事情—送還賞賜。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在位期間把江山丟了;最痛苦的莫過於江山在,無人可差遣,各自為政。漢獻帝面臨的就是最痛苦的,不光痛苦而且還很沒面子。

    曹操在洛陽見到漢獻帝時,蓬頭垢發跟一個要飯的沒什麼兩樣,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多麼希望地上有條縫能夠鑽進去避一避。曹操很聰明,不去關注皇帝及諸位大臣們的儀態,行君臣之禮時,眼中皆是誠懇,漢獻帝見此為之動容,這才決意跟隨曹操回許都。回到許都後,曹操安置好漢獻帝后,緊接著派人送還‘賞賜’,什麼御賜的杯子、盆子、筷子、碗等等一大堆生活日用品,曹操的做法可以說給足了面子。你想想,洛陽時漢獻帝都快成要飯的了,身上肯定沒錢,也許有一幫文臣在的時候漢獻帝才覺得自己算個皇帝,沒有了他們估計連他自己都不信當今天子是這熊樣。曹操的做法讓所有人認為:這不是臣子施捨給天子的,而是天子收回曾經賞賜的東西。做臣子的理應幫忙保管這些御物而沒有權利使用他們,如今天子需要這些東西,做臣子的當然如數奉還了!

    曹操不僅送還漢獻帝的賞賜,還要收復東漢失去的領土。攻伐張繡、斬呂布、敗袁紹、滅袁術,曹操的勢力扶搖直上,最初的信念也開始動搖。而那些被曹操救下的文臣,太平久了開始出來作妖,紛紛跳出來指責曹操:“曹操,你‘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董卓有什麼區別?!”“曹操,你這個惡魔,竟然不顧天子意願,肆意發動戰爭,百姓疾苦,天下動盪,你有什麼功勞可談?!”“曹操,你加封九錫,自封為王,是想要造反嗎?!”“曹操,你…”終於,曹操煩了,跟這些自詡正義的傢伙談道義簡直是對牛彈琴,既然如此,那就殺吧!

    殺完孔融再殺禰衡,接著又把楊修殺死,這些人被搞死後,世界算是清靜了不少,他們眼中,只能付出沒有回報,如果索要回報你便是惡人,所以曹操不會成為‘聖人’,只能成為惡人,之前所有的功勞也將被抹殺的一乾二淨。

    當曹操權力進一步鞏固,梟雄本色一覽無遺,從一開始接到漢獻帝至許都,如果是太平盛世那麼曹操也許會繼續繁衍生息自己的宦官世家,成為一個‘治世能臣’。可惜生逢亂世,在那些‘聖人’的監督下,能臣是活不太久的。曹操唯一能做的就是順應當前的形勢,成不了能臣,只能做一個梟雄!

  • 3 # 高考志願填報蒙老師

    關於曹操,在《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書中都有他的傳記。他是個聰明機智,很有才幹,一生做了許多大事的人。但由於小說《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人們把小說中的曹操當成了歷史上的曹操,一提起曹操就認為他是個奸詐、狡猾、陰險的人物。這是很不應該的。我認為研究三國的歷史也好,小說《三國演義》也好,首先應該把歷史上的曹操和小說、戲劇舞臺上的曹操區分開來,還歷史上曹操的本來面目。

    歷史上的曹操是位有成就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由於家庭出身和所處的時代,決定他成就了一番事業。先看看幾位大人物對他的評價吧:

    一、毛澤東寫詞讚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二、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三、唐太宗說曹操是: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可是在在戲曲舞臺上,曹操的形象已定型,其基本扮相均為勾白臉,三角眼,深皺紋,掛黑滿,與奸臣趙高、嚴嵩的扮相一類。表演上奸詐多疑,工於心計,多思多慮。但又常常中人計謀,上當受騙。曾操己成為文藝作品和戲曲舞臺上反面人物的典型。

    所以在1959年5月15日,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文章指出:“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

  • 4 # 司馬史紀

    曹操,愛國者也,雄也!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政治,軍事,文學,書法之大家。二十舉孝廉為京都洛陽郎,行嚴法,殺蹇圖,後被暗貶為頓丘令。光和元年,被牽連罷官。三年,朝廷重招,任議郎,多次勸諫。甲子年,黃巾亂,操拜騎都尉同皇甫嵩大破穎川。

    後靈帝崩,董卓入洛陽亂宮闈,操逃。兵起陳留,號令天下英雄伐董。十八諸侯伐董,惜敗,操再伐,又敗。退至酸棗,後南征北伐,破黃巾,敗袁術,黑山,南匈奴。爾後逐鹿中原,建安八年迎漢獻帝,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敗袁紹,七年,徵烏恆滅袁氏。

    三國鼎力,操奉漢名,備據蜀,孫佔江東。備連孫,赤壁烽火敗曹操。建安一十八,建魏國擁漢帝,置丞相。二十一年,漢帝封魏王,邑三萬戶。相爭漢中,操與備相持,隨棄漢中。

    襄樊會戰,孫權殺關羽,獻之頭顱,操以禮厚葬。孫降勸位,操拒之,臨終之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曹操,漢臣,非魏帝。稱丞相,受魏王,徵四方,興安民。致死不帝之,豈非蜀王之輩可比,一生坎坷,率先伐董,詩書風流,至今傳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以。

  • 5 # 我是義志通語

    真實的糾結的曹操

    《三國演義》大宴銅雀臺那一回裡,曹操有一段著名的自白。他最初的夢想,不過是死後的墓碑刻上“大漢徵西將軍”的名號而已。

    在那天下大亂的歲月裡,曹操也是奮力求生。有父親被殺,失去理智殘酷屠城的黑歷史。

    也有“要不是孤,不知天下有幾人封王。”的歷史擔當。

    忠臣孝子的情結,是華人骨子裡烙印。

    曹操也不例外,終其一生也是大漢的臣子。

    劉皇叔可是在漢獻帝活著的時候,就稱帝了。

    最終留下了,我還是作周文王吧,之政治遺囑。

    眼不見為淨,反正大漢朝在我手裡,好好的!!

  • 6 # 國學小陳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他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毛偉人評價他: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 7 # 正能量小小先鋒

    題主的這個問題還是需要辯證完整看待的。

    首先,不得不把曹操的軍事政治功績放在最前面說,這對於他的一生來說是最宏觀最偉大的成就,也就是從一個出身於宦官家庭的無名小卒成長為打下中國半壁江山,統領千軍萬馬的領袖,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曹操就是這樣一個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的領導者,這一點大家都清楚,我就不贅言了。

    其次我想談一下曹操讓我覺得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的小細節。第一,他是一個很愛老婆的人,史書記載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在他的長子曹昂戰死後悲傷離去,而曹操覺得愧對於夫人曾去往丁夫人住處想勸她回去,夫人執意不肯曹操才悵然離去,想想在古代一夫多妻的體制下能做到這樣的男人真的不多。第二,曹操在北方興修水利,採用屯田制,使北方的生產力恢復很多,許多百姓都能從戰爭的痛苦中走出來,這又是曹操勤政愛民的一面。第三,曹操又是一個十分節儉的人,在他的宮殿裡是可以看到打過補丁的東西,為節約糧食他規定一餐飯只能有一樣葷菜,侍女的鞋都不能用兩種顏色的布縫製,這是他勤儉節約的一面。第四,曹操死後並沒有像傳說那樣佈下七十二疑冢,而是留下遺書要在自己死後穿普通衣服下葬,不要奢華的陪葬品,不許戍邊將士返回,雖然他死後曹丕沒有全部按照他的遺囑做,但他作為一代領袖能這樣說已經很令人欽佩。

    這樣的細節很多,也許就是這種種細節之處讓我感受到曹操的魅力,感受到了他與那些晚年荒淫無度的帝王的不同之處。

    當然人非聖賢,他也有很多缺點,包括好色,多疑,有時候殘忍,他的很多所謂的缺點其實在每一個能做出開天闢地般豐功偉績的領袖身上都有,所以我選擇包容,而去學習他身上的閃光點,給我自己以啟迪。

  • 8 # 浙江一大羅

    亂世出英雄,曹操乃一代英豪。當時群雄逐鹿,只有強者方可領導群雄,曹操文武全才,對中國當時的政治、文化、農業的發展都做出巨大貢獻!古今少有!

    奸雄奸雄,就是奸詐的英雄。當初對陳宮的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就出自他之口。曹操的權力慾極強,在他從將軍到魏王的歷程上,死了無數文臣武將,如荀式叔侄,董承等,甚至伏皇后,都是因為他排除異己爭奪權力被殺。做人又太多疑,諸葛亮能數次打敗他無不與此有關,還為此殺過無辜的侍衛。

    除了奸,曹操另一個弱點就是色,因貪圖好色搭進去了長子,貼身護衛典韋,可謂損失慘重,在與關羽的關係上也因女色達不成一致而不能收攏關羽。

  • 9 # 廣慷Talk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1-2]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3] ,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是一個文韜武略的人,論文功,當時的人沒有幾人能夠比得上的,氣壯山河的詩詞,現在讀起來都大氣磅礴;他也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只要是人才,他從不吝惜你是什麼樣的人人,只要你能發揮最大的才能來幫助他實現抱負,那你就能夠被重用;

    但他也不能夠容忍對父母有異心的人,曹操從小就被送到太監的身邊撫養,作為養子,他很憤怒,但是他知道父母是生育自己的人,不能夠隨便辱罵,所以他殺了孔融。

    在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區,一片祥和,都城內沒有百姓胡鬧,頻繁殺人的情況。他主張立法嚴明,不冤枉一個小人,也不放過一個壞人。雖然有時候因為猜忌和顧慮錯殺了人,包括楊修,這都是作為一個當權者該有的猜疑之心。當然這也是他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呂伯奢一家被他殘忍殺害,是他生前和死後,無論何時都存在的汙點。

    人們說他是一位奸雄,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殺掉任何的人。的確,曹操非常的心狠手辣,以至於讓手下的人都非常的忌憚他,所以他身邊的人不敢肆意妄為。諸葛亮仁厚,但是他身邊總出現一些搗亂的人。這個方面沒法說得清楚。

  • 10 # 趣秀

    三國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曹操更是一代梟雄。曹操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多是比較負面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曹操並非如此,這當然要拜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所賜。

    曹操是有擔當的,董卓入京之後,山東諸地多有反抗聯軍,到大多是隔岸觀火之輩,真正拿出行動的只有曹操等一些人。

    實際上,東漢末期朝廷已經沒有任何權威,漢獻帝四處漂泊甚至吃不上飯,但曹操將獻帝迎到許昌,禮遇有加,漢獻帝也感動不已。當然,這裡面也有政治需求,畢竟皇帝是一面大旗,掌握了皇帝就掌握了天下正統。

    曹操一生並未稱帝,最後只是稱魏王,曹丕稱帝之後追封其為魏武帝。雖然不能說他不想稱帝,畢竟有足夠的的實力,任何人都是有野心的。

    作為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現代人,應該客觀認識這段歷史,客觀認識曹操,難道他所受到的非議,只是因為曹操不姓“劉”?

  • 11 # 戰龍集團—笨傻懶蠢

    三國演義人物評價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

    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

  • 12 # 集思廣益

    淺談曹操

    曹操孟德,進攻黃巾,斬首數萬,刺殺國賊,陳留起兵。加入諸侯,合兵袁紹,勾心鬥角,豎子不謀。初平三年,再破黃巾,獲得降卒,三十餘萬,編其精銳,號為青州。初平四年,大敗袁術,父親被殺,出師有名,進兵徐州,略地東海。興平二年,三敗呂布,平定袞州,布投劉備。建安元年,親迎獻帝,脅迫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年,討伐張繡,折將典韋,東征袁術,傷其根基。建安三年,討伐李傕,夷滅三族,九月伊始,再徵徐州,殲滅呂布。建安四年,取得河內,官渡大戰,功在千秋。建安十年,平定冀州,再平青州,文治武功。建安十二,平定烏桓,胡漢皆降。赤壁大戰,損兵折將,海陸齊敗,撤軍北還。屯田西涼,平定涼州,位極人臣,官拜丞相。劉備崛起,相爭漢中,再遇一敗,再度北征,大破鮮卑,北方已定。襄樊會戰,七軍被淹,會盟孫權,化解危機。兵強馬壯,歌功頌德,廢漢立魏,誓死不從。天命在吾,吾為文王。建安二五,病逝洛陽,六十又六,諡號武王。觀其一生,文韜武略,帝王之相,亂世梟雄。

  • 13 # 顯微鏡說歷史

    曹操是東漢末年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東漢末年,曹操嶄露頭角,政治才能初露鋒芒,成為一代諸侯。

    漢末群雄割據,民不聊生,黃巾起義爆發,他受命率眾大破黃巾軍。董卓殺宦官,入朝執政後,曹操對董卓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他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曹操。於是,十八路諸侯開始共討董卓。然而,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只顧發展自己的勢力。很快,董卓由於內訌被呂布殺死,各路諸侯開始逐鹿中原。

    曹操的父親被陶謙派兵殺害,曹操興兵攻打陶謙,佔領徐州,大肆殺戮。陳宮不滿曹操,聯合張邈迎呂布為兗州牧,抗擊曹操。

    兗州是曹操對根據地。兗州失去,軍糧已盡,曹操想同意袁紹的招降,投奔袁紹,被眾程煜勸阻。

    曹操再戰呂布,平定兗州。呂布到徐州投劉備。此時,李傕郭汜爭鬥不休,曹操乘機迎接漢獻帝,遷都許昌,官拜司空,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東漢末年的政治舞臺上脫穎而出,顯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曹操足智多謀、知人善任,麾下文臣武將雲集,經過南征北戰,統一北方,展現了高超的軍事鬥爭藝術。

    此後,曹操徵張繡、討袁術,殺呂布,逐漸擴大勢力範圍到黃河以北。

    劉備被呂布逼迫,投奔曹操,很多人勸他把劉備殺了。曹操以大局為重,正是用人之際,對劉備青睞有加。劉備後來乘機逃跑,先後投奔袁紹、劉表。

    公元199年,袁紹騎兵進攻許都發動官渡之戰,曹操聽取荀彧的建議,堅定了與袁紹決一死戰的信心和勇氣,抓住袁紹內部混亂的可乘之機,聽取許攸計策,火燒袁紹軍糧,一舉消滅袁紹,統一了北方。

    統一北方,是曹操對當時的社會,對人民的做出的具大貢獻。他實行的各項政策,有利於社會穩定,恢復和發展經濟,代表了歷史的進步潮流,符合時代需求和人民的期望。

    躊躇滿志的曹操,很快發動了統一全國的戰爭。此時的曹操威風八面,文臣武將眾星璀璨。由於孫劉聯盟的堅決和曹操的驕傲輕敵,赤壁之戰曹操大敗而歸。

    此後,曹操年老多病,已不復當年風采。他與東吳、西蜀的征戰各有勝負,始終維持在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對於接班人的考慮,很早就開始了。經過長時間的考察,最終選擇曹丕為繼承人。不久曹操因病去世。

    儘管曹操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是後漢三國時期最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

  • 14 # 羽墨尋音

    那我就先從曹操的不好方面闡述;曹操生性多疑,狡猾奸詐,忘恩負義。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曹操刺殺董卓的計劃失敗,狼狽逃到老友伯奢家,但是他因為懷疑友人對自己不忠,便狠心殺了友人一家。曹操的行為實在令人髮指。

    當然,曹操也有他好的一面,愛才如命,求賢若渴。於是友善對待關羽,將赤兔馬贈予他。此外曹操文學極其深厚,被後人譽為“三曹文學家”之一。在三國時代,他的文學成就可謂達到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的境界。

  • 15 # 尼山布衣

    對於曹操,不同的人對他有不同評價:

    唐太宗評價曹操說:“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毛澤東寫詞讚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毛澤東也曾經說過:“曹操這個人懂得用人之道,招賢納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還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發展農業生產”。司馬光評價曹操說:“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寧讓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頗有爭議。

    關於曹操的評價,歷史上負面較多,毛澤東對曹操的評價比較中肯、客觀。毛澤東在1954年公開讚揚曹操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

    毛澤東在1959年3月的鄭州會議上,曾比較三國時期幾個主要集團勢力核心人物在這個問題上的差別,認為曹操多謀善斷,最厲害;劉備也很厲害,卻稍遜一籌,“事情出來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點”;袁紹則根本就是“見事遲,得計遲”,屬不稱職的領導。

  • 16 # 回望歷史的青年

    公元220年,三國一代梟雄曹操在洛陽病逝,終年65歲。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強大的霸主,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巨大的功業。但也因此在史書上留下了奸雄的罵名。

    曹操臨死前說“死不可怕,死是涼爽的夏夜,可供人無憂地安眠。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

    如何正面評價曹操

    毛澤東對曹操持正面評價,他不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詩句,還在1954年公開讚揚曹操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曹操做了哪些貢獻

    曹操是一代軍事大家,對中國軍事思想作出重大貢獻;曹操謀求集權,禮刑並用,唯才是舉,不信天命等主張,和行屯田以資軍食、抑刑並用,唯才是舉,不信天命等主張,和行屯田以資軍食、抑兼併無令弱民兼賦等諸多經濟主張,以及力除社會陋習、以先王之道為教和文學主張,都是對中國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一、政治方面

    1、懲辦豪強。2、穩定局面。3、唯才是舉。4、尚禮重法。

    二、軍事方面

    1、統一北方。2、精通兵法。3、治軍嚴整。4、愛惜將才。

    三、經濟方面

    1、施行屯田。2、改革戶籍。3、興修水利。4、提倡廉潔。

    嚴格來說,曹操雖然挾持漢獻帝,依然是維持了最基本的君臣之禮。曹操晚年,手下有很多大臣勸進,慫恿其稱帝。曹操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周文王姬昌是商朝最大的諸侯,他死後,兒子周武姬發取代商朝,建立大周天下。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曹操死後,兒子曹丕即位魏王。不久之後,他逼漢獻帝把皇位禪讓給他,建立了魏國。如果按照正統歷史觀唸的話,是魏國終結了大漢四百年王朝。

    曹操為什麼能成功

    曹操,終其一生奮鬥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並且,越走越遠。

    漢臣的忠心

    漢室將傾,諸侯割據,亂賊紛起,37歲的曹操坐守兗州,亂世之中,自保尚且不易,曹操金戈鐵馬,揮斥方遒,南征北戰,擊潰黃巾軍,擊敗黑山賊,擊退南匈奴。

    當聽到漢獻帝逃出長安,落難洛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時候,41歲的曹操,第一個星夜連馳,策馬奔騰,趕去護駕,而袁紹卻嗤之以鼻,眾諸侯側目斜視。

    掌舵人的果敢

    官渡之戰,袁紹潰敗,但勢力猶存,格局分散。本該一清餘勢,曹操卻看到了漢室更大的威脅——望中原紛爭,想趁火打劫,恢復祖上榮光的烏桓。

    曹操的軍隊無視環境的惡劣,無視道路的艱難,直逼烏桓老巢,斬殺蹋頓單于,使得大漢北境百年無憂,征戰途中,興致所來,留下千古名篇《步出夏門行》,此時曹操,52歲。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鼎盛時期的曹操,將目光望向中原,將中原一統作為己任,甚至不惜赤壁之慘敗。

    子女的教誨

    曹操雖征戰沙場,家教卻一刻可沒有落下,他頒佈《諸兒令》

    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雖偏愛曹植,但任然理性看待問題,從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上唯才是用,並最終選擇曹丕繼位。

    曹操臨死前的遺囑,沒有大談攻謀之策,卻在遺孀上大做文章,想改嫁者均可改嫁,並建議她們

    勤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之可以得錢自給。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懊悔,這就是曹操。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我推薦幾個電視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