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杜在港城

    在以前家裡種小麥的時候,那每年到了六月份的時候,真的是太忙了。不僅大人忙得不開交,我們這些小孩都跟著忙。

    每當小麥收割了,就有很多人開著車子到農村裡去收割小麥。其中就有不少農民朋友,如果感覺價格合適,那就會把收割的小麥直接就在地裡賣掉了,根本就沒有進家門。在以前普遍的做法,都是把小麥拖回家裡,然後曬乾了以後,再裝到倉庫裡面,等到漲價了以後才開始售賣。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地裡直接就賣掉,這樣相比於曬乾除塵以後在賣,價格方面是要便宜一些。那為何他們還要這樣做呢?

    這樣看似不划算,但是很多的農民最清楚,其實這種方式也是不吃虧的。首先,如果收割的小麥不賣掉,把小麥自己運回家裡去,就得先進行晾曬,這樣至少需要幾天的時間。等到小麥曬乾了,還需要對其進行除塵,之後還需要裝進袋子裡面去,然後全部搬運到倉庫裡面去,這又要耽誤幾天時間。而在小賣放入到倉庫儲存這個期間,還必須好好儲存,不然就容易長蟲子,或者是發黴,這樣就會影響到小麥的賣相,有些甚至根本賣不出去。而且小麥堆放在家中,還會佔用很多的空間,是非常不方便的。何況這樣佔有時間和體力不說,到時候賣的價格如果也不高,那就是很吃虧的。而直接在地裡賣掉的話,這樣要省事省心很多。

  • 2 # 農村鄒姐

    我來自東北農村,我們這裡是玉米主產區,每年都有留乾糧的農戶,地趴糧也不少。我種地15年每年的玉米都是地趴糧。但是價格多數年頭是乾糧價格好,只有少數時候賣地趴糧比干糧划算。

    就拿今年為例現在玉米價格30個水0.715元少一水漲一分。那麼14個水為乾糧。我們可以算一下,乾糧與地趴糧相差16個水,加上0.16元,乾糧就是0.875。但是六月份的乾糧可以達到1元左右,所以還是賣乾糧划算。

    我們家賣4萬斤糧,打水23.5個水賣了0.782元,因為沒有玉米簍子,也沒有大地方晾曬。所以就買了,今年秋天覺得搭個玉米簍子,存乾糧了。

  • 3 # 棗鄉紀事

    這個怎麼說?都有道理,在地裡賣掉少了管理少了費心,雖然說價錢少賣點,但是糧食還有水分呢?折水也得算價錢裡!

    儲存等日後再賣,到那時糧食都乾透了!儲存一個空間,沒準賣個好價錢!這些年糧食也算比較穩定,沒有大起大落!可是細算下來,如果按每年自己存糧的經驗也能總結出一個大概!

    還有糧食屬於流通貨,我建議如果種糧大戶可以前期賣掉一部分,存一部分!那樣無論漲落自己心裡都平衡是吧!!!

  • 4 # 秋水長天1974

    在地裡直接賣掉含水分大價格低,但賣完就不用再操心行情;存放有場地控制損耗以待糧價上漲的時候賣出儘量保證利益最大化,兩者都不矛盾,至於那種更合適要看本地糧食收購的渠道多寡,根據以往的行情波動來判斷,糧食多且品質不一可以兩種方式都操作,糧食少就無所謂了,先賣後賣都可以,收益也相差無幾

  • 5 # 紫榆在北京

    在不急於用錢的情況下,只要獲得最大價值,有好的收益就可以!你爸爸很有商業頭腦!有的人直接在地裡賣掉,怕拉回去麻煩哦!漲價時候賣的賺錢多,生活多多改善!

  • 6 # 鄉野小媳婦希芬

    我覺得還是在地裡就賣掉比較好,能省好多麻煩,不用辛辛苦苦拖回家去涼曬,如果下雨陰天來不及收,還會有損失。每年的糧食價格不一樣,如果賣乾糧的價格好,那一切付出都沒白費,要是價格不理想,那只有白費力氣了。如果不想操心,就直接在地裡賣掉,畢竟錢揣在自己口袋裡才放心。

  • 7 # 壞男人說小龍蝦

    老爸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放等漲價,這樣做划算還是在地裡賣划算?這個存糧食,應該是老一輩的傳統,有“藏糧度饑荒”之說。

    你說把收穫的糧食存放起來,我相信,因為年紀大點的人,憂患意識較強,存點糧食心中不慌,有底、踏實。而對於存放糧食等漲價,這個我不認同,縱觀近幾十年的糧食價格,一直平如湖水,偶爾起點小浪花,上下也只有一二毛錢一斤的波動!存糧等漲價,在現在的國情下,是難有盼頭的。你說你爸務這麼多年農,箇中原因,肯定比我們更清楚。

    將糧食在地裡賣划算,還是將其收回家曬乾後划算?其實這個我覺得差不多,買的精,賣的也不賴,大致上沒有較大區別,因為收購商都是經過精準計算的。在地裡邊收邊賣,這個主要是省事,可以省去曬糧食的麻煩。而將糧食曬乾,主要就要多賺一份曬糧食的工錢而已。我的建設是家裡如果有勞動力,可以曬乾賣,家裡如果缺勞動力,就直接在地裡賣更省事。

    總之,存糧是每一位農民的本能,絕大部分農民都有要存夠夠一家人吃一年糧食的準備,只有糧食存夠了,才會將多餘的糧食賣掉。這個是農民自給自足的一種體現,並不是說非要等糧食漲價。

  • 8 # 小波的農村記憶

    非常感謝你得提問,老爸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起來等漲價,這其實也是對的!比如在收割小麥的時候,小麥集中收穫時期,供大於求,肯定導致糧食過剩,各個企業的倉庫滿倉。如果過段時間再賣,等市場消耗一下糧食,肯定會價格高點!所以放段時間再賣是對的!

    但對於玉米來講就很難說了,玉米是大宗商品,現在進口玉米糧食太多了,導致價格走勢很難確定。小麥主要是人吃了,而玉米主要是畜牧業的動物吃了!所以現在,有些人只要小麥收穫了,就不愛管玉米的事了,所以導致一斤糧食買不了一瓶礦泉水的情況發生。而最終倒黴的是社會底層的農民!

    這幾年玉米價格低迷,進口糧食功不可沒!小麥收割了,不要當時就賣,應該等半個月;玉米收割了,還得當時就賣掉!

  • 9 # 泉小郎電影

    我家每年都直接賣掉!因為後期還有折損,還要耽誤人工時間,算下來也多出不了多少錢,這樣也落個清淨!

    每當小麥收割了,就有很多人開著車子到農村裡去收割小麥。其中就有不少農民朋友,如果感覺價格合適,那就會把收割的小麥直接就在地裡賣掉了,根本就沒有進家門。

    在以前普遍的做法,都是把小麥拖回家裡,然後曬乾了以後,再裝到倉庫裡面,等到漲價了以後才開始售賣。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地裡直接就賣掉,這樣相比於曬乾除塵以後在賣,價格方面是要便宜一些。那為何他們還要這樣做呢?

    這樣看似不划算,但是很多的農民最清楚,其實這種方式也是不吃虧的。首先,如果收割的小麥不賣掉,把小麥自己運回家裡去,就得先進行晾曬,這樣至少需要幾天的時間。等到小麥曬乾了,還需要對其進行除塵,之後還需要裝進袋子裡面去,然後全部搬運到倉庫裡面去,這又要耽誤幾天時間。

    而在小賣放入到倉庫儲存這個期間,還必須好好儲存,不然就容易長蟲子,或者是發黴,這樣就會影響到小麥的賣相,有些甚至根本賣不出去。而且小麥堆放在家中,還會佔用很多的空間,是非常不方便的。何況這樣佔有時間和體力不說,到時候賣的價格如果也不高,那就是很吃虧的。而直接在地裡賣掉的話,這樣要省事省心很多。

    其次,有不少的農民兄弟姐妹,都是特意趕回來搶收小麥的,他們回家的假期也就那麼幾天,小麥收割了以後就要馬上趕回去繼續上班。可是如果收割的小麥不賣掉,那就還的繼續耽誤幾天時間。同時到時候如果有人來收購小麥了,又還需要請假趕回來,這樣不僅會耽誤上班,而且回來也未必能賣個好價錢。可是把小麥直接在地裡賣掉一會,這樣在外面就可以多幹幾天的活,而這個掙的錢也是不少的。

    何況現在小麥種植的量也不是太多,留下一些自家食用,餘下的也不是太多了。而且價格也不高,所以更多的人選擇把小麥賣掉,然後出去繼續打工掙錢。這樣也不用擔心小麥是不是會長蟲子、發黴,也不用去關注小麥價格是漲是跌,心裡也落個清淨。

  • 10 # 老牛愛遛彎

    關於農村老人把收穫的糧食貯存起來,等待漲價再賣,這樣做是否划算?我們可以這樣解析:

    1、老人經過多年摸索,掌握了糧食行情,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舉措

    雖然市場行情難以捉摸,但還是會有一定起伏規律的。如夏秋季的蔬菜價格會低一些,平時蔬菜價格就高一些,而且比較平穩。可是到了某個節日,蔬菜大多會有一定程度的漲幅。如春節前,蔬菜就一定會漲價。如果恰巧遇到大雪天氣,蔬菜價格上漲會更高。

    農村老人把新收的糧食貯存起來,坐等漲價,應該是經過多年的摸索,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經驗。通常情況下,糧食收穫集中上市的時候,價格會低一些,而過了一段時間,等糧食集中上市的階段過去了,價格有一定回升,這時候再把糧食賣出去,會得到更多的收益。既然這樣,農村老人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2、老人並不瞭解市場波動行情,只是心理上認為在糧食集中上市以後再賣,價格會有上漲,有些想當然

    這樣的心理,絕大多數人都會有。因為糧食集中上市的時候,數量巨大,收購商壓價是普遍現象。作為農民用自己汗水換回來的糧食,低價賣出去,在情感上、在收益率上都無法接受。所以乾脆把糧食貯存起來,等候糧食價格上漲後再賣出去。其實市場行情有時真的不好掌握。在糧食大量上市的時候,收購商為了提高競爭力,在確保流通利潤的情況下,抬價收購的情況也是存在的。但作為一個農民,顯然無法掌握這些。即使糧食市場行家,也不一定摸準這樣的市場細節。

    3、農村老人把糧食貯存起來,等候漲價的行為,作為子女應該支援,不要否定

    農村老人這樣做,無非是為了想把糧食多賣幾個錢,這樣的出發點是無可挑剔的。無論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樣,老人都沒有錯!為什麼這樣說呢?第一,糧食不是蔬菜,蔬菜不能長期貯存,而糧食是可以長期貯存的,貯存糧食不會造成損耗損失,再說老人可能真的掌握市場動態。等糧食有漲價,那時候再售賣,當然是正確的選擇,作為子女當然需要支援。第二、可能老人並不瞭解市場行情,只是自己主觀推斷。即使這樣,子女也不要干涉老人的

    做法。為什麼呢?因為老人貯存糧食,貯存的是希望,如果希望實現不了,也不會造成損失,所以作為子女就不要進行干涉。如果等候期間,糧食有漲價,那就不僅是老人收穫希望的時候,也是老人成就感收穫的時候,同時,也是子女們收穫對於老人的理解和孝順的時候。

  • 11 # 農婦做影片

    老爸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放等漲價,這樣做划算還是在地裡直接賣掉花算?

    在農村種地可謂又髒又累,他們早出晚歸揍收地,就是為了有一個好的收成,多打糧,打的糧食越多,他們心裡越自豪,越有成就感,當然打這麼多糧食不是為了解決餓肚子的問題,除了留夠自已吃的以外,大部分都要賣掉,以滿足這一大家子的花銷用度,為了賣一個好價錢,他們也大費周折,有的把糧食曬乾,存放起來,坐等漲價,還有的趁糧食沒有晾出多少水分,打下來就賣掉,雖然價格低些,但此價格不是彼價格,這裡面有不少水分也被他們賣了錢,細一算,他們總覺得這樣賣最合適,一是省了不少後續的人工,二是賣了省心。而反觀把糧儲存起來等漲價的人家來說,但是費了不少周折,晾曬,裝袋,入庫,儲存,在這期間,還有精心管理,如果稍一不細心,就會叫糧食生蟲,其中有一種牛子的昆蟲很歷害,象蝨子一樣大小,黑黑的,全身披掛象一個個鎧甲勇士,它們對糧食危害非常巨大,一個月時間就能把糧食盜空,還有老鼠,也把糧食糟蹋的不象樣子。這樣的糧食,如果糧價有一個很大的漲價幅度,是可以多賺一筆的,如果漲價空間很小,是得不償失的。

    農婦本身是農民,因為頭些年挨個餓受過飢,對糧食本身就有一種鍾愛,每當糧食打下來,不管糧食價高價底,堅決不賣,一定把糧食存起來,等第二年的糧食要收成了,再匆匆忙忙的賣,因為收糧的販子少了,還只得拉到糧點去賣,糧點老闆又壓價,又挑剔的態度真叫人生氣,而且家裡的糧食被老鼠帶糟踐帶吃也得損失幾百斤,這樣下來,細想真的不合算呢,而且糧價漲的時候少,到是漲的時候多,賣完糧,怕左鄰右舍的笑話,都灰頭灰臉的不敢說實話。

    不怕笑話,這樣的情景持續了幾年,終於有一年,下決心把剛打下來的糧食賣掉,一下子覺得輕鬆和省心不少呢。

    至於糧食打下來是留還是賣,農民們還是各有各的打算,咱們誰也不能強求,農婦的經驗和教訓是直接賣掉,省心又省力,當然在賣之前,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就是以後糧食再漲也不後悔,糧食再漲也不要太高興,保持一顆平常心最重要,這就是農婦對糧食打下來賣好,還是儲存下來等漲價賣好的問題,一個簡單的回答,希望你不要照搬照抄,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你對市場規律的敏銳洞察力,有自己的小九九,畢竟對農民來說,種點糧食已經很不容易了,多賣點錢,實現利益最大化才是硬道理。

    好了,農婦的回答就到這裡了,網友們,再見。

  • 12 # 東子的記錄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記得小時候家裡種的麥子都是收穫完放到家裡,什麼時候家裡缺面了就帶一袋子去麵粉廠換面,家裡的玉米也是收穫完,搬到房頂,曬乾了,蓋好。啥時候用就擦點玉米去磨面。家裡養著狗,基本就是餵狗呢,從來沒有直接在地裡賣掉,而是實在吃不了才賣玉米,小麥還不夠吃呢

  • 13 # 鄂西北阿鋒

    當然是在地裡賣掉划算。打個比方就拿去年的稻穀說,剛收割的是新米口感都很不錯的,那肯定比前年的陳米賣的價錢高。在我們農村大部分人都喜歡吃新米,香甜啊!特別是剛出的新大米做米飯老遠都能聞著香氣,不要菜都能吃兩碗。總之,新的糧食存放時間長了口感就差了許多,永遠沒有收穫的新糧食口感好,自然價格就不一樣。

  • 14 # 程家豆豆豆

    就近幾年來而言,糧食建議在地頭直接銷售為好,原因有三:1、目前在農村從事農業耕種的年齡段大多是50歲以上,50歲以下成年人90%以上在外打工或者從事其他副業,小麥和玉米收穫以後還要脫粒、晾曬,大量的體力勞動讓人們難以接受,讓年輕人回來幫忙幾天還不夠來回路費和請假的工資;地頭直接銷售省工省力;2、地頭直接銷售收益比拉回來曬乾,儲藏幾個月後效益差不了多少,一畝地差100多元,但是地頭銷售直接得現金,如果從資金利用率來講,幾個月下來,收益也不小,等漲幾分錢一斤的糧食再賣掉的收益也是所差無幾;3、自己存放涉及到場地,倉儲條件,風乾、鼠害損耗,還有不確定的糧食價格,最後是否多收益還不得而知;綜上所述,建議農民朋友,能地頭銷售的還是及早銷售,避免豐產不豐收!

  • 15 # 鴻運當頭hydt

    關於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放等漲價這樣做划算,還是在地裡就賣掉划算。根據我在農村多年的生活經驗以及街坊鄰居的做法,我個人認為還是在地裡賣掉划算。

    其一,每年糧食收割後,我會第一時間把糧食賣掉。因為有了一次教訓,我深知糧食運到家中所耗費的精力。

    小麥收割的時候,正趕上雷雨天氣。雷雨天氣空中的雲來的迅速,但消失的也快。看著天氣睛朗,不一定那一會一陣雲彩飄過來,嚇的全家老少齊上陣,忙的不可開交,迅速的把小麥堆積起來,恐怕把收穫的小麥淋溼。

    玉米收割的季節,適蓬陰雨連綿的季節,如果趕上陰雨天,很難管理。記得有一年收割完玉米,收完運到家,因為有事,我出門去了其他城市,由於家中勞動力少,又趕上連陰天,院子又小,十畝的玉米堆在一起,被十幾天的雨淋的一塌糊塗,發芽變質,最後只有三分之一能出售,無奈之下,只好運到地裡當肥料使用,白白浪費了化費,農藥,澆水和耕耙的錢。

    其二,在地裡賣掉的糧食水分高,能省去往家運輸的運輸費,人工費,還有找人幫忙的招待費。糧食運到家中需要晾曬,還得預防陰天下雨,給家人造成麻煩。

    其三,糧食收割的時候正趕上青黃不接,有許多客戶急於訂購使用。這就應了一句古話,蘿蔔快了不洗泥,無論什麼,都是以缺為貴。一旦運到家中,晾曬需要功夫,需要大的場地,特別是玉米,在家中管理的時間更長一些。

    其四,有些農戶運到家中進行晾曬,然後等著漲價。結果價格漲價之後,隨後停滯。農戶繼續等待,殊不知價格沒等到在漲又下跌了。最後蟲咬,老鼠吃,糧食乾的沒有水分,農戶的臉上只能寫上兩個字,後悔。

    當然,上面的觀點不一定正確,如果你家中有充足的勞動力,有充足的晾曬糧食的場地,有充足的經濟基礎,你也可以運到家中晾曬好,等待著漲價,無非就像賭博一樣,輸贏都是自己的。

  • 16 # 梅子走鄉村

    大好,我是鄉村梅子。一般的老年人,他們都很勤儉節約。因為是從苦日子過過來的,收了糧食,當時收的價格給的很便宜。老年人總覺得賣了不划算,覺得放放等漲價了再賣划算。老年人都是這樣的心理,一般的年輕人等著出去打工,賣了比較方便比較省事。打下來曬乾基本上都賣了。老年人不一樣,他們比較仔細。要等漲價了再賣,有可能放放還會漲價。老年人都是這樣想,因為那時候太苦,他們都很勤儉節約。總感覺價格低,賣了不划算。等到時候漲價了再賣,都是一樣的心理。這是我個人觀點,不代表大家,謝謝。

  • 17 # 棋媽在海南

    在農村種地可謂又髒又累,他們早出晚歸揍收地,就是為了有一個好的收成,多打糧,打的糧食越多,他們心裡越自豪,越有成就感,當然打這麼多糧食不是為了解決餓肚子的問題,除了留夠自已吃的以外,大部分都要賣掉,以滿足這一大家子的花銷用度,為了賣一個好價錢,他們也大費周折,有的把糧食曬乾,存放起來,坐等漲價,還有的趁糧食沒有晾出多少水分,打下來就賣掉,雖然價格低些,但此價格不是彼價格,這裡面有不少水分也被他們賣了錢,細一算,他們總覺得這樣賣最合適,一是省了不少後續的人工,二是賣了省心。而反觀把糧儲存起來等漲價的人家來說,但是費了不少周折,晾曬,裝袋,入庫,儲存,在這期間,還有精心管理,如果稍一不細心,就會叫糧食生蟲,其中有一種牛子的昆蟲很歷害,象蝨子一樣大小,黑黑的,全身披掛象一個個鎧甲勇士,它們對糧食危害非常巨大,一個月時間就能把糧食盜空,還有老鼠,也把糧食糟蹋的不象樣子。這樣的糧食,如果糧價有一個很大的漲價幅度,是可以多賺一筆的,如果漲價空間很小,是得不償失的。

    農婦本身是農民,因為頭些年挨個餓受過飢,對糧食本身就有一種鍾愛,每當糧食打下來,不管糧食價高價底,堅決不賣,一定把糧食存起來,等第二年的糧食要收成了,再匆匆忙忙的賣,因為收糧的販子少了,還只得拉到糧點去賣,糧點老闆又壓價,又挑剔的態度真叫人生氣,而且家裡的糧食被老鼠帶糟踐帶吃也得損失幾百斤,這樣下來,細想真的不合算呢,而且糧價漲的時候少,到是漲的時候多,賣完糧,怕左鄰右舍的笑話,都灰頭灰臉的不敢說實話。

  • 18 # 亮哥日常生活

    啊,把糧食存起來等著,漲價之後肯定是利潤比較高一點。莊稼成熟之後小飯就來收購,收購之後就送到糧站得到一部分收益,糧站把糧食烘乾之後,在出售又得到一部分客觀的利益。可想而知這中間的差價有多大。

  • 19 # 老農說鄉村

    在農村糧食收穫以後,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一種是隻要糧販子肯收,就會把糧食賣掉,最好希望糧販子開車到田邊,收穫的糧食立刻過稱拉走,一種是把收穫的糧食拉回家,曬乾揚淨,好好的儲存起來,等到合適的時候再賣;題主的老爸顯然屬於前者。

    那麼,農民收糧賣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兩種不同的現象?

    先說第一種現象,把收穫的糧食,沒進家門就賣掉。

    這一類人大多是些頭腦靈活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他們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原因:

    (二),減少時間的付出。糧食從田裡收回來以後,晾曬乾了再儲存起來是非常耗費時間和花費極大的體力的,往往需要三四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些農民都不是專門在家種地,忙完家裡的農活以後就會到外面打工,來提高自己的收入;把晾曬糧食的時間擠佔出來,到外面打工,獲得的收益,遠不是每斤糧食多買幾分錢所能相比的,這筆時間賬他們算得很清楚。所以,他們根本不會把收穫的糧食,精細化的晾曬,收回家儲存起來。而是快速的把他們賣掉。

    再說第二種現象,他們遲遲不賣糧食,也有幾個原因。

    (一),他們看到收穫的黃燦燦的糧食,感到非常的滿足和快樂,會好好的晾曬,再把它們拉回家,細心的儲存;看到屋子裡堆滿了糧食,會感到非常的踏實,一旦把它們賣了,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的;所以,他們不會把收穫的糧食立刻賣掉。這些人大多數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他們捱過餓,受過苦,在他們眼裡,錢可比不上糧食珍貴。

    (二),還有一種人,他們發現剛收穫的糧食價格不錯,會認為水分高的糧食都賣出高價,曬乾的糧食怎麼可能會價格低,邊等著糧價生的更高的時候再賣;由於他們看不清市場的奧妙,只按照自己的好惡來判斷市場,結果好糧賣不到好價,出了力,花費了時間,反而減少了自己的利益。

    至於題主問,收穫的糧食坐等漲價買合適,還是就地賣合適,這個問題不用考慮,當然是就地賣合適。因為糧食這種產品屬於國家的管控產品,它的價格只會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波動,即便上漲了,也不過幾分錢,下跌了,幅度也有限。但就地賣糧的綜合效益,是坐等賣糧的綜合效益不能相比的。所以,為了讓自己種地的效益最大化,一定要改變自己的陳舊觀念。

  • 20 # 農村待創業

    如果你去田間體驗一下農作的辛苦,你就會明白老爸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起來等漲價的原因了。

    現在収獲農作物最省心的,就屬小麥,種時省心,該收穫時,開著農機車,拿上裝麥子的袋孑,就在田間地頭等著收割機進地收割,然後拉回家,農院大的直接在院子晾曬,如果院孑小,就要用器具運到自家平房頂上曬,曬的同時隔幾個小時還要上平房翻一翻,讓麥子曬的均一點,曬乾之後,再裝袋,運下房頂,存放好,等待價格好再賣。

    秋收就比較辛苦了,像我們這邊,以種植玉米和花生為主,這兩種作物的收割機比較少,和農作物不集中,不好收割也有關糸,一般收割機不願意過來(如果是種糧大戶,那就另當別論)。所以只能人工自己收穫,玉米人工砍倒,一畝地一個人兩天能能砍完,然後在地裡把玉米穗子扒掉,如果一個人扒玉米穗子,也得兩天能扒完,運回家,機器脫皮,涼曬,然後機器脫粒,裝袋封存。收穫花生,更是費時費力,如果趕上雨季,人工拔花生,可以提高點效率,兩個人一畝地,兩個壯勞力,可以拔完。天旱,用人工刨花生,兩個人一天能刨六分多地,而且下午收工還累的腰痠背痛。如果一個農民手頭有兩三畝花生,沒有勞動力幹,自己一個人幹,從收到曬乾裝袋,沒有二十天到一個月是完不成的。要是花錢僱人幹,去掉工錢,自己半年就白忙活了!

    說一下怎麼賣划算的問題,糧販去地裡收糧,給的價格是含水量的價格,農民自己也能算出去掉水分,糧食的最低價格,再說糧販子出的都是市場最低價格,農民都希望收秋後,糧價再漲漲,能賣出個好價格,為來年種糧打個好基礎。但市場行情也決定了存糧的利弊。

    農民存糧不賣,只能說明種地是沒有多少利潤的,一年辛苦下來,掙不了幾個錢,但身為農民,不種地又沒有別的出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有無知的人買魚缸多少錢都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