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經典人生e

    抑鬱症是一種大腦疾患,有其自身發生和發展規律。多年來抑鬱症和抗抑鬱藥的研究,一直是當代精神病學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雖然有關抑鬱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還不十分清楚,但並不妨礙對此病進行有效治療。抑鬱症的治療方法很多,如心理治療、睡眠剝奪治療、光療和電痙攣治療等,但當代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需要指出的是抑鬱病人常有消極悲觀念頭,重者輕生厭世,醫師應高度警惕並告誡家人嚴加防範。條件允許最好住院,電痙攣治療有立竿見影、起死回生的效果,應果斷及時採用。

  • 2 # 碎碎念念我和你

    他們真的需要關愛,他們內心其實是孤獨的,得病以後會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經常反覆無常,這種疾病是無法根治的,只能用藥物緩解,唯一的辦法就是愛!她們需要愛,需要被人呵護!

  • 3 # 懶久的無用生活

    我認為短時間是無法治好的。尤其是中度以上的程度,要做好長期波動發作的心理準備。

    就算短期無法像感冒或者炎症一樣,吃藥就可以治癒,但是抑鬱症只要控制得當,不繼續惡化,就會極大增強信心,讓復發的頻率越來越低,甚至感覺不到激烈的傷害,就好像女人週期性的生理波動一樣,幾乎可以認為對生活和生命質量沒有影響的時候,就可以被視為治癒了。

    所以,從長期來看,抑鬱症是可以被治癒的。

    抑鬱症就像癌細胞一樣,人體幾乎都會有癌細胞存在,只是數量沒有到一定量,不能造成身體傷害的時候,人是被判定沒有癌症的。抑鬱症是伴隨大腦的衰退的,幾乎無法逆轉,但是透過長期的調整和控制,表現會微乎其微,可以被認定為抑鬱症攜帶,但對生命質量無影響。

    所以,得了抑鬱症第一步是接受事實,積極尋求醫療干預;第二是不能急躁,想要什麼特效藥立馬就好,根除;第三是不要過度害怕和恐懼,其實只是發作的時候比較折磨人,間歇期間完全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所以如果感覺自己發作期(就像大姨媽一樣)要來了,要提前跟家人溝通好,既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同時他們在你發作期可以給予更多溫暖和關愛,有利於自己平穩渡過低谷期。

    總之,抑鬱症不能單獨作戰,要向醫生,朋友,家人尋求幫助,可以幫助自己減緩痛苦,儘快走出黑暗情緒。有過幾次在發作期成功管理情緒和家人協作的經驗以後,你就會不再害怕抑鬱症,也會更有信心,未來即使抑鬱症發作了,不再恐慌和絕望,害怕。

  • 4 # 彩票中了大獎

    抑鬱症是人因情感,比如摯愛的親人發生不幸或失去深愛的愛人或婚姻不滿或失去夢寐以求的工作或失去了改變人生命運的機逼或事業失敗或失去金錢陷入貧困或…,長期心情壓抑而成疾病,一旦條件達成,抑鬱症患者常又變成躁狂症病。治療抑鬱症,首先得了解什麼原因而抑鬱的,若是生活貧困,錢能解決的問題,若是其它情感問題,就不是錢能解除抑鬱心境的。在滿足解除抑鬱心情的條件時,必須要服用喹疏平藥物來預防躁狂症的發生。

  • 5 # 使用者55127447378

    關於怎樣治療,我講兩個例項吧,患者一,母親意外去世,父娶後妻又生下一子,對她冷落,對小兒子,那可說無維不致,特別在飲食方面一團糟糕,從此埋下陰影,至成人婚姻家庭混亂,自巳兒女大五歲,小的三歲。她卻常想去自殺,於兒女不顧,後經溝通而愈。

    二也是兩個孩子母親,也有常想去自殺行為,論其性格也屬心裡裝事不外揚,經多方法與溝通,家人協助方知其根由,當時二胎超生,把嬰幾給送他人,一直晝思夜想,耿耿於懷。最後經心理疏導而自愈。不過上兩例屬一般輕症,重者最好去專科醫院作相應正規治療為好。

  • 6 # 天堂拾雨

    抑鬱症社恐失眠焦慮等種種心理疾病 都和先天與生俱來的性格習慣心理素質有關 後天父母又沒有在幼年及時發現並積極誘導開導 逐漸形成各類嚴重的心理疾病

    至於外界的因素僅僅只是一個誘導因素 究其根本還是自身的極度偏激敏感自我自負自卑自高自大自傲固執執著等等 非理智失控失去自我平衡的心態造成的

    它僅僅只是一種心態理智心理素質人生觀世界觀的問題 絕非什麼實病 因此徹底改變自己的心態病也就消失了 吃藥一定要慎重 只可作為輔助治療 如果相信藥物可以改變人的心態與人生觀 那絕對是一個可怕的誤區 只能因此導改病情加懼與徹底失控 因為治療的理念錯啦 只會導至不斷的耐藥而加藥換藥 越加藥量自己內心越恐懼焦燥不安 而陷入藥物的惡性迴圈 因此只有轉向改變自己的心態人生觀等的重塑 才有徹底好起來的機會 藥物只能作為輔助 這才是正確的理念 否則以為藥物能治此病 而不以改變自己的心態為根本 方向錯了只能越吃藥越嚴重!

    其實人人都有抑鬱傾向 只是多數人還能找到一個自我平衡的方法方式 而童年父母老師親友的及時發現引導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 一但年齡大啦性格脾氣固化啦 再想改變自己是很困難的事 但也並非不能改完成在於自己 只要自己能認清病因 從根本上徹底重塑自己理性Sunny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性格 心理疾病也就不治而愈 成為一個改頭換面新的自我!

  • 7 # 你值得被愛520

    看你怎麼定義治好。一種是完全消除各種不適症狀,像病前一樣工作生活。一種是接受了不適,降低了人生預期。相對來說前者難度較大,因為抑鬱症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是漫長的壓抑積累,需要專業化治療和長時間的心理調整。我們可以透過先達到第二種好轉逐步進展到完全治好。

  • 8 # 靈魂的香氣

    原因:

    缺愛,缺愛,缺愛。主要是來自原生家庭的愛。

    或是家庭變故,或是父母不會表達愛。太缺乏安全感。

    正常情況下,一個Sunny溫暖的家庭也會培養出Sunny健康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會表達愛。

    還有很多表面看起來Sunny的人,心裡未必是輕鬆快樂的。

    容易得抑鬱症的人,一般都是比較好強,多慮。

    當然能治好!!一定能治好!!

    首先,卸下對這個世界的恐懼,簡單點,再簡單點。

    多運動。多參加集體活動。卸下自卑,勇敢的投入到社會中去。

    記住,只要活著就是勝利。能讓自己開心,你就是無比偉大的。

    讓那些壓抑在胸口的委屈憋悶,纏繞在大腦裡的擔憂恐懼,通通都隨著運動的汗水釋放。

    記住,你就是平凡的一個人,在這個地球上,你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所以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只要讓自己放鬆開心。當然前提是不犯法,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

    能治好,我就是一個偶爾還得治療自己抑鬱症的人。

  • 9 # 初秋霜

    我以前有抑鬱症,難受的要死,內心極為痛苦,在別人看來,總是一句話,出去和夥伴們玩玩高興高興就好了,我總會想,你不是我啊,你不知道我有多難受,即便是笑時也不是發自內心的笑,哪怕是睡覺也睡不好,第二天一睜眼,內心的憂愁,焦慮,難過,湧上心頭。

    不過現在終於好了

    關於怎麼治好的,除了每天按時吃藥以外,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以前每天晚上焦慮的睡不著,我就聽音樂,大自然的聲音,下雨聲,雨滴聲,海浪聲,流水聲。伴隨著輕音樂就睡著了,當然不可能說一下就能睡著,有時候也很晚才能睡著,只是慢慢的沒那麼焦慮了,也忘了多少天,慢慢好了。不要小看聽音樂,關鍵是聽什麼音樂,大自然的聲音容易讓人平靜,哪怕是打雷聲颳風下雨很大,還不至於吵的人睡不著覺吧。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讓你聽著以下幾種聲音入睡你願意選哪一種?1 下雨聲2 颳風聲3 流水聲 4 機器運轉的聲音。當然是前三者。

    因為大自然的聲音屬於白噪聲容易讓人放

  • 10 # 懵懂的醜貓

    抑鬱是精神上的感冒,

    如果是輕度抑鬱就自己調理,出去走動走動,多和朋友們交流,說出你的困擾,走出心情困擾

    若果是中度抑鬱,就要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諮詢,可以緩解你的抑鬱。

    如果是嚴重的精神病的話,就要進行藥物治療,並配合專業心理老師的諮詢,可以治療你的疾病,減緩你的病。

  • 11 # 小貓喵喵

    很多患有抑鬱症並最終恢復的事實可以得出結論:抑鬱症完全可以治好。只是完全治癒需要一些條件:

    第一,患者本人治療願望強烈。

    患有抑鬱症的人並不是沒有生存慾望,只是生存慾望被現實的重壓打擊的支離破碎,深陷抑鬱症痛苦深淵的患者,如果有強烈的改變慾望,並願意全心全意配合心理醫生積極進行治療,這是抑鬱症治癒的前提和關鍵。

    有了這個基礎,之間才可能開始,一旦治療過程遇到一些困難,甚至出現反覆,也會因為患者的強烈願望而使治療繼續下去。

    第二,專業素質過硬的心理醫生。

    僅有患者一方改變的願望還遠遠不夠,必須找專業的心理醫生,患了抑鬱症就要去醫院的精神科治療。如果能夠找治療經驗豐富,專業素質過硬的心理醫生是最好的。

    患者和心理醫生的契合度,雙方的接納度,都很重要。

    所以,要儘可能尋找自己信得過、有眼緣的心理醫生,這樣治療起來,雙方配合度較高,較易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第三,患者家人大力支援配合。

    患有抑鬱症的人在身體、情緒情感和生活甚至人際關係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家人更多的關懷理解,尤其治療期間更需要家人的支援配合,有些可能還需要父母和配偶同時進行治療。

    因為抑鬱症多是經歷了重大事件,在特定環境下發生的,抑鬱症可能來自同事,但也可能來自家庭,來自家庭中的生活事件,需要家人的大力配合。

    同時,心理治療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也需要家人更現實的支援。

    有了幾方面的通力配合,抑鬱症完全可以治癒。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條件,如果真有這麼好的支援度,估計也不會達到抑鬱症的程度。這就需要患者本人有更強大的意志,更強大的動力,排除障礙,為儘快恢復創造條件。

    患上抑鬱症很不幸,但也沒那麼可怕,只在於當事人怎麼選擇。那麼多人患上抑鬱症,不都活的好好的。

  • 12 # G1111G

    能自愈!說實話頭三年前因公司 工作 家庭等很多原因得了抑鬱症,因心極其痛苦,自殺的心情都有。父母健在不忍離去。但現在已完全恢復。一句話:什麼都不在乎,自己就是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已痊癒!!!真的,天天感覺非常非常開心!!!所有的不好已成為過去。希望有這種病的能渡過難關。靠自己了~祝病友早日康復!!!

  • 13 # 快樂公主

    怎麼治不好,只要有堅強的毅力和有愛心的家人,就一定能戰勝病魔的,我就是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八年了在我的暖男老公的精心呵護下,我現在走出來了!看看我的照片!

  • 14 # 肥仔HR

    我認為抑鬱症就好比是心魔 內心和意志力強大是可以戰勝的 我有情感障礙 當意識到自己有病時 頓時就感覺好了很多 所以 心理疾病還是得靠自己的信念 藥物只是起輔助作用

  • 15 # 精神科藥師小池

    抑鬱症是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興趣低減,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全身多處不適,嚴重時會產生自殺輕生的念頭和行為。那麼,抑鬱症的患病原因有哪些呢?能徹底根治嗎?

    您好! 對於抑鬱症的預後,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有這樣一種說法,“抑鬱症就好像內心的感冒,請不要感到羞恥或一直忍耐,儘早到醫院接受治療吧”。這種說法在描述這種問題的普遍性方面有一定的道理,但對其嚴重程度的描述則存在偏差。如果抑鬱症真是“內心的感冒”的話,那對其治療也許是很容易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抑鬱症如果接受藥物治療的話。百分之百能夠治癒的”;各種傳媒也紛紛出現抑鬱症能夠治癒的宣傳,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宣稱“抑鬱症一定能夠完全治癒”的手冊。 在一些臨床實踐中,醫生可能親身接觸到許多前來接受治療的抑鬱症患者。有些患者就像治療一般的感冒一樣,簡單地診斷一下病情。介紹一些防治方法,開出一些抗抑鬱藥物進行處理。經這樣的治療,部分病人不再來此就診,疾病最終怎麼樣了,就不得而知了。如果真像上面的說法那樣,就不會有那麼多有關抑鬱及抑鬱症的研究了。實際生活中,我們能夠切身感覺到,病情拖延或者病情復發的抑鬱症患者非常多。抑鬱症並不是像感冒那樣,輕易就能夠治療好的疾病。對於抑鬱症“如果吃藥或按照醫生的指導來做的話,就一定能夠治癒”的看法,眾多的長期性抑鬱症患者是怎麼看的呢?與其他難治性疾病一樣。從患者及家屬那裡聽到最多是“真的能夠治癒麼?”“這種藥是不是真正適合自己,還有沒有更適合自己的藥呢?”甚至還有更悲觀的患者認為“連醫生都已經沒有辦法了。我是一個連抗抑鬱藥物都已經不起作用的重病患者。我已經無藥可救了”,等等。

    這些看法最終會導致患者對治療者的不信任。同時放棄可能獲得的幫助,使其症狀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甚至導致自殺。

  • 16 # 小小宛若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人說起他朋友的故事,他朋友是一位17歲的高中男生,吃了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

    他吃藥的時候,他母親甚至還看見了,但她沒當回事,一直覺得她兒子是在騙她,在嚇唬她。

    最後發現不對的時候,人已經不行了。他最後是唱著歌走的,從家裡到救護車上,唱著歌。救護車還沒到醫院,人就沒了。這個十七歲男孩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

    其實在那位男生最後的日子裡,他一直在手臂上刻字。他刻的不是什麼怨憤之語、憤懣之詞,而是...人名。那些關懷過他,幫助過他的人的名字。

    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希望自己永遠記得那些愛過他的人。

    他的胳膊,腿上全都是他用刀刻的字。他父母竟然毫無知覺。

    讓年紀小小的孩子選擇走上自殺這條路,父母、家庭、環境,這些都是難以掙脫的天命。

    01

    她恨她的母親,

    也恨生在那個家的自己

    今天我們來談談那些想過自殺的年輕人們,後來怎麼樣了?

    我們都知道人是有情緒的,也是有情感的,但是有時候我們或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漸漸地患上了諸如抑鬱症的病症。但是更多的人並不是真正患病,只是變得情緒低落,容易產生自殘、自殺的衝動。

    有一位讀者曾跟我說過,她有自殺的念頭是她念初二的時候。

    她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一個人帶著她,爸爸再婚。當時她讀書成績不錯,升高中的那年考了全市二十九名。但是因為媽媽白天給個體賣衣服,晚上到郊區的電子廠接活,生活有點拮据。

    而爸爸偷偷打電話跟她說,讓她放棄讀書,早點出來打工幫幫家裡。她的媽媽當時態度很堅決,讓她怎樣也要讀下去。

    小時候她特瞧不起她的媽媽,覺得她沒腦子,愛嘮叨,特虛榮。明明沒幾個錢,卻總買最貴的衝面子,尤其是她爸來看她的時候,她的媽媽一定要她和爸爸炫耀母女過得好。

    後來她的爸爸有了個兒子,比她小5歲。有一天她看見他的兒子在玩psp,那時候psp剛出,是新奇玩意,就不免多看了幾眼,她弟弟發現她的好奇,側過身說了句:看什麼看,鄉巴佬。特別諷刺,她的心裡陡然一股恨意湧出,卻不是對他們的,而是對她的母親。

    02

    一股意氣,沖走了死亡,

    也沖走了戾氣

    她說當時之所以會想要自殺,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簡直蠢透了。

    當時每天早上都是她的外公開著看上去挺殘舊的助動車送她上學的,她一般要她外公離學校一個街口的地方放她下來,因為她覺得特別丟臉,不想讓其他同學發現。因為其他同學的父母都是開車上孩子上學的。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卻不懂多少人情世故。那天她下車正好被同班同學看見,特別尷尬,那位同學在教室裡當著一眾人的面問她家裡是不是特別困難。她特別敏感,即使別人無心的話,也會再心裡反覆咀嚼出敵意來,這大概就是骨子裡的自卑吧。

    所以後來有人絆倒她,朝她扔雪球,丟掉她的胸卡……無論有意無意,她都解讀成了是一種欺負。

    自此以後,每當她看見她的媽媽在夜裡偷偷哭泣,她都會想,她同學的父母可能酒足飯飽,可能舉家出遊,她的爸爸闔家歡樂……

    對於一個13,4歲的小孩,面對這種撲面而來的惡感,死就是極其輕巧的一個字眼了,如同她覺得命賤一樣。所以她一直計劃著怎樣去自殺。

    讓她真正放棄這個念頭是因為,一天下午,外公突然開了輛麵包車回來。外公特別高興地和她說,囡囡,阿公買了輛車,以後這個送你下雨天就不怕了。

    其實說不怕下雨天其實是一個藉口,他們一直都知道她嫌棄他們,讓她覺得丟臉。那天夜裡,她聽著媽媽啪嗒啪嗒接電線的聲音,她覺得論委屈,她比不上母親;論虧待,生活欠母親更多。

    她就想她要活得好好的,活出大家閨秀,要做學問幹大事,絕不走母親的老路,活出瀟灑給那些人看看。

    就是這種心境,一股意氣,沖走了死亡,也沖走了戾氣。到現在生活安逸了,回頭看真是不值得,但細想想,真是值得。每每遇到不順心的事,她都會回想那些日子,生活苦楚,不過庸人自擾。

    03

    他們不知道想自殺

    是因為患上了抑鬱症

    其實很多人遇到一些讓自己接受不了的事情後,都會出現情緒低落,渾身無力,對社交恐懼,或者常常出現幻聽和幻覺,嚴重時甚至身體出現莫名刺痛,眼睛常常自動放空,無法對焦,外面的世界一片模糊,腦海裡常常會有另一個自己絕望的地嘶吼,常常覺得孤獨而無助。

    後來他們才知道,他們是患上了抑鬱症。

    但是當他們跟別人談起患上抑鬱症的時候,身邊的人甚至是親人都不以為然。

    總會說:“心情不好?誒呀,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的,過段時間就好了”“你個小屁孩經歷了什麼?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挫折。”

    後來他們不再跟別人提起,因為別人不能體會,事實上,他們也不知道患上抑鬱症的人是用了多大的勇氣才敢訴說這件事。

    我朋友跟我說起他剛從大學畢業的時候,工作不如意,工資極低,他問我農藥的滋味你知道嗎?很腥,塑膠味很重,難以入嘴,剛喝就想吐。他跟我說的時候還有一絲淡泊。

    他還說有一次過馬路的時候,一直看著車流,又看看自己的腳,如此反覆了一小時。他想著如果他踏出那一步或許就能解放了,但是身體機能卻不允許他踏出這一步。

    在這心理跟身體無限掙扎的時候,他終於戰勝了自己。後來他去看心理醫生,才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鬱症,配合醫生的開導和吃藥,他最後才可以簡單地跟我說起這件事,現在的他很慶幸當初的自己沒有那麼脆弱。

    04

    自殺是本質而徹底的悲劇

    真的,抑鬱症時那會兒自殺,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彷彿是在失落的荒野裡奔跑,直到精疲力盡,聲嘶力竭,歇斯底里。

    彷彿死亡就是終於可以躺下的那一刻,終於將這一切畫上圓滿的句號。

    有資料顯示,在世界各地:

    | 每年有80 萬人死於自殺

    | 每 40 秒就有一個人試圖自殺

    | 每 15-18 分鐘就有一個人自殺完成

    | 每起自殺案例至少對6 個人產生嚴重影響

    | 有自殺未遂既往史是自殺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 80% 自殺的人在之前給過身邊人清晰的警告

    | 自殺已成為全球 15-29 歲青壯年第二大致死原因

    | 是 15-35 歲人們排名第三的死因

    | 全球 75%的自殺集中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國家

    | 在高收入國家,男性自殺死亡是女性的 3 倍,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男|性與女性的自殺死亡比例要低得多,為1:5左右。

    沒有人不畏懼死亡,不論你如何去掩飾,這是祖先印在基因裡的。

    如果一個人依然最終選擇了死亡,可以想象他所承載的痛苦之重。

    自殺既不卑鄙,更不浪漫。所以不該因為別人的因素結束自己的一生。

    或許很多時候,想要自殺是那一瞬間的事,但是很多自殺未遂的人之後想起來都後悔了,他們的人生不應該如此短暫,在往後的日子裡你不知道有什麼等著你。

    連死都敢了,活著又有多難呢?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的。

  • 17 # 安羽心理

    看了看,樓上的抑鬱症患病原因都比較全面,就不再多述。這裡只是強調一點,單就我們中心工作的經驗來看,抑鬱症一定是可以根治的,所以永遠都不能放棄變好的希望。

    當然療愈的前提是你一定要去治療。

  • 18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確切的說應該把抑鬱症稱之為抑鬱障礙,這種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認為前途暗淡、自罪觀念、覺得活著沒有價值,繼而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抑鬱症的治療目前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那麼抑鬱症到底能治好嗎,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在接受了正規的治療後都有可能徹底好轉,而的確大部分患者會存在復發的可能,注意這是復發,不代表不能治好,就像感冒一樣,一個人一生不可能只感冒一次,感冒了及時治療就可能治好,但是以後受涼,或者因為其他因素仍然可能再次感冒,我們不能說感冒治不好,抑鬱症也是同理,那麼就要重在預防了,我們時常告訴抑鬱症患者康復期一定要培養一種興趣愛好,有一種興趣愛好就可能讓一個人遠離抑鬱,另外一定要重視抑鬱症的心理治療,從開始治療到康復期的心理治療都很重要。其實我想給你灌輸的一個思想就是正確看待抑鬱症,不要把它想得那麼可怕。

  • 19 # 瀚思心理

    關於抑鬱症的病因並不是很清楚,但是是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環境多方共同影響而形成的。生理包括我們的遺傳因素,神經遞質等;而在心理學的人格上,抑鬱症患者病前大多有人格缺陷,自卑、缺乏自信而又極度自尊、對人過分依賴並且自我強求、容易心情不好,也就是所謂的抑鬱人格者。

    其實嚴格來講,抑鬱本身並不是神經症性的,因為它不包含著心理衝突,把抑鬱和神經症抑鬱拿起來一起說是不正確的,抑鬱神經症應該理解為,心情低落伴有尖銳而持久的心理衝突,比如說,既自卑又怨天尤人、既承認自己的要求太高不切實際又不屑於腳踏實地的工作。所以說,在很多情況下是要做一個區分的,因為不同的情況需要區別對待。

    抑鬱:可以告訴他,這個是一種病,真正的病,就跟我們的感冒、發燒一樣,應該用藥物治療,鼓勵他放鬆,不要用自責來折磨自己,患抑鬱不是他的錯,也不管他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積極配合治療。

    抑鬱神經症:抑鬱神經症大多呈慢性病程,至少持續兩年以上,多年不愈,這個時候通常會委婉的告訴他,神經症是某種生活風格的產物,是一定行為模式的結果,它與以前的生活狀態息息相關,他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的促使自己走向健康,上帝只幫助自助者。

    所以說,不管是哪一種重要的還是他自己對抑鬱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積極主動的去應對。

    祝好

    文:高晶

    主編:劉瀅

  • 20 # 使用者8502917918249

    我也是個焦慮型抑鬱症患者,還有重度貧血,有三年多時間了,起初軀體症狀很嚴重,連基夲生活也無法自理,後來透過藥物治療,軀體症狀其它方面得到明顯改善,只是情緒還是焦燥,不安,整晩休息不好,白天腦子昏昏沉沉,比如經常是明明出門把門關了,卻總覺得沒關,走到半路又返回去看一下,這樣才放心,腦子裡想的已關了,可是自己就強迫自已回去看,不看不放心,又沒辦法控制,是不是強迫症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已離婚多年,可是她一直不走,我該怎麼辦,她有工作,從來不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