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立志成蟲
個人覺得二戰時英軍的表現夠渣,在北非戰場不止一次被隆美爾打的滿地找牙,隆美爾是出色的戰術家,二戰時德軍三大名將之一。那英軍在亞洲戰場同樣是慫包,看不到高昂堅定的軍心士氣又能怨誰呢?日軍進攻新加坡,駐紮在新加坡的英軍兵力和武器規模佔優勢的情況下投降了。在緬甸更是狼狽,爭先恐後逃命的比比皆是,本來中國政府派出遠征軍到緬甸是協助英軍抵抗日軍進攻的,可英軍未戰先逃甚至不打招呼,中國軍隊是在掩護英華人逃跑,“同古會戰”變成了只有中國軍隊第200師唱獨角戲的“同古保衛戰”。更噁心的是“仁安羌大捷”,大約7000英軍被日軍包圍在仁安羌無法突圍,來救援的是中國軍隊新編第38師,一場血戰擊退了日軍大獲全勝,師長孫立人頓時名揚天下,英華人可勁兒吹孫立人,有個情況必須要掩蓋,中國士兵在打掃戰場從繳獲的日軍檔案得知包圍仁安羌的日軍大約有1000人!再往後的緬北大撤退,英軍為了跑的快丟棄武器彈藥甚至帽子皮帶,真是做到了徒手“輕裝”逃往印度。孫立人帶著新38師撤到了印度,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中將史迪威譏諷英華人,看來只有孫將軍的部隊從緬甸撤回來了。為什麼?新38師的官兵們是帶著武器裝備整師撤退的,不是一股一股空手來的。看英軍的表現,就知道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的衰落是必然的
-
3 # 聚朋5
素有“非洲之狐”的隆美爾在非洲大地所向披靡,主要體現了隆美爾超強的軍事才能和坦克在沙漠大地中實際的運用和發揮。
-
4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666
不得不承認,隆美爾雖然功勳不大,畢竟他不過是帶領一個區區非洲軍而已,並不是統帥集團軍或者方面軍,而且戰功相比其他德國將軍也就一般般的水平,分配到的非洲也不是一個重要戰場,但是隆美爾的升職速度是德國軍隊裡面非常快的,1940年還是少將,到1942年就是元帥了,這給了一些“神秘色彩”。
隆美爾的“北非之狐”,丘吉爾的盛讚,為何丘吉爾要讚美隆美爾
今天的我們,已然將隆美爾認為第三帝國最優秀的三名將軍之一,這實在是離不開丘吉爾的立捧,那麼丘吉爾為何要如此盛讚這位名不副實的將軍呢?(請允許我這樣說隆美爾,他戰功的確一般。
首先,丘吉爾運用的不過是一種對比襯托的文學手法罷了。當他將隆美爾寫得很厲害的時候,隨著英國戰勝它不就顯得英國更加的厲害?這樣的“偉大”的勝利在塑造一位英國英雄的同時也會極大的提高英國的一種“士氣”,提升英華人民對於國家的一種認同,不會有人以國弱為榮的。
隆美爾的“北非之狐”,丘吉爾的盛讚,為何丘吉爾要讚美隆美爾
其次,丘吉爾是在遮掩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少作為”。當德國的大軍被蘇聯死死的咬住的情況下,此時此刻,無論是出於對法西斯的仇恨還是出於對其他國家的同情,最應該做的就是立刻對漫長的、空曠的法國邊境予以登陸作戰,緩解蘇聯的壓力,儘快結束這場戰爭,減少法西斯對世界造成的危害。但是,丘吉爾出於某種心理,樂於觀看蘇聯和德國兩敗俱傷,最後決定出兵於一個毫無戰略意義的非洲,沒有調開德國東線的一兵一卒,這是何等狹隘的胸懷。
隆美爾的“北非之狐”,丘吉爾的盛讚,為何丘吉爾要讚美隆美爾
隆美爾的“北非之狐”,丘吉爾的盛讚,為何丘吉爾要讚美隆美爾
總結的來說的話,隆美爾由於其自身升遷速度而帶有的神秘色彩,這給了丘吉爾一個很好的機會,於是他希望世人聚焦於英國如何打敗這個“戰神”,而不是英國在二戰中做了什麼,提高英國在世界人民中的一種認同,使得英國能夠保持他戰前的對世界的殖民統治。簡單地說就是隆美爾是丘吉爾的遮羞布。
-
5 # 饕餮中國
隆美爾確實很強,只是戰術上的,戰略上眼光不高。英軍敗在隆美爾的戰術上,但贏得了戰略上的發展,後來絕地反擊。
戰術上隆美爾發明的戰爭力學,能夠輕鬆的擊敗對手。在北非戰場上88毫米高射炮拉平了打坦克,一炮就毀掉英軍一輛坦克。另外隆美爾很狡猾,一但對方漏出弱點,立馬能捕捉戰機。在北非戰場上打出赫赫威名。
戰略上沒領會希特勒的意圖。希特勒的主戰場不在北非,你看他給隆美爾的兵力就知道了,就幾個師的兵力,希特勒意在防禦,並不是進攻。後來隆美爾打順手了,讓希特勒產生了錯覺,後期又增加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最初制定的作戰計劃相悖。
若是德軍在北非構築防禦體系,少量的兵力,牽扯盟軍大量兵力,是不是可以改變戰爭格局也未置可否。
-
6 # 朗基努斯
隆美爾的師在西線戰場經常一天前進了160公里到320公里以上,這種驚人的長時間坦克行軍的紀錄是當時前所未聞的。英法軍評價“對我們而言,你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我們稱你們為幽靈師。”
在西線閃擊戰中,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除了俘虜了敵軍97,000人外,還繳獲坦克與裝甲車458輛、各式火炮277門、反坦克炮64門、卡車4,000至5,000輛、轎車1,500至2,000輛、牽引式車輛1,500至2,000輛、巴士300至400輛和摩托車300至400輛。此外還擊落了敵機52架、於地面繳獲12架。由於師的移動速度太快,很難獲知其正確數字,但一般認為實際繳獲數量應更多。由於隆美爾的師戰鬥中一直擔當閃擊戰的攻擊矛頭,傷亡也不算少。
在西線戰場中,隆美爾經常違反命令而做出獨斷的行動。隆美爾本人也被認為是“希特勒從小培養的將軍”而被敬而遠之。陸軍參謀長弗朗茲·哈爾德大將也對其評價道:“不聽命令,腦子發瘋的將軍。”隆美爾的直屬上司——第15軍軍長赫爾曼·霍特對其評價為:“為裝甲部隊開闢了一條新道路,他對戰爭步調敏銳的感知與於前線指揮的熱情值得讚賞”
圖為:隆美爾。
-
7 # 大象策劃
敵人太強,就能掩蓋自己的無能!
或者用一個大家更能明白的說法:
只有強調困難,才能推脫責任!
-
8 # 詩涵解史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對於一位在戰場上躍馬橫刀,所向披靡的將軍來說,無論他處於什麼陣營,無論你是他的敵人還是戰友,他都可以得到由衷的讚美!就像丘吉爾對隆美爾軍事生涯的評價裡說的那樣:儘管我們在戰爭的浩劫中相互廝殺,但是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隆美爾經歷過一戰普魯士對法國的進攻,作為基層軍官的他在戰鬥中英勇果敢,崇尚以強大火力進攻的隆美爾被隨後執政德國的納粹元首希特勒看重,晉升少將軍銜,並委以重任。在二戰進攻法國的戰鬥中,隆美爾率領的德軍第七裝甲師獲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在所有進攻的戰鬥序列裡,第七師一馬領先,穿插迂迴,將佔線推進了法國腹地,將友軍遙遙的甩在了屁股後面!
德國在歐洲大地肆意踐踏,軸心國的主要成員國義大利則在北非戰場磨刀霍霍,準備向駐紮在北非的英軍發起進攻。
然而數倍兵力於英軍的義大利軍隊在進攻期間,不僅沒有把英軍徹底打敗,反而被英軍整合了敵方上的武裝力量,拉攏了大批的抵抗勢力,兵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義大利不得已只能由攻勢轉為守勢,並且在英軍聯合部隊的打擊下,陣線岌岌可危。希特勒擔心北非的失手會導致德國兩面受敵,於是挑選了愛將隆美爾赴北非參戰,晉升隆美爾中將軍銜,為得意聯合軍隊的統帥!
隆美爾為什麼會成為北非英軍部隊的噩夢呢?在佔據兵力優勢和炮火優勢的英軍為何會對隆美爾恨之入骨呢?且聽小果慢慢道來:一、隆美爾出色的軍事指揮風格
前面說過,隆美爾在軍事上的指揮風格是崇尚火力進攻的,也正是由於他指揮風格符合希特勒的胃口,才能在眾多的德國將軍中脫穎而出。在抵達北非以後的隆美爾迅速整合部隊,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向兵力強大的英軍發起了進攻,憑藉著德軍強大的火炮威力,很快將英軍趕到了波魯克,佔領了幾乎整個昔蘭尼加,並且在英國隨後的反撲下,藉助出色的戰術指揮,在運動戰中給與了英軍巨大的傷亡,無奈的英軍只得龜縮在波魯克港進行暫時的休整!這個在北非的沙漠上馳騁縱橫的德國將軍,狡猾如狐,意外的為他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譽!
二、隆美爾敏銳的軍事嗅覺
得到了慘痛教訓的英軍龜縮在波魯克港口向大本營呼叫支援,氣急敗壞的丘吉爾只得請求美國,給予儘可能多的武器裝備,並且將為數不多的預備役部隊徵調北非。
此時的隆美爾意氣風發,率領軍隊向利比亞和埃及運動,企圖切斷英國在海上的運輸線,處於北非的英軍害怕被德意聯軍斷了歸途,只得硬著頭皮拼命抵抗,為援軍爭取了足夠多的時間,而隆美爾軍團則由於物資油料不能得到充足保障,不得不終止了這一作戰計劃,德國在蘇聯戰場的大規模用兵,導致德軍無法得到即使有效的支援,隆美爾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北非戰場後期,晉升了陸軍元帥一職的隆美爾極力主張將盟軍的參戰部隊趕下大海,將軍力部署在大西洋海岸線,阻止盟軍的登陸,但是遭到了同為統帥的倫斯德反對,無奈之下的隆美爾只得將兵力收縮,防止盟軍反撲。但是得不到海軍和空軍支援的德軍在失去了搶佔海岸線的先機後,只能看著盟軍將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士兵運到北非,得到海軍和空軍炮火支援的盟軍在諾曼底完成了登陸,北非戰場的戰局已定!
總結:隆美爾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在戰爭中所表現得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對戰爭走向的敏銳的嗅覺,在得不到大量支援下的北非戰場,以弱勢兵力將英軍阻擋在歐洲戰場之外,為德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極大拖延了二戰的程序!
-
9 # 大黃扯點歷史
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傑出的軍事家。1940年在德國同法國的戰鬥中,他率領的第七裝甲師進攻神速,神出鬼沒,被法華人敬畏地稱作“幽靈師”;在北非戰場上,他在兵力佔劣勢,戰場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指揮軍隊屢敗英軍,被送上了“沙漠之狐”的美譽;在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軍大反攻時,他巧妙地組織了千里大撤退,儲存了非洲軍團的有生力量;在擔任B集團軍總司令時,他又領導了抵抗盟軍登陸的行動。雖然隆美爾為納粹德國的侵略行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無可否認,他是一個軍事天才。
深謀遠慮的戰略大師傳統的觀點認為隆美爾只是單純的戰術家,缺乏戰略眼光。筆者並不這麼認為。隆美爾同德國最高統帥部輕視非洲戰場的看法不同。他認為只要使用相當少的兵力,即足以在近東地區大獲全勝。奪取中東“從戰略和經濟上的價值來說,要比征服蘇聯南部的頓河河灣划算的多。在我們面前的領土蘊藏了大量的原料。而征服中東足以解除我們的石油荒,假使我這個軍團能夠在增加幾個師的兵力,並且保證供給充足,就可以擊敗在近東地區的整個英軍部隊。”
此外佔領中東可以切斷美國軍火和物資進入蘇聯的途徑,因為當時絕大多數的援助都是同過波斯灣的巴士拉流入蘇聯;佔領中東還可以作為向蘇聯南部發動進攻的基地,奪取蘇聯南部的油田,將會把蘇聯置於死地,而此時英華人也不再掌握地中海的制海權,補給不會再有任何困難;佔領中東也迫使英國的物資必須要繞過好望角,航行一萬多英里才能夠到達目的地,這樣就要受到德國潛艇的嚴重威脅,將使英國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佔領中東可以和日本相呼應,形成對印度的東西夾擊之勢,澳洲也是岌岌可危,而擁有豐富資源的南非也處在軸心國勢力的威脅之下。此時“就算是丘吉爾,也恐怕不得不考慮是否應當與德國講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美國參戰也很難說結果會怎樣。只是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始終認為戰爭的中心在歐洲,沒有采納隆美爾的意見。
出神入化的戰術大師隆美爾是一位出色的戰術家。《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隆美爾就是這樣一位高手。他的戰術運用最突出的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隆美爾善於集中兵力突破敵人的薄弱環節
隆美爾認為:在戰術方面,必須用最高度的機動性,最主要的努力就是要在空間和時間方面,使己方的兵力能夠集中,同時更要設法找到敵人的空隙,趁機分裂敵人的兵力,以便把他們逐一擊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義大利戰場,突破科羅弗拉陣地的進攻中,德軍的進攻異常猛烈,但久攻不下。隆美爾仔細偵察了意軍的防禦工事,發現了一個突破口。於是在第二天凌晨,隆美爾的先遣部隊迅速插入了意軍佈防陣地的前沿,接下來僅用三個小時攻佔了庫克山。隨之,意軍的整個防線開始崩潰,德國步兵從突破口蜂擁而入,成功佔領了科羅弗拉陣地。
在1941年北非戰場英軍發動的“戰斧作戰”中,英軍在坦克和飛機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擁有300輛坦克,116架戰鬥機和128架轟炸機。而隆美爾僅有150輛坦克,60架戰鬥機和79架轟炸機。英軍火炮的數量也遠遠多於德軍。隆美爾在抵擋住英軍第一天的進攻後,第二天拂曉指揮德軍發起了反攻。而由於德軍坦克數量的劣勢以及英軍強大火力的狙擊。德軍收效甚微。在此時,隆美爾果斷命令兩個裝甲師在第三天拂曉前插入敵軍側翼,然後衝向哈勒法亞海岸。這樣既解除了英軍對關鍵陣地哈勒法亞的包圍,也切斷了英軍的整個部隊。果然,英軍面對衝向其側翼的德軍驚恐不已,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亂,隆美爾趁勢繼續推進,將英軍趕回了原陣地。在這次戰鬥中,隆美爾僅僅損失了20輛坦克,卻摧毀了英軍100多輛坦克,其中包括極難對付的英國“馬蒂爾達”式坦克。
第二,隆美爾總是採取奇襲的戰術
在奇襲的戰術運用中,隆美爾認為:“速度第一,一旦敵人被擊敗,應該儘量追擊以擴張戰果。並設法徹底摧毀敵人的戰力,使敵人永遠沒有重整兵力的機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義大利戰場攻佔蒙特山的戰鬥中,隆美爾初次向人們展示了他對奇襲戰術的巧妙運用。
隆美爾帶領自己計程車兵全速行軍,經過幾個小時的連續激戰,在黃昏時分。隆美爾終於來到了蒙特山最後一個山峰的腳下。意軍在這裡的防守十分嚴密,幾乎每塊岩石的後面都埋伏著一名義大利士兵和一挺機槍。而此時的隆美爾已全速行軍了53個小時,他的部下早已疲憊不堪。但隆美爾堅持讓大家悄無聲息地爬近了意軍的陣地,隨後進行了一陣突然且猛烈的機槍掃射,這陣掃射來勢兇猛,把義大利士兵嚇住了,嚇得本能的向後撤退。當他們看到隆美爾衝到面前時,只好一個接一個的投降了。憑著這樣奇襲的方式,隆美爾一鼓作氣,到第二天上午佔領了最高峰。而這次神速的勝利中,隆美爾只犧牲了一個士兵的生命。
在1940年的歐洲戰場,隆美爾所率領的第七裝甲師在五個星期里長驅直入,深入法國境內。由於突然出現和突然消失,隆美爾的部隊被稱為“幽靈師”。一次,第七裝甲師突襲了法軍的兵營,而當地居民根本就沒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一位老婦人拉著隆美爾的手問道:“你是英華人麼?”隆美爾禮貌地回答說:“不,婦人,我是德華人。”老婦人聽完後尖叫一聲逃回家中。隆美爾的“幽靈師”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峽,然後又揮師西進,沿著海岸線攻佔瑟堡,並創下了一天推進150英里的紀錄。
第三,隆美爾善於創新和利用欺騙的戰術
隆美爾認為:為了獲得奇襲的效果,使敵人感到迅雷不及掩耳,我方的意圖一定要儘量保密。為了使敵人的指揮官狐疑不決,猶豫不前。應該善用一切欺敵手段在1940年的歐洲戰場,隆美爾率領的第七裝甲師不斷運用它的新發明和新創造,而且屢建奇功:在度過馬斯河時,他為了讓渡河的德軍得到煙霧的掩護,點燃了河岸旁的所有房屋,飄蕩在馬斯河卜的濃煙使法軍無法找到目標所在。在用無線電向坦克指揮官下達命令時,他為了保證命令不被對手截獲,發明了安全性很高的延伸網在前進過程中,為了找出哪些村莊有敵人駐守,他採取利用一個裝甲團一起開火的方法引誘對方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對手是駐守在一片樹林中,隆美爾就會長驅直入,各種武器一起齊射,根本不問青紅皂白,就直衝進去。這種做法頗為有效,雖然消耗了彈藥,但卻減少了不必要的傷亡在這種突襲的打擊下,法軍精神很快崩潰,甚至連比隆美爾的坦克裝甲厚得多的重型坦克也紛紛投降。
在隆美爾初抵北非時,為了給英華人以威懾,他把自己少得可憐的坦克在的黎波里的街道上作巡迴表演,讓英國間諜誤以為德國的非洲軍團有強大的坦克部隊。而在向英軍發起進攻時,為了使德國軍隊看起來強大,他用木頭和帆布在大眾汽車的底盤七作了大批的模擬坦克,來迷惑英軍。雖然這些坦克是啞巴坦克,但是他們的輪廓加上後面的卡車製造的塵土,使得這些坦克頗有威懾力。英國的“戰斧”行動被隆美爾挫敗後,英軍十分不解,降美爾到底是用什麼武器將英軍令人驕傲的“馬蒂爾達”式坦克擊壞的。一名被俘的英軍少校在德國軍營執意要看一看摧毀他們坦克的德國武器。滿面笑容的隆美爾很痛快地滿足了這名少校的要求,當88mm高射炮擺在他面前的時候,這位少校以一副混雜著愕然和憤怒的表情說:“這太不公平了,你們居然用打飛機的高射炮來對付我們的坦克。”
身先士卒的勇猛鬥士隆美爾曾對隨軍記者指著自己總是位於衝鋒最前線的坦克說:“在這場戰爭中,指揮官的位置就在這裡,就在前線!”在進軍時,隆美爾總是衝在最前面,經常處於炮火的威脅之下在指揮坦克進攻時,他經常從一輛坦克跳人另一輛坦克,指揮軍隊前進。在西歐戰場,由於隆美爾衝得太快,一度和自己的後續部隊失去了聯絡;在北非戰場,由於他經常巡視戰場,幾度遇到生命危險。
有一次視察歸來,突然遭到英國皇家空軍襲擊。兩架戰鬥機突然猛撲過來,用機槍向他的指揮車掃射。他的司機被子彈擊中受重傷,一名卡車駕駛員和助手當場斃命,電臺車也被擊毀。飛機飛走後,隆美爾爬到駕駛員的座位上,開了一夜,黎明時才將受傷的司機送到戰地醫院。在前線視察時,他要滴水不漏地過問每一件事情,是個嚴厲的指揮官。可當他休息時,又是個招人喜歡的夥伴,與他計程車兵們保持著親密的聯絡。馮·埃斯貝克少將回憶道:“他與年輕人在一起交談時總是很愉快。他微笑著與每一個工作計程車兵開玩笑。”梅林津少校說:“在隆美爾與他的部下之間,有一種難以解釋和無法分析的神交,這是七天贈予的”正是因為有了隆美爾這種身先士卒的榜樣和治軍嚴明的紀律,所以他所率領的部隊才能戰績輝煌,屢創勝績。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隆美爾具有高超的軍事統帥藝術:他是深謀遠慮的戰略大師,體現在他主張佔領北非中東,腰斬大英帝國;他是出神入化的戰術大師,體現在善於集中兵力突破敵人的薄弱環節,奇襲戰術的巧妙運和善於創新和利用欺騙的戰術;他是身先士卒的勇猛鬥士,體現在他衝鋒陷陣,治軍嚴明。正如丘吉爾這樣評價隆美爾:“若撇開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不談,我可以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參考文獻:
《隆美爾戰時檔案》
《現代:從1919到2000年的世界》
《沙漠中廝殺的狡狐一隆美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一沙漠之戰》
回覆列表
1942年初,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遭遇失敗後,雙方都在秣馬厲兵,準備更大規模的戰役。無獨有偶,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也因物資、補給奇缺,不得不放棄圍了3個月的圖卜魯格城,被迫後撤800公里,德國上下充滿著沮喪的情緒。
好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實施“南進政策”,嚴重威脅著英國在遠東的利益,不得不分兵增援東南亞。德、意兩國首腦認為,這是扭轉非洲局勢的大好機會,開始向非洲“調兵遣將”。然而,其內部的矛盾還是將隆美爾置於尷尬的處境。
德國與義大利各懷鬼胎,但隆美爾只想進攻。隆美爾在非洲征戰一年,其高超的戰術水平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但糟糕的後勤,讓他處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只要有足夠的物資保障,非洲軍團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戰果。但是,德、意雙方在非洲的問題上,看法並不一致。
在義大利人看來,儘管在非洲打不過英華人,但不代表沒有稱霸北非的野心,實力不行,有德華人幫忙,屬於“本事不大,想法不少”的一類。說白了就是,幫忙打英華人沒有問題,但對非洲的統治和管理,一定屬於義大利。
對於義大利的“無恥”想法,德華人自然心知肚明,根本不會給他們“當槍使”。在德國的戰略中,維持非洲戰局只是防止英華人在其後方形成危險,並且利用意軍牽制英軍主力。所以,隆美爾到非洲之初只有2個師,不再有增援。
德軍統帥部對隆美爾的要求,也只是進行有限的進攻,確保巴爾幹和非洲的相對穩定,以牽制為主。但“不甘寂寞”的隆美爾,並不深究德、意兩國之間的政治博弈,他只想進攻。一口氣打到圖卜魯格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從而將一場區域性戰爭,愣是打成了令人矚目的非洲戰場,成為同盟國和軸心國爭奪戰略主動權的中心。什麼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就德國而言,非洲確實成為英華人的必爭之地,牽制了大量的英軍,但也迫使德國不得不進行三線作戰。
為了爭取戰場主動,就在隆美爾撤往的黎波里的同時,德、意雙方一致認為,有必要打回去。得到增援和補充的非洲軍團“不負眾望”,一舉拿下圖卜魯格城。這不僅讓隆美爾報了一年前的“仇”,而且升為元帥,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巔峰。
但他並沒有收手的意思,打亂了原定的戰略部署。1942年4月,德、意雙方決定打破戰場僵局,爭取在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前,攻佔馬耳他,建立海、空軍前進基地,輻射整個地中海地區,遏制英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但前提是,隆美爾攻下圖卜魯格城後,必須轉入防禦不再推進,集中進攻馬耳他。
但隆美爾並不打算這麼做。首先,從戰術角度,應該乘勝追擊。從前階段的戰鬥來看,英軍儘管損失慘重,但其主力並未完全殲滅,正在撤往埃及的路上,只有加快推進速度,趁勢攻擊,不給對方任何反應機會,才能真正獲得主動權。
其次,一旦攻到利比亞與埃及邊境時,馬耳他的意義就不大了。馬耳他橫在義大利與非洲交通線上,戰略位置十分突出,但非洲軍團攻擊到蘇伊士運河後,補給可以繞過該島,直接運往開羅。所以,迅速將英軍趕出非洲的意義更大。
更重要的是,憑他對義大利軍隊的瞭解,由他們進攻馬耳他將是一個遙遙無期的事情。與其指望義大利軍隊的作戰能力,不如非洲軍團繼續進攻更加穩妥。當然,由於自己的連連取勝,德、意雙方高層對他繼續獲得勝利,沒有任何異議。
於是,隆美爾不顧部隊戰損十分嚴重,官兵們的精力和體力消耗殆盡,命令繼續前進。經過7天的窮追猛打,非洲軍團的前鋒已到達,距英軍阿拉曼防線幾十公里的地方。“勝利近在咫尺”,但德軍已是真正的“強弩之末”了。
此時的非洲軍團,僅剩80輛坦克,每個裝甲師只剩下1500人左右,而且官兵們極度疲憊,躺在地上就能睡著,不要說去戰鬥了,就連拿槍的力氣都沒有。再加上英軍不斷增兵阻擊,英國空軍也頻繁地襲擾,雙方最終僵持下來。
但隆美爾還沉浸於攻入開羅的幻想。一旦攻佔開羅,就預示著英國徹底失去對非洲的控制,德國將主宰非洲的一切,而毫無戰鬥力的土耳其也會站在德國一邊。到那時,蘇聯的東部地區將處在德軍的威脅之下。這些都是他不顧一切進攻的根源。
然而,不是幻想的是,英國方面徹底亂了起來。隆美爾即將全面進攻的訊息傳來,引起了開羅城一片慌亂。街道擠滿了從前線返回的運輸車和難民,英國領事館門前站滿了等待簽證出國的人,開往巴勒斯坦的列車更是擁擠不堪,而英軍也開始將家屬進行分批撤退。英華人徹底沒了鬥志。
儘管英國軍隊已接管了開羅城的所有事務,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但城內的秩序依然混亂不堪。一條新防線在金字塔附近正在修建;英軍中東司令奧金萊克,正在忙著安排撤離前的破壞工作,發電廠、汽油庫、交通要道等都在破壞名單上。
看來,隆美爾的名氣很大,人還沒有到,開羅城已經垮了。在人們的眼裡,沒有他攻不下的城池,開羅遲早落入德軍之手。而與開羅城一樣陷入困境的還有丘吉爾,此時他正遭受著議員們的“指責”,他們對軍方的無能,已經忍無可忍了。
有人提出:“過去幾個月來的一連串災難,都是由於英國軍事總部的根本錯誤造成的”,甚至將英軍的失敗歸於丘吉爾不會用人上,“現在流行一句諷刺意義的話,如果隆美爾是在英國軍隊裡服役,恐怕他現在仍舊是一名中士。”
不管怎麼說,現在是到了該換將的時候了。丘吉爾一邊從國內、印度向非洲調集兵力,一邊改組中東司令部,任命亞歷山大為中東司令,蒙哥馬利為第8集團軍司令,他寄希望透過臨陣換將,帶領英軍走出失敗的陰影。
就在隆美爾準備大舉進攻的時候,義大利人來了。當然,他們不是來慰問的,而是在坐等開羅的淪陷,義大利駐埃及的總督將接管這座城市,以及協調與“佔領軍”的關係。義大利人終於將他們“見便宜就上”、投機的嘴臉,表露無遺。
但讓他們失望的是,正是義大利軍隊的“出工不出力”,以及糟糕的後勤補給,致使隆美爾不得不再一次無功而返,留下永久的遺憾。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隆美爾傳》、《步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