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夏侯嬰劇照

    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以近臣的身份,侍奉了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高皇后呂雉、漢文帝劉恆四位,掌權者變換但都對他信賴有加,除了因為能力和功勞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夏侯嬰是上位者眼中的“老實人”。

    劉邦劇照

    夏侯嬰和劉邦是沛縣老鄉,相識於微末,一個是給官府養馬駕車的,一個是沛縣泗水亭長,兩人下班後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吹牛,關係很好。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拘小節,有些放浪輕浮,一次開玩笑就誤傷了夏侯嬰。秦法嚴苛,劉邦有官職在身更是要加倍處罰,最後是靠夏侯嬰前後奔走才逃過一劫,就這樣劉邦都被關押了一年多、受鞭笞刑數百下,要是沒有夏侯嬰的幫助,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漢高祖了。

    因為這些淵源,劉邦起兵反秦之後,就任命夏侯嬰為太僕,說白了就是劉邦的司機兼保鏢頭子。夏侯嬰保護劉邦衝鋒陷陣,多次挽救劉邦的性命,特別是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劉邦大軍被項羽打到崩潰,夏侯嬰保護著劉邦突出重圍,還冒死救下了劉邦和呂雉的孩子,未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此後夏侯嬰在楚漢之爭,剪除臧荼、韓信等異姓王,白登之圍等重大事件中屢屢立功,爵位、食邑不斷提高,成為漢初重臣。

    蕭何和劉邦劇照

    那和皇帝的感情,為國家立下的功勞就能在古代給官員保障了麼?肯定不是啊!論感情,蕭何、樊噲也都是劉邦的老鄉,相交多年,感情深厚;論功勞,蕭何是劉邦親自認證的“開國首功”,樊噲是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性命。但劉邦晚年犯了疑心病,60多歲的蕭何為了保命不得不自毀名聲,最終鋃鐺入獄,全身帶上刑具,蓬頭赤足,一生英明盡喪;樊噲差點被劉邦臨死前一起帶走,要不是陳平耍了個心眼,一代戰將就冤死在自己人手裡了。

    等到漢文帝劉恆上位,和這幫老臣們基本沒有私交了。剷除呂氏,一手將劉恆捧上皇位的周勃,這是個大功臣吧,卻晚年淒涼,垂垂老矣竟然被人告發謀反,被捕入獄遭到獄吏欺凌侮辱,試問沒有漢文帝授意,開國功臣、絳侯周勃這樣的大人物是小小獄吏敢得罪的麼?與之相反,夏侯嬰受到了漢文帝的信任,繼續擔任太僕這麼一個干係到皇帝安全的天子近臣,到底為啥?

    程咬金劇照

    皇帝治理國家總是要用人的,不怕臣子本領高、功勞大,就怕掌握不了臣子的心思,覺得他會失控,威脅到皇權,皇帝一旦起了疑心,什麼感情、功勞在皇位面前都太渺小了。說白了夏侯嬰是“老實人”,這個“老實人”不是說他沒心機、沒手腕、沒能力,而是不對皇帝有所隱瞞,在皇帝眼中沒有秘密,好掌控,這樣的人在歷朝歷代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夏侯嬰可能大家不熟,但程咬金都知道吧,其實他也是這類“老實人”。程咬金為人為官猶如滑不留手的老泥鰍,流氓氣十足,在朝堂上和武將打架、和文臣吵架都是常事,但他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優點缺點都展現在掌權者面前,反而讓皇帝更信任。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死前讓程咬金掌控禁軍迎接太子李治回朝繼位,並守衛皇宮直到唐高宗李治正式接掌國家大權,這是兩位輔政大臣長孫無忌和李勣都得不到的信任,可見程咬金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 2 # 黑句本

    夏侯嬰與劉邦是沛縣同鄉,當過沛縣縣衙馬房司御,也就是養馬駕車的。

    仗義每多屠狗輩!

    夏侯嬰就是以這樣的形象走進歷史的。劉邦還是泗水亭長時,夏侯嬰每次駕車送客回來路過泗水亭,總要找劉邦喝酒,敘談很久,這說明他和劉邦秉性相投,劉邦身上有豪俠氣,夏侯嬰身上也有,否則他在群雄並起的烽煙中,也走不遠。

    夏侯嬰後來做上了縣吏,有一次和劉邦嬉戲,劉邦不慎誤傷了夏侯嬰,按秦時律令,亭長打傷人是要加重處罰的。

    可能是有人看不慣劉邦身上的流氓習氣,結果劉邦遭人告發。劉邦被抓後,謊稱自己根本沒有打傷人,夏侯嬰很講義氣,作偽證一口咬定他沒有受傷。

    此案後來進行了複審,夏侯嬰夠狠,即便身上的傷痕露了出來,他還是一口咬定,沒人打傷他,傷口是自己不小心磕碰留下來的。有一目瞭然的傷痕在,這種說法自然矇混不過去,審案的官吏一怒之下,打了夏侯嬰幾百板子,完了扔牢裡關了一年多。

    能為兄弟硬扛到這份上,可見夏侯嬰的為人,而這樣的交情自然也讓劉邦難以忘懷。

    夏侯嬰這人,不僅講義氣,而且駕車的技術很高超,屬於掌握特種技能,很勇猛的那種。有這兩把刷子,劉邦起兵反秦後,夏侯嬰雖算不上劉邦麾下的悍將,但卻是劉邦身邊不可或缺的人物,關鍵時刻可保劉邦逃出險境。

    秦朝覆滅,項羽分封天下,劉邦反楚,進而拉開了楚漢爭霸的大幕。

    彭城一戰,劉邦趁虛而入,先是大勝,但當項羽率軍殺回後,轉眼就遭到了丟盔棄甲的慘敗。

    劉邦逃命時,夏侯嬰帶著他的車駕沒能及時跟上,照他的秉性,關鍵時刻失了職,他的內心是很愧疚的。

    然而,就在一路追尋劉邦的途中,夏侯嬰卻意外救下了逃亡路上的劉邦的兩個孩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夏侯嬰救下這兩個孩子後,沿途繼續追尋正在逃亡的劉邦,很幸運,不久之後,他追到了劉邦。

    此時的劉邦正遭遇他一生中最兇險的時刻,楚軍就在屁股後頭,稍有遲緩,就有可能成為楚軍的俘虜。

    怕什麼來什麼!這邊劉邦剛和兩個孩子團聚,那邊楚軍大隊人馬就殺到了背後。那時的車駕,都是立乘,僅有三個立座,左邊為主乘,右邊為陪乘,中間是駕車人,這時候車上突然多了兩個孩子,五個人擠在狹小的車廂內,加之一路逃亡,駕車的馬匹早已疲憊不堪,劉邦一行的處境越來越兇險,最危險時,回頭就能看見追擊的楚軍。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了這驚心怵目的一幕,《資治通鑑·漢記一》更有令人惕息,疾風驟雨般的記述——

    “楚騎追之,漢王急,推墮二子下車。滕公(夏侯嬰曾為滕縣令,故有此稱)為太僕,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今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故徐行。漢王怒,欲斬之者十餘。”

    追兵在即,馬疲車重,該何去何從,這是一道殘酷的生死選擇題:要麼儲存大人,丟棄孩子;要麼大人、孩子一起保,拼死力戰;要麼讓孩子先逃,大人跳下車來掩護搏殺。

    劉邦要為帝王,所有的人倫道德在此時,在他這裡,都是蒼白的,他的邏輯很簡單,他的性命事關天下,別說兩個孩子,就是一群孩子也可以捨棄,所以他屢次要將自己的兩個孩子踹下車去。

    但此時的夏侯嬰卻是有血有肉的忠義之士,從他的表現看,他選擇了大人、孩子一起保,歷史在這一刻沒有辜負夏侯嬰,最終他贏了,史書上說,“滕公卒保護,脫二子。”

    脫險之後,尤其是成為大漢開國之君後,再想起曾經的這一幕,劉邦的內心其實是有悔意的,對夏侯嬰的感激之情更是難以言說,所以他才會封夏侯嬰為汝陰侯,並且剖符為信,世世勿絕。

    在漢初,這是極難得的殊榮,只有少數幾個人得到過。

    由劉邦說到呂后。

    劉邦逃亡之時,呂后的處境更慘,可以說這是她一生最黑暗悲慘的時刻,後來她變得冷血殘忍,心理甚至有些扭曲,或許也跟這一段所遭受的痛苦有關。

    劉邦一走許多年,呂后提心吊膽,沒過過一天輕鬆日子。這樣一路熬過來,原以為一切能慢慢好起來,不想迎來的卻是絕望的逃亡,兩個孩子走失了,生死不知,自己和劉太公則被項羽抓了,一關就是兩年又四個月。

    現如今有許多不負責任、缺乏敬畏的歷史戲說,總是拿呂后在項羽營中做俘虜這一段來說事,說她如何從一個農家主婦蛻變成招蜂引蝶的風流女人,如何與年齡小一輩的項羽打情罵俏,如何與能歌善舞的虞姬爭風吃醋。

    然而歷史的真實卻是,此時的呂后只是一個隨時都有可能被蹂躪糟蹋的受害者,一個日夜思念一雙兒女的悲苦母親。

    正因為如此,呂后歸漢後,她對夏侯嬰曾在生死道上救助過劉盈、劉元,才會一直念念不忘。

    雖說政治是殘酷的,但夏侯嬰在呂后人生最黑暗時釋放出的仁義、善良卻能夠超越政治,穿透殘酷,散發永恆的人性關輝。

    許多人一提及漢初呂后,說到的都是稱制秉政、虐殺戚夫人、誅滅韓信這一類的冷血刻毒,其實她也有念情感恩的時候,漢高祖劉邦死後,她曾特地賞賜給夏侯嬰一座最好的府邸,並且題名:

    “近我”。

    廟堂之上,“真情”流露,對夏侯嬰而言,這是多大的一份尊榮啊!

    歷史是現實的濃縮,也是現實的放大,咱們實在應該多感受感受這種歷盡滄桑、仁善而終的歷史片段,因為它能讓你堅信一些東西。

  • 3 # 依稀說史

    可能有不少人覺得,劉邦和呂后是兩個非常殘忍的人。劉邦大肆屠殺功臣,比如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死在劉邦手上。更是有不少人覺得呂后是一個殘忍的女人。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質、大肆屠殺劉邦的後代。呂后還逼著自己的兒子娶自己的外孫女。總之,想到呂后,大家可能就會認為她是一個殘忍的人。劉邦和呂后非常殘忍,那麼為什麼對夏侯嬰卻相對寬厚呢?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劉邦和呂后殘忍並不準確。兩個人的殘忍要分場合。劉邦對待自己的政敵確實比較殘忍,尤其是能夠威脅自己皇位的政敵。 其實仔細想來,劉邦並沒有屠殺多少功臣。韓信死於呂后之手,英布謀反而被殺。彭越確實為劉邦所殺。 我倒覺得劉邦不是一個殘忍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是一位仁君。 劉邦在位期間頒佈了許多有利於生產,有利於老百姓的政策。劉邦在當時也一直被稱為是長者,是一位仁君。任何一位皇帝對待自己政敵的仁慈,就是對待自己的殘忍,也是對待天下百姓的殘忍。所以劉邦消滅功臣的行為完全可以理解,不能稱之為殘忍。

    呂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殘忍。呂后對待政敵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甚至已經超出了人道的範圍。呂后以殘忍的方式殺害了韓信,又以更加殘忍的方式虐殺了戚夫人,呂后還大肆屠殺劉邦的後代。呂后的種種行為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殘忍。其實呂后的殘忍也要分場合。呂后對待自己的政敵殘忍。但是對待老百姓卻不殘忍,甚至也可以稱之為仁慈。呂后掌權期間,頒佈了許多有利於百姓和生產的政策。比如,實行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消除秦律中殘忍的部分。 只要對呂后的權力沒有影響,呂后就不會舉起屠刀,反而會展現出仁慈的一面。

    眾多功臣中,有一個人既得劉邦的信任,也得呂后的信任,後來還得到了漢惠帝和漢文帝的信任。這個人便是夏侯嬰。為什麼劉邦和呂后對夏侯嬰格外寬厚呢?

    夏侯嬰和劉邦是同鄉。兩個人從小就認識。劉邦還沒有發跡之時,夏侯嬰就對劉邦非常尊重,而且為劉邦馬首是瞻。夏侯嬰和劉邦同屬於豐沛系,劉邦知道夏侯嬰的為人。兩人在沛縣時,每次夏侯嬰駕車經過劉邦的住處,都會下車和劉邦進行一番交流。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好,後來劉邦不小心打傷了夏侯嬰,而惹上了官司,夏侯嬰為劉邦作證。因為夏侯嬰的有力證詞,劉邦最終免於坐牢。 劉邦起兵以後, 夏侯嬰一直跟隨著劉邦。從沛縣起兵到漢朝建立。夏侯嬰立下了不少功勞。呂后作為劉邦的妻子,自然也知道夏侯嬰的為人。他們兩個都知道夏侯嬰是一個實在人,所以不會難為夏侯嬰。

    夏侯嬰作為豐沛系的一員。從小和劉邦結識,不僅非常敬重劉邦,而且對劉邦忠心耿耿。夏侯嬰不僅忠心於劉邦,而且也忠心於呂后。戚夫人與呂后奪嫡期間,夏侯嬰等豐沛系功臣,一直站在呂后身邊支援她。呂后自然非常感念夏侯嬰的忠心,不會難為夏侯嬰。 正是由於劉邦和呂后都知道夏侯嬰對自己忠心耿耿,所以他們也對夏侯嬰非常寬厚。

    夏侯嬰作為太僕,對劉邦和呂后有特殊的恩情。彭城戰敗期間,劉邦急於逃命,將魯元公主和漢惠帝劉盈踹下馬車。夏侯嬰多次將兩人撿起。如果不是夏侯嬰,魯元公主和漢惠帝極有可能成為項羽的俘虜,甚至被項羽殺害。雖然當時劉邦為了活命慌不擇路,但是事後一定感激夏侯嬰救了自己的兒女。魯元公主和漢惠帝對於呂后來說更加重要。如果沒有漢惠帝,就不會有呂后的一切。夏侯嬰救了漢惠帝,就等於是救了呂后,保證了呂后的權力。呂后對夏侯嬰自然非常感恩!呂后雖然殘忍,但是對待救命恩人卻非常仁慈。夏侯嬰不僅對呂后和劉邦忠心耿耿,而且還救過魯元公主和漢惠帝。兩個人自然對夏侯嬰高看一等,自然會厚待夏侯嬰。

    劉邦和呂后殺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人要威脅到自己。如果此人能夠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即使沒有任何罪名,他們也會安一個罪名,將其殺死。如果此人對於兩人沒有威脅,他們便會表現出極大的寬容。比如,雍齒多次反叛劉邦,但是劉邦最後依然沒有殺掉他,反而率先封其為侯。劉邦攻打英布時,許多士兵在城樓上罵劉邦。城破之後,劉邦也沒有處罰這些士兵。劉邦臨死之前,並沒有責怪醫生,反而給予醫生豐厚的賞賜。劉邦之所以對這些人表現出仁慈。因為這些人對劉邦沒有任何威脅。夏侯嬰雖然在戰爭中立下不少戰功,但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更沒有威脅到劉邦和呂后的能力。夏侯嬰只是眾多功臣中,並不算突出的一位。夏侯嬰的功勞不用說比不上韓信、蕭何、曹參、彭越等人,也比不上週勃、灌嬰、樊噲等人。夏侯嬰的官職也不過是太僕。對於劉邦和呂后來說,沒有任何威脅。劉邦和呂后沒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死一個對自己有恩,而又對自己沒有威脅的夏侯嬰。

    夏侯嬰的官職雖然不高,但是卻創造了一個歷史。夏侯嬰擔任了從劉邦到漢文帝的太僕。劉邦沒有看錯夏侯嬰,但是呂后卻在一定程度上看錯了夏侯嬰。夏侯嬰非常忠於大漢,也非常忠於劉邦,但是他卻不忠於呂氏。呂后去世以後,夏侯嬰成為誅滅諸呂的一員。漢文帝入主未央宮之時,夏侯嬰親自將呂后所立的小皇帝“請”出了未央宮。夏侯淵後來的所作所為,可能是呂后沒有想到的。如果呂后知道夏侯嬰後來會這樣做,也許她就不會對夏侯嬰客氣,更不會對其寬厚。

  • 4 # 三少yun

    在劉邦和呂雉的手下,冤死過多少功臣名將,為何車伕夏侯嬰得以善終?

    我是三少,我來回答。

    敵國破,謀臣亡

    我們首先來看看劉邦即位後,都殺了哪些功臣?

    1:燕王臧荼

    臧荼,是西漢孝景皇后王娡的外曾祖父,劉邦登基兩年後,以謀反罪殺害了燕王臧荼。

    2:韓王韓信

    韓信,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劉邦登基的第二年,以謀反罪之名被逮捕。5年後,呂雉用計將韓處死,誅連三族。

    3 :燕王盧綰

    盧綰,和劉邦是同一天出生的發小,開國功臣。在劉邦的極度懷疑猜忌下,被逼投降匈奴,死在被追殺的路上。

    4:梁王彭越

    公元前196年,彭越的部下勸他造反,彭越不肯。

    劉邦以謀反罪殺了彭越,又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嚐,功臣們膽顫心驚。

    彭越事件後,淮南王英布,被迫起兵反叛,結果被劉邦親自統兵鎮壓。

    總結:

    在劉邦建立大漢政權後,在短短7年之內,以各種理由殺害了除長沙王之外的異姓諸侯王!

    當然,冤死在劉邦刀下的遠不止這幾個功臣!

    劉邦為什麼要殺這些功臣呢?

    1:時代不同,功臣的意義也不一樣。

    在創業初期,劉邦需要這些打江山的兄弟。登基之後,是守業的艱難時期,很多功臣有勇有謀,劉邦忌憚這些人功高蓋主。

    2 各個諸侯的素質不同,國家的凝聚力不深。

    西漢之前,經過了戰國春秋,又經過了秦始皇的暴政,很多人跟著劉邦打江山是被迫的

    他們內心的民族精神並不強烈,劉邦怕這些大臣隨時有可能背叛他

    總結:

    劉邦也好,呂雉也罷,他們殺的人都是他們認為會給國家政權帶來威脅的人。

    反之,如果你示弱,如果你表現出對政權的漠不關心,或者從不參與政治,也許你的命就保住了。

    比如:漢初三傑之張良。

    比如:後來的劉肥,呂雉就留下了他的腦袋。

    夏侯嬰一直對劉邦忠心梗梗

    夏侯嬰在沛縣的時候,就和劉邦相識了。之後,夏侯嬰和劉邦一起打天下。

    西漢建立後,夏侯嬰侍奉漢高祖劉邦

    劉邦死後,夏侯嬰侍奉漢惠帝劉盈

    劉盈死後,夏侯嬰侍奉呂后

    呂后死後,夏侯嬰侍奉漢文帝劉恆。

    毫無疑問,夏侯嬰在劉邦的創業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而且,夏侯嬰對劉邦一直很忠心。

    彭城之戰中,劉邦慘敗,夏侯嬰駕車帶著劉邦和劉邦的一雙兒女逃命。在逃命的路上,劉邦為了自己活命,幾次將自己的一雙兒女踢下馬車!

    夏侯嬰硬是冒著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救起了呂雉的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就是,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

    因此,呂雉是非常感激夏侯嬰的救命之恩!

    當然,這些並不是劉邦和呂雉不殺夏侯嬰的理由!

    我們想想,那些被劉邦和呂雉殺害的功臣,有幾個不忠於劉邦?

    有幾個沒有對劉邦有莫大的幫助呢?

    又有幾個,真正的該死呢?

    大智若愚如夏侯嬰

    首先,夏侯嬰是個平凡的人,為人很低調。

    從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起,夏侯嬰長期擔任太僕一職,這個職位一直做到漢文帝劉恆時期。

    太僕,是什麼職位呢?

    太僕,主管皇帝的車馬等。後來。還兼管官府的畜牧業。總之,是個專門管畜牲的官。只是,這個管畜牲工作,夏侯嬰管了4朝!

    大家想一下,長期管畜牲,是不是就不會參與到政權?不參與政權,劉邦怕他什麼呢?

    就算有人來詢問夏侯嬰有關政治的問題,夏侯嬰都很少參與。這一點,夏侯嬰和張良比較相似。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夏侯嬰對政權沒有任何威脅。沒有威脅到政權,劉邦、呂雉何必要殺他呢?

    畢竟,殺人這件事並不光榮!

    其實,夏侯嬰是個不平凡的人!

    但是,他知道陪伴在皇帝身邊,只有低調,才能保住自己的腦袋。於是,他把自己的不平凡,把自己的銳角都深深地藏了起來。

    這樣,夏侯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三少說:

    夏侯嬰的善終,並不是劉邦呂雉夫婦善良,而是夏侯嬰大智若愚。

  • 5 # 社會歷史觀

    夏侯嬰可不只是一個車伕,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也是一個很簡單的人。而他能頤養天年的根本原因在於他能做到不問政事。

    夏侯嬰早年就跟隨劉邦了,可以說二人有著十分密切的交集。在劉邦誤傷他之後,劉邦即將被判重刑,是夏侯嬰一口咬定不是劉邦所為。儘管最後被拆穿,二人都受到了責罰,但是二人之間的感情卻進一步加深。

    在劉邦起事之後,夏侯嬰跟隨左右,毫無二心,征戰沙場,建功立業,在秦朝滅亡之後,他被劉邦封為太僕(掌管馬政的官),還冊封他為昭平侯,對於一個當初的車伕來說,這已經是十分不錯的待遇。

    因為當時項羽把持著重兵,劉邦自身也在受到牽制,可是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兄弟。

    當然,在瞭解整個西漢歷史建立的過程後,我們不能發現劉邦這個人很有想法,他能夠籠絡人心,讓他們為自己服務,為自己領兵打仗,而他自己也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

    雖然劉邦許多時候都表現的唯唯諾諾,但是一路走來歷經艱辛,最終建立自己的政權,他的個人魅力也是值得後人評述的。

    說到劉邦唯唯諾諾,膽小怕事,不得不提他在逃亡途中,幾次想要扔下自己的孩子,獨自逃亡。連自己的親生子女都可以下得去手,這樣一個人是多麼的心狠手辣。

    可是夏侯嬰卻三番五次的把孩子抱了回來,最終保護了兩個孩子的生命安全。

    雖然劉邦在中途也想動過手,想要殺掉他們,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連一個跟隨自己的車伕都由此有忠心,自己還有什麼理由,還有什麼臉面能夠做到拋生自己的親生子女呢?

    就因為這件事,呂雉對夏侯嬰另眼相待,救命之恩大於天,他的待遇自然和別人不同。

    劉邦和他的妻子真正動手殺人是在建立自己的政權之後,而之所以殺人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兄弟之間的互相不信任,或者說這時候已經是君與臣的區別了。

    但是夏侯嬰卻始終跟隨在劉邦身邊,幫他平定天下。從某一方面來說,夏侯嬰根本沒有機會謀反,而且他本身也完全沒有這個想法,因為劉邦一家待他很好。

    人都是嚮往和平的,安定的,有了美好的生活,誰還願意再去破壞它呢?

    當然,夏侯嬰的職位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動,他一直是為劉家服務的。是不是誰不想要一個忠心耿耿的僕人呢?

    但是從某一方面來說,劉邦還是很忌憚自己身邊人,要麼就讓他們遠離,要麼就被誅殺,要麼就不給他們有軍事實權的官職。這是統治者的通病,也是封建王朝的一個特徵。

    夏侯嬰這個人不簡單,就是因為他很簡單,所以他很聰明。因而他能夠頤養天年。

  • 6 # 58度烈酒愛歷史

    劉邦呂后的狠辣是針對“外人”的,半路入夥的或者他們認為不好控制的,也就是幾個異姓王。比如韓信,英布,彭越他們最為厲害。當初項羽封了十八個諸侯王,英布彭越跟劉邦是平起平坐的,甚至地盤勢力比劉邦還好。還有就是當初楚漢爭霸的時候,他們開始是項羽的人,又猶猶豫豫,最後在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才靠攏劉邦的。你想,這些諸侯王都能左右格局了,劉邦不怕嗎?還有韓信的軍事能力劉邦自己都承認他厲害,就算不想謀反,但有那個能力啊,而且劉邦的老底子曹參周勃樊噲對韓信那是相當佩服的,而且經常跟著韓信打仗。

    然而劉邦呂后從來沒有亂殺一個跟隨自己的老班底,蕭何,曹參,周勃都善終。然而夏侯嬰是個特殊,當初夏侯嬰作為劉邦心腹一直跟隨劉邦,服侍車馬那是最親近的人才讓做的事情。當初劉邦被項羽追的連兩個孩子都不顧的時候,是夏侯嬰捨命救起來的,而且被劉邦丟下車幾次,回來夏侯嬰乾脆自己抱起孩子跑。當時劉邦為了逃命可能怨夏侯嬰,但是後來想起來,畢竟是救自己的孩子,而且還是髮妻所生的,倆孩子又跟自己逃命差點沒了,多虧夏侯嬰。這份恩情劉邦是忘不了的。呂后更忘不了,倆孩子就是她的命根子,孩子在一切都在。所以不管是劉邦還是呂后都會把夏侯嬰當救命恩人對待。

  • 7 # 聲先生

    劉邦與呂雉兩個人確實是屬於那種人狠話不多的人,建立漢朝之後殺起忠臣來絲毫不手軟的人,但是其中夏侯嬰卻一直穩如泰山,一直到漢文帝時期才壽終正寢,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夏侯嬰不同於其他人,他是最早的一批跟隨劉邦的老臣,與劉邦、呂雉的私交都不淺,而且對劉邦夫婦還有恩。

    早在劉邦擔任泗水亭長的時候,因為開玩笑誤傷了夏侯嬰,被人告發,在那個時候,私鬥在秦國算是重罪,但夏侯嬰一口咬定是自己弄傷的自己,就因此被關押了一年多,受盡嚴刑拷打,也沒有改口,這讓劉邦免於受罰。

    劉邦彭城之敗後,夏侯嬰駕車帶著劉邦逃離項羽軍的追殺,半路上救下了劉邦與呂后的一對子女,在緊急關頭,劉邦又好幾次都想要將兒女踢下車,是夏侯嬰一次次護著這對孩子,最終一行人逃離了險境,安然無恙地到達了豐邑,這對於劉邦與呂后來說,夏侯嬰是他們的大恩人,因此對待他很是寬厚。

    其次,夏侯嬰一直在劉邦呂后身邊擔任太僕,說白了就是管理馬匹跟車輛的,因此不像其他異姓諸侯王,對劉氏家族並沒有什麼威脅,因此,劉邦夫婦也不會對他動手。

  • 8 # 孔六十三

    夏侯嬰是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時跟隨他的小夥伴之一,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本是沛縣官府的馬房裡掌管養馬和駕車的,相當於現在的公務車司機。他沒天駕著馬車迎來送往,接觸不少人,其中就有泗水亭長劉邦。夏侯嬰與劉邦關係親厚,他每次駕車從泗水過,總要去找劉邦聊天,而且一聊就是一天,兩人非常投機。後來劉邦起兵後,便一直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為劉邦創立西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在中國古代史上很多開國皇帝在平定天下後,就開始誅殺功臣,以更好的鞏固自己的權力。劉邦算是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個,皇后呂雉幫他殺了韓信、彭越,就連與他關係最好的盧綰都預感到威脅叛變了,甚至快死了還派周勃、陳平去誅殺他的連襟樊噲。但劉邦對夏侯嬰卻非常信任,包括後來呂后專政,呂雉對他也非常禮遇,後來的漢文帝劉恆對他依然尊敬有加。為什麼無論誰掌權,無論朝政如何變化,夏侯嬰都能得到厚待呢?

    劉邦之所以殺功臣是因為這些人功高震主,本識、實力都太大,威脅到他的皇權,他自然要想法除掉他們。夏侯嬰則不同,他從跟隨劉邦打天下起到漢文帝八年去逝,基本就擔任一個職務太僕。秦漢時期太僕就是掌皇帝與馬和馬政的官,這個職務使他與歷任皇帝都很親近,而且不掌什麼軍政大權,夏侯嬰本人除了馬趕的比較出色外也沒什麼長處,對當權者沒有威脅,這是夏侯嬰能得善終的根本原因。

    劉邦唯一一次欲殺夏侯嬰,是在他們功打彭城時兵敗,夏侯嬰載著劉邦逃跑的途中。當時項羽的軍隊追趕的比較急,劉邦唯恐自己跑不掉,在路上他們又遇到了劉邦與呂雉的一雙兒女,即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於是本來就不快的馬車又加上了兩個孩子跑的就更慢了,劉邦為了跑的快一點,幾次把兩個孩子給踹下了車,都被夏侯嬰給抱了上來。後來為了防止劉邦再把孩子踹下去,夏侯嬰就把兩個孩子抱在掖下趕車。劉邦焦急萬分,有數十次舉劍欲殺了他,最後又都放下了。後來他們成功地逃脫了楚軍的追捕,劉邦也為夏侯嬰記了一大功。由此可見劉邦並不是真要殺他,只是情急之下的反應,事後的劉邦應該是非常感激夏侯嬰的。由此也可見夏侯嬰的忠心和仁義,如若他們被捕,劉邦和他都要死,劉邦自己都捨棄自己的兒女了,他卻不忍心,如此仁厚之人劉邦當然對他寵信有加,怎會捨得殺呢!

    也因為此舉,呂雉視他為救命恩人。呂雉專權時,很多劉姓宗室和元老大臣都被殺害,夏侯嬰卻可以安然無恙。夏侯嬰不仁義而且很聰明,從不參於政治鬥爭,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呂雉要不行的時候曾問夏侯嬰應該立誰為帝,夏侯嬰只說這事是由呂雉來決定的,呂雉立誰為帝他就輔佐誰。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他拎的很清。

    誅滅諸呂以後,眾大臣擁立劉恆為帝。夏侯嬰做為老太僕,親自駕車去接劉恆,擁立劉恆為帝。劉恆自然投桃報李善待他,還讓他做太僕,直至漢文帝八年去逝。

  • 9 # 歷史公元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劉邦、呂雉夫婦真的是特別的般配,都是一樣的心狠手辣。

    那麼心狠手辣的劉邦、呂雉夫婦為什麼會對夏侯嬰另眼相看呢?

    首先,夏侯嬰本人才能就比較出眾。

    夏侯嬰本人才能出眾,在劉邦沒有起家還是一個小小的亭長的時候,夏侯嬰就已經光榮地當上了當時沛縣的小吏,專門負責管理車駕。

    當時車駕可不是一般人能夠乘坐的,只有當時沛縣的縣令能夠乘坐。因此夏侯嬰的官職可能比較小,但是與縣令的關係非常的親近,是縣令的專用司機。

    就是這一段經歷,夏侯嬰在劉邦起兵以後追隨劉邦,因為駕車技術高超,每一次都能夠衝在最前面,立下了很多的戰功,能夠迅速的崛起。後來。夏侯嬰能夠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與他的駕車技術過硬,有很大的關係。

    有才能的人,才能夠得到劉邦和呂雉的尊重和看好。

    夏侯嬰曾多次救了劉邦的性命。

    夏侯嬰追隨劉邦立下的戰功就不用說了,最關鍵的是,夏侯嬰因為駕車技術精湛,多次救了劉邦的性命。

    劉邦起兵反秦以後的經歷大家都很清楚,經常打敗仗,一路打敗仗,直到最後才崛起打敗項羽。劉邦經常打敗仗,但是能夠得以安全逃脫,與夏侯嬰精湛的駕車技術是分不開的。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就是夏侯嬰。

    韓信離開項羽投奔劉邦,但是沒有得到重用,因為犯了法要被殺頭,就是夏侯嬰看韓信才能出眾,才將他推薦給了蕭何。才有了後來蕭何與夏侯嬰“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呂雉為什麼會對夏侯嬰另眼相看呢?

    劉邦的家屬,呂雉一大家子也因為劉邦的緣故,多次被俘虜,歷經了千辛萬苦才回到了劉邦的身邊,享受了榮華富貴。

    但是在呂雉的心目中,地位最高的絕對不是劉邦,而是呂雉一雙子女,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是呂雉的命根子。

    劉邦的狠辣大家是知道的,有一次劉邦打了敗仗,夏侯嬰駕車帶著劉邦亡命逃竄,路上碰見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是夏侯嬰跳下車,將是孩子帶到車上。

    結果劉邦嫌棄夏侯嬰礙事,怕兩個孩子拖累自己,多次將兩個孩子踢下車去,多虧了夏侯嬰看不下去了,又多次跳下車將兩個孩子給抱上來。

    劉邦雖然很生氣,有十幾次想要將夏侯嬰殺掉,但是沒有了夏侯嬰精湛的駕車技術,他也逃不掉,因此才容忍了下來,一家三口這才活了下來。

    因此在呂雉的心目中,夏侯嬰這個救命恩人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後來夏侯嬰歷經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一直擔任太僕一職,是皇家的專用“司機”,位列九卿之一,地位很高。

  • 10 # 草塘凌少

    1.劉邦很早就相識的人,有感情基礎。劉邦征戰的時候,作為專職司機的他多次發揮出色,是劉邦最親信的人之一;

    2.功勞卓著,尤其是救下惠帝,呂后甚是感激,這一點也很重要;

    3.情商高,深知“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這句箴言,功高懂得收斂,不問政治;

    4.太僕一職,非權力核心之流,對皇權沒有攻擊性。

  • 11 # 墨跡的小哥哥

    夏侯嬰西漢開國功臣之一!!被封汝陰文侯,又稱騰公,泗水郡沛縣人(今江蘇沛縣)。早年夏侯嬰在沛縣府邸馬房裡掌管養馬駕車。後跟隨劉邦起義!!為何他的一生能成為四朝元老,富貴顯赫,而沒有遭到呂雉和劉邦的迫害??

    他的一生跟隨劉邦,從開始降服沛縣到攻打胡陵。招降泗水郡。襲擊秦軍,攻打濟陽,拿下戶 牖(you今河南蘭考縣東北)。在雍丘一代擊敗李由(李斯之子)。

    後又以執珪 ( 在漢朝相當於卿大夫 有資格參加朝議 。 相當於當今的地方行政長官 )的爵位,跟隨劉邦襲擊趙賁。在曲遇,襲擊楊熊。

    之後又跟隨劉邦攻打南陽,在藍田四陽大戰,他駕車奮力衝殺,英勇作戰,一直打到了灞上。在此期間劉邦和項羽交戰敗逃,途中劉邦三番兩次把他的一雙兒女扔下車,夏侯嬰幾次下車救回!!

    後項羽進關之後,滅掉了秦朝,封劉邦為漢中王。劉邦賜予夏侯嬰列侯的爵位,號為昭平侯。在此期間夏侯嬰不僅交戰勇猛,而且還有一雙慧眼,就在韓信要成為他的刀下鬼時,韓信的一番言詞,讓夏侯嬰頓覺韓信並非一庸才,遂推薦於蕭何。才有了後來韓信為漢朝立下的赫赫戰功!!

    漢朝初立,劉邦稱帝。燕王藏荼造反,夏侯嬰又跟從劉邦平定造反,第二年又跟劉邦逮捕韓信!!建立了穩定的初漢政權後,劉邦把夏侯嬰的食邑改封汝陰(今安徽阜陽)後封汝陰文侯爵位,世代相傳!!

    在劉邦的眼中,就是百個夏侯嬰的智商權謀都對劉邦構不成威脅!!

    在呂雉的眼中,與項羽交戰,敗逃時夏侯嬰多次營救劉盈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因為夏侯嬰的營救才讓呂雉沒有被廢皇后的局面,後半生的榮華富貴得以保住。這方面呂雉內心也是應該非常感恩的!!

    司馬遷評價夏侯嬰:騰公之家,及其素,異哉所聞!

    司馬貞評價夏侯嬰:滕灌更王,奕葉繁衍!!對於夏侯嬰的能力和謹慎是很認可的!!

  • 12 # 國史春秋

    劉邦和呂雉狠辣,主要針對的是諸如韓信、彭越這樣的異姓王,所謂異姓也就“異心”,所以劉邦夫婦像防賊一樣防著他們,向殺豬屠狗一樣處理他們。所以,異姓王是一類處境尷尬的功臣,劉邦視他們為“外人”,而從豐沛出來的鄉親自帶三分親切感,所以被劉邦當做“內人”。既然是自家人不用說都受到了優待,個個烏鴉變成了鳳凰。而夏侯嬰不但是劉邦的老鄉,還是專職司機,劉邦都混成皇帝了,司機也就算熬出頭了。夏侯嬰有責任心,沒有犯過錯,如果說劉邦和呂雉對他寬厚倒顯的夏侯嬰有對不住他們的地方了。(夏侯嬰劇照)

    那麼,為什麼劉邦對夏侯嬰如此寬厚呢?原因就是夏侯嬰太對的起劉邦一家了。

    一、夏侯嬰為劉邦背過鍋

    早年夏侯嬰是沛縣馬房司御,負責接送客人,比劉邦混的還要好。夏侯嬰和劉邦挺談的來,每次路過泗水亭總找劉邦嘮上老半天,天黑了才離去。後來夏侯嬰補升為縣吏,仍然和劉邦保持密切關係。劉邦喜歡炫耀,無意中吹噓說曾經揍過夏侯嬰,所以夏侯嬰才會對他這麼恭敬。秦朝律法規定,官人打官人是重罪,結果劉邦被人舉報,於是縣令要求查辦。劉邦當然不會承認,夏侯嬰也矢口否認,為劉邦澄清。劉邦早年放蕩不羈,經常觸犯法律,多虧朋友幫忙才逃脫治罪,於是這次縣令揪住不放,非要修理劉邦。因此案件又進入複審,夏侯嬰只好一口咬定說劉邦沒有打過自己,為此夏侯嬰還捱了一百鞭子,坐了一年牢。(劉邦劇照)

    二、與劉邦一起扛過槍

    劉邦起兵時,夏侯嬰以沛縣使者的身份開啟城門,迎接劉邦入城。劉邦起兵後,夏侯嬰就專門給劉邦駕車,隨劉邦南征北討、衝鋒陷陣。劉邦打了勝仗陪著歡呼雀躍,吃敗仗拉著劉邦狼狽逃竄。劉邦與項羽交戰的時候,每次都被打的抱頭鼠竄,可見夏侯嬰也沒少跟著遭罪。因此,劉邦能不能死裡逃生,夏侯嬰的駕車技術很關鍵。劉邦稱帝后,異姓王相繼造反,劉邦每次御駕親征,自然少不了夏侯嬰的保駕護航。所以,夏侯嬰隨劉邦一路拼殺過來,身份沒變,但爵位由五大夫、七大夫、太僕、藤公、汝陰侯一路高升,最終用命拼來了六千九百戶的食邑。(呂雉與兩個孩子劇照)

    三、救過兩個孩子的命

    劉邦率56萬大軍去端項羽的彭城老窩,這也是劉邦最威風的一次,也是最出醜的一次。因為劉邦前腳趁虛而入佔領彭城,後腳項羽就從齊國率3萬騎兵殺了回來,劉邦親眼見證了自己56萬大軍一潰千里的精彩表現。當夏侯嬰拉著劉邦狼狽逃命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劉邦的兩個孩子,一個就是日後的漢惠帝劉盈,一個就是劉邦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劉樂。夏侯嬰立刻停下車將兩個孩子拉上車,繼續狂奔,項羽手下大將丁公窮追不捨。為了輕車逃命,劉邦一腳將兩個孩子踹下車,夏侯嬰則停車把孩子重新抱上車。劉邦一連踹了十幾次,但夏侯嬰就是不丟棄孩子,劉邦急眼了拔出劍來想殺了夏侯嬰,但是轉念一想,沒人駕車他真就成了死路一條。後來丁公率兵追了上來,劉邦來了一句“英雄何必為難英雄”,丁公當了一回劉邦嘴裡的英雄,一高興就放了劉邦。劉邦雖有驚無險,但是如果置兩個孩子於不顧,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凶多吉少,因此多虧了夏侯嬰捨生忘死的執著相救。

    四、留住了韓信

    韓信的功勞有多大,人盡皆知,沒有韓信怎麼可能成就劉邦的帝王之業。但是第一個留住韓信的人是夏侯嬰,而不是蕭何。鴻門宴之後,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並將劉邦趕進了當時還是窮山惡水的蜀地,當時韓信就投靠了劉邦。劉邦一路入蜀,感覺前途渺茫計程車兵跑了一大片,後來韓信與一批人士兵犯紀,劉邦心裡正窩火了,正好拿他們撒一下氣,於是命夏侯將這些士兵砍頭。當輪到韓信的時候,韓信大喊一聲說:“漢王不是想奪天下嗎?他怎麼能殺壯士呢?我可以助漢王打天下!”,夏侯嬰一看韓信,果然氣度不凡,於是將韓信釋放,並引見給劉邦。當然劉邦並沒有馬上重用韓信,但是如果韓信被殺,劉邦就不可能迅速還定三秦了,更談不上一統天下,很有可能困在蜀地開荒耕種過一輩子。(韓信劇照)

    五、支援了呂后

    夏侯嬰救了劉邦兩個孩子的命,呂后對夏侯嬰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而身為太子的劉盈對於救命恩人更是尊崇備至。夏侯嬰與劉盈也算是一種患難之交,二人關係相當的融洽,後來夏侯嬰就經常陪伴劉盈左右。劉邦晚年想重新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夏侯嬰堅決反對,雖然夏侯嬰不可能做了劉邦的主,但是他堅定的立場無疑增加了呂后戰勝戚夫人(趙王劉如意之母)的底氣。另外,夏侯嬰還說服劉邦重用了項羽曾經的大將季布,後來,呂后被冒頓單于用書信騷擾,一怒之下受樊噲鼓動想發兵匈奴,多虧季布出面阻攔,並陳述利害得失,才避免了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夏侯嬰劇照)

    總結:夏侯嬰雖然是一個車伕,但掌握著劉邦的身家性命,而且他始終維護的是劉邦及呂后的核心利益,因此受到劉邦夫婦的寬厚一點都不意外。

  • 13 # 大秦鐵鷹劍士

    劉邦雖然殺了不少的異姓王以及其它功臣,但是他並不是一位嗜殺成性的皇帝;呂雉雖然謀殺了韓信、彭越、戚夫人等人,但是她也不是一位嗜殺成性的皇后。劉邦、呂雉夫婦殺人誅心,只是殺有反叛能力的人,並沒有濫殺百姓與大小官吏。夏侯嬰作為劉邦的司機與保鏢,對劉邦忠心耿耿,也沒有心機與軍事天賦,因此劉邦不會殺他;夏侯嬰曾經救過劉盈與魯元公主,保住了呂雉的兩位孩子,所以知恩圖報的呂皇后也不會殺夏侯嬰。最終夏侯嬰獲得汝陰侯的爵位,不論是劉邦還是呂后主政,或者是漢文帝主政,夏侯嬰都身居高位,最後壽終正寢!

    廣結善緣、能力平平、忠心耿耿、功成身退這是夏侯嬰得以善終的主要原因。夏侯嬰少年之時與劉邦打架被誤傷,劉邦被官府抓住要用刑,幸虧夏侯嬰及時出來證明,才免去了劉邦的肉刑之災。劉邦起義反秦後,夏侯嬰輔助劉邦起事,一直誓死追隨,從無背叛自立之心;劉邦也根據夏侯嬰的功勞不斷的給他升官加爵,十分信任與器重他。韓信棄楚奔漢後仍不得重用,卻因同伍有逃兵,被誅連當斬,前面13人都被斬了,韓信死前長嘆,被夏侯嬰聽到後救下,且推薦給了蕭何。夏侯嬰舉薦的韓信為大漢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漢家三分天下,有二分是韓信打下來的。

    劉邦跟呂雉結婚那天,夏侯嬰擔任了司儀,見證了這對夫妻成家立業。夏侯嬰在任何場合都維護呂雉是劉邦正妻的地位,在戚夫人受寵之時也不忘尊呂雉為王后,因此呂稚始終是信任夏侯嬰。彭城之戰劉邦戰敗逃亡,路上遇到夏侯嬰的馬車,夏侯嬰不僅救了劉邦,還救了劉盈與魯元公主。在逃命的過程中,劉邦多次將兩個孩子推下馬車;每次夏侯嬰都下車將兩位孩子接上車。這次不僅救了劉邦的命,也全了劉邦身為人父責任,如果夏侯嬰不救兩位孩子,事後劉邦或者呂后都會找機會殺了他。呂后也是因為夏侯嬰救了她的兩孩子而對他禮遇有佳,劉盈當了皇帝后拜夏侯嬰為太僕,地位十分高。

    夏侯嬰有功於劉邦夫婦,自己能力又不是很強,雖然衝鋒陷陣能斬殺數十人,但是論帶兵作戰與政治謀略,他遠遠不是劉邦與呂稚的對手。正是因為夏侯嬰能力平平,所以劉邦與呂稚對他十分放心,根本不會考慮他謀反的事,自然也不會找藉口殺了他。如果夏侯嬰有韓信的能力,那怕他救了劉邦父子十次,最終也難免一死;這就是古人說的“斯人無罪,懷璧其罪”,一個人的能力太強了,總會被當權者視為威脅而剷除!漢朝建立後,夏侯嬰長期從事太僕工作,跟漢高祖一起出徵也不掌兵權;他又不像韓信那樣一心要當一個王,他只用心侍奉劉邦與呂后。太僕只是一個沒有多少實權的高爵虛職,負責管理皇帝的輿馬和馬政,絕對安全可靠。

  • 14 # 史學達人

    劉邦和呂后確實都是狠人,兩個人對待功臣,一般都是殺殺殺。

    但是,他們並不是所有的功臣都要殺掉,夏侯嬰就在不被殺的之列中。大家都知道,夏侯嬰是劉邦的車伕。

    但是,若是你小看了一個車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像劉邦這種稱王稱霸的人,不是隨便選一個人,就能去當他的車伕的。

    若是當他的車伕,必須要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劉邦覺絕對要信任他。

    畢竟劉邦是幹大事的,他的一舉一動,可能都會在車伕的監視之中。畢竟無論他到那裡,都是需要有車伕陪他一起去的。

    萬一找一個不靠譜的車伕,到時候把劉邦給出賣了,劉邦豈不是就死翹翹了。

    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就是因為沒選好車伕,所以,最後才被他的車伕莊賈給殺掉的。你看車伕是不是很重要。

    那麼劉邦憑什麼相信夏侯嬰呢?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說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了。

    那時候的夏侯嬰,是個郵遞員,也是當官差的,他和劉邦的關係很好,每次送信件路過劉邦家的時候,夏侯嬰都要去劉邦那裡坐坐,和劉邦拉拉家常,吹吹牛逼。

    兩個人就這樣漸漸的熟悉了起來。

    其實,讓劉邦真實瞭解夏侯嬰,覺得他夠哥們,是透過一件突發事件。

    當時,秦朝規定家裡,是不能私藏武器的,但是,劉邦就私藏了一把刀。

    有一次,夏侯嬰和劉邦在一起。劉邦不小心傷到了夏侯嬰。

    這件事被吃瓜群眾告到了官府。若是官府調查出劉邦和夏侯嬰,因為私藏利器,還傷到了人,他們肯定會坐牢的。

    當然了他們兩個都被逮捕了,但是,夏侯嬰誓死不說自己是如何傷到的。

    最後,官府實在沒辦法了,就把劉邦給放走了。劉邦走了,夏侯嬰就倒黴了,自己受了傷,又說不出是怎麼傷的,所以,他就被關到了監獄裡。

    劉邦這個傷人者,返到逍遙法外了。

    你說,這樣為了保護劉邦,不惜犧牲自己的夏侯嬰,他怎麼可能不被劉邦信任,怎麼可能不被劉邦重用呢。

    到了劉邦起義後當了沛公,當了漢王,一直都是夏侯嬰在當他的車伕。

    劉邦在當漢王的時候,多次被項羽打的到處逃跑,這時候劉邦可以不帶張良,可以不帶蕭何,但是,他不能不帶夏侯嬰,可見,夏侯嬰對劉邦多麼的重要。

    這樣的夏侯嬰,對劉邦忠心耿耿的夏侯嬰,劉邦當皇帝后怎麼可能殺他呢?

    所以,這就是劉邦不殺夏侯嬰的原因。

    我們再說呂后為何不殺夏侯嬰?

    劉邦不殺夏侯嬰,呂后就更沒有理由殺夏侯嬰了。因為比起劉邦來,夏侯嬰對呂后的情誼更重。

    我們還是用一件事來說明。

    彭城之戰,劉邦六十萬大軍,被項羽三萬精兵打敗。夏侯嬰拉上劉邦上了車就逃跑了。項羽派丁公等人火速前去追劉邦。

    劉邦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呂后和自己的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也在逃命。夏侯嬰見狀就把劉盈和魯元公主抱上車,然後繼續逃跑。

    但是,隨著車上的人,越來越多,車子也就越來越慢了。劉邦為了保自己的命,趕緊把兒子和女兒扔下了車,而且還是兩次。不過,最後都被夏侯嬰給救上來了,劉邦扔一次,夏侯嬰撿一次。

    要知道夏侯嬰是冒著生命危險救的他們,搞不好夏侯嬰把劉邦激怒了,劉邦一刀要了夏侯嬰的命,也說不定。

    你說若是沒有夏侯嬰,呂后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是不是就不在了呢?若是劉盈不在了,呂后就當不了皇后了,也當不了皇太后了。

    所以,僅憑夏侯嬰對他兒女的救命之恩,呂后也不可能對夏侯嬰痛下殺手的。

  • 15 # 源稚生

    提到西漢的開國功臣的時候,大多數想到的都是蕭何、張良等。還有一個人,不是仔細想,根本沒有聽說過他,但是他確實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夏侯嬰。

    夏侯嬰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好友,跟隨劉邦起義,立下戰功,後封為汝陰侯,又稱滕公。漢高祖登基稱帝后,剷除了一些功臣,呂后稱制時也搞定了一些反對她的人,為何漢高祖和呂后對夏侯嬰格外寬厚呢?

    ‖夏侯嬰功勳赫赫,為劉邦所器重

    夏侯嬰由於是漢高祖老鄉,於是他早早參與了劉邦的起義,參加起義後屢立功勳,曾指揮兵車跟從劉邦在洛陽以東襲擊秦軍。他駕車衝鋒陷陣,奮力拼殺,劉邦賜予他滕公的封爵。接著又指揮兵車跟從劉邦攻打南陽,在藍田、芷陽大戰,他駕兵車奮力衝殺,英勇作戰,一直打到了灞上。項羽進關之後,滅掉了秦朝,封劉邦為漢王。劉邦賜予夏侯嬰列侯的爵位,號為昭平侯。

    楚漢之爭時,指揮兵車跟從劉邦攻打項羽,一直追擊到陳縣,最後終於平定了楚地。後西漢建立後,跟隨漢高祖南征北戰,被封為汝陰侯。他戰功赫赫,而且功勞很大,為人忠心為高祖所器重。

    ‖夏侯嬰曾救過惠帝和魯元公主的性命

    漢高祖劉邦秦末起義之時,先入關中,但是項羽忌憚他,把他封到漢中去了,劉邦不甘心於是出兵與項羽爭奪天下,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剛開始連戰連捷,不久項羽在彭城大敗劉邦軍隊。劉邦逃亡之時因兵敗不利,乘車馬急速逃去。在半路上夏侯嬰遇到了劉邦和呂后的一對子女,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他們收上車來。

    馬已跑得十分疲乏,敵人又緊追在後,劉邦特別有好幾次用腳把兩個孩子踢下車去,想扔掉他們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嬰下車把他們收上來,一直把他們載在車上。劉邦為此非常生氣,有十多次想要殺死夏侯嬰,但最終還是逃出了險境,把漢惠帝、魯元公主安然無恙地送到了豐邑,夏侯嬰救了漢惠帝和魯元公主,使得漢高祖和呂后高看他,對他也格外的寬厚。

    ‖夏侯嬰向漢高祖推薦了不少人才

    夏侯嬰曾向漢高祖推薦了韓信,韓信任大將軍後,幫助漢高祖打敗了項羽,最終實現統一天下。夏侯嬰為人處世為他人所敬重,沒有太多私心。季布為楚將,楚漢之爭時曾讓劉邦吃過虧,劉邦曾千金懸賞他,夏侯嬰搭救季布,最終一番勸說之下,漢高祖赦免了季布,季布後來也得到了重用。

    ‖夏侯嬰是漢高祖的心腹,也是漢室忠貞之臣

    夏侯嬰自從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長期擔任太僕一職,一直到劉邦去世。之後又作為太僕侍奉漢惠帝。漢惠帝和呂后非常感激夏侯嬰在下邑的路上救了漢惠帝和魯元公主,漢惠帝死去之後,他又以太僕之職侍奉高後。

    等到呂后去世,代王劉恆來到京城的時候,夏侯嬰又以太僕的身份和東牟侯劉興居一起入皇宮清理宮室,廢去了少帝劉弘,用天子的法駕到代王府第裡去迎接代王劉恆,和大臣們一起立代王為皇帝,夏侯嬰仍然擔任太僕。

  • 16 # 史韻書局

    讀史以修身:滕公夏侯嬰是誰?你以為他僅僅是一個普通車伕?他是劉邦的老朋友,在縣裡就是管車馬的,兩個人聊得來,不管是革命時期還是帝王時期,夏侯嬰都是忠實的司機一名。夏侯嬰是一個合格的司機,他駕駛的可是戰車,要載著劉邦在戰場馳騁的,史書上說,夏侯嬰駕車參與攻擊,因軍功得到滕令的爵號。要知道在矢石交攻的戰場,為領導駕車征戰,可是需要絕頂車技的。夏侯嬰對呂后來說,可謂恩重如山,在劉邦稀裡糊塗攻陷項羽的老巢彭城(徐州)之後,疏於防範,被項羽打了個突然襲擊,56萬軍隊損失殆盡,夏侯嬰依然憑藉高超的車技,載著劉邦逃命,那一路狂奔,堪比電影《速度與激情》,中途還接上了劉邦的一雙兒女(呂后親生的),劉邦這老小子,只顧自己逃命,居然將兒女踢下車,夏侯嬰三次下車將小孩子抱上車,惹得劉邦拔劍要剁了他!而這樣的逃命生涯,居然超過三次!

    也就是說,夏侯嬰是劉邦和呂后這一家子的大恩人哪!但凡有點人情味的,都會對此感恩戴德。尤其是呂后,要不是滕公救了她兒子,她後來也不可能成為權傾朝野的呂后。

    夏侯嬰不僅是車伕,還是一個慧眼識人的伯樂,當初謀士陳平就是透過他引薦的,大將軍韓信在被快砍頭的時候,就是夏侯嬰解救的,並引薦給劉邦。這兩個可是漢初具有決定性功勞的超級牛人。

    到了劉邦稱帝,夏侯嬰不爭功,不跋扈,一如既往地還是做司機(太僕),直到漢文帝八年!

    如果劉邦夫婦對這樣一個人都要打擊報復的話,那還是人麼?(不知道提這個問題的人,歷史是怎麼學的?)

  • 17 # tangible小雨

    change

    車伕這個職位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現代就是相當於司機吧!

    作為給劉邦、呂雉趕車的車伕夏侯嬰自然是他們最信任之人。畢竟身家性命都交給了他。下面分析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

    劉邦與夏侯嬰。同為沛縣之人,夏侯嬰和劉邦少時便相識,算到上是發小知根知底。劉邦起義之後,緊緊跟隨並且成為他的專職司機。畢竟在古代馬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還是有危險的,夏侯嬰嫻熟的車技,總能腳底抹油在劉邦失敗的時候,帶著劉邦逃離生死九重天。在彭城一戰中救過劉邦的兩個子女——漢孝惠帝和魯元公主。

    呂雉與夏侯嬰。劉邦去世後,呂雉重用他也算是算是報答兒子的救命之恩,且夏侯嬰出身於社會底層,很明白朝中局勢,不發表政治見解唯命是從以“車伕”自居,給她趕車,繼續任太僕一職。這是其他人所沒有的態度。

    所以說,之所以他能夠獲得善始善終,也在於他自己做人的方式把,小心謹慎,不貪念權勢。

  • 18 # 逆流的魚L

    劉邦厚待夏侯嬰是因為夏侯嬰的專業對自己有用,呂雉厚待夏侯嬰是因為夏侯嬰是其兒女的救命恩人。

    夏侯嬰是西漢開國功臣,他是劉邦的老鄉,同樣是沛縣人,而且他也在政府工作,是政府的司機,專業駕車。因為都在政府幹,每次駕車出去回來都要碰到劉邦,經常在一起聊天,所以夏侯嬰和劉邦成了好朋友。

    秦末天下大亂後,夏侯嬰也跟隨劉邦一起征戰天下。他的主要工作是給劉邦駕車但是也衝鋒陷陣,在戰場立下大功,最重要的是夏侯嬰救下了差一點就被殺的韓信,為劉邦最後奪取天下立下大功,並且多次駕車保護劉邦免於被敵人抓住,出擊匈奴,劉邦被圍七天,當使用計謀賄賂匈奴單于的閼氏,才使得冒頓放開包圍。劉邦要求馬上突圍,夏侯嬰卻異常鎮靜,不能讓匈奴看出自己的破綻他緩慢行車,命令弓箭手衝外,這才脫離險境。

    而劉邦和項羽征戰天下時,劉邦大敗,夏侯嬰駕車帶著劉邦和其子女逃跑。劉邦害怕自己被項羽抓住一再要求夏侯嬰快跑,為了減輕車子的重量,讓馬跑的更快,劉邦直接將兒子劉盈和女兒踢下車。而夏侯嬰發現後,馬上停下車將劉盈姐弟抱上車,一點都不顧忌劉邦的態度,因此呂后十分感激夏侯嬰。

    漢朝建立後,劉邦冊封夏侯嬰為汝陰侯,並授予太僕的職務,專門掌管皇帝出行等工作。

    劉邦死後,呂后掌權,夏侯嬰還是太僕,這個地位穩定不搖,無人能撼動。在之後誅滅諸呂中,夏侯嬰雖然沒有出手但是他和劉興居聯手廢去少帝,迎接漢文帝進宮,自然受到文帝信任,一直擔任太僕,直到去世。

  • 19 # 走在歷史邊緣的三三

    老司機夏侯嬰,憑藉自己的高情商,成功躲過劉邦和呂雉的政治迫害,成為三朝元老,這都要歸功於夏侯嬰的善良、忠心和低調。

    劉邦和呂雉對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是不惜犧牲任何一切的,他們不是對夏侯淳特別寬厚,他們是找不到殺害夏侯嬰的理由,一個對自己忠心耿耿又鞠躬盡瘁的忠臣,任何一個有見地的當權者都不可能會隨意殺害。

    老司機夏侯嬰,一生只幹一件事,那就是開車。

    從年輕時候給縣長駕馬車,到後來,給劉邦駕戰車,他用一生,把開車這件事做到極致。

    當劉邦還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時,夏侯嬰就已經是吃皇糧的縣長司機了,他經常駕車送領匯出門,每回經過泗水,他都要去找劉邦喝酒吃肉扯淡。

    當時,他們倆就已經是好基友了。

    有一次,劉邦和夏侯嬰喝酒的時候,玩鬧間誤傷了夏侯嬰,因為劉邦是亭長,傷了人要從嚴判刑。

    夏侯嬰為了保住好朋友的官職和性命,力證自己沒有受傷,保住劉邦。後來,夏侯嬰被人告發做偽證,反而被關押了一年多、受鞭笞刑數百下,卻保得劉邦免於刑罰。

    後來,夏侯嬰就跟隨劉邦一起從事起義工作,為劉邦駕駛戰車。

    在戰鬥中,夏侯嬰的戰車開得賊溜,多次幫助劉邦死裡逃生。最出名的一次,就是劉邦在彭城打了敗仗,被項羽一路追殺,全靠夏侯嬰駕車帶他逃跑,半路上遇到了劉邦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劉邦為了逃命,幾次把漢惠帝和魯元公主踢下馬車,幸虧夏侯嬰幾次下車把他們抱起來,並且恐嚇劉邦,你再把他們踢下去我就開車了,劉邦這才作罷。

    漢惠帝登基後,漢惠帝和呂后非常感激夏侯嬰在下邑的路上救了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緊靠在皇宮北面的一等宅第賜給他,名為"近我",意思是說"這樣可以離我最近",以此表示對夏侯嬰的格外尊寵。

    當漢惠帝去世,夏侯嬰繼續以車伕的身份伺候呂后,呂后依舊善待夏侯嬰,而且夏侯嬰跟韓信那些大將不一樣,他沒有軍權政權在身,一直是以司機兼保鏢的身份在伺候劉家人,所以對呂后沒有任何威脅。

    當呂后和劉家人陷入政權拉鋸戰的時候,夏侯嬰依舊能夠獨善其身,呂后當時就繼承人的問題詢問過夏侯嬰的意見,夏侯嬰說:老奴年老昏聵,全憑太后安排。

    但是,當呂后去世的時候,夏侯嬰卻以太僕的身份入皇宮清理宮室,廢去少帝劉弘,用天子的法駕到代王府第裡去迎接代王劉恆,和大臣們一起立代王為皇帝,夏侯嬰仍然擔任太僕。

    三朝元老,夏侯嬰用一架馬車,載著劉家的希望和未來,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點,他都拼盡全力,為劉邦和他的江山著想,從大局出發,遵循自己的良心,做他認為該做的事情。

    因此,夏侯嬰成為漢初開國大將中,為數不多的能夠善始善終的人,始終得到劉家人的敬重和善待。

    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乏逆襲翻盤的成功人士,但是如夏侯嬰一樣,從始至終都秉持初心,從未有過非分之想,也從不好大喜功,只做自己分內之事,方得始終。

  • 20 # 弓難張談古論今

    夏侯嬰對劉邦有救命之恩。劉邦貧賤時犯了事,夏侯嬰代他受過,捨命陪君子,兩人的感情是有基礎的。

    到了戰爭年代,夏侯嬰是劉邦的專車司機,無論走到哪裡,兩人都在一起,劉邦做什麼事都離不開夏侯嬰。

    試問,這樣的人換成你我他,會捨得殺嗎?為啥要殺?除非劉邦腦子進水!

    彭城之戰失敗後劉邦路遇自己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夏侯嬰將兩人拉上車一起逃跑。但因為項羽的追兵追的太急,劉邦嫌棄兒女礙事,將他們趕下車去。

    又是車伕夏侯嬰,不顧劉邦的反對和生氣,停下車將劉盈和魯元公主拉上車,最終擺脫了項羽的追兵,從而保全了呂后的兩個兒女。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正是因為夏侯嬰保全了劉盈的性命,劉邦稱帝以後劉盈才能順利當太子,劉邦死了以後才可以當皇帝。

    如果當時夏侯嬰和劉邦一樣不管劉盈和魯元公主的死活,不把他們拉上車,那麼項羽的追兵肯定要抓住劉盈,那劉盈被項羽處死的可能性就非常的高。

    果真如此的話,那漢帝國就沒有漢惠帝劉盈這個人了,劉盈如果當不了皇帝,呂后也就無法稱制,就不能把漢帝國的權力抓在自己的手裡。

    所以追根溯源,呂后的權力來自於兒子劉盈,而劉盈的性命又來自於夏侯嬰的捨命相保。

    俗話說,救命之恩當湧泉相報,呂后不管怎麼惡毒,她始終記著夏侯嬰對自己和兒女的這種救命之恩,因此無論怎樣,呂后都不會殺夏侯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員工不是領導但工作了多年,她有權叫新員工幹活或者責問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