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肉絲兒3
-
2 # 向日葵之語
孩子拖拉磨蹭,下面的辦法也許能幫上你!
首先,家裡要建立比較有規律的生活。比如,睡覺前有哪些基本步驟。在我們家,依次是洗澡、喝牛奶、刷牙、媽媽陪讀一會兒書,然後爸爸媽媽說晚安,他們就知道要睡覺了。
其次,放學後若有特別的活動安排,最好也事先告訴孩子。比如,放學後先上游泳課,然後回家吃飯,再做作業,準備洗澡、睡覺等。因為孩子還缺乏自己制定計劃的能力,需要父母慢慢讓他明白什麼是計劃、時間表。這有助於孩子今後學會管理時間。對於剛上學的孩子,也可以把時間表貼在牆上,做好一件事就劃掉一項,這樣孩子會非常有成就感。
最後,需注意的是,不過高要求孩子,父母說話也要算數。有的父母看不得孩子閒。孩子做完作業,又給他習題做。這會使孩子覺得,反正我做得再快也沒有用,乾脆慢慢來好了。所以,我們要說話算數,若父母之前對孩子說做完這些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就應遵守許諾。事實上,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甚至發呆的時間,或讓他們到戶外去玩,反而讓他們更有效地完成任務。
-
3 # 流光花色
孩子磨蹭拖拉,家長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一分鐘訓練法。要求孩子在一分鐘內,對著課本寫漢字,並且記錄每天寫出的個數,一個星期後給孩子看變化曲線。在鍛鍊專注力的同時,給孩子成就感。
遊戲訓練法。給孩子玩一些智力遊戲,比如給幾張圖,讓孩子找不同,也可以玩數獨遊戲,都可以鍛鍊注意力。
聽力訓練法。給孩子讀一串數字,讓孩子複述或者倒敘,可以不斷地增加數字的數量。把數字換成字母,還能鍛鍊孩子的聽力。
複述訓練法。每天讓孩子把課上的知識點複述給自己聽,這無形中要求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聽講(不過這種方法基本上只適用於低年級的學生,因為知識點較少,且在大部分家長的能力範圍之內)。
-
4 # TT騎著蝸牛看世界
很多家長都很發愁,面對孩子的磨蹭怎麼辦?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說過多少次依然沒有效果。其實是你沒有掌握方法,看看以下這些建議:
1.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孩子做事磨蹭主要沒有時間觀念。可以給孩子將一些成功人士珍惜時間的故事。
2.多一些鼓勵和獎賞:如果父母經常說:"你如果再快點就更出色了",說一些正能量的話語,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也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
3.讓磨蹭付出代價,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磨磨蹭蹭不急著洗漱,吃飯,整理書包,家長也不要著急,可以提醒孩子"再不快點就要遲到了",如果他依然磨磨蹭蹭,不妨任由他去。如果真的遲到了,老師會問孩子遲到原因,孩子肯定挨批評,這樣孩子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我們就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遲到的後果。
-
5 # 咘咘島
1、讓孩子直觀地認識時間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時間實在是太抽象了。你和孩子說“再玩五分鐘”,他其實不懂什麼是五分鐘,他更不知道大人嘴裡的“趕快”到底是要有多快!
想讓孩子正確認識時間,靠講道理是沒有用的,需要多給孩子直觀的體驗,鬧鐘或定時器是不錯的工具,父母也可以給孩子放一些孩子喜歡的音樂並告訴他音樂結束就停止,或者給孩子買個定時沙漏,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來形成時間觀念。
2、讓孩子認識到拖拉的後果舉個例子:“如果今天你再玩玩具,我們會錯過接下來要看的電影。”
讓孩子自己選擇,如果他堅持磨蹭,那就讓他承擔磨蹭的後果。我們不催孩子,但也不要再幫孩子收尾。
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心急就包攬孩子的任務,養成他們的依賴心,認為拖拉也沒關係,反正有人會幫自己完成。
3、耐心地配合孩子的節奏事實上,有時並不是孩子太拖拉,而是我們太著急了!
孩子正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時並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而且很多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家長們要從實際出發,不能以過高的標準來要求他。
催促不僅給孩子製造了緊張情緒,而且可能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與否定。
父母最應該做的是:給孩子多一些耐性,和孩子一起成長,慢慢培養和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
6 # 九九十十
推薦你兩個法寶,第一,沙漏。就是五顏六色的沙瓶子,每個沙漏都有固定的時間漏完傻子,有3分,5分、10分、30分等等。那怎麼用呢?我拿3分鐘的用來刷牙,效果非常好。20分鐘的用來吃飯,孩子會看著沙漏調整自己行為的速度。沙漏雖然是個小東西,但確是個管理時間的利器哦!
第二,鬧鐘⏰。這個工具可比父母在那裡喊管用多了!從第一天上學開始,我就會要求他鬧鐘響了再閉眼醒醒,然後就立刻起床。習慣的力量真可怕,他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幾乎從來不睡懶覺,只要鬧鐘一響,他會立刻爬起來。
-
7 # 自在研究所
首先家長要在事情之前就給孩子建立起時間的概念。
爸爸媽媽不妨嘗試一下,我們可以選擇一件孩子特別拖拉的事情,然後坐下來和孩子談一談:“你已經長大了,以後我們寫作業要有一個時間的要求,好不好?所以媽媽希望你可以在1小時內把作業做完。”
當然爸爸媽媽要注意,給孩子確定時間的時候,一定要參考孩子自己的實際情況。剛開始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的時間放寬一點點。
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確定時間的過程必須是一個和孩子一起協商的過程。這有給予孩子足夠的發言權,孩子才會更好地接受我們所制定的規範。這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漸認識到原來做事情是有時間的要求的,而這個要求也是我參與討論制定出來的。這樣孩子就會對這個行為規範產生參與感,而這個參與感是孩子調整自己行為習慣的重要動因。
當我們和孩子將做作業的時間定下來之後,我們就要將其應用到實踐中去。
我強調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孩子開始該習慣,開始做這件事情之前就明確這樣的一種規則。
第二步我們就來遵守這個規則,這比家長在時候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要有效得多。
爸爸媽媽要知道,首先我們討論一個規範,第二步我們在做事情之前先明確規範,真的要比我們在時候跟孩子說教來得有用。因為孩子該習慣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溝通的過程。所以當孩子一遍遍實踐帶著規範去完成作業,才是他解決行為問題的關鍵,一定要有家長陪練。我們一定要讓孩子不斷重複按時完成作業的這個動作,那麼時間長了他才可能改正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強調一定要實現建立規範,大家同意,然後進行實踐。
第三點,爸爸媽媽要注意,這個方法要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堅持。
不管今天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定下來的規矩就一定要踐行。比如,如果我們規定吃飯時40分鐘完成的,如果沒有吃完,我們就不吃了;如果我們定下來1個小時完成作業,如果孩子沒有做完,那麼我們也就不做了。
孩子如果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而被老師批評,那也只能讓他自己承擔這樣的後果。這樣我們才能孩子明白不遵守規則是要承擔相應的結果的。因為孩子沒有抓緊時間,所以現在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爸爸媽媽這時候一定要硬下心腸讓孩子去接受幾次這樣的“懲罰”,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明白規則是需要遵守的。我相信這樣孩子就會開始有意識要去調整自己的行為。當然,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我們所要求的事情,那麼家長也不要吝嗇於自己的讚美。
綜上所述,第一,家長要在事先給孩子建立規範;第二,在雙方認可規範的前提下,家長和孩子要一起來實踐這樣的規範;第三,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堅持規則。
透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孩子的拖延症才能慢慢調整。爸爸媽媽一定要避免在調整孩子行為的過程中只說不練,就是隻跟孩子講道理,卻沒有明確的方法和方案陪著孩子來踐行。這樣我們的教育是非常容易失敗的。只有我們陪著孩子去做、去改變,讓他們也體會到新的行為模式很簡單也很輕鬆,對大家都好,那麼孩子的行為才有可能有真正的變化。小孩子是這樣,大人其實也是這樣。
-
8 # 虎爸育兒師
“快點兒!快點兒!”這應該是很多媽媽在生活中對寶寶說得比較多的話了。媽媽們只要認真想想,就會發現,自己的口頭禪,早已從“我愛你”,變成了“你快點”。平時只要寶寶磨蹭,你就會催催催!久而久之,寶寶感到煩,你也感到煩。那為什麼“磨蹭+催促”的模式,天天在家裡上演呢?如何才能讓磨蹭的寶寶“快起來”?媽媽們有必要深究一下。
媽媽,請別不耐煩!寶寶磨蹭有原因
磨蹭,其實是很多寶寶都會有的頑習,一般從四五歲開始,直到青春期。很多媽媽都曾為此頭疼過,卻想不到好的方法應對。其實,寶寶之所以磨蹭,是有原因的。媽媽可以對比一下原因,看自家寶寶中了幾條?
1、自身能力發展不足
有的寶寶雖然想快,但快不起來,因為身體各方面發育還不成熟,手腳配合不靈活。如果媽媽一味催促,寶寶完成不了,只會更著急,甚至還會發脾氣。所以,媽媽要尊重寶寶“慢半拍”的習慣。
2、時間觀念不強
此外,與媽媽不同,寶寶時間觀念不強,尤其是5歲以下的寶寶,對時間感知較弱。當媽媽說還有幾分鐘就遲到,寶寶理解不了。所以這種催促,沒有好處。
3、 習慣慢節奏的生活
部分媽媽早上還要上班,沒有時間陪伴寶寶,把寶寶交給爺爺奶奶照顧。寶寶跟著爺爺奶奶,習慣了慢節奏的生活,突然和媽媽一起,要變成快節奏,會適應不了。
4、經常被包辦一切
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媽媽會寵著寶寶,幫寶寶包辦一切,慢慢,寶寶就會形成“坐享其成”的習慣。如果突然要自己做,寶寶不會,就會慢吞吞,以此乞求媽媽的幫助。
5、天生慢性子
如果是天生慢性子的寶寶,並不是“做事拖拉”,而是喜歡慢慢做事,到了關鍵時候,TA們也會快起來。所以,媽媽要區分好,別錯怪寶寶。
6、對催促有了免疫力
如果媽媽從早到晚催促寶寶,會讓寶寶形成“免疫力”,做事變得越來越慢,想改變也比較難。所以說,催促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會間接導致寶寶磨蹭。
給寶寶多點信心,循序漸進改掉壞習慣!
各位媽媽,不能再催下去了,這樣會分散寶寶做事的注意力,繼而讓寶寶養成不好的習慣。媽媽應該找對方法,讓寶寶慢慢成長。下面這些方法,媽媽們都試過嗎,聽說很有效哦!
1、保持一定的耐心
首先,媽媽要做的是,管住嘴,別再催促,對寶寶保持一定的耐心,慢慢教會寶寶做事。千萬別幫寶寶做,讓寶寶獨立完成。這個過程很考驗媽媽的耐心,希望媽媽能“挺住”,陪伴寶寶成長。
2、用幽默的話語溝通
不要經常用說教式的話語和寶寶溝通,要進入寶寶的語言體系,說寶寶能聽懂的話,語言方面,可以幽默、卡通一些,比如寶寶不寫作業,可以說“作業本不喜歡鉛筆嗎?怎麼不讓鉛筆靠近?”,又比如催促寶寶出門,說“我是閃電俠,很快穿好衣服出門了”,寶寶就會和媽媽鬥快,爭當閃電俠。
3、用遊戲引導寶寶
如果寶寶時間觀念弱,可以經常和寶寶玩時間控制類的遊戲,讓寶寶明白把控時間的重要性,比如限定時間,和寶寶比賽收拾玩具,或者限定時間進行閱讀。如果寶寶完成,獎勵小禮物。
4、給寶寶買塊表
當寶寶會看時間,可以給寶寶買塊表,調個鬧鐘,提醒寶寶注意時間。或許寶寶拖拉的習慣會慢慢改掉,因為習慣戴錶的人都比較守時。
5、抓住時機表揚寶寶
若想寶寶一直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把握時機,表揚寶寶,讓寶寶意識到自己的進步。相信在媽媽的鼓勵下,寶寶有無窮的動力。
6、讓寶寶學會主動做事
不要什麼都為寶寶包辦,要讓寶寶學會主動做事。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讓寶寶幫忙,比如出門讓寶寶拿鞋或寶寶。等寶寶養成主動的習慣,就不會再拖拉了。
7、體驗幾次拖拉的後果
如果寶寶總是拖拉,出門沒有時間觀念,吃飯慢吞吞,作業做不完,可以讓寶寶嘗試一下遲到、不完成作業、餓肚子的後果,比如讓老師去責備寶寶。
8、體會等待的滋味
如果寶寶天生散漫,會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媽媽可以巧妙利用機會,讓寶寶體會等待的滋味,比如帶寶寶去TA喜歡的地方,可以遲遲不出門,讓寶寶等,當寶寶不耐煩時,再溝通,以此教會寶寶守時的道理。
減少催促,與寶寶一起快起來!
有的媽媽之所以老是催促,也有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媽媽認為再不快點兒,事情就沒法按照原來的計劃進行,擔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另一方面認為不催促,寶寶就不會改變。其實,想要改變寶寶,媽媽也要改變自身,與寶寶一起成長。那媽媽如何才能減少催促呢?
1、首先,要減少自己的焦慮
媽媽要學會控制焦慮情緒,即使寶寶磨蹭,也不要嘮叨、發火,更不要擔心產生不良的後果。當媽媽開始轉變態度時,寶寶也會轉變,不再焦躁。
2、其次,要明白催促起不了作用
催促真的起不了作用,即使媽媽每天說500遍“快點兒”,寶寶依然會按照自己的習慣做事。而且寶寶還會越來越反感,故意疏遠媽媽,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愛催促的媽媽要改變自己,就像陳小春為了jesper改變自己一樣。
3、最後,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寶寶小的時候都喜歡模仿大人,如果媽媽平時做事快,教出來的寶寶做事也不會太慢。所以,媽媽要反思一下,是否自己習慣不好,影響了寶寶。如果是,改掉壞習慣,給寶寶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寶寶。
三、Smart育兒法:早教領域最先進、科學、輕鬆的方法!
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三種方法恰恰是當下許多家長和教師最熱衷運用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孩子人生黃金關鍵期讓他養成一個受益一生的習慣,是我們每個父母都所希望的。
對於大部分的媽媽,孩子缺少閱讀的習慣,獨立的習慣,專注習慣,很多壞習慣。
而Smart育兒法,是早教領域最先進的一種早教方法,也是最科學、最輕鬆的早教方法!根據世界著名的蒙臺梭利教學方案,結合中國億萬家長情況,完全杜絕了傳統早教的弊端和錯誤的觀念。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的閱讀好習慣;獨立好習慣;專心好習慣;生活自理好習慣;堅持好習慣。
如果對於Smart育兒法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開啟瀏覽器搜尋“Smart育兒法”學習。
Smart育兒法每天親子共讀10分鐘,10天全面改善親子關係,15天讓寶寶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家長每天學習20分鐘,3個月成為懂孩子,會溝通的優秀家長,99天讓寶寶養成5個好習慣。
-
9 # 達小童
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家長催出來的
早晨催起床: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聲,叫第3遍才不情願地起來,眯著眼磨磨蹭蹭穿衣服。
回家催作業:寫個作業拖拖拉拉,剛坐下沒5分鐘,就嚷著要喝水,一會又想吃水果,一會又想上廁所。
本來作業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點才寫完。
晚上催睡覺:都是快10點半了,兒子還窩在沙發上看動畫片。催一聲沒動靜,再催她就急眼。
關於這件事,作為當事人我也是深有體會,我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是被天天各種催促:
醒了沒?沒。——快!
作業寫完沒?沒。——快!
飯吃完沒?沒。——快!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聰明如我媽,突然她就停止了催催催模式。(講真,剛開始我還有點不習慣)
2自從我媽放棄“催促”模式之後,我們家就變了一個模樣,寫不寫作業都母慈子孝!
我寫作業的時候是這樣式的:
我媽再也不一直喊“哎哎錯了”“哎哎快點寫”;
而是很帥的送我一句話“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
要是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我看電視不睡覺的時候是這樣式的:
“塗塗,你準備再看幾分鐘?”
“我再看5分鐘行嗎?”
“行,我家姑娘家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
時間到了,我主動關電視去睡覺。
諸如此類的事情多了,我的自制力也有所提高,時間觀念也慢慢增強。
到現在,我都有個習慣“今日事,今日畢”,完全沒有什麼拖延症後遺症。
3現在總有人問我孩子磨蹭怎麼辦?我都會建議他,多點耐心正確的引導,這會比催促、責罵更有效。
很多孩子的磨蹭,其實是我們催出來的
孩子做事一慢,我們就忍不住去催催催。可實際上,我們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我們回看一下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孩子窩在沙發上看動畫到10點多,催三遍才肯乖乖睡覺。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真的不知道10點半就應該準備洗漱睡覺了嗎?
按照我的親身經歷來看,其實這些規則孩子是明白。
而他之所以會賴著不動,是因為對媽媽長時間的嘮叨、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賴。
當媽媽催第一遍的時候,他一點都不在乎,因為她知道媽媽只是打個預防針,反正還會再催的,於是繼續安心看電視;
當媽媽催第二遍的時候,他心裡有點準備了,預感到媽媽可能會發火,所以抓緊最後的時間多看一會兒;
當媽媽催第三遍的時候,他知道媽媽真的發火了,再不去睡覺真的會捱揍,所以才起身去洗漱、準備睡覺。
時間長了,孩子做事的標準不是“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而是“媽媽有沒有催”。媽媽催的才是緊急的,媽媽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動做。
其實家長,可以試著戒掉嘮嘮叨叨、連哄帶騙的催促,對孩子下達的指令時,內容要簡單明瞭,態度要和善,語氣要堅定:
“寶貝,現在已經10點了,媽媽允許你看最後5分鐘,5分鐘後必須開始洗漱,明白沒?”
1生活中誰也不能隨時處於起跑狀態
有的家長習慣喊“1、2、3”,這個方法偶爾管用,經常用就不靈。生活中誰也不可能隨時處於起跑狀態。
但凡有需要倒計時的時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孩子為什麼沒有行動,是否事情做到一半無法停下,是否沒有看到全域性,我可以怎樣改進。
比如,事先談好,把這件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2父母幫得越多,孩子越磨蹭
有的家長嫌孩子吃飯慢,就給孩子餵飯,不讓孩子自己吃了;
嫌孩子書桌亂糟糟的,就去幫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學遲到,就幫孩子穿衣服……
父母每替孩子做一件事,就剝奪了孩子一次鍛鍊、成長的機會。
而且父母為孩子代勞太多,還會讓孩子滋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有些事不願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有爸爸媽媽跟在後面“擦屁股”。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用來鍛鍊的事情,一共就那麼多,你替孩子做了80%,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長空間;
你要是隻替孩子做20%,那孩子就獲得了80%的成長空間。
所以,真正的愛孩子不是無休無止的呵護,而是讓孩子適當面對風雨,儘快成長起來。
3正確的引導,比催促、責罵更有效
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
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因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
而孩子還以為5分鐘是段挺長的一段時間,繼續慢慢悠悠地該幹嘛幹嘛。
像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利用計時器或者鬧鐘來幫忙
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感受“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到底有多長。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對家長要求乾的事沒興趣,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
有的孩子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的時候東瞧西看,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嚴重影響了效率。
對於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就問問孩子都有哪些作業、想先做哪一門後做哪一門,提前在腦袋裡有個規劃。
到家後,不用先急著寫作業,先把吃飯、喝水、吃水果、上廁所這一套都弄利索,然後開始寫作業,而且在寫作業途中不再允許隨便吃東西。
這樣時間一長,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時間規劃能力,保護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4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
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
那麼,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
比如,用鬧錶或定時器,來取代你的監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鬆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
-
10 # 仨個寶寶
我不是磨蹭,我只是多花一些時間體驗
想要改掉孩子“磨蹭”的習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區分孩子的“慢”和“磨蹭”。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故意磨蹭,而是他們本身各方面發育未成熟,在很多事情上無法做到像成人一樣乾脆利落,他們需要花時間去體驗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活動,而且,絕大情況都需要反覆嘗試。
就比如出門自己穿鞋子。
已經在快了,我是小孩子本來就比較慢、今天的鞋子左右兩邊不好分。
你瞧:
孩子並不是拿著鞋玩,而是因為在分辨鞋子的左右。
衣服反覆穿不好,也許是因為小手還不太靈活。
吃飯慢,可能是因為孩子在體會食物的顏色、觸感、味道等。孩子需要協調大腦、嘴巴和手共同協作,這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挑戰。
很多事情在我們眼中是磨蹭、拖拉,其實只是孩子正常的節奏。
之所以我們忍不住催促,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孩子,孩子達不到時,我們心裡往往會煩躁、焦慮,害怕孩子慢了被落下,更擔心等真落後了就晚了。
因此,從一開始就不斷催促著孩子向前跑,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
如果我們忽略孩子自身的發展特點,而一味指責、埋怨、催促孩子的“拖拉”,甚至是替孩子做好一切,這些行為反而會強化孩子的拖拉,讓“假”拖拉,變成了“真”拖拉。
我不是磨蹭,我只是不知道,你口中的一分鐘到底有多長?
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大多是缺乏時間觀念。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
擁有強烈的時間觀念的重要性,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
很多父母為了從小培養娃的時間觀念,也是費盡心思,制定嚴格的時間計劃表,把日常需要完成的時間詳細到分秒。
但最後卻發現,對於孩子都無濟於事,你說的“半小時必須吃完飯”、“兩分鐘必須刷好牙”,對孩子來說其實並沒啥督促作用。
因為孩子是透過感官體驗瞭解事物的,對他們來說學習是具象的,而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太抽象,根本理解不了。
所以,當你規定再看“兩分鐘電視”,他們雖然口頭上應著,但其實根本就不知道“兩分鐘”具體是個啥,能吃還是能玩?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將時間化抽象為具體。
用孩子聽得懂的時間術語,幫助他建立時間觀念。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時間可以看得見,我們可以利用道具,比如說沙漏,沙的流逝就是“時間在一點點流走哦”,或者給到孩子一個具體的、視覺化的提醒,比如再看2集、再玩5次。
我們還可以利用具體的事件表達時間,讓孩子感知時間的長度。
比如選孩子喜歡聽的一首兒歌,像《小星星》是兩分鐘的時間,那刷牙就是一首《小星星》的時間,一集《汪汪隊》是30分鐘=洗澡的時間=吃飯的時間等。
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兩分鐘很短,需要快一點,而30分鐘長一些,可以多做一些事情。
然後,抽象的時間,在孩子心裡也就有了具體表象的概念。
我不是磨蹭,我只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有時候孩子好像被催蒙了,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快點做什麼”了。
後來研究了不少資料,我才明白,其實孩子是活在當下的,她的條理沒有大人那麼清晰,很多大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一、二、三步調,孩子未必跟得上。
說的更明白一點,大人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先做什麼事,但孩子沒有概念。
醒悟了這一點,我便把“快點”這句指令模糊的連環催,換成了重複早起之後需要做的拆分步驟:先刷牙,然後洗臉,最後換衣服,穿鞋。
我不會在她刷到一半茫茫然時,單純的說一句“快點”,而是提醒她,刷完牙還有別的任務哦,是什麼呢?——洗臉、換衣服、穿鞋。
慢慢的她越來越明白自己的早起流程,有時候也會慢,但是節奏不會錯,那麼這樣的拖延其實是可控的。
比如早上7:30起床,這一套做下來,做快了10分鐘,拖拉了也就至多15分鐘,不會更出圈,只要適當留出足夠的時間,我就不會焦慮,也就不用催她。
後來我發現,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不僅適用於早起上學,也適合晚上做作業。
如果她寫作業拖拉,那下樓玩的時間便要相應減少。
所以有作業的日子,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積極的寫作業,如果是週五,還會連夜趕完作業,因為週末想要無後顧之憂地玩。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生活/學習節奏,幫助孩子理清他的規劃,讓他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當下什麼是最必要的?讓孩子對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有掌控感,而不是每一步都靠父母催。
一旦他們明白,請相信他們真的能夠安排好這種有自我掌控感的人生。
許多家長說:孩子做事特別拖拉,洗臉刷牙愛拖拉、睡覺愛拖拉,穿衣、穿鞋愛拖拉,吃飯也拖拉,寫個作業更拖拉,一邊玩一邊學,讓家長的火一下子就冒上來了!
孩子越磨蹭,家長越著急,跟孩子講道理、怒吼甚至懲罰孩子,都沒什麼效果,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回覆列表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太磨蹭了!總是在耗時間,做事沒有條理,更沒有效率。他們也曾經想盡辦法幫助孩子改正,可是效果都不明顯。
孩子的磨蹭是在父母的過重壓力下反叛的結果。每一個孩子的磨蹭、拖拉 看似是孩子的問題,其實背後都有父母一定的原因,父母做事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給
孩子榜樣
暗示,父母的一舉一動無不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如果我們工作中有情緒,回家抱怨領導不公,用磨洋工的方法對抗領導,孩子就會學到這樣的“本事”。假如爸爸愛打電腦遊戲;媽媽做好飯叫了好幾次都只“嗯”而不動,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會把爸爸的這種做法學到手。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無意中給孩子消極的暗示。在改變孩子之前先改變自己,這便是父母教育之道。當然,有的困難是孩子想出來對付付父母的招數。但是,這不包括天生慢性子的孩子。如果父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總是催著孩子學習,而是而讓孩子勞逸結合;如果孩子每次寫好作業,父母不是盯著孩子的錯誤,而是採取恰當的表揚和鼓勵;如果父母能不替孩子包辦一切,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那麼, 我們的孩子還有磨蹭的必要嗎?
暗示教育
課堂要想改變孩子拖拉磨蹭的習慣,需要懂得一點暗示技巧,在潛移默化中矯正孩子的行為。“定鬧鈴”暗示就是一個很好的技巧。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我們要學著讓孩子去承擔他的磨蹭造成的後果,比如,孩子早上起床磨蹭,鬧鈴已經響了,我們就不要一催再催,讓孩子遲到。 當他遲到了,自然就會受到老師的懲罰。我們要暗示給他這樣的資訊:你要為自己的磨蹭承擔責任。孩子們很看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這樣的 做法,就會讓他們漸漸遠離磨蹭,越來越有責任感。
讓孩子學會支配時間。孩子有了一定的責任感,我們還要幫助他們學會支配自己的時間。比如上面的例子,孩子遲到受到懲罰,在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我們就和孩子約定好要為自己的遲到負責。給孩子規定好起床的時間, 幫助孩子在前一天晚上定好鬧鈴。在“定鬧鈴”的暗示下,孩子就會慢慢學會 遵守時間,不用父母的催促自覺起床。對待作業磨蹭的孩子我們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比如一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就定好鬧鈴,一個小時鬧鈴一響,孩子就自然知道這次作業自己是否磨蹭,效率有多高,不再用父母督促,孩子學會了自己支配時間,就一定能改變拖拉磨蹭的習慣。
當然,我們要允許孩子有一個
循序漸進
的過程,適當地鼓勵,幫助孩子慢慢改掉磨蹭的習慣,成為一個有時間觀念、有責任心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