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依蘭如初
-
2 # 一清VLOG
2020年,我們這裡農村全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我認為缺少鞭炮的除夕不是好除夕,記得小時候每家放鞭炮,小朋友都會去撿沒有爆炸的鞭炮,回到家自己用手槍,或者再次燃放,那種快樂再也沒有了
-
3 # 0單身狗一枚0
自己寫春聯
和家人一起買年貨
和家人一起包餃子
陪家人一起看春晚一起放鞭炮
陪家人一起守歲跨年
大年初一得時候一起去長輩家拜年了等等,很多得。不過現在得人全都圖了省事方便了,年夜飯都不自己做了,全是在飯店裡邊,反正是過年越過越沒意思了,還有很多地方連鞭炮都不讓放了,過年過得和平時都沒區別了。你要能把我上面說得那幾樣全做到就算有點年味了。
-
4 # 宣宣的日常生活
以前過春節有年味,家裡打年糕,穩糖,炸藕圓…前一個月就準備忙這些,然後快過年的時候,搞衛生,把舊門對撕掉,擋塵,整理家,然後過年的時候放煙火,……年味十足!現在過年好多都簡單化了
-
5 # 呦呦60909
一進入臘月二十大街上都是賣春聯.燈籠.鞭炮,家裡蒸饅頭,蒸花糕,炸帶魚,炸丸子,炸酥肉,小孩忙著燒地鍋,順便小孩捏一個嚐嚐,到了大年三十,貼春聯,放鞭炮,看春晚包餃子,一家別提有多高興了
-
6 # 青青日常Vlog
我前年,去年一分錢沒掙,冰箱經常是空的今年掙了四萬多,冰箱裡有點東西,想吃的買點,努力就會有收穫,年味,一家人,健康,和睦,開心的吃一桌年夜飯,
-
7 # 音樂美文坊
還有半個月,2020年春節就要來了,卻絲毫沒什麼感覺,唯一開心些的就是領年貨(我們發了三種油。。。)和放假了吧。是時代變了,還是人變了?
文化的傳承承載於儀式當中,當儀式被精簡甚至省略後,剩下的不過是一句看不到的空話,最終被風吹散在歷史長河當中,再無影蹤。這些講究,看起來沒什麼,卻承載了華夏的文化,當這些都沒了,文化也就沒了。
就好像人們常說,現在的春節沒年味了,是真的沒年味了麼?是你的春節被淡化了,所有的儀式被精簡的取消掉了,剩下的只有一頓年夜飯而已。如今這豐衣足食的年代,年夜飯能吃的,平時不能吃麼?當年夜飯也失去了吸引力,那麼,春節還剩下什麼了?
以前的春節,那是張燈結綵,按時辰放鞭炮,屋裡屋外掛著的,貼著的,人們見面說的,開燈熬年夜,半夜放鞭炮,全家吃餃子,子孫跪拜父母感謝父母恩,父母發紅包,其樂融融。如今卻變成了,你一臺手機,我一臺手機,放著春晚沒人看,餃子提前吃完了,鞭炮懶得放,早早睡大覺。年,就這麼不知不覺的過去了……
儀式承載著文化,文化卻要放棄儀式,最終放棄的真的是儀式麼?”
放棄了儀式不等於放棄文化,但是一定放棄了文化自信!
你自己的文化傳承方式都被自己否定了,不敢拿出來示人,還談什麼自信?
-
8 # 桂林唐歌
把手機放下,多跟家人聊聊天,多出去串串門拜個年,現在的過年就像個形式一樣。而且農村過年的時候賭博尤為嚴重!
-
9 # 鳳雨交加
我覺得春節到了有些親戚在外工作都是到過年才回來的,首先我們全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大家一起看春晚有時間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聯絡一下感情;或者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父母孩子大家一起去旅遊過年也挺好的……
-
10 # 老馬小哥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實過節就是過的人氣親情,如果能聚在一起,就跟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大家團團圓圓快快樂樂過大年。家裡或者飯店,準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穿新衣,戴新帽,燃鞭炮,闔家歡樂。如果時間條件允許,也可以實施外出旅遊攻略,賞江南風情,看北國風光。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2020盛世年華,讓我們歡歡喜喜過大年。
-
11 # 甘生803
春節怎樣過,才讓它有春節的感覺?
記得小時候,在課本中很羨慕沈從文寫的《臘八粥》描寫的場景。雖然現在沒那麼重的年味,但如果每個人都透過手機來過年,不可避免地會感覺到年味的缺失。讓我們切換到下一個場景,一家人坐在一起,互相嘮嘮嗑,說說家常,不怎麼想說家常的後輩,可以聽長輩說話,畢竟你在平時都很忙,與長輩呆在一起的時間不長,總而言之,放下手機,珍惜眼前人。
-
12 # Ning劇場
現在的春節只是一個回家的理由。
平日裡大家都在學習、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家人,那就趁著春節回家多陪伴陪伴家人,和家人談談心。不管在學校開心與不開心,學習成績好壞,都得整理好書包回家過年,感受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的幸福;在外打拼的朋友們,不要去想今年賺了多錢,虧了多錢,到年底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丟下不開心的工作,開心坐上回家的火車;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這就叫年味。
-
13 # hf88889999
2020年我準備了好多節目,到時候分享給我的家人,有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小孩等肯定會很熱鬧!還有我的小女兒我們一起表演[捂臉][微笑]
-
14 # 長齡學美食
小時候,說要過年了,不問情由,先就傻不愣登的高興了起來。
因為過年時節,總裹在寒假裡。寒假是巧克力,過年是巧克力裡的杏仁兒。自由自在,加上歡天喜地,真是錦上添花。相比起來,暑假就長而平淡,沒過年這樣有盼頭的節點。
因為知道過年,大家都不捨得不高興,於是平日三分膽,變成十分。不做寒假作業,每天看電視,睡懶覺,爸媽也不會管——過年嘛。
爸媽沒空管,也因為忙。我們那裡,老一輩的單位會發大青魚,年年有餘。魚殺好了,肉段兒醃了做鹹魚,魚頭魚尾等年夜飯吃:略煎到泛黃,加酒和蔥,熬一下午到濃白,就是魚頭湯,可以加豆腐。
除了整治魚,還得備辦其他的。去菜市場,席捲一氣,跟那些菜販們一一道別:
“還不回去過年?”
“今天做完就回去了!”
“那來年見!”
“好好!”
買許多滷菜熟食。過年了,店主也豪邁。你買豬頭肉,白送倆豬耳朵。你買紅滷腸,白送雞肝。
“早點賣完我就收了!”
“忙啊?回老家啊?”
“不忙!就是去打麻將!”
過年前一兩天,牌友們要打一兩桌“暫別麻將”。癮再大,之後一週時間,要暫別嬉笑怒罵的戰友,把時光貢獻給家庭了。這桌牌通常打得溫馨,平日叫鬧吵擾的,這天也和氣。回去了,跟家裡也好交代。
“今天輸了。”
“算了算了,反正年裡最後一天,當送禮物求福了!”
年三十那天,主婦從早上便開始忙。我們那裡,年夜飯不講貴,但要敦厚、肥碩、高熱量。魚頭湯熬著;紅燒蹄髈得燉到酥爛;滷牛肉、燒雞要切片切段兒;要預備酒釀圓子煮年糕。廚房裡騰騰白霧中,偶爾跳出一句話:
“你也閒著,去小店買瓶黃酒!”
“好!”
到下午,親戚們,比如外公外婆,比如叔叔嬸嬸,就來了。進門脫外套、摘帽子,先把過年好吼得全家都聽見,然後男的們就開始圍著茶几,嗑瓜子、剝花生(我們那裡,過年一定要吃帶殼的花生,脆而香),喝熱茶;女的就竄進廚房:
“要不要幫忙啊?!”
“不用不用!你去吃瓜子!”
小孩子們滿地跑,如果不提前把書和器物藏起來,就等著聽嗤啦撕碎聲和乒乓碎裂聲吧。免不了有小孩要哭,大人勸慰,聲音堆起來,一直頂到天花板。看電視的大人們,指著熟悉的主持人:“哎呀,他今年穿得好喜慶啊!”媽媽在廚房裡喊爸爸:“我這裡脫不開手,你去把黃酒熱一熱!”
吃年夜飯。平日再家常,這時也擺得有模樣:杯盤碗盞。先冷盤,也就是各類下酒菜:滷牛肉、炸脆鱔、白斬雞、松花蛋、拌海蜇、醃肚……吃過一巡,上熱菜:炒蝦仁、黃豆芽炒百葉、糖醋排骨、藕絲毛豆……吃完這一巡,小孩們都把杯盤放下,滿家裡捉迷藏去了;之後是雞湯、魚頭湯、紅燒蹄髈、八寶飯,到這茬兒,大家都不太吃了,邊吃邊聊,話語像羽毛球,在半空裡飄,你拍一下,就送到一邊去。
年夜飯有不收桌的權利。年夜飯完了,吃得乾淨的盤碗就收了,立刻洗;大家基本沒動筷子的,放冰箱去。
會有人先行告辭,大家互相挽手致意,“後天見!”“後天見!”
剩下的大家,把陣地移到電視機前,遠遠近近,或倚或坐或臥,抱著熱水袋、湯婆子,把腳藏在棉墊裡,捂得暖融融,臉通紅,等春晚。
年輕點的會叫:“哎呀看!宋丹丹!”“哎呀看!趙本山出來了!”老一點的則更重視別的:“今年這衣服,穿得妖里妖氣的!”
到晚上十點,主婦給大家端酒釀圓子年糕來。雖然大家都挺飽,但先前吃齁了的,會覺得甜甜黏黏還有湯,挺清爽,來兩碗。
到新年鐘聲響了,房間裡響成一片:電視裡的喧騰聲,外面的鞭炮聲,房間裡大家彼此祝福聲,手機鈴聲,百處俱發,不知聽哪一處才是。等好半天,歇下來了,臉激動得發紅。
聽完《難忘今宵》,主婦就得打點了:客人們引去客房睡,大家各自預備就寢。這時候,我經常不想睡——都知道大年初一凌晨,春晚之後,許多電視臺還會放些撩人心絃的好看節目呢,比如,央視電影頻道經常把平時不放的好東西攢這時候播。可是擰不過老孃,沒奈何,去睡吧。
一覺醒來,通常是被鞭炮聲震醒的。就起床,早飯又是酒釀圓子年糕,偶爾是稀飯年糕,配點兒自家醃的蘿蔔乾,總是就是求步步登高,團團圓圓。多幸福,少是非。住過了夜的客人也該回去了,送出門去,殷勤道別。
我遇到的年初一,通常都是乾淨峻爽的晴天。有亮度缺溫度的陽光,寒冷的空氣裡滿是鞭炮火藥味兒。整個年初一的下午(因為上午經常會睡懶覺)都明亮而平淡,什麼事都不著急了,就有種不知該幹什麼的感覺——這時候,電視機又成了我的好朋友。那些浮誇但歡樂的節目響動著,就讓我過了年初一。
年初二、年初三、年初四,照例得四處拜親戚。吃各類大魚大肉高熱量食物,聊天,歡笑,嗑瓜子,吃花生。小孩子們追著各類爆竹鞭炮亂跑,貓和狗嚇得來回竄。室內室外,耳邊總是亮堂堂的響著喜慶的樂曲。回了家,打著飽嗝,都不想再吃東西了。我媽就會把年夜飯剩下的菜,做成雜燴菜、鹹泡飯、混炒飯。這些邊角料湊起來,通常極香,吃得全身暖和,腦子都變簡單了;就把自己拋進軟沙發裡,接著看歡天喜地的電視節目。
這種時候,我最忌憚的是跟媽媽的一些好朋友酬答。我們這裡,阿姨們聊起來沒邊兒。比如我小時候,常被阿姨捏腮幫子:看這小孩多可愛!給我做女婿好不好啊!我媽就答:好啊好啊!——一個春節,我能被媽許配個四五家!當然啦,玩笑一句,過去就算,但多年以後,還會有阿姨開玩笑不怕事兒大,見著長大了的我,就指著自己身旁的女兒:
你媽媽以前可把你許給我家啦!
——也不管我和她的女兒彼此有多尷尬,這種玩笑可怎麼接下茬?
到年初五,該上街去溜達了。回家過年的諸位也有些回來了,街上人雖少,店鋪倒還開了。大家小別數日,都無比驚喜的道好:
“新年好!”
“新年好!!”
這時,你就會像穿上一件新衣裳,在這種“一切都很美好”的氣氛中,覺得“哎,過年真是好!”回了家,媽把鹹魚蒸了幾塊,配熱騰騰的稀飯,“吃吧!”
我偶爾也會想,究竟什麼是“年味兒”呢?年夜飯?紅燒蹄髈?嗑瓜子?春節晚會?“過年好”的祝福聲?雜燴飯?走親訪友?爆竹聲?似乎是,又似乎都不是。
去年春節,我在巴黎過,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過新年。幸而周圍華人眾多——話說回來,全世界大城市,都已經被華人佔領了——所以還不缺過節氣氛。遠離故鄉的人,辦起故鄉事來,通常格外道地。許多我在國內的親戚都已經嫌麻煩不辦了的習俗,在巴黎這裡的華人圈裡還流行著呢,比如,有位來巴黎三十年的老阿姨,繪聲繪色教我:
“壓歲錢的紅包,可不能只拿個紅紙隨便一裹,這裡面有講究,要折,要描,我來弄給你看……”
中國人過個年,連法國人都知道了。看華人居住那片地方,張燈結綵掛紅紙,那就是要過年了。
我是這麼給自己塑造過年氣氛的:亞洲超市裡買食材,做些挺地道的吃食;家裡貼些喜字,掛些年畫。當然,到頭來,渲染氣氛最有效的,還是以下手段:調出歷屆春晚的小品和相聲,當家裡背景音。聽多了之後,隱隱約約的,你真覺得,好像在國內過年了。
究竟什麼是“年味兒”呢?
天倫之樂;關愛互助;朝氣蓬勃;老當益壯;家庭輕喜劇;生活情景劇——許多很沒營養,甚至虛假,看了不過腦,但就像所有肥皂劇和雞湯一樣,試圖治癒你——效果不論,意圖是這樣的:試圖營造一種調子:
“大家是彼此關懷、溫情禮讓的呀!”
這種調子,其實並非憑空而來。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率多如此。語文課本里,基本在強調以下審美:
中國是幅員遼闊的,五十六個民族如何相親相愛,農民伯伯如何勤勞勇敢,城市居民如何積極向上,春天萬物復甦,夏天爛漫璀璨,秋天豐收圓融,冬天瑞雪紛紛;孩子們如何去為五保戶老爺爺掃雪,如何拾金不昧,如何立志遠大,想當解放軍、科學家和護士……甚至連數學課本里,都會不經意的編些諸如“紅星農場秋天蘋果豐收,一共有30噸蘋果,問能載重2噸的3輛卡車需要多少次才能運完”,如此云云。
那是一種招貼畫式的審美,多年以後知道真相的你難免會覺得小時候被哄了,但這個最初的、桃花源式的夢,到底是最初的印象。所謂年味兒,其實差不多就是如此:
一種從我小時候的教育、從上一代和上上一代長輩的日常言行裡,承繼下來的氛圍,一種暖烘烘的,大家真誠的彼此關懷的,足以讓人感覺周遭過於美好,過於和睦,簡直可以無憂無慮的氛圍。
所以,為什麼年味淡了?不是因為儀式和習俗變化了——每一代人自有他們的儀式,我們的父輩少年時就不知道何謂春節晚會——而是人會隨著成長,越來越明白,這種暖烘烘的、彼此真誠關愛、用心祝福的氛圍,隨著時間流逝,日益變成一種桃花源般的存在。不是年味淡了,只是人們長大了。
但是,到最後,還是會有一個轉換。
我媽有那麼幾年,逢過年都不樂意操辦了,嫌煩,嫌無聊,自己也覺得是窮開心哄自己,沒意思。但近些年,她又熱鬧開了,每逢過年前後,便饒有興致,四處備辦,逮著各類理由,拉拽親朋好友。按她對我的說法,“雖然是瞎鬧猛(我們那裡,管熱鬧叫鬧猛),總也比不鬧猛要好!”
如是,大概到最後,人都會經歷這麼個階段:先是被過年那海市蜃樓般的氣氛所迷,樂在其中;漸漸發覺其中有相當的瞎起鬨窮開心成分,於是慢慢兒遠離;最後,終於到了“假的又如何,開心就好了嘛”,於是翻身回來,開始親身參與,營造海市蜃樓的氛圍。
說來說去,過年其實可以這麼解釋:這玩意本身可以理解為,到了每年的某個節點上,大家沒事瞎起鬨、一起鬧個樂。但人生在世,無非求樂;如果能有一個自己和周圍都不加懷疑的固定時節,可以像傻瓜一樣彼此喧騰熱鬧的問候和祝福,可以撒開歡樂,那就不妨樂樂。年味兒濃淡,到最後還是主觀感受。想有年味兒,只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個笨小孩兒,滿心期盼壓歲錢、年夜飯、春節晚會和各類無意義的唧唧呱呱,沒頭沒腦的祝福每一個人,然後相信他人也會沒頭沒腦實心實意的祝福你,就行了。
-
15 # 時尚旋律
過了臘月門;
轉眼就是年!
年味有是什麼?
是物質的豐盛,
還是文化的延續。
你,我的疑惑;為什麼現在的舂節沒有年味了呢?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期盼過年,過年總是那麼高興,小時候我們放鞭炮,穿行衣服,收壓歲錢,每時每處都是那麼歡心愜意。
而如今的我們,略感舂節無味,懶於出門,感情冷漠,親友疏絡,只有手握手機才有情緒感覺。
年味需要情緒,辦年貨的情緒。
忙碌的情緒,貼對聯,清掃一年的粉塵,添新衣,吃團圓飯。
舂節是我們應該慶祝的節日,是我們大家舊貌換新顏的節日,是我們成長的歷程碑。誰也沒有理由冷漠舉國歡慶的舂節,節日總是那麼喜慶美好,讓我們重拾心情,過新年,過好年,來祝福我們的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的快樂生活……
-
16 # 每日養生小知識
春節是我們國家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小時候從記事起,過年非常高興,記得是吃的好,一年就是春節才能吃上豬肉,魚肉,雞肉等,春節才能穿上新衣服,新鞋,才能從百忙中閒下來什麼都不用幹,吃上豐盛的年夜飯,放放便炮,看看花燈,猜猜迷語,,放放風箏,幾個小火伴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已父母買的玩具來顯耀一翻,然後是走走親戚等等,那時候覺得特別幸福,特別開心,感覺到過春節就象自己掉到蜜缸裡一樣的甜。2020年的春節,我想要是能尋找到我童年的春節回憶,才真是有年味。
-
17 # 小陽爸爸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現在的春節,大家都覺得沒有什麼年味了。可能沒有,我們小時候過新年的時候,年味特別重。我身為一個80後的大齡青年,在小的時候一到過年的時候就特別興奮,放放鞭炮和花燭,吃著餃子,還有很多好吃的!尤其是在農村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老家,更覺得有意思了!
-
18 # 明月的枕邊絮語
重拾過年老習慣!你將找到丟失多年的快樂!
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有三。
一是老習慣更有儀式感。
很多人說春節已經沒有年味了,抱怨時代是怎麼了。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造成當下春節沒有年味和每個人都有責任。
我們太追求自由,追求沒有約束,反倒讓自己迷失了方向。
小時候,國人大多從年二十三就開始過年了,之後的每天都有說法和講究。
現在很多人都會說,我們家沒有講究,但往往過年沒年味的就是這樣家庭。
老沒老的樣子,小沒小的樣子。回家抱手機成了所有消遣方式。
這樣的春節哪裡還有年味。
二是老習慣更讓人感覺溫暖。
一家人坐在一起,根據時間點不同做不同飯菜,蒸饅頭,烤點心,包餃子,做年夜飯,把過年變成一種遊戲,多麼好。
這樣的年,相信經歷的人一生都不會忘。
三是老習慣能讓人重拾敬畏之心。
不是科學發達了就不要敬畏什麼了。
人因敬畏才有約束,有約束才有禮數,有禮數才有彼此尊重,有尊重才有體貼和關愛。
被關愛是每個人內心渴望的。
過年過的是什麼?不就是大家聚在一起感受家的溫暖嗎?所以,重拾過年老習慣很有必要。
把時間擠出來,放下手頭事,回家過年吧,工作幹不完,親情更重要!按老習慣,從臘月二十三開始進入春節,相信2020春節會帶給你一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明月回答,願您喜歡。
-
19 # 贏養生
春節就是一個闔家團圓,舉國同慶的快樂時刻!2020年的春節馬上就要到啦!如何過一個既快樂祥和又有意義又有年味兒的春節呢?在這裡跟大家聊聊我的三點感受!
1-
回覆列表
長大了,越來越覺得過年沒有年味,越來越覺得過年好無聊,這是現代好多人的生活體驗。怎麼過年才更有年味呢?怎麼過年才能更加有趣呢?現在我把我的經驗告訴大家。
1.自己寫春聯。
2.幫全家做一次團年飯
3.陪家人看春晚
4.一起守歲跨年
5.向長輩拜年
6.包壓歲錢給弟妹
7.放鞭炮
過年有趣的玩法
自己寫春聯:
春節,要讓自己有年味,首先要讓自己置身於那種環境中。春節嘛,肯定是要寫春聯,春節的時候不妨自己寫一些春聯,讓自己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
幫全家做一次團年飯:
過年,無非就是全家湊到一起熱熱鬧鬧的吃飯,這樣才有過年團圓的味道,這個時候,你可以做個嘗試,今年團年飯自己做,讓自己深刻的體會到做飯的味道。
陪家人看春晚:
過年要讓自己過得更有年味,一定要跟家人一起做到電視機面前一起看看春晚,感受一下新年的氣息。
一起守歲跨年:
我記得我小時候一直想和家人守歲,可那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到了那個點就要睡覺。現在不同了,我們長大了,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可以陪自己家人一起守歲,一起跨年,迎接新年的到來。
向長輩拜年:
大年初一,我記得小時候我們都是老早就起來了,然後一起穿上新衣服準備去拜年。所以說,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千萬不要懶,過年就是要有過年的氣氛,過年就是要去向自己的長輩們拜年。
包壓歲錢給弟妹:
放鞭炮:
過年,一定要熱熱鬧鬧,我們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去放鞭炮玩一玩,讓自己回憶一下兒時的樂趣。讓年味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