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理悟道

    1.當時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傳統的絲綢之路的樞紐地段,傳統商路被阻斷。

    2.為了傳播基督教。宗教的信仰在這時發揮了極大的精神推動力,向外開發是為了傳遞上帝的榮光。

    3.歐洲的封建經濟瓦解,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需要發展商品經濟。(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這個是根本原因)

    4歐洲此時的航海技術為其提供了客觀的條件,出現了多桅快速帆船,羅盤也應用於航海。

    5.馬可波羅遊記使得當時的歐洲人認為東亞十分富裕,遍地黃金,因而希望探索通往亞洲的路。

    6.當時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國王權力較大,急切希望提升在歐洲的地位。

    7.文藝復興運動使得當時的人具有冒險精神。

  • 2 # 記錄歷史人生

    1.15世紀末,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廣泛發展和交換的不斷擴大,使黃金成為商品貿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東方各國的黃金成了西歐人夢寐以求的東西;2.但這時奧斯曼帝國控制著東西方貿易要道,阻隔了西歐各國通往東方的傳統商路;那些熾烈追求東方財富(黃金、珠寶、香料、絲綢等)的西歐各國貴族和新興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條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路;3.地處歐洲西南部瀕臨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較早開始了海外冒險和殖民活動,掌握了較先進的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擁有了一定的財力,成為開闢新航路的起航地;4.《馬克·波羅行紀》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5.人文主義思想的促進作用。總的來說,新航路開闢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財富獲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經濟的發展。

  • 3 # Y榮光

    歐洲人開闢美洲航線,或者非洲航線、亞洲航行其實都是為了"貿易"。"貿易"這個詞在中國和其他文明的分量完全不一樣。

    我們知道世界古代有三大文明體系,農業文明,遊牧文明和海洋商業文明。在這三大文明裡面只有農業文明可以自給自足,經濟可以形成完全的閉環運作。也就是說,農業文明在自己地域內生產的物資可以完全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至於貿易輸入的物資,有則加冕,沒有也不是很緊要。所以古代中國對貿易的態度是,生意能做自然好,不能做那也沒關係。

    但是其他兩大文明就完全不一樣。我們先說遊牧文明,遊牧文明生產牛羊和馬匹,生產產出非常單一。如果沒有貿易,草原地區連一口鍋都造不起,吃飯也沒有鹽。雖然有皮襖可以禦寒,但是連一件棉質打底衣服都沒有,皮襖貼肉直接穿在身上,這是什麼樣的感受?所以如果沒有貿易遊牧文明區域的人民連基本的生活都堪憂。在明朝中期曾經就有過大明關閉與蒙古口岸的貿易,結果蒙古直接發兵對大明開戰,要求重開貿易。

    歐洲海洋商業文明也是如此,西歐地區雖然物產比草原文明豐富,但是他們在數百年的貿易中已經形成了初步市場分工,東歐糧食豐富,北歐海產品多,西歐則製造業產品多。如果不貿易歐洲會有些地方有米吃但沒肉吃,有些地方有肉吃但沒米吃,有些地方有衣服穿,但是沒有飯吃。所以歐洲商業文明必須把貿易做起來,保持市場活力,讓物資流通起來,老百姓的生活才會有保障。其次古代歐洲的物產是沒有古代中國豐富的,就算歐洲大陸貿易比較發達,優化了歐洲各國的物質資配置,但是他們還是缺乏一些重要物資。比如香料、茶葉、絲綢、瓷器。而這些物資在遠方的中國。所以他們心心念唸的希望跟中國人做生意。所以就有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古代絲綢之路雖然起源於中國,但是歐洲人對絲綢之路的熱心卻比我們中國人高多了。

    不巧的是15世紀中東地區興起了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阻擋了西歐人透過陸路向東與中國人做生意的道路。所以西歐人不得不向西和向南冒險,尋找通往中國和印度的海路。

    不過遺憾的是歐洲人在地理大發現以後。不是透過正常的公正的方式與其他國家貿易,而是透過殖民掠奪的方式,給亞非人民,尤其是美洲原住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 4 # 若磐齋

    主要還是以利為主,輔以其它的次要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動因

    一是為了尋找便宜的香料。歐洲貴族食用肉食需要依靠香料來進行保鮮,需求量比較大,但是香料的主產地又在東方,所以靠近地中海,與東方世界聯絡較大的義大利藉助與阿拉伯人的長期合作關係,基本上壟斷了香料貿易,出嫁極高,利潤豐厚。所以西歐一些國家為了自己獲取利潤,萌發了透過大西洋到達東方與東方帝國直接進行貿易的想法。

    二是當時歐洲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迅速發展,加上文藝復興引發人們對現世享樂的追求,使得歐洲人民對財富的渴求更加劇烈。在馬可波羅於元朝時期遊歷東方帶來東方富有黃金的見聞的引導下,歐洲國家都想去遙遠的地方尋找貴金屬,求得財富。由於當時傳統絲綢之路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擋,歐洲基督教傳統與奧斯曼的伊斯蘭教勢不兩立,所以又只能在大西洋方面開闢新航路了。

    還有一些次要因素:

    航海技術的進步也是因素之一,十五十六世紀,歐洲航海技術已經比較發達,開始在新式船隻上裝配火炮和可調節的船帆,這使得遠洋航行更加現實。地圓學說的廣泛傳播和地球儀的出現,使歐洲冒險家航行的心理更加有底氣。

    西歐新君主的出現也是一個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兩國透過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戰爭,收復了被佔領的領土,在這個過程中,國王在人民和軍隊的權威得到急劇加強,使得國王能夠建立專制統治,控制全國財政,能夠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支援航海家對新大陸的探索和對財富的追求。因此西班牙葡萄牙最先建立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殖民帝國。

  • 5 # 朕驚歷史

    歐洲人開闢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達南美洲的新航路,是葡萄牙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帶領他的由三條船組成的船隊率先到達的。

    15世紀的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歐洲人對貨幣的需求不斷加大,金融交易由銀本位逐漸過度到金本位。歐洲人需要大量的黃金白銀進行交易,而歐洲的產量已經滿足不了市場巨大的需求,歐洲人急切需要從其他方式獲取他們的想要的金銀。盛產香料的印度和馬可·波羅所說黃金遍地的中國成為歐洲人想要去的地方。

    而15世紀的歐洲,曾經歐洲對外的商貿中心威尼斯王國被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帝國佔領了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控制了傳統的貿易之路——絲綢之路。國內的需求和陸路商貿之路被封鎖,迫使歐洲人選擇其他的路線通往東方,比如海路。

    15世紀中期,葡萄牙航海家恩裡克王子鼓勵航海,激發國人的航海興趣。15世紀末期,航海家巴託洛繆·迪亞士發現非洲南岸的好望角,併到達非洲東海岸;瓦斯科·達·伽馬沿著他的航線,穿越印度洋到達印度,獲得了大量香料等商品,獲利達到航行費用的60倍。隨後與印度、中國等國家取得貿易,葡萄牙賺到了大將黃金白銀。葡萄牙的航海激發鄰國的西班牙,西班牙也加入到航海擴張的行列。

    1492年,熟讀《馬可·波羅行記》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獲得西班牙王室的支援,率領由三艘船組成的船隊開始了他探索前往東方的航路。葡萄牙人沿著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再沿著東海岸,向東橫渡印度洋到達東方,為了不與葡萄牙人發生利益衝突,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並發現了他所認為的“印度”,由此發現了美洲大陸,開闢了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開闢新航路兩年後,1494年,葡萄牙西班牙為了在航海貿易中不發生利益衝突,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的托爾德西里亞斯簽訂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協議——《托爾德西里雅斯條約》。由此,兩國加大了對外的殖民主義擴張。

  • 6 # 行與知LL歷史圈中圈

    第一奧斯曼土耳其地跨歐亞非,控制了傳統的到達東方的陸路。

    第三航海技術的發展,特大是指南針的應用。

    第四歐洲人探險思潮盛行。

    第五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財富。

  • 7 # 歷史微觀細說

    第一,當時向東通往亞洲的商陸被奧斯曼帝國壟斷,運往歐洲貨物價格成倍增長。

    第二、歐洲流行尋金熱。

    第三、地圓學說流行,人們向西方尋找通往東方航道。

    第四、在尋找通往東方航道的過程中偶遇美洲,所以開始了殖民活動。

  • 8 # 歷史百貨鋪

    公元1488年,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葡萄牙人終於越過了非洲的好望角。由於奧斯曼帝國坐落在亞歐大陸的連線點上,使得歐洲通往東方的商業貿易之路被長時間阻斷。葡萄牙通往東方道路上最艱難的一步已經邁過,意味著海上貿易之路開啟的時間已經不遠。

    在這時,與葡萄牙同處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也完成了統一。在看到葡萄牙即將打通海上貿易之路的時候,西班牙王室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可對於剛剛完成光復運動的西班牙要與葡萄牙正面爭奪海上霸權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找來了被葡萄牙冷落的哥倫布,希望開闢一條與東方聯絡的新航線。

    “地圓說”在15世紀的歐洲已經得到了普遍的傳播,但是還沒有人真正去驗證這樣一說法,哥倫布作為“地圓說”忠實的支持者就產生了向西也能到達東方的想法,他的想法與西班牙王室迫於開闢新航線的思路不謀而合。於是雙發達成協議,伊莎貝爾女王資助哥倫布三艘帆船開始了向西航行的漫長旅途。

    1492年10月12日,在海上航行了半年之久的船隊終於看到了陸地。哥倫布一直相信這就是他們嚮往的東方,他的船隊是到達了印度,其實他們到的是北美洲的巴哈馬群島,美洲大陸的面紗也因此被歐洲人揭開了。

    哥倫布帶著勝利回到了歐洲,他成功的訊息也在一夜之間席捲了歐洲,特別是葡萄牙王室感到非常的震驚,曾經被他們冷落的哥倫布居然向西到達了東方,非常不甘心。在15世紀,歐洲人眼中的海洋所有權還是歸於發現他的人,經過一年多的談判,葡萄牙和西班牙達成了共識:葡萄牙繼續向東,西班牙向西。

    也就是這個共識使得西班牙成為了美洲大陸的第一個殖民者,據統計,從16世紀初到17中葉,西班牙在美洲奪取的黃金超過200噸,白銀超過18600噸,在最頂峰的時候,西班牙佔據著全世界金銀總產量的83%。

    而後因為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美洲是一片新大陸隨即被證實,它的財富也赤裸裸的暴露在歐洲殖民者的眼裡。當西班牙沉醉在財富中的逐漸沒落之時,歐洲其它國家也加入了對美洲的殖民掠奪,美洲也因此陷入了更深的黑暗。

    歐洲人選擇開闢新航線殖民美洲是有因果關係的,從西班牙被迫向西航行開始,到發現美洲大陸,再到歐洲列強席捲整個美洲,並不是歐洲人選擇了美洲,而是美洲這片富饒的土地吸引了歐洲殖民者的目光。

  • 9 # 馬兒說歷史

    我是馬兒,我來回答。

    首先我來解釋新航路的概念:

    新航路

    15--16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本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闢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史學界又稱“ 地理大發現 ”.

    之前人們還不知道有美洲的存在,整個人類文明呈點狀分佈,文明區域相對封閉,地域性和獨立性特徵明顯,整個世界是相對孤立的。不像現在的人們可以環遊全世界,那個時候的全世界並不包括美洲,在歐洲人繪製的地圖都沒有美洲,人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

    那麼要完成這次探險,勇敢的航海家除了要具備冒險精神之外,還有有哪些的原因和條件?

    一 歐洲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多,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貨幣的需要量大大增加。

    二 社會根源 “尋金熱”和“一切為了香料”

    《馬可波羅行記》中說“東方黃金遍地,香料遍地…金瓦蓋頂,金磚遍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何道理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

    如此誇張的描寫給人們極大地誘惑,歐洲人掀起一股“尋金熱”。

    三 思想因素: 人文主義和傳播天主教

    文藝復興使人文主義思潮得以發揚,其核心是以人權反對神權,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打破封建神學束縛。鼓勵人們衝破宗教束縛和禁慾主義,鼓勵人們追求財富和現實享樂。

    “到世界各地去,將福音傳播給每一個人”,這也是他們開闢航線的一個原因。

    四 商業危機 :土耳其阻斷東西方傳統商路。

    奧斯曼土耳其壟斷了商路,對過往的商人實行重稅,甚至大開殺戒,人們想繞過此路,尋找一條新的航線到底東方。

    再加上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造船技術的發展,地理知識的提高,地圓學說的提出,為遠洋航行作了一定的準備。

    先後湧現出4位著名的航海家,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其中,哥倫布作出的錯誤的計算,他把地球算小了,在他的圖中,葡萄牙到日本只有2400海里,實際上兩地的空中直線距離就已經遠遠超過1萬海里!還有什麼地球的表面只有1/6是海洋等等,所以到達了美洲。

    新航路的開闢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和改變。

    首先,新航路的開闢打破這種人類相對孤立的狀態,逐漸走向一個整體,世界的聯絡加強,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舉,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觀念。人類之間的聯絡經一步加強。

    然後,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貿易範圍擴大、貿易數量和品種增加,商業中心的轉移,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業經營方式發生變化。

    大西洋附近的國家,諸如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迅速興起。

    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社會分化封建主衰落,資產階級獲利豐厚,總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

  • 10 # 文明有歷史

    開闢新航路,進而殖民美洲的並非是歐洲人的選擇。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在《大國崛起》這部紀錄片中也說得很明白。其只是伊比利亞半島無奈的選擇而已,在其取得海外殖民擴張的紅利後,其它歐洲國家因為眼紅而跟風。伊比利亞半島無奈的原因就是其脫離伊斯蘭世界後,還沒有完全融入基督教世界。

    對於基督教世界而言,伊比利亞半島驅逐了阿拉伯人以及柏柏爾人以後,加入到基督教世界,充當基督教世界對抗伊斯蘭世界的前線,這是令羅馬教皇欣喜的。反之,基督教世界各國對於這樣一個統一而高度集權的新成員抱有強烈的防範意識。

    基督教世界,當時是封建采邑制度,各個王國公國等利益交錯,戰爭就像吃飯一樣,為了領地,一場英法戰爭能夠持續一百多年。伊比利亞半島,趕走外來統治者後,獨立的民族國家使用的是東方人常用的中央集權制度,這樣的力量讓其他歐洲國家很不適應。

    伊比利亞半島,剛剛取得獨立自主,需要彌補驅除外敵後所帶來的傷害和破壞。這個時候,既害怕捲入基督教世界其他各國之間的領地戰爭,也害怕伊斯蘭世界捲土重來。然而,伊比利亞半島狹小而貧瘠,又是兩大世界對抗的前線所在,伊比利亞半島需要找到新的出路。

    這是一條怎樣的出路呢?

    這條出路就是開闢新航線。戰爭過後,伊比利亞半島不可能向民眾徵收沉重的賦稅,民眾貧困也無錢財可徵。然而,要在兩大世界的對抗中立足,伊利亞半島的國庫必須充實。透過國家力量,開闢新航線,做貿易,從而充實國庫就成為了伊比利亞半島的選擇。

    伊比利亞半島有著共同的利益,不可能相互攻伐。在葡萄牙開闢了繞過非洲最南端,繼而接通東方世界的商貿道路後。西班牙也需要開闢另一條商貿道路,於是西班牙選擇了向西航行。因為當時,地球是圓的,這樣一個推斷在理論上已經得到了證明,剩下的就是實踐證明。

    向西航行的結果,就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當然,哥倫布不認為他發現的是美洲,他認為的是到達了印度。所以美洲的人民有了印第安人的名字。美洲的發現純屬意外,完全不在航海的計劃之中。

    所以說,大航海的原動力,既不是宗教需要,也不是資本推動,而僅僅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庫缺錢而已。而賺錢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經商,因為伊比利亞半島土地貧瘠,且經過戰亂,從土地上賺錢並不現實。

    伊比利亞半島進行商貿往來的方式,是當中間商,各個文明世界的中間商。

    美洲、非洲各地區並不缺貴金屬,社會生產能力限制了他們的商業活動,貴金屬對他們來說只是石頭,但是這些蠻荒之地,缺乏文明世界各種先進的工具。

    伊斯蘭世界、印度世界、儒家世界,這些文明地區,社會生產力程度高,商貿發達,需要大量的貴金屬充當貨幣。這些文明地區,並不缺物資,缺的是金銀翡翠鑽石等貴金屬和奢侈品。在基督教世界,當時最缺的是基督徒和香料。

    針對不同地區的需要,伊比利亞半島充當中間商,賺差價,繼而充實了國庫。這一點,與後來英法兩國,進行的殖民擴張有很大的區別,英法兩國需要的是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

    伊比利亞半島加入到文明世界各個大帝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往來當中,並不佔優勢,因為他們的貨物並不稀奇,他們能夠提供的貴金屬,文明地區各國之間也能提供。伊比利半島透過漫長海路,歷經無數風險帶去的東西,價格過高,所以並不被青睞。

    伊比利亞半島在商業上處於很不利的地位,只能透過掠奪蠻荒地區進行彌補。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伊比利半島掠奪非洲和美洲的貴金屬,如水一般地流入了文明世界。越是發達的地區,越是距離伊比利亞半島遙遠的地區,貴金屬的流入量越大。所以,西班牙掠奪世界的金銀大部分流入了中國,其次是奧斯曼帝國,最後才是西方世界。

    伊比利亞半島由此得到了海外殖民擴張巨大的紅利,特別是美洲的紅利。

    這使得歐洲各國瘋狂跟風。越是蠻荒的地區,越是能夠吸引歐洲殖民者的嚮往,因為那裡有大量的用不上的金銀。英法荷蘭殖民美洲,而沙俄帝國則拼命向荒無人員的西伯利亞擴張。西伯利亞大量野生動物的毛皮成為了沙俄帝國暢銷歐洲的硬通貨。

    世界性的海洋貿易,給文明世界帶去的卻是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奧斯曼帝國以及明清兩國,都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危機。更可怕的是對外來貨幣產生了依賴。西班牙帝國與英法之間的戰爭失敗後,英法荷三國在短時間內並沒有伊比利亞半島的位置。由此導致了明朝和奧斯曼帝國出現新一輪的錢荒。

    文明世界各個大帝國,不得不閉關鎖國,以減少這種貿易往來。美洲、非洲等蠻荒地區所帶來的貴金屬衝擊實在是太大了。通貨膨脹與貴金屬短缺,輪番肆孽文明地區。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明朝就是這麼滅亡的。

    伊利亞半島,特別是西班牙,對外殖民只是本土人口激增的結果。

    國庫充實,民間又經過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人力物力財力充足,特別是人口隨之激增。為了對外拓展版圖,奪取耕地,輸出人口。西班牙一方面向美洲殖民,進行開發。但是,開發蠻荒地區,其物資投入太大了。另一方面,西班牙試圖兼併其它歐洲國家,奪取已經開發的耕地,以便快速輸出人口。

    只是,與文明地區的戰爭,並不是掠奪蠻荒地區那樣簡單。他需要持續的人力物力財力供給,這樣的供給,最穩定的方式並非是商業,而是本土的土地產出。西班牙帝國本土產出有限,在歐洲的擴張戰爭讓這個日不落帝國走向了衰弱。

    綜上所述:開闢新航線,與殖民美洲,並非是因果關係。也不是歐洲人的選擇。新航線的開闢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選擇。殖民美洲,則是歐洲土地開發,人口不斷激增,需要對外開發耕地,輸出人口的結果。

    西班牙之後,法國的拿破崙帝國、德國的第三帝國,在人口不斷激增的情況下,都希望拓展版圖。唯有不在大陸的島國英國,無力對抗大陸強國,才不得不長期以海外殖民為主。而沙俄帝國、美國,因為在大陸上是向蠻荒地區擴張,從而奠定了成為超級大國的版圖基礎。

    而其他的英法德意日等國,進行的是文明地區的版圖擴張,所以均以失敗告終,輝煌了一段時間後,隨即走向了衰弱。

    開闢新航線是商業行為,殖民美洲則是版圖擴張的行為。這兩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大國崛起並非歐洲人的自主選擇,當時只是小國為了求生存,不得不面對死亡綠海。

  • 11 # 驀然若夢

    時間:15—16世紀人物: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

    影響:新航路的開闢不僅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還刺激了殖民活動,非洲、亞洲和美洲逐漸地淪為了西方的剝削物件。

    15世紀之後新生的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在悄然之間從封建經濟的壁壘中掙脫了出來,並以獨立的形式快速地發展,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土地失去了主宰地位,因為商品的交換更需要的是貨幣。金銀是唯一在國內外貿易流通中被認可的貨幣,於是成為了財富和地位的象徵。而且隨著商品的繁榮,國家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黃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正當歐洲人掀起“黃金熱”時,《馬可波羅遊記》中所記錄的中國元大都繁華的市井生活和風物人情,遍地黃金和香料的場景激起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強烈嚮往。為了得到更多的黃金,歐洲人瘋狂地想開闢一條通往東方能夠實現他們“黃金夢”的新航線。

    除此之外,當時亞洲和歐洲的貿易往來已經很頻繁了,尤其是亞洲的絲綢、茶葉和香料在歐洲非常受歡迎,往往是貨物剛到就被搶購一空,但是這些物品的價格也極為昂貴,原因是,東方的貨物在運往歐洲的過程中途經地中海時受到了阿拉伯人和義大利人的盤剝和轉手,於是價格翻了幾番。更為重要的是,15世紀中期,奧斯曼土耳其人掌控了亞歐之間的商道,他們的貪婪盤剝使正常的商業秩序遭到破壞,致使貿易活動遞減。東方貨物的銳減使這些物品成為了奢侈品,價格迅猛上漲,導致歐洲貿易嚴重入超,尋找到達東方的新航路成為了能夠有效解決貿易逆差的最好辦法。

    加之,文藝復興之後,基督教的正統地位發生了動搖,教會急需向外弘揚、傳播基督福音,尋找新的力量源泉。而文藝復興思潮激勵了歐洲人的進取精神,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航海技術已經很發達,造船技術和地圖繪製技術也相當地先進,尤其是中國的指南針傳到了歐洲並被普遍地使用,保證了海上航向。這一切都為開闢新的航線提供了客觀條件。

    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均完成了中央集權制,並希望透過海上貿易改善國內的經濟狀況。於是兩國開始爭奪海上霸權,為了穩操勝券葡萄牙王室決心加快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動。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極大地鼓舞了歐洲人計程車氣。之後富有冒險精神的貴族子弟達?伽馬於1497年7月8日率船從里斯本出發,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達?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主要透過這條航路。這條航線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經過近百年的探險、屠殺、搶掠,葡萄牙橫跨半個地球的東方殖民帝國終於建立起來。

    葡萄牙人的成功,極大地刺激了西班牙人,於是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帶領88名水手,分乘三艘大帆船離開了西班牙。他們首先到達非洲一個島嶼,然後繼續向西航行,終於在兩個多月後看到了陸地,然而這並非是哥倫布尋找的東方印度或中國,而是人們聞所未聞的美洲。陰錯陽差,試圖打通東西方航道的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震動了整個歐洲。此後,哥倫布又先後進行了3次航行,先後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從此把美洲與世界聯絡起來。隨著歐洲移民的到來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消亡以及黑奴貿易的興起,美洲大陸的種族發生變化,新的國家也逐漸誕生,從此美洲大陸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它的歷史雖然很短暫,但卻無人能否認其經濟發達程度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如果沒有哥倫布,美國仍然會存在,美洲一些國家仍然會建立,但情況將會大不相同,世界歷史也許會因此而改寫。

    一系列的航海大發現,刺激了人們的更多欲望。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援下,麥哲倫再次起航遠行,這次航海的最大功績在於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新航路的開闢對人類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航路的開闢不僅把世界連在了一起,世界市場逐漸形成,地中海的商路被大西洋取代,義大利失去了商業霸主的地位;新航路的開闢,使歐洲人實現了黃金夢,但是大量黃金的流入使金銀價貶值,新型的資產階級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使封建經濟加快了瓦解的速度;新航路的開闢刺激了殖民活動,非洲、亞洲和美洲逐漸地淪為了西方的剝削物件。

    【好望角】

    1488年迪亞士發現好望角,它位於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匯合處,北距開普敦52公里,好望角發現後促使許多歐洲國家把擴張的目光轉向東方。幾百年來它一直在東西方航運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即使現在西歐進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戰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糧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透過這裡運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兒子上初一,我今天發現他騙了我30元錢去充遊戲我該怎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