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聲聲慢youngman

    晴雯被趕回家後,寶玉偷偷去探望,晴雯死後,寶玉甚為悲傷,並寫下誄文,設臺祭奠。而黛玉是寶玉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人,曾認為將來要娶來生死與共的。但黛玉死後,寶玉不僅未寫隻言片語祭奠黛玉,甚至夢中從沒有遇到過。一場痴情隨風而逝。為何?我想有這麼幾點,大家商榷可否?一是《紅樓夢》後續章節不是曹公所寫,這裡沒有予以渲染。二是,此時賈寶玉已經行屍走肉,靈魂已經出走。三是身體有病,已有家室,被看得緊,沒有機會做。但為何黛玉也不託夢於寶玉?這可能是第四點原因:人間兒女情緣已盡,太虛幻境無俗情?

  • 2 # 青紫Kiki

    姑且將《紅樓夢》前後兩部分看作一部,那麼寶玉為什麼在黛玉死後未作祭文,而晴雯死後卻寫了長長的《芙蓉女兒誄》,難道黛玉在寶玉心中的分量還不如晴雯?

    早年讀袁枚的《隨園詩話》,讀到一則(實在找不到原文)是說,父母親人不在時,作為兒女哀痛不可言表,哪還有心思尋章摘句、搜腸刮肚作詩文,以逞自己的詩才,那不是消費親情嗎?大概意思如此。

    當然,不是不可寫這類題材,只是應在一段時間之後,情緒已平復,接受現實,再寫也未為不可。

    因此,寶玉不為黛玉寫,也許有真愛也真痛,而為晴雯寫,對晴雯愛是談不上的,那種靈魂間的深深契合是沒有的,寶玉對晴雯的感情,僅僅只是喜歡而已。

    而,愛和喜歡根本是兩碼事。

    深愛,無需形諸文字。如同,天天嘴上說愛的,未必心裡真愛。

  • 3 # 星如雨eboy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如同襲人是寶釵的影子,寶玉所有對晴雯襲人做的實際上是針對黛玉寶釵而又拘於禮法而不能做的,因此《芙蓉女兒誄》名誄晴雯實誄黛玉,故而情節中讓寶玉對著芙蓉花祭奠晴雯後黛玉出現在芙蓉花後面,並讓他們有了一段不祥的對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說土地兼併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那為何明朝不透過發動對外戰爭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