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安話吧
-
2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項羽能夠打贏匈奴人。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兩個重要的人物,一個是項羽,另一個就是冒頓單于。當時如果項羽與匈奴人交手的話,要打贏匈奴人,就必定會和當時匈奴人的首領,冒頓單于交手。
我們首先來看項羽。
項羽天生神力,據說年輕的時候就能扛起大鼎。(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他是楚國大將項燕之後,從小和叔父項梁一起生活。少年時代的項羽是個十足的“二愣子”。有次秦始皇出巡到了他家門口,隊伍浩浩蕩蕩,場面十分壯觀。項羽看了不屑地說“人人可以取而代之”。項梁當場大驚失色,連忙把項羽帶回了家,要知道當時要是被人聽到告了密,基本就是死罪了。後來項羽長大了一些,項梁教他讀書,項羽基本拿著書就打瞌睡了。項梁問他想學啥,項羽說要學萬人敵,於是就教他兵法,項羽開始還好好學了幾天,後來就乾脆扔掉不學了。但項羽為人天生好爽,重義氣,在後來的生活中逐漸結交了許多豪傑之士,成為了他在後來戰爭中的得力干將,如龍且、季布等。
項羽的經典戰例,主要是鉅鹿之戰和彭城大戰,兩次大戰的特點都是以少勝多,不怎麼使用計謀,基本就是直接對打取勝。
先說鉅鹿大戰,當時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主帥,項羽為副帥,統領楚軍北上營救趙國鉅鹿。而當時秦軍主力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章邯的驪山刑徒組成的軍團,負責圍困鉅鹿,另一部分是秦朝宿將王奔王離統帥的北部長城軍團,負責阻擋各路諸侯的援軍。而各路諸侯早就趕到了鉅鹿戰場,但是沒有一家敢出手相救,全都“作壁上觀”。當然,作壁上觀的還有楚軍主帥宋義,作壁上觀了許多天,被項羽一刀砍了,之後項羽就領著軍隊北上作戰,來了個破釜沉舟(過河的時候把船沉了,把鍋砸了以示決心),帶著幾萬楚軍直接打的四十萬秦軍滿地找牙,直接團滅。
另一場就是彭城大戰,當時項羽的主力在齊國作戰,劉邦帶著幾十路諸侯56萬人馬乘虛攻佔了項羽的老窩彭城。項羽得到情況以後迅速帶領3萬騎兵火速回到了彭城,而此時的劉邦早就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以為革命已經成功了,整天在彭城花天酒地,歌舞昇平,尋找著青春的記憶。而項羽就是乘著劉邦麻痺大意的時候發動了突然襲擊,把劉邦50多萬人馬打的潰不成軍,這一戰,劉邦連老婆老爸都丟給了項羽,可以說是輸到家了。
可以說,在項羽的軍事生涯中,經常是以少勝多,而且基本不用計謀,就是直接打贏的,是中國史上的力戰之王,同時也證明了他的戰場指揮能力以及對戰局的具體把控能力極強。一生當中唯一的敗績就是敗給了韓信,不過也是十萬對四十萬,而且對手是“兵仙”韓信,史上少有的軍事奇才,敗的也不丟人。
總結以上,項羽是軍事天才,力戰之王,豪傑之士,是戰神級別的人物。
另外我們再說說冒頓單于。
冒頓單于出生在草原王族之家,長大後,他老爸因為娶了年輕漂亮的小老婆,而他的親生母親已經過世,所以他老爸就不待見他,把他打發到地方,給了他一萬人馬,遠離了匈奴王庭。
他到了地方後,就整軍備訓,韜光養晦。他訓練了一支騎兵,規定這支騎兵要以他的鳴鏑為號(一種射出去能夠發出清脆響聲的箭),鳴鏑射到哪裡,這支部隊的箭就要射到哪裡。訓練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突然把鳴鏑射向了自己最愛的戰馬,結果有些人沒有把箭射向鳴鏑的方向,於是冒頓就殺了那些沒有射殺他最愛的戰馬的人。後來又有一次,他把鳴鏑射向了自己最愛的一個妃子。又有幾個人沒敢把箭射向他的妃子,於是他又殺了那幾個沒有射出箭的人。經過這樣一番調教之後,這支部隊形成了一個鐵的紀律,就是鳴鏑射向的地方,不管是誰他們都會堅決射出去。後來,冒頓邀請自己的老爸去打獵,途中,他把鳴鏑射向了自己的老爸....
冒頓繼承了他老爸的漢位以後,和他相鄰的部落以為他年輕好欺負,於是就派使者找他要金銀財寶,冒頓給了。過了段時間,又來找他要他最寵愛的妃子,冒頓竟然又給了。於是對方就根本看不起他了,覺得他是個非常軟的軟柿子。再後來就找他要幾百裡荒無人煙的土地,本來大家以為冒頓會給的,結果冒頓這下不給了,帶著人馬連夜突襲了對方部落,對方部落以後這次又能得手,根本沒有防備,結果整個部落被冒頓一勺燴了。
經過多年的戰爭,冒頓統一了匈奴各部,成為了草原上的單于(相當於皇帝、蒙古的大汗)
可以說,冒頓也是一個英雄,能夠隱忍,善於作戰,善於把握時機。
那麼項羽如果和匈奴打,那麼這兩個英雄的交手就是必然的了。因為匈奴這邊除非冒頓單于親自率匈奴主力出戰,恐怕是沒人打的過項羽。而項羽要戰勝匈奴就要戰勝匈奴的主力,匈奴的主力當時也只能由冒頓單于帶領。
兩個人交手,基本應該是匈奴南下,項羽率軍反擊。雙方的主力部隊都在40萬人上下,可以說是一場空前的大戰。
首先兵種上項羽帶領的漢族軍隊是吃虧的,因為漢族軍隊基本以步兵為主,而步兵基本幹不過騎兵。
其次,就單兵作戰能力和作戰經驗來說,項羽帶領的漢軍佔優,畢竟從秦末到楚漢戰爭,打了有不少年了,中間也是大戰小戰不斷,能夠在這樣長時間高強度戰爭環境下活下來計程車兵,基本都是非常能打的,這點項羽的漢軍佔優。
再次是雙方統帥的作戰能力,則明顯是項羽佔優。雖然冒頓也非常能征善戰,但是有一點,他和劉邦對戰的時候圍困劉邦在拜登圍了很多天也沒把劉邦給拿下來,另外在和漢軍作戰過程中,沒有取得過重大的勝利,這就說明當時雖然冒頓的匈奴軍事力量強於漢朝,並且強過一個檔次,但是並沒有形成壓倒性的優勢。而項羽在和劉邦對戰的時候,從來都是項羽贏,最後劉邦是靠著韓信指揮垓下之戰才贏的項羽。所以從兩個人對戰劉邦的情況來說,項羽明顯是佔優的。
所以,綜合以上情況,項羽將會戰勝匈奴人,歷史會被改寫,不是漢朝找匈奴和親,而是匈奴找漢朝和親了。
-
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項羽能打敗匈奴人。
項羽是一個天才戰術大師。從二十四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三十二歲兵敗垓下,烏江自刎,短短八年的軍事生涯,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軍事神話,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用項羽自己的話來評價項羽的軍事生涯,“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特別是彭城之戰,項羽把騎兵藝術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因為匈奴是以騎兵為主,這裡就試著透過分析項彭城之戰,項羽能不能打敗匈奴。
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向東平定齊國,後方空虛的時候,帶領56萬大軍襲擊項羽,並一舉佔領的彭城。項羽在得知劉邦攻佔彭城的訊息後,立即帶領3萬騎兵趕回救援。他繞過劉邦屯有重兵的彭城東、北兩面,繞道西面的蕭縣,自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晨開始進攻,到中午時分就把56萬大軍打得大敗。楚軍步步緊逼,“殺漢卒十萬餘人”,楚軍追擊到睢水邊,又把“漢卒十餘萬人”逼進了河裡,睢水為之斷流。這一戰,不僅把劉邦打得大敗,甚至差一點俘虜了劉邦本人。這場戰役,項羽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長途奔襲,抓住早晨人最鬆懈的時刻,以三萬騎兵發動突襲,一舉擊潰劉邦56萬大軍,成為運用騎兵戰術的經典戰例。
當時與項羽同時代的匈奴,單于冒頓正在進行統一草原部落,形成了強大的勢力。特別是輕騎兵是匈奴的主力兵種,也是以輕騎兵為主,並且在白登山以40萬大軍包圍劉邦32萬大軍七天七夜。據司馬遷描述,匈奴的戰術匈奴人騎射作戰“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雲散”。在漢武帝之前,漢朝面對強大的匈奴一直採取和親的策略,在軍事上也是採取守勢。直到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並最終在漠北之戰擊敗匈奴。
從漢匈之戰,我們可以看到,漢朝要想擊敗匈奴,必需依靠強大的騎兵,以騎兵對騎兵才能戰勝匈奴。而在這方面,無疑項羽正是精通騎兵作戰,特別是騎兵迂迴作戰。他的騎兵作戰風格與衛青、霍去病很相似。衛青對匈奴的第一戰中,他帶領一萬騎兵直搗匈奴聖地龍城,避實擊虛,取得了龍城作戰的勝利。之後,衛青在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套地區的時候,同樣採取的是“迂迴側擊“的戰術,繞到匈奴軍的後方,形成包圍,發動攻擊。還有霍去病帶領800騎兵,深入匈奴腹地,一舉斬殺匈奴兩千多人。在漠北決戰的時候,霍去病再次帶領精銳騎兵,深入大漠,發動突襲,以一萬的損失數量,前後一共斬獲匈奴7萬多人,抓獲匈奴首領83人,經此一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我們可以從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的戰例中,可以看出擊敗匈奴要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長途奔襲,迂迴作戰;要在戰場上有敏銳的觀察力,集中優勢兵力,全面突破。此外,還要求將領隨機應變,具有無所畏懼的勇氣和精神。而這些,我們透過彭城之戰,可以看出項羽完全具備。相信如果項羽面對匈奴的時候,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
4 # 汜水之陽
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來看看楚漢爭霸時期楚漢兩軍的交手記錄
彭城之戰,劉邦敗。
京索之戰,劉邦勝。
三川郡攻防戰,平手。
陽夏之戰,劉邦勝。
固陵之戰,劉邦勝。(大破之,楚國宰相靈常等十幾位重臣投降劉邦)
陳下之戰,劉邦勝(大破之,陳公利幾投降。)
城父之戰,劉邦勝。
垓下之戰,劉邦勝。(項羽兵敗自殺)
這戰績不是很明顯?
漢高帝六年(西元前202年)秋,匈奴冒頓單于率領單于本部的主力南下,攻擊馬邑。 當時守馬邑的是漢異姓王,韓王韓信。 史書上為了區分他和韓信,稱為韓王信。 馬邑被圍後,韓王信立刻派人去長安報急。 於是,在第二年冬天(漢以十月為歲首),劉邦率領漢軍主力步騎數十萬,親自北上救援韓信。 但是,這個時候,韓王信因為畏懼劉邦問罪自己跟匈奴人的那些事情。 所以,投降了匈奴,當起了帶路黨。 在韓王信投降後,整個長城防線,頓時全部失守,雁門關直至太原,全部落入匈奴之手。 所以,漢軍北上的第一戰,就是奪回太原之戰。 這就是著名的銅鞮會戰。 漢軍擊破了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奪回太原以及銅鞮,陣斬韓王信大將王喜。 韓王信嚇得逃出長城。 其後他的部將趙黃利擁立趙國王室之後趙利為趙王,依舊與匈奴狼狽為奸。 冒頓單于派他的左賢王和右賢王,各自率領一萬多騎,配合這些帶路黨軍隊,在廣武一代,阻攔漢軍繼續北上。 但,他們遇到了周勃。 按照史記記載,攻韓信軍銅,破之。還,降太原六城。擊韓信胡騎晉陽下,破之,下晉陽。後擊韓信軍於石,破之,追北八十里。【還攻樓煩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所將卒當馳道為多。勃遷為太尉。 所以,應該是周勃這一路的軍隊,連續作戰,徹底擊垮了匈奴左右賢王與帶路黨的聯軍,並且給與重挫! 尤其是磐石之戰,匈奴主力損失慘重,甚至丟掉了大量的牲畜。 而從史記來看,周勃主力應該是步兵居多。 而與此同時,漢軍的車騎主力,則是按照另一條路線北上 而最終,匈奴人在平城設下埋伏,包圍了漢軍車騎主力。 這就是白登山之圍。 但白登山之圍,匈奴人包圍了漢朝車騎主力,然而,在匈奴人身後,周勃率領的漢軍步兵,卻在攻陷了樓煩後,反過來又將匈奴騎兵包圍了。 所以呢,其實平城之戰,漢匈是打成了平手,甚至從戰果來說,匈奴人輸了。 不然,匈奴人會傻到要跟漢朝和親? 而且,史記有關劉敬的記載,也暴露了所謂陳平賄賂閼氏,讓單于解圍,是個可笑的事情。 因為,和親政策是在第二年,劉敬出使匈奴後定下來的。更重要的是,平城之戰後,還有代國戰役和馬邑戰役。數年之後更有陳豨叛亂的參合之戰。 -
5 # 蒼傷大叔
匈奴估計會被項羽滅族,仔細想想,曾打得匈奴落花流水的是蒙恬率領的長城軍團,後來蒙恬死後,長城軍團戰鬥力依然強大,在鉅鹿之戰中,王離率領長城軍團與章邯率領的驪山軍團都被項羽打敗,可以想象項羽的威力多厲害,匈奴遇到他,九死一生
-
6 # 啊宅看新聞
項羽是軍人更適合打仗,劉邦是皇帝更適合招攬群臣幫他打仗,對付匈奴需要的是一個合格的帶兵統帥,說實話要不是各朝代養虎為患早就平了草原了,對付匈奴用騎兵慢慢饞食消耗人口足矣,特別是項羽這類的勇猛統帥每年出一次兵不需要幾年匈奴要麼跑得更遠要麼滅族
-
7 # 我就是自己的財神爺
項羽乃霸王肯定能打敗匈奴,而且如果是項羽打匈奴,肯定會屠殺全部匈奴人,項羽弒殺匈奴必怕,匈奴估計會被項羽滅族。
仔細想想,當時的匈奴被秦軍全面碾壓,而秦軍打不過項家軍。曾打得匈奴落花流水的是蒙恬率領的長城軍團,後來在鉅鹿之戰中,王離率領長城軍團與章邯率領的驪山軍團都被項羽打敗,可以想象項羽的威力多厲害,而且項家軍主力就是清一色的騎兵,擅長長途奔襲,這些都是匈奴的剋星。
-
8 # 寄暇學宮
項羽雖然在楚漢戰爭中輸給了劉邦,但這並不代表項羽的作戰能力不行。項羽那也是好虎架不住群狼啊!
以項羽的性格、能力和作戰風格來說,項羽比其他人更適合對匈奴作戰。
從戰國時期到秦朝,對待匈奴的策略基本上都是以防禦為主,兼或採取主動出擊驅逐。
漢初因為經過戰亂需要休養生息,暫時採取了以防禦為主的策略。等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開始採取了主動出擊的策略。
以項羽曾經的戰例來看,項羽與匈奴的作戰,最適合他的就是採取這種主動出擊的作戰方式。
主動出擊去殲滅匈奴,最大的困難就是輜重和機動。項羽在這兩方面都有過成功的戰例。
在反秦戰爭的時候,章邯、王離等人圍攻鉅鹿。項羽率兵前去救援趙國,雖然多次進攻秦軍的糧道,但是卻依然沒有解決鉅鹿之圍。
項羽於是將全部兵馬過河,然後把渡船全部鑿沉,只攜帶了三天的乾糧。項羽在擊敗章邯之後,迅速地把軍隊推進到王離軍隊那裡。項羽經過九次與秦軍的大戰,最終大破秦軍。
項羽只攜帶三天的乾糧與秦軍作戰,開啟了以戰養戰的先河。漢武帝時期的霍去病,也是隻攜帶少量輜重在匈奴腹地作戰。
劉邦趁項羽出征齊國的時候,率領眾諸侯攻佔了彭城。項羽得到訊息之後,讓大軍繼續全力進攻齊國。
項羽自己則率領三萬精兵,悄悄地從齊國戰場一路奔襲到彭城。項羽到達彭城之後,從早上開始發起進攻,到了中午時分就將漢軍徹底擊潰。這一戰就擊殺漢軍十多萬人馬。
主動作戰匈奴主力與之決戰,經常需要運用千里奔襲。漢武帝時期的霍去病,就是經常深入匈奴境內作戰,運用的也是長途奔襲這一招兒。
項羽在垓下被漢軍所圍困,又被四面楚歌把楚軍計程車氣給瓦解了。最終項羽決定率領八百精銳騎兵開始突圍。
項羽趁夜衝出了漢軍的包圍圈,灌嬰率領五千騎兵隨後追趕。當項羽被漢軍追上的時候,只剩下了二十八騎。
面對人數眾多的漢軍,項羽把人馬分成了四隊,約定好了集合點之後,就開始分頭出擊。
漢軍也不知道項羽是在哪一隊裡面,就開始分兵去圍攻項羽的這四支隊伍。項羽突然衝出斬殺了漢軍的一名將領。
項羽的隊伍重新聚集之後,項羽又把隊伍分成三隊。項羽故技重演,又斬殺了漢軍的一名將領。
就這樣把隊伍分分合合,在漢軍裡面來回衝殺。先後斬殺漢軍人馬無數,自己卻僅僅損失了兩名騎兵。
項羽以少量精銳騎兵,在敵軍陣營內穿插廝殺,並且伺機斬殺敵方大將。這種類似敢死隊似的作戰方式,能給敵方軍隊造成極大的殺傷。
漢武帝時期的霍去病,也是經常率領少量精銳騎兵在匈奴境內縱橫馳騁。霍去病率領的雖然是精銳騎兵,但是畢竟人馬的數量太少。
霍去病每次與匈奴作戰,都能使斬殺匈奴的數量,遠遠大於自己所損傷的人馬數量。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採用了類似的作戰方式?
項羽當年跟隨叔叔項梁學習兵法,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漢武帝讓霍去病學習兵法,霍去病卻道“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兩人學習兵法的態度,都是知其大概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非得學得滾瓜爛熟。
霍去病做為一個後來者,他有沒有揣摩過項羽的作戰風格?
不管霍去病有沒有揣摩過項羽的打法,項羽和霍去病的確很相像。項羽如果和匈奴作戰,那就是又一個霍去病。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9 # 傑哥000
只要看過歷史懂歷史的人都會說打的過。
但是我我的分析說:項羽是一位將才,像一隻猛虎和匈奴一群狼鬥是打不贏的。
而劉邦統一天下:用了幾代人用俯首稱臣,結為親家方法到了第四代武帝打的狼離開家鄉,到第七八代宣帝元帝匈奴臣服於漢朝。
-
10 # 冷清先生
【白登城之戰,劉邦和冒頓單于打成平手。】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漢朝,勾結匈奴冒頓單于,大舉進攻漢朝邊境,企圖攻佔太原。劉邦親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大敗冒頓單于所率30萬騎兵,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在山西平城再次擊敗匈奴。劉邦派婁敬去往匈奴偵察,冒頓單于把精銳部隊隱藏起來,婁敬沒有識破冒頓單于“實則虛之”的計策,婁敬回來向劉邦如實彙報,儒家弟子婁敬滿腦子想的是“和親”,劉邦認為匈奴很虛弱,不知道冒頓單于隱瞞實力,於是產生了輕敵思想,劉邦親率兩萬多車騎追擊匈奴,導致劉邦和先頭部隊被冒頓單于包圍在白登城七天七夜。
白登城之圍,劉邦輕敵冒進被包圍,七天後冒頓單于主動撤圍,劉邦得以突出重圍和漢軍大部隊會合。司馬遷不懂軍事,記載這段歷史時,違背歷史真相,刻意記載說:陳平賄賂了單于閼氏,閼氏給單于吹枕邊風,單于就放跑了劉邦。冒頓單于是傻子嗎,把劉邦包圍在白登城,匈奴騎兵缺乏攻城器械,七天七夜打不下來,不得不撤圍退兵。如果匈奴能短時間打下白登城,冒頓單于怎麼會把這麼大一塊肥肉吐出來。
冒頓單于之所以撤圍白登山,根本原因有兩條,第一,劉邦被困白登城時,樊噲等人率領的30萬漢軍,在匈奴的外圍反包圍了匈奴,由於是山地作戰,匈奴騎兵並不佔優勢。匈奴短時間攻不下白登城,漢軍在外圍不停的攻打匈奴,冒頓單于的處境也很危險。第二,由王黃、趙利、曼丘臣等人率領十幾萬的匈奴援軍,被漢軍阻擊在燕山一帶,未能按照約定到達白登城地區。但是,漢朝的大批援軍在不斷地向白登山地區趕來。
冒頓單于內心也非常恐慌,暗中猜想王黃趙利曼丘臣等人,是不是在欺騙自己,自己的處境也非常不妙。白登城的包圍與反包圍作戰,如果,匈奴不能短時間攻破白登城,那麼匈奴就有可能被漢朝軍隊,裡應外合的給擊破戰敗,匈奴俘虜不了劉邦,自己有可能被劉邦俘虜。冒頓單于撤兵白登城,是基於當時包圍與反包圍的現實,漢軍和匈奴誰都有可能勝利,任何一方也都有可能失敗,繼續打下去勝負難於預料,體面的撤兵收場是最好的結局。白登城之戰,原則上是一場不分勝負的戰爭,表面上看劉邦被圍困顯得狼狽一些。
劉邦三年滅秦、四年滅項羽,尚且不能夠取勝匈奴冒頓單于,原因是秦末長時間的戰爭,嚴重的消耗了華夏的國力,漢朝初年,雖然有近百萬軍隊,但是漢朝的軍隊以步兵為主,車騎兵的數量連10萬都沒有。匈奴在冒頓單于時期,擊敗東胡大月氏統一了草原大漠,擁有“控弦之士三十萬”,精銳的匈奴騎兵30多萬,還有其他民族組成的軍隊十幾萬,冒頓單于擁有總兵力50多萬,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精銳騎兵,相對於以步兵為主的漢軍,明顯的具有優勢,劉邦以劣勢軍隊能和冒頓單于打成平手,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項羽連劉邦都打不過,最終戰敗身死,怎麼可能打敗匈奴呢?由於司馬遷為叛徒漢奸李陵脫罪,觸犯了漢朝的刑律,被漢武帝給閹割了,所以司馬遷極其痛恨漢武帝,在司馬遷撰寫後半部《太史公書》時,抹黑和漢武帝有關係的一切人物,尤其大肆抹黑漢高祖劉邦。司馬遷是一個失敗者,司馬遷在《太史公書》中,對項羽、韓信、李廣、李陵等失敗者,大肆的杜撰吹捧。
由於司馬遷偽篡歷史,抹黑漢高祖劉邦,把劉邦抹黑成流氓無賴,在《太史公書》中,對劉邦打的勝仗寥寥數語,或者一筆帶過,甚至把劉邦打的勝仗,都描述為敗仗。司馬遷在《太史公書》中,極度吹捧拔高項羽,對項羽打的勝仗極大的誇張吹捧,對項羽打的敗仗很少描述,甚至描述為勝仗。由於司馬遷歪曲歷史史實,加上後世對項羽的跟風吹捧,人們對項羽有幾個誤區,第一,項羽總是以少勝多;第二,劉邦打不過項羽;第三,項羽就失敗了一次就自殺了。
【第一條】,項羽從來就沒有打過“以少勝多”的戰役。項羽打的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都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是司馬遷使用春秋筆法,掩蓋了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的真相。
鉅鹿之戰時,章邯王離秦軍40多萬,王離率15萬圍攻鉅鹿城,章邯率25萬秦軍為甬道輸送糧草,打擊截殺增援鉅鹿城的諸侯聯軍。被王離包圍在鉅鹿城的趙軍有五六萬,陳餘增援鉅鹿城的常山軍五六萬,張敖率領的援軍有1萬多,燕國、齊國增援兵力有十幾萬,項羽率領的楚軍有16萬(江東軍5萬、蒼頭軍10萬多),鉅鹿城裡城外的諸侯聯軍總兵力將近50萬。項羽16萬楚軍率先向章邯打援的秦軍發動攻擊,帶動了諸侯聯軍向秦軍發動總攻,圍殲了王離圍城的15萬秦軍。
彭城之戰時,劉邦的漢軍有20多萬,支援跟隨劉邦的諸侯王司馬欣、董翳、魏王豹、韓王信、常山王張耳、趙王歇、代王陳餘、齊王田廣共有軍隊30萬,劉邦諸侯聯軍總計56萬。劉邦合五路諸侯兵26萬進攻彭城,韓信會合趙王歇、代王陳餘、齊王田廣兵30萬在商丘。項羽楚軍有40多萬,支援項羽的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燕王臧荼等有軍隊十幾萬,項羽集團的總兵力亦不下50萬。
劉邦進攻彭城,彭城10萬守軍不戰而逃,劉邦進入彭城高歌宴飲。項羽得知老巢彭城失守,在齊國和龍且分兵,自率20萬楚軍救援彭城,龍且率10萬楚軍守齊地,和齊國田廣、田橫和談。項羽沿途收集10萬彭城敗軍,共有楚軍30萬。項羽親率3萬騎兵精銳衝擊劉邦聯軍,司馬遷為了吹捧拔高項羽,只寫項羽3萬精兵,故意忽略項羽楚軍30萬,造成項羽以3萬楚軍擊敗劉邦56萬聯軍的錯覺。
【第二條】,楚漢戰爭近四年,項羽和劉邦打了七八場戰役,司馬遷對項羽勝利的兩場戰役彭城、滎陽之戰,大篇幅詳盡描述拔高吹捧。成皋戰役時,劉邦命令劉賈、盧綰率2萬兵攻佔17城,彭越2萬兵攻佔外黃,兩軍切斷了楚軍的糧草供應線,迫使項羽分兵去打彭越、盧綰、劉賈,楚軍十幾萬被劉邦殲滅,曹咎、司馬欣、董翳自殺。項羽在兩軍對峙的關鍵時刻,脫離成皋主戰場,把指揮權臨時交給大司馬曹咎,成皋戰役失敗的主要責任在項羽。
廣武戰役,打了八個月,劉邦是如何打敗項羽的,項羽到底是怎麼把滎陽、廣武丟失的,司馬遷根本就不交代。鴻溝協議後,劉邦追擊項羽,固陵之戰、陽夏之戰,項羽丟失固陵、陽夏,司馬遷故意把項羽的敗仗描寫成勝仗,劉邦龜縮在固陵、陽夏不出來,那麼,固陵陽夏是怎麼丟失的呢?陳留、彭城戰役,司馬遷也不交代,項羽稀裡糊塗就敗退到垓下,被劉邦漢軍給包圍了。
【第三條】,人們都誤以為項羽僅僅在垓下失敗了一次,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自殺了。其實,劉邦和項羽打了八場戰役,項羽只打勝了彭城、滎陽兩場戰役,成皋、廣武、固陵、陽夏、陳彭、垓下六場戰役項羽都失敗了了,把30多萬楚軍打光光,垓下突圍後在東城被漢軍斬殺。用八場戰役失敗六場的史實說話,項羽打仗真的不如劉邦,項羽連劉邦都打不過,劉邦和匈奴冒頓單于打成平手,項羽怎麼可能打的過匈奴呢?
-
11 # 吐槽能
當然能打的過!
匈奴是蠻族,當時還沒多少人口。所有部落加起來,僅100多萬……
若不出現冒頓、阿提拉這種人,各部落各過各的日子……
民間相傳項羽跟匈奴人交過手……冒頓有個叔叔,也就是匈奴王子。天生神力,勇冠朔漠。坐下花斑豹,掌中一對狼牙棒,所向無敵……比項羽要年青!
結果他聽說了中土有個牛人叫項羽,有舉鼎扛缸之力,縱橫中土,無人能敵!
他就跟秦王嬴蕩一樣!跟項羽就叫上勁了……你說吃飽了撐的不是!
他領著1500朔方健騎,就南下來找項羽了……
入境一打聽,得知項羽正跟劉邦打仗。於是找到劉邦,說明來意……
話說項羽一路勢如破竹,眼看要抓到劉邦了……天將近暮,突然出現一支騎兵攔路,將士衣著悉如外人……
一問,來人連說帶比劃。大概意思總算明白……他們不是劉邦的人,聽說南邊你最牛;在北邊我最牛……不服!專門來打你的……得打贏他,才能過去……
項羽意思我這有正事,等辦了劉邦咱再比劃……可這匈奴王子一根筋,就是不答應……項羽一怒之下,就跟丫幹上了……
雙方槍棒並舉,馬走盤環,打了三十餘合還真不分勝負……但匈奴王子畢竟年青,實戰經驗不足!給項羽最後槍當棍用,使了一招流傳於後世槍法招術中的一招叫:霸王摔槍!打的匈奴王子抱鞍吐血,落荒而去……
劉邦趁這機會,可就跑嘍……
這丫養了大半年,還是不服。最終作為韓信九子連環陣關鍵環節,沒困住項羽。被項羽一陰風槍挑在空中,拋起好幾丈高。甩於馬下,腸子肚子流一地……1500健騎也被項羽的800子弟兵殺了個落花流水……
沒死的人回去一說,咱朔漠第一勇士兩戰項羽,幹不過被殺啦!
從此項王威名,聲播大漠,嚇的匈奴人消停了好些年……直到聽說項羽死啦,才敢再度南下……
此正是:
古時明月秦時關,
西楚霸王聲赫然。
但使彭城項籍在,
胡馬不敢度陰山。
回覆列表
如果從紙面分析,劉邦的漢軍戰勝了項羽的楚軍,但漢軍又在白登之戰中被冒頓單于的匈奴軍擊敗,所以戰力排名似乎應該是匈奴軍強於漢軍、漢軍強於楚軍。但考慮到漢軍在劉邦指揮下與項羽的楚軍作戰幾無勝績,如果不是韓信、彭越等名將指揮,僅靠劉邦指揮的漢軍是無法戰勝項羽的,因此項羽軍的實力應該是在劉邦指揮的漢軍之上、在韓信指揮的漢軍之下,而白登之戰的漢軍是劉邦指揮的,這樣項羽軍與匈奴軍就有了比較的可能。
可以先分析韓信指揮的漢軍是否能勝過匈奴軍,如果無法勝出,那項羽軍勢必難以與匈奴軍相比。韓信是古代謀戰派代表人物,用兵奇計百出,經常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堪稱軍事戰略大師。根據史書記載,韓信帶兵打仗的勝率是100%。如果韓信帶兵與匈奴作戰,面對強悍的匈奴騎兵,很可能使用類似趙國大將李牧的戰術,堅壁清野、以利誘之、避實擊虛、擇機聚殲。從後來冒頓單于聽信閼氏之言中了陳平的計策看,其智略尚不如陳平,而韓信與陳平比,智略方面只強不弱,所以冒頓單于很可能敗於韓信之手。
與匈奴軍類似,項羽軍也是以騎兵為主,從項羽的作戰特點看,項羽面對匈奴大軍,很可能採用快速突襲、直擊核心等策略,而這些策略卻也是遊牧民族喜歡使用的,所以項羽與冒頓在戰場打成平手、互有勝負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項羽身邊有范增這樣的一流謀士,就會勝算大增,僅憑項羽自己,恐怕會長期陷入與匈奴人的拉鋸戰中。